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4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二、教学重点
1读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三、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2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
(二)课前预习
1结合书下注释与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2划出初读时的疑难点,以便课上研讨解决。
(三)教学进程
1导入
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呢?这是我想到了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多好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啊!《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研讨后,同学们自然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2阅读与研讨
①初读文本后,请概括出柳宗元一生的经历与事迹。(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墓主家世、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②在这些经历中你认为哪部分写得最感人、最精彩?表现了柳宗元怎样的品格?
明确:第五段——以柳易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③请概述“以柳易播”的事件经过。
A学生朗读第五段,纠正字音。
亦在遣(qiǎn)中
当诣(yì)播州
请於(yú)朝
虽重(chóng)得罪
士穷乃见(jiàn)节义
诩诩(xǔ)强(qiǎng)笑语以相取下
此宜(yí)禽兽夷狄(dí)所不忍为
亦可以少(shǎo)愧矣
B学生依据课前划出的疑难点提问
C教师利用多媒体以提问的方式归纳重要知识点。
实词:亦在遣中(被贬出京城)
当诣(前往)播州
吾不忍梦得之穷(困窘)
无辞(借口,理由)以白其大人
将拜疏(上呈奏章)
死不恨(遗憾)
梦得於是改刺(用作动词,任职)连州
酒食游戏相征(约之来)逐(随之去)
诩诩(融洽地聚在一起的样子)强笑语以相取下
不一引(伸,拉)手救
闻子厚之风(风尚,节操)
亦可以少(稍微)愧矣
虚词:士穷乃(才)见节义
愿以(用)柳易播
遇有以(把)梦得事白上者
而其人自视以为(认为)得计
活用:又下(名词动用,扔下)石焉(兼词,于之,在那里)者
D学生生动的语言概述“以柳易播”事件。
明确: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不适合人居住,非常荒远,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④教师补充“以柳易播”事件背景:刘禹锡写了《玄都观看花诗》恼怒了执政者,柳宗元也跟着受牵连,才被贬柳州,但柳宗元不但不怨刘禹锡,反而为刘禹锡着想,冒死上请以自己将被贬的柳州交换刘禹锡要去的播州。柳宗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呢?
明确:播州非人所居,梦得有老母健在,不易远行。
⑤可见,柳宗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至孝之心,这种孝心与柳家的家风不无关联,请找出文中的依据。
明确:
原句: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知识点: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以(为了)
求为县令(于)江南(省略句)
第一段叙述其父柳镇为了侍奉母亲,辞去太常博士之职,求为江南县令时就强调了孝道,可见墓志铭或传记文学中对墓主或传主家世的叙述很必要的,这样就交待清楚了墓主或传主性格、品格的成因。
⑥柳宗元能够舍己为友,可见他十分重视友情,文中还有那些段落介绍了柳宗元的交友经历?
明确:第二段:柳宗元不慕权贵,但别人仰慕愿与之为友。
原句: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知识点:一时皆慕(之)与之交。(省略句)
诸(众)公
交口(众口)荐誉(推荐、赞誉)之
第三段:政治上交友不善,遭遇贬谪。
原句: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知识点: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
例(名词用作状语)出(按规定遣出)
第七段:死后获朋友相助,归葬故土
原句: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
葬子厚於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知识点:其(他)得归葬也
行立有节概(节操气概)
重然诺(许下的诺言)
子厚亦为之尽(尽心,尽力)
竟(最终)赖其力
学问不厌(通“餍”,满足)
遵从而家(意动,以为己家)焉
逮(等到)其死不去
又将经纪(安排料理)其家
庶几(近似,差不多)有始终者
教师补充:标题《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在中央是“礼部员外郎”,在地方是“柳州刺史”。按惯例,墓志铭应写官衔,而这篇文章却根据“朋友相交以字”的规矩称《柳子厚墓志铭》,可见韩愈对柳宗元的一片深情厚谊。
⑦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贯穿全文的同时也贯穿柳宗元一生的主线就是朋友之义。
⑧第四段除了叙述了“以柳易播”事件经过外,韩愈还借此用较大篇幅发表了一次议论。这段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韩愈议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这一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韩愈围绕“士穷乃见节义”这一观点,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对世俗交情发表了议论。他把“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时的落井下石作对比。“利害”前着一“小”字,又加上“仅如毛发比”来和平居“握手出肺肝相示”那些话对照,批判了世俗交情的浮浅与势利,结尾“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表达对柳宗元风义的赞扬。
3拓展训练
A韩愈对世俗交情的批判对现实生活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该如何看待友情?
