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州七中高二数学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徐州七中高二数学课堂观察活动案例-----直线的斜率
一、背景 施教者 张老师 课题
直线的斜率 班级 二(4)时间
2010.9.20 观察维度
学生课堂学习成效 观察者 马骋
情感
观察点
教学设计是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特殊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课堂教学是否注重体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方法
用何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用何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探索确定直线的因素
(2)感受直线的方向和斜率的关系
(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 掌握计算直线斜率的公式(4)初步体验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和思想
三、学习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掌握确定直线的因素 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
掌握计算直线斜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将确定的几何要素(一点一方向 或两点)转换为相应的代数表达式;
(3)起点能力:掌握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具有从形到数的转换能力
四、课中观察:
(一)观察工具:观察量表
(二)观察位置:本班有58人 我坐在教室后面观察
主要观察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分层目标、分层内容以及分层作业与分层学法的是否有效实施 学生主体有没有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中来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等等
(三)观察过程:上课前.观察者于上课前10分钟到达教室 大致地了解了一些提前发的教学案完成情况 发现学生中还是有一些完成得不好 有空白之处
但是习惯还比较好.有出现“怎么办?” 与学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大部分学生完成的 比较好
但是有3个学生明显是属于抄袭课后答案的 因为比较整洁
没有思考的痕迹在里面.
上课中.根据统一的观察表和确定好的主要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观察记录
观察内容
效果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差
同步学习
教学节奏
√
学习氛围
√
学生的参与面
√
自主学习
针对性地提出学习的要求
√
个别指导
√
学习效果(是否达成目标)
√
激励性评价
√
合作学习
建立规则(异质分组、角色分工、评价方式等)
√
学生参与积极性
√
教师的调控及指导
√
活动时机
突破教学难点
√
突出教学重点
√
技能训练
√
学习效果(是否达成目标)
√
组织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吻合度 √
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吻合度
√
根据环境和教学进程需要变换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
√
五、根据观察表提供的信息--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运用较少
(2)教师对同步学习的应用较高
说明传授式教学还占据主导着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充分体现 学生的学习氛围还是很好的 不脱离数学学习
可是参与性方面比较不足
(3)教师通过讲评学生的练习达到对知识的一定了解
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延伸是什么必要的
但是总的看来还是教师的传授式学习.如果改为由学生来提出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我想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六、分析及建议:
教师是利用的是讲授式方法.学生对此配合也不错 那么一个问题是
如果是学生会了.那么讲解的必要性达到多少呢.是不是我们可以来研究一下.可以说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问题
应该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有问题
那么能不能叫那些学优生来辅导那些还有疑问的学生 起到针对性更强的作用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让学生除了会作题之外
还要会研究习题.就是相同题组即使用相同知识的东西要圈出来.也就是教师这个工作由于学生来完成
这样起到一个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的作用.是不是能使复习的讲评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在单一.同时学生一个知识点的变式就会更加清楚些
七、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1)新授课如何让学生主体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中来 这个应该值得大家在继续研究.
(2)从相信学生的潜力的角度上说 这节课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放开 虽然看起来学生学习的气氛不错 但是我想课堂追求的不应该是气氛 而应是思维活动量
让学生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思维 这时表现出来可能是压抑
但那将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提供了基础准备 应该进行大胆的个性尝试 只要学生有在认真的思考 那么课也是成功的.
(3)对个别的题目进行适当的引申也是高中数学的基本要求 本节课中张老师有进行必要的扩充 值得继续发扬.
