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设计》这门课课后作业1
认真回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设计》这门课,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领域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这方面您是怎样实施的?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答:教学资源或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可利用的资源。美术教学资源进入美术课后,要么变成美术课程的内容,要么变成支持美术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
在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利用以下资源:
1、思想资源。思想资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设计者、管理者和实施者的思想,这些思想很有可能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成为课程的运作思想影响到课程教学的实施;第二部分是那些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涉及的广泛背景中所具有的思想,即课程内容思想。
2、知识资源。“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涉及美术学科以外的知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寻找美术学科本体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寻求最优化的知识组合。
3、经验资源“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需要学生借助各自的丰富经验解决复杂的问题,教师要了解、考察学生的各种经验,设计与学生具有普遍经验的课程内容。
4、财务资源。美术课程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保障,更需要美术教室的配置,美术创作的工具材料,展示学生作品的场所,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常规的物质保障,还需要挖掘校内外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以及广阔的社区资源。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动物植物、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5、人力资源。教师作为最直接的人力资源,教师自身知识和素养不仅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还决定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效益。同样校外的民间艺人、收藏爱好者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
6、开发与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发学生之间、学校之间学生美术作品、教师美术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7、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教学。
第二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美术·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以下目标: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1条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知识主要是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个学习领域之间互相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互相联系的知识。技能主要是指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技能。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增强发现各种知识和技能之间互相交叉和联系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条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强调实地考察、个人研修、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以及以展示、口头发表、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的方法。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第3条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其疆域能够无限延伸以便容纳新的、以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形式,因此美术是扩展的、探索性的,永远不是静止的,无法预见的全新的表现形式的出现始终是可能的。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体验想象和探究所带来的愉悦与成功感。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的分目标”是构成美术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美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美术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美术·
课程的具体实施,是以对美术课程目标的学习、认识以及变通把握为重要前提的;美术课程评价的实行也是以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水平为重要依据和准绳。因此可以认为,美术课程目标的研制与实现贯穿美术课程运行的全过程。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认真研读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和美术课程的分目标,加以理解和领悟,并切实贯彻于自身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使中小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真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综合•探索”的主要学习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在“内容说明”部分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有如下说明:“‘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这里指出了“综合•探索”领域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活动化、探究性的特点,提出的三个层次明确了本领域学习内容的基本范围。“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思维定式,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这是对美术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自己学科的知识,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1.不同学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习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依据不同学段学生心理、智能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从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这是本领域教学内容选择、组织的基本依据,需要认真理解。
(1)第一学段(1~2年级)。①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②学习活动建议。
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
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③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学段强调了“造型游戏的方式”,具体提出了“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习活动建议,这些建议体现了美术与儿童情趣相适应、与儿童生活特别是学校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综合性、活动性特点。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美术·
(2)第二学段(3~4年级)。①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和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②学习活动建议。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
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③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
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虽然取消了“废旧材料”,我认为千万别忽略它)
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与第一个学段比较,本学段拓宽了结合其他学科的范围,这与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心理、智力变化紧密相联,也拓宽了结合实际生活的范围,特别是把结合实际生活开始引入学校之外的社会,这显然提高了要求,为课程的综合性、探索性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给课程实施增加了难度。
(3)第三学段(5~6年级)。①目标。
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②学习活动建议。
