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3 04: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乔官镇常家庄小学 耿祥亮

通过对课程指导的学习,不仅使我对课程指导意见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学理念给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本人通过对课程指导意见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市县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市教科院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础上,下发了《教学设计与评估》读本——“345”优质高效课堂。本书从数学的学科价值、教学方法与规律、教学基本课型与流程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对加快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推进我县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备课设计

1.分析教材,理顺教材的编排特点。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效地贯彻课程标准,设计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教案。

2、制定教学计划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讲求实用,切忌照搬照套。计划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进度等。3.根据内容,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可采以下步骤:分析研究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习题、注重课堂小结、写好教学反思。

认真开展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提升教学经验。教师特别是名师培养对要养成注重积累教学典型案例、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札记)的习惯,及时记录教学中案例、故事和心得体会,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体系。上半年教研室将组织“教学案例”“教学札记”等征集评选活动,交流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教后必反思的习惯和敢于自我揭示问题的态度,内容可以有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杜绝教后不反思的现象和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2、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3、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注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四、学生习惯、能力的培养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在全县小学推广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策略。其次是通过加强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学校要把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当作教学工作的重点抓好落实。把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五四工程”达标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进行,从细节入手,从生活入手,从学习入手,从行为入手,常抓不懈,使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监督引导学生规范对待每一处生活细节。还要及时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与家长一道共同做好学生习惯培养工作,使每个学生在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发展。重点培养学生“准备上课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整理知识的习惯”等。组织学习习惯养成、方法方面的经验交流,并编辑成书。

2、加强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估算、笔算、验算)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讲究训练形式。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师要讲究训练形式,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2)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3、逐渐培养起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

加强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在应用题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自我检查的要求和督促,只要求学生检查最后结果是否正确。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就是检查自己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它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思维判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际上学生解答应用题发生困难或出现错误时,问题主要在理解题意和综合分析数量关系上,因此学生虽然检查结果,看似结果与列式计算无误,但由于列式有误,解答仍然错误。因此,要减少学生解题错误,教师应加强自我检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检查计算结果,而且还必须从理解题意开始,对整个解题思路、过程进行检查。只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必定收到明显的效果。小学阶段应用题占了很大的比重,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初步的锻炼,对今后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思维保障

4、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图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他们的特征,观察物体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激发参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改进学习方式,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如: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应选取现实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统计的内容与认识可能性结合起来,加强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第二篇: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选校网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2005年8月,我省将全面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目标,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应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基本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共同发展创造机会,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选择空间。教师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活动促进专业化成长。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兼顾过程的评价原则,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时,各实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要准确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总体目标,深刻领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好高中数学课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我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要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努力实现《标准》的总目标。在今后三年实验过程中,通过《标准》和相关教科书的实验,为全面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我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中,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建设与广泛发动,引导教师自觉地学习与课程改革有关的文献、理论。通过各级培训,让全体教师明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2)组织一批专家、教研骨干研究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以指导课改实验。对课改实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分列成若干课题,组织各地申报,在研究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进行研究。

(3)加强教学研究,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加强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研究,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

(5)重视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高中数学课程实施应注意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

(1)在启动阶段(2004年7月一2005年8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成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小组;组织调研,制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与相关制度;组织培训等。

(2)在推进阶段(2005年9月一2007年1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成立课改专题研究小组,深入研究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引导课改,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正常进行;建立课改联络学校,承担课改中有关课题的实验与跟踪调查工作;培养骨干教师,承担各地课改的示范与指导工作;组织系列活动,例如观摩、研讨、课改优秀成果展评等,不断总结和交流课改先进经验;创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网络与资源库等。

在推进阶段,注意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探索适应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策略,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的确定、联络学校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教研活动的开展等工作均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

(3)在初步总结和调整阶段(2007年1月一2008年8月)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总结前一阶段实验中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实验提供帮助;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根据实验具体情况,调整和修订实验方案,保证课改实验科学有序地进行;积极研究与数学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案,有效地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上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为《标准》和实验教科书的修订

选校网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提供依据。

三、教学建议

为保证我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现就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学习《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各实验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标准》,正确认识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准确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性质,深刻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在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逐步转变观念。