(4)使用本量表时还存在一个问题 对于一些自主学习
有个别环节可能是成功的 有个别环节可能是失败的
那么应该如何在表格中得到良好的体现
八、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学生分层要求与分层作业
用问题的难易度体现层次性;例题教学由浅入深 梯度要好;要不断进行“导读 反思
品位”从学习过程中学会操作
引导学生“能不能换个角度分析一下”“还能再补充一下” 学生要独立思考问题 动手做一做 在头脑中想一想
然后再由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同的思考问题的策略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有效参与学习的程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活力
第二篇:高二文言文课堂观察报告
高二语文课堂观察报告
督导室倪同刚
文言文自主学习“四环五生”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二语文备课组推行一个月了,其操作效果如何,同学们的反响怎样,有没有向全校推广的价值,现就一个月来的课堂观察做个简单小结。
一、观察背景
文言文教学历来比较枯燥,因为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积累字、词、句式等知识,培养阅读翻译能力,稍带进行课文分析,这一教学要求决定了课堂的枯燥性,再加上市场上文言文助学资料铺天盖地,学生手头基本人手一册资料,这种情况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你讲得再多,也不外乎资料上的内容,拥有资料的学生就失去了听的欲望。从以往的课堂观察来看,确实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左耳听、右耳出,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本学期进入《史记选读》模块教学后,高二语文备课组提出了“四环五生”的文言文自主学习模式,将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布置学生利用资料、工具书进行自学,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究。这一课堂改革的效果怎样?受高二年级部的邀请,督导室对高二年级的课堂进行了专项课堂观察。
二、观察过程
4月17日,集体备课时,高二语文组提出了文言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想,大家对模式进行了讨论完善。
4月20日,模式修改定稿,为配合学校“五生课堂”的教学要求,确定模式名称为“文言文自主学习‘四环五生’教学模式”,向全组成员进行宣传落实,并在校园网上进行推介,之后被盐城教育网转载。
5月12日,为进一步推进模式的实施,语文教研组唐建组长在222班开设《屈原列传》公开课,邀请督导室成员观摩,大家听后耳目一新,在课后的讨论中各抒己见,对课堂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5月19日起,督导室对陈慧慧、陈龙春、程凌、张乃堂、沈亚等6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察,并与相关老师进行了交流。
5月31日,杨芹、沈亚老师在录播室对语文组全体老师开设了同课异构的观摩课《淮阴侯列传》,至此,对高二语文老师的课堂观察达9人次,覆盖率60%。
三、初步印象
通过唐组长的示范课、推门听取的观察课及同课异构的观摩课,我们看到各位老师能以“四环五生”文言文自主学习模式为蓝本,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安排教学,丰富了课堂的形式。这些模式总体有:
1.“角色交换”型。指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课堂上一改以前老师包场的方式,教师的角色由台前转为幕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角色由听课转为授课。如陈慧慧老师教《屈原列传》第二课时时,她首先请四位同学分别准备第5节、第6-7节、第8节、第9节内容,陈老师和他们一起梳理出文章的重点语言现象,教他们备课,并帮他们做好课件,然后由学生分别充当本节课的主讲,代替老师讲解。当讲课学生对某些问题无法做出解释时,教师又可以充当学生的角色对疑难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2.“趣味竞赛”型。中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张乃堂老师上《荆轲刺秦王》时就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上让走读生与住校生进行学习竞赛,使他们懂得了“爱拼才会赢,有才需表现”的道理。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文章的16-18节,在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后,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预习中的收获,用书本直接投影展示。然后针对所学内容,自己准备了一些课件,有重点词的意思,有难点句子的翻译,还有词类活用等现象,老师主持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抢答,再视答题情况分别给予10分、5分、0分的评判,根据学生的类型,分别记在住校生与走读生的名下。最后根据得分多少评判哪个团队优胜,老师给予口头表扬。因为题目都是精心设计的,老师无需作补充,从而轻松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3.“双璜互动”型。即二个学生合作,一人讲解,一人板书归纳,这样现场推进感较强。如沈亚老师上《淮阴侯列传》时,每个新授环节都让二个学生进行合作,其中一个串讲课文中的知识点,另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进行归类板书。甲同学串讲结束,乙同学的板书也结束,这样即让学生听得明白,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小组互动”型。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间互相考查、交流、评价,以此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如程凌老师教《刺客列传》,先把文章的内容划分成小块,每个组一个内容,课上由各小组长按小组分别进行展示交流,对组长展示不彻底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在这种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自觉地钻研课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且当堂练习,当堂反馈,快速高效,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做讲台主人的成就感。课堂上各组积极讨论、答题、质疑,那种热烈的气氛,比其他什么语文活动都激动人心,此时老师只需宏观调控即可。
四、亮点剖析
