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在对比中明晰

时间:2019-05-13 08:2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题在对比中明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题在对比中明晰》。

第一篇:主题在对比中明晰

主题:在对比中明晰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文本细读

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中心初级中学

王清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一不同的生命质态、不同的追求幸福的方式,但他们最后一起携手走向了未来,走向了光明,获得了幸福。作者这样创设人物构划故事,不仅是人物刻画情节发展的需要,也不仅是为了使童话故事更加精彩,更是为了在对比中明晰主题。

一、两种对比:不一样的生命质态和生命追寻(一)不一样的生命质态

虽然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都渴望幸福,向往未来,但他们的生命质态是很不一样的。1.盲孩子的生命质态。(1)无望。

盲孩子的生命是无望的。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看不见朝晖夕阴、野芳佳木,于他而言,世界没有朝暮之分,也没有四时之别。他的世界里永远没有光亮与色彩,不知道什么叫光辉灿烂,也不知道什么叫姚紫嫣红。他所能拥有的只有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暗,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如果没有亲身经历那无望的黑暗,一个明眼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人们无法真正想象盲孩子究竟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也无法真正理解他的黑色世界。盲孩子的眼前,仿佛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这种给人希望,却又永远没有希望的希望,是最让人失望的;盲孩子什么都想看见,却又什么都看不见,永远是那么的深不见底,这是最为可怕的事情。因为真正的可怕,不是强大,不是高远,不是深奥,而是看起来无法预知的一切,哪怕是浅浅的小溪。在盲孩子的眼里,世界是幽远无边的、无望的;自身是渺小的、无助的。

(2)孤独。

正因为无望,所以盲孩子渴望朋友,渴望理解,然而“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说笑嬉戏”。

如果说无法感知世界,使他强烈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无助和孤独的话,那么,“身处闹市”却“无人问津”的残酷现实,更使盲孩子深深地体会到与他的年龄和社会阅历极不相称的“无言独上西楼”的寂寞和“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独。然而,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孤独却又是无人能够理解的。

(3)无奈。

现实存在虽然无情地隔断了盲孩子的生命世界,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不想追寻美好的生命。相反,他不但向往,而且迫切地追求着。他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当命运之神禁锢了盲孩子的视觉自由时,盲孩子就把他的双耳延伸向更远处:他是那么喜欢听大自然的声音。然而,大自然的声音再美妙,也无法排解那无边的寂寞与孤独,无法改变那现实的处境,于是,他常常自言自语地无奈地慨叹:“谁跟我玩儿呢?”

2.影子的生命质态。(1)没有人生自由。

影子对盲孩子说“我永远跟你在一起,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看起来,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其实,只要稍加思量便可明白,影子是没有自由的。它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它必须天天和盲孩子在一起,须臾不能离开。

(2)没有独立自我。

有亮光才有影子,没有亮光便没有影子。影子是无法主动地把握自我的。即使是有亮光时,影子出现了,它仍旧没有独立的“自我”,因为它“像黑夜一样黑”,“有一双黑眼睛”。

(二)不一样的生命追寻

无论是无望、孤独、无奈的盲孩子,还是没有人生自由、没有独立自我的影子,虽然他们的生命质态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但他们都追求幸福生活,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只是他们追求幸福生命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

1.不同的外在支持。影子对盲孩子说,“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从“光明”是“影子”的母亲这一点来看,影子的母亲显然已从黑暗的现实中走出来,并拥有了灿烂的未来。生活经历使她明白如何追求生命,追寻幸福,于是,她才让她的孩子到盲孩子的身边,去陪伴他。因为她深深地知道: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帮助别人获得幸福,才是自己获得幸福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说,“光明”不但是“影子”的母亲,更是“影子”的精神引领。

而盲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影子出现之前,他是没有任何依靠,任何支持的。他是个盲孩子,生活在“没有光亮,没有色彩”的世界里;他没有朋友,“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说笑嬉戏”。他觉得自己仿佛是个多余的人,没有任何朋友支持他追求幸福。在他的友情世界里,同样“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仿佛没有亲人,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的孩子。他是否应该追求幸福生活,能不能追求,又该怎样追求,这些,根本无人关注,更不要说有人给予他爱的关怀了。他的世界因为缺少阳光、缺少亲情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生活在如此的世界里,盲孩子对生命的追寻当然有别于影子。盲孩子独自一人追求幸福生活,是十分脆弱,甚至是凄凉、悲壮的,然而也更是坚决的,只要命运给予他追求的机会。

