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练习

时间:2019-05-13 06:4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练习》。

第一篇: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练习

现代汉语语法

词类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1、专用名词,如“上海、李白”。

2、抽象名词,如“范畴、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方位名词,如“上”“"左”“前”“中”“东”“前面”“东边”“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一般动作,“来、说、跑、学习、审查、认识”等。

2、心理活动,如“想、重视、尊敬、了解、相信、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能愿动词,“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可能发展”。

4、趋向动词,如“来、上、进、上来、下来、过来、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高、奢侈、胆小、丑恶”。四.数词:基数词和序数词。

一、两、百、半,第一。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个、张)和度量量词(寸、吨、伏特)。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代替实词和短语。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它、我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七.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第二篇:现代汉语语法思考和练习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 思考和练习答案 请选择节次 第一节 语法概说 第二节 词类(上)第三节 词类(下)第四节 短语 第五节 句法成分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 第八节 复句 第九节 句群 第十节 标点符号 第五章 语法 思考和练习一

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或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五、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短语的备用单位。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短语不能加句调形成句子。

六、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一般句法成分有八个。每―个成分都是在同一层次上跟另一成分发生直接关系,因而配成一对,即:

主语――谓语:

差距‖很大

动语――宾语:

学好|本领 定语――定语中心语:(春节)前夕

状语――状语中心语:〔明显〕回落

这两例中,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出的主语是一个词(名词),谓语也只是一个词(动词);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的主语则是一个短语(名词性短语),谓语也是一个短语(动词性短语)。第五章 语法 思考和练习二

一、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试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了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有必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的词加以分类,把用法相同的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要不然,就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规律了。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可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名词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成的,不划分词类,就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不应该怎样组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如果不划分词类,怎么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律呢?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

语法功能包括: ⑴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应该进一步看能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

⑵词和词组合的能力。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法关系。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方式,也指构词形态,例如加“子、头”等词缀组成名词。所谓词的概括意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表人、事物的名称。

二、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里。①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②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③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三、给下列各词分别归类。①热爱(动词)、可爱(形容词)②答案(名词)、答应(动词)③战争(名词)、作战(动词)④非常(副词)、平常(形容词)⑤青年(名词)、年轻(形容词)⑥坚决(形容词)、决心(名词)

四、“爱、恨、希望”等是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

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爱、恨、希望”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程度之别,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我们之所以判定这些是动词,是因为这些词都能做谓语中心,又能带宾语,如“爱祖国”、“恨敌人”等。

一般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些词本身含有程度深的意思。我们之所以判定它们为形容词,是因为它们都可以作定语和谓语,不能带宾语。例如广笔直的大道”、“眼睛雪亮”等。

五、举例说明“我们”与“咱们”、“你”与“您”、“那”与“哪”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一方),也可以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一方)。例如:

“小李,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包括式)

“大哥,你在这儿再等一会儿,我们先走了。”(排除式)

“咱们”只是包括式。如:

“小李,你乘114次车,我乘109次车,咱们南京见。”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是一般称呼,没有尊敬色彩;“您”是敬称,表示尊敬。如说:

“妈妈,您到哪儿去呀? ”

“昨天跟你说过,去上海。”

“那(nà)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如“那是教室,这是寝室。”“哪”(nǎ)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如“哪是你的座位?”也可以用于虚指,如“哪天有空,我们去看赛球。”又可以用于任指,如“这几盆花,哪一盆都好。”

六、有人使用“他(她)们、

第三篇:现代汉语语法

【 论文 主题词】 现代 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

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公安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公安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公安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骗”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骗我”,“他”是主语,“欺骗”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骗”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习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第四篇:现代汉语语法讲义(精选)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

第一章 语法概说,汉硕咨询扣:伊尔酒吧三六欺凌四五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 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区别 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 短语

一、定义

二、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 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二、主语、谓语 主语的语法构成 主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 动语的语法构成 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 宾语的语法构成 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 补语的语法构成 补语的语义类型 宾

语、补语的顺序 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 单句

一、基本概念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主谓句 主谓谓语句 双宾语句 连动句 兼语句 存现句 “把”字句 “被”字句

“是”字句 “有”字句 “所”字句

四、非主谓句 五、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 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 同形造成的

歧义 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 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种类(2)

第七章 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复句的分类 四、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广义的因果句 因果关系 目的关系 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七、复句的扩充 八、复句的紧缩

第一章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

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1)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主要讨论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律。

不过,这个分类对于汉语语法来说,不完全合适。

首先,汉语的词法部分相对空虚:词没有完全的形态变化、语素构成词的方式不影响词的语法表现,词的分类也依据特定的句法环境来操作。所以,汉语的词法内容基本上比较单薄。

也正由于汉语的词的分类定性都必须依靠特定的句法环境来实现,所以,汉语语法有关词类问题的讨论总是要放到句法当中去进行,这样汉语的句法就比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句法范围要宽一些。

