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期末文言文复习
初三期末文言文复习(2013年1月20日)
一、文言文阅读
徐文长传(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①,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②,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③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④,恣情山水。故其为诗,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⑤。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⑥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选文有删节)
注:①明代经过省各级考试录取为府、州、县学的生员,统称诸生。
②胡宗宪总督南直隶、浙、闽军务。
③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陵墓,古时常用陵墓名来称谓该皇帝。④曲蘖:酒母,代指酒。
⑤韩、曾,指韩愈、曾巩;流亚,同一类人物。⑥间世:间隔几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8分)
(1)然数奇,屡试辄蹶(2).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3).好奇计,谈兵多中(4).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5)属文长作表(6)公以是益奇之
(7)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8)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恃才自傲,性格狂放不羁,因而不容于世俗,政治上很不得志。
B.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纵情山水。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
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虽然与韩愈、曾巩一样,是一流的文章家,但他的名声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
C.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所以疯癫也更加厉害了,最终因为病情加重,带着对世道的愤恨离开了人世。
D.本文既有对徐文长的高度推崇,也有最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2分)
(2)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2分)
(3)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2分)
译文: ▲
▲
▲
译文: ▲
▲
▲
译文: ▲
▲
▲
1.见译文
2.(3分)C(“所以疯癫也更加厉害了”有错,原文是“佯狂益甚”,死于“病情加重”无据)。
3.(1)(2分)(在他面前)戴盔穿甲的武士,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抬头)。(“介胄之土”1分,“膝语蛇行”1分,)
(2)(2分)(徐文长)晚年对世道愈加愤恨,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贵人登门拜访,他有时会拒绝不见。(补出主语 “佯狂”1分;“显者”;“或”1分。)(3)(2分)我有在越地(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官”名词作动词,1分;“同年有官越者”定语后置,1分;)【附参考译文】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运气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抬头)。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高兴。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都由他起草。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士人没有能够合他心意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展身手。
文长既然官场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所以他的诗虽然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不是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能够比拟的。徐文长的文章有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格调,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向来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后来,文长因疑心杀了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贵人登门拜访,他有时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会发出响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钻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徐文长竟然因为不能够在当时施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运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
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旷世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臵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第二篇:文言文期末复习
《小石潭记》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映)..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可知其源。
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5.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三)阅读下文,完成1--6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6.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五)[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注]澈,又作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六)【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 以其境过清()② 不可名状()..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乙文: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八)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2)伐竹取道 伐:(3)佁然不动 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九)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记承天寺夜游》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苏轼死后谥号________。2.解释加线的词语。
遂至承天寺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4.相与步于中庭()().... 5.水中藻荇交横()6.庭下如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八、“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十.解释下列词语。
1.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十一、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十二.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三.划分朗读停顿: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藻 荇 交 横 盖 竹 柏 影 也 十四.解释加粗的字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十五.翻译句子
无与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欣然起行(高兴地)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境。(须扣住“月”字概括。)5.先学习,后做题。
“解”是个多音字,通常有三种读音。作“分割”“剖开”“解除”“解释”“了解”“演算”等讲时读jiě;作“古代下级向上级行文报告”“押送”“古代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典当、抵押”讲时读jiâ,如:解送(jiâ sîng)、解元(jiâ yuán)等;作姓氏、古地名(解池)用时读xiâ,或作“懂得”“明白”“杂技表演的各种技巧(特指马术)”“武术的架势”讲时读xiâ。(1)解衣欲睡()(2)解铃系铃()
(3)识文解字()(4)解不开这个道理()(5)苏三起解()(6)跑马卖解()(7)使出浑身解数()
(8)两头蛇解珍(《水浒》中的人名)()(9)把犯人解到县里()6.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怀民亦未寝()________(2)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 7.解释加粗的词。
(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相与步于中庭()(4)盖竹柏影也()
(5)寻张怀民()(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默写课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翻译之。
9.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本文选自《________》。
10.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五)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1--题。[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把洒问青天()(2)念无与为乐者()....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六)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题。(12分)【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①②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③④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⑤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答: ▲
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①故 ②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
入 词义 ① ② ③
例句 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则无法家拂士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五)阅读《〈孟子〉二章》,完成1---3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 B.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
C.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而:委而去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放弃)而后喻(了解)池非不深也(护城河)...B固国(国家)空乏其身(资财缺乏)得道多助(道德)...C举于市(推举)饿其体肤(饥饿)寡助之至(少)...D域民(限制)威天下(威慑)人恒过(过失)...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B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曹刿论战》