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
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
使用照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③评价要点。
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
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
以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小学高年级学生知识领域逐步扩大,接触社会生活面越来越广,心智发育日益走向成熟,这为综合性、探索性学习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本学段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上要求既有广度,·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美术·
同时也有深度,比如“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本学段的目标和与之相应的学习活动建议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开始认识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不仅是认知方面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对课程内容综合性的更高要求。(4)第四学段(7~9年级)。①目标。
结合7~9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②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音乐、语文、外语、历史、社会等学科内容,创作插图、年表,或编写剧本,设计海报,制作道具,布置场景,并进行表演。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创作图表;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制作作品,并进行展示,或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
结合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开展话题研究,用美术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布置话题展览或举办研讨会。
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依据城镇或乡村的特征,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功能,设计社区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向社区展示,并接受公众的评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收集班级的各种信息,设计班级主页和学生个人网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③评价要点。
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确定研究课题。
以美术知识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用图像、文字、声音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个人或与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
以创作与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本学段学习内容在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广度、深度要求上都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学习活动的5条建议都体现了这个特点,对学生认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学习领域中不同学段的内容要求各有不同,但是突出本学习领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性、探究性则是一致的,是贯穿于每一个学段的特征。要选择、组织综合性、探索性学习内容,设计出优质的综合探索课程,必须认真而深入地理解这些基本特征。2.学习内容需要“少而精”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突破了学科限制,不局限于美术自身,也不局限于其他某一两门学科,这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学科知识。本学习领域不再囿于课本、课堂、学校的狭窄空间,而是要走向社会大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索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精力与时间,而现实情况是,美术教师学科知识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美术教学时间有限,这就决定了本领域学习内容安排要“少而精”。在美术课程的总体设计中,课标研制组长尹少淳教授曾经提出了六个字,叫做“不可无,不可多”。从不可无的角度来看,就是说综合•探索是美术课程发展的趋势,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学不是搞专业教育,如果按美术学院那样专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种综合学习可以不必放在这么突出的地位,但是基础教育必须要突出学生的素质培养,所以说综合•探索课程“不可无”。但是由于它牵扯很多的时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美术·
间、精力,这样的课程也不能安排太多。现行的美术教材里面涉及“综合•探索”学习的内容,每一册里基本上也就一两课,一般一个学期安排一次较大规模的综合•探索课就可以,小的综合•探索可以渗透到其他的学习领域中去。
“综合•探索”课程的教学策略
1.“综合•探索”课程特点
本领域目标提出“学会以议题为中心”,要“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要“激发探索欲望和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些都是基本追求。要实现这些目标,具体实践中需要把握课程的几个基本特点。
(1)综合是形式,探索是方法。综合是一个基本形式,课程内容、教学具体呈现都应该是综合性的,它不是非常专业化的教学,是辐射性、散点式的教学,它涉猎方方面面。它的基本的方法就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2)综合“牵手式”,而非“拥抱式”。这是尹少淳教授的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他提出这种综合应该是牵手式,就是手拉手,不要搞得太紧密了,不要最后丧失了美术本身的特点。我们用美术去牵其他学科的手,用美术去牵自然、社会、生活,但是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失去了美术本身独立存在的价值。(3)发散性(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面,它是发散性的。(4)探究性(自主学习)。学习方式是探究性的自主学习。(5)游戏性(模拟现实)。综合探索要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我们的课程当中不可能让学生一下子能够做到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要把现实转换为教学情境,就是一种模拟现实,模拟现实解决问题就带有一种游戏性,这也体现了艺术学科的特点。2.“牵手”是“综合•探索”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基本策略
“牵手”是尹少淳教授对“综合•探索”学习形式的非常形象的比喻,这也是“综合•探索”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基本策略。“牵手”就是立足于美术学习,让美术内部三个学习领域融合,让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结合、与社会现实结合,实现“牵手式”的综合。
可以由美术牵出其他,比如牵出自然,牵出社会,牵出我们的工作、生活,牵出各种文化的主题,这些方面都可以由美术去牵。这是从美术学习课题出发,展开扩散、辐射。这种“牵手”,需要分析、挖掘美术学习课题本身能够实现综合的多种可能性和空间,需要教师的开放性思维和对美术学习课题的敏感性。比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1册第10课《参观券的设计》,这个课题偏向“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如果老师具有敏感性,意识到参观券这个课题内容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蕴涵了很浓厚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和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就能够由参观券去牵出社会现实生活变化、历史发展以及文化演变等内容,从而完全可以从综合探索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出更加具有探索性的、更丰富的综合学习活动。也可以由其他牵出美术,归结于美术。比如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思考与美术课程的联系,把美术牵进去。比如植树节、环保活动或环保事件、节日活动等都可以把美术学习牵入。
美术课程教学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那么多的约束,它不像那些考试科目受到很多制约,“综合•探索”领域学习完全可以利用美术课程相对的自由空间,实现美术与其他科目、与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美术·
社会现实的“牵手”。