B“士穷乃见节义”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不乏经典事例,请举例阐释这一观点。
4布置作业
①请以第四段为文本,按照通常试卷中古文阅读的试题类型,自编一个古文阅读小练习。(要求:共4题。实词训练;人物评价;文段内容理解;翻译句子)
②请把课上拓展训练的第二题整理成一篇小论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柳宗元的主要功绩。
2理解“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二)教学进程
1教学衔接语
如果说“贬谪”、“交友”可以作为概括柳宗元一生的两个关键词,那么“功绩”这个词在其一生的评价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2阅读与研讨
①依据文中韩愈的叙述柳宗元一生的功绩有哪些?
明确:政绩——“柳州政绩”解决男女质钱而被没为奴婢的陋俗,所用方法还被推广到其他州。
文学成就——永州寄情山水创作,柳州时传播文化
②请概述“柳州政绩”
明确:
A学生朗读第四段,纠正字音。
尝例召(zhào)至京师
又偕(xié)出为刺史
约不时赎(shú)
子本相侔(móu)
则没为奴婢(bì)
B学生依据课前划出的疑难点提问
C教师利用多媒体以提问的方式归纳重要知识点。
实词:又偕(一起)出为刺史
是岂不足(能)为政邪
因(顺着,按照)其土俗
其俗以男女质(典当,抵押)钱
子本相侔(相等)
子厚与设方计(方法)
悉(都)令赎归
比(及,等到)一岁
虚词:免而归者且(将近)千人
皆以(把„„当作)子厚为师
活用:约不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赎
观察使下(名词动用,推行)其法于他州
古今异义: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指点)为文词者
悉有法度(章法)可观
D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概述“柳州政绩”。
③请概述柳宗元的文化传播功绩。
明确:衡湘以南,考取进士的人争拜他为师,经他指点者皆有法度可观。
④请在文中找到柳宗元“永州寄情山水创作”的依据,并根据积累说出柳宗元在永州创作了哪些作品。
第三段
原句: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知识点:益(更加)自刻苦
务(致力于)记览
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
而自肆于山水间(状语后置句)
永州作品:“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
⑤结合文章提供的信息和平时的积累,请对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做以评价。
明确: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散文和韩愈齐名,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韩愈称柳“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其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有《柳河东集》。
⑥柳宗元政治上的才智和文学上的才情在他少年就有所展露,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伏笔。
A学生朗读第二段,纠正字音。
俊杰廉悍(hàn)
踔(zhuó)厉风发
B学生依据课前划出的疑难点提问
C教师利用多媒体以提问的方式归纳重要知识点。
实词:崭然(高峻突出貌)见(通“现)头角
俊杰廉悍(方正、廉洁和坚毅有骨气)
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经史百子
踔(远)厉(高)风发
虚词:其后以(凭借)博学宏词
活用:议论证据(意动,引据今古事例作证)今古
率(每每)常屈(使动,使之屈服)其座人
古今异义:虽少年,已自成人(长大成人)
D学生概述柳宗元“少年才俊”
明确:柳宗元少年才智突出,清廉刚毅,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谈纵横上下,意气风发,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叹服。这些都为他在以后政治与文学上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⑦你认为柳宗元在政治上与文学上哪个成就更大?为什么?
