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谈三点体会
我谈三点体会。
应该说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首先是得益于近年学校和各院系上下对教学这个环节的重视。包括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各项教学管理措施的严格完善以及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重点课程建设、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的评比、日常的教学检查和课程评估、包括这次的教学质量优秀奖),这为每一个教师都提供了许多机会和一个良好的教学大环境。就我个人来说,催动我在教学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按部就班转向创新实践的,我一直认为有个突然的契机,是在1996年4月,那时学校通知要举办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系上的老师主动为我报了名并极力鼓动我去试试,结果获得了一等奖并在以后的综合考察中再获“米切尔”奖。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教学只敢肯定的是:我认真负责,至于效果,我不敢有太多自信。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从事教学的第十年,我已经在熟悉了我的授课内容和课程特点之后开始尝试教学上有一些新突破,恰好就受到了及时的肯定。那次获奖后,我真的是很兴奋,教学是一项清苦繁重的劳动,做教师太需要不时得到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与激励,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或许一次奖励、一个机会就会成为他一个新的开始,他就可能迈出更大的步伐。从此,我就将自己的教学内容的深化优化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1997年到1998年,学校组织了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讨论,许多学者专家的真知灼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及时将其中关于文科教学的一些新思想融在我的教学实践中。1999年初,我将自己几年在教学方面的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思路、做法做了一次全面总结,作为教学成果申报,结果获得了学校的教学成果一等奖后又来在省上评比中获得了全省高校的教学成果一等奖。从今年开始,我申请了“报刊研究系列课程建设”教改项目获得了批准,又投入到一个新的工作中。总结起来,正是学校为教师和教学提供了一次次机会,而作为教师,参与每一次活动,总结每一个层面,本身都是一次主动的学习和思考过程,这对教学和对教师也都是大有裨益的。这使我的教学境界从最初几年的“只教不想”再到“教时再想”,现在已经可以作到“想着去教”了。可以总结说,是学校良好的教学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逼”出了一位进取的教师。
在这一点上还应该感谢校院的日常教学管理。教学从来是一个集体互动的劳动过程。学校教学委员会和近年成立的教学督导组,将近年的教学评估和教学检查落到了实处,记得我向教学督导组的老师请教过,他们对全校的教学状态了解更多,而且积毕生教学经验为我分析了我教学中的优缺点,使我收益非浅,严格管理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件幸事。我在这里还要特别地从内心感谢我所在的文学艺术传播学院的各位师长学兄,不仅是众多老师的为师之道输送了我从教所需的基本营养,我今天在这儿侧重想说的是教学管理,即教学管理无小事,只举一例,我在前三年中,几乎没有上过早晨l、2节课,因为我住在校外,孩子也小,早晨要先送他,急急忙忙赶到教室,至少前15分钟心是静不下来的,院里负责教学管理的老师在排课时总是尽力满足我,而且一遇冲突,别的老师都照顾了我。这既保证了我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状态,也使我度过了女教师一生中一段很狼狈的日子。看似事小,但一学期就是20周,能够保证和关怀教师有一个轻松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工作,又实在是一件大事。
其次,我的体会是作为教师,得不断研究自己所教的课程特点,因为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形式。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专业特点?如何使学生对一门课程乐学乐思?如何在保证汲取传统教学内容的“精华素”之后使自己的课程教学具备一些属于自己的风格个性和前瞻性?我担任的主要课程有一门是新闻学专业的报纸编辑课程,总结起来,这门课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教学效果的不教育规律,又符合专业特点?如何使学生对一门课程乐学乐思?如何在保证汲取传统教学内容的“精华素”之后使自己的课程教学具备一些属于自己的风格个性和前瞻性?我担任的主要课程有一门是新闽学专业的报纸编辑课程,总结起来,这门课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教学效果的不断改善,教学方式的逐渐灵活,在十年间是明显上了几个台阶的。在最初几年的教学中,应该说是教训多于经验。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也随着对本学科知识及相关人文学科知识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研究,我逐渐不满足更不满意于自己以前那种多少是有点照本宣科式的,理论多少是有些脱离了实践的,甚至是有些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我开始深入分析这门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性与变动性。这是一门需要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中不断发展的学科。结合课程特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给了学生三样无形工具:我将其总结为梳子、梯子和两面镜子,而且这三方面也正是我教学过程中“步步高”的三个重要环节。
