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尔夫教学中节奏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练习
在培养幼儿音乐素质中,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卡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练习,实践证明,这对于节奏感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被广泛采用,自1961年起专门成立了“奥尔夫研究所”,通过他们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使奥尔夫教学流传世界各国,在国际上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它是人类本能性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原始的
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由此可见,奥尔夫是力图通过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
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即兴演奏,通过与动作、与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奏,以唤起几乎一切人(特
别是儿童)身上潜存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人们自然、自发的要求。他根据音乐的始源和发展规律即音乐生
理——心理法则,建立起来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合理、科学、有效的。
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
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我们现在从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归纳出以下几种节奏练习方法:
一、语言节奏练习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如何通过民谣、儿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这里就不细叙述。但必须强调 的是,要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 朗诵(或唱),迫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如:
(附图 {图})
这是一首通过说儿歌,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腿三种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
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 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
二、声势练习
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
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 材。
根据幼儿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们采取用红、绿、黑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 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
习。这种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声势练习。
以下提供几组练习作为参考:
1.拍手声势练习
(附图 {图})
2.拍腿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手拍左腿。符杆向上表示右手拍右腿。
符杆同拍向上下,表示双手同时拍双腿。
(附图 {图})
3.跺脚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脚跺地。
符杆向上表示右脚跺地。
(附图 {图})
4.综合声势练习
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附图 {图})
三、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
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儿童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儿歌式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 声部的节奏音乐了。
拍手、拍腿、跺脚三组为歌曲伴奏:
(附图 {图})
四、轮说节奏练习
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
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
(附图 {图})
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
组说到“敲呀敲锣”时再反复一遍“敲呀敲锣”,最后说“鼓”时两组找齐。
五、变奏节奏练习
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
(附图 {图})
以上我们介绍了五种节奏练习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
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沉闷地、一
味地坐着伴奏,机械地奏乐,而是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这种学习节奏 的方法,均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这完全是符合儿童心
理的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法,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第二篇: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训练
一、奥尔夫先生生平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儿童教育家,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以及世界上70多个国家被广泛采用,人们公认“奥尔夫是为了孩子的音乐,是用于终身的音乐教育”。奥尔夫先生认为要奠定孩子未来音乐学习的坚实基础,其音乐训练应依照音乐发展的进程进行,即以节奏为根本,逐渐建立对旋律、音感与即兴创作和欣赏。
二、奥尔夫音乐
鲜明而突出的节奏性是奥尔夫音乐风格的首要特色。奥尔夫先生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最主要元素,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
奥尔夫的音乐通常具有明确的调式、调性,在那些调式性的乐章中,他常使大、小调轮番交替地出现。