明确:文学上成就更大。参看第六段。
A学生朗读第六段,纠正字音。
不自贵重顾藉(jiè)
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wǎn)
故卒死于穷裔(yì)
B学生依据课前划出的疑难点提问
C教师利用多媒体以提问的方式归纳重要知识点。
实词:不自贵重顾藉(顾惜)
谓功业可立就(成就,成功)
故坐(因为)废退
故卒(最后)死于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
亦自不斥(贬谪)
必不能自力(自我努力)
虚词:以(用)彼易此
孰得孰(那一个)失
使(如果)子厚在台省时
虽使(让)子厚得所愿
活用:穷不极(形容词动用,达到极点)
句式:材不为世用(被动句)
为将相于一时(状语后置句)
D学生简述理由。
明确:柳宗元政治上有才智,但因他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可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但正因为这样,他在文学上的才华被激发出来。永州是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在柳州他也写下了许多优秀诗文。所以韩愈认为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虽然能够在官场中出人头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像今天这样流传后世,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⑧依据本文,教师补充归纳出墓志铭的基本格式。
明确: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
“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⑨本文与一般的墓志铭有什么不同?
明确:标题:不以官衔称柳宗元,而是根据“朋友相交以字”的规矩称柳子厚,可见韩愈对柳宗元的一片深情厚谊。
正文:除记叙墓主经历与事迹外,中间以较大篇幅发了两次议论:一是议论世俗交情,二是柳宗元的坎坷经历成就其文章必传于世。阐发“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墓志铭一般只歌颂死者一生的美好,而没有写死者不好的方面。但是韩愈这篇墓志铭不仅写了柳宗元的优秀品德和文学才能等好的方面,也写了柳宗元的缺点,打破了碑文不写死者缺点的常规,褒贬兼用。
3拓展训练
你如何看待韩愈对柳宗元的批评?
4布置作业
请再举两个“文穷而后工”的实例,并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篇小论文。
第二篇: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4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教学重点:
1读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呢?这是我想到了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研讨后,同学们自然会得出满意的答案。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翻开学案导学设计第21页,完成7——9题(15分钟)
2、解题: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这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3、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4、写作背景: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韩愈赞扬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对时代政治漩涡的无奈之举。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全文写得酣姿淋漓,顿挫盘郁,乃韩愈至性至情之所发。
5、读正字音
6、初读感知,疏通大意(齐读一遍,给10分钟梳理文章大意),概括出柳宗元一生的经历与事迹。
明确:墓主家世、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7、课文详解,重点字词,句式讲解并板书
(1)第一段叙述其父柳镇为了侍奉母亲,辞去太常博士之职,求为江南县令时就强调了孝道。墓志铭或传记文学中对墓主或传主家世的叙述很必要的,交待了墓主或传主性格、品格的成因。
(2)柳宗元少年才智突出,清廉刚毅,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谈纵横上下,意气风发,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叹服。这些都为他在以后政治与文学上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3)第四自然段,依据文中韩愈的叙述柳宗元一生的功绩有哪些?
政绩——“柳州政绩”解决男女质钱而被没为奴婢的陋俗,所用方法还被推广到其他州。
文学成就——永州寄情山水创作,柳州时传播文化
请在文中找到柳宗元“永州寄情山水创作”的依据,并根据积累说出柳宗元在永州创作了哪些作品。
永州作品:“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4)第五自然段,“以柳易播”事件背景:刘禹锡写了《玄都观看花诗》恼怒了执政者,柳宗元也跟着受牵连,才被贬柳州,但柳宗元不但不怨刘禹锡,反而为刘禹锡着想,冒死上请以自己将被贬的柳州交换刘禹锡要去的播州。柳宗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呢?
播州非人所居,梦得有老母健在,不易远行 “以柳易播”表现了柳宗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柳宗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至孝之心,这种孝心与柳家的家风不无关联,请找出文中的依据。
原句: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柳宗元能够舍己为友,可见他十分重视友情,文中还有那些段落介绍了柳宗元的交友经历?