一是“梳子”:编辑课程是一门枝节多多,根梢多多的课程。无论就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讲,分析、鉴别、比较、选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沙里淘金,画龙点睛,这些工作和思考都必不可少,教这门课程最不能少的是一种清晰的系统思路,若是教师头脑无“纲”无“要”,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带给学生的知识就会是散沙一盘,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就会受到损害。若果教师自己能够爬梳理顺,而学生却是只带耳朵不带手,那也会因为经验阅历所限,尤其是课程内容一多,头脑中原本清晰的脉络就会荒腔走板,离题变样。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生手中握一把“梳子”,随着课程不断扩充深化,教师梳一遍,学生再理一次,梳通理顺,梳出条理。这是基础层次。
二是“梯子”:这是一种登高思路和激励思路,一种将研究引入教学的思路。新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不去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实践,关门强调知识积累,那就无异于坐井观天。近年教科书上的理论更多总结的还是九十年代前的报纸实践,已经不能完全指导和适应当今快速的报业发展状况。作为教师,就有责任面对这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改革实践,充实发展这门学科的理论。制定这个教学目标和任务,这也与培养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的教育原则观念相一致。
当然,这门课这几年颇受学生喜欢,很大程度上是赶上了一个报业大发展的好时代,年年月月几乎都有一些在管理体制、报道观念、报道方法、编辑思路上出新出彩的报纸,这为教学提供了许多生动案例。到了课堂上,教师就成了“导游”,在熟悉专业发展的“风景”后,再教会学生欣赏鉴别,给学生脑中传输一种全方位的知识和现代编辑理念。这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将“爬梯登高”变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行动。这是课教学中的研究层次。
三是两面“镜子”:有了快和新,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借梯登高,教学效果就上了一个档次。但实践一段时间后,经过“再认识”,发现一味求快求新求高,虽然会使学生兴奋,但也容易使学生浮躁,而教学必须扎实。察觉到这一点后,我就有意教会学生使用两面“镜子”,两面具有极大透视功能的镜子:一面是“显微镜”,一面是“望远镜”。扎实是课程创新系统的中间环节和基础环节,编辑课程教学尤其要显示这个特点,因为编辑本身就需要心无旁骛,就是一种扎实的、艰苦的,以追求“止于至美”为文和为人境界的实践活动。学生受自身阅历和知识局限,对新奇的理论和实践往往容易抱一种肯定态度,也容易对旧有的东西全盘否定,缺少一种成熟的理性批判精神,缺少全面客观。快与新之后,认识上的平与浅就成了一种容易发生的倾向,如果不注意防止这一点,任何时候都是教学与学术研究的不幸。鉴于这种认识,对课程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分析,我都要求深入内层,条分缕析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过去与未来。讲透“为什么”:讲的全面、客观、准确。对比着不同地方的报纸,对比着过去和观在的报纸编辑思路,对比着中国和西方的报纸讲。这就是我所谓的“显微”和“望远”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层次。
梳子、梯子以及两面镜子这三样工具的实践,较好地体现了这门学科的特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为学生提供了新闻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和行为习惯。而且,我认为这也代表着应用社会学科的一种教学发展新思路。
第三,我的体会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我很幸运的是,我所研究的对象即中国报业在这十年白勺发展是真正日新月异的,报纸的性质和功能由公文纸一宣传纸一新闻纸一复合纸变化,所以我常说我是生逢盛世,不敢懈怠,因为我知道不是每位教师和学者都能够在一生中遇到这样的机会,我的研究对象的重大变化在不断刺激着我的滴滴心智,教学在推动着科研著述,科研反过来也在推动教学。我首先是非常喜欢新闻学专业。
当然,教学肯定是——件辛苦事情,但是苦中有乐。其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教师兴致勃勃地教,学生高高兴兴逃学,真正是教有所益,学有所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刁二如乐之者,好学就要“终日而不倦”,乐之就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教学要达到的最终就是这个“乐之”境界。对于新闻系的师生来说,关注“正在发生的新闻历史,探索新闻实践背后的新闻理论”,肯定是相同的爱好。这一个关注点找到了,教师因势利导,学生心情愉悦,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发挥,才能学以致用有更大的发展后劲,教师也就醉义忘归了,如果一个人从事的工作是其乐趣所在,那就是幸福,那就会乐此不疲。
教学过程中贯穿进这一点精神状态后,几乎是鼠标效应,轻轻一点,全盘激活。教师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激情,教师的勤于动脑吸引学生善于思考,教学双方就时刻能够保持一种对本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师总感到有新的压力和挑战,就不得不拼命工作,保持一种精神的高度燃烧状态,这是我认为最好的教师形象塑造方式。坚持数年,不仅是传输了知识,而且最大的好处,我体会是可以不借助任何说教,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只是指导我更愿意将其表达为“影响”,是在影响学生一种执着的专业精神理念,培养一种基本职业素质,这也是我的教书育人观。
