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切入点是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入手处
教学切入点是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入手处,是教师挖掘文本的工具,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抓手,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它必是文本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意义、篇幅结构的聚散点,课堂教学由此生发,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2012年4月7日在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语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有幸听了王君老师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王老师所选的篇目是苏教版八年级的课文《老王》,本文原为高中课文,课文理解较为艰深,需要学生对时代、对人性有一定的感悟和认知,否则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是难以形成共鸣的。根据既往课堂经验,往往老师为文本感动得不能自已,可大部分学生却是无动于衷。所以师生之间需要架起沟通时代差异的桥梁。王君老师在切入本文时处理得非常巧妙,由自然中美丽的花花草草引入卑微苟且活着的老王。打开幻灯片,学生们眼前所看到的是自然中那鲜嫩欲滴的草和绚丽夺目的花,孩子们不由得活跃起来,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的赞美。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把握教材整体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抓住切入点。所谓“切入点”,也就是突破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一、导语中设置悬念好的导入,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北京市教育学院的张斌福老师在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时候,别出心裁。一上课,他就把这篇新闻播给大家听,读完一遍,他问同学记住多少内容时,学生只记住了作者毛泽东以及半个题目“人民解放军渡长江”。张老师问:“有多少人渡江呢?这些人怎么过的长江呢?”学生不停地摇头。这时张老师才发给同学文章,让...(本文共1页)阅读全文>> 其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找准一堂课的“支点”,提出一个有效的主问题,恰似一个乐章的主旋律,融汇、驾驭并引领整个课堂,必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激活探索的热情,挖掘潜在的力量,张扬思维的个性。若真如此的话,课堂教学也就一定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了。
一、从学生的“疑惑点”切入朱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此话一语中的,揭示了阅读学习中“有疑”和“无疑”的辩证关系。课堂中没有了“疑”,无异于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疑”是探索的起点,是学习的支点,如何巧妙地利用好学生的“疑惑点”,是构建优质语文课堂的关键。随...好的切入点,不是主观臆断的。教师对教材见识的高下深浅,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分析把握,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控制,都尽显在切入点的选择与确定之中。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可以因教材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因教师而异,看起来似乎无方法可以参照,然而
却有原则与规律可循。
一、从题眼切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土地的誓言》的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土地不会说话,怎么有誓言呢?土地的誓言是什么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批文入情,破解疑团,抓住了文章主要内容:“土地的誓言”是作者面向土地发出誓言———为解放东北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很多高明的作家总是在题目下一番工夫,有中心型的标题,这类标题通常概括全文的中心事件和中心思想。如:《杨修之死》《范进中举》等,还有对象型的标题,这类标题往往具有明确全文的中心人物或刻画、介绍的主要对象,如《孔乙己》...语文教学要有拎动点
再次教授《木兰诗》一课,再次走近这乐府双璧之一,领略它的独特魅力,也再次感受到汉魏六朝乐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的原因所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让学生又能充分感受到她的美?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寻找突破口,设计拎动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提高课堂效率,并且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在《木兰诗》一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这样几个点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一是读。怎样才是会读呢?在课前学习部分提示学生要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要做到以上几点首先就需要学生