1.高二备课组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研究深入人心,这次课堂观察中,我们看到高二年级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自觉地运用文言文自主学习的“四环五生”教学模式。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走上了讲台,用起了投影,拿起了粉笔,课堂一扫传统的“师讲生听”的单调情景,变成了学生活动的场所。这种学习方式的革命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习惯的改变,他们的课本由以前的干干净净变得“乱七八糟”(书上记得多,写得密密麻麻)了,说明每个人都在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自学。
2.“四环五生”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显示。该模式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以及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各抒己见,放开了学生思维的翅膀,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
一方面,教师从“教”的角色转变为“导”的角色;另一方面学生由被动接纳转为主动学习。有的教师将问题提到小组,集体心理意识上升,心理感觉就不一样。有了问题,由小组讨论支撑,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心理压力减轻。主动学习和学习者的心理放松,是提高学习效益的两个重要因素。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心理放松的状态中学习,其分析能力、识记能力都优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明显。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就识记效果而言,专家曾作过实验,在主动记忆环境中,80%的受试者能正确记住规定的材料;在被动记忆时,只有43%的受试者记得住有关材料。
3.学生的评判、质疑、倾听、口语交际等各种能力得到强化。首先,生生互动中提高了各自的评判能力。“四环五生”自主学习模式是“学评结合”式的,既学又评。一有评,参与意识上升,主动性就显示出来;评还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以批判的眼光接受文化知识,也就更具有主动性。其次,互动中提高朗读能力。如孙文海老师教《淮阴侯列传》,一个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进行互动式评价,在评价中提出修正意见并示范。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总是有限,“四环五生”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多采用生生互动形式,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地增加,特别是为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提供了发言的机会。有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时,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我们看到程凌、张乃堂老师的课上,学生就翻译提出质疑,挑战资料,精神难能可贵。由于学生发言的增多,相应的每个学生听话的机会也大大增多。而且发言学生的频繁变换,更易引起学生听话的注意力,学生为了补充他人的发言或反驳他人的观点,往往专注倾听并能很快抓住他人发言的要点,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学生非智力因素评价得到重视。“四环五生”文言文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有了“互动”的学习行为,因而非智力因素评价也就应运而生。非智力性评价是什么?它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评价,扩大一点说,包括自信心、责任感、协作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因素的评价。非智力性评价的显性作用是调整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吹旺求知的火焰;但不可忽视的是它还隐含一个深层的作用——促进品德因素的发展。在这儿“求知”与“求德”是一致的,它们通过“互动”得到促进。非智力性评价是学生人格道德成长的基石,它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教育的素质化。
五、问题反思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足的问题,下面罗列出我们观察过程中记下的问题与困惑,目的是让大家共同尽快解决它,以使课堂教学效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不少老师重点安排几个学生准备某些内容,有的则是按学号顺序轮流进行的,不管怎么说,每节课上讲台的学生数量有限,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介入学习与讨论,使课堂模式让更为多数的学生获益?
2.师生互动环节中,教师解疑释惑、点拨提升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是不是学生一问老师就答?要不要先让学生互动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了,老师再定夺?
3.由几位同学上讲台完成课文学习,但程式一样,难免导致审美疲劳,如何使展示程序灵活多变些?如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些?
4.重点准备的同学对某部分的内容往往研究得比较全面,这也导致质疑环节常常冷场——其他同学没有疑问或补充。是不是要这一环节?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
5.有的课堂学生讲了,译文资料也提供给他们了,教师要不要再用课件强调一下?这种情况下,教师备课该怎样备?是满足于把一篇课文教过去还是想法将它教得更好?
6.这一模式关键在学生自觉,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如何督导他们进步,使之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7.这种模式下,师生对文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到位,对“语”的学习可谓重矣,然而“语文”是个复姓,它不但姓“语”,还姓“文”,在课堂上体现文言文教学的“文”——人文性、文学性,前者可潜移默化,后者是可以用到阅读、写作中去的。教师如何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8.教师的教学个性与模式的共性要求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
9.课堂检测该如何进行更为合理?是由学生提供一些自认为重要的句子翻译,还是老师以课件进行检测?或者是年级统一印发检测巩固的材料?
10.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教学中如何整体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
11.当学生提出与教学参考资料或教材不一致的意见时,教师该如何控场才能让学生信服?
12.在班级学生已经拥有译文资料的情况下,台上的学生有无读整篇译文的需要?对书下注释详尽的字词,学生在讲课时是否有再加强调的必要?教学内容上如何处理点与面的关系?如何不断完善教学环节?