3.调动身边资源实现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背景既是其专业优势,又是其专业局限。美术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又因我国美术教育过去过于看重技能而忽略综合文化素质,美术教师的专业局限性就更为明显。要实现美术与其他多种学科内容的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认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他们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调动本校的教师资源。有一位教师搞了一次“学科教师牵手”活动,就是有益的尝试。他把其他学科的教师邀请到美术课堂里,和学生一起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活动中,这些教师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体验、理解艺术,利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又对学生的艺术行为进行评价,比如英语老师用英语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艺术,语文老师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这就实现了美术与不同学科知识的结合。
学科教师牵手
4.挖掘教材内容设计综合性、探索性课程 新课程的美术教材各个不同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都有中国文化的取向,这本身就是综合性的体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为综合探索性学习提供了空间和思路。比如人美版的四年级教材里《生命之源——水》,以水为议题,呈现水的自然风光、绘画形式表现。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议题,从自然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环保的角度切入进去,“爱护母亲河”、“世界水日”、“中国节水周”等内容都可以结合进去,也可以让学生做当地水资源的调查,讨论怎么保护当地的水资源,然后运用美术的形式把环保的意识传播出去。
天津河西区三水道小学的一位美术老师,以水为议题,结合学校“三水道”的名称进行了综合探索和拓展。他设计了三个水滴的卡通形象——水滴宝宝。黄颜色的代表着文明,红颜色的水滴代表着爱心,绿颜色的代表活力,这几个卡通形象成了学校的一个标志,体现出学生积极向上这样一个主题。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几个宝宝进行创意设计,向学生征集方案,又结合这三个水滴宝宝创编绘画故事。这样的教学活动,在综合实践中探讨,很突出地体现了综合性、探索性特点,课程以美术学习为基点,联系校园文化,结合德育教育,注重学生在实际美术活动中拓展思维。美术课程“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的拓展,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美术之外的收获。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 生命之源——水(人美版)再比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1册第10课《参观券的设计》,这个课题从题目上来说显然是偏向“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老师可以按照传统的美术设计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涉及说图形组合、字体设计、色彩搭配、版式设计等问题。但是参观券这样的课题内容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完全可以从综合探索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参观券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的繁荣而产生、发展,而且参观券的设计理念和印刷水平也是与时俱进、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所以参观券本身就蕴涵了很浓厚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和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政治、历史、文化确定相关议题,设计出更加具有探索性的、更丰富的综合学习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一课,青岛一位初中美术老师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课时:我说我家。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说说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让学生从家里的家具、环境颜色、家具的造型、摆设、装饰等各个方面去憧憬。第二课时:我做我家。让学生接触、了解身边的各种材料,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家的这模型。第三课时:我爱我家。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好作品并进行评述。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美术·
这个课联系学生生活感受,让学生在制作过程当中发现材料、利用工具、探索各种造型的方法,并对作品进行评述,虽然课程综合性内容并不广泛,但在学科内部已经实现了有机融合,很好体现了综合性课程特点。5.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综合性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具有辐射性、发散性,课程资源无处不在,需要打开思维空间,放开眼界,注重广泛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本地教学资源。天津开展了“剪纸大课”活动,一个城市所有的学校所有的美术老师都在实施这个大课,这个大课结合教材里剪纸艺术和探索、了解家乡艺术的内容,从虎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生肖为主题的剪纸活动,当年搞了一个《万虎迎春》的展览,兔年又搞了一个《玉兔迎春》的展览,计划坚持做12年,完成12个生肖一个轮回的剪纸。活动过程中,许多的学校包括农村的学校带领学生走进了民间艺术家寻求剪纸的样式,有些民间的艺术家走进校园进行指导,在作品展示中还进行了一些团拜活动,举办了民俗文化团拜会。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在我们中国各个地区非常普及,但是美术老师自己在课堂里上剪纸课,与一个地区所有的中小学美术课堂都上剪纸课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个设计本身就是综合探索学习的思路。当把剪纸课转化成一个地区的所有学生的共同美术行为的时候,它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剪纸课了,它会引发学生对剪纸这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的影响、这种艺术与民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多方面的思考、探索,而且这个活动本身就是寻找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6.给学生留有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探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为了使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教学的内容,追求课堂高效,老师往往讲得太多,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自然就被减少。综合•探索学习应该更多地把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探索。很多东西不是你给学生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在探究当中获得的,这才是综合•探索所要追求的一个教学效果。广州有一位小学老师上《绚丽多彩的广彩艺术》一课,就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广彩”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教师从一个很好的角度切入,联系了当时打捞出来“哥德堡号”沉船里面发现有大量的广彩的瓷器,然后从设计的角度(广彩瓷器的外形),从绘画的角度(广彩瓷器的上面图案的描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对问题描述的准确性,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很容易进入到探索的状况中,特别是当一个问题下达之后,老师并不是立即求得学生的反应,而是给学生时间。课堂中给学生什么样的时间、空间,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然后忍耐忍耐再忍耐。我们作为教师都有一种职业本能,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本能地去帮助他,可恰恰是这样的帮助,可能限制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消化、思考和探究。认知的过程不是一个瞬间,它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提出“慢教育”的观点,不要急于把什么东西都告诉学生。在等待等待再等待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加上一个诱导诱导再诱导,要想办法让学生进入到探索的过程。