从文科教学来说,我们的高校目前有一大批应用社会学科,而许多学科的理论是大大滞后于实践,新型实践呼唤成熟的理论和教学思想;从学校来说,我们要创办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而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时代也即将迈入知识经济的门槛,历史赋予了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重任,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相信,有学校党委的领导,有学校各级管理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更多的教师一起钻研21世纪教学改革新思路,我们就:会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的西北大学桃李满园,昌茂繁盛,这是我们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心愿和共同的祝福。
第二篇:谈一下我的体会
谈一下我的体会,供你参考,我大学毕业十年,刚毕业的时侯也象你一样在一个挂靠在国企业的私营企业中工作,老板待我还算不错,但我在干了半年后发现在这里干对我今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外聘的,没有人会教你一些东西,应算想自学,有限的几本规范和图集,让我很无奈.这样的企业是使用人的不是培训人的地方,半年后我找到了一家开发公司,作工地的甲方代表,但在工作中我发现我所掌握的知识与掌控局面的能力相差很大,虽然乙方对我表面很尊敬,领导对我也没有什么不满,但其中痛苦滋味只有我知道,这些经历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到施工单位把业务学扎实,两次辞职后找到了一家国营施工单位工作,待遇比在开发少了一倍,但我如鱼得水,自由自在的学习各种不懂知识,一个个原来积存的问题被解决掉,有了问题就问,没有了束缚.两年内我完全进入了施工单位的角色,可以说也是一个业内人士,这时我发现在我面前的路突然变得一下子就宽阔了,这个行业只尊重两种人,有权力的 有真本事,到了新的单位后,我被暂时分配在技术科,技术科里不算我有两个老员工,当时有四十出头,一男一女。一个是作资料的,一个是原来作钢筋翻样的。当时施工任务不重,属于自已找事作的阶段,老员工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积极去作,实际上很多工作都是我以前没接触过的。最开始时学作钢筋翻样、加工定货等,作完后就找人给审查一下,没事的时候就自已看图集,看规范,遇到问题就记下来,找人问。无论是谁,只要能把问题解决掉就成。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说我比较上进,对我提出的问题也从开始的敷衍了事到慢慢的耐心解释。到最后都愿意给我讲一些他们工作中的体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心细。给我讲了很多以前搞钢筋翻样的最后出的料表出了问题,加工的钢筋全部浪费掉,受到处分,有的加工定货员窗户的正反提错了,造成单位几万元的损失。这些人由于接受不了同事不信任的眼光而不得不辞职。同时给自已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阴影。我作的加工单和钢筋料表每一项都要检查两三遍。并且请人提意见。由于心里牢记老同志的教诲,我的工作很少出错,慢慢的得到了员工和领导的信任,越来越多的工作,越来越得要的工作被安排到我来作。在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我的经验和实践知识很快的丰富起来,我的观点就是多干才能多学。
对了在技术科工作的一年,我就住在办公室,每天很早就赶紧起床叠被,收拾办公室。有一句话叫“自助者天助”也就是说只要自已上进,别人也会愿意帮助你的,我体会最深。
在新单位的第二年,我公司开了一个四星级酒店工程,36000平米的公建,总投资为3个亿,我被任命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这是改变我命运的一次任命,当时我连技术员职称都没有(当时公司不太重视职称的评审问题,我自已又不懂给耽误了),当然当时监理对资质的审查也不象现在这样规范.我感到了领导对我的无比信任,我有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感觉.当时我24岁.以我当时对自已的认识,我认为我的业务水平达到该职位的要求,有些平时对我比较关心的老同志私下劝我,这是风口浪尖,不要答应此任命.要再煅炼煅炼,以后有的是机会,我当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再三考虑后,我决定接受任命,我的理由是,既然领导有这样的胆量,我尽力就是了,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后的事实证明我确实骑在了虎背上.以前的老师傅们一下子成了我的部下,我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内心的不平衡,很多人对我不再向以前那样和谒可亲了.我小心的应付着各种情况,心里作着最坏的打算.我住在工地除了睡觉,晚上所有的时间都是在看图纸,看规范,看图集,写方案,写交底,白天所有的时间都在现场,不断的与项目经理,工长及其他管理人员交换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也受着他们不时的抢白.一段时间下来,我深深的感觉到,学习业务知识相对来说是容易的,对人的管理是最难的,我知道真正考验我的时候到了,只要顶住压力,情况会有所好转的,别人心里适应能力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过来,我自已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经验,这时我感动以前学到的经验慢慢的过时了,行业的发展也在加速,对事情的不同看法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我所在的职位是责任非常大的,思想上的冲突越来越强烈,比如当时新北京市地标要求满堂红基槽钎探为2.1m深,而传统的钎探深度为1.5m,当我根据新规范进行技术交底安排工作的时候,却遭到嘲笑,我耐心的给他们解释这是新规范的要求,就这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一周后才算平息.