第二段:柳宗元不慕权贵,但别人仰慕愿与之为友。
原句: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第三段:政治上交友不善,遭遇贬谪。原句: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第七段:死后获朋友相助,归葬故土
原句: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
第五段除了叙述了“以柳易播”事件经过外,韩愈还借此用较大篇幅发表了一次议论。这段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韩愈议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韩愈围绕“士穷乃见节义”这一观点,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对世俗交情发表了议论。他把“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时的落井下石作对比。“利害”前着一“小”字,又加上“仅如毛发比”来和平居“握手出肺肝相示”那些话对照,批判了世俗交情的浮浅与势利,结尾“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表达对柳宗元风义的赞扬。
你认为柳宗元在政治上与文学上哪个成就更大?为什么? 文学上成就更大。参看第六段。
(5)第六自然段,柳宗元政治上有才智,但因他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可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但正因为这样,他在文学上的才华被激发出来。永州是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在柳州他也写下了许多优秀诗文。所以韩愈认为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虽然能够在官场中出人头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像今天这样流传后世,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6)墓志铭的基本格式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a.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b.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c.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7)本文与一般的墓志铭有什么不同?
标题:不以官衔称柳宗元,而是根据“朋友相交以字”的规矩称柳子厚,可见韩愈对柳宗元的一片深情厚谊。
正文:除记叙墓主经历与事迹外,中间以较大篇幅发了两次议论:一是议论世俗交情,二是柳宗元的坎坷经历成就其文章必传于世。阐发“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墓志铭一般只歌颂死者一生的美好,而没有写死者不好的方面。但是韩愈这篇墓志铭不仅写了柳宗元的优秀品德和文学才能等好的方面,也写了柳宗元的缺点,打破了碑文不写死者缺点的常规,褒贬兼用。(8)韩愈笔下的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
精明能干、才智突出,早有大志,受人尊敬 刻苦学习,文学造诣高 清廉刚毅,政绩卓越 节操高尚,乐于助人
(9)你如何看待韩愈对柳宗元的批评?
8、总结,中心主旨:一方面,文中蕴涵着作者对柳宗元人品及文学才华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捉着借对柳宗元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由柳及己,并由此来抨击世态俗情,也可以说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9、作业:请再举两个“文穷而后工”的实例,并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篇小论文。(400字)
第三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苏教版选修
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进程:
一、简介。
1、介绍柳宗元:参见教材P92“柳宗元小传”。
2、介绍碑文: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几种常用的碑文有:(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 “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三)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二、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皇考 以
第二段:逮 有子 俊杰廉悍 踔厉风发 屈 第三段:用事者 例出 泛滥停蓄
第四段: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 教禁 顺赖 以男女质钱 子本相侔 没 与设方计 令书其佣 比一岁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第五段:亦在遣中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拜疏 士穷乃见节义 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 贵重顾藉 推挽 穷裔 道不行于时也 自持 有出于人 自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对柳一生因支持王叔文改革而遭贬斥的大事采用淡化处理的叙述方式。