查字典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读出感情,只有在对七个自然段的内容,人物所表达的情感有所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对朗读时的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语音的轻重的区别有所掌握。能做到“会读”才有可能“读会”。
第二是说。会说情节,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教材。因为诗歌跳跃性大,留白较多。因此,在人物各阶段心理的描写和家人喜迎木兰的场面上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学生要达到会说就势必要去在了解诗歌的详略安排,运用联想想象去补充留白处,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
第三是评。
作为现代人对木兰会有怎样的评价?我设计了一个“木兰小档案”让学生填写。除了基本内容外还包括“特长”、“性格特点”、“你最想对木兰说的一句话”、“巾帼英雄榜”等,使学生在趣味中加深对人物性格品质的理解。
第四是究。
教学的目的不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启迪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探究学习”环节。给学生示例,让学生发现如果以研究的态度,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深究,这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也是做学问的态度。例如: 木兰究竟姓什么?古代女子不是缠足的吗,木兰为什么还能女扮
男装成功呢?为什么木兰将父亲称为“阿爷”等等,如果作以深究,学生会感受这里面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从这一课的教学来看,我仍然坚持教师应该起到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辅助者的作用。学终究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老师的引导一定要巧妙,切口要小,要寻找最佳拎动点,局面要大,将教学重点容入其中的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文化。
第二篇:从解题入手寻找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内容摘要:选择切入点是阅读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而课文的题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由解题入手寻找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本文在教学实践和案例研读的基础上通过解题来选取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地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解题 阅读教学 切入点
阅读教学切入点选得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还会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顺畅。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抓取题目所透露的丰富信息进行切入。
一.从文题中关键词切入
有些叙事类文章的题目是主谓短语,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烛之武退秦师》等文题均有此特点。这类题目中往往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关键动词,连接“施动者”和“受动者”。抓取这类题目中的关键动词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为何”、“如何”等角度深入探究,往往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全文围绕着“说”字展开,教学时可从“说”字切入,引导学生探究“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重点研读“说”的经过,鉴赏触龙高超的劝谏艺术。又如《孙权劝学》可抓取“劝”字切人,引导学生从“为何劝”、“如何劝”、“劝如何”三方面感知内容;再如《伤仲永》重心在“伤”字,“伤”既奠定故事情感基调,又蕴含悬念意味。扣住“伤”字来切入,从“伤”何事、如何“伤”两方面进行探究,便于理顺“一事一理”的脉络。
