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述俄罗斯舞蹈形式的形成和俄罗斯舞蹈的发展进程
俄罗斯民间舞蹈-最流行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俄罗斯民族舞蹈的发展是与俄罗斯人的整个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在每一个新的时代,它都是俄罗斯新政治,经济,行政和宗教条件的社会意识反应。俄罗斯民间舞蹈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的民间艺术,创造力使它具有了艺术生命力,它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都是对周围世界认识美感情感的表现。
五到七世纪,俄罗斯民间就出现了“欢庆”这样的舞蹈演出。八到九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古老的俄罗斯国家——罗斯基辅,基督教的出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在这时期出现了“小丑”杂耍,被广泛的推广,对俄罗斯民间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小丑们”拥有高超的舞技。十二到十三世纪成为最受欢迎的杂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到了十五世纪,俄罗斯人摆脱了蒙古,鞑靼的枷锁,更加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然而在教会也对人民产生了影响。在1648年,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发出了关于“小丑”迫害法令,尽管受到来自教皇的迫害,威胁,但是民间舞蹈的发展却没有停止,在此期间又创造了更多更新颖的舞蹈形式,甚至结合了其他国家的舞蹈形式,在18世纪俄罗斯舞蹈开始正式形成,其中最典型的舞蹈-芭蕾舞。18世纪出现了新的国家,俄罗斯帝国,彼得一世这个时期最辉煌的改革者,在此时期,俄罗斯民间文化被广泛推广,大大的促进了其发展,俄罗斯舞蹈慢慢的在广大群众中普及。1937年,莫依谢耶夫国立模范民间舞蹈团成立,这是世界上一个民间舞蹈乐团。在舞团创立者、世界杰出舞蹈艺术家伊戈尔 #8226;亚历山德罗维奇 #8226;莫依谢耶夫的带领下,他们把民间舞蹈舞台化,并逐步创造了莫依谢耶夫舞蹈学派,在国际舞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欧洲芭蕾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衰败时期,保存和发展古典芭蕾的任务就落在了俄罗斯芭蕾的肩上,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俄罗斯逐步发展成为欧洲芭蕾的中心,并在芭蕾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俄罗斯芭蕾由此受到世界的瞩目。马里于斯.佩蒂帕是所有芭蕾工作者中对芭蕾影响和贡献最大的一位,在圣彼得堡帝国剧院担任舞蹈编剧50年,被称为“古典芭蕾之父”他的主要贡献是对三人舞,双人舞,四人舞和大型群舞等各种芭蕾舞蹈样式进行创造性的扩展,接受并发展了浪漫主义的芭蕾的交响舞。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的建立为芭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这个期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探索时期,戏剧芭蕾舞时期,交响芭蕾阶段。探索时期由于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国内战争还为平息,更多的是反映革命现实的题材。戏剧芭蕾舞时期,芭蕾创造出了新的题材,十分活跃,作品大体可分为喜剧题材,英雄题材,还有根据文学题材改编的题材。由于舞蹈长于虚拟,写意的手法表现生活和人物内心世界,因此舞蹈的结构可以借助音乐,尤其是交响乐的结构,因此出现了交响芭蕾。俄罗斯芭蕾主要吸收了意大利和丹麦的精华,并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芭蕾舞体系,后称“瓦岗诺娃体系”。
俄罗斯民间舞蹈,是对民间艺术的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俄罗斯民间舞蹈从起源一直发展到现在,是俄罗斯民间舞蹈不断发展的整个历史。今天众多的关于民间舞蹈的传说被俄罗斯各地专家考察,来研究俄罗斯民间舞蹈的特点。俄罗斯民间音乐和舞蹈按地理位置,气候,以及生活条件而划分成不同的样式,每一个都具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其服装以及歌曲的表现方式,甚至舞蹈个别动作都有新颖的特点。俄罗斯民间舞蹈的发展是与俄罗斯人的整个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携带了名族性格的信息。国家文化的起源被认为主要是以农民的习俗和制度基础,这有助于一些古老的更古老的民间艺术元素的发展,因此要更多的来维持民间艺术的原有的风格,同时再此基础上要融入现在流行元素,以创造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更多的显着美化和丰富着人民的文化生活
俄罗斯库斯克邮车舞:俄罗斯舞蹈是一种舞蹈动作十分丰富,动作难度较大、极具特色的外国民族舞蹈。“库斯克邮车”采用了11个舞步及动作是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舞蹈动作。此舞蹈既抒情又有延伸的慢板舞步和欢快跳跃的快板舞步的相融合的特点。
俄罗斯族迎宾舞
俄罗斯民间舞的风格和特点:常用手位、脚位、基本舞步、平步、弹簧步、马步、小跑步、吸跳步、长跑步、踏步、进退马步、摇篮马步、滑紧马步。
俄罗斯风情舞
其现代舞多融入芭蕾舞的步法和动
俄罗斯族迎宾舞
俄罗斯民间舞的风格和特点:常用手位、脚位、基本舞步、平步、弹簧步、马步、小跑步、吸跳步、长跑步、踏步、进退马步、摇篮马步、滑紧马步。
俄罗斯风情舞
其现代舞多融入芭蕾舞的步法和动作,使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可演绎古典作品,也能表达现代风范,可谓独具匠心、另辟蹊径。
第二篇:简述三种舞蹈形式的特点和审美特征
简述三种舞蹈形式的特点和审美特征
