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思考与探索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德的思考与探索
以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格等等各项基本素质为目的;着眼未来,注重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主体。所有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重要特点。面向未来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在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全面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呢?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指导思想
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教结合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外,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计算机真正成为每位学生在日后的现代化生活、工作、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效工具。利用计算机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再凭学生的智力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巧,这就是我们教学的宗旨。此外,我们还致力将品德教育、健康卫生教育等有机地揉进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力求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1.教学措施
为了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大胆改革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取传统教学与“美式”教学之长,采取了一些适合我们校情的措施。
首先,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将从三年级起开设计算机课,每周1课时。实践证明,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不但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我想,邓小平同志“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建议也就是希望有条件的话,让孩子早日接触计算机,消除对计算机神秘感,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作为日常工具的习惯。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制定了我们自己的课程纲要。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真正的日新月异,就拿流行字处理软件来看,不到几年时间,从WS到CCED到WPS 5.0到WPS NT到WORD 5.0到WPS 97到WORD 97到WORDXP、WPS2003,期间的变化实在令人目不暇给。没有任何软件永远不被淘汰,仅仅学会某几个软件的操作方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生事物的能力。选取学习内容并不需要一味追求最新潮,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接受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行了,这才是真正的面向未来。
为了尽快完全告别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采用了一些较为特别的做法:
2.教学形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将学生动态地分成几组,不同的组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并为他们制订不同的目标,每个学生都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让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为重要,小猫喜欢抓老鼠,青蛙擅长吃虫子,试想逼着小猫吃虫,逼着青蛙追老鼠,会有什么结果呢?同样如果全班学生一视同仁,结果是本来有画画创作天才的天天练打字;长于思考推理的却天天在“涂鸦”;落后的无法跟上来;稍为拔尖的又无法更上一层楼;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才能让全面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老师总结,只注重于启发解决问题。但我认为,其实发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从没有人问:“怎样才能让我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地飞翔?”哪会有人发明飞机?提问题特别是提有水平的问题不容易,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只是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这个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探索或通过互相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学习画笔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像常规那样逐一介绍它的各个用法,而是要他们自己去画,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样画就怎样画。结果,学生一开始使用这个软件就碰到许多问题,诸如画错了怎么擦掉?想画彩色怎么办?圆圈总是画不圆有什么办法?“放大镜”用来干嘛?刷子又怎么用?等等。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先表扬提出问题的同学,然后将这些问题逐一写在黑板上,接下来是让他们自己找问题的答案。当然,有些问题学生是提不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是解决不了的,但不要紧,在最后,我们会再花时间将画笔的功能用途总结一下。这样做的好是处: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信心,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知识也就掌握得更牢固了。有些学生甚至在探索中发现许多来老师也没发现的“技巧”,比如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画笔时,发现可以通过按小键盘中的“+”键放大橡皮擦,而此之前老师的确不知有这么一个功能,这是非常可贵的。
三、互帮互学,学生做小老师
同一个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会存在差异,互帮互学是让不同程度学生同时进步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学习落后的学生,除了接受能力较差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思维方式、讲授方法不很适合他们,而学生年龄、生活环境等接近,所以往往他们之间更容易沟通。有的学生将单击关闭按扭(一个小叉图标)称为“点错”,乍一听大人绝对无法理解,小孩作业做多了,一见到叉就想到“错”,这就是思维方式的“隔阂”,因此学生教学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
此外,学生做小老师,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增强信心、体验“我能行”,的确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四、把实际问题搬到课堂上
计算机的作用非常之大,如果只是为了学习计算机而学习,只做“军事演习”,不来真刀实枪,一来学生印象不深,知识掌握不牢;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习惯得不到养成;三来浪费了资源。因此,我们经常联系实际,让课堂上的计算机真正发挥作用。例如,过节了,我们提倡学生用电脑制作贺卡,并选择部分做得较好的打印出来,既可参加评比,也可寄回家去,不但促进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做贺卡外,我们还大力支持学生在课堂使用计算机发邮件,写日记,写作文,编制课程表格等等,使计算机切切实实地成为一种学生能得心应手地使用的“工具”。
五、其他做法
在致力利用计算机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我们非常注意在学生在课堂的卫生健康。许多人误认为计算机会发出大量的辐射,损害身体和引起近视。其实计算机的辐射并不足于对身体构成危害,坐姿不正,用眼时间过长才是罪魁祸首。因此,对椅子高度、上机姿势这些小节问题我们也抓得很严,不让学生提高了知识能力素质却降低了身体素质。
我们还将思想教育渗进信息技术课堂中,比如树立版权意识;通过讲述外国对我们的“软件侵略”来激起学生好好学习,为国人争气的决心;教育学生学到本领是用来服务社会而不是用来危害社会等等。
此外,我在教学课堂中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作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小组之中、小组之间都让学生充分的得给与对方适当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一个平等,健康的环境下愉快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亚楠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5期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开展创新教育的天然优势,它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应用与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兴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智能的实践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提出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求知欲的激发,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变通性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35-01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有特殊的使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培养创造型新一代应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面对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山区民族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有了新的挑战:他们对课改与新教材的选取有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认识与理解。