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倒装句子

时间:2019-05-13 07:5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倒装句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倒装句子》。

第一篇:文言倒装句子

文言倒装句

【概念点】文言倒装句

【类型】

(1)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谓语前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多项修饰语

【概念点】宾语前置

【定义】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宾语前置。【类型】1.疑问代词充当宾语前置

【重要特征】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当“谁、孰、何、曷、害、奚、安、焉、胡”等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实例】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译文:我欺骗谁?欺骗天吗?](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译文:王者是指谁?指文王呢。](3)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它将要往哪里去呢?](4)何由知吾可也? .

[译文: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5)汝安从知之?(《汉书·黥布传》). [译文:你从什么地方了解他呢?](6)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 [译文: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他上朝呢?] 【辨析】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文言文中很少例外。常见的只有“云何”“于焉”这种动宾结构的疑问代词宾语在动词之后。

(1)子夏云何?(《论语·子张》).. [译文:子夏说什么?](2)于焉逍遥?(《诗经·白驹》).. [译文:在哪里逍遥自在呢?] 【类型】2.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前置

【重要特征】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非、否”等等否定词。

【实例】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译文: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不了解别人。](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译文:我有年老的父亲,我若死了,没有谁养活他。](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种事情呢。] 【辨析】

(1)否定句宾语前置,只限于代词宾语。名词作宾语(包括表尊称的名词“君”“子”之类)一般不能前置,译时不必移动位置。如:

①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 [译文:我不是您,本来就不了解您。](2)否定句代词宾语,在文言文中也有后置的,与现代汉语一致,译时不必移动位置。如:①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译文: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寻求什么?] 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管子·封禅)).

[译文:多次会合诸侯,统一、匡救天下,诸侯没有谁违抗我。](3)肯定句中,代词宾语(包括表敬称的“子”)也有前置的,译时应将宾语移后。①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经·节南山》). [译文:显赫的尹太师呀,百姓都望着你。] ②民献有十夫予翼。(《尚书·大诰》). [译文:百姓中有十个贤人辅佐我。] 【类型】3.宾语前置时,动词和宾语之间插入“之”、“之为”、“是”、“焉”等字作标志。

【重要特征】宾语是代词时,一般只能用“之”作前置标志。后来,形成了一种凝固格式“是之谓”、“此之谓”,有时可以活译为“这叫做”。

【实例】

(1)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姜氏有什么满足呢?](2)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我们周朝东迁时,依靠那晋国、郑国。](3)唯利是图(唯是图利).

(4)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又有什么爱惜?](5)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译文:俗语说:“没有嘴唇,牙齿就会寒冷。”大概是说这类事吧?] 例(1)至(4)是名词宾语前置,例(5)是代词宾语前置。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劳,再次是创建学说,即使年代久远也不会废弃,这叫做不朽。] 【类型】4.介词“以”“于”等的宾语前置。【实例】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译文:楚国用方城山作为城墙,用汉水作为护城河。](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因为这个原因,君子让屠宰烹煮的地方远远离开自己。](3)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译文:夏启便放纵享乐,在野外吃喝。](4)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也。(《左传·昭公一九年》)..

[译文:俗话所讲的“在家里生气却在大街上显出一脸怒气”这句话,是说楚国呀。] 【类型】5.还有一些具体的字词要求宾语前置:“自”、“请”。【实例】

(1)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陈轸为自己打算多,为大王打算少。](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山上的树木侵害着自己,点灯的油脂煎熬着自己。](3)王请无好小勇。(《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请求大王不要喜欢微不足道的勇敢。](4)释齐秦,他国请相见。(《左传·襄公二七年》).. [译文:除开齐国、秦国,请其他国家的君臣相见。] 【概念点】定语后置

【定义】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类型】1.数量词定语后置:中心词+数量词。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后置时,翻译应改为前置。

【实例】

(1)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命令子封率领两百辆战车去讨伐京。](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译文:我拿来一双白璧,想献给项王。] 【类型】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实例】

(1)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离骚》).... [译文:驾驶着八条蜿蜒的长龙,插着迎风招展的云旗。](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类型】3.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也就是说,将定语化成一个者字结构,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有时,在中心语与定语之间插上“之”字(个别的插“而”字),还有的插上“有”字。

【实例】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太子和知道那件事的宾客,都白衣白帽去送别荆轲。](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译文: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五谷是美好的植物品种。](4)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伸诉的穷苦百姓。](5)郑人有欲买履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概念点】谓语前置句

【定义】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谓语或表达某种感情,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这就叫做谓语前置句,或者叫主谓倒装句。

【类型】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实例】

(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概念点】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义】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类型】1.动+ 以 + 宾

【实例】

(1)请以矢,盛以锦囊。.

[译文:请出那三支箭,用锦囊装着。] 【类型】2.动 + 于(乎,相当“于”)+ 宾 【实例】

(1)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她。] 【类型】3.形 + 于 + 宾

【实例】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文:人本有一死,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墨子·公输》).. [译文:楚国在土地方面有余,在人口方面不足。] 【辨析】当“于字结构”充当动词“在”、“至”的补语时,译时只需去掉“于”字而不需要调整语序,或者保持“在于”不译。

(1)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读书人的争论,特别注重名称和实际的关系。](2)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贾谊《论贵粟疏》)..

[译文:想使百姓致力农业生产,在于提高粮食的地位。] 【概念点】多项修饰语的次序

【定义】文言文中多项修饰语(包括状语和定语)的相互次序,大都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也有个别不同之处,理解和翻译时应加注意。

【类型】1.几项定语次序不合篇二: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

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华。(其华灼灼)

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 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而狼未知之也)

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④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

⑤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宾语前置标志)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忧群臣)

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求敌)④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余唯视利)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⑦惟弈秋之为听。(惟听弈秋)

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惟辅德)

⑨唯利是图。(唯图利)

⑩唯吾马首是瞻。(唯瞻吾马首)

⑾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④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 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好事者少年)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

⑧人马冻死者相望。(冻死者人马相望)

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⑩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

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附操者荆州之民)

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⑦国之孺子之游者。(国之游者孺子)

⑧僧之富者不能至。(富者僧不能至)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例如: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二缚一人诣王)②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 一双玉斗)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⑥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尽一石粟)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于富者语曰)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⑥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

⑧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不于时拘,于余学。)

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

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以事具告)

③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桑树之)

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⑥掭以尖草。(以尖草掭)

⑦覆之以掌。(以掌覆之)

⑧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②名垂乎后世。(乎后世名垂)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句子成分的排列形式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宾语前置、定语前置和状语后置上。下面分别说明。



一、宾语前置

宾语的前置包括动词的宾语前置和介词的宾语前置。

 1.动词的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动词。以下三种情况宾语可以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必定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何、焉、奚、安、曷等。如:

 ①何有于我哉?(《论语六则》)②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例①何是疑问代词,提到了动词有前,何有于我哉就是有何于我哉,译为:对我来说有什么呢?例②疑问代词安提到动词傅前,安傅就是傅安,相当于附在哪儿。例③焉作置的宾语,全句译为把土石放在哪里?

这种前置宾语须有两个条件:一是疑问句,二是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缺一不可。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能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未、毋、无、莫等。(例如:

④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⑤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例④中有否定副词不,表示句子是否定句,之指代官军进城,是动词觉的宾语。不之觉是不觉之,译为不知道官军进城了。例⑤莫是表否定的不定代词,相当于没

有谁,莫我肯顾即是莫肯顾我,译为没有谁肯顾念我。

请思考:“古之人不余欺。”(《石钟山记》

这句的宾语在哪里?