芭蕾
1、体形特征
开:任何姿态均要求双腿从跨关节向外打开,以扩大动作空间范围,使动作姿态更为优雅;绷:脚背必须绷直,脚面突出,使腿的线条更加修长、流畅;直:基本站立和甩腿都要求保持笔直、稳定、有力,使舞姿更为伸延、舒展、清新。其舞台运动的轨迹大多成直线;立:直立挺拔向上,身体姿态要挺拔舒展,讲究形态美;弧:手臂要流畅、呈弧形,手型应柔若无骨,呈柔和的圆形;长:演员的腿、脚及身体线条要修长。
2、足尖技巧
芭蕾舞演员的足尖技巧和脚尖技巧的使用,是芭蕾舞区别与其他舞蹈的显著特点。它突出了演员修长的双腿和轻盈感,而且增加了技巧和表现力,使芭蕾成为最生动、最典雅高尚,最美丽的艺术。
3、高难技巧
芭蕾的技巧在舞蹈中被公认为是难度最高、最难练。主要技巧包括旋转、跳跃、双人舞技巧等。旋转。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在膝盖处或脚踝处,做伸展运动,外旋或内旋。评判其动作质量,不仅看转圈的数量,还要看旋转速度和节奏以及结束动作是否平稳、利落、漂亮。跳跃。分大跳、小跳、移动中跳等,最感人的跳跃是不仅跳得高、跳得轻、落得稳,还要把握好音乐节奏,手臂、头以及脸部表情协调一致。双人舞技巧动作包括托举、支撑旋转和平衡三大类。其美感不是为了表现男演员的力气,而是突出女主角在空中的轻盈飘逸。双方通过轻松自如的默契配合,表现双方情感、心理和相互关系。
国标 严格的规范性。规范性首先表现在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一个完整的舞蹈系统,如同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一样,它是经过数百年历史的锤炼,几代人的加工而成的;其次表现在技术的规范性上,它严格到多一分嫌过,少一分欠火。2 表演观赏性。国际标准交谊舞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参与的可能,被认为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体育性。一方面体现在竞技性,即比成绩,拿冠军;另一方面表现在锻炼价值上,它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好形式。
踢踏舞
踢踏舞区别于其他舞蹈的独特的审美特点集中体现在:节奏感更加突出,听觉和动觉的美感更加震撼人心。
1、节奏感。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的旋律体现着舞蹈的节奏。一般舞蹈都是通过身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来传情达意的,而踢踏舞是双脚律动的舞蹈,是通过双脚打击声音的节奏来表达主题,这种节奏包括速度的快慢、声音的轻重缓急、清脆和沉闷等不同因素。与其他舞蹈所不同,踢踏舞中的音乐是配合踢踏舞步的节奏而使用。
2、美感。踢踏舞最吸引人耳目的就是六种感觉的美感,其中听觉、视觉和动觉的美感最为强烈。
第三篇:俄罗斯航天发展历史
俄罗斯高调庆祝载人航天50年 重振大国复兴梦
首航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中新社莫斯科4月12日电(记者 田冰)4月12日,俄罗斯隆重纪念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太空飞行50周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天视察莫斯科近郊的航天飞控中心,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通话。稍后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典仪式上表示,宇宙航天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先方向。
普京鼓励俄罗斯增加航天计划投资
每年的4月12日是俄罗斯宇航节。今年适逢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俄政府宣布今年为俄罗斯“宇航年”。第65届联合国大会也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 “国际载人航天日”。
莫斯科时间1961年4月12日9时零7分,拜科努尔发射场。随着呼号为“雪松”的加加林一声“出发了!”的呼声,“东方”号飞船冲天而起。环绕地球一周后,10时55分34秒,加加林降落在距伏尔加河岸约两公里的萨拉托夫州某地。落地后,太空第一人首先见到的是惊呆了的一位当地农妇和她6岁的孙女。
加加林的名字传遍全球。他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和奖章。医院产房里,许多新生儿被父母起名为“尤里”。在苏联许多城市的广场上,耸立着不同尺寸、形状、材质、色彩的加加林雕像。众多城市街道、广场、公园、俱乐部、学校、工厂以加加林的名字命名。作为贵宾,他出访近30个国家,22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50年后的今天,从加加林的故乡加加林市到首都莫斯科,俄各地民众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和庆典活动。汽车拉力赛、长跑、图片展、画展、音乐会、研讨会„„就连拍卖行也不失时机地推出和加加林有关的物品,如纪念币、邮票、画作等。各大小媒体连日来集中推出有关加加林的专题片、专版、专刊。
根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命令,晚上10时在莫斯科鸣放50响礼炮。
加加林在接受临飞前的检查。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法律系研究生阿依塔认为,“政治与航天是两码事”。从苏联到俄罗斯,政治变迁和历史沧桑丝毫不会影响民众对加加林这个英雄的看法。
她对中新社记者说,俄中小学生都在历史课本上学习过加加林的生平和丰功伟绩。在他成功太空飞行后,苏联曾经涌现学习加加林、立志成为宇航员的热潮,尤其是在她父辈年轻时,宇航员甚至是每个男孩的梦想。“宇航员是最好的职业”,当时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