奥尔夫特别爱用打击乐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必用打击乐器,除定音鼓外,常会使用四种以上,甚至是全部的打击乐器。
奥尔夫的音乐,以各种音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节奏为基础,对于其他各种音乐的要素,也都采用最基本得内容或方式.三、奥尔夫节奏练习方法
奥尔夫本人并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其教学法内容和方法的著作,他与凯特曼夫人合作的《学校音乐教材》不是按照儿童学习音乐的具体过程而编著的教科书,而是内容极其丰富、供教师选择的素材库。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凯特曼夫人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于1970年出版了《奥尔夫儿童教学法初步》。根据凯特曼夫人的总结,奥尔夫教学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语调节奏
通过语言抑扬顿挫的变化,让孩子认识音乐的节奏与曲调,并在孩子所熟悉的声调领域中练习,进而灵活运用于即兴创作。在奥尔夫音乐教材中,孩子们常开始学习下行小三度(如So、Mi)的旋律,唱出易学或常用的字词,籍以学习音乐中不同的节奏、音的强弱、旋律进行方向及速度的实际意义。然后再加入其它不同音程与节奏的群组模式,扩张认知的范围。
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提取最短小的2/4拍的节奏单位,作为教学的起点,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的朗诵、歌唱的伴奏,并以此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奏和即兴演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势”教学是用儿童身体作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即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根据幼儿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们采取用红、绿、黑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声势练习。
(1)拍腿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手拍左腿,符杆向上表示右手拍右腿,符杆同拍向上下,表示双手同时拍双腿。
(2)跺脚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脚跺地,符杆向上表示右脚跺地。(3)综合声势练习
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孩子们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一种乐器,做出肢体动作并发出声音,例如拍手、拍腿、跺脚等,这种可发出声音的肢体动作,连同非语言性的人声,通常又称作声势。配合发出声音的强弱、不同的节奏与人数参与的多寡,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演绎出一首多彩多姿的乐曲。旋律练习从节奏入手进行。在旋律练习中儿童主要要学会演奏奥尔夫音条乐器,并用它们来为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即兴演奏、歌唱律动、朗诵和“声势”进行伴奏。奥尔夫音条乐器主要包括低、中、高音木琴,低、中、高音钢片琴和中、高音钟琴,在伴奏中主要使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固定音型。除了音条乐器外,旋律练习还包括学习竖琴。
奥尔夫乐器包括:(1)人体乐器
捻指(相当于女高音生声部的音色)拍手(相当于低高音生声部的音色)拍腿(相当于男高音生声部的音色)跺脚(相当于男低音生声部的音色)(2)无固定音高的乐器 金属类:三角铁、撞钟、钹等
散响类:西斯特、串铃、腕铃、脚铃、领圈、沙锤等
木质类:单响类、双响类、响木、响板、摇板、梆子、木鱼、刮胡等 皮膜类:手鼓、双面鼓、班戈鼓、大鼓、小鼓、定音鼓等(3)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音条乐器:钟琴、木琴、铝片琴等 其他旋律乐器:竖笛、大提琴、波尔动等 有时加入:玻璃杯、口哨等
(二)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音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法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相区别的是,动作在奥尔夫教学中不仅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学习的目的,它与音乐具有同等的意义。
1.动作训练
动作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全身性的和大的动作活动。我们现在给予孩子们空间活动的场地和大动作活动的机会太少了。除了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在主观。特别是少年期,年龄越大越少活动,其中社会环境造成的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奥尔夫的动作训练是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这需要有大的空间,如果可能最好光脚——回归自然状态。身着适于运动的服装,这是基本条件和要求。
2.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
这是将各种动作在简单动作方式的基础上组合或变化节奏,以加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感受各种节奏型、节拍和速度的能力
3.动作游戏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4.即兴练习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在奥尔夫教学中并不是分门别类地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地相互联系起来,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另一项的准备或补充、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三)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 1.语言节奏练习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如何通过民谣、儿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这里就不细叙述。但必须强调的是,要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或唱),迫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这是一首通过说儿歌,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腿三种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
2.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