(一)(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将鼓之 鼓:(2)既克,公问其故 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乙)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chï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弗敢专也()(2)忠之属也()..(3)遂逐齐师()(4)阻而鼓之()..2.翻译下面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4.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5.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5.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 刿:
鲁庄公:
(四)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小惠未徧 徧:(2)彼竭我盈 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答:
(五)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六)阅读[甲][乙]两文,回答(1--)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①②③④[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⑤⑥⑦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⑧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ã):同“耶”。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具以东渡意告之。
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齐师伐我”中的“我”指。下列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小小大大的监狱,即使不能都去察看,也必定要有爱憎之情。B.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逐一审察,但也一定要凭感情办事。C.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 一视察,必定因为有特殊的情况。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 一明察,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曹刿和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体现了曹刿()的战略思想。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1)既克—
(2)夫大国,难测也—(3)望其旗靡—
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 刿: 鲁庄公: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答: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是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
13、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4、本文选自《 》,相传是 时 编写的。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15.出自本文的成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今义 16.解释加点的词语 小大之狱 小信未孚 公将鼓之 望其旗靡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再而衰 既克 .....可以一战 彼竭我盈 弗敢专也 忠之属也 .....遂逐齐师 神弗福也 牺牲玉帛 弗敢专也 .....17.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18.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1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相同的
A 乃入见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B 战于长勺 所欲有甚于生者 C 其乡人曰 其中往来种作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一战 诗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1、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3、重点问题探究。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4、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2、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3、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2)
(3)
5、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1)
(2)
(3)
(4)
(三)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
(1)梢()(2)燥()
稍()躁()
(3)娇()(4)彻()
骄()砌()
2、指出下面句子中 “为”字的不同意思。
(1)茅屋为秋风所破()(2)忍能对面为盗贼()
(3)为宫室器皿人物()(4)为有源头活水来()
(5)向为身死而不受()(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3、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不同意思。
(1)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
(2)秋天漠漠向昏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长夜沾湿何由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5)眼前突兀见此屋()乃入见()
4、翻译句子。(3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课外拓展阅读。
(一)诗二首 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5、《岁暮到家》中写出诗人与母亲见面场景的诗句是。写诗人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6、《岁暮到家》一诗化用了孟郊《游子吟》里的诗句。请指出诗人是如何化用的。
7、《归信吟》秉承诗人一贯的表现苦吟的诗风。本诗的语言表达就很有特色,如“泪墨”一词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请结合诗意写出你对“泪墨”的理解。
8、请你用细腻的笔法,丰富的想象,描写出作者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情景。
9、都是思念亲人的诗,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10、思亲的诗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诗句。(至少三句,不是同一首,还要指出作者或出处。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1)
(2)
(3)
《过故人庄》
(一)1.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字音和字形)
鸡黍()开轩()面场圃()桑麻()2.解释加点的字。(理解并记忆)
(1)故人具鸡黍(2)青山郭外斜
(3)把酒活话桑麻(4)还来就菊花(5)过故人庄 3.填空。
(1)孟浩然,代襄阳人,著名的 诗人,他与当时的诗人 齐名,并称“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 时所作。
(2)全诗先叙事,交代 的原因;再写景,由 而
_____ 地描绘了一幅山村优美风光;然后再,写临窗对饮,畅淡农事,写出了 的田庄生活;最后写再约重阳赏菊。景、事、人融为一体。(理解内容加强记忆)
二、阅读与理解(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过故人庄》的作者是 代的,他与 并称为著名的
诗人,该诗一二两句写的是,主要表达方式是,三四两句写的是,主要表达方式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5.这首诗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6.分别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根据音节和意义)。(注意标准)音节: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意义: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7.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学会联系,注意字音和字形)
草盛()荒秽()荷锄()沾我衣()9.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花卉的名称)。10.理解性填空。
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句是“、。”(充分理解)
《游山西村》
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分析此诗的写作特点:
《渔家傲》练习题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燕然未勒”指:
6.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浣溪沙》
1. 提问: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2. 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词的下阕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理解填空
1)、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借此抒发了作者喜悦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既描写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中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4)、这首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中抒发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句意相反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珍惜时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积极进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浣溪沙》这首词体现了词人对生活抱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这种情绪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引发我们产生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吧。(100字左右)
《观刈麦》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ã
饷shǎng C.灼zhuï
敝bì
晏yàn 2.描写母子给在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
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 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4.描写贫妇人“拾遗穗”场景的句子是
。5.“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 答:
6.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答: <赤壁>
1、《赤壁》一诗从反面假想周瑜失败后的情景,联系杜牧自己的才情和遭遇,请你说说他这样写的用意。
2、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
1. 本文以小见大、构思巧妙表现在哪里?