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例行飞行训练中,加加林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驾驶“米格-15”战机在莫斯科附近坠毁身亡。目前,坠机残骸和碎片仍完好保存在莫斯科某空军航空技术研究所的密封桶内。加加林被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苏联政府宣布当天为全国哀悼日。非现任国家领导人去世后被宣布为全国哀悼日,这在苏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加加林坠机身亡的原因至今仍是谜。关于他的死因至少有25种说法和推断。当时苏联政府组织庞大的国家调查委员会,但最终也没有公布调查结论。今年4月8日,克里姆林宫档案管理部门把当年一些绝密档案材料结集出版,其中包含调查委员会结论等文件。文中写道,“最可能引发这场灾难的原因是为躲避一个气象气球而实施的紧急机动”,急剧的机动动作使战机进入“超临界飞行状态并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停止运行”。
或许,谜团的彻底揭开尚需时间或契机。
“东方”号飞船着陆时的情景。
俄总理普京7日在俄航天事业发展会议上说,人类首次进入太空这一传奇事件真正揭开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航天领域是俄罗斯引以为豪并具有现实竞争力的领域之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下脚步。
普京表示,俄罗斯将继续提高航天发射数量,全面发展自己在全球航天市场的存在。2013年,俄罗斯将测试新型“安加拉”轻型和重型运载火箭。用以搭载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的新型运载火箭“罗斯-M”应在2015年开始测试,并于2018年在远东“东方”发射场进行首次载人飞船发射。
“东方”发射场在今年全面进入建设阶段,2016年投入使用,未来这里将成为俄罗斯及国际航天器主要发射场地,并确保俄罗斯“完全独立”地进入太空。此外,通过对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的现代化改造,以及与哈萨克斯坦联合对拜科努尔发射场的继续开发,形成三足之势。
俄罗斯将在2015年前研发出30余个新型航天器和系统,而且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并积极开发远程空间通信、遥感探测、气象预报、导航、环境监测等技术。普京透露说,俄罗斯目前正在研究建造核能太空飞船。为此,俄将对航天工业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造,并向科研和设计部门投入大笔资金,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舆论认为,随着俄罗斯经济好转,政府加大对航天领域的“输血”,俄航天业将迎来“全面加速期”,以确保自己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资料图片: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身着90公斤重的太空服、乘坐重达4.75吨的宇宙飞船──东方1号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也是第一位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纪念日。莫斯科时间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7分,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腾空而起、一飞冲天。“东方一号”在绕地球飞行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后于当天上午10时55分安全降落在苏联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附近。这108分钟的飞行不仅是加加林个人的首次太空之行,也是苏联人的首次太空之旅,更是地球人首次进入太空。
高调庆祝加加林飞天50周年
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为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召开了特别会议并通过决议称,自今年起,每年的4月12日都将被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该决议称:“1961年4月12日是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日子,这一历史事件为造福全人类的空间探索开辟了新途径。因此联合国大会决定,今后每年4月12日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
自1961年起,4月12日就一直是苏联和俄罗斯的“宇航节”。苏联解体后,苏联时期的许多节日或被取消或被冠以新名字,但“宇航节”的时间和名字却从未被改动过,这足见苏联人和俄罗斯人对这段辉煌的深刻记忆。而就在加加林进入太空50周年之际,联合国在俄政府的积极提议下把4月12日命名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使这一天从俄罗斯的纪念日升格为全世界的纪念日,这其中承载了俄罗斯续写“航天大国”辉煌、重振航天大国雄风的良苦用心。
莫斯科时间4月5日2时18分,俄制“联盟-FG”运载火箭将“联盟TMA-21”载人飞船发射升空。4月7日凌晨,这个被命名为“加加林号”的宇宙飞船比预订时间提前10分钟与国际空间站顺利自动对接,3名长期太空考察组成员被安全送到国际空间站。据俄联邦航天署介绍,“联盟TMA-21”载人飞船之所以被命名为“加加林”号,就是为了纪念人类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
而“加加林”号的飞行只是俄罗斯政府和国际社会庆祝加加林飞天50周年众多活动中的一项。俄政府已把2011年确定为“宇航年”,普京曾于今年1月11日亲自主持召开了关于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的政府筹委会会议。
希望摆脱“航天马车夫”尴尬
自加加林成为全球进入太空“第一人”之后,苏联航天事业曾创造过许多“第一次”:苏联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太空宇航员,苏联人实现了第一次太空行走,苏联第一次利用一个宇宙飞船把3员宇航员一起送入太空,苏联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外太空长期驻扎站点”等。