2.不同的精神状态。

影子“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它诞生于“光明”,光明就是它的母亲。它从一开始就知道只要自己好好努力,便能像它的母亲一样走向光明,获得幸福。它的未来属于光明,它对幸福生命的追求是一定能够成功的。这一点,从来到盲孩子的身边时,它就已经知晓了。于是,它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不但如此,它还知道如何追寻幸福生命,使自己走向灿烂的未来。所以,当它来到盲孩子的身边时,它十分快乐。它“轻轻地”对盲孩子说,“我跟你玩儿”。它说话的声音“很好听,也很和气”。它不为自己没有独立的形体而难过,它高兴地对盲孩子说“我长得和你一样”,甚至它毫不避讳自己的现实窘迫——它像黑夜一样黑,它还有一双黑眼睛。更重要的是影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么大的价值一它在帮助别人追求生命幸福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我。所以,它告诉盲孩子说“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时,影子“觉得无比幸福”。

而盲孩子就很不一样了。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和色彩,也没有朋友,更重要的是暂时还看不到生命的希望,因此,他是孤独、寂寞的。尽管如此,他仍旧没有放弃对幸福生命的向往。他没有对自己说真没意思,也没有意志消沉、一撅不振。它对自己说“谁跟我玩儿呢”,这说明他没有对未来失去信心。尽管他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方法,他还是“常常自言自语”谁跟他玩儿。

3.不同的追寻方式。

影子对幸福生命的追寻跟盲孩子的最大不同,在于影子是主动追寻而他求,而盲孩子却是被动等待而自求。这当然是由它们不同的处境所导致的。不过,他们对追求幸福生命的不同的理解方式,才是他们最大的不同。

影子因为有明确的方向,有正确的引导,有强大的支持,未来是可以预见的,所以它追求幸福生命时,心情十分快乐;而盲孩子几乎一无所有,未来不可以预见,所以他追求幸福生命时,自然十分孤独、寂寞、忧郁。看起来,这是由于不同的生命境况使然,实际上,这是由于他们对“幸福生命”的不同的哲学理解而导致的。盲孩子追求幸福生命,主要倾向于企盼“外援”,“外援”不得才转向自我而内求。他在追求幸福生命时,常常自言自语的一句话是“谁跟我玩儿呢”。这句话不难理解,它很是明白地告诉人们没有人和他玩儿的现实。然而,他的潜台词却是:“我想‘玩儿’呀,可是没有人跟我玩儿呀!”如果再深一步地说,就是:“我想要幸福生命,可是别人没有给予我啊。”一句话,他对幸福生命的追求是企盼“外援”不得后的内求,而暂时没有追求成功的原因自然是“外在”的。

而影子却不同,它一开始就没有从自身着手,它没有十分功利地想着怎样通过自我奋斗让自己尽快拥有人的外形和幸福生命。它采取的方法是快乐地来到盲孩子的身边,幸福地陪伴盲孩子。他以为这样才是对幸福生命的最好追求。因此,如若影子处于盲孩子的境况的话,也许它常常对自己说的话,该是“今天,我准备和谁玩儿呢?”

二、在对比中明晰主题

金波为何要刻画“盲孩子”和“影子”两个不同形象?仅仅是童话写作中故事创构的需要吗?不,作者这样做,更是为了把两个有着不同生命质态、不同追求幸福方式的生命个体进行对比。对比不是为了说明谁对,谁错,也不是为了褒扬谁好、贬抑谁差,而是为了明了、清晰、浓郁某种思想、某种情思。作者将“盲孩子”和“影子”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明晰主题。

先看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在盲孩子的生命哲学里,幸福生命来自于自我奋斗,更来自于别人的给予。他的生命哲学观是被动等待而自求;而影子却认为幸福生命来自于自我奋斗,但更来自于给予别人、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很显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哲学观,但他们并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高下之别。就盲孩子而言,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选择被动等待而自求,无可厚非;影子基于自己特殊的生命语境,选择主动追寻而他求,也同样值得肯定。

再看作者是如何明晰主题的。

作者无意于评价两种生命哲学观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他把更多的笔墨放到了在影子的影响下盲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上。作者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在差异对比中,引领人们思考生命、明晰主题。在影子没有出现之前,盲孩子也“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但是“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后来,影子出现了,影子“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眸眸地叫,羊儿哮哮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同样是大自然的声音,同样的喜欢,为什么先前盲孩子的日子是寂寞的,而现在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这是因为影子的到来唤醒了他对幸福生命强烈的渴望。他看到了希望,所以“他很快乐”。