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 于儿童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儿歌式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了。拍手、拍腿、跺脚三组为歌曲伴奏。
3.轮说节奏练习
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到“敲呀敲锣”时再反复一遍“敲呀敲锣”,最后说“鼓”时两组找齐。
4.变奏节奏练习
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以上我们介绍了四种节奏练习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沉闷地、一味地坐着伴奏,机械地奏乐,而是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这种学习节奏的方法,均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这完全是符合儿童心理的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法,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四、让奥尔夫音乐走进节奏
(一)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让幼儿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模拟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体态动作节奏、主观心理活动的节奏,也可以模拟自然界风、云、动物、植物等运动状态,如观察三种人(爷爷、爸爸、自己)走路的速度、姿态;让幼儿从自然声响中去发现节奏如:雷声、风声、下大雨、下小雨的声音;从日常语音中寻找节奏如:叹气声、咳嗽声、笑声等等。让幼儿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多给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机会:让幼儿在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时。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作品的情感 内容,让幼儿在熟悉感受音乐的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节奏的掌握,可以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有规律的创编出节奏形式,并随着音乐旋律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幼儿接触的音乐常用2/
4、3/
4、4/4几种节拍,一般都采用游戏,欣赏等方式来引导教学思路,如“划小船”,“小青蛙”,“水仙花圆舞曲”,“军队进行曲”等教学,让幼儿以动作体现不同的节拍特点。
(三)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节奏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打击乐器更是训练节奏的好帮手,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创编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达到乐器与乐曲的和谐统一,还以让小朋友学习与同伴协调合奏,相互关心,做到尽量与他人和谐统一。
(四)多给幼儿提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第一次认识乐器活动中,我们把许多的乐器放置在表演区,不告诉幼儿乐器的名称和功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五)教学时,让幼儿用乐器创造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我先给幼儿定一个主题(暴风雨),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用乐器来表现,请幼儿自己排练,表演给大家看。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想主题,创造音乐。
第三篇:在节奏练习中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反思
在节奏练习中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反思
(2011-04-13 00:00:47)转载▼ 标签:
杂谈
奥尔夫先生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而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对其进行节奏练习的引导,成为了在奥尔夫音乐活动进行中的关键。据于这样的认识,我着重抓住这一核心的音乐素质培养,通过学习和借鉴卡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节奏练习的方法,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对在节奏练习中如何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几点反思:
一、语词节奏的练习
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经常安排幼儿做一些有节奏的语词朗读练习。
如:春天来了
春天 来∣ 春天 来∣花儿朵朵∣开 —∣红花 开∣白花 开∣蜜蜂蝴蝶| 都飞| 来 —‖
对于类似这样的短小歌曲,我反复把它变通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幼儿在朗诵的过程中,增强对节奏的敏感,继而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如: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 鼠∣ 上灯 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 喵∣猫来 了∣叽哩咕噜 | 滚下 来 ‖
让幼儿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准确性,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说唱语词过程中,掌握节奏,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带着礼物来到外婆家(中班奥尔夫教材)
带着礼物来到|外婆 家|外婆高兴笑得|象朵 花|带着礼物来到|奶奶 家|奶奶满嘴金牙|笑哈 哈||
在这样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我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这符合中班以上年龄的幼儿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到“笑哈哈呀笑哈哈”时再反复一遍“笑哈哈呀笑哈哈”变成两组找齐。
如:点名练习
老师有节奏地呼唤:王 小明∣王 小明∣你 在∣哪 —∣
幼儿有节奏的回答:何 老师∣何 老师∣我 在∣这 —∣
在点了一些音节数不同的幼儿名字和幼儿熟悉了以后,也可以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