还有一回,在砌筑方案时我写了”三一砌砖法”由于很多人对这一名词不太了解,认为是我故弄玄虚,也是经过了多次的解释才让大家了解.这只是众多事情中的一二件小事,随着我业务能力的迅速成长,我逐渐感到一种孤独,这时的我是有权力却因为太年轻没威信,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思考,我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无畏的的忍耐将使那些对我有信心的人失望,而使那些对我怀疑的人更加不屑,我决定执行我的管理理念,如果错了接受教训,如果对了将会获得难得的直接经验.我不再无限度的忍耐,对于各种无理的刁难开始直白的反击,直白的安排我的工作,当然在非工作的时间我依然对大家非常的尊重.这种行为的结果,使我的工作又出现了重大转折.大家猜猜
自已认为是对的就坚持去作.不留遗憾,不后悔.大家对我收敛了许多,工作也开始有了起色,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但是暗下我感到了无形的压力,我早写了入党申请书,以前大家对我几乎一致赞成,但经过这一段时间后,被否决了,我没有一点悔意,相反倒有些得意.因为我没有在外界压力面前失去我自已,当然我并不是没有朋友,有一些局外人,例如监理,还有几个以前对我不错的老师傅,对我处境比较同情.对我比较理解,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使我更加认清自已,认清人性中的弱点.在一次很小的质量问题出现后,我领导被免去了技术负责人的职务,但没有被任命在新的岗位,这是我感到比较奇怪,我是一个无职无权的人了,我想了很长时间都没想通,因此我决定,我不想了,我只把这里当成一所拿工资的学校了,因为无职无权,我的压力也就没有了,我的心态
也变得平和了,我的平和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从很多人的眼神里开始看到的是幸灾乐祸,而后是一种不解,最后变成了不好意思,可能认为以前对我这样一个年青人有些过份吧.我开始安排我自已的工作,因为没有人给我安排工作了,我以前所作的,没有人来接手的,我接着作,比如图纸中的问题,有的工长或施工队来问我都给予解答,新任技术负责人有些问题来部我,我也如实回答,我一如既往的审察图纸,观察着工作面,对于有些问题及时提醒有关人员,我发现慢慢的大家对我的态度有了实质的改变,在技术方面我成了没有任命的活图纸活规范活方案.新的技术负责人也乐意我来替他分担一些工作.当然这时我没有权力命令任何人,看到有些人工作不认真,给工作造成损失也没办法,向上汇报有打小报告之嫌,这是我不屑的作法,真是又气又急.半年后我又被重新任命技术负责人,这时的工作开展起来就容易多了,一直到工程的最后竣工.我没有再次被免职过,同事们也已经认可我了,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也总结了很多东西,也反思了很多东西,改变了很多东西,总之是成熟了很多.(二)
这个工程竣工后我被提升了公司的技术经理,那时我是26岁,是集团里最年轻的经理,在一次经理与我的谈话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在我起起落落背后的很多故事.令我唏嘘不已.经理告诉我,当时解除我的技术负责人的职务是考虑到工程需要一个团结的管理班子,很多员工与我对立,他也知道与我本人的责任不大,但毕竞长时间这样是不成的.两者权衡只能暂时牺牲到我,但从他们内心来说比较认可我的很多作法,最主要的是认可我的人品,很多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有些人心态不平衡,我的工作方法比较简单,管理经验不足造成的,而这些问题只有在栽了跟头后,才会有所顿悟.别人的说教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只所以没有给我解释为什么解职的原因也是因为认为我很有前途,想看看我在遇到挫折后是否能够自已调整过来,是否可堪重任.如果那些我心灰意冷,无所作为,结果就是另外的情形了,我的表现让他很放心.他对我的评价是人品好 事业心强 有上进心 肯学习爱思考 谦虚认真 比较执着 缺点是有时爱较真.爱抬杠 工作方法简单 他对我说我具备了一个当领导的特质,但作一个好的领导必须要不断的调整自已,不能太自我,要拘小节。
我没有患得患失的表现最终让经理班子决定认命为技术经理.这时的我开始习惯性的经常反思我的言行,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找问题,事事尽量作到以理服人,不以权压人,因为那样很招人讨厌,尤其是我这样的年轻人,有权力而没有权威.遇事尽量做到不卑不亢.,这时的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以前我的某些作法并不是有意针对谁,对于有些人的攻击,我并未放在心上,慢慢的大家知道我并不是没有肚量的人.这时的人在改变,周围的人在改变,环境也在改变.而这一切都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干施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客观的说,搞施工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人工作,老师傅们常说,这一行好人不爱干,孬人干不好,因为干好这一行,没有理论基础是不成的,而只有理论整天在屋作内业,而不到施工现场去,很多问题就不能很多的解决,所有的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只有合理的方案,措施,别人才愿意去执行并完成好,只有权力是不成的,而作到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措施的前提是施工经验,施工经验的是靠你平时在现场一点一滴的积累来提高的,这就需要自已在付出脑力劳动的同时,必须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另外建筑施工基本上属于露天作业,受天气的影响很大.辛苦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你喜爱这一行,你就会在工作中体会很多乐趣,在一个工程竣工后,那种成就感就是一种无以言状的幸福.(三)