3、小结韩愈文章的独特写法。
三、拓展阅读 士穷乃见节义
--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韩愈在记述柳宗元的上述事实后,大发了一通感慨。韩愈说:“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其意是说,唉,读书人到了穷困落难的时候才能看出节操和义气。现在一些人日常家居彼此表示仰慕友好,置酒晏设游戏相约频繁往来,夸言奉承,强作笑颜,争相表示谦恭卑下,拉着手表示愿意掏出肺肝给对方看,流着眼泪指着青天与太阳发誓:生死与共,永不背叛,真好像可以信赖的样子;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即使是头发丝般的小事,也会翻脸如素不相识,对方落到陷阱里,不仅不伸手相救,反而又推又挤,还有落井下石的,这种情况几乎处处可见。落井下石的行为是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做的,可他们却自以为做得很好。如果听到子厚的风格,这些人是应该有所惭愧的。
可以说,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的高度评价,对世风、时弊的辛辣抨击,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发,就是到了十多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无以复加的了。
柳宗元的事迹,由韩愈记入碑文并加以评说,已流芳百世。其实,为柳宗元作传的韩愈的高风亮节更是难能可贵。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属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又同时被贬,可以说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但是,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同期为文者,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作为同朝为官者,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却截然不同。柳在政治态度上属于变革派,韩则是保守的,他对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很不赞同,严厉指责。柳是信仰佛教的,而韩愈一生以儒家道统观念的“卫道者”自居,极力排斥佛老,他曾因上《论佛骨表》反对宪宗迎接佛骨进宫供奉而被宪宗命令处死,幸得人相救才免于一死,但被贬到距长安七千六百多里的潮州任刺史,直至穆宗即位才又内召为国子监祭酒。韩柳作为同朝的不同政见者,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作为朋友和文友的关系。在《柳子厚墓志铭》中,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实是“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典范。
韩柳等名家之所以能胸怀大度、贞操节义,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出身、学识、经历不无关系。他们都精通六经、百家之学,为官几上几下,横涉各个方面,深谙国家和地方治理之道,以及良好的个人天赋,形成了他们崇高的品德。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教千言。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徽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先生讳名轼,姓苏,字子瞻,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先生十岁时,母亲亲自教育他,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它的要旨。一次,母亲读《后汉书》读到《范滂传》,慨然叹息。苏轼侍立在一旁,说:“我如果是范滂,母亲也会赞许我吗?”母亲说:“你能成为范滂,我怎么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呢?”先生更加勤奋有志于效力社会。母亲欣喜道:“我真有一个好儿子啊。”等到苏轼成年,学问通贯儒家经典和史书,写文章一天能下笔千言。
公的文章,是上天赋予的。小的时候和我一起向父亲学习,起初喜好贾谊、陆贽的文章,议论古今成败,不说空话。后来读《庄子》,感慨万千说:“我过去心中有所得,但不能说出,今天看《庄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写成《中庸论》,语词精妙,都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他曾经对我说:“我看当今做学问的人,只有你可和我不相上下。”后来贬谪到黄州,关门读书,挥洒文墨,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融合儒道,广博雄辩没有阻碍,知识渊博,无边无际。
父亲晚年作《易传》,没有完成,就病重了,让公继承他的遗志。公哭着接受父命,最后完成了这本书,从这以后,千年以前的精微道理才鲜明彰显而能让人知晓。又写《论语说》,不时发掘孔子的深奥道理。最后在海南,写《书传》,推测探索上古宏伟独到的学说,许多都是先儒所未能达到的。三本书写成后,公抚着书叹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后世也一定有君子理解我。”
