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政归一,天下大统
军政归一,天下大统
摘 要:陈桥兵变是历史上重要的一次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行动,它历来为各个朝代的史学界所关注。其中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军事部署以及义社群体下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令人震惊。尤其是赵匡胤战略安排的全局观念与部队强制性军纪,在当时普遍的军人放纵的世风下显得与众不同,也是其成功的巨大保障。
关键词:赵匡胤;陈桥兵变;政治斗争;军事部署
作为宋朝立国的关键一役――陈桥兵变,它的成功无疑为朝代更替的顺利进行打下 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复杂的现实情况下仍获成功,并且打破了五代以来如车水马龙般的国家更替速度,延续了长时段的国家统一与社会和平,故研究其原因对于认识当时历史与现实借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则试图从政治角逐与军事考量的角度审视陈桥兵变的前因后果,并浅析陈桥兵变成功的其他因素。太祖生平简介
五代后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公元927年3月21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诞生于洛阳夹马营(其父赵弘殷领军所在之地)。作为具有众多子嗣赵氏家族的长子,赵匡胤自幼不喜诗书,不爱文墨;反而痴迷于舞刀弄枪,行军打仗。五代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时年十八岁的赵匡胤娶护圣营军校贺景思长女为妻。公元947年,他辞妻别家,孤身一人闯荡江湖,立志功成名就。后纳入后周太祖郭威帐下,参与了澶州兵变,开启了其军旅生涯。数年之后,升任殿前都虞候。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担任后周最精锐部队之一的殿前司最高军事指挥――殿前都点检。至此,赵匡胤兵权在握,目标宏大;征途既定,策马前行;野心勃勃,直指帝座。那么,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而言,如何才能排除万难,统一中国呢?身经百战的赵匡胤在数十年的战争生活中其实早已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军事力量,财政保障,谋士集团,所有一切的都不可缺少。不过,所有的一切都要一步一步来得到。人事任免权力的掌握
1.巧夺人事任免权。
后周显德六年六月癸已,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史料记载:“癸已,大渐.召范质等人入受顾命……质等出.相谓 日: ‘著终日游醉乡,岂堪为相,慎勿泄此言。”1但一个“等”字不得不令人引起注意。《元史》云:“著(王著)有俊才,世宗……眷待尤厚……以其嗜酒.故迟留久之。及世宗疾大渐,太祖与范质受顾命,谓质等日:‘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世宗崩乃止。”2看来,王著嗜酒是实,但却并非酒囊。作为考虑严谨的柴荣而言,在明知自己的大限将至,幼子主国的危险情况下,顾命大臣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政权是否得到延续。
故处于综合因素的考量下,纵然王著具有嗜酒如命的缺点,国家最高领导人却早已了然于心,而且显而易见,其才能与忠诚更为周世宗所器重,是辅国宰相的不二人选。如此情形下,仅仅因嗜酒与不成体统一理由来驳斥对于王著的任命显然并非完全出于为公为国的目的,“慎勿泄此 言”一语则实际上在无形中使得范质落下把柄,甚至受制于赵匡胤。当时局面则成为了范质主张隐匿了世宗的遗命,为防止自己的这一举动被揭发而影响自己的仕途与声誉,范质不得不想办法笼络赵匡胤。殊不知,精明的赵匡胤反而利用这一点,调兵遣将,趁机更换心腹人员作为禁军高级将领。以致于在范质的眼皮底下完成了兵变的首要一步,在一定程度上顺利地掌握了政治人事任免权。
2.人事任免表现――义社十兄弟“步步高升”。
全程参与郭威兵变的赵匡胤,不仅因功勋卓著而备受提拔,人生开始转折。更为重要的是,他被郭威军事集团所爆发的力量深深震撼。这力量,不但由于政变前期的计划缜密,深谋远虑,还在于在生死未知的局势中,却有一支以兄弟为联系纽带的高忠诚的军事指挥集体为支撑。五代十国,战乱纷飞,武人结社屡见不鲜。一方面,结社可以增强个人和群体在动荡社会的存活能力;另一方面,结社的个体都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在战争中所体现的团结与忠义远远胜过仅仅希望以军功得富贵的普通兵士。澶州兵变则毫无疑问地体现了这一点,郭威也最终赢得了建立后周政权的胜利。
有鉴于此,在军旅生涯中,赵匡胤建立了一支以义社十兄弟为核心的军事领导集团。用信义加以笼络,用财富加以维系。结社当时,社人的军职大都不高,但在后周恭帝时期,掌握人事任免权力的赵匡胤却不停任命其为高级军事将领。以致于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中,禁军高级将领人事组成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化。