有些文章的题目是偏正短语,由中心词和在它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如《我的空中楼阁》《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星期一早晨的奇迹》《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家的男子汉》《奇妙的克隆》《世间最美的坟墓》等。这类文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修饰限制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直入文本,一气呵成,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肖家芸老师首先请学生读题悟题,在学生有了“中心内容是写秋景,‘故都’是限定词,暗示所写之秋是故都所特有的”这一初步认识之后,顺势切人,“故都的秋有哪些特色呢?这些特色集中体现在哪些段落的描写之中呢?”直入重点段落,为学生尽快打开自读局面导引最佳航向。又如,李百艳老师在教学《了不起的粉刷工》时,紧紧抓住课题中修饰语“了不起”切入,抛出“汤姆究竟了不起在哪里”这一基础性问题,既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小说情节,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两个课例都抓住了文题中修饰限定词进行切入。当然。因为课型、内容、目标的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调焦”圈定自读重点,后者更像“路标”指引学生朝特定的方向去思考。
二.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入
阅读是一个拾级而上的思维过程。阅读者一般先要通过对词句篇章的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接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对词句篇章咀嚼鉴赏、品味推敲,明确文章是“怎么写的”;然后,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揣摩作者构思的意图;最后就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做出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紧扣文本、学情,又要符合阅读的认知规律。
有些课文,内容一望便知,语言却别具风格。“赏析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果这种独特性在题目中也凸显出来,设计教学时,可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入,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语言风格。
例如,《表哥驾到》是颇受中学生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风趣幽默是其显著特点,这在文题中也体现出来。教学时,李百艳老师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人。她首先请学生感知内容,自拟题目,然后与原题比较,通过对“驾到”的赏析初步感受“大词小用”的幽默效果;接着用“这个题目在交代文章内容的同时,也决定了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巧妙过渡,再顺势切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能体现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或语句”,进而重点品读“作者怎样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教师要善于取舍,切入点的选取事关教学内容的取舍。对于内容较浅但语言独特的《表哥驾到》,李老师没有在感知文本内容上兜圈子,而是把重心放在语言学习上。另外,切入点的选取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设置,又要和后续的教学内容发生关联,以形成一条切入路径。正因为形成了“拟题――比照――调焦――品读”的切入路径,《表哥驾到》的教学流程才会自然流畅,奔向目标。
三.从文题的写法标志切入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散文。题目一般会出现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等。作者要比拟或象征的某种精神、品格、人物、感情都寄托在该“物品”之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取此特有标志物切入,深入挖掘象征物和被象征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题目中“爱”蕴含着作者对莲的感情,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教学时可抓住“爱莲”切入,设置四个层层深入的问题:“作者爱莲,爱的程度深吗”,“作者如此爱莲,到底爱莲的什么”,“作者如此爱莲,爱的仅仅是莲吗?爱的还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作者爱莲,赞君子,是为了表达什么”这样小切口、深挖掘,既揭示了象征的寓意,又理解了作者含蓄表达出的志向和抱负,充分领略了“托物言志”写法的妙趣。
这样切入的好处就在于它顺应作者的构思,形成了一条切入路径:先分析象征物的特点,然后用“作者写的仅仅是(象征物)吗?作者写的还是什么?”巧妙过渡,转入对寓意、内涵的挖掘,最后用“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顺势再切,转入对构思、手法的领悟。整个教学流程衔接紧密,水到渠成。
小说和叙事散文也常以“物品”为题,情节或事件都围绕着它来展开,起到线索作用,亦具有标志性特点。切入这类文章,可紧扣“物线”,或直接设问“请概括围绕(物品)写了哪些事”,或提取词语,梳理情节。例如,尤立增老师在《币链》的教学时,首先请学生根据情节的发展,以“项链”为中心词,提取几个动词,形成几个动宾短语。采用这种切入的思路,巧妙达成了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又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
无论是暗含象征意义,还是一线贯穿全文,这类文题都具有写作手法方面标志性特征,在切入时,我们要抓取这种独特性,“批大?,导大寂,因其固然”。
四.从文题的矛盾之处切入