公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晚年喜欢陶渊明,追和陶诗之作差不多遍及每一首,诗共有四卷。年轻时喜爱书法,老了也不厌倦,自称比不过晋代书家,唐时的褚、薛、颜、柳,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生忠于孝道友情,看轻财物,乐于救助。他对待别人,见到好的就赞美他,唯恐不能达到做的那么好;见到不好的就责备他,唯恐不彻底;只要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并不顾那样做(有无)危害,因此多次被当世所困扰,但始终不感到遗憾。孔子称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才,说:“追求仁爱而得到仁爱,又有什么怨恨?”公确实具有仁爱的品德。
第五篇:永州柳子庙介绍
柳子庙
柳子庙是永州人民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筑建。柳子庙位于湘南,与广西毗邻。这是一处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景胜众多,古迹昭昭。说起永州,人们首先会想到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遭贬至永州谪居10年,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永州虽有胜景恐亦在闺中人不识,但柳宗元在永州写下那么多关于永州的华文诗赋,为永州传播声名作出了贡献。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他而筑建的。
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南宋始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柳子庙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门上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两边有联。进入大门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一座双檐八柱戏台。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历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寻愚溪谒柳子庙》等堪称文物珍品。正殿后墙的石碑,亦是三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2001年06月25日,柳子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 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公元773?819)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山西永济县人,早年中进士。因为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反对宦官专权,反对藩镇割据以及横征暴敛,被守旧派排挤打击,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广西柳州刺史,客死柳州。他在永州和柳州做官时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在柳州释放了奴婢千人。在永州为官时著有《捕蛇者说》及“永州八记”等系列文章,对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功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纪念馆内悬挂有当代全国著名湘籍书法家李铎将军“文超八家”的匾额题词。
还没有走近柳子庙,那一条打庙前而过的青石板路,那依傍青石板路而居的青瓦粉墙的民房,那庙前的石拱“柳子桥”,桥下传来琮琮流淌的溪水声,仿佛时光倒流,让人置身唐宋元明清的某一历史时刻。春风清溪,不染纤尘的灵魂与柳子庙对话,听柳宗元先生讲北道南来的坎坷经历,沿着柳宗元先生抑扬顿挫的思绪,咏叹复咏叹,不亦快哉。
进入柳子庙门,回望翘檐飞角的庙宇,目光忽地被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先生撰写的楹联吸引住了,“胜地喜临江,万垒云山来缥缈;高情还爱石,一园花竹尽珑玲。”吟诵着何先生的联句,瞻仰着已有九百四十四年的庙宇殿堂,顿觉神情缥缈,不知今夕何夕。
谁也说不清那粗大的原木廊柱立在这柳子庙有多少年了。谁也不知道这雕梁画栋的门楣出自何方艺人之手。柳子庙如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让我在这短短的浏览时光里有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柳子庙内的地面是光滑的鹅卵石镶嵌成或圆形或竖条形的图案,石缝隙里长满翠绿的青苔,使柳子庙更加幽深悠远。满眼尽是古今名人的字画,处处彰显柳宗元先生的光彩人格的魅力。柳子庙一如经年的参天古树,柳子庙如一位睿智的长者默默地端坐在潇水岸边,而每一个来朝拜的游人一定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柳州百姓为纪念柳宗元修建的“柳侯祠”,为何在永州却称“祠”而称之为“庙”呢?因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当官为民,刚正不阿,遇难不屈,奋进不息。十年间,为永州人民造福,办了很多好事,为纪念他,永州百姓自发修建了柳子庙,把柳宗元当作人世间的守护神来供奉、来拜祭。柳子庙坐北向南,三栋进深。进入山门,后有戏台(欸乃一声山水绿