在山区民族中学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际教学调查与分析,并引发思考── 对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给予了参考性的闸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求知欲、兴趣、好奇心,是智力发展的心理基础,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课对山区的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们崭新的课程,他们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很想探个究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时学生的兴趣只是在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新鲜感,是不够稳定和持久的,它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我没有长篇大论枯燥无味地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而是从生动、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开始,从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入手,进行教学,是同学化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在教WORD时,我先教授在WORD中是怎样制作一个表格,然后导入动态的图片。用上艺术型时,同学们都投去好奇的目光,乘热打铁,让学生练习编辑一份作息表,让他们对作息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美化,给文字运用上艺术字,然后开展比赛,看哪个组的做的又快又好,通过视频录制,播放给全班同学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创造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由此可见,创
设情境和相应的情景氛围,能激发兴趣,激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从而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重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发展学生思想的开阔性
变通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根基。在教课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运用头脑风暴发让学生学会大开阔性思维,这种开阔性思维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发展学生创新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固定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
发现问题、探奇、寻根问底是创新的开端,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十分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地各抒己见,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外的收获。如在教FrontPage制作网页中的滚动字幕时,字幕的背景只能是某种纯颜色,我就试问学生:“能不能以图片作背景?”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寻找解决办法。终于有一位学生利用边框阴影进作出以图片为背景的滚动字幕,漂亮极了,我就请这位同学教给给全班同学,这样,全班同学也就掌握了这一“绝招”。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只要思路正确,都予以肯定,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即使答错了,也要妥善地引导和分析,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创新能力,应该思维流畅,在实践中勤于反思。信息技术课需要实践,增强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教学中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因而教师应多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实验,给学生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不需要代替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创新思考的乐趣。这不仅能更好诠释教学内容,还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上PowerPoint制作动画的课时,只讲基本的内容。下面该怎么做,留给学生自己安排。如果学生吸收较好,也可讲的更少,大部分学生自己去探索。同一目标有多种方法能实现的,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利用,以达到授业解惑和培养创新的目的。如在PowerPoint中制作背景时,可从格式菜单选择背景,也可右击演示文稿空白处选择背景。在教学习方法的同时,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情、分析事情、解决事情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能帮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实际的具体学习方法。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要“让学生动手,带着任务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如WORD的整体训练中,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报刊,要求图文并茂,有艺术字和分区等,里面内容完全
由学生自由想象。学生在完成报刊的过程中,体现出创新精神,通过自己在信息技术课上的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估自己的认知能力,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能否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关键在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创新教育能否得以实施。作为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2]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运用中的探索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运用中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课程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因此,以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手段而实现的全新的教育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今天,我国的教育已跨入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改革时代,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我们的英语教学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之有机融入课堂,实现整合性发展?身处第一线的广大英语教师如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努力探索计算机与英语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整合让英语课堂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富有情趣的情景,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这种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是否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是检验网络助教是否必要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教师要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优势,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大量资料信息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通常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盘磁带、一张挂图,面对贫乏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就像是被人困住了手脚,一身技艺无从施展,同时这种现状也极大束缚勒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制作,通过光盘,网络途径获取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制作课件,或者直接从Internet获取,大大的丰富了课件内容和表现形式。
Internet 为教学提供了无所不有的信息,而英语教师利用 Internet 为教学服务,又具有天然的优势----无语言障碍,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现在来自国内外的英语教学软件越来越多。尽管这些资源不一定都适和我们的课堂教学,但他们毕竟具有一定的价值,为我们英语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思路和信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 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大课堂语言流量及容量。从而可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Healthy Eating 中,就可以用从网上下载的实物图片导入,学生既学习了有关水果蔬菜的词汇,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在Canada---The True North.中,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加拿大的国歌,并示以歌词,从而导入本课主题:The True North。并用多媒体展示多伦多、卡尔加里、五大湖等图片,学生不仅欣赏加拿大的美丽风景,而且对加拿大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多元文化等有所了解,阅读课文也就迎刃而解。在Martin Luther King 中,插入他的著名演讲词”I have a dream”的声像资料,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和演讲者的激昂斗志,更深切地体会英文演讲的魅力和力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运用和优美。