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简单的教育》(孙石山著)一书后记
《做简单的教育》(孙石山著)
后记
我的少年时代,家庭经济条件不好。1982年初中毕业后,我放弃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走进了莘县师范的大门。1985年毕业时,学校有优秀中师生参加高考的指标,通过推荐和考试,我幸运地成为一名大学生。从1987年9月登上三尺讲台,已经二十七年了。
我非常欣赏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里的主人公许三多,他挂在嘴边的‚名言‛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他心目中的‚有意义‛,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做给自己的,不是让别人看的。当他所在的钢七连被整编后,他一个人留守,仍然把全连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夺得‚卫生先进连队‛。并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也完全可以不必这样做。之所以这样做,他认为是应该的,是份内的事;也只有这样做了,他的内心世界才会踏实。
我难以达到许三多那样高的境界,但总感到他的身上有一些自己的影子。在新浪开设博客时,我给自己的博客起名‚无鳔之鱼的教育空间‛,很多人不理解‚无鳔之鱼‛的意思。大家知道,鱼鳔产生的浮力,可以使鱼在静止状态时,自由控制身体处在某一水层。鱼鳔还能使腹腔产生足够的空间,保护其内脏器官,避免水压过大,内脏受损,因此可以说鱼鳔掌握着鱼的生死存亡。鱼鳔对鱼类的生存是那么的重要,为什么叫‚无鳔之鱼‛呢?一位新华社记者曾对我说,一开始感到你这个名字是消极的、被动的,听了你的解释才知道里面包含着积极向上的意思。我是这样给他解释的:鱼如果没有鳔,一旦停止游动,就会沉入水底,再也无力浮起。为了保持身体不沉,它只能依靠肌肉的运动,一刻不停地在水中游弋。就在不断地运动中,无鳔之鱼才不至于死亡,没有了鱼鳔的依靠,就只有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奋斗。
在《幸福在哪里》一文中,我曾经这样写道:‚生命的真谛在于细细品味岁月、享受人生。只看重结果不看过程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人生乐趣、创造出生命的辉煌的。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山东省特级教师,从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成长为‘水城名校长’,吟唱的是一首奋斗之歌,充满了辛酸和苦闷,却也蕴含着温馨和幸福。‛
对于出版这本书,我一直是犹豫的,是忐忑不安的。因为自己这几年写的一些文章都比较杂乱,境界有限,不成体系。我曾多次产生放弃的念头,在大家的鼓励、催促下,才终于完成整理工作。本书收集的每篇文章后面都注明了发表时间或写作时间,力求呈现‚原生态‛,体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何感悟,是如何处理的。
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得到了刘连峰、袁维斯、陈瑜亮、徐乾彪、王瑞忠、王建波、李贵庚、耿代军、郭晨光等同志的帮助,莘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广范、副局长张广才等领导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很多关心和支持,延边教育出版社的李学峰同志是我的老乡,曾经合作编写出版过多种书籍,他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〇一四年一月
备注:《做简单的教育》(孙石山著)一书为‚中国一线教育工程辑录‛,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出版。
第二篇:学习孙石山局长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孙石山局长讲话心得体会
河店中心小学 杨晔
孙局长的报告高屋建瓴,很有必要性和及时性。孙局长的讲话使我深受触动,也很受启发。
孙局长总结了上学期教育教学的工作,并制定了下一步工作思路——“抓内涵,促发展。”其中“教师做好四项工作:一要有爱心,二要敬业,三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四要改革创新。”我认为这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如何作一个好教师应是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现在,我们正处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是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我们应努力做一名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爱岗敬业,充满爱心。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为人师表,钻研业务。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要从我做起,规范行为。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有些话甚至不对父母讲也愿意跟老师讲,老师能帮助他解决思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爱心是不可能的。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总之,通过学习孙局长的报告,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锻炼和自我修养,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才会促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读孙石山局长讲话心得体会
在孙局长的报告中,涵盖了一个小学内涵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一处、每一点、每一个环节,都讲的那么透彻,那么清晰。分析现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时,又是那么的言简意赅。实施步骤上又是那样的合理,为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指点迷津。读了孙局长的报告,我感到以后的教学不再是那样的迷茫,也给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学习孙石山局长报告的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孙局长的报告,我的感受非常深刻。报告使我更加认识了当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肩负的重担,同时也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我县幼儿教育的方针和新形势,以及教学改革的力度。
孙局长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我县小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同时也署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行动措施。孙局长在这次讲话中提出,把“抓内涵,促发展”作为本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要做好“四项工作”:有爱心、敬业,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创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一定下决心好好呵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温馨的家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今后,我要不断拼搏进取,钻研业务,努力使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品质有所提升。
孙局长的报告对教师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提出要“打造一批好老师”,这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我要求自己认真阅读教育名著,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学习专家和同行的先进经验,听专家讲座,吸收教学精华。听优秀教师讲课,取长补短。争取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尽快提高,使自己更好的为每一个孩子服务。
第五篇:读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有感
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 找到久违的“道德”力量
——读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有感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福音。由于金融大鳄的“道德”的缺失,过度“贪婪”,引发了金融海啸,殃及各国企业和平民百姓,造成世界的不和谐。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受到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有些高官、高管经不起花花世界诱惑,“道德”的缺失,因不择手段的贪腐,受到法律制裁。因特网给人们带来信息传递快捷和便利,同时带来信息负面效应,人们开始担忧的是道德水平下降,独生子女的叛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人对金钱的追求,采取尔虞我诈的手段,忽略起码的道德修养等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病,造成社会不和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是时代一个课题。