后周有两大精锐禁军,即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司中,慕容延钊升任殿前副都点检,石守信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调至殿前都虞候,这些高级将领的调换明显反映出赵匡胤对于殿前司的完全控制,而侍卫司本来属于李重进等亲后周势力范围,但李重进和袁彦已经被排挤出京城,外出做节度使,仅仅剩下一个韩通,也已经有其余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对其进行限制,难成大事。缜密的军事安排
历经了半年多的精心准备,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察觉到时机成熟,恰好此时,北汉和契丹联手南下的入侵情报传来,不管该信息是否属实,都在客观条件上为赵匡胤创造了大规模调动军队的机会,此时,摆在赵匡胤面前的阻力有如下:
1.战略河北,地位险要。
五代十国时期的河北接壤契丹和北汉,是中原正统政权与少数民族国家的争霸缓冲与战略角逐的兵家要地。关于这一地区的军队镇守与将领安排问题是兵变的重中之重。唐末五代以来,北方中原地区的军政格局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中原正统王朝的政治中心由陕西关中转移到河南汴洛。《读史方舆纪要》云:“夫据洛阳之险固,资大梁之沃饶,表裹河山,提封万井,河北三郡足以指挥燕、赵……中天下之立,以经营四方” 3《宋史?岳飞传》则记载:“国家都汴梁,恃河北为固”
由此可见,随着政治中心的变迁,河北作为北方政权南下用兵的必经之地,其屏障作用非同一般,对京城的影响力由此陡增。一旦河北“沦陷”,便是平原千里,长驱直入。都城又无险可守,那时将直接处于北方大军的铁蹄之下,整个国家亦将不复存在。故能否控制河北诸镇,是政变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都城布防亟待调整。
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与赵匡胤势不两立,且其战斗力不容小觑,听闻兵变消息必然会起兵反抗。一旦韩通有机会或有时间组织兵力,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对于均属实力派的两人而言,资历较深的韩通事实上更得世宗的信任,且颇有威望。北伐契丹时,韩通就担任陆军的统帅,赵匡胤只是水师的统帅。世宗的遗命二人共掌禁军,但韩通兼有同平章事的宰相头衔,一山难容二虎,赵匡胤对此心知肚明,此人不除,难登皇位。
3.将兵陋习频繁,军纪难束。
五代十国以来臣强主弱,兵士哗变者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五代将士为追求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君主对于他们而言并非是必需品,无论是谁,只要能满足其对于利益的追求,均可成为其拥护的对象。故郭威兵变时,因军纪未束,既入京城,未等论功行赏,“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发”4叨扰百姓,洗劫钱财,局面混乱,难以控制,对王朝的统治也埋下了隐患。
对于上述问题,赵匡胤及其谋士集团针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对策施行如下。
1.重军把守河北,稳定前线。
鉴于河北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及其重要,赵匡胤等开始进行军事部署。史书记载:建隆元年,“先是,镇妥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武妥韩令坤领兵北巡,慕容延钊复率军至真定上(赵匡胤)既受禅,遣使谕延钊与令坤,各以便宜行事。”
历史证明,赵匡胤的当时安排部署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慕容手握重兵,屯真定.真定为河北枢钮,与先期到达河北另一重镇成德的韩令坤一起,控制了河北局势,为“陈桥兵变”的顺利发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这既显示出赵匡胤对河北的高度重视,又显示出他纵揽全局的政治眼光。
2.留守部分心腹军力驻扎京师。
谎称外敌来袭,调动大批军队,势必引起韩通等人怀疑。作为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韩通身经百战,不可能不懂得如此道理。但为何最终未先发制人呢?原因之一在于其性刚寡谋,其二在于范质的影响。韩通在朝廷中信任宰相范质,作为后周两大忠诚势力代表,是否先下手为强的措施势必要彼此商量。殊不知,宰相范质临危缺乏冷静,未辨别军情是否属实,便盲目点将出城,留下出兵口实,且自身六神无主,并不知道赵匡胤是否要发动兵变。且其早年受任顾命大臣时,与赵隐匿世宗遗命,即便已知赵心怀不轨,此时也无法揭穿。韩通虽有心,但范质的意见不得不作为其参考,且诛杀功将非同小可,一旦错杀或者杀之未成,引起国家动荡,后果也非韩通个人所能承受。最为重要的赵的一步棋走得非常之妙,留下石守信、王审琦作为守将驻扎京城,进一步打消了韩通认为其谋逆造反的疑虑。幕后深意,却是作为京城内应,保护赵之家人,方便军队入城,避免军事冲突。河北之定,都城以安,使赵匡胤出兵的陈桥驿军队内有接应,外有援兵,何愁兵变不成呢?