充分理解“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和“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这两个基本理念。在安排课程时,要充分认识高中数学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的含义。既要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数学基础,也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过程,为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积极开展“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积极吸收传统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精华,借鉴当今国际先进教学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二)改善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改变传统的讲授、机械训练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建立数学理论,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回顾和反思过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除了记忆与模仿等学习方式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在经历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促进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教师应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验、思考、交流、自学等主动学习的机会。

(三)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中数学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地认识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应当发扬我国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同时对于“双基”的内涵要有新的认识。“双基”既包括传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包括《标准》中新增内容:算法、概率、统计、框图、推理与证明、导数及其应用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载体功能,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要避免人为的技巧和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回顾反思等思维过程;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建立数学、运用数学、回顾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获得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

3.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背景引入数学内容。在获得基本数学内容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要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在高中阶段至少开展1次数学建模活动。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通过数学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内部各种运动、变化关系等,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合理安排课程,做好选课指导工作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选择的需要,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同时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高中数学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按模块设计、必修课减少、选修课增多等方面。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课程,认真做好选课指导。

1.必修课程的安排

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为五个模块:数学l、数学

2、数学

3、数学

4、数学5。必修课程应当在高一、二年级开设完毕,以便于开设选修课程。根据《标准》要求,数学1是数学

2、数学

3、数学

4、数学5的基础,数学

2、数学

3、数学

4、数学5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在数学l开设后,各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余下4个模块的开设顺序。

2.选修课程开设建议

选修课程开设分两种情况进行:(1)选修系列l、选修系列2的开设,应在必修课程完成后进行。这两个系列课程的教学应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2)选修系列

3、选修系列4中的各专题开设,没有先后顺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各学校应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为便于管理,尽可能相对统一安排选修课时间。

3.学生选课建议

对于有选修要求的学生,学校应指导他们合理地选择课程。根据《标准》建议,学生选课有以下几种组合。

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选修系列1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16学分。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希望

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16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

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系列2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系列4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总共取得20学分。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20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再选修4个专题,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4学分。

课程的组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作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六)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高中数学课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一方面,通过学习有关内容,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迅速有效地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地区、学校及师生实际情况逐步到位。

(七)注意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由于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度不一致,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着衔接问题,主要集中在概率、统计等内容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上。建议各实验学校进行深入调查,适当进行衔接性补充。衔接性补充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进行。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经删减、削弱的内容,不得再补充、扩展,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四、评价建议

各实验地区应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数学教学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评价目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要从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考察。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

(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的评价

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应当掌握《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能力要求。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要注重评价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避免强调技能技巧;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水平,避免过分强调解决繁难偏旧问题的能力。

2.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数学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要从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在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中,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水平。

3.重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高中数学学习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内容和目标都应是多元化的。提倡建立教师、学生自我、同学、家长等共同组成的评价主体,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提倡采用笔试、口试、报告、小论文、展示作品、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的评价;提倡对不同内容、不同选择的学生采取多种标准的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进行多元化评价时,要避免简单的“平均”与“累加”等操作方式,充分显现学生的个性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发展的动力。

(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1.重视对专业基础的评价

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关注教师的专业基础是否达到要求。除了《标准》中的新增内容外,高中数学课程对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积极准备,通过各种学习与培训,迅速达到《标准》的要求。

2.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师应充分理解《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外,对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应达到《标准》的要求。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

3.重视对教学技能的评价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除了重视传统的基本教学技能外,还应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评价。要充分关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关注使用信息技术的“恰当性”、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4.重视对教学研究的评价

教学需要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更需要深入的研究。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特点,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勇于探索课改中的新问题。教师应通过报刊、网站、会议等途径积极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其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5.重视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要注意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坚持教师、同事、学校、学生、家长等多主体进行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避免片面地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为保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各地应积极开展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工作,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课外阅读用书、教具、学具、现代信息技术、网站、报刊等方面的建设。

1.加强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实验

在使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各实验学校应组织相应的学习与培训,充分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并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要求进行教学。既要避免以教科书为本,不加思考、没有创造,盲目照搬照抄,也要避免脱离教科书另搞一套的现象。在使用《标准》实验教科书。时,要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为相关教科书的修订提供建议。