上述两点,正是汉语语法诸多不同于西方语言之处的亮点之一。(2)语法的作用

研究语法,讲语法,那么语法的作用是什么?研究表明,语法的作用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从说和写的角度来看,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用词造句。比如,汉语的“我看书”从排列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六种顺序,我看书

书我看

我书看

看我书

书看我 看我书

但只有“我看书”是常态的,而“书我看”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是变式。其余几种排列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而这种排列顺序上的规则正是汉语语法规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见,语法的法则在无形中制约了语言的使用。

b.从听、读、写的角度来看,语法指示人们怎样正确理解汉语的意义。句子的意义是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所表达的,而不是词所表达的概念的简单相加之和,因而,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除了要懂得句子中的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要懂得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对于句子语义内容表达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如汉语的语序和添加虚词)左右着句子语义内容的表述。如:

① 人类需要动物。

动物需要人类。

② 这本书看了三天。

这本书看了三天了。

①显示,句子内部词语的排列顺序,也就是语序不同,句子的意义不同,而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规则。

②表明,添加虚词“了”可以影响句子的内容的差异,而汉语中的添加虚词也是重要的语法规则。

两个例子都说明语法规则对于句子语义内容的影响。

2.语法的性质

语法作为语言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具有独特属性的。这些属性也可以看作是语法的特点。

(1)概括性

又叫做抽象性。“概括”、“抽象”都是和“具体”相对应的。

语法中的任何一条规则都是对于若干具体语言事实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任何语法规则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比如:

① 不+A:~红 ~大 ~好 ~光荣 ~骄傲——[具体语言现象]

——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

② *不+N:~茶杯 ~张三 ~电灯 ~语言——[具体语言现象]

——汉语的名词不受副词“不”的修饰。——[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

(2)稳固性

稳固性,说的是不易变性。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通常只发生缓慢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

语言中有两个基础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一是语法结构,二是基本词汇。这两个部分通常体现着一种语言整体面貌,这两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这种语言面貌的变化。

比如,汉语的“主+动+宾”的顺序,自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形成,现在依然如此:

① 今日其来雨?

②今天将要下雨吗?

当然,不易变性的含义还包括语法的变化是有的,只不过不如词汇、语音变化那样快那样剧烈而已。有两个明显的例子:

一是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吾谁欺?欺天乎?”、“尔何知?”等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

二是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时不我待”、“不吾知也”等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不存在了。

可见,语法规则的变化也是有的。(3)民族性

语法的民族性,是说语法规则因语言的民族性而体现出不同的特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在宏观上,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种类不同。

比如,一些西方语言的名词有“性”的范畴,如“太阳”属于阳性,而“月亮”属于阴性,“上衣”属于阳性,而“裤子”则属于阴性等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分属于阴性和阳性的名词在句子当中的语法表现是不同的。而对于这种现象,东方人或者具体说中国人就有些想不通,因为在汉语里,甚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名词的“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又比如,汉语中有相当发达的“量”的范畴──计量人物、动作行为的量的范畴。具体表现是,一个数词必须通过量词的接应,才能和一个名词发生组合上的联系,即“数+量+名”,更加重要的是,不同的名词往往与一个特定的计量单位具有特定的选择关系,如:

三口人──* 三头人

三头牛──* 三头羊

但是,在西方语言中,大概是由于数的范畴相对发达的缘由吧,量的范畴是不存在的。

在微观上,语法的民族性也是明显的。比如:

汉语的语序是:主+动+宾

日语的语序是:主+宾+动

又如:

汉语的名词的“复数”数量是有限的:指人的普通名词+“们”

英语的名词的“复数”是完全的:名词+“-s”(4)递归性

所谓“递归性”原本是数学上的术语,说的是不同的运算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规则。移植到语言学上,指的是某种语法规则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使这个结构体由短变长,由简到繁的现象。比如:

桌子→木头桌子→一张木头桌子→我家的一张木头桌子……

综上所述,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是语法的四大特性。

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如前所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往往是把现代汉语与其他种类的语言对比,也可以是把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相对比。通常情况下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般是将现代汉语同西方语言相比,找到汉语语法之与西方语言不同的地方,就归结为汉语语法的特点。从这个基点出发,现代汉语语法特点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短语和句子的基本构造方式一致。

汉语的短语和句子大都是由以下几种构造方式构造而成的:

结构方式 主谓结构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联合结构 中补结构 短

我写

花红 灯亮 学汉语 写信 吃饭

我写了。花红了。灯亮了。来人!抓住他!请用饭。

大人

高举 我的书 你的票!快跑!高点举!读写

高大

我和你 你和她? 《儿子、孙子和种子》 抬高 说清楚 放好

说清楚!干得非常非常好。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分析句子的方法和分析短语的方法基本一致。汉语句子的结构可以以短语为基础,弄清短语的结构模式,就可以基本上把握句子的结构模式。因为短语比句子简短,影响结构构造、分析的因素少。以此为基础,把握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可以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下边的图表反映了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给人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光依靠词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来给汉语的词分类定性。

(3)量词丰富

汉语和西方语言相比,量词的发达、使用上的相对复杂性确实是一个特点。这当中,两个明显的特点是:

a.汉语的名词必须通过量词的中介作用和名词发生结构上的联系。即:

数词+量词+名词

b.名词和量词的搭配是不自由的:特定的名词和特定的量词之间有一定的选择关系。

一口人──*三口牛

三头牛──*一头羊

汉语量词的这种选择性使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二)语法学

1.语法学的含义

语法学,是研究语法规则的科学。被简称为“语法”。

这样,“语法”这个概念实际上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语法规则本身。指的是客观存在于语言当中的语法规则,这是所谓“客观语法”。

其二,研究语法规则的科学。指的是对于语法规则的研究,形成所谓的“专家语法”或“教学语法”。

2.语法学的种类

语法学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出发点,分别为不同的类别。

(1)宏观研究方法。

根据这一点,可以把语法学区分为:

a.实证主义语法:着重语法现象的分类,如古希腊语法。

b.唯理主义语法:着重语法现象的解释,如十七世纪法国的语法学。(2)研究对象的时限。据此可以将语法学区分为:

a.历时语法:对语法做历时的研究,如王力的《汉语语法学史》。

b.共时语法:对某一时段的语法状态进行如实的描写。如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

(3)研究者的社会目的。据此,可以把语法区分为:

a.规定性语法:社会目的是“匡谬正误”,如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b.描写性语法:社会目的是客观地描写语法规则。如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4)研究者的教育目的。区分为两种:

a.理论语法:了解语言的通则,供教学研究参考。如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b.教学语法:罗列语法规则的规范现象,主要用于教学。如张志公等的《汉语知识》。

(5)对象范围。

据此,可以将语法学分别为两种:

a.普遍语法:研究探讨适用于各种语言的普遍性原则。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b.语别语法: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系统。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等等。

(三)语法系统

1.语法系统

所谓“系统”,简单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成整体的要素,二是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系统”应该理解为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体。

语法的构成也是如此。一方面,语法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语法单位,如语素、词、短语、句子。另一方面,这些单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

这是汉语四级语法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的示意图表,从中可以观察到汉语语法系统的构成特点:语素到词、词到短语两个过程是构成关系,而短语到句子、词到句子之间则是实现关系——在多数情况之下,汉语的一个实词或短语可以通过添加句调的方式实现为一个句子。

根据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语法系统的含义:“语法系统”指的是语言中各级各类语法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种种联系。2.“语法系统”含义的双重性

由于“语法”含义的双重性,使得“语法系统”在客观上也必然存在着两重含义:

(1)客观语法系统:是客观存在于语言当中的语法系统,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系统,是实在的,可以被认知的。

(2)语法表述系统:是语法研究者对于客观语法系统进行观察、研究进而进行表述的结果,是有一定主观色彩的科学体系。

上述两个“语法系统”是有差别的。

一种语言只有一个客观的语法系统,它是客观存在于语言当中的。但一种语言的表述系统却可以有几个。造成表述系统多样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自身是复杂的,要全面把握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二是语法学家的研究方法、角度、能力以及占有的材料、观察问题的方法、能力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尽管面对的是同样的研究对象,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或者不很相近的结论来。

汉语语法体系也是如此。《现代汉语》现行的高校教材有:黄伯荣、廖序东编《现代汉语》(兰州本)、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本)以及张静编《新编现代汉语》(郑州本)等等,几种体系的具体情况都有不同,实际上体现了不同汉语语法研究者对于汉语客观语法体系的把握上的差异,实际上也就是汉语客观语法体系和汉语语法表述体系上的差异。

二、语法单位

1.语法单位

下边是一个例子,它说明汉语法单位的来源。

这个句子包括七个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音片段,由它们构成大、中、小不等的语言片段:

句子分析:我今天不去市里。→ 我+今天不去市里

短语分析:今天不去市区里→今天+不去市里

不去市里→不去+市里

不去→不+去

我 不 去 ─→单纯词

语 素:

我 不 去 ——成词语素

今、天、市、里——不成词语素

由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下边的认识:

(1)语素:是词语的构成要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又叫词组、结构,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语法单位。

(4)句子:是具有特定句调的、可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2.词和短语

下边是一些具体的问题。

有些问题是光靠定义不能解决的。

汉语的词和短语之间的界线基本上是比较清楚的:词通常是双音节的,而短语通常是三个以上音节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现代汉语词是双音化的,而短语也有双音节的时候,这样,当一个组合体为“单音节+单音节”的时候,那么,这个组合体是短语还是词,就需要加以界定。

第五篇: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学 号:

学习中心:

—————————————————————————————

一、分析题

1.指出下列词语的构成方式

说明(合成词)砖头(单纯词)化学(合成词)月亮(单纯词)革命(单纯词)鸟儿(单纯词)董事(单纯词)雪白(合成词)太太(单纯词)

2.分析下列单位,将他们分别归入词和短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老鹰-老照片 木头-撞头 甘苦-雨雪 白菜-白布 雪白-雪堆

词 老鹰 木头 白菜 雪白

短语 老照片 撞头 甘苦 雨雪 白布 雪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性。(1)他过分激动。(副)(2)你买了多少礼物?(代)(3)里面黑咕隆咚的。(代)(4)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力去做。(代)(5)将来一定属于你们。(代)4.辨析下列各组词,从作句法成分和组合能力上说明它们的语法特征。(1)友好-友谊 答:“友好”和“友谊”这两个词的语法功能不同,“友好”前面可以加“不”和“很”,而“友谊”不行。我们可以说“很友好”、“不友好”,但不能说“很友谊”、“不友谊”;“友好”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两国人民非常友好)和定语(友好邻邦),“友谊”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友谊第一)和宾语(增进友谊)。根据它们的不同功能,我们说“友好”是一个形容词,“友谊”是一个名词。(2)特别-格外 答:“特别” 强调特征与其它不同。可作形容词,例:她很特别;也可作副词,例:今天特别冷。“格外”是副词,强调与一般事物属性不同意。

5.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说明各组内词,哪些是兼类词,哪些同音词,哪些是词类活用。(1)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了我的意思 兼类词

(2)苹果两块钱一斤/现在的一斤相当于古代的一百钱。同音词(3)他比阿Q还要阿Q。词类活用 6.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关系。

简单明了(并列)简单极了(补充)勇敢一点(补充)忍住悲痛(动宾)7.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歧义的请作多种分析。

答:(1)对 校长的 讲话 进行 批评(2)发现 敌人的 哨兵 叫 王平

第一句没有歧义。第一句是个状中结构。对校长的讲话是介词短语做状语,其中校长的讲话可以划分出定语校长和中心语讲话。进行批评是中心语,应该是个连谓结构。

第二句有歧义。可以做两种分析:

1、主语:发现敌人的哨兵。谓语:叫。宾语:王平。主语又可划分为,定语,发现敌人,中心语,哨兵。主语中的定语有可以分为动语,发现,宾语,敌人。

2、动语:发现。宾语:敌人的哨兵叫王平。宾语再划分为:主语,敌人的哨兵。

谓语,叫。宾语,王平。主语再划分为,定语,敌人,中心语,哨兵。8.区别下列两组短语,证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1)读三遍——读三篇(2)明天春节——明天完成 答:(1)“读三篇”是述宾结构,“三篇”是名量词,修饰的是它后面的名词性的词。

“读了三遍”是述补结构,“三遍”是动量词,修饰的是它前面的动词、形容词性的词。(2)“明天春节”是主谓结构。“明天完成”是偏正结构。9.请写出下列歧义短语的意义和类型

(1)菜不热了:菜凉了(主谓)菜不用加热了(主谓)(2)出土文物:出土的文物(偏正)出土了一件文物(动宾)

(3)没有买票的:没有人买票(动宾)还没买票的人(偏正)

(4)在火车上贴标语:在火车皮上贴标语(动宾)在火车里贴标语(动宾)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

(1)看来不会下雨了。(插说语)

(2)爱祖国、恨敌人是战士们的共同特点。(双主语)

(3)这女孩手冻僵了。(主谓谓语)(4)你能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主谓主语)

11.用划线加注法分析下列复句,并指出层次之间的关系。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上的实际需要相联系,|| 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 如果 并列 并列 不是为人民所掌握,| 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也是不起作用的。假设(条件)让步 12.分析下列有语误句子,指出其原因,并改正。(1)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衣服做得好。(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做得好。)(2)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在高衙内一次又一次派人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3)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

(4)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遭盗窃,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13.下列广告词很有特色,指出它们在修辞上的特点。

(1)钻石音响-音响中的钻石(比喻)

(2)××牌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双关)

14.分析下列两个句子,指出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格,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1)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借喻)(2)感情的激流已经在胸中奔腾多日,眼看就要破堤而出了。(暗喻)

答: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15.分析两面两句话,它们都可有两个意思。请问:它们都是双关吗?为什么?