读了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同时,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台上这门课。如易中天讲先秦诸子百家、于丹讲论语、于立群讲《史记》等,央视“百家讲台”系列节目成为百姓的观看电视热点,实际上“国学”也在全国悄然掀起。人们需要正在寻找这一颗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璀璨的优秀文化瑰宝,找到了久违的“道德”的力量。而“国学”可以缓解及避开这些社会病。
如今在中国崛起之际,国内再次兴起“国学”热这股古风,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些地方出现久违的私塾,这些孩童们又像过去几代人一样,捧着《三字经》和《四书五经》的通俗读本读起来。这些孩子不仅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学而不厌” 到“敏而好学”的道理,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很好的运用起来。
“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经典及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加上汉赋、唐诗宋词及历史史学等和学术体系。不过,普通人理解的“国学”,就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
我认为,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弘扬了“国学”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经典。这本书,使我了解到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价值体系,指导人生智慧结晶。在这本书中易中天总结了先秦诸子这笔宝贵文化遗产是:墨家关心社会,讲社会理想,追求平等博爱;道家关心人生,讲人生态度,追求自由幸福;法家关心国家,讲治国理念,追求公正公平;儒家关心文化,讲人的核心价值,追求仁爱正义。让我们从中得到教益和启迪。
让我感受最深、影响最大的是诸子百家第一人,万世师表的孔子。他创立儒家学说,至今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发扬光大。自鸦片战争迄今百余年中,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发生空前的变化,延续几千年的本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严重的冲击。然而,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力强盛,一些有识之士强烈地感到自身责任,开始自我反思,对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关注重视,在此背景下,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在一些大学、中学、小学开设“国学”课。在国外,如东南亚国家、巴西、美国、德国等,皆纷纷举办“孔子学院”,并在中小学开设汉语课,掀起学习汉语热潮。据了解,中国在全球至少建立100个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将开办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目前,全球学习汉语外国人已达1亿人。此举实际上是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历来倡导“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强调“仁、礼”之道,主张“仁政”的治国理念,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国学”经典—儒家学说为中华文化提供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正义、自强。儒家倡导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厚德载物”,“严己待人,宽以待人”;“和为贵”和“中庸”的思想,克己自制,和他人友好相处,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民胞物与”,“泛爱”的思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睦邻友好,协和万邦”等等。这些思想都洋溢着对人类乃至万物的深沉、真挚的爱,表现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群体意识,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这是使人、我,“小家”,“大家”:利益得到协调,友好相处,真诚合作的根本思想基础和保证。中国过去二千多年历史发展历史雄辩地证明儒家文化的克己自制、睦邻友好,和平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儒家文化在亚洲一些地区和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百姓广泛的采用,忠实遵从,对推动社会和地区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儒家倡导儒家倡导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智慧,对于处理现代人的关系和社会纷争,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儒家倡导的“正义”思想,主张正义,而且把正义看得高于生命。孟子说,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可得兼”,那就“舍鱼而取熊掌”。同样,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想要的。如果“两者不可得兼”,那就“舍生而取义”。的确,正如孟子所认为,正义和正义感能够塑造伟大而刚强的人格。这是义与仁不同的地方。仁爱也使人伟大,但仁爱造就的伟大是宽厚,正义造就的伟大是刚强。孟子讲的“浩然正气”,就是他要以天下为己任,以正义为担当,而且“不怨天,不尤人”;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世界最美的人,因为他身上有一种人格的魅力。这是我们很熟悉的话,也是了不起的精神。正是由于有这样精神,我们民族才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才涌现无数为“正义”而捐躯的英烈们和社会主义建设劳动模范们。他们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儒家倡导的“自强”思想,这种思想和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中国人,当然毋庸置疑地也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易传》虽然提出了“自强”这个核心价值观,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天行健”,君子就该“自强不息”。真正做出解释的是先秦儒家的第三位大师荀子。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具有科学精神的。他提出的“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观点,阐明了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因为统治者是什么人就会怎么样。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的观点,是荀子看待天人关系的总纲。当深受荀子影响的《易传》说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时,为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画上了一个闪光的惊叹号!这是荀子留给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事在人为,科学发展,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这种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中国人,当然毋庸置疑地也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
我感到,企业家在激烈的商战中,最终在“国学”中找到一个港湾,既让自己休息一下,又可以在其中寻道,去发现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孩童在国学中得到熏陶获得最早的启蒙,学会如何对待父母和师长。这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多年来,我们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华复兴、崛起,建立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寻找失去的民族意识,他们的目的,就是寻回久违的“道德”力量。
面对全球金融海啸,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在我国开始发挥淋漓尽致的时候,当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技巧被人们在商战中无所不用其极的时候,人们终于发现,一切社会的弊端除了制度原因以外,还出于我们本身,出于“道德”的缺失,许多人不仅忽视了自身价值,也没有看到别人的价值,结果引起社会不和谐。
通过读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感到,这些国学经典是我们祖国的精神财富,使我们看到“道德”力量的重要。这些国学经典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德育,如儒家学说经典《大学》中所言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阐明了“道德”与个人、以及个人同家庭、国家、社会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财富,而且当我们把这些宝贵的遗产抽象地继承下来,我们也希望实现中国人民、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这个就是“和谐”。统一于我们祖国的和平崛起,统一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于全人类共同幸福。这就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