2.加强学生课外用书、学具、教具的管理

各地应加强对学生课外用书、教具、学具的管理。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用书、选配适当的课外作业、制作恰当的教具与学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课外阅读用书,认真编拟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自主开发、制作教具与学具,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具有特色的教具、学具应视作教学研究成果。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开展高中数学学习与教学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应积极开发与高中数学课改相关的数学教育信息技术平台、软件,积极组织、收集优秀课件、影象资料,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案例研究,为教师的教学和成长提供帮助。

六、保障措施

1.成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与推进研究小组

成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与推进研究小组,成员包括高等学校、教育行政、教研室、中学等部门中对高中数学课程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教师。该小组将认真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与指导性建议。

2.搞好师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在进入课改实验时,每位高中数学教师能开设选修课程系列3、4中2个以上的选修专题,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学校能基本开齐所有选修专题。在2—3年内,教师、学校均应当达到合格要求。

教师培训包括通识培训、《标准》学习、教材分析、案例分析、实践模拟、新增内容学习等。培训方式包括专家引领、同伴互动、实践观摩等。培训应注重实效,加强考评,发放合格证书。同时应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3.建立课改实验基地、联合体

建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学校建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学校、社会等),加强基地建设(包括设施、师资、教研等)。在基地举行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对一些暂时难以开全、开足全部种类选修课的学校,可以进行地区间、学校间的教育资源整合,成立校际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满足各学校学生的选修需求。

4.加强实验研究

课改实验必须在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各地应当集中精力开展实验研究。可以建立课改实验课题组,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各实验学校应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

5.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做好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包括教科书、教具、学具、现代信息技术、网站等方面的建设。同时联合有关报刊,做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宣传、交流、研讨等工作。

6.加强交流

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在适当时间召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现场会,总结推广实验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优秀人员(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实施奖励。

7.搞好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结合高中课程评价制度整体改革,广泛调研,并进行系列实验,制定比较科学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方案。

江苏省教育厅 2005年7月15日

选校网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按ctrl 点击打开)

第三篇: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本站推荐)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目标,推进我省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应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基本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共同发展创造机会,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选择空间。教师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培训、校本教研等活动促进专业化成长。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兼顾过程的评价原则,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时,各实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要准确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总体目标,深刻领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好高中数学课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我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要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努力实现《标准》的总目标。在今后三年实验过程中,通过《标准》和相关教科书的实验,为全面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我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中,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建设与广泛发动,引导教师自觉地学习与课程改革有关的文献、理论。通过各级培训,让全体教师明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2)组织一批专家、教研骨干研究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以指导课改实验。对课改实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分列成若干课题,组织各地申报,在研究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进行研究。

(3)加强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加强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

(5)重视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中数学课程实施应注意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

(1)在启动阶段(2004年7月-2005年8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成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小组;组织调研,制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与相关制度;组织培训等。

(2)在推进阶段(2005年9月-2007年1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成立课改专题研究小组,深入研究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引导课改,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正常进行;建立课改联络学校,承担课改中有关课题的实验与跟踪调查工作;培养骨干教师,承担各地课改的示范与指导工作;组织系列活动,例如观摩、研讨、课改优秀成果展评等,不断总结和交流课改先进经验;创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网络与资源库等。

在推进阶段,注意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探索适应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策略,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的确定、联络学校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教研活动的开展等工作均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

(3)在初步总结和调整阶段(2007年1月-2008年8月)注意做好以下工作:总结前一阶段实验中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实验提供帮助;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根据实验情况,调整和修订实验方案,保证课改实验科学有序地进行;积极研究与数学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案,有效地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为《标准》和实验教科书的修

订提供依据。

三、教学建议

为保证我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现就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学习《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各实验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标准》和《标准》解读,正确认识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准确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性质,深刻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在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逐步转变观念。

充分理解“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和“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这两个基本理念。在安排课程时,要充分认识高中数学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的含义。既要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数学基础,也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过程,为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积极开展“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积极吸收传统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精华,借鉴当今国际先进教学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二)改善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改变传统的讲授、机械训练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建立数学理论,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回顾和反思过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除了记忆与模仿等学习方式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再发现” 过程。在经历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促进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教师应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验、思考、交流、自学等主动学习的机会。