(1)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答:这句话是歇后语,是双关。第一个意思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第二个意思是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2)我想起来了。

答:这句话有歧义,不是双关。第一个意思是我想起床了。第二个意思是我想起某事了。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与古汉语语法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民族使用语言的方法,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汉语中很多词的意思,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意延伸而来,与古汉语语法相比,现代汉语具有以下几点变化:

1、词义缩小,如“鲜美”,古时候能修饰色彩、味道,现代汉语里一般表示味道;还有“妻子”,古时候是妻子和儿女,现在是女性配偶

2词义扩大:如“江”古时候就是长江,现代汉语里能泛指大河 3词义转移:“无论”在古代汉语里是不知道的意思,现代汉语是连词,表示假设

2.什么是语素?现代汉语语素有什么特点?

答: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二是有意义。

3.什么是语法意义?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语法意义是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例如,“大”和“眼睛”这两个词各有自己的意义,组合成偏正结构“大眼睛”以后指明这是“大”的“眼睛”,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眼睛?”这些都是组合所带来的语法意义。如果把同样的两个词组合成主谓结构“眼睛大”,“大”就不再是修饰“眼睛”,而是说明“眼睛”具有“大”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相应地变成了“眼睛怎么样?”这是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就某一结构组合中的某一个词而言,它同时具有词义和语法意义,例如在“眼睛大”中,眼睛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如果我们不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即使句子里的每个词都认得,还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4.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差异有哪些?

答: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

1、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2、形容词可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5.现代汉语里所有动词都可以重叠吗?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答:不可以。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地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可用重叠法。

6.如何区别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

答:1.看这个词能否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属于名词,它必然具有名词的属性,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比如“现在是五点钟”中的“现在”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昨天是星期天”中的“昨天、星期天”分别充当了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而“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是东亚病夫”中的“今天”则充当了句子的定语。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等,是不能作主语、宾语的。

2.看这个词能否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时间名词一般都可以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而时间副词则不能。比如“在当今,这种规象是不足为怪的”中的“当今”,就是如此。

3.看这个词能否受其他词类的修饰。能受其他词类修饰的是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不能受其他词类的修饰。比如“去年的今天,我们是在客栈里”,“美丽的春天,鲜花盛开”,这里的“今天、春天”都是时间名词。

7.兼语短语的特点有哪些?

答:兼语短语最早叫“递系”短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套上一个主谓短语的复杂短语。如:在“叫你去”中,“你”兼作“叫”的宾语和“去”的主语,因此叫“兼语”。兼语短语里的两个动词不属于一个主体,而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这一点是与连谓短语不同的。兼语短语有一点值得注意:必须弄清,动词1和动词2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仅从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来看它的特点,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动词1有使令意味;二是动词1通常是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动词;三是动词1是“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例如:兼语短语里的兼语对于后面动词2来说,也不仅仅是施事,还可以是受事以及相关的事物等。

8.请举例说明谓语与词类的关系。

答:一般来说,充当谓语的大多是动词,按词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来的类一般称作词类。现在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十二类。也就是说谓语一般是由词类中的动词来充当的。比如说“某某参加考试”,则参加是动词作谓语,而某某是名字做主语,考试是名词做宾语。

9.中心词是谓词的偏正词组都是谓词性的短语吗? 答:不是。

10.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切分过程中应注意: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 4 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11.举例说明汉语里的语气表现手段。答:陈述语气,如“我已经吃过了”;感叹语气,如“这饺子真是好吃啊”;疑问语气,如“你会包饺子吗”;祈使语气,如“别再吃了”;反问语气,如“难道你还没吃饱吗”等。

12.说明紧缩句与单句的区别。

答: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13.语法学中将一个具体看作省略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如果一句话离开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第二,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

14.请举例说明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谓文化传统,包括由种种因素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哲学观点,审美观点,以及反映这些特征、习惯、观点的各种文化成就。