(3)利用结构助词,将宾词前置。有的句子为了强调宾语,可利用结构助词之、是等,将宾语提到谓语动词前。如: 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例⑥何陋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作标记,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例⑦中,句读作知的宾语惑是解的宾语,都是借助之提到动词前的。例⑦译为不知句读,不解疑惑。

结构助词是作标志的前置,这种用法保留至今,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等。2.介词的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它必须放在介词的前面,构成宾语+介词的形式。

如:

 ⑧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 ⑨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例⑧译为(曹刿)问(他),凭什么作战?这里疑问代词何是介词以的宾语,何以即以何的意思。例⑨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谁是介词与的宾语。

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两种格式:

1.在后置定语的末尾,加结构助词者,形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村中少年 好事 者,驯养一虫。(《促织》)

求人 可使报秦 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之间加进结构助词之或而,形成中心词+之(而、有)+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马 之 千里 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 齐人有一妻一妾共处一室者。(《齐人有一妻一妾》)



三、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是以、于(乎)的介宾短语在动词后作补语,今译时却要把它放在谓语前作状语,这种情况称介宾短语后置。例如:



1、屠惧,投以骨。(《狼》)

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例1投以骨中以骨是介宾短语,在动词投后作补语。投(以骨)应理解为?以骨?投,即?把骨头?投给(狼)。例2战(于长勺)应理解为?于长勺?战,译为在长勺作战。

第二篇: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先来看一下07年考试大纲的一些叙述。„„ 第一种形式就是直接考句式的极少,一般都是以第二种形式出现。我们今天主要就是通过具体语境来掌握这四种倒装句式。大家先完成讲义(后附)第一大题的24道题目,根据已有的知识快速判断它们分别是何种类型的倒装句,其标志是什么?语序如何调整?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练习

一、翻译下列倒装句式,并说明类别。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如:“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必定)负约(违背约定)不偿城.”就不是宾语前置句。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何、谁、“奚”、曷、胡、恶、焉、孰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4、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状语后置就是介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介宾短语如果放在动词后面的就是状语后置句)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的不聪明也太过分啦!

6、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用“之”“是”提宾后,又常常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副词“唯”,以强调语气,构成“唯„„是(之)„„”的格式。翻译时调顺语序,“是(之)”不译,“唯”译为“只”,有时也可不译。

7、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译:只看我的马头行动。

(插06年广东卷)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提到介词前。(仲由)

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9、求人可使报(回复、答复)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代词位置在哪儿?

1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

1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黍一石。(《马说》)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18、时不我待(成语)

19、良曰:“长于臣。”(《鸿门宴》)20、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2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04年广东卷15题(2))

从单个句子中我们大致了解了倒装类型及特点后,那在具体的语段中是否也能找出倒装句子?完成第二大题。

二、语段练习:

1、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从文中找出两个宾语前置句: 2)、从文中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译:晋平公和大臣们一起喝酒,正喝着高兴时,晋平公感叹地说:“没有人乐意做国君,只有他的话没人敢违背它。”师旷陪坐在平公面前,举琴撞向他,公披着衣服躲避,琴被撞坏在墙上了。晋平公问:“太师,你撞谁?”师旷说:“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所以就撞了他。”平公说:“(说话的人)是我啊。”师旷说:“这不是人君该说的话。”侍从们请求赶走他。平公说:“ 放了他吧,把他作为对我的警戒吧。”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创新P302第七题)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译:五官中没有哪一个比眼睛更明察的,脸面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有人因有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我自己有眼睛,要镜子有什么用?”久而久之,看世间所赞许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却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黑点,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周边的人都偷偷的笑(他),他却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三、巩固练习: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1年上海卷)宾前 译: 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2、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孟子•滕文公上》)宾前

3、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后

4、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谓前 多么高尚啊,颜回!

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前

6、父母唯其疾之忧。宾前

7、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宾前

8、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戎狄是膺(抗击),荆舒是惩。(《孟子》)宾前

9、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宾前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前

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谁能抵御他了

11、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宾前

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12、子何恃而往。宾前

13、与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状后 译:与其从能够提升我、能够罢免我的君王(那里)获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

1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大学》)宾前

16、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定后

17、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后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19、甚矣,乌纱之横,皂吏之俗。(《虎丘记》)谓前 20、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后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2、唯陈言之务去。宾前

23、唯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宾前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僖公十五年》)宾前

25、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毛诗》)宾前

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

27、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宾前

28、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国卷一11题(2))宾前 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9、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离骚》)3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 宋濂曾和客人一起宴饮,皇帝暗中派人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了吗?座中的人客人是谁?下酒菜是什么?”宋濂把实情全都禀报了(皇帝)。(皇帝)笑着说:“的确这样,你没有骗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什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倒装句知识总结(课件)

课后完成讲义当中没有做好的内容!附:

★感想:教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而看不到学生是怎样感知他的讲述的。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很顺利,学生在听讲,在思考,然而到了这节课结束时才发现,只有几个最有才能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点似懂非懂的观念,而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却毫无所得。应该是:教师始终注视着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他用不着等到下课后再去了解学生是否领会了所教的内容。他在课堂上就能看也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情况。他一边思考自己所讲的东西和让学生理解的东西的含义,同时还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技巧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间有着怎样的依存性?

★思考:课后调查发现:

1、效率不高。因为基础的薄弱,对倒装句式仍是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本来就对句式掌握不错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找标志的方法,更清楚了倒装结构并准确归类。但对于语法知识近于零概念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堂课收获甚微。

2、课堂气氛不够。高三复习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正常。但是,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讲堂,做题的赛场,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何在,仅仅“个人前途”何以激发、推动他们?我认为即使到了高三,一定的活跃气氛仍然是需要的。只要是语文课,不管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需要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火热的激情,用积极的对话互动让学生保持学习主体的地位,用生动幽默的话语活跃课堂气氛,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

3、师生互动不足。因为经验不足,为完成事先准备的课堂任务,时常在教学提问环节不作选择地提醒学生,以便学生迅速地作出回答。表面上看,学生掌握得差不多了,回答很准确,互动很成功。实际上,那是我“扇”动的结果,课后学生对剩下的一些练习仍无所适从。★讲义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练习

一、翻译下列倒装句式,并说明类别。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4、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

7、唯余马首是瞻。(《左传•》)

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9、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1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

1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黍一石。(《马说》)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18、时不我待(成语)

19、良曰:“长于臣。”(《鸿门宴》)20、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2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04年广东卷15题(2))

二、语段练习:

1、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 4 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从文中找出两个宾语前置句: 2)、从文中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创新P302第七题)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三、巩固练习: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1年上海卷)

2、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孟子•滕文公上》)

3、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4、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8、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9、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1、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12、子何恃而往。

13、与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

1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大学》)

16、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17、子归,何以报我?

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19、甚矣,乌纱之横,皂吏之俗。(《虎丘记》)20、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2、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23、唯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25、吏二缚一人诣王。

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

27、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28、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国卷一11题(2))

29、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离骚》)3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

第三篇:文言句子大会餐

文言句子大会餐

1.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它邑唯命。

——制,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死在那里。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2.都城过百雉(zhì),国之害也。

——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的高度,就会对国家产生危害。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先王制定的制度,大的都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都邑不能超过国

都的五分之一;最小的都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

4.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现在您把京地给共叔段,这是不符合制度的,您这样做就违背了先王制定的制

度,您将受不了。

5.姜氏欲之,焉辟害?