13.有些老师只让学生自主积累一些字词常识,人物形象分析则由自己包办,可否将整篇文章的教学内容都让学生来完成?教学中怎么把握教学内容的放与收的度?
14.部分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学生对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一下子还不太适应,如何引导他们尽快地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5.备课组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备课该怎样进行?如何解决备课组的个性化备课与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六、结语
以上是对高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所做的初步观察,成绩是主要的、整体的,不足是次要的、个别的。经济学上有所谓的“木桶原理”,说的是一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有时课堂教学环节上的不足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益。我们希望高二语文组的老师不要因目前取得的进步而自喜,而应看到上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想方设法地进行完善与改进,以使我们的课堂朝着“轻负高效”的方向迈进!
第三篇:数学课堂案例
对“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心得
案例一:一班刘娜讲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问题1:对于教材的正确解读以及改编。在刘娜讲这节课的时候,将教材的引入部分的一个题目自己改编了一下,虽然更加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但是没有处理好并且在讲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我有以下心得:
⑴教材解读时,要对一册的教材进行通览,结合新课程标准,知道本学段本学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是什么,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开始研究自己要讲的这一节的内容,知道它在整个学段之中的地位,知道它和前后知识之间的关系。例如: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4第三章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本节内容是三角函数公式的推广,它还涉及到平面向量的内容,同时,它又是本节及其后面各节公式的“源头”,因此,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正弦线、余弦线和诱导公式等知识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二倍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知识基础,对于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⑵解读教材的时候还要看教材各个环节的内容,每个内容的具体教学要求,还要能够走进教材,与编者在字里行间进行深层对话,反复揣摩教材中的每幅插图、每句话、每道习题,甚至每个词语或符号背后所蕴含着的丰富内涵,力争达到读透教材。看看教材设计的环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多想想每个环节为什么要那样设计,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在教学设计环节的背后蕴含着怎样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⑶教材的改编,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或引子,针对不同的学情,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编,可以对其板块结构、先后顺序等进行改编,或者对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改编,如对情景的创设、对课后习题的改编等。刘娜在改编的时候只为了引入新课,把问题弄的复杂了,学生很难接受,而且她没注意这道题是对整章的一个引入,所以在对教材改编的时候要思考清楚这样改是否清晰,简单,学生是否容易接受,是否符合逻辑。
问题2:PPT怎样和讲课有效的结合。在刘娜讲这堂课的时候多次出现PPT和讲课结合有问题,对此我有以下心得:
⑴PPT使得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以展示很多以前课堂无法展示的动态的图片,文字,视频等等,使同学们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我们的数学,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形象思维加强了,但抽象思维却慢慢变得弱化了。所以PPT不能过度的代替我们的教师讲课,两者应该有效结合,PPT应该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
⑵PPT上将大量的信息展示了出来,一些习题、推导过程、证明过程等,完全用PPT演示给我们的同学,这样缩短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学习也比较积极,但是课堂应该是学生和老师交流互动的课堂,在板书的时候,可以传递一种细腻、真挚的师生情感交流,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这样的课堂很灵活。所以,在讲课的时候,板书要和PPT有效的结合起来,什么地方该板书,教师要仔细的考虑。
⑶PPT是老师们精心做了设计的,学生一节课可以看视频,看图片等等,老师有顺序的放着PPT,学生按照老师的播放顺序去学习知识,但是这样的学习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上的,缺乏了同学们的创新,所以在使用PPT的时候哪些过程交给我们的同学自己去探索、去思考,那些过程通过PPT去播放,老师要考虑清楚。
问题3:怎样面对课堂突发事件。
在刘娜讲的时候出现了几次忘记了自己要讲的内容,例如:自己改编的题目,PPT放不出来自己也没推出来,讲到中间的时候将两个角的范围变了之后,自己突然没有了思路,课堂出现了混乱,基于这样的问题,我有以下心得:
⑴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大家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可见,老师要想把课上好,无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上课技能,还是心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是需要老师不断地积累。