①在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多,用的方面广。“比”的方式有种种,总的就是不直说,而以此喻彼,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理解。一般修辞学上讲的“明喻、隐喻、借喻”等都是“比”,就连“夸张”、“移就”等,往往也是“比”或者包含有“比”的因素;各种成语,许多都是“比”的运用。大量的、多方面的用“比”,反映汉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侧面。有些比,许多年来长期使用,几乎成了一种定型的惯用语,甚至浓缩成为一个常用词,如“推敲”、“琢磨”等。在汉语词汇里有一部分词,实质上就是用比的方法构成的。这样的词并不是先有一个基本义或本义,然后才孳生出来一个比喻义(如“扣帽子”的“帽子”,“背包袱”的“包袱”),而是即以比喻义为本义的,如“蚕食”、“鲸吞”、“瓜分”、“席卷”、“囊括”、“海碗”、“海量”、“童心”、“水蛇腰”、“八字脚”、“漆黑”、“焦黄”等。动词、名词、形容词各类里都不少。不少文章整篇是一个比喻,用来阐明一种道理。这个事实是汉语用比特别多的一个有力证明。喜欢用比,善于用比,既是民族智力和语言素养的反映,也有某些社会历史因素,并且产生某些社会影响。历代很多关于婉言进谏,以至象《史记·滑稽列传》中那些俳优用幽默的比况向君主进谏成功的例子。同时, 探求“弦外之音”,向字里行间揣测含有什么深文大义,以至流于牵强附会的风气也很盛。《诗经》里不少民歌以及历史上其他一些状物抒情的诗文被解释成为称颂在上者的事情很多;被解释成为讽刺在上者因而遭受贬谪以至酿成文字狱的事例也不少。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现代。借助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语修辞的这种习尚进行研究,是汉语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②独特的审美观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的审美观,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好些方面有所反映,例如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修辞,特别是书面语言的修辞,具有同样的特点。无论诗、赋、词、曲、各体散文,都是一样,既见于整首、整篇的总的结构,也见于段落语句的局部组织。不仅古文如此,而且从早期的比较接近口语的白话散文小说,包括中短篇的所谓话本小说和长篇的所谓章回小说,直到“五四”运动之后,以至目前,各体散文都已使用白话,这种整齐对称和参差错落相间杂的特点,始终明显地存在。这是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审美观在语言运用中的反映。探讨这种审美观的形成,是美学研究对象之一。

③在汉民族文化传统的许多领域中,广泛运用一种朴素的辩证观点。事物被认为是包含着两种对立因素的统一体。这两种因素被概括为“虚”和“实”两个范畴。“虚”与“实”的关系被说成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修辞,同样运用这种观点。无论诗、文,都有“虚写”和“实写”之分。整首,整篇,有虚写部分和实写部分。虚的部分和实的部分相资相生,相辅相成,或足以引起读者的悬念,或有助于读者理解而又节省笔墨,或足以引起读者深思与感情上的共鸣。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

15.什么是仿词?请举例说明。

答: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仿词。

草木皆冰——草木皆兵

2、民意测验——名义测验

3、你不会跳舞——我会跳六

16.什么是比喻?请举例说明。

答: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洁喻”、“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17.什么是辞格?判断辞格的条件有哪些?

答:所有的“修辞方式”、“修辞方法”都称作“修辞格”,亦称“辞格”。

18.什么是移就?移就辞格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什么?

答: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心理距离’是创造与欣赏美的一个基本原则;实用的东西不美,但一旦抛开实际的,实用的意义,而把对象放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以超然态度观赏它的形象,这时就美⑧

19.什么是语体?确定语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所谓语体,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

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这就是语体学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语体学可以说是现代语言学中紧密联系社会交际环境来研究语言可变性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类

三、论述与应用题

1.怎样理解语法的抽象性?请以具体的材料加以说明。

答:语言的抽象性表现为词汇级抽象和语法级抽象。在词汇意义上每个词都是一般的、概括的,表示一类事物。如“笔”表示所有的笔,钢笔、铅笔、毛笔和圆珠笔等。语法意义更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成果,是从具体的词句中抽象出来的。人之所以能了解语言的意思,是因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可以用来交际和进行思维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是听觉可以感知的,感知的形式语音又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如“人”的语音形式ren,是听觉上可以感知的声音,它的意义是“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ren这个形式和“人”的意义结合,代表了客观世界中“人”这种事物。正因为如此,所以说语言是可以为人所了解的。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语法就是对一个语言中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功能类型等等的抽象概括。人们所使用的句子千差万别、数不胜数。但是,无限多的个别具体的语句中,词的结构方式、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等却是有限的。这些结构规则、语法形式、语法手段、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都是从个别和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例如:买饭、作画、挖坑、蒸馒头、盖房子、说英语、喜欢唱歌、讨论问题、降低标准、开挖隧道、修理家用电器、穿蓝色西服、提出苛刻条件等,这些短语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可以从中概括出“述语+宾语”的结构特点,表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其中述语由动词充当,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当。语言单位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主要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举例说明短语与句子的区别。

答:词和词可以构成短语,词和短语都是结构单位,而句子不是从结构,而是从使用角度划分出来的。换句话说,词和短语是备用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词和短语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词和短语之间是组合关系,词、短语同句子之间是实现关系。