今天就说一下,认师傅对刚毕业的年轻人的作用吧.我上班后,各方面对我的态度很不一样,有的说你到这里干什么,有点本事的人都走了,大学生太可惜了,尽快走吧,介绍我来的是我公司的生产经理,在我毕业后的第一次上班的工地,他是项目经理,因为我单位是挂靠在他的公司,也就是我现在公司的另一个分公司,那时他并管不着我,我与他的接触也不多,但是他对我的印象不错,曾向他的经理建议把我调过去但是没有回复,这是他后来告诉我的,在我辞职后,他吊到我现在的公司当副经理,四处打听我,最后从我的一个同学那里联系到我,邀请我到他的公司,我经过半年的考虑、对比,最后决定接受邀请。他比较欣赏我,在各方面对我要求也比较严,后来我索性就对外称他为师父,我这么作决不是因为他是经理,为以后铺路,而是他确实在各方面对我起了很大的引导工作,他经常对我安排工作,却不告诉我怎麽作,而是在我工作完成后指出错误和缺点。并且从不客气。在我认他为师父后,他就更严厉了,有时我说一些含糊不清的话,他从不留面子,不允许我一知半解,什麽事都要求甚解,有时故意给我难堪,但我认为他是真心教导我,因此我受益非浅。遇事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他留给我最好的财富,我的成长历程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另外,他比较平易近人,对民工和一般的员工平时没有一点架子,这一点对我的影响也比较大。当然我对他的尊重也是真真切切的,有时我也会把他工作中的问题直白的告诉他,也不绕弯子。我现在和他是平级,他主管生产,我主管技术质量,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提拔我当经理并不是他的建议,相反,在其他几位经理的推荐下,我升为经理时他还不知情,当知情后也没表露出支持的态度,我知道他怕我年轻,栽跟头,我理解他的想法。我一如既往的尊敬他,遇事听听他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对他的工作也积
极配合,能替他多干点,就多干点,但决不越权。客观的说,在业务上,我以及超越了他,但他几十年的经验仍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的作用,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总结起来说,我遇到了一个好师父,他遇到了一个好徒弟。也许以后我会成为他的领导,但他永远是我的师父。
如果你能遇到一个好师父,一定要珍惜,他将是你的指路明灯。但认师一定要谨慎,要相互考察,不要有功利的思想,要以诚相待。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作资料员的特点是,资料是反映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完整记录,上手很快,能尽快的发挥作用,并且在学习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可接触大量的文件,例如规范、图籍、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各种报验单,施工记录、施工日志等等,要想了解施工的各种情况,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另外,资料员的工作时间在所有的岗位中是比较固定的,除了个别时间,能够正点上下班。另外上班时时间也比较自由,正可以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缺点是与各方面人员的实质接触不多,不会与人在工作上有冲突,实战经验的增长会相对较慢。
(四)作质检员对于规范的要求和施工实际的情况的差别会有很深的感触,更多的面临现实的问题,在工作中你会发现,技术质量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是用规范检查别人,用尺子去量人家,只有知道怎样作才能满足规范和图纸的要求,当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后,知道哪些是大问题,哪些是小问题,怎样鉴别怎样处理。作为年轻人要作好备受煎熬的思想准备,没有一个工程的锻炼,你不要奢望在别人面前有威信。遇事不要出头,以免带来难堪,更多的是作为老职工的腿、嘴、耳朵,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到准确的陈述,学学老职工的意见与你的想法一样吗,哪个更合理。在这方面要上心。不要认为自己是大学生,用学过的东西主观臆断,下车依始,咿了哇啦。当然作质检员的优势在于,与施工一线密切接触,更能获得第一手施工直接经验,更能知道自己的经验和各方面的差距。
在刚工作时我个人觉得首先要强化识图能力,能够熟练识图,另外对于常用的规范一定要抓紧熟悉,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两年新规范比较优多,02年完成了国标的换版,随后北京市又发部很多地方标准,这些五花八门的规范和标准,早把那些老师傅门弄的头晕脑涨了,如果你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一些帮助不是很好吗?另外对于工序、工艺方面的书一定要看,学习,尤其是要与你所在工地的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
至于土方,护坡降水方面的工程一般属于专项分包的内容,对于总包的业务要求并不很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放在后面,脚手架的计算、模板的计算对于施工技术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这两年对于安全的管理非常严格,但是这方面是需要一定的施工经验作为基础的,对于新毕业的学生来说也不是当务之急,对于墙体的高厚比,柱子的长细比的知识,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如果概况不清属于漏怯,不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砼配合比、裂缝控制,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招投标等,这都是稍后要学习的。英语六级是另很多人都很羡慕的,但说实话,在一般的施工单位作用不大,除非你找了一个外国公司或国内公司的海外部,当然你以后当了领导,在竞争过程中是你一项很不错的优势。
如果让我对于各种技能的掌握轻重缓急排个序我个人信为应是这样的:熟练识图 熟悉规范包括强条、国标、地标 施工工艺 常用图集 技术交底的编制施工资料的填写 钢筋翻样、加工定货 施工方案的编制(包括各种计算)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招投标的参与 对专项分包知识的了解如土方、护坡降水、保温、石材干挂、玻璃幕、网架等。