(三)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中数学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地认识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1.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应当发扬我国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同时对于“双基”的内涵要有新的认识。“双基”既包括传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包括《标准》中新增内容:算法、概率、统计、框图、推理与证明、导数及其应用等。对于所有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都要用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载体功能,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要避免人为的技巧和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回顾反思等思维过程;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建立数学、运用数学、回顾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获得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

3.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背景引入数学内容。在获得基本数学内容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要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在高中阶段至少开展1次数学建模活动。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通过数学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内部各种运动、变化关系等,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合理安排课程,做好选课指导工作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选择的需要,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同时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高中数学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按模块设计、必修课减少、选修课增多等方面。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课程,认真做好选课指导。

1.必修课程的安排

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为五个模块:数学

1、数学

2、数学

3、数学

4、数学5.必修课程应当在高一、二年级开设完毕,以便于开设选修课程。根据《标准》要求,数学1是数学

2、数学

3、数学

4、数学5的基础,数学

2、数学

3、数学

4、数学5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在数学1开设后,各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余下4个模块的开设顺序。

2.选修课程开设建议

选修课程开设分两种情况进行:(1)选修系列

1、选修系列2的开设,应在必修课程完成后进行。这两个系列课程的教学应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2)选修系列

3、选修系列4中的各专题开设,没有先后顺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各学校应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为便于管理,尽可能相对统一安排选修课时间。

3.学生选课建议

对于有选修要求的学生,学校应指导他们合理地选择课程。根据《标准》建议,学生选课有以下几种组合。

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选修系列1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16学分。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16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

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系列2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系列4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20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再选修4个专题,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4学分。

课程的组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作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六)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高中数学课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一方面,通过学习有关内容,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迅速有效地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地区、学校及师生实际情况逐步到位。

(七)注意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由于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度不一致,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着衔接问题,主要集中在概率、统计等内容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上。建议各实验学校进行深入调查,适当进行衔接性补充。衔接性补充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进行。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经删减、削弱的内容,不得再补充、扩展,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四、评价建议

各实验地区应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数学教学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评价目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要从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考察。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

(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的评价

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应当掌握《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能力要求。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要注重评价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避免强调技能技巧;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水平,避免过分强调解决繁难偏旧问题的能力。

2.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数学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要从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在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中,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水平。

3.重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高中数学学习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内容和目标都应是多元化的。提倡建立教师、学生自我、同学、家长等共同组成的评价主体,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提倡采用笔试、口试、报告、小论文、展示作品、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的评价;提倡对不同内容、不同选择的学生采取多种标准的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进行多元化评价时,要避免简单的“平均”与“累加”等操作方式,充分显现学生的个性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发展的动力。

(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1.重视对专业基础的评价

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关注教师的专业基础是否达到要求。除了《标准》中的新增内容外,高中数学课程对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积极准备,通过各种学习与培训,迅速达到《标准》的要求。

2.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师应充分理解《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外,对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应达到《标准》的要求。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

3.重视对教学技能的评价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除了重视传统的基本教学技能外,还应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评价。要充分关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关注使用信息技术的“恰当性”、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重视对教学研究的评价

教学需要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更需要深入的研究。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在教学过

程中深入研究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特点,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勇于探索课改中的新问题。教师应通过报刊、网站、会议等途径积极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其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5.重视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要注意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坚持教师、同事、学校、学生、家长等多主体进行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避免片面地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为保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各地应积极开展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工作,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课外阅读用书、教具、学具、现代信息技术、网站、报刊等方面的建设。

1.加强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实验

在使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各实验学校应组织相应的学习与培训,充分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并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要求进行教学。既要避免以教科书为本,不加思考、没有创造,盲目照搬照抄,也要避免脱离教科书另搞一套的现象。在使用《标准》实验教科书时,要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为相关教科书的修订提供依据。

2.加强学生课外用书、学具、教具的管理

各地应加强对学生课外用书、教具、学具的管理。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用书、选配适当的课外作业、制作恰当的教具与学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课外阅读用书,认真编拟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自主开发、制作教具与学具,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具有特色的教具、学具应视作教学研究成果。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开展高中数学学习与教学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应积极开发与高中数学课改相关的数学教育信息技术平台、软件,积极组织、收集优秀课件、影象资料,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案例研究,为教师的教学和成长提供帮助。