1.两者的差别是质的区别词和短语同句子的区别,并不在于量,而在于质。量再少,哪怕是一个词,只要带上语调,就是一个句子。如: “水!”在不同语境,有不同意思。当病人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嘴里轻轻地说,意思是“我要喝水”。当军队在漆黑的山沟里急行军,走在前面的战士突然地喊了一声,意思是“这里有水,注意不要踩上去”。当一行人在沙漠里迷路,走了好几天,又干又渴,走在前面的忽然大声说,意思是“我们终于找到水了”。量再大,哪怕十几个词,甚至是几十个词,可能还是短语。如:“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述宾短语,在“双方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中只是一个句法成分。只有它带上语调,进入某一语境使用时,才实现为句子。同样道理,句子不一定是主谓短语。主谓短语也可能只是句中一个成分,如:主谓短语“他喜欢打球”在“我知道他喜欢打球”中只作宾语。

2.句子结构复杂度与语境依赖度成反比词和短语实现为句子时,对语境的依赖度同其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呈反比。语言单位越简单,对语境的依赖性就越大。语言单位越完备,对语境的依赖性就越小,它的多义性就越少。如:a、水b、喝水。c、想喝水。d、我想喝水。e、我想喝一杯开水。f、我现在就想喝一杯冷开水。从a到f句,对语境的依赖性由强渐弱。3.句子有动态变化和特殊成分

在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说话人可以根据需要将句子的某一个部分加以变化,但这种改变并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格局。这种变化只属于句子平面,在词和短语里是找不到的。像句子中的移位现象,如:东北人,他?句子的特殊成分指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两者有共同特点:附丽于句子,不能离开句子而独立,但一般都不是由句子的直接成分。换句话,句子是由短语实现而成的,但短语里面不包括特殊成分,尽管它们本身也是词或短语。

3.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哪些?为什么给汉语词分类应该主要依靠功能标准? 答:语法上给词分类,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标准。可以从类别意义,也可以从外部形态变化,这里以词的语法功能为分类标准。一,从意义出发;二,从外部形态出发;三,对汉语来说,划分词的标准是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具体地说(1)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虚词(2)实词的不同语法功能体现在词和词的组合能力(3)虚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表现在虚词和实词或者短语的不同关系上。实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并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就能成为一个句子;虚词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能作句子成分(只有副词可作状语),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成为句子,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实词包括名词(包括方位词)、动词(包括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叹词,总共11类。

4.判定是否兼类词要看哪些条件?

答:判断兼类词应注意同一性原则,即将读音相同、意义有联系而分属不同词类的词看作兼类词,否则就是同音词或是词的活用。

1.兼类词除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具备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词汇意义还应相关。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不相关的词。2.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不同。词的活用是指出于修辞的需要,临时具备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本身并不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是出于表达上的需要,临时的活用。

5.有的人认为“坐在椅子上”应分析为述(坐在)宾(椅子上)关系,有的人则认为应分析为述(坐)补(在椅子上)关系。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答:第一种好。

6.“老张有辆车很得意”是单义的,“老张有个女儿很骄傲”却是多义的,请解释两者不同的原因。

答:车是物体,没有感情,因此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老张很得意

女儿是人,因此第二句话的意思有两种,第一是老张有个女儿感到很骄傲 第二是老张的女儿很骄傲

7.举例说明兼语句与主谓词组作宾语句的不同。

答: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十分相似。它们的结构顺序一致,但表示的意义关系不同,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绍几种辨认的方法:

第一,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多为使令性动词,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里,主要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知觉、感觉等意义的动词。

因此,凡是“使、请、派、让、叫、催、逼、劝、托、教、留、命令、任命、禁止、要求、请求、吩咐、动员、阻止、发动、组织、号召、引导、指示、鼓励、培养、选举”等一类动 8

词,一般是构成兼语句;凡 是“想、怕、相信、希望、知道、赞成、反对、记得、以为、认为、了解、表示、担心、打 算、感到、看见、听见、证明、反映、标志、指出、说”等一类动词,后边的主谓短语一律作宾语。 第二,第一个动词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里前面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兼语(即涉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语的陈说部分。例如“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其中“打发”涉及的对象只限于“我们”其发问的方式是:“母亲打发谁?”“母亲打发我们做什么? ”必须这样加两问才能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涉及的对象是整个主谓短语(即涉及的是一件事情的整体)。例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其中“猜想”所涉及的是“他回来了”这样完整的一件事情。其发问的方式只能是:“你猜想什么?”动词后加一个问语就可以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

