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论文:浅谈音乐活动在主题课程中的实施和评价
科研论文:浅谈音乐活动在主题课程中的实施和评价
科研论文:浅谈音乐活动在主题课程中的实施和评价
摘要: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悦。因此音乐活动在幼儿园主题课程中的实施和评价成为现在幼儿园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结合幼儿园主题课程,探讨了音乐教育活动的实施和评价。
关键词:音乐活动 主题课程 实施 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所谓主题课程就是秉承了这个精神,以主题为主线,围绕主题脉络将集体教学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活动、环境创设有机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围绕着幼儿园教育内容实施开展。其中艺术是五大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领域就像一棵大树,音乐教育活动便是这棵大树上的一根重要的丫枝,是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形式。因此,有效实施音乐教育活动,正确客观地对活动进行评价,使得主题课程这棵大树更加茂密,更加郁郁葱葱。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萌发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作为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的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用声音的表达出来,音乐也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才能进入音乐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所以我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深入研究音乐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施开展、评价总结,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有所获得,感受到音乐美。
结合主题课程,有效实施音乐活动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同样,激发情感、激发兴趣也是幼儿表现音乐的前提。只有在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情况下,幼儿才会认真投入到音乐活动中,从而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发展。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动力,能促使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学习时就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就会钻研、去思考。但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如:通过教师的言行、环境创设、材料、游戏、故事等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案例:在音乐活动《爸爸逛公园》活动中,《爸爸逛公园》这是一首排比性比较明显并且枯燥的歌曲,每一段歌词只是稍微有些变化,歌曲的旋律也是比较平淡。如果单一的学唱只能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如何能让幼儿对这首歌曲感兴趣?让孩子能体会到玩中学,学中有所收获呢?在一番准备后,首先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提着公文包,带着眼镜,穿着男装的“老师爸爸”。孩子们一看到我这个“老师爸爸”开始哄堂大笑,我以一系列诙谐幽默的动作入场,然后大声说:“爸爸今天带你们游公园喽!”孩子们立刻进入了游公园的情境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将整个活动贯穿在游戏中,在活动的最后一句,“你不捉老鼠就不带你去!”我把孩子们当成小老鼠,我来当大花猫,歌曲唱完的时候去捉老鼠,小老鼠们拼命地四散逃走,真是好玩极了。孩子们完全没有感觉这是一节音乐活动,但是往往是在这样一遍一遍的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也达到了所预设的教学目的。
(二)、选择适合的音乐素材
一个好的音乐素材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什么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能被我们一代一代地传唱下去,而没有在时代的更替中消失?正是因为这些音乐素材是优质的、经典的,不被时代所抛弃的。我们有必要整理出这样一套适合幼儿的、琅琅上口的、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好的音乐素材,然后根据这音乐素材进行分析,研究活动策略,让这些歌曲在孩子们嘴里广为传唱,让主题课程中的音乐活动得到最好的开展。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更便于和有利于孩子发挥创造性的音乐素材。如:《两只老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小蛋儿把门开》等。这些都是每个孩子都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些歌曲之所以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经典,与歌曲的节奏、歌词、旋律及符合孩子们们的年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三)、多变的音乐教学形式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多样化、丰富、多变的。新《纲要》要求我们在指导幼儿的艺术活动时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积极地研究和创新教育方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插上音乐的翅膀,在音乐活动中自由翱翔。那么,怎样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唱歌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故事、儿歌渗透法。我们可以将音乐材料进行分析,编成故事、儿歌来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加深幼儿对歌曲的印象。如《泼水歌》、《螃蟹歌》、《八只小狗抬花轿》等,老师需要将歌词重新整理,并且以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里所讲的故事。
(2)、图谱教学法。音乐图示法是以结合图示,理解音乐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一种更简易的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活动中必须运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帮助幼儿去熟悉音乐,了解音乐。而图示法正是运用直观的图像、线条、图形等来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等,从而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案例:如《快乐的牧羊人》,歌曲内容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多里’的牧羊人的故事。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理解歌词意思,并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熟悉旋律,使幼儿从感受—理解—想象—表现的过程,从而感受到牧羊人多里的快乐心情。在歌曲中,多里唱“雷欧雷„„”时,我一直苦恼该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在图谱中我用了一个大弧线和一个小弧线。孩子们看着弧线,立刻就能长出不同的音高,理解并演绎出多里不同的心情。
(3)、音画转换法。所谓音画转换法就是借助能被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的音乐教学法。当幼儿在演唱某一段较复杂的节奏或歌曲而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简化歌曲,用能被幼儿理解的符号代替,如歌曲《大鞋小鞋》中的节奏,用形象的符号来代替“踢踏踢踏”的声音节奏。对这种新的音乐活动方式,孩子们还是比较容易掌握和接受的,效果也非常好,孩子们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而又轻松地演唱复杂的节奏,当幼儿清楚地唱出这段节奏时,每个孩子都非常开心,这正是体验到成功的表现。
二、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经过前期的努力,我们完成了主题课程中音乐活动内容选择、组织、实施阶段的工作,下一阶段就要对课程实施效果展开评价。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应性、有效性、调整和改革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评价,我们可以测量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整合效果怎样,教师与幼儿是否都有得到发展,我们通过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反思,以实现良性循环。评价是音乐课程改革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音乐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策略服务的活动。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