第三篇:“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以下目标: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1条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知识主要是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个学习领域之间互相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互相联系的知识。技能主要是指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技能。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增强发现各种知识和技能之间互相交叉和联系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条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强调实地考察、个人研修、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以及以展示、口头发表、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的方法。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第3条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其疆域能够无限延伸以便容纳新的、以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形式,因此美术是扩展的、探索性的,永远不是静止的,无法预见的全新的表现形式的出现始终是可能的。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体验想象和探究所带来的愉悦与成功感。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的分目标”是构成美术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美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课程的具体实施,是以对美术课程目标的学习、认识以及变通把握为重要前提的;美术课程评价的实行也是以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水平为重要依据和准绳。因此可以认为,美术课程目标的研制与实现贯穿美术课程运行的全过程。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认真研读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和美术课程的分目标,加以理解和领悟,并切实贯彻于自身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使中小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真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第四篇:网修作业:《“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设计》作业
回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设计》这一课,请谈一谈在美术课的欣赏环节,如何激发学生对作品欣赏产生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美术欣赏教学特有的魅力,使美术欣赏教学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将美术欣赏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为什么初中生对美术欣赏教学会无兴趣,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对画画有兴趣就是对美术有兴趣。到了初中上美术欣赏课时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好像不是美术课,不是他所喜欢的美术课。
二、学校内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陈旧,上美术欣赏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上课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由于对欣赏内容的陌生,学生很少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气氛沉闷。许多学生认为评述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对美术作品的评述是权威的。殊不知评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美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其实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做出自己的评述。久而久之,以上种种使学生失去了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课堂抓起:
一、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教师利用反话进行直观教学。可以通过挂图、范画、电视电影和幻灯片等进行,利用这些多样的手段进行教学,能把枯燥的教学内容激活,使学生学习兴趣受到激发。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传统教育中教师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好课堂教学,要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爱好的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汲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
现代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誉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三、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要适中,有层次的加强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如七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美术课上,我们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思维活跃,能够通过作品较完全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审美能力。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第五篇:综合学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
1.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2.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3.在敬老爱亲过程中,培养个人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同促进社会和谐,让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孝亲敬老月”活动增强学生敬爱长辈的品德。
2.培养学生独立分工合作,组织活动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板书课题)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从孝开始做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今天我们这节课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快速整理自己准备的素材,同桌间交流。
新课讲授
一、活动安排
(一)明确活动内容。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心存感恩,回报社会。
(二)明确活动形式。
根据每组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每组出一期手抄报。掌握有关“孝”的知识资料,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相关故事、漫画歌曲等。
(三)明确活动意义。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二、分享成果
(一)展示活动一:征集活动方案。
1.各学习小组参考教材101页“资料一”的“孝亲敬老月”活动计划,分别展示本组“孝亲敬老月”的活动计划。
2.全班讨论各组活动内容的可行性,根据当地的条件可做取舍。
3.大家讨论形成一个总的活动计划,方案要丰富、完善、可行。
(二)展示活动二:分工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1.根据制订的方案,分组出一期手抄报。
2.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和活动素材、图书馆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的方式展开研究制作。
(三)展示活动三:分享体会与感受。
将大家搜集的孝亲故事、名言警句、漫画歌曲等展示出来,触动心底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1.孝亲敬老的名言。
(1)百善孝为先。
(2)子孝父心宽。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4)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5)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6)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7)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8)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2.孝亲敬老小故事
(1)从前有个家庭,只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儿子一起生活。母亲做饭儿子种田,母亲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疼儿子上,早上做好饭等儿子来吃,中午把做好的饭送到地头,晚上帮儿子洗脚。老母亲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儿子,可是儿子并不满意,老是觉得母亲做得不好,时常打骂母亲。母亲却舍不得骂儿子。有一次他耕田到地头休息时,看到地头一个乌鸦窝不知什么原因掉到地上,那小乌鸦正衔着一只虫子送到老乌鸦的嘴边,不知道为什么那老乌鸦没有接住虫子,虫子掉到地上,小乌鸦赶忙衔起来再送到老乌鸦的嘴边。这一幕让这个儿子心惊了,想起母亲的好,再想想自己对母亲的不好,真是连乌鸦都不如。从此他幡然醒悟,决心做个孝子。当他回到家把热水端到母亲前并把母亲的双脚放进水盆的时候,母亲的泪水流下来了,儿子的泪水也流下来了。
3.唱一唱《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之类的歌曲。
4.让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段祝福,将感激铭记心中。
三、课堂小结:
尊老爱亲、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关心老人、孝敬老人。同学们,把“孝亲敬老”活动作为尊老的第一步,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巩固,让我们真正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自身做起,从尊敬身边的人做起,不为图名,不为图利,养成行为习惯的自觉。我们大家共同监督来完成好我们的活动吧。
四、家庭作业:
1、给爷爷奶奶洗脚或捶背揉肩。并写一份心得体会。2、5月14日是2017年母亲节,请写一段话给妈妈,送去一份迟到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