是不是头大了,当然要想作为一个优秀的技术专业人员,还有很多很多方方面面的本事要练,不要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另外要养成记工作日记的习惯,这非常重要,对于工作中的问题记下来,慢慢的找出答案,一定不要忽略在现场听到的、被问到的、看到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的你一定要知道,作到人有我也人,开始不要求新求异,华而不实,要把知识基础打好。工资料是对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对施工过程的追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上是这样),如果一个工程的资料管理一塌胡涂,很难想像施工过程的质量是让人放心的,当然资料管理和整理的的非常好也不能说明施工的实体质量就非常好,资料完整只是工程验收的前提。看到大家这么高的热情,我却有一点担忧,当时回贴时只是有感而发,现在看到大家都很认同,我深怕在某些方面误导了大家,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环境和机遇。因此我想把我的择业之路更详细描绘出来,供大家参考,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了,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都有了很大变化。每个人的选择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周围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环境。我的经历可能会给一些人以启发,但一定要注意我当时的环境,一个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很关键的。
(五)下面是我步入现在的单位后的一些重要的机会和选择:
在我新来的单位,当时总工已经57岁了,离退休只有3年时间了,虽然从公司以往的惯例讲,重要岗位的人员退休后如果没合适的人选接任,是可以返聘的。另外也可以从集团内部进行调整,并不是只有从现有的人员中提拔。但客观上毕竞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是
我后来分析的,当时并未意识到也不可能意识到,当时只是一个新员工)。
刚到现在单位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由于经营科缺少人手,调我去帮忙,其时工作很简单就是按照科长的安排,复核一下工程量,有时了解一下定额的计算规则,根据图纸亲自算一下工程量,但由于是新的工作,我每次完成工作都要向科长汇报一下我的思路,告诉他我是怎样认识的。他非常赏识我的工作态度,同时对我的工作成果也很满意,有一次,计算外墙内保温的面积,原预算的量比我算的小的多,别人把这事告诉了经营经理,看的出经理对我产生了怀疑,但并没有对我进行批评,而是让我重新再算一遍,我把我的计算草稿拿出来,把应计算部位和计算规则向科长和经理说了一遍,他们认为没有问题,我检查了一遍计算过程觉得没有错误。他们又把原来的预算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些部位没有算进去,结果证明我没有算错。我惊了一身冷汗,幸运的是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经营科科长私下跟我谈,问我是否有意到经营科,只要我想去,他会向经理推荐我,要知道经营科在所有科室里是非常吃香的,才领导面前绝对是红的发紫。但经过在经营科的一段时间的感觉,当时我认为经营的预算知识相对简单容易掌握,对我的吸引力不大。我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决定还是留在不被关注的技术科,当时技术科长也很不理解。他非常不理解,但我知道自已需要什么。如果以后想作经营工作,有了技术功底会更出色,后来我们成了忘年交,当时他已经快50岁了。一直到现在。我当了6年的经理了,他对我工作中不妥的地方常常提醒我,当然有的观点我并不同意,但我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重要的是他对我的一份关爱之心。由于我们的关系不错,因此在技术口与经营口的关系也配合的不错。有时经营科的人到工地总让我带他们转一转,对一些技术问题让我给他们提导一下,有时工程搞决算,也带上我,对一些情况作些说明。当然对我也有很大帮助,在作一些重要方案和洽商时我都会和经营科来交流一下,看一看费用的情况,作个经济对比。有时细到洽商的行文语言,这样一来就再结算就很少会出现因技术文件的瑕疵造成结算的困难。关于技术人员的经济头脑问题再以后我会专门来写一段。
这是我在技术和经营专业之间的一次重要选择。
在我当工地技术主任的时候由于与设计院打交道的时候比较长,关系比较熟络,有一次设计主持人跟我谈是否愿意跟他去干,他给我待遇是我当时工资的5倍以上,他自已有一个公司,希望我给他主管施工工作。我把情况告诉了我的师父,我师父说,你不要操之过急,现在关键是打好基础,等你羽翼丰满了以后机会多的事,现在你去了,当时收入高了,但你以后的发展并不一定有好处。我最终决定放弃了这次机会,当然这件事除了我和我师父外没有人知道。
还有一次,区建委的主任与我谈了一回问我是否愿意调到建委去工作(他到工地视察工作时陪同他有过几次谈话的机会)说建委正在调整,需要招一些年轻人,机会难得,在平时就是你有再大的本事想去也是没机会的。这一回我也谢绝了,因为这与我的长期职业规化是不相符,我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建筑业的职业经理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经理的概念)。就是再好的机会和待遇我也不会动心,我和我的同学朋友说起时他们都不理解。认为如果去了建委年轻人少,我的发展机会更大,以后又有钱,又有权势。但我认为那不是我所追求的。我有我对成功和福的理解。
当然还有很多次,同学给我介绍一些有实权的职位(对他们有力)我也没去。当然我并不是说要在现在的单位干一辈子,这也不是我的职业理想,当我自身的一套管理理论理想、思想理论、业务能力都达到一定高度并经过实践检验后,我会大胆的迈出我人生很重要的下一步。
第三篇:安全风险管理三点体会