但苏联解体后,俄航天业的发展却因技术停滞和资金匮乏等因素影响而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俄业内人士曾痛心地评估,苏联解体让俄航天业至少停滞了25年。2001年3月23日,于1986年建成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和平”号因技术和资金无法保证其正常运作而根据飞行指令坠入南太平洋海域。有媒体评论说,随着“和平号”的坠毁,俄罗斯的“航天大国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2008年4月11日,时任总统的普京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指出,俄航天业不能再靠吃苏联的老本生存下去了,否则俄最终就会沦为“航天马车夫”。普京说:“现今的俄航天业面临沦为‘航天马车夫’的危险,俄除了负责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工作人员之外,还靠运送太空游客赚钱,这并不能让人高兴。”
想要续写“航天大国”辉煌
而就在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之际,作为总理的普京于4月7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官邸召开航天工作会议,并对俄航天发射、航天器研发、新发射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普京透露,为激励本国航天人的工作热情,普京决定以加加林的名字设立政府奖金,每年选出10名对发展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政府给每人奖励100万卢布(约合3.5万美元)。
普京在当天的会议上称,俄目前每年进行的航天发射次数在全球总发射次数中占比约40%,位居世界第一。不过,俄还应继续努力,并在不远的将来将这一比例再提高10个百分点。普京说,全球太空市场发展迅速,其总规模自2003年起至今已增长了1.5倍,其合同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因此,俄应更加积极地开发这一市场,特别是在通信、遥感探测、天气预报、导航、生态监测方面显示自身优势。
随着老旧航天器不断退役,俄航天工业应该并且也能够研发出新一代更为可靠和耐用的航天器,俄计划在2015年前研究制造出30多个新航天器和航天系统。普京说,俄将于2013年在俄境内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试验轻型和重型“安加拉”运载火箭。而专为地处俄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东方发射场研制的“罗斯”运载火箭的试验工作将于2015年启动,俄计划从2018年起启用这种新型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目前,俄罗斯还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印度、古巴、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就俄制“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的合作协议。
据悉,俄罗斯航天长期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制订完毕。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安德烈·克列帕奇对媒体透露,这份规划将确保俄未来15年在勘探月球、火星和一些小行星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为庆祝首个国际载人航天日,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宇航员12日手工向太空投放了“雪松”号微型卫星。
根据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发布的消息,这颗微型卫星以加加林在太空飞行时的呼号命名,它将使用15种语言向全球传播25条庆祝世界载人航天50周年的贺词和一些历史录音,比如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50年前发出的口令——“波耶哈利”(俄语,意为“出发”)。
俄“进步M-09M”货运飞船在今年1月30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时,把“雪松”微型卫星送入国际空间站。
据俄新网4月12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深信,对于俄罗斯未来所有的领导人而言,航天事业将是俄罗斯优先发展的项目。
梅德韦杰夫日前在向俄罗斯国内和外国宇航员颁发国家奖的仪式上说:“航天领域是我们国家优先发展项目之一,这不是偶然的。我完全相信,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将会这样做。我无法说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做法,因为那是他们的责任。但我深信,他们对此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梅德韦杰夫相信,“航天领域将是国家最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因为俄罗斯50年前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并且拥有大量的成果,而且人类发展与航天领域息息相关。
2011年4月11日至12日,应俄罗斯国家航天局局长别尔米诺夫邀请,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出席纪念加加林太空飞行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副主任杨利伟亦应邀专程来俄出席上述活动。
李大使与俄国家航天局局长别尔米诺夫交谈