有些文章,由于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作者只能采用委婉曲折的笔法来写作,命题也是别有讲究,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深沉有力。这样的文章,可以从揭示文题的矛盾之处切入,深入挖掘文章的弦外之音。
例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1933年写就的著名杂文,可如是切入:“写文章就是为了纪念,为了不忘却,而这里的‘纪念’却是‘为了忘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文本,感受作者悲愤交织的心曲。又如《陋室铭》文字简约而意味隽永,是“气出来的名篇”。题为“陋室”,文却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切入时,可抓住“陋”与“不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文章反向立意、托物言志的手法。
有些科普小品文,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文章富有“趣味”,题目巧设悬念。切入这一类文章,钱梦龙老师的《死海不死》是极好的示范。他首先请同学们猜题:“今天一起阅读一篇说明文,它的标题很能引起阅读的兴趣,请猜是哪一篇并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然后请同学回忆课文内容从而解答“死海不死”的悬念;短暂讨论“哪些可以不教”之后,便用“哪些地方引起你的兴趣?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你的兴趣?”这两个问题再次切入,把教学重点落在赏析小品文的“趣味性”上。整个教学设计既敢于取舍又善于切入,为教学科普小品文提供了借鉴。
总之,题目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概括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揭示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或蕴含象征意义。切入时要因题制宜,结合文本,针对题目的不同特点、作用,选取最准的点、最佳的路径切入文本。
第三篇:走访基层群众十大入手处
文章标题:走访基层群众十大入手处
近来,公安部提出最近几年是“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基层基础年,在具体部署上又把“会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民警应知应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公安部党委的一项正确决断,因为“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更是公安工作的“传家宝”,在“举国奔小康,全面
构和谐”的新形势下,这一“传家宝”不能削弱,只能加强,更不能废弃,只有做到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使“群众工作”在现阶段不断发挥巨大作用。为此,笔者试从“如何做好基层群众的走访工作”这一侧面,结合本人工作经验,作一简要分析,以期求得广大民警对此项工作的把握和重视。
一是走访面要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势必产生人财物的大流动,公安机关原先以户籍地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体现其不适应性,就许多警区而言,走访群众不应只停留在走访本地村(居)民身上,“群众”的范畴应该界定为“在辖区的实有人口”,包括外来人口、本地人员、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所以,我们在走访工作中首先就要面广,本地居民、本地干部、流动人口都应该是我们走访、工作、宣传的对象,因为走访的意义和工作的收获并不会因为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是走访时机要准:走访工作是随机的,一般都由民警自行选择合适的时机,但重要的是时机选择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走访的效果,从普遍意义上讲,走访时机应该选择在群众方便时、需要帮助时、重大喜庆或变故时,因为这一时机走访,群众愿意沟通交流,也更需要您的安慰和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在星期天、节假日着便服走访,这会让被访者感觉得到了你的尊重,认为你把他当朋友看,自然而然,你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三、走访次数要频:当民警因为纠纷调解或需要群众配合提供线索时,走访的次数要增多,要连续数次地上门工作,特别是面对一时误解或不理解的群众,绝对不要“硬碰硬”对着干,要不怕难堪,不怕尴尬,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当群众被你多次的走访感动或不耐烦时,就是你工作进展之时。
四、不要顾忌细节:笔者曾在山区工作多年,在走访群众时经常碰到一些尴尬的细节,如好客的群众搬一把“夹皮肉”的竹椅给你坐,老大妈端一杯浮满泡沫、杯沿布满黑垢的茶给你喝,被访者给你一支低价的烟抽等情况,这时,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必须做到热情坦然而不顾忌细节,因为这是群众对你的尊重,更是群众与你套近乎,你受了,心近了,事好办,你顾忌这顾忌那,留给群众的便是遗憾,甚至是埋怨,所以,这种类似“同甘共苦”的举动是拉近心灵距离的最好抓手。
五、不要失约拖沓:责任区民警管的事情碎杂,稍有不慎便会漏掉遗忘一些事情,但对于走访群众的工作,必须做有心人,群众托你办的事,多留个心眼,在本子上记一记,定时疏理完成情况;你约群众走访谈话的日子,千万不能失约拖沓,说不定被访的群众还请了假在等你呢!俗话说“以小见大”,群众会认为你架子大,说话不算数,面对这样警官,谁会信任他,谁跟他讲心理话,要是再去事后补救可能就“事倍功半”了。