二、身体动作的声势练习节奏
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而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拍手、拍腿、拍肩等不仅讲究节奏,同时还十分注重音色。而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不仅能让幼儿教育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还能成为幼儿自己创造的节奏型的方式。
如:斗牛士进行曲
在较抒情缓慢的乐段中,我指导幼儿用拍手或者拍肩来拍出节奏,但是在情绪越来越热烈的乐段中,我指导幼儿用跺脚或者拍腿来拍出节奏,这就结合了乐曲的情感和节奏特点来练习熟悉了这首乐曲的节奏。
如:圆(奥尔夫教学课)
我引导幼儿清晰、准确地演示“圆”,如“怎么变”、“怎么跑”、“全身怎样动”才能形成一个圆等等,加上移动位置(如转圆圈、旋转)和动作组合探索更多地“圆”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整个身体的训练来获得,使幼儿的每一肢体都参加到娱乐活动中。先训练幼儿分别单独练,然后某些部位同时练,最后是整个身体加入,形势是接力赛一个一个幼儿根据节奏不断地变换动作。整个教学中,教师是个引导者,主要是设置环境,让幼儿去探索。
如:来了一群小鸭子 33 3|4 53 | 2 17 6 | 5 — |
这是一首极富童趣活泼又简短的歌曲,我们就指导幼儿用口技的形式来为歌曲表现出歌曲的节奏型,通过变化口型和舌头的运动发出声音,使幼儿在感兴趣的练习中获得准确的节奏感。
这样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吹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表现节奏,更能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
三、即兴创造性的练习节奏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我们的奥尔夫音乐活动里,每个幼儿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幼儿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等等,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幼儿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们的一生将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如:我是草原小牧民
在这首乐曲中,我指导幼儿听音乐自由的用身体节奏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创编节奏动作,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有的幼儿甚至能根据拍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音色特点来决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去表现某段乐曲。
在这段较抒情的部分有的幼儿喜欢用拍肩来表示,有的幼儿则用轻拍脸蛋来表示。
而在这段表达情绪愉快的部分有的幼儿用拍手来表示,有的幼儿就用拍腿来表示,还有的幼儿能够做到双人或者多人互拍手或者互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达出乐曲的节奏,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观察、协调能力。
如:在十六宫格中给棋子搬家
在最初的模仿和探索中,我先使用一些简单基础的二拍节奏模式来进行在十六宫格中给棋子搬家的游戏,用来选作创作过程的第一步简单素材,这些基础节奏同语言联系在一起,帮助幼儿自己掌握节奏,接下来让幼儿自由选择,使语言和节奏相配,并且这些语言可以从我们学校或课堂所学题材、文章和故事中选择,不断变化更新。老师可以请幼儿建议变化的方法,音乐可以被幼儿改变,因为它是简单和开放的,幼儿可以决定要改变节奏,通过在十六宫格中变化练习节奏,并延伸到创作多种节奏型的形式,甚至创造性练习自己填词。
四、在打击乐中练习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器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显著区别于其它教学法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运用了幼儿的动作思维这一特点,还利用特殊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并有原始乐器的特征),让幼儿用简单的大肌肉进行演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以简单的方式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此,在打击乐的教学中,我把握住奥这一教学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如:风筝和大树(奥尔夫大班教材)
风筝飞到|树上 去|小鸟飞来|玩游 戏|风筝飞到|树上 去|下不来呀|真生 气|
在这里我注重多声部的练习,常以卡农、分组合奏,大合奏等形式,重视分组的练习和演奏。总体的演奏虽然比较丰富和复杂,但其中每人的演奏都是比较简易的,这样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配合协调的习惯,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歌曲伴奏形式以及较复杂的打击乐合奏形式。
如:小奶牛
小奶 牛 呀|多么 美 丽|身穿 花 衣| 裳 — — |练习跑 步 |在那 草 地|上— —|
这种轻快的歌曲我指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强弱关系,用打击乐器表现音律美的活动培养节奏感,让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感。
如:大家来打麦
X X X | X X X |X XX X| X X X | XX||
一萝麦两萝麦 三萝四萝 来打麦嗨 嗨!
象这样短小简单的儿歌,用打击乐器伴奏由浅入深,融合贯通,先从最简单的肢体活动开始,逐步引伸到亲近人体的乐器再发展为具体操作,逐步引导进入到顽固伴奏的模式中去,用“来打麦”当顽固节奏,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幼儿在学习中,接触的是最易感受和领会的形式,完全消除了幼儿学习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且保证在其后所进行的每一项加深内容的学习,都是在幼儿熟练掌握前一项的基础上发展延续的,使幼儿始终处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之下,参与面达到百分之一百,所以,无论在校内或校外,音乐的学习都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总之,无论是语词节奏的练习、身体动作的声势练习节奏,还是即兴创造性的练习节奏,我都紧抓住节奏这一根本的元素,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让幼儿不断体验节奏表现方式无穷变化中,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第四篇:奥尔夫教学法中创造性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中创造性教学