——是姜氏要这么做,怎能躲开这种祸害? 6.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不如早一点给共叔段安排一个便于控制的地方,不要

让他的势力发展壮大。

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做多了不道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您就暂且等着瞧吧。8.敢问何谓也?

——请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9.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您担心什么呢!如果挖一个地洞到黄泉,再挖一条地道在那里跟姜氏见面,有

谁会说不是这样(不是跟先前所发的誓言相合)呢?

10.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一个采蚕的小妾刚好隐藏在桑树上,听到了这个秘密,回去之后就把它告诉

了姜氏。

11.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你还是走吧,贪图享乐,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12.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也在其中。13.民不堪命矣!

——老百姓忍受不了您暴虐的政令了。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堵塞老百姓的嘴巴,比堵塞河道还要严重。甚:严重。15.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如果堵塞他们的嘴巴,能有什么帮助呢?其:那;与:帮助。

16.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百姓口头发表言论,国家治乱就从这里显现出来。善败:治乱;是:此;兴:

显现。

17.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如果要治理好国家的话,那就不是我的能力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治理好国

家的人,那么应该就是管夷吾吧。其:表示期许,应该。

18.治国家不失其柄。

——治理国家不失去治国的准则。柄:根本,指治国的准则。19.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管子,是治理天下的人才,他在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一定会称霸天下。得志:

称霸。

20.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是叶子相像罢了,它们果实的味道并不相同。2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百姓擅长偷窃吗?恐怕是楚国的水土使得百姓擅长偷窃吧? 2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准备对颛臾采取行动。23.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责备你吧?与:同“欤”,吧。2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它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为:呢。2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施展相应的才能担任相应的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去担任职务。就:居,充任。2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有品德的人讨厌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疾:憎恨。27.既来之,则安之。

——把他们招徕之后,就要想方设法使他们安居下来。来:使……来;安:使……安。2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这样看来,有时候明明可以活下去却不选择活;这样看来,有时候明明可以

回避死亡却不选择回避。

2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难道是为了漂亮的房子,为了供养老婆,为了认识的那些走投无路又没钱的

朋友感激自己吗?得:同“德”,以……为德,感激。欤:吗。

30.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我因此知道天底下的君子们,在区别“义”与“不义”上是多么的混乱啊。31.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我看到那个地方很难处理,就小心戒备,眼睛盯住那个地方,动作也因此而

缓慢下来。

32.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刀子从来未曾经过筋肉结节的地方。注:这是个宾语

前置句。

3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显得好宽松,刀子在里面运行起来一定有很大的余地。

古文译句

1.奈并累若属何——一并连累了你们,怎么办呢? 2.君无乃为不好士乎——国君恐怕是不喜欢士吧?

3.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4.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之所以崇尚虚无,是为了能够顺应变化而又合乎时宜。

5.俱灭,无为也——一块去死,没有意义啊。

6.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举事的时机还没成熟,正碰上太子因为个人私事打算杀掉一个跟随他的仆人,这个仆人知道太子的计划,就把它告诉了郑国。

7.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借债的人听说了此事都很惭愧,争相前往偿还债务。8.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樊君一向行善,而且现在像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怎么忍心去攻打他呢?

9.坐免官,白衣随军——他因获罪被免去官职,以平民的身份随军效力。10.吾独白首见拘此郡——惟独我老了还被束缚在这小小的郡中。

11.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魏征经常在朝会上直言谏诤,弄得我常不自在。12.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现在因为罪名除去,突然间给他一个好

职位,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

13.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郭援身边的人认为贾逵很有义气,大多替他求情,于是得以免于处罚。

14.恐见执——恐怕被抓起来。

15.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那些贪婪放纵不遵守法令的太守以下的官员,贾逵都把他们弹奏上去请求皇上罢免了他们的官职。(二千石,指太守)16.盍去诸——为什么不把它赶跑呢?

17.愿得先死备录——希望能够在活着的时候为您录用。18.尽护诸将——诸将都受他管辖。(护,统领)

19.明日,任之于王——第二天,安平君向齐王推荐任用貂勃。20.王以万乘下之——大王以万乘之尊的身份屈尊礼待他。21.则齐不益于营丘——那样的话,齐国就不会在营丘增兵。22.此车一人殿之——这辆车派一个人守卫它。

23.以其类为招——把黄雀的脖颈当作弹射的目标。24.时人方之于定国——当时人把他比作于定国。

25.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难道是(不就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吗? 26.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你要讲得平易浅近些,不要发表什么高深的言

论,我只要听在目前可以推行的意见。

27.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措不可不察也——况且下面受上面的同化,比影子和

回响还要快,任免官吏不可不详细考察啊。

28.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到秦国回报秦王的人。(定语后置)29.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为什么吝惜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定语后置)30.盖亦反其本也——为什么不回到根本(指王道)上来呢? 31.定计于鲜也——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32.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好像埋怨我不效法你的行为,却听信俗人的言论。

33.积威约之渐——长时间的威力约束所逐渐形成的结果。

34.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来审问,也决不去对质。35.以稍陵迟——因而渐渐志气衰微。

36.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所知。

37.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查它们成功、失败、振兴、衰落的规律。38.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想要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9.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再说处在屈辱的地位,日子很不好过;地位低下,多受指责。

40.姑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暂且随着一般人,跟着时代形势行事,来抒发自己的悲愤。

古文常见句式

1. 无乃-----乎?恐怕----吧?

A. 无乃后乎——恐怕太晚了吧? B. 无乃非相人者乎——恐怕不是做相国的本分吧? 2. 其----谓乎?大概说的就是----吧?

A. 其李将军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B.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谚语所说的“面颊和牙床相互依存,嘴唇不存在了,牙床就失去了屏障”,大概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这种关系吧?

3. 孰与----,跟-----相比,谁更----

A.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跟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B. 某之所业,孰与仲多——我所拥有的产业,跟老二相比,谁更多? 4. 安敢:怎么敢

A. 安敢说乎——怎么敢劝说呢? B. 安敢相逼——怎么敢逼你?

5.微:没有

A.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跟谁一道呢? B. 微卿,几误我事——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大事。6.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A. 必不尔餍——一定不会满足你。B. 不余欺也——不会欺骗我的。

C. 时不我待——时光是不会等待人的。D. 莫我肯德——没有谁肯感激我。

E. 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F. 宁信度,无自信——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7.主谓倒装

A.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B.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祁黄羊说得真好啊。8.词类活用

A. 是是非非——赞扬正确的,批评错误的。9.指代

A. 是非若所知也——这不是你所知道的。10.奚:怎么,为什么

A.子奚哭之悲也——你怎么哭得这样悲伤呢!11.奈何:对----怎么办?

把-----怎么办?

A.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我把你怎么办呢? 12. 不亦----乎?不是太----吗?

A.此为政,不亦惑乎——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政务,不是太糊涂了吗!13. 何----为?还要----干什么呢?

A.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如同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任由

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干什么呢?

14. 何----焉为?有什么-----呢?

A.夫子何命焉为——先生你有什么指教呢? 15. 庸----乎?难道-----吗?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义的,难道要知道 他的年纪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吗?