2),为歇山顶式砖木结构;拾级而上是中、后殿,为悬山顶式砖木结构。中殿现为柳宗元生平历史陈列室;再上为后殿,殿正中塑有柳宗元汉白玉雕座像;出后殿是碑廊。柳子庙整体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简朴大方。斑驳陆离的青砖墙壁,布满苔藓的卵石路面和光滑无棱的麻石台阶……仿佛向游人轻声地诉说着她昔日的辉煌、逝去的风光。
碑廊内保存有数量众多的古碑刻,这是古代历史和文化遗留下来极为宝贵的产物和财富,是古代社会变革各个时期极其重要的见证和记录。主要碑刻有公元1558年刘养仕所撰的《重修司马先生庙纪》,明嘉靖年间严嵩写的《寻愚溪竭柳子庙》和王月照的《愚溪怀古》,公元1594年王泮的《捕蛇歌》等数十方碑刻。其中韩愈作文,苏东坡所书,内容为颂扬柳宗元德政的《荔枝碑》甚称为“三绝”,为清顺治年间永州知府魏绍芳重刻,堪称是柳子庙的镇庙之宝。
“荔子碑”因其为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写,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书,内容为歌颂了柳宗元的德政,集唐宋八大家三大名人的文、字、德于一石,又称为“三绝碑”。千百年来、永州等地一直流传着《治染溪》、《镇火鸟》、《除蟒》、《妙计救穷人》等赞颂柳宗元的德政的传说故事。
柳子庙前的一条小河,原名冉溪,可能是姓冉的人家住在这里。后来溪里的水呈黑色,像染料一污浊墨黑,所以又叫染溪。柳宗元贬到永州时,不住城内繁华之处,却搬到这条小河的旁边来安身,并把它改名为“愚溪”
柳子庙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们:
想必你们对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记》慕名已久,才会不远万里而来吧,今天就由我做一回东道主,带你们一览佳景。
我们的第一站呢,是柳子古街。一如历史的风雨飘摇,路两边的房舍也如历史般苍老。但纵使苍老吧,却是更真实地保留了建筑的原貌。在这里,没有喧嚣,一切都悠然自适。窄窄的长街在阿公蹒跚的步履中,在阿婆笨拙的针线中,就那么随意地向着房舍深处延伸,向着历史深处延伸。时光于他们,不过是流水般温柔沉静。所以让我们也放慢步伐,做一次穿越时空隧道般的旅行,好吗?你们仔细听听,这平仄起伏的青石板路上,是不是能隐约听到柳子的足音,还有他的吟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宛如诗歌的韵脚,把整个江南的雨季打湿在这悠长悠长的古老的街巷。两旁是木结构的吊脚楼,门前是花草盆栽,总有葱茏蓬勃的花卉从二楼的木阑干里旁逸斜出。吊脚楼的构造又不同于湘西,中间是木制的房屋,两边却是石质的墙壁,如此一来,不至于一院失火,殃及城邻。柳子庙,是永州人民纪念柳公而建,就坐落在柳子街的中心,面对愚溪,背负西山。大家可以看到庙前那一垛高大的院墙,这一线镶嵌有三个拱门。正门上端嵌着一块大青石,刻有繁体“柳子庙”三字和五龙双狮。大家看到两边的那副石刻对联了吗?“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 事,福我寿民。”这是清同治初年永州知府杨翰书写,集韩愈荔子碑佳句而成。右侧门题名“清莹”,左侧门题名“秀澈”。门前柳绿,竹茂,愚溪清流,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进门面对正殿的是双檐八柱的戏台,台檐柱上端木雕的麒麟、凤凰,刻工精细,形态优美;台顶有瓷葫芦及泥塑的鳌鱼等。
走进庙内,中间是一块坪地,左右两侧分别种着一些松柏。走过坪地,拾阶而上,便是正厢房,加上左右的厢房,共有四间。门是清一色的红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的红漆早已脱落,露出斑斑驳驳的痕迹,色彩也不再鲜红。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段落,静静地徜徉在厢房里,目光所及之处,不过是些泛黄的书稿,陈述着柳公的生平事迹和所著诗文。让我们放轻脚步,去感受他的呼吸,在那个烟远的年代,他就曾在这里,在这里静望着门庭的落花,还有窗外轻轻逗留的阳光。
站在厢房前,回望庙门,我们会发现门顶是一个古戏台。木制的栏杆,木制的底板。两侧飞檐之下是彩绘的八仙过海,裙踞飘飘,一颦一笑,都雕刻得很传神,精细而亮洁。遥望当初,柳宗元若有闲心在这样的古戏台下静静地观看台上人生,又该是怎样的一份淡然而孤寂的情怀? 正殿宽宏,高耸巍峨。我们可以看到殿内的洁白的大理石质地的柳子塑像,他神色孤伤,孓然而立,静静地沉思着。他是在伤感自己长期被贬,流落异乡的不幸遭遇呢?还是在感怀自己因遭受迫害而无法施展政治才能的无边寂寞呢?这些,世人已不得而知了。石像两侧的壁上刻着些雕画,细细的流线里隐藏着他和友人的身影,相顾垂怜间已令后人为之落泪。殿后墙壁上有各派名家的书法,像怀素的狂草,龙飞凤舞,满墙生辉。不过最珍贵的应该算是那边镶嵌的四块苏东坡写的“荔子碑”文,世称三绝。“三绝”即韩愈追念柳子之文、苏东坡的书法以及柳宗元的德政。这篇文章中最经典是这句:“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它打乱了我们的阅读习惯,造成了时序的错位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的波澜,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愉悦。创建柳子庙,有碑可考的在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即公元1056年,当时名为“柳子厚祠堂”,至南宋绍兴十四年重建,明正德八年重修。现存庙宇系清朝光绪三年,即公元1877年重建,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香零烟雨《香零山上的金鹅》传说故事,讲述两只天鹅为了保护家园而永远生活在香零山上与恶龙不倦的斗争,其忘我精神同样感人甚深。
萍州春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