4月11日,俄国家航天局在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航天博物馆举办首场纪念活动。俄航天局局长别尔米诺夫做主题发言。李大使向别尔米诺夫局长表示祝贺。俄航天员代表、加加林的女儿及国外航天机构负责人与代表分别致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全体中国航天员致辞,对纪念活动表示祝贺,并向别尔米诺夫局长赠送纪念品。
杨利伟副主任在纪念活动上致辞
4月12日,俄国家航天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礼堂举行纪念音乐会和招待会。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副总理伊万诺夫等出席并致辞。招待会上,李大使向俄副总理伊万诺夫表示,50年前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壮举,中方对此次纪念活动隆重、热烈举行表示衷心祝贺,中方愿与俄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两国航天领域合作,造福两国人民和全人类。
李大使与俄副总理伊万诺夫交谈
近40个国家的航天机构负责人和代表以及世界各国知名航天员参加上述庆祝活动。活动中李大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还与世界各国航天机构负责人和航天员进行了广泛接触与交流。
李大使、杨利伟副主任与俄国家航天大队部分成员合影
俄罗斯发行世界首次载人宇宙飞行50周年纪念金币
发布日期:11-04-20 08:18:4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xiexiebang.computer simulation雕刻,圣彼得堡造币厂铸造。
金币成色为99.9%,重量为156.4克,直径为50毫米,厚度为5.7毫米,面额为1000卢布,发行量为500枚。正面中央为俄罗斯银行标志——双头鹰图像,下方为“БАНК РОССИИ”(俄罗斯银行)字样。币的外缘上方刊面额“ОДНА ТЫСЯЧА РУБЛЕЙ”(1000卢布),下方刊年号2011,左侧为材质和成色,右侧为纯金重量及圣彼得堡造币厂标志。背面中央为身着宇航服的尤里•加加林面带微笑挥手致意的半身像,背景为浩瀚的星空;币缘刊俄语“50 ЛЕТ ПЕРВОГО ПОЛЕТА ЧЕЛОВЕКА В КОСМОС”(“世界首次载人宇宙飞行50周年”)字样,左下方为首次载人宇宙飞行的日期:1961年4月12日。
银币成色为92.5%,重量为33.94克,直径为39毫米,厚度为3.3毫米,面额为3卢布,发行量为7500枚。正面中央为俄罗斯银行标志——双头鹰图像,下方为“БАНК РОССИИ”(俄罗斯银行)字样。币的外缘上方刊面额“ТРИ РУБЛЯ”(3卢布),下方刊年号2011,左侧为材质和成色,右侧为纯银重量及圣彼得堡造币厂标志。背面以地球和天空为背景,右侧为加加林头戴宇航帽头像,左侧为俄语“50ЛЕТПЕРВОГОПОЛЕТАЧЕЛОВЕКАВКОСМОС(世界首次载人宇宙飞行50周年)”字样,下方为加加林签名。
第四篇:浅析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及其前景
浅析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及其前景
潘德礼
2011-03-07 08:20:27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1期
【内容提要】 叶利钦执政8年多,给俄罗斯留下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普京执政以来放弃空洞的“民主”口号,在社会政治领域建立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为社会政治发展和经济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经过4年多的治理,与叶利钦时期相比,俄罗斯政治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相对和谐的社会政治气氛、相对团结的精英集团、中央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强大的“政权党”。随着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开始,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问题开始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在普京一系列改革措施总体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对俄罗斯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不利因素和不定因素。在“可控民主”下的俄罗斯,能够对执政当局造成振动的恐怕也只有来自精英集团内部、来自官僚体制内部的挑战。未来的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将最有可能来自执政集团。
【关键词】 俄罗斯 普京 叶利钦 政治发展 “可控民主”
【作者简介】 潘德礼,195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7)
经历了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政治动荡以及叶利钦时期的激烈政治纷争,俄罗斯进入普京时期。作为叶利钦选定的继承者——普京接任俄罗斯总统职务后励精图治,重新审视俄罗斯的发展道路,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权党”,消除政治斗争对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干扰;有步骤地利用法律手段和政治压力打击寡头,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经过第一总统任期内的治理整顿,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前景逐渐清晰起来,即放弃空洞的“民主”口号,在社会政治领域建立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为社会政治发展和经济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一 普京执政以来的政治作为