16. 得无----乎?恐怕-----吧?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欣赏景物的时候所生发的感情,恐怕有区别吧? 17. 其----乎?难道----吗?

A.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我中国难道真的就是老大帝国了吗? 18.----之谓也:说的就是-----啊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说了一点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

得上自己了,说的就是我啊!

19.孰若:哪里比得上

A.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与其坐以待毙,哪里比得上起来拯救它啊。20.有----者:有个-----的人

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乡里有个叫成名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多次没有考中。

文言理解

第一:联想

必不尔餍:词义联想——学而不厌

贪得无厌(“厌”通“餍”,满足)

句式联想——必不尔欺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第二:猜想

1.根据古人行文句式对称的特点猜想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即用。2.根据成语结构对称的特点猜想

称心如意:称,即如,符合的意思。拊我畜我:畜,即拊,养的意思。3.根据词性的特点猜想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饭,以----为饭。把稻米做成饭,把鱼做成羹。4.根据语法的特点猜想

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礼,应为动词,致礼,引申为祭祀,祭神以致福。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道德规范来引导和督促。5.根据语境的特点猜想

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这是搜刮百姓财富使自己富足起来却使老百姓受苦的做法。第三:比较

田竟归民:竟,终于

以射为戏,竟死:竟,一直到 第四:类推

以其类为招:以----为,把-----当作。其,它的。类,类别,某个固定部位。招,招子,喂招子——把黄雀的脖颈当作弹射的目标。

有意思的文言实词

1.知:管理

吾与子共知越国之政

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 2.就:担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相应的才能担任相应的职务,不能这样做就不去担任职务。3.过:责备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要责备你吧? 4.柄:准则

治国家不失其柄 5.岩:险要

制,岩邑也——制,是个险要的地方。6.纳:送(这种情况叫相反相成)

秦伯纳女五人——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行

中人——中间那个部位不像男人,指太监 处女——没有被处理的女孩子 不管部长——什么都管的部长

兄——弟: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

女弟——妹妹:久之,卫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7.让:责备

让之曰

8.望:怨恨

若望仆不相师 9.爱:吝啬

余独爱一牛乎? 10.徇:占领 11.按:审问

12.亟:急忙赶快 13.遽:就

14.辟、拜、除:被授官 15.掾吏:下属官员 16.徇察:视察

17.庶几:几乎,差不多,大概可以 18.白:禀报 19.居第:房子

20.如:到——食已如厕 21.唯:希望——唯君图之

22.领:兼任——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 23.服:佩带——庶人不服(百姓不佩带它)

24.几:微小——知几其神乎(知道事物微小变化征兆的,大概是神明吧)25.坐:犯罪——坐小事系狱(因小事犯罪被关在监狱里)26.徇:示众——悉桀以徇(把他们都零刀碎剐来示众)27.董:管理——时省臣董田事

28.劭:劝勉——劭农兴学(劝勉农耕,兴办学校)29.济:成功——必能济大事者也

30.诣:拜见——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凭借州从事的身份作为凉州刺使韦端的使者到许昌拜见曹操)

通过学习成语来学习古代汉语

成语都是一些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是从古汉语文句中演化、凝结而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汉语语法的特征,但在沉淀的过程中又有现代生活的积累,因此准确领会和把握成语的含义,无论是对古文学习,还是对现代文学习,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声东击西:声,声张。

衣锦还乡:衣,穿。还是读yī。不可名状:名,说出。

目不转睛:目,看。不名一文:名,占有。

一鼓作气:鼓,擂(léi)鼓。春风风人:第二个风,吹。

夏雨雨人:第二个雨,淋。

苗而不秀:苗,长了苗,但没有秀穗。

不衫不履:衫,穿衣服;履,穿鞋子。不翼而飞:翼,展翼。

经天纬地:经,管理;纬,衡量。沐猴而冠:冠,戴帽子。

袖手旁观:袖,笼(lóng)着双手。报仇雪恨:雪,洗刷。

月晕而风:风,刮风。础润而雨:雨,下雨。础,台阶,古时叠衬木柱子的石头。B. 名词用作状语

狼吞虎咽:狼,虎,像狼(虎)一样的。土崩瓦解:土,瓦,像……一样。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的。

瓜剖豆分:瓜,豆,像……一样。风餐露宿:风,露,在风中(在露天里)鬼哭狼嚎:鬼,狼,像……一样 再如水深火热、风驰电掣、粉妆玉砌、鹤立鸡群、虎踞龙盘、涣然冰释等。南征北战:南,在南方;北,在北方。貌合神离:貌,在表面上;神,在实际上。C. 形容词用作名词

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武器。扶老携幼:老,老年人;幼,小孩子。

扶贫济困:贫,贫穷的人;困,走投无路的人。改邪归正:邪,邪恶的事情;正,正道。拈轻怕重:轻,轻巧的事情;重,重担子。

扶弱抑强:弱,柔弱的人,即弱势群体;强,豪强地主,即先富起来的人。逢凶化吉:凶,凶险的情况;吉,吉祥的境况。舍近求远:近,身边的人和事;远,远处的人和事。弃旧图新:旧,旧的事物;新,新的面貌。喜新厌旧:新,新人;旧,旧人。

去粗取精:粗,粗糙的东西;精,精华。

化险为夷:险,危险的处境;夷,平安的处境。激浊扬清:浊,浑浊的的;清,清廉的行为。驾轻就熟:轻:轻巧的车子;熟,熟悉的道路。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目空一切:空,什么也没有——把一切看得什么也没有。形容骄傲自大。自圆其说:圆,圆圈——圆合,使其没有破绽。

自高自大:高,高大——看得很高;大,伟大——看得伟大。自强不息:强,强大——努力向上,振作,奋发图强的意思。独善其身:善,好处——好好地修养。E. 动词用作名词

路不拾遗:遗,别人掉了的东西。

量入为出:入,自己的收入;出,生活中的付出。

救亡图存:亡,将要灭亡的国家;存,让其保存的方法。绝处逢生:生,可以生还之道。

二.使动和意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劳民伤财:劳民,使民劳;伤财,使财伤。骇人听闻:骇人,使人骇。

降龙伏虎:降龙,使龙降;伏虎,使虎伏。惊心动魄:惊心,使心惊;动魄,使魄动。怵目惊心:怵目,使目怵;惊心,使心惊。显亲扬名:显亲,使亲显;扬名,使名扬。一鸣惊人:惊人,使人惊。

沉鱼落雁:沉鱼,使鱼沉;落雁,使雁落。

闭月羞花:闭月,使月亮躲起来;羞花:使鲜花感到羞愧。丧权辱国:丧权,使人权丧失;辱国,使国家蒙受耻辱。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丰衣足食:丰衣,使衣丰;足食,使食足。爽心悦目:爽心,使心爽;悦目,使目悦。大快人心:快人心,使人心快。

坚壁清野:坚壁,使壁坚;清野,使野清。

倾城倾国:使诸侯之城为之倾,使国都为之倾。富国强兵:富国,使国家富强;强兵,使军队强盛。汗牛充栋:充,使……充实。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厚古薄今:厚古,以古为厚;薄今,以今为薄。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幕天席地:幕,以……幕;席,以……席。草菅人命:以……为草菅。

5.名词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三.表示被动关系

见笑大方:见,被。被大方之家取笑。见弃于人:见……于,被。被别人抛弃。金石可镂:镂,被雕刻穿。水滴石穿:穿,被穿破。四.表示倒装关系

1.否定句式中,代词宾语前置。

时不我待:时不待我,时间不等我。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没有人能伤害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何去何从:去何从何,去哪里,跟从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毛将寄托在哪里呢?