六、保障措施

1.成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与推进研究小组

成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与推进研究小组,成员包括高等学校、教育行政、教研室、中学等部门中对高中数学课程有深入研究的专家、特级教师。该小组将认真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与指导性建议。

2.搞好师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在进入课改实验时,每位高中数学教师能开设选修课程系列3、4中2个以上的选修专题,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学校能基本开齐所有选修专题。在2-3年内,教师、学校均应当达到合格要求。

教师培训包括通识培训、《标准》学习、教材分析、案例分析、实践模拟、新增内容学习等。培训方式包括专家引领、同伴互动、实践观摩等。培训应注重实效,加强考评,发放合格证书。同时应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3.建立课改实验基地、联合体

建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学校建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学校、社会等),加强基地建设(包括设施、师资、教研等)。在基地举行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对一些暂时难以开全、开足全部种类选修课的学校,可以进行地区间、学校间的教育资源整合,成立校际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满足各学校学生的选修需求。

4.加强实验研究

课改实验必须在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各地应当集中精力开展实验研究。可以建立课改

实验课题组,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以解决实验出现的困难。各实验学校应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

5.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做好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包括教科书、教具、学具、现代信息技术、网站等方面的建设。同时联合有关报刊,做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宣传、交流、研讨等工作。

6.加强交流

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在适当时间召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现场会,总结推广实验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优秀人员(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实施奖励。

7.搞好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结合高中课程评价制度整体改革,广泛调研,并进行系列实验,制定比较科学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方案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

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

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高年级教研组 于观敏

最近几天,我认真学习了昌乐县《2011——2012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通过学习,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意见》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指导的很全面、很具体、也很有实用性,学习后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阅读的基本目标如下:

高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是打开语文大门的金钥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份。如购买商品时了解商品的性能需要阅读,读书看报、收发短信、上网聊天也需要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也作了十一条要求。另外从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测试题来看,阅读的分值占了很大的比重,仅次于作文。所以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要在以篇章为主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识字,扫清学生在阅读中的识字障碍。如果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都无法读通,还谈什么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不能放松巩固识字。在高年级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学会字会读认识字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读通文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能读懂文章打好基础。

2、扩大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山区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量是极少的。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很少。学生去年读那几本,今年还是读那几本,明年仍然读那几本,让学生读着乏味。有的学生能阅读的材料仅是课本中的课例,这样怎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材料有了保障,学生不愿意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既是阅读教学能够进行的条件之一,又是阅读教学培养的目标之一。在阅读

教学中,我们除了指导学生用课例和练习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之外,还需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读物(如卡通读物、童话故事等)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训练。这样既可以扩大阅读量,也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积淀语感。培养学生语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读书活动,通过实践来强化语言机制积淀语言材料。学生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当他们看到语言文字信息就能很快地对其进行判断。这大概就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要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用语文园地的“读读背背”中的好词佳句、谚语、对联等进行“加餐”的原因之一吧。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背诵。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背诵学生自己喜欢的在课内外涉取的诗文。这样可以达到积淀语感的目的。

4、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要以教师的理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一点我曾经在教学《将相和》《景阳冈》这两篇课文后深有体会。在上这两篇课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感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让学生自发地组织、策划表演了课本剧。学生既轻松愉快的解决了问题,对课文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他们成了阅读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另外,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不能受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

5、要强化速读训练。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速度,讲求效率,阅读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答卷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一定数量的题答完答对,快速阅读就显得更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分钟能默读不少于300个字。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在平时就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的习惯。速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接受、反馈信息的速度快,思维敏捷。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是培养直接领悟语言的能力,训练其跳读、猜读、浏览的技巧。二是要培养学生通过速读准确快速地提取文章要点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要指导训练学生快速搜寻文眼、重点句段。这是速读训练之关键。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读懂某篇文章或弄清某个问题上,不能只在课文内容上打转转,而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目的。引导学生去思维,使其具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后边的学段学习打下基础。