六、要有亲疏远近:民警走访对象是很广泛的,既有村居干部、企业名人、也有帮教对象、高危人员,但绝不能不分远近、毫无原则地一味交往,一般而言,村居干部、普通群众、弱势群体要多走访、多体察,帮教对象和高危人员要多了解、多关心,但与私人业主、年青异性、帮教对象走得太近太勤是大忌,这会使群众误认为你们是“好朋友”而冲淡对你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损害你的公正廉洁形象。
七、要多形式走访:走访工作的形式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下基层工作时可以走访,参加会议前后可与村居干部进行沟通了解,平时路上偶遇也可以驻足交心。笔者认为,只要有机会,责任区民警就可以用不同方式收集各类信息,了解敌社情状况,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做到啥时顺手啥时出手即可。
八、要讲究场合:对于工作上的问题和调查访问,最好选择在办公场所进行访谈,对年青人的帮教谈心可以到相对隐秘的地方,千万不能在公众场合走访调查敏感问题,可以想象,你假如在菜场里找一个吸毒人员谈心,会对他和周边群众带来多大的影响和负面效应,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场合的一般原则是:走访最好单独谈,办公场所讲政策,热闹地方做宣传,隐秘场所可帮教。
九、要树立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民警形象即代表着国家、政府和公权,是正义的化身,所以民警除了特定情况以外,一般都要规范着装,做到言词得体、礼貌可亲,最忌讳的是“张口大话“和以管人者自居的姿态,要诀是多用“可以吗”“好吗”“能不能”等肯求性语言,建立互信、博得好感是圆满走访的前提和基础。
第四篇:从细处入手,推行标杆管理模式
从细处入手,推行标杆管理模式
摘要:企业经营与管理总是在不断的改进中向前发展,我们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从细处入手,推行标杆管理模式的策略,从推进服务行为标准化、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推进安全管控常态化三个方面改进经营与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关键词:标杆管理 服务标准化 管理精细化 安全常态化
企业经营与管理是个历史性的问题,即使在同一个企业内部,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总是在不断的改进中向前发展。就我们企业而言,应该说我们的经营与管理是很成功的。
一、从细处入手,施行标杆管理模式的必然性
(一)从细处入手,推行标杆管理模式是我们任务性质决定的
我们公用事业处2011年接管沈、茨矿区物业管理业务,形成了于楼本部统辖沈、茨、兴三地的物业格局。截止目前,事业处共负责管理小区19个,服务房屋总计16873套,区域清扫面积187万?O,绿化养护面积133万?O,供暖面积191万?O,年转供电量2896万KWh,形成了作业面广、员工分散、任务相对较重、头绪繁杂的管理特点。
(二)从细处入手,推行标杆管理模式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我们事业处机关下设8个科部室,以及4个直属部门,5个物业公司和供暖公司、综合服务公司等7个科级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职能与业务范围的限制,工作量差别很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协调阻滞的问题。
(三)从细处入手,推行标杆管理模式是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的需要
我们做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完成上级的工作任务,而更主要地要从“阳光亲情”服务的角度理解我们的工作。由于传媒手段的多样化,信息的广度和迅速化,使得市场更加开放。由此,民众获取的相应信息更多,对服务方式、途径、质量的要求也就更高,也必然要求提供服务产品的企业提供更细更好更周到的服务。
二、从细处入手,推行标杆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推进服务行为标准化
1.完善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公布问题整改方案和进展情况、回访改进效果;聘请小区居民和社区、街道代表做民生工程监督员;严格执行处、科两级值班领导访查制度,掌握用户室内供暖和日常维修情况;成立供暖问题投诉接待站,快速处理应急事件。
2.提升服务民生保障能力。严格执行供暖温度曲线,严格履行维修服务承诺;增设便民服务站、定期为困难群体提供室内保洁等免费服务,严格执行报修回访制度,全力消减服务盲点。
3.夯实“家园物业”管理基础工作。坚持物业检查、月度领导带班检查制度,坚持情况通报、示范岗评比、优秀服务法等活动,强化“440”住户服务中心的核心指挥地位,高效协调各方面力量;改进提高闭环管理;及时收集供暖运行数据,认真编制供暖日报和周报。
(二)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
1.强化供暖管理,科学编制运行方案,合理调节锅炉负荷,严格煤耗定额,严把入库检斤和质量验收关。淘汰升级落后设备、工艺技术,整改安全环保隐患部位。
2.狠抓细节管理,定期检定和更换计量器具,加强对标管理,加大水、电、暖外供监查力度,严格执行油料管理、单车核算和驾驶员考核奖惩等制度;物资领用实行统一配送,优先采用远程视频会议方式,强化资产管理,合理调配闲置设备,规范设备保养,鼓励内部员工实施自修,减少外委费用支出。
3.深挖内部潜力。推行精简机构、优化调整、岗位撤并、一岗多能、转岗培训等方式,通过采取一岗多能、转岗培训及业务外包等措施,缓解用工压力;加强工程项目审批和过程监管力度,严把工程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关,严控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确保施工质量、工期、安全受控,投资效益最大化。
4.拓展增收空间,严格核定收费对象信息,科学界定收费标准,加快收费节奏;创新公建服务方式,积极了解业主单位实际状况和潜在需求,主动帮助业主单位做规划、上项目、解难题,增添服务内容,提升创收能力。