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决定这节活动的成败。首先要看活动目标是否与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应紧密联系;然后活动目标应涵盖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最后要关注活动目标与儿童的实际情况是否相适应。
(二)、活动内容的评价
活动内容是为教育目标所服务的。在评价活动中我们要检验活动内容与音乐教育目标是否一致,与音乐教育所涉及的范围、领域相是否相同,与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相是否相符。而且还要检验音乐教材本身是否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适当的音乐材料,细心进行教材的分析、拣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正确选择材料决定着活动内容的质量。除此之外,音乐活动中各部分内容间的比例、结构、时间关系要合理,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要相适应,活动内容的组织安排要突出重难点,活动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流畅。
(三)、活动过程的评价
每一个音乐活动应该是在准备的前提下进行的。准备活动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物质准备是指教学具、活动材料上的准备,物质准备与否决定着活动过程能否顺利开展,幼儿是否能利用丰富、生动、有趣的的材料进行学习。如:音乐磁带、CD、图谱、课件等等。知识准备是指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方法、策略等。教师对活动必须是有研究的,有想法的,然后进行备课、准备教具,然后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地将知识点落实下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音乐活动时,在结构上应该紧凑、有序,应该注意到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之间的层次性、系列性、递进性,能够体现结构安排上的动静交替。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尤为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亲切自然、精神饱满,具有一定的热情,调动幼儿情绪,使幼儿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而投入到活动中。教师在活动中能否做到正确而清晰地示范讲解,是否善于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角色的变化引导儿童学习,善于设置一定的提问以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标准。在开展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到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是否关注到个别被忽视的幼儿,正确引导及干预,从而激发儿童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音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特征或者整个班级孩子的特征做出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体现出因材施教。如:在观摩名师应彩云老师的活动中,对于个性明显、不守课堂秩序的幼儿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随机教育,不仅使得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又能使孩子得到心理和知识的满足。
(四)、活动效果的评价
首先,应该把活动效果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与活动预期所达成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幼儿知识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测,这是检验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其次,幼儿的情感是否得到满足。任何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关注到幼儿的情感。幼儿正是通过情感的满足来促进幼儿情感的需求。如快乐、自信等。再次,师幼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课堂气氛是否生动、活跃也能体现出活动开展的效果。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主体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是为围绕着幼儿所开展的。所以,音乐教育活动也必须围绕着幼儿这个主体所进行。在幼儿的学习中,如何发挥和发展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音乐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我们不仅要求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还应该重视幼儿的情感。但只要我们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努力探寻适合幼儿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就会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而研究、了解幼儿的需求,掌握幼儿学习的特点,就会使我们在音乐环境的创设上,操作材料的提供上,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条件,孩子们终究会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要想让音乐教育活动在主题课程中有效地开展,教师必须理清音乐活动在主题课程中的重要性,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熟练掌握音乐教学技能,分析幼儿的心理需求,让音乐教育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故事在主题中开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4]幼儿园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篇:浅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
蒋福山小学
艾冬利
内容提要: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本文阐述了过程性评价基础理论及其原则,并着重分析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案,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过程性评价 过程记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1]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应立足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评价,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较明显的体现。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评价依据,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和进步。
一、实施过程性评价需遵从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在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的每个学生个体差异 很大,能力水平同,例如,在讲授《动画制作工具Flash》这一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因为之前三四年级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学习这节课就比较容易,经过老师的讲解也有较大的提高;另外一些学
生基础知识就比较差,家里又没有电脑,从未接触过此类知识。于是面对这种情况,采用的评价方法就必须符合实际,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况以及发展可能性。教学方式既为学生接受又使他们觉得有兴趣,能激发学生表现自己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多元性原则
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独特性,更需要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合作等活动中渗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
3、可行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经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所达到的,并且,每项评价指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简明、扼要,学生容易理解,教师易于掌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避免繁琐化和形式化;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循序渐进,把握近期水平,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4、等级制原则