3.严明军纪,整顿军风。
赵普作为赵匡胤谋士集团的头号人物,是直接促成黄袍加身的关键角色。四日凌晨,众多将士一拥进入赵普帐中,表明心迹,“军中定议,欲策太尉为天子”6,力图兵变。赵普先试探其真心与否,部分与谋者有些动摇,不过当其再次进入时,赵普表示允许,言:“事既已无可奈何(指兵变势必发生),正须早为约束。若能严救军士,勿令剽劫,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诸将亦可长保富贵矣’皆许诺,乃共部分”7。威逼利诱,严明军纪。故赵匡胤在军队鼓噪哗变之后马上就控制了军中局势,与澶州兵变截然相反,并取得了远远超过预想的良好效果。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四日,赵匡胤率精锐禁军于人和门入京,诛韩通,入宫廷,降百卿,得帝位,创宋氏王朝基业,开百载华夏太平!陈桥兵变的成功固然无法离开优秀个人与群体,他们在兵变中的突出贡献是胜利的重要保障。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政治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任免权力的提前夺取,对于中原全局的战略眼光与缜密的军事安排,对于骄兵悍将的强制性约束,使得赵匡胤与其集团既拥有五代前期君主的强大实力,还拥有前者无与伦比的巨大政治理想与智慧。正是因为多方共同因素的齐备,陈桥兵变的成功便也不足为奇矣。
注释
[1]脱脱.宋史,卷二六九,王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9241.[2]脱脱.宋史,卷二六九,王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9241.[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六,河南方舆纪要序[M].北京:中华书局,2005:2133.[4]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八九,后汉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6::9438.[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太祖[M].北京:中华书局,1979:4.[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太祖[M]北京:中华书局,1979:5.[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太祖[M]北京:中华书局,1979:6.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M].北京:中华书局,1979.[3]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4]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第二篇:10课元朝大统一
第10课 元朝大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军先后灭亡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知道文天祥抗元与元朝统一;知道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元代行省制度特点和宣政院作用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教材中成吉思汗、忽必烈的画像、“蒙古战士征战图”“成吉思汗陵”,以及阅读辅助栏中的史料,了解文献材料、图画、遗址等历史信息的多种呈现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蒙古族统一全国时间表”,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教科书的阅读方法,并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斗争的思考分析,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思考历史问题,从而理解元朝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文天祥抗元斗争也是正义的,二者并不矛盾。
通过观察“元代疆域图”中的疆域范围、行省分布,并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对照,查找其中的异同,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地图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元朝大统一过程的概括综合和对统一历史贡献的分析,对比历史上几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从长时段历史的角度,运用对比、综合、归纳等方法,认识元朝统一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蒙古族崛起和元朝大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蒙古族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加强民族融合,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吉思汗、忽必烈既是蒙古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优秀人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了有效管理的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台湾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通过成吉思汗克服困难统一蒙古的历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通过文天祥在抗元 斗争中的坚贞不屈,感知英雄人物浩然正气的高尚气节和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逐步确立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宣政院。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如何理解行省制度与宣政院对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3)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
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要想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简介铁木真生平)
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呢?(1)人民渴望和平、统一;(2)铁木真本人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我们该如何评价成吉思汗呢?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英雄,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他不愧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之后,蒙古族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呢?