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也为理解文章做了必要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而这样的效果是以往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3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的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A Land of Diversity 课时,学生们从未去过加利福尼亚,因此通过仅有的文字描述它的地理位子让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可以下载直观的地图,并给出信息词,引导学生对美国的整个地理位置有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弄清加利福尼亚州在美国对所处的位置,美国西部山脉,五大湖,最长的河流及主要的城市等,根据文中介绍,下载美洲土著人、西班牙人、俄罗斯人、金矿工人、后来移民、最近移民与未来移民的图片下面附上文字,使学生认识到加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复杂的、抽象的、不常见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的、浅显的、动态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配合通过自己或与其他同学的协作解决学习上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4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语言技能训练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能力。说和写是表达能力。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和运动等诸多方面来获得新的知识。我们看书·看报可以获得知识。听广播·听收音机也可以获得知识。不过,单纯的视觉·听觉所获得知识很容易被遗忘,而通过看电视·电影所获得的知识相对就不会那么容易被遗忘了。这是因为电影·电视综合利用了视觉和听觉的作用。这种通过听觉·视觉协同配合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持久的。我们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兼图、声、文于一体进行视、听、说、写全方位的训练,有利于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例如,在Music热身部分,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学生准备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如:古典、摇滚、民乐、爵士、说唱、乡村民谣、校园民谣等,当学生听到或看到他们喜欢的歌曲或歌手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表达的冲动,他们会挑选恰当的词汇向同伴说出是哪一种音乐,那么同伴也根据听到的信息做出反应,双方都得到了锻炼,这样的语言训练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再用多媒体播放几组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一定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联想,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和体会、使学生明白音乐可以愉悦人的性情,抚慰人的心灵,培育与挖掘人们的真善美,并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实美好。
二、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引发的思考
信息技术让英语课堂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英语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从而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计算机还实现了语音、语调、神情、体态语、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最佳结合,促进了学生对英语的细致体会,而且通过对各种器官的刺激,也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英语,从而学到了原汁原味的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英语。信息技术通过屏幕文字、声音、图像等配一歌谣、说唱、动画、游戏等形式,画面活泼生动,声情并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对此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尽管如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整合,有些问题还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思考的。
1在英语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过多使用电脑辅助教学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有时学生只关注美丽的画面而忽略了知识的掌握。有时学生因看不清屏幕上的字而焦虑不堪。英语教师要牢牢掌握教学目的和重难点,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一边在电脑辅助教学中继称优点,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提高,教师应该明白电脑在课堂教学中是自己的一个教学工具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
2在英语教学中要把传统的精华与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都有优势,也都有弊端,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一面,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要把它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难点,要把它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因此,再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只有把传统教学的精华有效地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帮助教师组织更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讲解演示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它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些抽象的概念经多媒体的演变而变得形象生动了,使教学更富有直观性,教学过程更加活泼、有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得教学是师生互动,人与电脑互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并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和兴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使新知化难为易,便抽象为具体,教师把握时机恰当提问题,适当点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和目标,通过语言实践过程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变学生“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诱发学生的穿新思维。
第四篇: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岩湾中心小学:高翠琴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生物学科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帮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注重启发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建议,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课程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创造了机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为同学们出众的表现喝彩,学生们也从自已的成功获得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只要我们把握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 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从而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五、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六、激励学习热情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把枯燥课堂变成有趣的学堂,学生在问题面前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求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但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逐步提高的。
七、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从而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八、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为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一些诗句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2、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品读、体会,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教学时,我先用故事来导入,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学生欲望。然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走进课文并认真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他们先是在四人小组里轻声地边读边划,然后又自由地朗读,而且时不时地停下来写下自己的想法。我下去巡视课堂,去发现他们都读些什么内容,划些什么内容,写些什么内容。由此可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可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学习兴趣。所以 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久而久之,就把学习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韩愈在《师说》中有言:“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住宅是对人来说的,为什么蟋蟀这种昆虫也会有住宅?”