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学生一点时间--对课堂40分钟的一点思考
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课堂40分钟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红星学校
于新艳
拿着学生的试卷,感慨万千:这些题讲过呀,已经做了很多遍了,怎么还错呢?我的心情苦闷到了极点。但冷静下来之后,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了疑惑: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他们真的大部分都掌握了吗?会运用了吗?我使学生在这有限的40分钟内产生了多少学习的欲望?这40分钟的效率又有多高呢?……
随着课改的深入,“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为合作而合作”等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已有所改变,但细细反思,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总有那么一段距离,归结在一起都涉及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分析学生的问题所在,是因为课堂上教师讲的太多,孩子解题的灵感和思路全部来自于教师。事实上,他们只是借用教师的灵感套用教师的思路,没有属于自己的灵感和思路。教师一讲解,可借用或套用的方法来了,于是很快找到感觉。稍作变化,感觉又没了,所以还是不会。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
一、给学生一点“阅读”的时间
听到阅读这个词,我们脑海里首先跳出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阅读”这一环节,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环节。其实在数学教学中,阅读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发展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教学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再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用心去读一读,用脑去想一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明白深刻的道理,发展思维,主动探究,大胆想象,从而达到提到数学素养的效果。我想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数学问题,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它是自主探究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胸中有“竹”,就决不会对数学望而却步。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思”,读后“说”。
二、给学生一点“静思”的时间
学生的独立思考很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被首先安排,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可是恰恰我们所忽视的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性问题。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这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再回答,可刚过了几秒钟,教师就开始提问了,而此时还只是寥寥的几人举手,大部分的学生甚至还未进入思考状态,课堂教学就已经进入下一个环节了。这样的独立思考的环节形同虚设。课堂上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安静的思考,通过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思路,提炼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让知识入脑,让方法得以掌握,让学习目标落到实处。
三、给学生一点“质疑”与“评价”的时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刻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课中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质疑,可以使学生因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学生已经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判断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种方法是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如果只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另一种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来验证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在学生判断3/15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我细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只见他们由得意开始慢慢到紧锁眉头,有的甚至在悄悄和别人说这题有问题。从他们的表情中已经可以看出此时在他们的心中已经产生了疑问,我适时抓住机会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时间,让他们把心中所疑说出来。(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质疑后又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解惑中,原来3/15不是最简分数,要想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判断,首先必须把这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这时学生一下子“沸腾”起来,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课尾评价
“画龙”亦须“点睛”。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不妨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回顾自己这节课的所得或所失,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最佩服的一个人以及原因,对自己对他人做出一定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心理学实验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高效果,反馈越及时,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记忆越清晰,效果越好。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少一些包办代替,学生就会多一份主动精神。老师多给学生留一些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会涌现出创新发现和独到见解。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紧紧依靠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拥有,充满着积极、活泼、愉悦、和谐、创新的生机勃勃的美好乐园。
第二篇:如何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如何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作者:椒园小学 彭英
2009年11月10日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学生学得又快又好,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大家知道有效教学有以下特征: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充满热情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高效率利用时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 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概括,就是美国布鲁姆在他的教学论中说的“学习者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或变化的结果”。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心理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第二课加法结合律时,首先,让每个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样,你每出一道题都让学生首先就要想想怎样才能更简便,这样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贯穿于整节课,师生就能更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 充分的课前准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研究意识,不断的提高自生素质和专业知识,认真领悟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认识数学对人类的重要性。课前细读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利用大量的课程资源为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 教学技巧