二、关于习作教学。

1、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

认真钻研习作教材,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这看起来似乎是老掉牙的观点,但它确是搞好习作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我们知道,苏教版国标本3-6年级各册课本的基本框架是“两根柱子,一

条龙”。习作便是跟阅读并峙的另一根柱子,它独立成章,自成体系。认真钻研习作教材,弄懂本册习作的目标要求,弄清它在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中所处的位置,惟其如此,才能胸怀写作教学的大局,才能做到习作教学的有的放矢,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2、充分利用好习作教材资源。

尽管我们经常听到“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这样的说法,但毫无疑问,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凭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参加过语文教材编写的同志都知道,古今中外的文章浩如烟海,精彩绝伦的文章也不乏其篇,但能作为教材的文章可不是那么好选的。其原因是:作为教材的文章既要规范,又要精彩,更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比较合适的文章,但深入研读以后,仍会发现许多地方不妥,于是编者需要字斟句酌,反复加工,花费多少心血,最后才能与教师、学生见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资源是学生需要的最纯洁、最高质、最安全的精神营养品,是教学的首选。充分利用好教材这种优质资源,是极为必要的。翻开苏教版国标本的习作教材,无处不体现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巧妙设计。每次习作的话题都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智慧,都是为激发学生习作积极性而精心编写的。

写参观记固然要按顺序,但也不是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例文就没有一处一处地写,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样写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每次习作的例文都印在仿制的作文格上,看上去就是一篇字迹工整、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作文,用的是孩子的口

气,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说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抒发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情。如《习作7》的例文,就是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星月,产生了更奇特的想象。另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为开启学生的思维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编者提出的习作要求,都是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去写作而提出的,教者一定要领会好,把握准,用得巧。当然,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尽管教材是精品,就像人生活一样,不但要吃精品,还要吃一些粗粮、蔬菜等。习作教学也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展学生的写

3、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

苏教版习作教材的编写特别关注儿童的情感世界,目的是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让学生喜欢表达,乐于表达。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作。

4、精心指导,巧妙点拨。

虽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理念,但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受年龄、视野、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有许多未知和未完善的地方。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习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选材、构思上受到阻碍。学生往往只关心到老师、同学、家长等,老师可适时让学生看看图示,想一想社会上还有那些人值得自己喜欢或崇拜,或者从各种媒体上介绍的典型人物中去选择。同时,要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去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从写

作方法上予以指导和点拨。学生的习作练习不必传授过多的写作知识,但如何开头、结局、布局谋篇等适当地予以指导和点拨,还要有好处的。三是在语言表达上。儿童的生活语言是鲜活的、有趣的,但往往又是不那么规范,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

5、习作训练要前伸后延。所谓前伸,就是习作训练要提前布置,让学生知道习作的要求,为习作训练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做好习作准备。所谓后延,指习作练习成篇后,隔上一段时间再让学生读读习作,又会发现许多不足,或删减、或增添、或修改,使习作更加完美。

6、重视习作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告诉学生的习作优点,还要指出其不足和缺点,并且要告诉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必要时要面批面改。同时要经常进行习作修改的训练,比如选择一篇毛病较多的例文,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使学生不但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而且知道怎样修改。另外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互修互改,以提高修改的水平。总之,让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对提高习作水平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会终身受益。

下载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五年级数学教学指导意见体会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局党委立足“抓过程、促短板、上水平......

    宜里小学实施“指导意见”措施

    实施《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的措施 根据《鄂伦春旗中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试用)》的要求,加速推进宜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教......

    车间标准化管理实施指导意见

    车间管理标准化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一、正确理解和认识车间标准化管理 1、标准化管理,就是将企业运行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工作细节都以规范的制度和数据予以要求,......

    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表一: 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践行绿色交通,完成《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推进绿色公路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

    街道发展指导教育实施意见(精)

    街道发展指导教育实施意见 各工作片、办公室: 根据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有关要求,今年我街道作风建设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抓作风建设、促创业创新”为主......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意见[精选]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意见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意见 各联区、县直小学: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按教育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的教育......

    实施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指导意见

    实施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指导意见 实施岗位基本报酬制度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的报酬管理,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调整工资结构,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岗动薪变、多劳多......

    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

    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