2.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怎样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过零丁洋》
1、从本诗所写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属于()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 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
3、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的句子是,;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叙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7、赏析诗的尾联
《己亥杂诗》
1.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
1. 赏析山峦如聚,波涛如恕
2. 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填空。
①《观刈麦》选自,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关心的诗句 是。
②《赤壁》是晚唐代诗人 所作,世人将他和盛唐时期的杜甫分别称为 “ ”和“ ”。
③《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 诗人。此诗写出了作者在被元军俘获 后对国家飘摇、个人漂泊的感慨和 的思想感情。④《已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 家、家。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是词的 名。2.阅读《赤壁》回答问题。赤壁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由“东风不与周郎便”可以联想到哪些三国故事?并写出两个以上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3.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一二个类似的事例吗?
4.阅读《已亥杂诗》回答问题。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落红不是无情物” 中,作者以 比喻。“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元曲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抒兴亡之叹的?
第三篇: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一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一)《曹刿论战》:
一、解释加点字
1、齐师伐.我:
2、一鼓作.气:
3、遂逐.齐师:
4、可以..一战:
5、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
7、望其旗靡.:
8、弗敢加.也:
9、肉食者鄙.:
10、彼竭我盈.:
11、小惠未徧.:
12、虽.不能察.:
13、公问其故.:
14、又何间.焉:
15、小信未孚.:
16、弗敢专.也:
17、何以..战:
18、牺牲..玉帛:
19、民弗从.也:20、既.克:
21、必以信.:
22、战于.长勺:
23、忠.之属也:
24、故.逐之:
25、三而竭.:
26、公将驰之..:
27、齐师.伐我:
28、必以情..:
29、再.而衰:30、公将鼓之..:
31、惧有伏.焉:
32、难测.也:
33、下视其辙: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盈.利B、热泪盈.眶C、恶贯满盈.D、彼竭我盈.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B、鼓.足勇气C、鼓.舞人心D、鼓.足干劲
3、下列词语中的“信”字与“小信未孚”的“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信誓旦旦B、信口开河C、必以信D、诚实守信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8、既克,公问其故。
9、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解释加点字
1、天将降.大任:
2、于.是人也:
3、苦.其心志:
4、劳.其筋骨:
5、饿.其体肤:
6、空乏..其身:
7、困.于心:
8、衡.于虑:
9、人恒过..:
10、征.于色:
11、所以..动心忍性:
12、发.于声:
12、而后喻.:
13、入.则无法家拂士:
14、而后作.:
15、出则无敌国外患....:
16、曾益..其所不能:
18、行拂乱..其所为:
19、所以动.心忍.性:20、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意思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入.之迂也B.人恒过.
过失 C.而后喻.家喻.户晓D.所以..动心忍性后汉所以..倾颓也
2、下面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将.降大任将.以攻宋B.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D.动心忍.性忍.
无可忍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四、默写
1、故天将降大任,所以
2、,然后能改;,。,国恒亡。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三)《鱼我所欲》:
一、解释加点字
1、我所欲..也:
2、不可得兼.:
3、有甚于..生:
4、不为苟得...:
5、有所不辟.:
6、如使..人之 :
7、莫.甚于生:
8、得生者.:
9、何不用...也:
10、辟患者...:
11、由是..则生:
12、是故所欲....:
13、非独..贤者:
14、有是心..:
15、勿丧..耳:
16、一箪.食:
17、一豆.羹:
18、弗.得则死:
19、呼尔..而与之:20、蹴.尔而与之:
21、乞人不屑..:
22、万钟..:
23、则.不辩.礼义:
24、何加..焉:
25、穷乏者...:
26、得.我与.:
27、乡.为身死:
28、不可以已:
29、本心..:30、此.之谓 :
二、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的“苟”与“故不为苟得也”的“苟”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苟延残喘B、苟且之事C、一丝不苟D、苟安一时
2、下列词语中的“患”与“故患有所不避也”的“患”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A、患得患失B、患难与共C、防患未然D、生于忧患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法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加点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旦日5.孰.视之6.吾妻之美.我者7.私.我也8.四境..之内9.王之蔽.甚矣10.闻.寡人之耳11.期.年.之后12.时时..而间.进13.皆朝.于齐14.弗.如远甚15.朝服..衣冠16.皆以..美于.徐公17.谤讥于...