俗话说“教无定法,贯要得法”所以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方法。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作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自然对这位教师所任学科感兴趣。教师就应该从三尺讲台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在我所任教的偏远小学里面,大部分老师上课都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似乎让教学显得很枯燥。我们为何不把大量的课程资源利用到教学中来呢?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色彩绚丽﹑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直观易懂。例如,我在《线段 射线 直线》一课时,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么《喜洋洋和灰太郎》呢?”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接着就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学生们最爱看的《喜洋洋和灰太郎》,然后通过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聪明的喜洋洋会选择哪一条路去城市呢?”由此引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生活实例,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两个小朋友拉直老师手中那条很长很弯曲的直线,让他们不断的往后拉,一直拉到教室外。让学生亲身体会了直线是直的,还是无限延伸的特点……
四. 合作学习和谐互融
新课程数学学习中,课堂已趋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而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始终融合诸多学习活动方式之中的。在课堂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潜在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发,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启迪。激发小组合作,培养探究精神。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只要遵循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就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大胆探索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的终身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差的学生,即后进生,我们要更加关心,体贴他们,多与他们对话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概括学生个性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例如,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找回学习的信心,以致于更加热爱数学。
五. 课堂总结
一节课下来,有些学生不知道到底学到了些什么,这时就充分利用语言及时做好课堂总结。如设计“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该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提高学习能力。多练习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
总之,课堂四十分要体现得很完美,必须师生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开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达到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思想化,思想内容实践化的效果。
第三篇:实习心得体会——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
实习心得体会——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讲课需要教师的基本功,但听课仍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看似是一简单的过程,但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听什么,用什么听,怎样听,哪些知识是需要记忆的,哪些知识是可以一听而已的。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现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学相长”充分告诉我们,教与学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积累了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说同样促进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高效有序的进行下去。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很多家长感到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无从了解和把握,其实,每天查看一下他们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一种好方法。课堂笔记会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果,作为教师来说,关注学生的状况同样可以从课堂笔记的效果来看。
第四篇:学生课堂上课时间说话检讨书
今天我和一位同学在英语课上讲小话被英语黄老师发现了,我们一起被点名并站起来了。虽然被罚站了,我和他仍然还在滔滔不绝的说话,英语老师生气了,我们却浑然不知,等我们一齐抬头往上看时,我们才知道,已经把老师搞得火冒三丈了,才明白后果严重了。
在放学后接受了一番劈头盖脑的批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被点名罚站了,我竟然以为考了95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被罚站活该。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挖掘的,而不能靠关系来达到。老师,如同自己在洞中挖掘时井上给予我们空气的送风机,是支撑洞穴的支柱。在学习时开小差就如同是支柱倒了,送风机停了,随时都有可能死亡。
在这里,我将对每一个被我浪费了时间的同学说对不起,对老师说对不起。谢谢老师,因为老师你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我以后坚决控制自己不开小差,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了,也保证不会再让这类检讨再一次出现在你的面前。
同学***
第五篇: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
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
亳州市十二中学 孙新见
一次,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发现,有两个学生做得完全一样:对错之处都相同。我联系两个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分析,初步断定是学习较差的那个学生抄了学习较好的那学 生的作业。于是,我把学习较差的那个学生找到办公室。
我首先询问这个学生最近一两天有什么特殊情况没有,家里是否发生了意外,他回答:“没有。”在排除了这些可能影响他学习的客观因素之后,我直截了当:“前天留的作业,是你自己做的吗?”他犹豫了一下,怯生生地答道:“是。。。”随后,他面红耳赤,低下了头。他的窘态,证实了我的判断。于是我拿出了一张白纸,想让他把作业当面再做一遍,然后严肃的批评他一顿。
但是在这一瞬间,我迟疑了。看着学生羞愧的目光,我脑海里闪过许多念头:我要是当面指出他在撒谎,以显示我当教师的高明吗?我是要置他于难堪的境地,然后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以显示我当教师的威严吗?不,不能这么做!我又缓缓地把纸放回原处,声调平和地对这个学生说:“好了,没别的事了,你回去吧。”
有些事情常常会超出人们的意料。第二天的早晨我刚一到学校,这个学生就从教室那边向我走来,精神显得兴奋。到了跟前,他先从书包里拿出了作业本,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信纸,一起交给了我。我打开作业本一看,在新的一页上,那几道题又十分工整的重做了一遍,解题步骤以及所得结果,与正确答案虽然还有一定
出入,但基本上符合要求。打开信纸一看,是一份检讨书,上面字迹工整的写道:“老师,前天的作业,是我抄同学的,虽然你没有批评我,但是我心理比挨了你一顿批评还难受。我把作业重做了一遍,请你看我今后的行动吧!”。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事情如果不是这样处理,而是按我的原意,让这个学生当面把题重做一遍,他是断然做不出的,那势必“将”他一军,使他陷于难堪之中,再进一步设想,他抄袭别人的作业还不承认,这是错上加错,此时我劈头盖脸批评他一顿,他定将无言以对,可是教育的效果呢?可以预料,那将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老师简单粗暴的当众批评,也许使学生恼羞成怒,不自觉之中把矛盾激化,在师生之间形成严重对立。其实,那个学生没有马上承认抄了别人的作业,不过是自尊心强所致罢了。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尊重和爱护这种自尊心。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平静地让他回去,这就给他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改过的机会。事后当我看到他补做的作业和发自内心的检讨时,我的心情是甘美的。因为,我意识到,在对这个学生的教育上,我获得了真正的胜利。
通过这件事,我对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相信他们有自我意识、自我改过的思想基础这一点,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想,对那些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教师不必再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更不应用过激的言词对有缺点、毛病的学生动辄斥责、教训。要给学生有余地,使他们有时间去判断自己言行的正误和体会
老师的“言外之意”,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这应是我们进行批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