传统的百分制的精确量化与统计,对学生心理负担影响较大,束缚教师全面育人的积极性,因此并不十分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而运用模糊控制论原理,采用等级制,淡化不正常的分数竞争,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3]对于信息
技术学科来说,有许多不好量化的项目,因此,考核成绩的评价可用优秀、良好、中与还要加倍努力4个等级来量化。当然,考核的评定必须要注意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考虑,并注重课堂表现、作品展示以及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二、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意观察,细心记录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表现、成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课堂表现需要重点观察学生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是否有耐心克服困难,在课堂上是否有出色的表现,是否有创造性等等。
(二)、重复评价,有效激励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面向结果的评价,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别与选拔功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很难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这种终结性的评价,不能及时有效地调
[4]控教育教学活动,不利于形成教学中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采取“过程性教学评价”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上有差异,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渐渐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每节课的考查中,允许学生进行重复考查。如果学生对自己提供的作业不满意,或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不满意,学生可以申请或教师建议进行重复考查,使学生有再次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获得纵向和横向的发展。
(三)、过程记录,充实评价
目前,许多学校都给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收录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学生绘画作品、手工制品,试卷、优秀作文、获奖演讲稿等等。同样在信息技术课上也可以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信息技术课的成长记录袋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建立电子档案袋,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过程进行真实性评价,注重评价发展性功能。微机室的电脑均装有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学生在自己的机子上做好作品保存后,就可以提交作业到教师机,然后由教师整理归类。
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明显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作业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连课堂纪律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每堂课结束的前三分钟,把一部分比较好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一方面鼓励了在本堂课表现的比较好的的同学,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榜样。此外,定期组织学生定期浏览自己的作业,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出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改进方法、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
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会忽略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注重学生的评价能力,能帮助他们的辨别是非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由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事前,先就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做出说明,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一级指标四个维度的表现,用“★”作为标准,4颗星以上为“优秀”,3颗星为 “良好”,2颗星为“中”,1颗星为“还要加倍努力”。最后写出自己对本章的学习心得,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身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在四个维度确定1个分数。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以4~6人为一组,采取任务驱动法,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并对完成作业的小组用一级指标的四个维度进行登记,作为学期总评的依据之一,学生为每一个同学在四个维度确定一个分数。最后由教师计算出平均得分,作为学生互评的最终得分。
学生通过自评及互评,了解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写出学习心得,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学生经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决定进一步学习的进度和策略。调动了学生本人的积极性。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则使学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确定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在教学中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提升对学习的热情,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五)、综合评价、真实可靠
在学期末,提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成绩时,按照这样的公式提供成绩:平时占20%,平时作业(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成绩)占30%,知识测试占20%,操作题占30%。通过这样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评价结果基本接近真实情况,从而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在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学习,以此来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过程,富有无数未可知的变化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透彻了解教学现状,以教学评价目的为指导,基于过程性评价方法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有效的过程性评价程序,有助于改变之前终结性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最大作用,我们需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寻求和丰富操作方法,以促使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广泛、更合理的应用,使其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以,进一步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理论及其原则展开,重点阐述了过程性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案。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过程,在教学中运用过程性评价,将教学与评价紧密结合,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祖良.浅议过程性评价[J].甘肃教育,2005:1.
[2] 陈华.从作业角度体现过程性评价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3] 张文杰.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
[4] 宰月明.过程性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J].英语新世纪,2011:3.