3.用“之”“是”作标志帮助宾语前置

何罪之有:有何罪。唯利是图:唯图利。唯你是问:唯问你。唯命是从:唯从命。唯我独尊:唯尊我。唯才是举:唯举才。

4.介宾倒装,以示强调

夜以继日:以夜继日。一以当十:以一当十。文以载道;以文载道。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

5.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喜形于色:[于色]喜形——在脸色上表现出高兴的情形。问道于盲:[于盲]问道——向盲人问路。重于泰山:[于泰山]重——比泰山还要重。相濡以沫:[以沫]相濡——用口水互相沾湿。五.表示成分的省略

1.省略谓语

车水马龙:车(如)水,马(如)龙。一发千钧:一发(引)千钧。

春华秋实:春(开)华秋(结)实。夏炉冬扇:夏(进)炉冬(奏)扇。秋毫之末:(察)秋毫之末。

2.省略介词

逍遥法外:逍遥(于)法外。毛遂自荐:主谓

抑扬顿挫:联合经风历雨:联合 投桃报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经历风雨:动宾

饱经风霜:偏正

风雨如晦:主谓 付之东流:付之(于)东流。画龙点睛:并列

刻舟求剑:连动

风云变幻:主谓 付之一炬:付之(于)一炬。八.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祸起萧墙:祸其(于)萧墙。衣锦还乡: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3.省略量词(古汉语中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不用量词)厚古薄今: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厚(重视);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九死一生:九(次)死一(次)生。以……为薄(轻视)。三令五申:三(次)令五(次)申。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锋利的武器。..三思后行:三(次)思考然后再行动。完璧归赵: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4.省略主语 灰飞烟灭:灰,名词用作状语,像灰一样(飞扬);烟,名词用作状语,像烟一样..举棋不定:(弈者)举棋不定。(消散)。不平则鸣:(物)不平则鸣。汗牛充栋:汗,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汗;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言过其实:(马谡)言过其实。实。做贼心虚:做贼(人)心虚。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请教.

5.省略宾语 感到羞耻。

网漏吞舟:网漏吞舟(之鱼)。振聋发聩: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动;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醒悟。..驾轻就熟:驾轻(车)就熟(路)。去伪存真: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去;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存。..绝口不道:绝口不道(前恩)。一鼓作气: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作。擂第一通鼓可以振作士气。.

6.省略定语 兵贵神速: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鸟尽弓藏:(飞)鸟尽(良)弓藏。无所事事:第一个“事”,名词用作动词,从事、干、做。.精卫填海:精卫填(东)海。九.辨析下列成语中的一词多义 批郤导窾:批(大)郤导(大)窾。

1.因。因势利导(介词,趁)

因地制宜(介词,根据)

7.省略状语 因噎废食(介词,因为)

因陋就简(动词,沿袭,因袭)

雪上加霜:雪上(更)加霜。

2.兵。兵强马壮(名词,军队)

短兵相接(名词,武器)

曲高和寡:曲(弥)高和(弥)寡。纸上谈兵(名词,兵法)

用兵如神(名词,军事部署)

8.省略补语

3.负。负荆请罪(动词,背负)

忘恩负义(动词,辜负,对不起)

鞭长莫及:鞭长莫及(马腹处)。负隅顽抗(动词,凭借,依仗)

如释重负(名词,负担)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月明中)。

4.见。见异思迁(动词,看见)

固执己见(名词,见解)

长吁短叹:长吁短叹(三两声)。见笑大方(介词,被)

日见亲密(动词,同“现”,显得)

六.找出下列成语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瑕瑜互见(动词,看得出来,读jiàn)

门庭若市:比喻

嗷嗷待哺:比喻,嗷嗷若待哺

草木皆兵:比喻

巧借成语说语法

八字打开:比喻,打开若八字

不足挂齿:缩小夸张

垂涎三尺:扩大夸张

一、古今异义。如:

打破沙锅问到底:谐音。璺到底——问到底

是可忍,孰不可忍:反问

1.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

今义:战士。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拟人、双关、对偶

言必行,行必果:顶针

2.破涕为笑: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不识之乎:借代

顽石点头:拟人

3.走马观花: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七.说明下列成语的语法结构(并列、偏正、动宾、主谓、兼语、连动)

4.赴汤蹈火:汤一一古义:开水;

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井底之蛙:偏正

世外桃源:偏正

向隅而泣:偏正

5.身体力行:身体一一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百废俱兴:主谓

请君入瓮:兼语

成人之美:动宾

6.形容枯搞:形容——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大家——古义:富贵人家:

今义:所有的人。

8.阡陌交通:交通一一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二、通假字。如:

1.被发文身

被通披

2.厉兵袜马

厉通砺

3.一暴十寒

暴通曝

4.拨乱反正

反通返

5.厝火积薪

厝通措

6.一唱百和

唱通倡

三、虚词用法。如:

1.“之”的用法。(1)无稽之谈:助词,的。(2)等闲视之:代词,它。

(3)之死靡它:动词,到。(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5)不此之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以”的用法。(1)以貌取人:介词,凭。

(2)拭目以待:连词,而。

(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5)以理服人:介词,用。

(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

3.“而”的用法。(1)向隅而泣:连词,表承接。(2)侃侃而谈:助词,地。

(3)鼎足而立:连词,表修饰。

(4)乐而忘返:连词,表原因。(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如果,表假设。

(6)博而不精:连词,却,表转折。(7)述而不作:连词,表并列。

四、文言固定结构。如:

1为我所用:为……所,表被动。

2.其奈我何:奈……何,对……怎么样。

3.不知所措:处置的办法。

4.所向披靡:(力量)达到的地方。

五、词类活用。如

1、日新月异:名词作状语

2、飞沙走石:动词作使动

3、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

4、衣冠禽兽:名词作动词

通过猜想来学习古代汉语

一.尝试猜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矢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帛书《老子》)..

跟“虎”相对的应该也是一种动物——兕,犀牛。

跟“角”相对的应该也是一种器官——爪,爪子。

哈哈,这就叫聪明!

2.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我谈不上喜欢先王的音乐,只是喜欢世俗的音乐罢了。

直,通“只”,程度副词。

3.竹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而,通“能”。猜猜“用”是什么意思?

4.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史记·乐毅传》).

离,通“罹”,遭受的意思。想想屈原的《离骚》吧!5.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君则安虞而民和睦。(《国策·齐策》).

虞,通“娱”,快乐的意思。想想后面的“民和睦”一语。6.君有此士也三万以方行天下。(《管子·小匡》).

方,通“横”。想想词语“横行天下”吧!7.情不知其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墨子·非攻上》)...

情,通“诚”,确实,程度副词。想想“遗”读什么? 8.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视,通“示”,给……看的意思。想想“示意”“示众”等等。9.尺蠖之曲,以求其信也。(《易•系辞》).

信,通“伸”,伸展。想想前面那个“曲”字,再想想课文中的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不就明白了?

10.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归,通“馈”,送的意思。想想后面的“豚”可是礼物哦!“烤乳猪”啊!

二.尝试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本字

1.臣没死以闻。(《战国策•赵策》).