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会问:“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复杂的住宅?”随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去学习课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九、激励学习热情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把枯燥课堂变成有趣的学堂,学生在问题面前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我做了如下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受到学生的喜爱,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时,让学生理解课文和寓意的情况下,将课文内容进行扩展,把故事编排成一个短剧:一位男同学扮成等兔的人,先后让几名学 生扮作过路人,看他们将怎样劝说等兔的人。学生甲:“叔叔,上次兔子撞死在树上,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你别再等了,不会再有兔子来了。”学生乙:“叔叔,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你执意要等兔子,那就边种地边等吧,等不到兔子还会有庄稼收获呢。”……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进一步认识《守株待兔》错在哪里,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活动。不论是哪一节课,我都经过精心构思。活动形式、活动安排,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连词成龙”、“带你去旅游”、“短剧表演”等都锻炼孩子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参与意识,养成了积累知识,搜集信息的好习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总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求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 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但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逐步提高的。
总之,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第五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德美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德美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美就是在传授基础知识能力的过程中,结合语文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爱学习、品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品德教育
学习兴趣
品德美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从小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尊敬守法的教育。”那么怎样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具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品德美的人呢?我认为:
一、品德教育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应抓住重点字、词、句,进行读写训练。例如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诗中的“绿”字,可否换成“满”字?学生积极思考,明白了“绿”除了绿色之外,诗中是作为动词理解,呈现出江南岸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平常,非常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让他们在读中明情、悟理。例如《桥》一课中,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沉着冷静指挥大家撤离,最后牺牲的故事。老支书那种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有这样一段
话“老汉突然冲上去,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在朗读前,先让学生观看《山洪来时的情景》,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得很有感情,在这过程中自然能体会到老支书当时的愤怒。
在指导学生诵读《再见了,亲人》时,我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假如你是来送行的朝鲜人民时,面对即将与帮助过自己的人分别,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感情后,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这种影响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滋润他们纯洁的心灵。
二、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例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我先让学生找出“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并划下来。然后在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三次出现给“我”的感受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殘疾青年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最后再结合“我扭头冲出来,直想哭”这句话。使学生明白了我当时对殘疾青年那种感激之情,下定决心好好读书的。这样的课堂自始至终充满动人的情感,学生情趣激昂地阅读,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体验,学生会终生难忘。
三、品德教育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德育教育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承载的德育功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时机,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全方位的品德教育。
例如:一次看图习作中,画面上是一个男人拿着电锯站在大树下,头上站着一只小鸟。我预先想的答案是
“男人拿着电锯来砍树,破坏了鸟的家园。”,可有一位学生说“这个男人为了不惊动这只受伤的鸟,都停下来工作。”我很想否定他的答案,可是我没有这样做,而是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男人认识到破坏森林是不对的,”,有的说“爱护动物人人有责”等。我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学生说出了许多与图意相符的答案,而是因为他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因为不小心弄坏了同桌的笔,结果吵起来,一个得理不饶人,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道歉了,你应该原谅我。于是我把他俩叫到办公室,让他俩互换角色把刚才的情景表演一下,然后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次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我的引导下,互相道歉,最终和好如初。
四、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说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是名符其实的“小公子”、“小公主”。由于家长过度的溺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自利,独立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教学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围绕学生实际确定德育教育的侧重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受到的道德教育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教学《画杨桃》一课中,我先拿出一个杨桃放在讲台上,然后让每个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让他们明白从不同角度看杨桃,看到的杨桃的样子与平时是不同的,借此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将怎样做到实事求是。这样,学生就能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来指导自己今后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在习作训练中,我更注意与学生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言之有物,有话可写,能从“小”事中发现“大”道理。前一段,学校周边道路改造“排污”工程,在校门中挖了一道沟,学生纷纷抱怨上下学难走。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题材进行说话训练。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改造是为了以后的方便,有的说,原来好好的,现在挖成这样,都烦死了。我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白今天的麻烦,是为明天的更便利。这次说话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对知道了如何看待眼前与未来的联系
五、品德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素质教育推行多年的今天,我在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品德美的新方法,大胆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热爱祖国。例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引导学生了解到地球的美丽而又太容易破碎了,趁热打铁,让学生用说说你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学生兴趣大增,积极举手,都想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这时我又问,那你又知道地球上那些地方正受到人类的破坏呢?借此来教育学生要保护地球,爱护环境。
如何培养学生的德美?并没有一种固有的模式,我们只有在语文改革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生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专业成长》
齐学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