⑵面对课堂突发事件,自己要先稳定下来情绪,不要慌乱,也不要对学生发火,对于刘娜出现的问题,我认为,自己推不出来的时候可以问问学生有没有办法,一个班上总有思维活跃的人可以解答,如果没有可以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解答,在班上学生很吵闹,教师首先不能发火,要观察或询问学生有什么事情,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解决办法。(突发事件很多,处理方式很多,就不一一列举)⑶突发事件不是我们能够预测的了的,老师要在课下多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或者自己看书上网查阅学习别人的处理方式。
案例二:三班杜秀红讲的认识不等式(和刘娜问题相同的就不写了)
问题1:数学板书怎样书写
杜秀红呈现的板书有书写很乱,颜色很多,序号有问题,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我有以下心得:
⑴板书要清晰、有条理、有层次性,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系统记忆,板书应具有“形象、概括、条理”的特点,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有逻辑的讲课,思路是清晰的,而不是自己想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每个部分如果要用序号或标题就应该标清楚或者写清楚,不要这边一个序号那边一个序号,标题也要对应。
⑵板书要重点突出,具有目的性。一般情况下,讲课的的重点就是板书的重点,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学生看清楚一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必须言简意赅,板书不要过多,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不等式,就应该说清楚什么叫不等式并且应该把它写到黑板的左侧(一般知识点都在黑板的左侧)。
⑶板书的内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具有计划性。在杜秀红的板书中,她把为了引入新知创设的情景的过程写到了黑板的左侧,而且非常的乱,推导出来的概念放到了右侧,图没地方画就夹道两者的中间,这样的布局显然是随意的,没有经过设计,学生看起来费劲并且还不知道那是重点,以为只有他说的这几种才叫不等式。
⑷板书要确切并具有启发性,板书不是你讲课内容的简单罗列,而是要让学生从这一步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下一步,并且能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杜秀红的板书是将推导不等式的概念的过程全部罗列了出来,很多语言其实可以省略。
⑸板书要字迹工整,规范,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也要具有美感。板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绘图、语言表述习惯,也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杜秀红的板书字迹很潦草,书写不规范,颜色多,看起来不美观,一般用一到两个颜色就够了。
问题二:讲课的科学性、严谨性与逻辑性 杜秀红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在描述问题的时候用了还没学的概念,整堂课不够严谨,没有一定的逻辑。基于这样的问题我有以下心得:
⑴科学性,数学学科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无论在创设情境还是教学的其他环节,我们又必须遵守科学规律,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想清楚了。杜秀红在用跷跷板引入新课的时候,她说了两个不同重量的人会出现不平衡,但是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我们用物理里面的知识解答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力矩不同的时候,重量不同的两个人也会平衡。
⑵严谨性与逻辑性,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时候,老师要起到示范作用,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问题,都要老师精心的设计和思考,杜秀红在讲这堂课的时候将自己要讲的不等式这个概念在还没有讲的时候已经用了。
问题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整节课下来,杜秀红很少和学生互动并且一直没有脱离教案,PPT放的特别快,学生没有机会思考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我有以下心得:
⑴课堂互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真诚、和谐的沟通方式,它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学生是参与者,教师是引导者,这更加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学习,而老师的讲课也应该是自然,连贯有思路的,杜秀红在讲课的时候是自己拿着教案在那里讲,没有和学生互动。
⑵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PPT是可以很形象直观的展示,但是播放速度快,学生无法思考,更谈不上参与,所以要把PPT和讲课有效的结合。
案例三:教育见习在三中听课,三个老师讲的一样内容。(湖南版的教材 随机抽样)在三中听了一上午的课,有很多很多的感悟,真的觉得我们和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相差很远,那些老师的教态和教学方式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让我们明白了同课异构,但是觉得真实的课堂并不像我们平时练习的那样,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此我有以下感悟:
感悟1:师范生技能的训练 ⑴板书的书写,表达能力。三个老师的共同点就是板书写的规范,有条理性,书写速度非常的快,所有的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表达的非常清晰、流利。平时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我们的板书设计,粉笔字的规范,好的板书能够给学生美的感受,对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条理、清晰的表达,学生才能够听得清楚,进而才会喜欢你上的课,但这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锻炼出来的,需要我们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⑵教学设计技能,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思路清晰,感觉听他们的课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享受。我认为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它包括哪些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要看看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要将教材理解透彻,了解编者的意图。可以参考别人的教学设计,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我们大三的学生,写一份教案还是有点困难,所以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将教材理解透彻,再去多看看别人的教案,但是要想想别人这样设计的意图,前后教学设计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连接。