第三篇: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自查报告
大桥镇中学关于落实
《山东省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自查报告
自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很抓落实,积极开展新课程实施工作。现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鲁教基字[2007]21号,以下简称《评价方案》)和《东阿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的课程实施水平,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开展。
1、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多次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会议。对我们如何扎实开展课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部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常指导并抓落实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拟定课改工作方案,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组织指导开展课改工作。为使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做到课改领导成员职责明确到位,分工合作。并定期召开课改工作例会,确保课改动向、交流课改心得,每学期以语数为专题,搞两次有代表性和指导性的新课改的教研活动,指导讨论课改工作。此外还成立了课改指导小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从组织上保证了课改的顺利推进。
2、开展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随堂听课”活动。
正副校长坚持经常性随堂听课,了解真实的课堂教学现状,掌握课改工作实施情况;同时紧扣课改精神和要求,对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及其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及实验教材的能力。注意鼓励和激发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热情,增强教师课改的工作信心,调动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积极性,为全面课改工作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置与管理 1.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出炉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施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自己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严格按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综合)设置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虽然在师资上,还不能够有专职教师,但与从前相比,实在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教师队伍建设上,在配备上我们虽然无能为力,但努力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每位老师都兼代多门课程,保证了开齐课程。教学设施配置上正逐步完善,力争与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衡。
4.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右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一部分老师的教研论文发表,参与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
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采用临沂市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设置和批改有记录分析,及时矫正。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又班会、校会、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三、学校的课时及作息时间安排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置课时。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
四、学校课程实施效果
课程实施,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强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注重开发利用学校和本地区的各种教育资源。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兼顾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走向社会,学会理解;学生在体验失败、挫折和成功中得到锻炼;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与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教育效果。
五、课程评价、考试、作业情况
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期末以书面考查、口语表达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学校部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列名次。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不做他用。对于地方课程,学校也制定了相应得评价方法和标准,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都以等级形式表达。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从不安排上课。作业部置,讲巩固也求实践,严格遵循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布置作业。
六、教材与教辅资料使用
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均由上级主管部门做主,学校从未私自给学生订买任何资料,教师更无向学生摊派或强迫性地推销教辅资料。
七、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情况
1.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每学期将学生的学习状况通知家长,注重过程性评价,为了协调同学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设立了学校家庭联系栏,便于学校将学生在校表现通知家长,家庭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反映给学校,有利于共同协作。3.对学生终结性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部分学科开卷考试,如音、体、美、部分学科采取笔试加实践的考试方法,如语文、历史等。学校班级不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按考试成绩给教师排队,给学生排名次。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新课改”所需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育投入是否相匹配;自由、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运用是否实用有效,制订的教师、教学、学业评价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真正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等等。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与总结。同时,我们也希望教育局能制订统一的社会实践安排表;能给我校配备音美教师和器材并合理搭配调剂部分教师来我校工作。
大桥镇中学 2008.11.26
第四篇:科研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科研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科研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教育的初等阶段,幼儿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培养良好品德的初始时期,对儿童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一,具有培养儿童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作用。当前幼儿园普遍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本文针对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 多媒体运用
音乐教学是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之一,它在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增加儿童的音乐素养、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观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很重视儿童的音乐教学。具不完全统计,我国有相当一批幼儿园已经装备了多媒体设备,在幼儿园教学中已经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如今很多幼儿园教师就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
1.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优势
目前很多幼儿园已经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幼儿园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初期,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在思维逻辑方面,儿童尚不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思维来能都理解事物。音乐教学有一些内容是抽象的,如果只是单纯的讲出来儿童并不能完全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具体,这样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二是儿童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向儿童展示其教学内容,这样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促使儿童具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儿童音乐的知识面,使儿童能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
