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偿招领是否是对道德的背叛
有偿招领是否是对道德的背叛
姓名:陈志昂
学号:2011416207 随着一些有偿失物招领点的建立,社会上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连续不断,众说纷纭,大家主要围绕着有偿招领是否违背传统美德进行争论。
其实,显然,无人否认,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被社会普遍认可,这一美德还被写进教科书教育下一代。可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把拾金不昧这一美德继续继承和发扬下去。在过去,社会无形之中把这种传统美德从社会道德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例如,在一些学校,校规明文规定大家必须这样做,甚至如果不这样做还会得到惩罚。但现实表明,这种拾金不昧的美德在实施起来并非如人们所愿,还是有很多人拾到东西后不愿归还失主。事实上,这种状况的出现过高的估计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忽视了理性人本性中追求物质利益的一面,以经济学的角度说,大家都是理性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必然会考虑这一行为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况且,美德毕竟是美德,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还能称之为美德吗。
古代社会拾金不昧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以往某人捡到钱包或者其他东西,站在原地等失主几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然后找到失主,失主感谢不已,欲掏钱答谢,被拒绝等等场景总是会作为这种美德的宣传素材不断呈现在公众面前。不否认,这是道德领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洗礼。只是,当社会供拾金不昧之类美德生存的土壤在发生变化时,要想让这种美德能够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应变,而这种应变又必须要经过有偿招领这个阶段。
针对拾金不昧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有偿招领被提出,其实,我们可以把有偿招领看作是对拾金不昧的补充,其实这也是与现在我们的经济形势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是社会的产物,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么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这种经济体制必然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拾金不昧可得报酬,是适应我们现在的经济形势和人们的道德观念的,而且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因为它有市场经济中交换的性质,它也是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由于这种有偿招领的实施,失主可以得到自己的失物获得好处,拾获人也可以获得相应报酬,两者各得其利。所以有偿招领点的建立,解决了现实中人们捡到东西没时间或精力去找失主,或者因为他们的一些追求物质的心理,是失主无法找到自己的失物的问题,另一方面,失主也愿意支付一字儿报酬作为答谢,尤其当失物对失主来说非常重要,而对拾获人来说没用处时,是物质需要支付一点点的报酬就可以了。从另一方面,有偿招领有促进了拾金不昧。
有偿招领与拾金不昧的共同点在于最终失主都是领回自己丢掉的东西,而区别在于,一个是需要付钱的,一个则是享受社会道德福利。正是这种差别让很多人产生一种用金钱来衡量社会美德的质疑,认为此举不妥。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看护自己财产的权利,东西丢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需要为这种失责付出代价。在这方面,金钱赎领要远比社会道德更令失主刻骨铭心或者记忆犹新。
况且,在意识形态不断变化的当下,捡到东西还与不还一度变成令人胶着的话题。类似某人拾金不昧,失主非但不感谢,反倒认为失物被窃取等新闻屡见不鲜。这种纠结下,即便捡到东西了,谁还去还呢?这时候,用金钱刺激一下,体现的既是一种对拾物者的尊重,也是对失物安全的一种保障。毕竟,此时还与不还的决定权在拾物者手中。前几天在学校看到一个寻物启事,是一个老师丢失了笔记本电脑,说愿意用钱来交换,因为里面有大量的数据,数据的价值大大地超过了笔记本半身的价值,所以希望希望用这种方法寻回,其实这也是对拾获东西的一种报酬,是有偿招领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在经济学中可以说是是一种交换,失主用一定的金钱来购买自己丢失东西,从而使自己的效用增加,比丢失笔记本的状况要好得多,而对于拾获者来说,笔记本中的数据对自己也没有利用价值,通过有偿招领,通过拾获东西也得到了经济报酬,而且也不违反道德,法律的规定,没有占有别人的财产,综合来说,状况也变好,有偿招领鼓励了这种交换的进行,使每个人的效用都增加,从而增进了福利。
天津出现失物招领公司,提供有偿服务,并且办理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除了商业利益的需要以外,也有对道德教育滑坡、感恩教育缺失进行矫正的意味。因此,失物招领公司提供有偿服务,既是商业行为,也是用物质激励公众公德心的回归。如果此举能唤起民众拾金不昧的道德意识,应该得到公众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公众的思想道德觉悟存在瑕疵的情况下,完全靠道德舆论的力量维持拾金不昧善行并不完全现实。在道德倡导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有偿失物招领也不失是一种次优选择。给拾金不昧者一点鼓励,给失物招领公司一点甜头,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效仿