而且,起先是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到大自然中去,也就是说是影子主动给盲孩子带来了快乐。那么后来呢?后来,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甚至“每当听到人们这样夸赞他的影子”时,盲孩子总是主动告诉人们:“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朋友”。这说明,盲孩子在发生着改变。

盲孩子终于知道如何追求幸福生命了,他的人生充满了快乐、幸福与希望。至此,他的生命质态发生了质的匕跃。事实上,他已经不是起先那个被动等待而内求的盲孩子了,他已经知道如何主动追求幸福生命了。

能够用自己的生命唤起别人的生命觉醒,这不正是影子别样的追求所结出来的硕果吗?还有什么比看到别人因为自己而重生而更让人快乐的事呢?因此,此时最快乐、幸福而充满希望的,不仅仅是盲孩子,更是影子!这大概便是这篇童话通过差异对比而要明晰的主题吧。

第二篇: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武桥镇路西小学四年级季蚌

母鸡为了鸡雏不辞辛劳,反复教小鸡们刨土寻食

老麻雀为了小麻雀的安危,敢于与恶狗一搏。

猴妈妈总爱将幼崽搂在怀中,认真地为孩子捉虱子,挠痒痒。

„„

动物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用心爱护这自己的孩子。

我们的母亲亦是如此:

是她们赋予了我们新的生命,教会了我们走路认字,培养我们坚定的生活信念,她们用柔弱的臂膀给予我们避风的港湾,用辛勤的双手为我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们用一颗无私伟大的胸怀容纳万物百川。

小乌鸦在老乌鸦年老时,外出寻食回来反哺自己的妈妈。

小羊羔在吃奶时,总爱跪着允吸母亲甘甜的乳汁。

小狗摇着尾巴来乞食,日子久了,以忠诚明鉴于心

动物尚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人呢?

我们尽情享受着现成的安乐的生活,父母的付出似乎是理所当然,然而当我们蓦然回首时,渐渐老去的母亲显得那样疲惫弱小,我们应该停下玩耍的脚步,走进她们的跟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有生以来的恩泽,哪怕是一杯清茶,一顿淡饭,一次亲密的交谈,一次捶背、一次洗脚„„不管我们做得过程怎样,只要以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孝敬孝亲,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母亲都会感慨万分,喜悦不已。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又一度的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真挚地呼吁:大家一起来感恩!

指导教师:白国静

第三篇:在对比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对比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讲授《后赤壁赋》的一点体会

元丰五年七月,苏轼曾游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同年十月,他再游赤壁,写下了同样享有盛名的《后赤壁赋》。作为《前赤壁赋》的姊妹篇,《后赤壁赋》既有着与之截然不同的意境创造,又有着与之一脉相承的生命感触。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主要采用对比法,把苏轼游览前后赤壁的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在同一年前后两次游同一个地方,有何不同:时间不同,景色不同,心情也有异同。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熟悉课文。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前赤壁赋》,齐背这篇文章,说说苏轼在此文里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变化。(乐——悲——乐)并指导学生讨论三条题目:①作者为什么而乐?②因什么而悲?③最后为什么能乐起来?通过这样的回顾,让学生明白苏轼第一次游览赤壁时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难点:作者在《后赤壁赋》里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的变化?找出文本依据。齐读课文,让学生把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划起来。质疑设问:(1)作者开始的情感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设计这样的讨论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学会从文本中找依据。(2)找出第一段中写景的语句,并体会它的作用。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设这样的题目,发挥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作用。(3)作者因高兴,所以重游赤壁,那为什么由乐而变悲呢?从文字中直接找到的一些线索是什么。鼓励学生在文本里找答案。由此体会景色的变化引起了作者情感的变化。(4)作者独游赤壁的豪兴由眼前的景色引起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联想而变为激越的悲哀,最后,他能像《前赤壁赋》那样乐起来吗?“道士笑而不答”意味着什么?(5)体会我国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3总结:《后赤壁赋》也像《前赤壁赋》那样以情感变化为线索,但与《前赤壁赋》中的“乐——悲——乐”的情感变化有所不同,《后赤壁赋》中的情感由平静的乐,到激昂的乐,再转而为悲,但最后并不是复归于乐,而是归之于一种顺其自然的无奈与淡泊,一种巨大的空幻感。在《前赤壁赋》中,苏轼把人生须臾的解脱归之于理,从理性上论证物我皆可无尽,短暂的生命融入自然便可永恒。而在《后赤壁赋》中,则既无“情”,也无“理”,而把一切归之于“空”。全文以“不见其处”戛然而止”。可以说,理是对情的消解,在这重重消解中,对生命本质的揭露一步步深入,悲剧氛围也一步步加重。