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基于铁路传统管理更高层次的安全管理,是铁路部门在铁路发展新时期实施的战略性新举措。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安全风险管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首先,安全风险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铁路部门承担着用运输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的光荣使命,把抓运输安全放在首位,就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通过规范新体制下的管理机制,强化客车安全质量卡控,努力提高客车设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客车安全品牌,最大限度的满足旅客需求,努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其次,安全风险管理体现了管理创新。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以推进规范管理为突破口,强化安全关键卡控,确立安全岗位风险点,细化卡控措施,夯实安全基础;以推进问题管理为导向,推进逐级负责制、专业负责制、岗位负责制的落实,坚持明标定责、追溯管理、严抓问责,确保每一个安全问题都有人负责、都得到整改;以推进依法管理为根本,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落实岗位安全职责,精细严格保安全。针对各项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情况,理顺各层面管理关系,突出挖潜提效,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和无效的管理项点,提高专业管理、技术管理、综合管理的集成度,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第三,安全风险管理体现了过程控制。以人身行车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建立有自身特色、特点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突出人员、设备和管理的三大要素,突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研判,合理科学的确定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实现对各个工作岗位、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提高风险防范和事故预防,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能够完成的目标,安全风险管理,正是让全体铁路员工积极参与,把安全管理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时时处处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增强全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构建严密科学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安全的目的。我们也希望铁路部门能把这一新举措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第四篇:学习新党章的三点体会
学习新党章的三点体会
这几天,通过认真学习新修订的党章,思想上受到一次教育和洗礼,党性上得到一次锻练和提高。下面结合个人思考和感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是把自己在学习中看到、悟到、想到的一些体会,也包括很多想到但还没有做到的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要常学,及时扫除思想上的灰尘。老实讲,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系统研读过党章了,鲜红的封面飘落了些许灰尘。扫除封面上的灰尘,重新翻开党章,同时也是扫除思想上的灰尘,重新叩问初心。总书记曾指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有的人却精神空虚,信仰出现了危机。这恰恰是由于这些人没能勤拂思想灰尘,以致污垢越积越厚,最终失去本色。而党章就是我们最好的除尘剂,经常对照党章反躬自醒、扪心自问,思想上的灰尘就没了,霉变的根子也就断了。这启示我们,学习贯彻党章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集中学习这一阵子,而是需要我们每名党员付出毕生的精力,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用反复学、学反复的劲头,自觉当成内在需要和终身课题。只有我们经常用党章扫掉思想上的灰尘,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让党性生辉,让修养升华。
二要深学,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每次党章修改,都会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纳入其中,这是我们学习党章的重中之重,必须倾注更多的精力、进行更深的思考、获得更多的感悟。这次党的十九大对党章做了重要修改,要把学习重点放在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概念上。我理解,要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求深化,切实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来深化理解,真正统一思想和行动;要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上求深化,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坚定“四个自信”;要在学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上求深化,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部署要求,领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要在学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上求深化,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要在学习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上求深化,明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自身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新要求。只有做到了这“五个求深化”,才能真正把握新要求,清醒迈入新时代。