2.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增加儿童学习的兴趣
由于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通常会遇到儿童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讲,会出现相互说话、打闹等状况,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只能是用严厉的措施如提醒儿童不要说话等措施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但往往事倍功半。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音乐教学进行导入,增加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此外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思维活动,使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创设一个游戏化的教学氛围,为幼儿学习新的内容作铺垫。课件中优美的音乐,不断更换的动画形象,明亮色彩的视觉刺激,很快就能吸引孩子自然地进入上课的状态。
如多媒体课件中的音阶练习就能让幼儿在趣味教学中愉快地学习,使音乐活动游戏化。参照《音乐之声》的主题曲《哆来咪》制作一个音阶练习的多媒体课件。在活动一开始,教师按动鼠标进行播放,当课件中唱到“fa”,幼儿就跟着一起唱“fa”,这样依次练习,幼儿十分感兴趣。他们一边做游戏,一边练习音阶,不但培养了乐感,还养成了安静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参与课件中有趣的音阶游戏,让幼
儿充分感受到音阶中七个音符之间的关系,仿佛歌曲中的每个音符都具有了表情,惟妙惟肖,生动之极,既训练了音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有趣”为前提,幼儿“乐”在其中。
2.2提供生动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如前所述,儿童尚不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况且音乐知识很多是比较抽象的,儿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使儿童易于理解。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挂一些图,边给儿童讲解边教儿童唱歌,这样的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儿童唱《春天》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教师用多媒体把这首歌播放出来,在播放这首歌的同时教师用课件向儿童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儿童细心观察春天美好的景色,从中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儿童这时能够被美好的音乐和美丽的春天风景图画所吸引,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据此来教儿童唱《春天》这首歌,还可以让儿童扮演各种小动物来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模拟小动物迎接春天到来的反应。这样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也能够调动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3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深化教学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意播放任何音乐,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深化音乐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剪切技术,把《小蝌蚪找妈妈》这首歌剪切成四段,每段音乐配上不同的主题课件,然后分别表现出来。而且教师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专业软件即时调整音乐,让儿童能够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之间的区别,使幼儿在愉悦的体验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4发挥多媒体的游戏功能,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让儿童对音乐产生兴趣、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外,还要加强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而主体,真正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多媒体的游戏功能能够极大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能够置身于课堂之中,充分发挥儿童的独创性。
例如教师在教完儿童唱《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儿歌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成一个小游戏,教师让儿童去玩这个游戏,看看蛋壳中能够出来什么样的动物。当儿童看到小鸟从蛋壳里出来以后,教师可以让儿童根据刚学完的这首儿童来改编成“小小蛋儿出小鸟”这样的儿歌,然后组织儿童演唱自己改编的儿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赵寄石,唐淑.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对教师评价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对教师评价的转变
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来看,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有诸多弊端。例如:以行政管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管理、没有在考虑教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以合理的人性假设来构建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质量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对学校自身的教学研究活动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导致教学研究活动效率低下以及教师评价的维度单
一、功能单
一、过分注重结果等问题。而个人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角色,现行学习教学管理制度中的诸多弊端中最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教师评价的维度单
一、功能单
一、过分注重结果等问题。当然针对这个噬待解决的问题,在基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工作中对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
所谓对教师的评价,简单来说,就是收集相关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首先来看一下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在对教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对教师评价的复杂性,这也就同时求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够简单划一。但是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评价在客观上存在着对其简单化处理的弊端。这些弊端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教师的维度单一。评价教师维度单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现行的教师评价中将评价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只侧重教师的课堂教学,将教师评价等同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同时,即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也产生了偏差,这种评价完全以写生的学习成绩为指标来间接衡量教师的工作,评价教学质量和考核教师的唯一尺度就是学生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教学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发展等重要方面。这种单一维度的评价方法,很容易让老师产生急功就利的心态,从而走上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为了在这种有偏差的评价机制下得到好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从而忽视自身发展,为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惜采取明明知道是错误的教学方法,例如,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填鸭式、死记硬背等等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犹豫老师忽视了自身的发展,也导致了与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二是评价的功能单一。大家都知道,评价的功能主要有两项,那就是选拔鉴别和发展。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往往关注的是评价的前者功能,也就是选拔鉴别功能,用学生成绩区分出所谓的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并将此作为晋升、获奖的一句,而不是通过评价来找出教师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为突破口,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这种评价机制下,评价的功能没有得以充分发挥。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所致,学校以这种简单的方法来决定是奖励还是惩罚教师,这样显然使学校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但是同时也把教师摆到了一个相对不平等的位置上,是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产生隔阂,学校也因此不能发现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三十在教师评价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样的评价机制带有太强的偶然性。一个老师可能因为一时的猜题押题,而得以评上优秀获得奖励,而那些平时为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老师却反而要向那些采取错误教学方法的老师学习。这必然会使整个学校产生方向性的错误。
由此看来,以往的教师评价机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因此,在基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中,着重强调了对教师评价制度和体系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