4感悟

“让学生做鉴赏活动的主体”是文学鉴赏课的关键。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鉴赏主题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讨论、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联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第四篇:浅析中法文化对比在法语教学中的影响

浅析中法文化对比在法语教学中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中法文化对比对法语教学的影响,首先从语言文化的交融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两种角度分析中法文化对比的理论意义,然后从思维方式、文化内涵以及生活习惯三个方面对中法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详细的描述,最后从拓展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境以及增设多媒体教学三个方面来进行法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法语能力。

关键词:中法文化对比;法语教学;语言文化

一、中法文化对比的理论意义

1.语言文化的交融性

语言和文化是关系非常密切的两个概念,文化是语言的组成成分,而语言是表达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语言是从文化中产生的,而文化优势通过语言进行传递和表达的。如果想要研究语言,就必须从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又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从文化中产生的,所以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其文化背景与内涵。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语言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在法语教学中,中法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对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法语的教学中,如果中重视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于文化与语言之间作用的传输,那么只能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却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而从某个角度进行考虑,有时候文化交际的错误比语法措施更严重。

2.中法文化的差异性

各国的文化都存在着差异,这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所以想要想好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个语言的文化背景,否则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理解上的误差。中法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上的统一,主客体地位平等,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法国文化则注重个人的观念,主客体对立,主张人类征服自然。

中文提倡的是悟,注重语言内在的联系,在结构上不要求严谨,而是通过主观的直觉结合上下逻辑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法语注重的是语言的形式,不求周到,但是结构上必须要严谨。所以在法语的教学中,必须要通过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中法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才能填补中法文化之间的沟壑。在法语的学习中,要探寻法国人的思维模式,对法语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让学生从单纯地学习法语转变成跨文化的学习过程。

二、中法文化对比的主体内容

1.思维方式的对比

中法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法国人思维比价直观清晰,所以法国人在说话时比较直率;而中国人思维比较间接主观,所以在说话时比较委婉。

比如在餐桌上,中国式的礼貌有时候会让法国人感到反感。中国人请客一般都是准备一桌的饭菜,但是对于习惯把饮食分餐盘来吃的法国人来说,会觉得手足无措。在就餐之前,中国人喜欢讲一些客气话,比如吃一顿简单的便饭不成敬意之类的,这样会让法国人感觉到对方不尊重自己。而在吃完饭时,中国人就餐完之后会说请您慢用之类的话,但是法国人就会感到差异,觉得我为什么要慢慢吃啊,不知道中国人口中的慢用是礼貌客气的话语。

2.内涵差异的对比

由于受到文化地域和历史的影响,以及中法生活环境之间的差异,对于某些词语的内涵理解差异比较大,所以会让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差异。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一种文化中会通过某种事物联系到某种特征,但是在另外一种文化中却联系不到某种特征;第二就是某种事物在两种文化中都能联系到某些特征,但是联系到的特征却不相同。比如说中国中的狗一般都是贬义的,但是在法国中确实褒义词。

3.生活习惯的对比

在生活习惯上,中法两国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法国人对于谢谢、请、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比中国人高,而且一般是使用在家庭亲戚之间。而中国人则认为两人之间越客套就代表着关系越疏远,所以关系越近的两个人,使用的礼貌用语就越少。

所以综上所述,教师在法语的教学中,必须要注重中法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让学生们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了解和学习法国文化知识,从而能正确表达语言的使用特征,并且能熟练和法国人进行交流。

三、中法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

1.拓展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以便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课本上的词汇和基本语法外,在课堂讲授中应增加交际法语和法国文化知识,包括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社会生活常识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用法语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增加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外,还可以教唱法语歌曲,讲述一些简短的法语小故事,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此外,还可以介绍并着重赏析著名的法语诗歌。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法语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从另一侧面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

2.构建课堂情境

在教学中,应构建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学以致用,使课堂成为语言实践的场所,从而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要利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听与说的学习。要把枯燥的词汇、句型变成生动的语言。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个小标题,如:“问路”、“打电话”、“自我介绍”等,要求学生恰当、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句型、结构编排一些简单的情景对话,并在课堂上分组表演。

3.利用多元媒介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媒介,将课内的教学和课外的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法语教学录像,在情景中展开对话,借助形象化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能力,准确地理解对话的含义,同时通过反复听录音磁带,准确地模仿语音、语调、节奏甚至语气和音高。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建立基本的话语意义和文化模式之间的对应联系。

要拓宽文化导入渠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有选择地看些原版电影和录像片,收听、收看法语广播、电视节目,阅读原著和报纸杂志等。

参考文献:

[1]金励斌.浅谈二外法语语音教学[ J].法语学习,1996(4).[2]郭玉梅.浅论法语教学中的法国文化音素[ 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4): 10-12.[3]马勇,康丽英.二外法语教学初探[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6): 64-66.