【摘 要】音乐是一种有声的情感体验。首先要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的美。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也就是说不是让学生一味枯燥的学习音乐知识,而是注重体验欣赏聆听。现如今,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需要我们学习奥尔夫教学法,充分认识到奥尔夫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将这一优点运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创造性;实践
于2015年7月21日~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我参加了奥尔夫教育一级教师资格证书课程班,其中共有5名老师讲课,分别是:李燕怡老师,讲了主要的乐器“竖笛”;《回顾与展望》等。方曦老师主要讲了,舞蹈;声势的动作;奥尔夫乐器的应用;教具的应用等。莫卉卉老师主要讲了,舞蹈;卡农;创编等。曹利老师主要讲了舞蹈;乐器(自制乐器、音条乐器);创编等。宋丹老师主要讲了,舞蹈;乐器他所教授的学生都是特殊儿童。几天的课程中,创编的过程都必不可少,可见奥尔夫的创造性体现的很多,主要的想说一下奥尔夫教学法的创造性,以及如何奥尔夫的创造性实践。
一、奥尔夫的生平
卡尔 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等,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奥尔夫晚年一直居住在乡间亚梅湖(Armmersee)岸边的房子。他不管去哪里讲演会这是参加演出等活动,都要回到湖边安静的家园,沉浸在大自然中,并重新获得精神与创作的活力。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创造性
由于假期去北京学习了十天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获得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对于奥尔夫的教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更大量的阅读了书籍,认为如此有创造力的方法应该更好的去应用。奥尔夫的教学法有非常系统的体系,也就是说不仅仅有一种原本性的理念,更是形成了体系性。有具体的理念、知道的思想甚至是具体的方法都有体现。所以说奥尔夫教学法越来越具有体系,虽然说是原本性的、元素性的,但是其中却更多的让我们学会融入更多的本土化音乐。从越简单的音乐最基础的音乐出发反而也不容易。因为要求一切都体现音乐性,艺术性。虽然他特别强调节奏,但是却不是简单的敲敲打打,而是要通过在音乐中完成的,对旋律和声等要求都十分严格。虽然奥尔夫器乐是特色,但是又是与声乐并重的,这都显示了整个的完整的体系性。
奥尔夫的教育还有自身的独特性,不像之前教育的死板,而是更具有创造力,具有活力的教学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奥尔夫教育有其灵活性,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没有具体的教材,也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所以说奥尔夫教学更加的灵活,适合于任何年龄的人群。而且可以本土化,适合各国的教学。由于奥尔夫乐器十分简单,好入手,更便于大家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同时音乐教学也更加的新鲜,没有重复的课程。更对于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奥尔夫的方法更好的进行教学。奥尔夫有开放性,没有条条框框、不封闭、不排他的。是逐步发展的、逐步丰富的,永远没有终结。奥尔夫教学有艺术性,也就是要求教师从教学到表演哪怕是很简单的事情内容都要体现艺术的价值。综上我认为的这些性质,足以体现了运用奥尔夫创造性来教学的重要性。
奥尔夫教学法其实和新音乐课程标准由很多共性。首先,注重音乐实践,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在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的情况下,提出了注重音乐时间,培养能力。奥尔夫教学法恰好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由于奥尔夫的教育是原本性的教育,乐于让孩子们更多的感受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律动来表现音乐,用奥尔夫乐器来演奏音乐,从而也体现了奥尔夫的综合性。奥尔夫的理念中“以人为本”也强调了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全身心的感受音乐。奥尔夫的适用范围也很广,适合各种年龄段。
其次,注重即兴编创,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多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要设定生动的过程,让学生激发兴趣。发挥其创新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也提出,要让孩子去参与、去探索、去创造音乐。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参与创造体验,给人能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再次,注重本土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育应该具有民族性的特点,通过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的自豪感。加强学生学习民歌、加强地方戏曲的能力。奥尔夫音乐强调本土化,凸显了对于每个民族文化的尊重,也使得更多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强调民族化,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民谣、山歌、地方戏曲等各种民族民间音乐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学习音乐创造音乐。我国有56各民族,民族的文化特别的丰富。学生们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民族,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奥尔夫的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可以分类型很好的运用到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当中。
奥尔夫的教学内容首先包括朗读与歌唱活动,就是从最基本的朗读活动开始,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到提取其中的“节奏基石”把平日里说的话,可以组成不同的节奏型。比如说在小学课本中,教一首歌曲,里面有一些比较难的节奏型,可以先编成平时学生说话的词句。然后读出来,就可以将比较难的节奏型学会。朗读活动内容包括呼唤、儿歌、童谣、诗歌、格言以及词、词组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学到不同的节奏型。学习和培养节奏感,使得孩子们锻炼了语言能力,学习了民族民间音乐等。在上课时,遇到难的节奏型,完全可以创编为学生特别熟悉的词,或者平时说的一些话,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节奏型。