(三)推进安全管控常态化
1.改进、升级HSE管理体系。确定以“人”为出发点,以“岗位”为落脚点的安全文化内涵,制定并严格执行了HSE绩效考评“二十条”标准;
2.全面深化“大讨论大排查”活动。各级领导积极运用观察与沟通的方法开展岗位危害识别和风险防控,以走进基层、领导访谈、书面答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校准基层安全工作思路和走向,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点面结合,安全防控取得实效。抓住关键点,牢牢看住液化气站、锅炉房、车队等要害部位,下大力气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开展各种安全环保主题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定期开展体系审核工作,加强承包商管理,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加大安全违规惩处力度,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三、从细处入手,推行标杆管理模式的作用与成果
(一)改善了企业运行内部环境
进一步优化了人-制度-事物之间的关系,改善了企业运行内部环境。全体干部职工都自觉遵循相关制度和规定,并逐渐形成个人工作习惯和整体行为气候,使制度和人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而其效果则又很好的促进了共同的作用对象――事物(个人和整体工作)。
(二)增强了职工敬业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员工工作热情高,积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企业管理想对策。一方面立足岗位,自觉探究岗位工作运行细节,想问题,找思路,发掘新的管理办法或措施弥补漏洞与不足。另一方面,从企业大局出发,主动向上级提建议推广自己的经验与办法,同时还积极向联系紧密的相关岗位提出改进办法和建议。
(三)各部门间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事业处机关管理部门及直属部门、物业、供暖、综合服务等下属部门,积极科学地履行职责,主动深入关联部门,了解情况,服务上门,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备人所需。相互通报情况,事前打招呼,事中主动积极配合,事后交流意见与建议,把人的真情融入了刻板的部门工作,使工作真正成了情感交流平台,各部门间关系达到了空前的和谐融洽。
(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5年事业处抢抓机遇,勇于进取,实现了超交利润,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好经营业绩。我们事业处以打造“亲情物业”为重点,改造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丰富了服务内容,管辖下的矿区居住与人文环境明显改善,提升了民生保障能力,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于楼事业处物业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公司于楼公用事业处)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从细处入手-班主任工作经验
班主任工作从细处入手
文/崔静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班主任工作从细处入手”。
在座的老师们或许有和我一样的感触,那就是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当低年级的班主任最累,这种感觉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懂得。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从一开始走上教师岗位,就担任班主任,这学期又一次的当上了“孩子王”,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有苦也有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了与学生相处的快乐,在快乐中找到了自我,也从中悟出了很多,以致我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好习惯示范班”,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一年级是接受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要使学生喜爱这片书声琅琅的新环境,快乐地适应小学生活,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极为重要的。记得杨校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把细节抓好,就是教育的关键”,于是我就从细处入手,抓他们的行为习惯。
一、图文结合利督促
开学初,我用孩子们易懂的儿歌形式对他们进行了养成习惯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同样也渗透着这种教育。俗话说: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字能够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于是我就非常注重孩子们的书写。例如:开学初我们学的《写字歌》“头放正,肩放平,身子稍微向前倾,左手压住作业本,右手握笔轻移动,一尺一寸一拳头,姿势正确保眼睛。”这首孩子们都会背的儿歌就天天出现在我们班的午写课堂中,在这几句通俗易懂得文字旁边,我又展出了两幅图片,一幅是“正确的执笔姿势”,另一幅是“正确的写字姿势”,这些正确的姿势,不仅有利于孩子们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保护孩子们的视力。通过这种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能够形象地、快速地指导孩子们书写。