没,通“冒”。冒险啊!我冒着死亡的危险把这件事报告给你。

2.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

没,通“殁”,文王不在,就是死了啊!文王死后,文德再也不在这里了吗? 3.季武无适子。(《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适,通“嫡”。季武他没有亲生儿子啊!4.吴王夫差,无适于天下。(《战国策•齐策》).

适,通“敌”。想想看,“无敌于天下”么!5.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适,通“谪”。被贬谪到渔阳去戍边的九百名奴隶。发,征调。6.弟子趣之。(史记•西门豹治邺)).

趣,通“促”。要他的徒弟去催促他啊!7.以趣本务而疏末作。(《韩非子•五蠹》).

趣,通“趋”。趋向于做什么呀!8.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韩非子•蠹》).

趣,通“取”。“取法”么!9.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经•周颂》).

时,通“是”。率领这些农夫,播种五谷。

10.时其饥饱。(《庄子•人间世》)....时,通“伺”,伺候的意思。伺候他吃饱。11.见卵而求时夜。(《庄子•齐物论》).时,通“司”。司夜的东西,就是鸡呀!看见蛋,还想吃鸡,想得真美啊!12.迟归有时。(《易•归妹》).时,通“待”,这叫“双声通假”。回来晚了,你就等着他吧!13.公子光洋为足疾。(《史记•吴太伯世家》).洋,通“佯”,假装。14.阳尊怀王为义帝。(《汉书•高祖本纪》)....阳,通“佯”,假装,表面上。15.齐王怪之,固不能饮,洋醉去。(《史记•吕后本纪》).洋,通“佯”,假装。

16.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7.无所错手足。(《易•小过》).错,通“措”,放。想想“手足无措”啊!18.大亮被禽。(《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禽,通“擒”,被抓住了啊!

三.尝试在下列括号中填出该字的一个常见的本字

亡(无)

裁(才)

畔(叛)

要(邀)

胡(何)罢(疲)

得(德)

以(已)

有(又)

册(策)上(尚)

阙(缺)

惠(慧)

蚤(早)

蜚(飞)四.尝试翻译下列文段

1.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友弱朕强,鱼不可说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视人!

——帛书《老子》 ——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张大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去掉它,必须暂且支持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就叫做微妙的明智。柔弱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治国治军的策略不能让人知道。

通假字有:拾,通“翕”,收敛。古,通“姑”,暂且。胃,通“谓”,叫做。友,通“柔”,柔弱。朕,通“胜”,战胜。说,通“脱”,离开。视,通“示”,给……看。

2.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tí)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tuòchí)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县察吏民,举茂才异等可为将师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刘彻《下州郡求贤诏》 ——非同寻常的功业,一定要等待非同寻常的人去完成。所以有的千里马不服从约束却能够日行千里,有的人才受到世俗中的人们说三道四的连累却能建立功名。实际上,那些不听驾御的马匹,和世上那些放荡不羁的人才,也不过是看你如何控制他们罢了。所以我特地在此命令:各个州县应当认真考察官员百姓,把那些有学问的以及

可以出将入相或者出使外国的奇才怪杰统统给我推荐上来![评议]

①武帝雄心露于“非常”二字。文、景用人,必求长者之意,至此索然矣!

——钟伯敬 ②相马于骊黄牝牡之外,固是九方皋道法。

——锡周

③“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共产党的用人原则,至此 愧死矣!

——陆波

④古今中外细想来,不遭人忌是庸才!

——陆波

3.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见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第一》 [注释]

①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春颁下此令。

②受命:本指受命于天,古人认为每个朝代兴起是由上天意志决定的;中兴,复兴,一个朝代衰落而复兴起来。君,帝王。

③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及:趁着,当。

④曾:乃,竟;闾:古二十五家为里,里门为闾;巷:小胡同;幸:侥幸。

⑤求取:访求,得到;急时:紧要时刻;老:卿大夫的家臣;优:充足、富裕,此指

才干有余。

⑥孟公绰:鲁国大夫,以没有欲望著称,被称为廉士(品行方正的人)。

⑦陈平见荐于魏无知。无知曾为之辩护言其不曾勾引嫂子,也未曾接受贿赂。⑧仄陋:卑贱,指出身微贱,贫贱无名的人;唯:句首助词,表示希望。⑨得无:固定短语,恐怕……吧?难道没有……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⑩明扬:发现、推荐、举荐;二三子:左右的人。得:一定,读děi。

——自古以来,那些受命于天以及光复中兴的君主,哪里不是因为得到一些德才兼备的人和他们一起共同治理天下的呢?当他们得到这些人才的时候,竟然没有超出乡镇的范围。难道是侥幸遇到这些人才的吗?只不过是上面的统治者颁下求贤令后求取得到的罢了!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这正是特别渴求人才的紧要时刻。“像孟公绰那样的人在赵国、魏国做做卿大夫的家臣还可以,却不可以做滕公、薛公的家臣的。”如果一定要是品行廉洁的人才可以重用他们,那么齐桓公还能凭什么在春秋称霸呢?现在天底下恐怕还有出身贫穷却身怀绝技还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吧?恐怕还有蒙受盗嫂贪钱的污辱至今还没遇到魏无知的人吧?希望我身边的人能够帮助我发现推荐那些出身贫贱地位低下的人,只要他们有本事就把他们举荐上来,我一定会重用他们。

第四篇:倒装用法归纳

倒装用法归纳

江苏 仲卫东

倒装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之一。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它的用法。

一、完全倒装

完全倒装是把谓语动词完全置于主语前,其中主语必须是名词,若为代词则不倒装,这种结构中谓语部分无助动词(be,do,have)和情态动词,但可以有连系动词 be。须用完全倒装的情况有:

1.当句首为副词 out,in,up,down,off,here,there 等,且主语为名词时,应用完全倒装。如:

In came the doctor.医生进来了。There goes the bell.铃响了。

2.当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位于句首,且主语为名词时,应用完全倒装。如: On top of the hill stands a big pine tree.山顶上耸立着一棵大松树。

Under the tree were some children.树下有一些孩子。

3.在 there be 结构中,there 为引导词,be 动词之后为句子的主语,属完全倒装,be 应与主语保持一致。除 be 以外,能与 there 连用的动词还有 seem,exist,happen,appear,live,stand 等。如: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park last Sunday.上周日公园里有很多人。

Once there lived a king who was cruel to his people.从前有一位对人民很残暴的国王。

4.作表语的形容词、过去分词等较短,而主语相对比较长,为了保持句子平衡而将表语前置时,句子的主谓也应完全倒装。如: Typical for China is the crosstalk show, in which two comedians entertain the audiences with words.中国典型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两名演员用言语来逗乐观众。Gone are the days when we Chinese were looked down upon.中国人民被歧视的日子已成为过去。

5.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子也可用完全倒装(或部分倒装)。如: Long liv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中国共产党万岁!May you succeed!祝你成功!