市朝18.面刺19.今齐地方..千里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暮寝而思之.B、由此观之.C、臣之.妻私臣D、吾妻之.美我者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朝.服衣冠B.于是入朝.见威王C.皆朝.于齐D.朝.而往,暮而归
三、翻译下列句子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2、门庭若市
1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4、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时时而间进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五)《出师表》:
一、解释加点字
1、中途崩殂
2、不懈.于内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诚宜开张..圣听
5、以光.先帝遗德
6、恢弘..志士之气
7、、引喻.失义
8、以塞.忠谏之路
9、臣本布衣
10、平明之理
11、论.其刑赏
12、以遗.陛下
13、悉.以咨之
14、性行淑均
1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6、此先汉所以..兴隆
17、叹息痛恨
18、贞良死节
19、先帝不以臣卑鄙20、由是感激
21、许先帝以驱驰
22、后值.倾覆
23、寄.臣以大事
24、恐托付不效
25、深入不毛
26、庶.竭驽钝
27、攘除..奸凶
28、所以..报先帝
29、以告.先帝之灵30、、以彰.其咎
31、亦宜.自谋
32、以咨诹..善道
33、临.表涕.零
34、察纳..雅言
35、愿.陛下亲之信之
3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愚以为..以为..神B、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 C、是以..先帝简拔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恐托付不效.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B、宜.付有司不宜.妄自菲薄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以咨之D、此臣所以..报先帝此后汉所以..倾颓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
3、不宜妄自菲薄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1、受任于败军之际,12、奉命于危难之间,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8、斟酌损益
1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0、臣不胜收恩感激
21、临表涕零
2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六)《桃花源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捕鱼为业:
2、缘溪行:
3、落英缤纷:....
4、渔人甚异之:
5、复前行:
6、欲穷其林:...
《小石潭记》: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七)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含义
1、从小丘西行
2、如鸣佩环
2、心乐之...
3、卷石底以出
4、为坻,为屿
5、日光下彻...
7、仿佛若有光:
8、便舍船:
9、豁然开朗:
6、佁然不动
7、俶而远逝
8、似与游者相乐......
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
12、桑竹之属:
9、潭中鱼可百许头
10、皆若空游
10、无所依........
13、阡陌交通..:
14、鸡犬相闻.:
15、悉.如外人:
16、黄发垂髫..:
17、并.怡然自乐:
18、乃.
大惊:
19、具.答之:20、便要.还家:
21、咸.来闻讯:
22、率妻子..邑人:
23、来此绝境..:
24、不复出焉.:
25、与外人间隔..:
26、乃.不知有汉:
27、无论..魏晋:
28、延.至其家:
29、此中人语.云:30、不足为.
外人道也:
31、便扶向.路:
32、处处志.之:
33、及.郡下:
34、诣.太守:
35、太守即遣.人:
36、寻向所志.:
37、闻之.:
38、欣然规.往:
39、寻.病终:40、遂无问津..者: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寻.病终寻.死觅活B、寻.根究底寻.向所至 C、便扶.向路出郭相扶.将D、捕鱼为业为.
外人道
2、下列词语中的“穷”字与“欲穷其林”的“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图穷.匕见B、穷.冬烈风C、所识穷.乏者D、穷.乡僻壤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渔人甚异之。
3、初极狭,才通人。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7、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寻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11、不可久居
12、影布.石上
13、佁然..不动
14、悄怆幽邃:
15、伐.竹取道
16、明灭可.
见
17、全石以为..底
18、水尤.清洌
19、以.其境过清20、乃记之而去.
21、非丝.非竹
22、犬牙差互
23、以.其境过清24斗.折蛇.行
25、竹树环合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十年春,齐师伐.我B.明灭可.见不可.
知其源 C.全石以为..底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D.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选出和“闻水声”的“闻”意思相同的一项()
A、骇人听闻B、闻鸡起舞C、默默无闻D、卒获有所闻
3、与“伐竹取道”中“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尊师重道B. 得道多助C.咨诹善道D. 道听途说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相()
A、乃记之而去.委而去.之心B、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C、以其境过清.,清.净无为D、影布.石上星罗棋布.