二、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1)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关于元朝的建立,过程应从简。为使学生条理清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并注意突出两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关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或讲述文天祥抗元故事,学习他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可酌情介绍《过零丁洋》及《正气歌》。)
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抵抗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英勇抵抗。(简介解文天祥生平)
讨论: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高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3、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1)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何?有什么影响?
(2)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鼠标点击中书省位置,学生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3)最大的行省是哪个?其最北部到达哪里?
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宣政院与西藏
(1)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
(2)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大屏幕显示八思巴朝见忽必烈图)点明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及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西藏的密切关系。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族汉化;(4)回族开始形成。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后来,他们由于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4)巩固、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元朝大统一,使我们了解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历史贡献;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南宋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全课讲完小结时,可提问学生:“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教师再总结强调元朝的历史地位。
5)练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唐
B.元
C.明
D.清
6)作业:完成练习册第10课 板书设计:元朝大统一 成吉思汗
1206年,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 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1)1227灭西夏、1234灭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2)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3、行省制度
宣政院与西藏
教学后记:
学习时注意提取知识点,本课涉及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大事。
1)三个年代:1206年; 1271年; 1276年 2)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
3)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
第三篇:归一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归一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再根据题目中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的结果。
2、会分析并解决归一问题。
3、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说出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在购买篮球时出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能干,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生:愿意
师:同学们答应得真爽快!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课
问题一:买3个篮球要270元。照这样计算,傅老师买6个篮球需要多少元?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270÷3=90(元)90×6=540(元)(教师板书)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出一个篮球多少元,要买6个篮球就是90×6=540(元)师:谁听懂了?再来说一说
生:270÷3=90(元)就是3个篮球的总价÷篮球的数量=一个篮球的价格,再用一个篮球的价格×买的6个篮球就是傅老师买6个篮球需要多少元。
师:哦,你讲的非常具体!老师听得很清楚,大家听清楚了吗?我们就是先求出一个篮球的价格,就是篮球的单价,再根据题目的要求,知道6个篮球的总价,真不错!
师:有不一样的想法吗?(生举手)生:6÷3=2 270×2=540(元)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个篮球是3个篮球的2倍,3个篮球是270元,6个篮球的价格就是3个篮球价格的2倍,就是540元。师:你的想法真独到!也是这样的想法同学请举手!谁还能分享下你的独到见解? 生:6个篮球是3个篮球的2倍,6个篮球的价格就是3个篮球价格的2倍,就是270元。
师:哦,同学们把3个篮球看成1倍,6个篮球是3个篮球的2倍,所以利用倍数关系就能知道6个篮球的价格是3个篮球价格的2倍。
师:如果傅老师买了7个篮球,我们还能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决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7个篮球不是3个篮球的倍数,所以不能用第二种方法解决。师:是的,同学们,刚好傅老师买的6个篮球数量刚好是3个篮球数量的整数倍,所以同学们在算总价时就可以利用它们的倍数关系,知道6个篮球的总价。其实,7个篮球也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来做,不过不是整数倍的时候,我们四年级还没有学过,所以一般,我们在解决像这类问题时,就是先算出篮球的单价是多少,再根据问题中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的结果。
师:傅老师如果买7个篮球,你们知道需要多少元吗? 生:270÷3=90(元)90×7=630(元)师:什么是不变的? 生:篮球的单价是不变的 师:然后什么变了?
生:买几个篮球的数量变了
师:那你要怎么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呢? 生:篮球的单价×篮球的数量=篮球的总价
师:你总结的真好!看来只要知道篮球的单价是不变的,以不变应万变!再买多少个篮球同学们都能解决!