二、部分倒装

部分倒装则是将助动词调到主语前,主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代词。通常应使用部分倒装的情况有:

1.当句首为否定或半否定词 never,neither,nor,little,seldom,hardly,scarcely,in no way,few,not,no 等时,应用部分倒装。如: Seldom does he spend his time playing cards.他很少花时间去玩扑克。

Never have I heard of that place before.我以前从未听说过那个地方。

2.only 修饰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状语时,应用部分倒装。如: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Only when you told me did I know her name.直到你告诉我,我才知道她的名字。

注意:如果 only 修饰的不是状语,则句子不倒装。如: Only Uncle Li knows how it happened.只有李叔叔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3.表示对前者的陈述也适用后者时,肯定倒装用“ so + 助动词/情态动词 + 后者”,否定倒装用“ neither / nor + 助动词 / 情态动词 + 后者”。如: He can speak English, so can I.他会说英语,我也会。

If she doesn't go there tomorrow, neither / nor will I.如果她明天不去那儿,我也不去。

注意“ so + 助动词 / 情态动词 + 主语”与“ so + 主语 + 助动词 / 情态动词”的区别: 前者表示所说的主语和前面主语的情况一样,所谈到的是两个人或物,意为“„„也是这样”;后者所谈为同一人或物,说话者表示同意前者的观点,意为“的确如此”。如: — Li Lei likes sports.李雷喜欢运动。

— So he does and so do I.他的确喜欢,我也是的。

4.so 及“ so + 形容词 / 副词”置于句首时,应用部分倒装。如: So frightened was he that he didn't dare move.他如此惊慌以至不敢动弹。

So quietly did she speak that we could not hear a word.她说话声音这么低,以至我们一个字也没听到。

5.such 及“ such + 形容词 + 名词”置于句首时,应用部分倒装。如: Such is Zhong Cheng, a kind and helpful student.这就是仲成,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学生。

Such good players are they that they often win.他们是好队员,所以他们经常获胜。6.由 not only...but also...引起的并列句,若将 not only 置于句首时,该分句应部分倒装,but also 引导的分句不倒装。而由 neither...nor...引起的并列句,两个分句都倒装。如:

Not only did he give me some advice, but also he lent me some money.他不但给我提了建议,而且还借给了我一些钱。

Neither does he watch TV, nor does he see films in the evening.他晚上既不看电视也不看电影。

7.由连接词 No sooner...than,Scarcely...when,Hardly...when 引起的主从复合句,主句应倒装,从句不倒装。如:

No sooner had he gone to bed than he fell asleep.他一上床就睡着了。

Hardly had I got into the classroom when it began to rain.我刚一进教室天就下起雨来。

8.not until 引起的时间状语置于句首时,句子的主谓应部分倒装。由 not until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位于句首时,主句应部分倒装,从句语序不变。如: Not until 1998 did he return to his hometown.直到 1998 年他才回到家乡。

Not until Father came back did we begin to have supper last night.昨晚直到父亲回来,我们才开始吃晚饭。

注意:当 not until 引导的状语或状语从句用于强调句型时,句子的主语不倒装。如将上两句改为强调句应为:

It was not until 1998 that he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It was not until Father came back that we began to have supper last night.9.省略 if 的虚拟条件句,可将 were,had,should 提至主语前。如: Were I you, I would go there tomorrow.要是我是你,我明天就会去那儿。Had you been there, you would have met the manager himself.要是你去了那儿,你就会见到经理本人了。

10.表示时间频率且有肯定意义的词语 often,every day,now and again 等置于句首用来强调时,应用部分倒装。如:

Often does he send me e-mails to greet me.他经常给我发电子信件问候我。

三、主谓不倒装的倒装句

1.as / though 引起让步状语从句,可将表语或状语置于句首,但主谓不颠倒顺序。如: Tired as / though he is, he is still working.尽管他很累,他还是在工作。

Carefully as / though she listened, she didn't catch a word.尽管她听得很仔细,她还是什么也没听到。

若将含有不定冠词修饰的表语提前,则应省去不定冠词 a / an。如: Child as / though he is, he knows a lot.尽管他还是个孩子,却已经懂得很多。

2.however, no matter now 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要前置,用以加强语气,该让步状语从句的主谓不倒装。如:

However hard the problem is, I am determined to work it out.不管这道题有多难,我也决心将它算出来。

No matter how heavily it was raining outside, he insisted going there.不管外面下多大的雨,他也要坚持去那儿。

第五篇:英语倒装

英语倒装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用于表示一定的句子结构或强调某一句子成分。倒装句有两种: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1.完全倒装

1)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动词)。

例如:In came the teacher and the class began.(老师走了进来,然后开始上课。)

2)there引出的完全倒装句:除了最常见的there be句型以外,there还可以接appear, exist, lie, remain, seem to be, stand等,一般都译成“有”的含义,构成完全倒装句。

例如:There appeared to be a man in black in the distance.(远处有个穿黑色衣服的人。)

3)由地点和时间副词引出的完全倒装句:以地点副词here, there和时间副词now, then 开头,后面的动词是be, come, exist, fall, follow, go, lie, remain, seem, stand等,而主语又是名词时,构成完全倒装句。Up climbed the boy when his mother came.4)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且主语是名词时使用完全倒装Out rushed a missile from under the bomber.轰炸机肚底下窜出一枚导弹。

Out he rushed.注意: 1)在here, there引出的倒装句中,当主语是普通名词时用完全倒装句,但当主语是代词时,就要用部分倒装句。

例:Here comes the postman!(邮递员终于来了!注意实意谓语动词位于主语之前。)Here we are.(我们到了。注意系动词位于主语代词之后。)

2)当主语是代词,谓语是系动词,表语是说明性的词、词组和定语从句时,可以使用完全倒装句,起强调作用。

例:Lucky is he who has been enrolled into a famous university.(他真幸运,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了。)

Typical for China is the crosstalk show where a pair of comedians entertains the audience with word play.(中国典型的是相声表演,两个喜剧演员通过文字游戏逗乐观众)

2.部分倒装

1)部分倒装即只把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情态动词等)放到主语前,或把句子的强调成分提前。

Nor did he let the disease stop him from living the kind of life he has always dreamt about(疾病没有使他放弃过上梦想中的生活)

2)以否定词开头的句子要求部分倒装。注意下列句子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提前、甚至补充助动词的用法:

例:Not until yesterday did little John change his mind.(小约翰直到昨天才改变了主意。)In no country other than Britain, it had been said, can one experience four seasons in the course of a single day.(据说除了英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让人在一天中感受到四季变化)

3)以否定副词开头并加状语放在句首的句子要求部分倒装。这些否定副词有barely, hardly, little, seldom, scarcely…… when, never, no sooner…… than, rarely, no more, not nearly, not only等以及only。

Only in the country can you learn the “true English”.4)一些如scarcely……when, no sooner ……than, hardly……when引导的主从复合句主句要求使用过去完成式。

注意:在部分倒装句中,只有助动词、情态动词或连系动词to be可以置于主语之前,其它部分都要置于主语之后。

5)此外,一些介词+no+名词的结构中需要用部分倒装,这些结构包括at no time;by no means;for no reason;in no case;in/under no circumstances;in no sense;in no way;on no account;on no consideration;at no point例如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you lend Paul any money.注意:

a)如果含有从句时,只要求主句倒装: 例:Only after he had spoken out the word did he realize he had made a big mistake.(只有当他已经说出那个字后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b)如果上述否定副词出现在强调句型中的前半部分,不用倒装:

例: It was not until he went abroad that he know the truth of the fact.(直到他出国以后才了解到事实真相。)

c)如果hardly, scarcely后面接的是any, ever, at all时,意义类似almost no/ not/ never(几乎不、从不),则无须倒装。

例:Hardly any people having been invited went there.(几乎没有什么受到邀请的人去那里了。)