当然有偿招领是为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产生的。如果在人们的道德水平都非常高的情况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这种理想社会下,拾金不昧是最基本的为人准则,连宣扬都不必,在那种状态下,有偿招领自然是没有必要的。但既然现在的商品社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我们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去与之相适应,有偿招领是与现在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对拾金不昧的补充,是切实可行的,是一种更加为人接受的新的道德观念,是不违背传统美德的,而且符合经济学中福利,交换等原理,使每个人的效用都增加,会增进社会福利。
这让我想起一个典故:古代的鲁国曾有法律规定,如果国人在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将他们赎回,可以到国库报销。有次子贡赎了个鲁国人,回来拒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你这样做不对。有此先例,今后鲁国人就不愿替同胞赎身。接受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不接受,就破坏了鲁国法律。”子路救起个落水者,那人表示感谢,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鲁国人必将勇于救落水者。”这就是著名的“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领悟到有偿招领是介于拾金不昧与拾金不还之间的一种折中选择。其不但能够让失主用最小的付出买到最大的代价,也会让拾物者体会到替人看管钱物的价值。而在有偿招领之下的拾金不昧又更能够体现社会美德的真诚与忠贞,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从法律的角度讲,有偿失物招领也无可非议。因为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明文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也就是说,拾得人有权要求失主支付必要费用。法律虽未明确必要费用的范围,但是拾得人与失物招领公司为此付出了劳动与费用,失主在拿回失物时,付出一定的报酬并无不可。只是有偿招领到底付出多少费用比较合适。
总而言之,有偿招领并非是对道德的背叛,反而成为了拾金不昧的好方法。
第二篇:什么是道德
1、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2、道德的内容有哪些?简要说明道德结构。
第三篇:青马辩论赛有偿志愿者是否值得提倡
今天,我们讨论有偿志愿应不应该提倡的辩题,这是说它在价值层面上是否应得到倡导的问题,而不是说它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我方认为有偿志愿不应该提倡,是考虑到以有偿性这个带有铜臭气味和金钱报酬为出发点而提供志愿服务会对志愿服务本身的性质带来不良影响。
首先,有偿志愿会偏离了志愿服务本身的价值。根据词义,有偿服务是指收费是提供服务的前提。简单而言,人们提供此类服务是以获得金钱报酬为出发点的。而"志愿"指不以金钱和利益为目的的行为,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提供志愿服务的动机千差万别,诸如有开阔眼界,拓展人脉,为找工作积累经验之说,但无一例外都不会涉及到要经济报酬方面,而这也是志愿者服务本身所倡导的。而有偿志愿给予志愿者额外的非正常补贴,甚至是工资发放,一定程度上对志愿者产生了错误的导向,鼓励了一部分无才无德之人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才去提供志愿服务。
其次,有偿志愿是影响了,而不是提升了总体志愿服务质量。一个源自内心触动而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他不会过于渴求外在的物质报酬,却希望他人能够理解他,同样给予他一份力量。也许免费为他提供一杯水,一份午餐,或者递给他一顶遮阳帽,就能让他心中感到温暖,而更好地提供志愿服务。相反,一个汲汲于经济报酬而来的志愿者,他渴求的并不是自我完善的目的。那么在这日晒雨淋,长时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他都缺少了坚持下去的意志,有何来饱含精神地坚守岗位呢?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补助不算是有偿志愿,仍符合志愿精神要求。志愿者不是专程为报酬而来,向志愿者支付象征意义的交通、用餐补助以及精神表彰,与志愿者的劳动和付出并不等价,所以这些补助实质上表达的是社会对志愿者的一种尊重和认可,这与“自愿参与、无私奉献”志愿者精神并不矛盾。因此,如果今天对方辩友跟我们说志愿者服务是不能获得一分钱的回赠的,否则就是有偿志愿,那么只能说对方将有偿一词理解得极端化了。
第四篇:观《忠诚于背叛》有感:我们是否会坚守
观《忠诚于背叛》有感:我们是否会坚守
在学院党支部的号召下,我们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的三个党支部的党员和预备党员去大活一报观看了红色革命电影《忠诚与背叛》,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主要讲的是我党第一届监察委员会建立的过程,虽然在电影中没有用到什么特技和3D电脑合成技术,但是那一张张画面让我至今难以忘记,尤其是那句“我们的事业并不光彩照人,但将永远存在”,让我每次听了以后都有点热血澎湃。看的途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既然已经发誓坚持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什么还要建立一个监察组织来监督我们,难道怀疑我们当时的决心吗?当电影看完以后虽然它没有明确告诉我答案,但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我们人类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就算是共产党人也不例外,所以说生命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的信念与追求也是崇高的,是坚决不容许有被玷污的。