三、巩固深化,反馈调控
问题二:买3个篮球要270元。照这样计算,720元能买多少个篮球? 师:戚校长给了傅老师720元,同学们知道傅老师能买几个篮球吗? 生:270÷3=90(元)720÷90=8(个)
篮球的单价是90元,总价÷篮球的单价=篮球的数量 师:哦,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我们先要知道篮球的单价,再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求出结果。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同桌相互讨论。
(1分钟后,学生说想法)
生:问题一和问题二中,都有“买3个篮球要270元。照这样计算”,不同之处是问题一问“买6个篮球需要多少元?”,而问题二是“720元能买多少个篮球?”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你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生:两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都是先知道一个篮球的价格是多少,再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知道所要的结果。
师:是的,这两个问题都是先算出篮球的单价是多少,就是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再根据题目中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的结果,这一类的问题,我们都叫做归一问题。
板书课题:归一问题
师:同学们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你发现了哪一句话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生:照这样计算
师:那“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
生: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就是说买6个篮球时篮球的单价不变
师:是的,我们在解决归一问题时都有一种不变的量,而且在问题中,常用“照这样计算”语句连接的,就是表示不变的量。
四、变式练习,形成能力
师:戚校长看同学们非常喜欢篮球,就让傅老师再去增添一些篮球
问题三:傅老师带900元去买球,买3个篮球用去270元,照这样计算,买8个篮球后还剩多少元?
问题四:傅老师带900元去买球,买3个篮球用去270元,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篮球?
五、提高练习
师:傅老师买来了篮球,同学进行投篮比赛。
问题五:同学们进行投篮比赛,5个同学3分钟投了150个篮球,照这样计算,8个同学5分钟投了多少个篮球? 师:请独立思考并在作业纸上完成!
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收集学习材料,准备交流。
(一分钟后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150÷5÷3=10(个)10×8×5=400(个)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5个同学分钟3分钟投了150个篮球,150÷5就是1个同学3分钟投篮的数量,150÷5÷3=10(个)就是1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再8个同学5分钟投了多少个篮球?就是10×8×5=600(个)师:讲的很完整,谁能说得更具体?
生:150÷5=30(个)就是1个同学3分钟投篮的数量 30÷3=10(个)就是1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 10×8=80(个)就是8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 80×5=400(个)就是8个同学5分钟投篮的数量 师:讲解的非常详细!谁还能像这样说一说!
生:150÷5=30(个)就是1个同学3分钟投篮的数量 30÷3=10(个)就是1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 10×8=80(个)就是8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 80×5=400(个)就是8个同学5分钟投篮的数量 【学情预设:学生呈现不同的想法: 150÷3÷5=10(个)10×8×5=400(个)150÷5÷3=10(个)10×5×8=400(个)150÷3÷5=10(个)10×5×8=400(个)】
师:看来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知道1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就是1个同学在单位时间内投篮的数量,再根据问题中几个同学几分钟知道所要求的结果。
问题六:同学们进行投篮比赛,5个同学3分钟投了150个篮球,照这样计算,8个同学投640个篮球需要多少时间?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机动
趣味题: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4分钟,如果锯成6段要多少分钟?
第四篇: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
1. 苏小牛在菜场买菠菜5千克、萝卜3千克共付0。87元。张老师在菜场买同样的菠菜3千克、萝卜5千克共付0。81元。菠菜和萝卜每千克各多少元?