三、翻译句子
1、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而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八)《醉翁亭记》:
一、解释加点字
1.山行六七里2.峰回路转3.翼然临于泉上.....4.名之者谁5.饮少辄醉6.醉翁之意..7.太守谓谁8。弈者胜9.觥筹交错..《岳阳楼记》: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九)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属:②前人之述备矣备:..
③南极潇湘极:④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开:..10.树林阴翳11.山间之四时12.非丝.非竹13.晦明..变化14.已而..夕阳在山15.临.溪而渔16.云归.而岩穴暝17.日出而林霏开18.蔚然..而深秀..者1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0.野芳发..而幽香21.佳木秀.而繁阴22.伛偻提携23.山肴.野蔌24.杂然..而前陈.者25.颓然乎其....间者26.游人去.而禽鸟乐27.乐其乐28.醉能同其乐29.醒能述以文...者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峰回.路转回.信B、自得.其乐患得.患失C、不速.之客速.度D、风调.雨顺调.动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B、词不达意.C、意.在言外D、意.境
3、下列词语中的“名”字与“名正言顺”的“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B、名.列前茅C、名.不虚传D、莫名.其妙
三、翻译下列句子
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风霜高洁
6、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⑤薄.暮冥冥薄:⑥至若春和景.明景:⑦而或长烟一.空一:⑧宠辱偕.忘偕:⑨越明年越:⑩百废具兴具:⑾增其旧制旧制:横无际涯;涯:⑿ 朝晖夕阴晖:⒀霪雨霏霏霪雨:⒁薄暮冥冥薄:⒂去国怀乡去:国:⒃波澜不惊惊:⒄一碧万顷一:⒅沙鸥翔集集:宠辱偕忘偕:⒆不以物喜以:微斯人微:⒇吾谁与归归: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把酒临风临危不惧B、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C、去国怀乡去粗取精D、连月不开异想天开
2、选出加点词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得无异乎B、永州之野产异蛇C、异国风情D、或异二者之为
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⑦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⑧前人之述备.矣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⑩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十)《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字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
5、相与步于中庭:
6、如积水空明:......
7、藻荇交横:
8、盖竹柏影也:
9、但少闲人:....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斯是陋室.C.有龙则灵.)
皆以美于徐公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加点字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十二)1、余幼时即嗜学
2、出一言以复
3、主人日再食.
4、门人弟子填其室
5、皆被绮绣
6、负箧曳屣....
7、烨然若神人
8、緼袍敝衣
9、裘葛之遗....
10、无从致书以观
11、以乡人子谒余
12、非天质之卑...
13、俟其欣悦
14、持汤沃灌
15、四肢僵劲....
16、又患无硕师名人
17、腰白玉之环
18、援疑质理....
19、执经叩问20、以中有足乐者
21、无冻馁之患..
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家喻户.晓B.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C.怀民亦未寝.就寝.D.寻.张怀民寻.病终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十一)《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含义
1、斯.是陋室,2、有仙则名
3、有龙则灵.
4、可以调.素琴
5、无丝竹..之乱耳
6、无案牍之劳.形
7、阅金经..