7)由as though引导的部分倒装句:

a)当as作为比较意义时,即用于as + adj./ adv.+ as结构中时,如果把第一个as省略掉,就形成部分倒装句。

例:Cautious as the rest of her family(was), she didn't seem willing to give an immediate reply to my question.(正如她家里人一样谨慎小心,她似乎不愿意立即回答我的问题。)She charged the stairs, quick as a rabbit(ran).(她跑上楼去,跑得象兔子那么快!)b)当 as引导让步状语时,和although, though一样,当用作“尽管”之义时,可以用于部分倒装句。

Hard as he worked, he did not pass the exam.(虽然他很用功,但他还是没及格)

c)表示原因时,为了强调起见,也可以倒装。

例:Tired as he was, we decided not to disturb him.(因为他太累了,我们决定不打扰他。)d)等于so时,意义是“也,也是”

例:She worked hard, so/ as did her husband.(她工作很努力,她的丈夫工作也很努力。)

3.so, neither, nor倒装

除了构成上述倒装句以外,还可以取代上文出现的名词、形容词甚至整句话,构成完全倒装句或部分倒装句。但这两种倒装的意义不同。

a)当so表示“也,相同,那样”时,通常表示对前一句肯定句的赞同、一致内容,要求使用完全倒装句:

He promised to finish my homework, so did I.b)so /such ……that句型可以构成部分倒装句,表示强调so /such和that之间的部分:例:So selfish was she that everyone avoid talking with her.c)也存在such+be+主语的情况用以强调,例如Such was Albert Einstein, a simple man of great achievements.(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个有伟大成就的普通人)

d)neither和nor共有4种倒装形式,其含义分别为:

1)完全倒装时:表示“也不”,和上文a)用法正好相反,表示对前一句否定句的赞同或一致内容。

例:You don't know what to do now, neither/ nor do I.(你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2)和其它否定副词连用,表示“也(不)”,也要求用完全倒装句:

例:The besieged enemy could not advance, nor / neither retreat could they.(被包围的敌人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注意:若把这句话改成:“The besieged enemy could neither advance nor retreat.(被包围的敌人既不能进,也不能退。)”就不必倒装。

She never laughed, nor did she ever lose her temper.3)用在肯定句里,构成一般否定倒装:

例:All that is true, nor must we forget it.(那全都是真的,我们可不能忘记。)

4.部分倒装

有承上启下作用,表示同意和赞同:

例:A: I couldn't do anything for her.(我帮不了她。)

B: Nor you could, but you might have got somebody to help her.(你是不能帮她,但你本可以找人帮她的。)

2)在进行比较的句子里,如果主语不是代词时,可以倒装:

例:America consumes more energy than did our country.(美国消耗的能源比我们国家多。)

3)在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型中要求倒装。如May you happy.4)在文学作品中常出现倒装,有些是由于语法习惯,有些是为了简单的修辞,如Not even one cloud will I bring away(不带走一片云彩).5.不用倒装的地方

注:如果only后面的词组不是状语,则不用倒装.Only Wang Ling knows this.如果直接引语后注明引语是什么人说的,而且主语是名词时,用倒装结构;主语是代词时,一般不用倒装。

“ Let' go ,” said the man.倒装句之部分倒装

部分倒装是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或情态倒装至主语之前。如果句中的谓语没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需添加助动词do, does或did,并将其置于主语之前。

1)句首为否定或半否定的词语如no, not, never, seldom, little, hardly, at no time, in no way, not until… 等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performance.Nowhere will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Not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did the mother leave the room.当Not until引出主从复合句,主句倒装,从句不倒装。

注意: 如否定词不在句首不倒装。

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performance.The mother didn't leave the room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典型例题

1)Why can't I smoke here?

At no time___ in the meeting-room

A.is smoking permitted B.smoking is permitted

C.smoking is it permitted D.does smoking permit

2)Not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 ___ what heat is.A.man did know B.man know C.didn't man know D.did man know

倒装结构的用法:

一、副词here,there, in, out,up ,down, away,back,now, then, ahead 等位于句首,当谓语动词是be,come, go, follow,run等表示位置移动的动词,而且主语又是名词时,需要把谓语动词放主语之前,即全部倒装。注意:A 此类倒装不用进行时态度。B若主语是代词时,不用倒装。

1.--Let's hurry.Listen!There________.__Oh,yes.Has the teacher come yet?

---Look!Here________.A the bell goes, is he coming B goes the bell, he comes

C the bell is going,he is coming D goes the bell, comes he

二,含有否定意义的词放句首,部分倒装。

A具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放句首: not,never,seldom,hardly, rarely.little,scarely,few…

not only, no sooner,hardly.scarely要倒,but also, than, when后面的句子不倒 Neither..nor..两部分都倒装 C, 含有否定意义的介词放句首:by no means, In no time,in no case, on no account,under no

circumstances...On no account must you accept any money against your conscience.三,only+状语,部分到装

6.Only in this way__to make improvement in the operating system.(2003 shang)

A you can hope B you did more C can you hope D did you hope

四、表示上文的状况也适合另外一人或事半功倍有下列:

肯定:so+助动词(动/情态)+主语 *主语与上文一致

否定:neither(nor)+助动(动/情态)+主语

五、as 作“尽管/虽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由于语法需要,把表语/状语/动词提于句首.

11.___, he knows a lot of things.A The child as he is B Child as he is C A child as he is D Child as he is

六、so..that.., such..that..的句子结构中,若so,such 和与其所修饰的词置于句首,实行部分倒。

12.So difficult____it to live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that I determined to learn English well.(2001)

A I have felt B have I felt C I did feel D did I feel

七、若if 引导的虚拟条件句中有were, had, should 时,可将if省,把were, had , should 放主语之前。

13.___it rain tomorrow, we would have put off the visit to the Yangpu Bridge.(94)

A Were B Should C Would D Will

八、充当地点状语的介词短语放句首,全倒。

In a lecture hall of a university sits a professor.九、在表示愿望的感叹句,倒装。

May our country become rich and strong!

Long liv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十、There be 句型,eg,There live(stand,appear.seem,remain,exist….)

There is a man at the door wants to see you.There once lived an old hunter in that house.

下载文言倒装句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倒装句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翻译文言句子教案

    翻译文言句子教案 一、《木兰诗》重点归纳 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A、通假字 帖: B、古今异义 郭: 爷: 走: C、重点词语 惟: 旦: 暮: 度: 欲: 安: 十二: 溅溅: 戎机: 朔气: 策勋: 扶将: 扑朔......

    教师考试语文学科:文言倒装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教师考试语文学科:文言倒装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因此文言文中的一般句式与现代汉语......

    选用英语倒装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用于表示一定的句子结构或强调某一句子成分。倒装句有两种: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1. 完全倒装 1) 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

    倒装语法总结

    倒装语法总结 一、定义自然语序:Iwillneverdothat. 倒装语序: Whenwillyoucometoseeme? HerecomesMs.Shao. 二、倒装例句 I will never do that. Never will I do that. Mr. S......

    文言文倒装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宾语前置句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情......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复习资料——倒装句式 一、 谓语前置 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甚矣,汝之不惠!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二、 宾语前置 1、 动词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 ①否定......

    倒装教学案例

    倒装教学案例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决定。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

    倒装必背句型

    特殊句式 I. 利用口诀,巧记倒装句规则: 副词开头全倒装,人称代词则如常。 表语前置主语长,衔接自然全倒装。 only修饰副介状,位于句首半倒装。 否定意义副连词,“既不……也不”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