2. 某中学图书馆购买了3本精装本、5本平装本《汉语辞典》,共用27。8元,如果用一本精装本调换两本平装本要多付1元。精装本每本定价()元。
3. 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如果要求按计划规定烧完,每天应烧煤多少元/ 4. 一批苹果平均分装在20个筐中。如果每筐多装九分之一,可省下()只筐。
5. 一部插秧机四分之一小时插秧五分之四公亩。照这样计算,三又四分之三小时可以插秧()公亩。
6. 甲乙两个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一段花布,原约定各拿花布一样多。结果甲拿了6米,乙拿了14米。这样,乙就给甲2元钱。每米花布单价()元。
7. 食堂原有煤6000千克,第一天烧掉148千克,第二天烧掉150千克,第三天烧的比第二天多2千克,三天后原来的煤少了()千克。
8. 王师傅加工了1500个零件后,改进技术,使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2。5倍。后来再加工1500个零件时,比改进技术前少用了18小时,改进技术前后每小时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9. 一个学雷锋小组的大学生们到餐馆打工半小时,每人可挣3元钱。到11月11日,他们一共挣了1764元。这个小组计划到12月9日这天挣足3000元,捐给“希望工程”。因此小组必须在几天后增加一人。问:增加的这个人应该从11月几日起每天 到餐馆打工,才能到12月9日恰好挣足3000元钱/ 10. 甲乙两人加工零件。甲做4小时,乙做6小时,共加工零件196个。甲做7小时,乙做3小时,共加工零件208个。甲乙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11. 大盒放有若干支同样的钢笔,小盒放有同样的圆珠笔。两盒笔的总价相等。如果从大盒取出8支钢笔放入小盒,从小盒取出10支圆珠笔放入大盒,必需在大盒中再添两支钢笔,两盒笔的总价才相等。如果从大盒取出10支钢笔放入小盒,从小盒取出8支圆珠笔放入大盒,那么大盒内笔的总价比小盒少44元。第每支钢笔()元。
12. 光明机械厂共有青年工人207人,分成每3人一组参加植树劳动。在这69个小组中,只有1名男青年的共15个小组,至少有2名女青年的共36个小组,3名男青年的小组与3名女青年的小组同样多。这207名青年工人中有男青年多少人? 13. 王老师带了30元钱去文具店买钢笔和圆珠笔。他买了3支钢笔和5支圆珠笔,剩下的钱再买2支圆珠笔还差4角,再买2支钢笔还差2元。每支钢笔多少元?
14. 有A、B、C三种货物,甲购A物3件、B物5件、C物1件付款20元;乙购A物4件、B物7件、C物14件付款25元;丙购A、B、C各1件,应付款()元。15. 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7件货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元。
16. 小明到商店买了若干支钢笔与圆珠笔,平均每支笔价钱是6元,已知钢笔价钱比圆珠笔贵一半,小明购买圆珠笔的支数比钢笔的支数多一半,那么钢笔每支售价()元。17. 三个人完成一件任务需要三周又三天(每周工作7天),那么四个人完成这件任务需要多少天?
18. 全国大约有15000万小学生,每个学生节约1小张纸,32小张是1大张,500大张是1令,一辆汽车装125令,节约的纸大约要多少辆汽车才能装完?
19. 小明买了3只小鸭、7只小鸡和1只小兔。小林买了4只小鸭、10只小鸡和1只小兔;小亮买了1只小鸭、1只小鸡和1只小兔。小明付了31。50元,小林付了42。00元,小亮应付多少元? 20.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60人工作,80天完成。现在工作20天后又增加了30人,工作多少天才能完成?
21. 某班数学小组比美术小组多26人,并且数学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的3倍少14人。这个班数学小组有几人?美术小组有几人/ 22. 3只梨与1只菠萝的重量和等于12只苹果的重量;1只菠萝的重量等于1只梨与8只苹果的重量和。1只菠萝的重量等于()只梨的重量。
23. 王阿姨用新机器织布,第一天织布253。5米,以后提高了织布技术,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织布15。5米。第7天她织布多少米?7天共织布多少米?
24. 小明买红、蓝两种笔各一支,共用了17元,两种笔的单价都是整元,并且红笔比蓝笔贵,小强打算用35元来买这两种笔(也允许只买其中一种),可是他无论怎么买,都不能把35元恰好用完,那么红笔的单价是()元。25.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00。甲数除以乙数,或丙数除以甲数,得数都是商5余1。乙数是多少?
26. 有甲、乙、丙三种书。甲种书4本的价钱等于乙种书3本的价钱。乙种书4本的价钱等于丙种书3本的价钱。丙种书每本比甲种书贵1。4元。甲种书每本多少元?