⑶课堂教学技能,三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语言表达流畅,每一个动作也非常的自然,提问也提的恰当,富有启发性、鼓励性、针对性,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知识点讲解完之后,运用不同的题目来强化知识点,对于课堂的把控非常的好,课堂活跃但是不乱,这样的课堂对于大三的我们非常的具有启发意义,想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这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去组织一个课堂,让教学有序的进行,这些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也需要我们在见习、实习中去锻炼的,多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吸取精华。
感悟2:同课异构 ⑴设计思路的不同,三位老师都是讲的随机抽样中的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法)、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因为学生的基础非常好,一节课就讲的非常多),第一位老师是按考点的形式讲的,每个考点都用相应的题目来强化,题目设计的有层次。第二位老师是按知识点讲解的,例如:通过实际生活引出简单随机抽样,讲特点;再通过实际引出系统抽样,讲特点;再通过实际引出分层抽样,讲特点;讲完之后,用一两道综合题目进行强化。第三位老师和第二位思路差不多,但是重在讲解三者的不同,各自的特点,没有用题目强化。这样的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设计思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以后的实习中或者教学中我们都应该多听听不同老师的课,取长补短,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水平。
⑵板书,课堂举例、说话风格的不同,三位老师的设计思路不同,相应的板书不同,第一位老师是以考点的形式书写(考点
一、考点二等),第二位老师是以三种抽样的名称和其特点板书,第三位老师是以三种抽样的名称、特点、抽取的步骤书写。在语言上,三个老师有的慢,有的快,有的严肃,有的幽默,不同的语言风格就有不同的课堂气氛。有的老师举例贴近自己的生活,有的老师举例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贴近热点话题,不同的举例也会有不同的课堂气氛,所以这也告诉了我们这些大三的学生,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用怎样的方式去讲课,自己适合哪种,无论怎么都要不断的学习,还是要多多去听别人讲课和别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以上就是对这学期案例分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四篇:高一数学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本节课课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到位,即把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清楚的讲解给学生,又带领学生灵活的应用这两个基本关系解决了本节常见的题型,并且及时总结,本节所有注意的细节问题都作了总结,节奏紧凑,学生反应比较积极,教师娴熟的驾驭课堂,板书流畅,得到了全组一致的好评。总之,这一节课可概括为16个字“严谨到位,细腻流畅,规范完整,归纳有序”。
高一数学备课组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课堂观察
四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
“教师的教”观察组课堂观察结论
刘育康
我们是“教师的教”课堂观察组,我们组的成员有:刘育康、李明兰、谭芳、龙青艾和谭勇五位老师,通过我们从教师的教这一维度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师的基本功:
1.教师的语言准确,逻辑性强,数学味浓;语速、语量适中,有亲和力。但语言还不够精炼,趣味性不强。
2.教师的板书工整,简明扼要,设计合理,并能用彩色粉笔突出重难点,有利于进行有效教学。
3.教师能规范、熟练使用教具指导学生作图。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用时:
1.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程序清楚,环环相扣。
2.各个环节用时分布如下:
一、复习准备(5分钟)
二、例1教学(讲5分钟,练4分钟,说4分钟,共计13分钟)
三、例2教学(讲6分钟,练6分钟,说3分钟,共计15分钟)
四、课堂总结(3分钟)
五、课堂作业(4分钟)。
3.各环节时间分配比较合理,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但留给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较少。
三、教法与指导: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从例1的“扶”到例2的“半扶半放”,再到后面的“放”,采取的方式是合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师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效果明显。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
3.能面向全体学生,但课堂上对学困生关注辅导不够。
四、教师的提问:
1.本节课教师共提问50次,其中有效提问39次,无效提问11次,有效率达78%。
2.教师的提问时有效的,但提问对象还不是很广,提问次数过多,侯答时间较短。
3.教师指向性提问34次,追问9次,综合性提问7次。提问的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但综合性、开放性的提问过少。
建议:
1.教师的语言还要更精炼,增加趣味性。
2.教师应创设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留足学生侯答和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批改95%的学生课堂作业。
4.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课堂上要对学困生单独重点辅导。
5.减少提问的次数,多提开放性、综合性问题。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