可是,作为一个并没有处在乱世而是在我党执政下领导的环境下的我们,是否想过当真正环境和条件让我们在生命和信仰之间二选一的时候,我们那是到底会怎们选择,生命是宝贵的,信仰是崇高的,两个都不想放弃,可是必须放弃一个。对于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新一辈共产党员来说,我想当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肯定是坚持信仰,放弃生命。可是如果我们就真正处在战火纷飞共产党人寡不敌众的时候,我们新一辈的共产党人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选择信仰。我看估计最少会有80%的共产党员放弃自己曾经的誓言而选择保全自己的生命。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人毕竟不是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黑暗面,每个人会都对自己生命而感到难以抉择。所以,监察在这时侯就会显示出其真正的作用。
监察是什么?监察就是对你监督,看你是不是合格,如果是小错误就及时提醒你,如果错误犯的损害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的话,就会制裁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监察委员会是保护党内成员纯洁的一把利剑,无论从形式还是思想。一旦犯错绝不姑息。
我也思考过如果我处在那个时代,我会不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就如电影中的范阿根,他可是参加过两次起义的老革命了,可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背叛。对于一个小小的我来说真的不好说我那时的选择。可是如果我党建立监察委员会的话,我想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你为了图生存而背叛党,以前或许没人管的了你,可是现在不同了,我党的监察委员会会管理你,制裁你,只要有必要就枪毙你!你背叛会死,你不背叛也会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去死比泰山还重,二死选其一我想每个成熟的共产党员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为人民的利益去死吧,毕竟就算死了也会有人念你一声英雄的。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想。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要真心地对那些为保证我党纯洁而做出努力的人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第五篇:对有偿家教的认识
对有偿家教的学习心得
付琴
由于社会日益注重知识和学历,加上这些家长大多在文革中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现在又是下岗的对象,所以对子女倾注了一切的希望(又加上都是独生子女),这当然也对我们的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不愿使自己孩子受的教育比别人差,但他们不懂得教育,不懂得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当某些功课差和当很多孩子在请家教时出于一种从众心理的驱使,在他们有限的收入(还有很多下岗在家)的情况下,加入到这一很无奈的行列之中了。客观地讲,一对一的家教应该承认它的作用,问题是我们如何对待它,要摆正补课与报酬的位置,出于情面为亲朋好友的子女辅导,家长对教师的适当酬谢,偶尔为之也在情理之中的,但我们不能以报酬为目的,何况对自己所教学生的辅导,应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更不能接受或索要报酬,这是职业道德。然而我们现在看到,许多教师在这个问题上走向了极端,怀的目的不同,其行为也不一样,在金钱的驱使下,使家教变成了靠山吃山的创收途径。同时,家教风行也成了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无法减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些教师出于省力的短期行为一般都进行着应试的题海战,这样当我们的学生学习碰到困难就有了家教的后盾,能使“粗粮变细粮”而自己却不必多动脑筋。在这样的环境造就下,逐渐磨灭了他们自我个性的发展,丧失了其中学阶段应培养起来的各种能力,将来其低能的恶果是否会兑现,使人担忧!同时也迫使人们不禁要问:将来的尖端科学靠谁去搞?国外先进技术又靠谁去消化吸收?
人们对有偿家教的看法是:在职教师搞家教,有损师德和师表;我的学生找家教,我的责任未尽到。有偿家教的六大危害
危害之一:“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
危害之二:“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
危害之三:“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
危害之四:“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
危害之五:“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危害之六:“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针对目前这种境况,作为宏观调控的教育部门,虽有明文的规定,但在具体的操作上我认为应该更严格一些,除了严格控制在校课时数、作业量,使教学在同等时间内有一公平的竞争外,还应取缔有偿家教,并由社会的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对违规行为坚决予以严厉处置,并列入学校和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中。
人们对有偿家教的看法是:在职教师搞家教,有损师德和师表;我的学生找家教,我的责任未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