8、谈笑有鸿.儒
7、无案牍..之劳形
8、何陋.之有
9、无案牍之劳.形
10、惟吾德馨
11、月色入户
12、欣然..起行
13、往来无白丁
二、下列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吾德馨.德艺双馨.C、有龙则名.名.之者谁B、斯.是陋室逝者如斯.D、水尤清洌.泉香而酒洌.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2、言和而色夷
23、弗之怠
24、朱缨.宝饰.之帽
25、手自笔.录
26、走.送之
27、不敢稍逾.约
28、尝趋.百里外
28、德隆望尊30、礼愈至
31、略无慕艳.意
32、与之论辨
33、寓.逆旅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裘葛之遗.路不拾遗.B、手.自笔录 眼高手.低C、持汤.沃灌赴汤.蹈火D、援.疑质理孤立无援.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望.而生畏B、望.尘莫及C、德隆望.尊D、望.梅止渴
3、下列词语中的“负”字与“负箧曳屣.”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久负盛名B、忘恩负义C、身负重任D、负荆请罪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0、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第四篇:初二期末复习——文言文部分
初二文言文部分期末复习——《三峡》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2.略无阙处 阙()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隐()4.自非亭午夜分 自()5..不见曦月曦()6.至于夏水襄陵襄()7.沿溯阻绝 溯()绝()8.或王命急宣 或()9.有时朝发白帝发()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奔()疾()11.则素湍绿潭湍()1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13.飞漱其间漱()14.良多趣味良()15.晴初霜旦旦()16.林寒涧肃肃()17.属引凄异属()18.空谷传响响()19.哀转久绝 绝()20.故渔者歌曰故()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7.悬泉瀑布,飞漱其间。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四.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五.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六.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七.《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________》。
初二文言文部分期末复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一.《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二.《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子瞻,号,是朝的家。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解释下列词语。念:遂:盖:但:
四.全文的线索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五.“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藻、荇”、是指,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六.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第二层,写景,写了;第三层,抒情,抒发了。七.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八.“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意思是,成语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九.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十.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十一。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记承天寺夜游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把洒问青天念无与为乐者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C.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2)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初二文言文部分期末复习——《观潮》
一、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履()倏()僦()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1.仅
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2.观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势
势极雄豪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4.能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二)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
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1[1]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2[2]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3[3]而歌者,红装而蹇4[4]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5[5]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给下列字注音:鹄()乍()匣()浃()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春色?初到此地时的心情如何?用文中句子说明。4.用“‖”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初二文言文部分期末复习——湖心亭看雪
一.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袁宏道
1[1]靧(huì)面:洗脸。
2[2]
鬣(liè):马鬃。3[3]
罍(léi):古代盛酒的器具。4[4]
蹇(jiǎn):此指驴。5[5]
呷(xiā):小口地喝。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爱莲说》中也有含
“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
分析。(2分)
《湖心亭看雪》
(2011年湖北咸宁)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
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
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三峡》
三.寂静凄清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四.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五.侧面(或间接)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三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四.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五.月色竹柏影比喻
六.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九.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十.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等
《观潮》
一、méngchōngshūjiù
二、1.农历十六日2.当……时3.逆流4.画文彩
三、1.几乎,将近;仅仅2.景象;看3.气势;阵势4.本领;能够
四、1.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2.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五、(一)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1.húzhàxiájiā2.(1)……的样子(2)可是3.满井;若脱笼之鹄4.麦田浅鬣寸许‖游虽未盛……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第一层写初到野外的心情及春水、春山、春天植物之美。第二层写早春的游人各得其乐的情态。第三层写大自然中生物的情态。
《湖心亭看雪》
一.参考答案: 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21.(2分)此 时︱欲 下 一 语 描 写︱不 得。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
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可)二.答案:
1、(2分)①即使 ②代词,那 ③代词,这 ④都
2、(2分)D
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4、(2分)A
5、(4分)
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第五篇:初三期末复习专项(二)
1.Can you hear that someone is singing outside?(同义句)
Can you hear ________ _______ outside?
2.Do you know who the blue car belongs to ?(同义句)
Do you know ________ the blue car _______?
3.This person must be a Chinese teacher.(同义句)
This person _________ be a Chinese teacher.4.He must be at home now, _______ ________ ?(反意疑问句)
5.The hair band could belong to her.(同义句)
The hair band could __________ __________.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_ is this ?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_ do you have a picnic.8.Maybe your books are at home.(同义句)
Your books ________ _________ at home.9.Maybe he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books.(同义句)
He ________ _________ a lot of interesting books.10.Alice has a black bike.(同义句)
The black bike __________ ________ Alice.11.I think the man is running for exercise.(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do you think the man is running _________?
________ do you think the man is running?
12.He was worried because he would have an exam.(同义句)
He was worried _________ _________ an exam.13.The dog is chasing a boy.(同义句)
The dog ________ ________ a boy.14.These neighborhood friends are easy to get along with.I like them.(定语从句)I like these neighborhood friends _________ are easy to get along with.15.They prefer lemons to bananas.(同义句)
They _________ lemons ________ _________ bananas.16.Lisa prefers to play basketball.(同义句)
Lisa _________ __________ basketball ___________.17.The girl with long hair is my best friend.(定语从句)
The girl _________ ________ long hair is my best friend.18.The boy is called Bob.He lost his parents last year.The boy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Bob lost his parents last year.(定语从句)The boy _________ Bob lost his parents last year.(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
19.Would you like to go for a walk.(答语)Yes,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0.I hope I can visit Hawaii some day.(同义句)
I hope ________ __________ Hawaii som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