其次基本动作教学中包含律动和声势活动。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教学吸收并发展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律动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更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然而有些教师却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一点,为了动作教学而教学,让学生们学习很难的动作,反而适得其反。让学生不能够欣赏好的音乐。在我看来,应该最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通过听音乐来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不管动作是什么样,只要是能够体现音乐的结构变化就够了。音乐的结构并不是要等到大学才可以学习的知识,小学生也可以很好地理解。虽然是以创造性贯穿始终的,但是也不是任意的杂乱无章的。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细腻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声势活动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拍手是声势训练中用得最多、最基本的方式。剩下就是拍腿跺脚和捻指。最多的就是采用模仿的办法,教师做声势,让学生们模仿。这样既锻炼了节奏感,又能训练听觉记忆、听觉反应等,到了一定程度后可看谱子进行声势。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声势,让他们结合到音乐中去表现。在几节课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声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编创能力。而且体态律动更能使孩子感受音乐的快慢。也能让学生全身心的体会音乐的美感。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使学生肢体协调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到后期的一些活动中更多的一些同学之间互动的环节,也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社会能力。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
最后就是奥尔夫的器乐教学。是指使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演奏活动。很多教师说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乐器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奥尔夫的器乐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唱歌,那些不爱唱歌的孩子理解音乐就可以通过器乐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奥尔夫的器乐不像钢琴和别的乐器那么难学习,反而比较简单易学,学生们不需要经过枯燥乏味的技术练习就可通过乐器做反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即兴创作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奥尔夫的教学法意义在于,他不仅提供了一条使学生自然、顺利进入和进行音乐学习之路,使得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将最基本的音乐课结合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3]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作者简介:
钱静1992年3月31日,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第五篇:小班奥尔夫音乐节奏活动:一只音乐魔盒(定稿)
活动过程:
一、根据歌曲《识谱歌》跳五线谱舞。t: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客人老师们跳个五线谱舞吧。(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跳舞)
二、复习节奏,学习创新节奏。
1、播放录音,请幼儿说出乐器名称并做相应的身势。t:今天,钟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只音乐魔盒,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音乐魔盒里藏着哪些声音?(钹:x—x—手鼓:xxxx圆舞板:xxxxxx棒铃:xxxxxx双响桶:xxxxxxxx)t: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t:你会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示一样的节奏吗? t:你们除了会用手来拍,还会用哪些呢?(引导幼儿使用不一样的身势来表示节奏)
2、以小动物的形象导入,学习创编节奏型。a、复习休止节奏 t:小朋友,快看,小兔排着队来找你们做游戏了。t:你会用节奏来拍出它们吗?(xxxx)t:真棒!今天小兔想跟大家来玩捉迷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do、mi、so、do睁开小眼睛吧。咦,有只小兔藏起来了,只要你再次用好听的节奏拍出现在的小兔,它就会出来,一起来试一试。t:看,小兔出来了。谁也想来帮小兔捉迷藏的?(幼儿创编)b、学习创编。(出示贴有火车头的工作毯)t: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想带宝宝去郊游了。瞧,小火车开来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座位吧。(教师请个别幼儿一起来帮小兔找座位)t: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坐好了。能干的你们还会用身体动作来拍出他们的座位号吗? t:对了,他们可以这样坐,还可以怎么坐?(引导幼儿交换位置)t:请你们用身势再试一试。
3、听音乐传乐器,并有节奏的作介绍,找火车头标记。t:瞧、乐器宝宝们也来玩游戏了。(播放音乐,直接传乐器)t:现在请开火车介绍一下手中的乐器吧。(以教师开始有节奏的、以开火车的形式自我介绍乐器)t:带上我们的乐器宝宝来开火车吧。(开火车带着幼儿有秩序的介绍火车头标记)t:咦,你们看,这里的火车头上有个标记,你们能大声地告诉客人老师们这在我们乐器中是什么标记吗?(鼓膜类、散响类、金属类、木质类)t:恩,说得真棒!就请你给手中的乐器宝宝找列小火车吧。
4、分组创编节奏并用打击乐器进行练习。t:小朋友,在你们的小火车上还有小兔们没坐好呢,请你们来帮他们排一排座位,并用好听的乐器声把他们的座位号敲一敲,行动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有意识地加入空拍提高难度)
三、结束活动:打击乐《郊游》 t:小朋友,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郊游了,我们也带着乐器宝宝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