第三,语音停顿和插入状语的位置不同。从语音停顿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在动词和主谓短语之间可以有语音停顿,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和兼语之间不能停顿,如不能说“你叫 ——他回来”,兼语句的语音停顿只能在兼语之后,如“你叫他——回来”。从插入状语的位置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谓短语前或主谓短语中可以插入时间名词或副词,如“我猜想昨天他回来了”或“我猜想他昨天回来了”;兼语句只能插在兼语之后,而不能插在兼语之前,如可以说“你叫他明天回来”,但不能说“你叫明天他回来”。

第四,从能否变换语序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结构关系不像兼语句那么紧密,作宾语的主谓短语往往可以移到句首,如可以说“他回来了,我猜想”;兼语句不能这样变换语序,如不能说“他回来,你叫”。

第五,从语义关系来看。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与兼语陈说部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你叫他回来”中的“回来”是“叫”的结果,因为“叫”了,所以才“回来”。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与主谓短语里的动词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因为“他回来”并不是“我猜想 ”的结果。

8.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中哪些地方表达不妥;并加以修改:

昨天我的车挂不上两档,今天维修后,问题还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档和3,4档在跑。但还好车速还是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速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比第4名领先了一分钟。

答:昨天我的车挂不上二档,今天虽然经过了维修,但问题还是存在,因此基本上只能用1档、3档和4档跑。幸好车速还算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对车速的操控调的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时间上领先第4名一分钟。

9.什么是对偶?对偶有哪三种表现形式?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对偶、偶句对对偶,多句对对偶等。另外,在数学当中,还有对偶空间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10.什么是借喻?什么是借代?两者有什么同异?

答:比喻: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给甲事物作比的修辞方法。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例: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了。

注意:比喻有三个主要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即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三者是有区别的,明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暗喻中没有比喻词;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1.用人和事物的特征来代替人和事。

例:„„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这句话里用“圆规”代杨二嫂。

11.请分析下列两句话,指出它们应归为哪种辞格?为什么?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充满了生机。

答:运用了比喻中“甲像乙”的明喻格式。“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是生命的开始,是万物萌生的开始,所以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这完全符合孟春时节的物象特征。

(2)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尽情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机。

答: 运用了比拟。把春天当作是人,分别给予人格化的描写,使其具备人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赞美春天的新生,赞美春天的可爱表达出一种美情美意,从而使读者对春天产生强烈的印象,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强烈感情,进而引起共鸣。

12.下面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荷”的,但属于不同的语体。请分析它们的特征。

(1)曲曲折折的河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荷花(原产中国及亚洲南部等)Nelumbo nucifera 睡莲科多年生挺水植物。根状茎(藕)肥厚多节,节间内有多数孔眼。叶盾状圆形,长叶柄挺出水面。花大,单生于花梗顶端,高于水面,粉红、红或白色;花清香,昼开夜合;花期6—8月。花托于果期膨大凸出于花中央,内有小坚果(莲子),果熟期9—8月。品种较多,主要分观赏及食用两大类。观赏类又有单瓣、重瓣以及花色、花形的品种。答:(1)属于文学艺术语体。运用叠音的形式,使行文产生往复回环的音乐美、节奏感,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一粒粒等。亭亭、枭娜、羞涩等词带有浓厚的感情、语体和形象色彩。句子结构上,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比喻,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拟人,如“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拟人,如“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属于科学技术语体。有大量的专业名词术语,如睡莲科、根状茎、叶盾状、花期、花托、单瓣、重瓣等。句子结构紧凑,多修饰限制成分,多用逻辑关系严谨的复句,如“花大,单生于花梗顶端,高于水面,粉红、红或白色;花清香,昼开夜合;花期6—8月。花托于果期膨大凸出于花中央,内有小坚果(莲子),果熟期9—8月。”语言风格上平实、朴素、没有语言变异形式。

下载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词性 教学目标:掌握在古文中出现频繁的或者活用的词性,帮助古文的理解和学习。 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1 第四章 语 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汉语语法学中有关概念数据,术语,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掌握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和......

    现代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

    现代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参考书目 一、现代汉语语法(含现代汉语教材中的语法部分) 马 真(1997)《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赵元任(1979)《汉......

    现代汉语语法(电子版)

    对外汉语师资培训讲义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本课内容 第一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讲汉语句型与句类 第三讲汉语中各种补语的教学第四讲汉语中特殊句式的教学 第五......

    专题练习之语法强化

    九年级辅导资料词性强化练习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 A.学生鲁迅上午左右B.东西星期一英雄黑板 C.风筝红旗保卫 高兴D.巴金思想夏季花朵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文言文 词类活用(一) 名词 活用(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13 语法概说和词类练习1(含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概说和词类部分的练习(一) 一、填空 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基本参考书目 (带“• ”必读) 一、现代汉语语法(含现代汉语教材中的语法部分)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07)《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