第五篇:在对比和阅读中阅读和学习《彩色的非洲》教案

在对比和阅读中阅读和学习《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篇目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是精读课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略读课文分散编排在每个单元中,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延伸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五彩的非洲》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同学们,你还记得在《威尼斯的小艇》中,作者是如何把小艇介绍详细的吗?”

“是通过写小艇的外形、坐在艇中的感受、船夫的驾驭技术、人们与小艇的关系等方面来写的。”

2、“你怎么会记得这么清呢?”我顺势问道。“因为作者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一个内容,很容易记。”

[点评]:首先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为下一步的对比学习奠定基础。虽然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但是非洲本土上丰富的文化和绚烂夺目的美景还是让人留恋忘返。尤其是学习了课文《五彩的非洲》之后,更是一扫非洲贫脊昏黄的原始印象,变得葱绿和多彩了。

3、“非洲这么美,作者是如何把非洲的五彩写生动的呢?” 孩子们翻起书。思考起来。不一会儿,就有人举起了手。

“我知道,作者是从蓝天骄阳、五彩的植物、五彩的动物、五彩的动物、五彩的日常生活、五彩的艺术这几个方面来写的。因为作者把每一个内容都单独写成了一段。”小马同学一马当先发言道。他的发言极大地启发了同学们对此问题的思考:

“我还发现,很个自然小节的第一句话都是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的。”小许同学也不甘示弱。

“是呀,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结构叫做——?” “总——分——”

“真聪明,请你把表示总起的句子划下来。”

“我还发现,在这么多的总起句中,有一两句还是过渡句。这两句是:……”小倪同学真是有一双慧眼,竟然还能进一步思考,找出了文章中的过渡句,我又顺势好好表扬了一番。

“我还发现,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似的,都是写非洲是彩色的。” “我知道,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呼应。”小杨同学迫不及待地说。

[点评]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的启发,鼓励他们自我发现。小马同学的思考点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孩子们在他的启发下,纷纷从结构上开始剖析此文。由于此文的结构十分清晰明了,因此很适合孩子们自由学习,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有意识地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4、“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已经一起游玩了很多的地方,有德国,有威尼斯,有非洲,你最想去哪里呢?”我问道。“我哪里都想去!”一个女孩子回答道。

“我也是!”“我也是”“干脆游遍全球吧!”孩子们纷纷附和道。

5、“到这么美的地方去玩一玩,真是一种享受。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这样的风土人情介绍详细的呢?请你比较一下《威尼斯的小艇》和《五彩的非洲》在写作上的特点,找找作者的法宝,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我说道。

“我发现《威尼斯的小艇》的中心句在第一自然小节,所以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的。”由于受到上一环节的启发,小张同学已经在尝试着运用知识迁移了。“我发现《威尼斯的小艇》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自然小节用的结构和《五彩的非洲》中间那些段落的结构是一样的,也是总分的。” “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写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作者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

[点评]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对比着阅读,可以让单元主题变得更为立体,学生的感知也更为全面和丰富。在这两篇课文的对比学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在写法上的异同点,关键是学会了这种分析对比的读书方法。对比着阅读,可以让单元主题变得更为立体,学生的感知也更为全面和丰富。在对比阅读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和迁移。

下载主题在对比中明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题在对比中明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比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省上杭县湖洋中学林其藩 语音是掌握词汇、语法以及培养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的识记有赖于词的语音形......

    数字在汉英文化中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2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 3 Yellow Peri......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整理)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敬畏自然中关于对比句

    敬畏自然中关于对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的赏析(各一句)对比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赏析:......

    在Office2007中如何更改主题颜色

    在Office2007中如何更改主题颜色 使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或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创建的每个文档内都包含一个主题,即......

    “在感恩中成长”主题演讲

    “在感恩中成长”主题演讲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我们要感恩老师,因为老师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

    主题班会《在集体中成长》

    主题班会《在集体中成长》 在集体中成长 大雁的故事 大雁的故事 ? 秋天,雁群为了过冬而飞向南方,当你看到它们以“V”字队形飞行时,你也许已经想到某种科学论点可以说明它们为......

    “横向对比,纵向深入”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横向对比,纵向深入”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横向对比,纵向深入”教学法是齐齐哈尔医学院病理学系在病理实验课中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