27. 三头牛和八只羊一天共吃青草93斤,五头牛和十五只羊一天共吃青草165斤,一头牛和一只羊共吃青草多少斤? 28. 奶糖35千克与水果糖65千克配成什锦糖,售价每千克9元。奶糖每千克比水果糖每千克贵2元,奶糖每千克()元,水果糖果每千克()元。
29. 小英和小玲一同去买糖。小英买3包,小玲买2包(每包价钱相同),准备与小明三人平分,计算结果小明共给她们0。25元,小英可以得到()元。
30. 一辆公共汽车共载客50人,长途车票每张0。8元,短途车票每张0。3元,售票员统计长途车标的收入比短途车票 收入多18元。,购买长途车票的有()人。
31. 10个梅子的重量同3个苹果和一个梨一样重,6个梅子加一个苹果等于一个梨的重量。在天平左边放一个梨,则右边应放()个梅子就刚好平衡。
32. 3千克梨和4千克苹果共18元;4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共23元,那么1千克梨()元。
33. 姐妹二人在同一环境中学习,妹妹勤学,学一知三。姐姐懒惰,学三忘二。请猜一下妹妹在6年间所学懂的知识,姐姐需要()年才能学懂。
34. 甲、乙、丙三人拿出9元合伙买了一批练习本。由于甲比丙少要15本,乙和丙要的一样多,因此,乙和丙每人都要给甲1。5元。三人合伙买来()本。
35. 水果店运来的西瓜个数是白兰瓜的2倍。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干天后志完白兰瓜时,西瓜还剩360个。水果店运来的西瓜和白兰瓜共()个。
36. 有甲、乙两块小麦田,平均每亩产420千克,甲块小麦田有5亩,平均亩产450千克。如果乙块小麦田平均亩产400千克,那么乙块小麦田有()亩。
37. 为了维护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一年级四个班购买了一批小黄帽。四个班出的钱一样多,分帽子时,一班比二、三、四班各少拿8项,因而二、三、四班分给一班6。2元。那么每项小黄帽是(0元。
38. 某人买了六瓶饮料,每瓶付款1。3元,喝完全部饮料退瓶时,售货员说:每只空瓶的钱比瓶中饮料的钱少1。1元,这个人一共退回了()元。
39. 用一个杯子盛满水向一个空罐里倒水。如果倒进2杯水,连罐共重0。6千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罐共重0。975千克。这个空罐重()千克。
40. 某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分成A、B、C、D、E、F、G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正好是从小到大的连续偶数。已知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的20%减少20人就和D组人数相等了,那么G组人数是()人。41. 学校要用一笔钱添置一批桌椅,如果买每
42. 为举办春节拥军优属联欢会,第一居委会买了9千克桔子和10千克苹果,一共用了73。8元;第二居委会买了17千克鸭梨和6千克香蕉,一共用了69。8元。如果桔子和鸭梨的单价相同,苹果和香蕉的单价也相同。那么桔子每千克()元,香蕉每千克()元。
43. 爸爸和妈妈到商店买糖。如果用爸爸全部的钱可以买3千克奶糖和12千克水果糖,或者买6千克奶糖和8千克水果糖。结果爸爸和妈妈用171元买了9千克奶糖和7千克水果糖。每千克水果糖()元。
44. 2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6个排球,6个足球的价钱可以买3个篮球。买排球、足球、网球各一个的价钱可以买1个篮球。姥,买一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个网球。45. 用一批纸装订一种练习本。如果已装订120本,剩下的纸是这批纸的40%;如果装订了185本,则还剩下1350张纸。这批纸一共有()张。
46. 小木、小林、小森三人去看电影。如果用小木带的钱去买三张电影票还差0。55元;如果用小林带的钱去买电影票,还差0。69元;如果用三个人带去的钱去买三张电影票就多0。30元。已知小森带了0。37元,那么买一张电影票要用()元。
47. 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0。14元,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0。8元,一支圆珠笔售价()元。
48. 2个蟹将和4个虾兵能打扫龙宫的十分之三,8个蟹将和10个虾兵就能打扫完全部龙宫。如果让蟹将去打扫,与单让虾兵去打扫进行比较,那么要打扫完全部龙宫,虾兵比蟹将要多()个。
49. 某面粉厂3台磨面机工作8小时,能磨面33。6吨,如果再增加9台同样的磨面机,要磨出168吨面粉,需要()小时。
50. 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2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元。
51. 有一块菜地和一块小麦地。菜地的一半和小麦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3亩。小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2亩,那么菜地是几亩?
52. 有三个箱子,如果两箱两箱地称它们和重量,分别是83千克、85千克和86千克。其中最轻的箱子重()千克。53. 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兴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那么将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元。
54. 甲、乙、丙三个学生在外吃午餐,共买了1斤4两包子。甲没有带钱,由乙和丙分别付了买8两和6两包子的钱。甲、乙吃的一样多,丙比乙多吃了1两。第二天,甲带来他应付的2元3角4分。问其中应付给丙多少钱?