三要践学,用实际行动诠释党章要求。理想壮志凌云,事业脚踏实地。学习贯彻党章不是空洞抽象的,最根本的还是要紧贴本职工作,反复学习领悟,付诸工作实践,在履职尽责中当好党章的坚定实践者和维护者,这才是对党章要求的最佳阐释,才是对党的最好回报。我们作为党的一份子,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要勇担当,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较真的精神、坚持原则的精神,面对挑战主动作为,遇有风险迎难而上,切实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要练本领,不仅要精通本职业务,更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知识,全方位提高素质,努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确保与岗位职责相适应,以良好的能力素质支撑职责使命的实现。要树形象,凡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强化道德法纪观念,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明礼诚信、遵章守纪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的三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于各个环节中运用新教法。
《羚羊木雕》中,学生围绕着该不该拿羚羊木雕送人,以及既然已经送人,又该不该要回来等问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简单地给出唯一或标准答案,而是启发引导、展开讨论,把学习效果扩展到课文之外,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任何事物不能简单地用“对”“错”“好”“坏”来作绝对的评判,合理的东西也包含着不合理的因素,不合理的东西也可能会有存在的必然因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事实证明,学生是喜欢自己动脑而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
二、让情感进入课堂,创设生动情境和想像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理性地呈现文字的“静态”,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课文的教授中展现生活的情思,学生才感到新奇有趣、活力倍增。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为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与爱国情怀,课前我有意识地提及学生熟悉的《上甘岭》,让学生重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美;然后配以悲壮的音乐,介绍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最后转入深情地介绍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此,课文未“动”,学生已经沉浸其中。这种引情入境,使学生仿佛看到黄河“金涛拍岸”,长江“滚滚东去”的壮美,也使他们仿佛听到“山润幽鸣”,“小鸟啼叫”的清新。情境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形成直接印象,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想像,拓宽课堂的意境。
三、把质疑带进课堂,启迪创造性思维。
李政道教授在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座谈时曾说:“同学们,有没有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提出过问题?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诸如„我为什么要学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错的‟之类的问题。这种年纪不问这种问题,将来就问不出这种问题了。”李教授在此强调的大胆提问、勇于质疑的精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干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海阔天空、“胡思乱想”。我认为,一堂课有时虽被一个问题多“缠”了几分钟,但对学生而言,可能就“缠”出了真知,“缠”出了能力,“缠”出了创造性思维。这正是一种教育目标的达成。
质疑能力的调动,需要抓住学生心理,倡导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国外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若采取积极态度,学生的能力则可以发挥80~90%。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易做起,及时鼓励、表扬和激励。积极的评价,能促进求新的动力,教师的热忱期待,也常常会促发学生的巨大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以满怀期待的心态对待每颗求知的心灵,从而感染激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