二、手势语言助课堂
我们校的班主任都担任着重要的教学,工作非常辛苦,整堂课会用极其多的语言来维持课堂纪律,特别是低年级的班主任就更深有体会。于是我采用了“手势”语言。具体是采用一些学生们易懂得手势动作来代替文字语言,如:课堂上,学生们有乱抢答或是铃声响了还没有安静下来时,我会用“停”的手势来告诉他们“要安静了”;如果哪个同学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课时,我会用“手指”的方式传递给这个同学的同桌一个信息,于是同桌就会及时的提醒他;如果某个同学回答问题非常好时,我会伸出两个手指,做出“胜利”的手势,这时,全班同学会给予他两次鼓掌表扬。在这些“手势”语言中我给学生们规定在三次警告下如果遵守纪律,那他们就会得到“奖励”,通常我会奖励他们在这节课快要结束时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或者看几分钟的动画片段;这短短的几分钟动画片段是学生们最想要得到的。通过这种“手势”语言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授课时间提高课堂质量。
三、读书行为促成长
读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对于其终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我结合我校的“图书银行”做了读书计划与具体要求,在校做到“进班既读,抽空既看”,让学生们做到“进班既读”我的做法是:自己提前到校进教室,拿本书坐在讲台上看,学生们看到老师在读书,他们也会马上坐下看书,久而久之学生们就把“进班既读”形成了习惯。在家我也同样要求家长做到和孩子一起阅读,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就给家长讲了读书的好处,并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成长,推荐了几本好书,如《不一样的卡梅拉》《一年级的小蜜瓜》《窗边的小豆豆》《小布头奇遇记》等等,与此同时也向家长们推荐了几本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让孩子在家中有阅读的氛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把读书做为每天必做的一项作业,怕孩子们偷懒不去完成,于是就有了要求:准备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让家长把孩子每天读的故事名字写出来,再让孩子自己把故事情节叙述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由家长代写到小本子上,这些都不需要太多的句子,三言两语就可以。例如:我们班何骐越同学的家长代写的:何骐越今晚已读故事《小兔吃萝卜》,能够大体叙述出故事的意思,他自己并能说出“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兔是个爱讲卫生的孩子”。几句简单的话足以说明孩子用心去读了这个故事。有些家长特别负责,还在每一页上写出了孩子通过读故事认识的字和词。我认为有这么称职的家长,孩子一定会很优秀。
四、激励办法提兴趣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能促进他们自律的,就是有良好的奖惩制度。新学期开学初,我在班里就实行了“比比谁最棒”活动,这项活动结合本级部实行的“激励卡”、“表扬卡”的办法,如:课堂表现积极认真或进步大,为其他同学做出表率者,可奖励激励卡一张。单科作业在一周内书写认真、无错误,可以获得激励卡一张。单元测试获班前10名,奖励激励卡一张,考试较以前进步大的同学,奖励激励卡1张。一周内卫生保持干净的同学可获得激励卡一张。读完一本书并能认真填写“读书记录卡”的可获得一张激励卡。获得十张激励卡的同学都可以得到一张“表扬卡”,达到一定的数量还可以获得一张级部颁发的喜报,并在学期末获得校级之星。简单的一张小小的卡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班级凝聚获荣誉
一个集体的荣誉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于用集体荣誉感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于是我结合学校制定的“大班分小班”模式,在班里实行了“小班管理制”,每四人一组,每组都设立了“卫生组长”“学习组长”“整理组长”和“监督组长”,让他们做到每人有事做,每人有活干。每组实行“我的地盘我做主”行动,力求本组获得奖励。在每节下课后,各位小组长第一时间“出动”那边一句“哎,尹浩天捡起桌下的那个小纸片……”这边又传来一句“崔树洋,把下节课要用的课本准备好……”在各位小组长的监督下,我班的各项常规检查在学校是名列前茅,卫生也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还获得了“金牌班级”。
班主任工作中有苦也有乐,苦过、乐过之后,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多彩多姿了。在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我要感谢高主任,是她在平时的工作中给我指出了正确的思路;更要感谢我搭档韦老师,韦老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还要感谢北区一年级的所有老师们,是他们给了我鼓励和支持!新的一年给了我更多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有在坐朋友们的相伴,我会收获更多的快乐,更加充满激情与活力。新的一年我将扬长避短,竭尽全力,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让每一位实小的学生在灿烂的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