55. 牧场上的青草,每周长得一样密,一样快。如果这片牧场可供24头牛吃6周,20头吃10周,那么这片牧场可供18头牛吃()周。
第五篇: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爱岗敬业).doc
心在人民 利归天下
“我为城管添光彩”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
俗话说,世有渊明,菊花无憾也;世有嵇康,琴弦无憾也;世有余纯顺,穷山恶水无憾也。而我想说,今有我们身边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城管人,宿迁城市发展的伟大事业亦无憾也!
而我们城管宿豫分局城北大队的五名队员,就是我们身边这许许多多默默无闻中的一分子,尽管大家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宿豫分局城北大队”。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他们为了建设新宿迁、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早到晚,坚守岗位,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把城管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动形象融进那清清的大运河水中,融进那新老城区的清新街道、如茵草地、鸟语花香中„„,就在不久前,我们的五位队员在一次“拆违”时,遭到顺河镇高滩居委会一户居民的围攻,尽管每个队员都挨了拳脚,每个队员都遭到了辱骂,甚至我们一位队员的左手被女户主咬得鲜血直流,但他们都始终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世界因为有了玫瑰才有了美丽的爱情,因为有了蔚蓝的天空才有了人类的梦想;而我们宿豫分局城北大队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几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城管队员而使我们的辖区变得更加美好。城北大队的队员们无论是在需要他们挺身而出的紧急关头还是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都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和作用。一天早上,一名拾荒者破坏江山大道上的垃圾桶,被他们制止;一天中午,有人从饭店里扫出一堆垃圾,他们立即对饭店老板作了处罚;去年年底,听说辖区有一位急需帮助的大学生,他们每人捐出了50元钱,并送去了过春节用的大米、面粉和食用油;今年夏天,辖区一户老人家的房屋漏雨已成危房无法居住,我们的队员主动帮助老人办理相关手续进行了维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要哪里有需要就能在哪里看到我们城管队员们的影子。就这样,一些原来对城管有成见、有误解的干部群众,在我们城管队员们实际行动的影响下也渐渐改变了对城管的看法。居民们真
诚地说:“我们都支持你们城管队的工作,如果没有你们的管理,我们这里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了。”我们的城管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的这种“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高尚品德,不仅为我们全体城管人赢得了尊重,更象是一个个波澜不惊的涟漪深深地回荡在广大人民的心中。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城管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用不着打听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没有被当作典型宣传的可能,也没有用作新闻报道的价值,他们只知道埋头苦干,无私奉献。
正如我们宿豫分局城北大队的五名队员们,他们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刻刻把“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牢记在心。记得去年7月份,为配合五台山西路的道路建设,局里对顺河居委会八户居民的违法建设做出限期拆除的决定,而违建户中有不少家庭生活存在实际困难,城北大队接到任务后,带着对困难群众的一片深情,提前做工作,区别情况,在职责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不让生活困难的群众,因为拆违影响正常生活。经过努力,八户中的六户主动拆除了违法建设,还有两户孤寡老人无力自拆,城北大队队员就加班加点帮助当事人拆除了违法建设,确保了重点工程的建设。而我们真诚、友善和富有同情心的品格也为城管人赢得了额外的尊重。
火柴为了光,油灯为了夜,艰难险阻时,投下我们的身影,平凡岗位上,留下我们的足迹,如果说“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属于我们城北大队的五名队员们的话,那么它也应该属于那些和我们一样,工作在第一线的全体城管队员们,“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宿迁城市发展的每一点的进步都离不开我们这支强有力的城管队伍,在尘土飞扬的 “拆违”现场,在烈日炎炎的马路、广场,在藏污纳垢背街小巷„„,无不留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无尽的心血。
虽然,我不知道恒星能待多久,值不值得追求,我不知道烟花能开多久,值不值得等候,但我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城管队员能像咱们城北大队的五名队员们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把普普通通的工作做好了、做实了,那就是一种高度,那就是一种境界,那就像烟花般美丽,像恒星般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