叶利钦执政8年多,给俄罗斯留下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它们从各个不同侧面影响着国 家政局的稳定。然而,核心的问题是政权问题,普京针对政治领域最突出的3方面问题进行调整和改革,扭转了政治混乱局面。
第一,叶利钦时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联邦制问题,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普京顺利当选总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所领导的对车臣非法武装的军事打击,而他当选总统后最先也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展开调整和改革。
在整个叶利钦时期,特别是他执政中后期,由于改革政策的失误,强大的反对派始终对执政当局保持着巨大的压力,迫使执政者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付反对派,不断地与反对派占据多数的国家杜马进行斗争、协商和妥协。在此背景下,叶利钦采取了中央向地方领导人让步换取地方精英支持、保持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的策略,相应地在对待议会两院的态度方面叶利钦更多的是利用聚集着地方领导人、“地方精英”的联邦委员会(上院)来制约云集了各种反对派的国家杜马(下院)。这种政治形势使得中央对地方的领导和控制大受影响,除车臣问题更为特殊之外,各种地方势力、“地方精英”自行其是的现象也极为普遍。同其他方面的问题一样,俄罗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也存在着两重性。一方面,地方上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地区的社会经济问题,发挥各自的潜力,探寻不尽相同的发展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对减轻中央负担与活跃地方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地方对中央的财政、投资等方面的依赖性减弱,尤其是总统出于政治斗争需要对地方当局的依重,导致地方开始摆脱中央的控制,各搞自己的一套。地方行政长官从原来的由总统任命变为由当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后,其权力的合法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同时也为他们违背总统和中央政府意志,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自行其是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许多地方权力机关藐视联邦宪法和法律,对联邦统一的政治法律空间构成威胁;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的地方行政长官在处理当地事务中独断专行,形成一个个权力中心,联邦中央政令不畅。
针对这种状况,普京从两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一方面,坚决打击民族分裂主义,维护俄罗斯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把搞民族分裂的恐怖主义和团伙犯罪视为对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严加防范和打击。另一方面,在他就任总统后立即着手消除叶利钦时期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严重脱节、地方官员自行其是的现象。普京强调指出,经济纪律、统一的法律制度、中央和联邦主体彼此负责,这是俄罗斯民族政策的3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垂直政权体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宏观领导。为此,于2000年5月出台了设立七大联邦区的改革方案,并向联邦议会提交了一整套有关改革联邦体制的法律草案,其中包括《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修正法案》以及《俄罗斯联邦主体国家立法与执行权力机关基本原则的修改与补充法案》以及《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设置原则的修正法案》。正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普京提出了要实行“法律专政”的主张。可以说,不处理好联邦中央与地方主体的关系,就谈不上俄罗斯的政局稳定。
普京在联邦制改革方面的步骤是十分清晰的,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设置联邦区和任命驻联邦区全权代表,使联邦中央拥有了对地方当局进行控制的行政管理机制,成为管理国家和推行其他联邦制改革措施的直接保障;将裁定地方领导人、地方议会违宪行为的权力收归联邦中央所有,建立了联邦中央约束地方精英的法律干预机制;通过《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修正法案》将地方领导人的影响力限制在处理地方事务上,削弱了地方精英干预、影响联邦中央决策的能力。在其第二总统任期开始不久,以2004年9月别斯兰事件为契机推出了改变地方行政长官产生方式的改革措施,事实上掌握了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免权。普京认为:“从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和成分复杂这一角度来说,由地区民众直接秘密投票选举产生地方立法机关代表,再由这些代表对总统提出的州长人选进行投票,这种做法是合适的,没有违背民主原则,也没有违背俄联邦宪法所确定的基本的民主原则。”[1]
经过对联邦制一系列改革,俄罗斯的联邦制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过去俄罗斯个别地区实际上不受俄联邦法律的制约,我们消除了这种绝对无法接受的局面。现在对于俄罗斯联邦的所有地区来说,俄罗斯宪法和联邦法律至高无上已成为生活的准则。”[2]而说到底是中央加强了对地方当局的控制能力。长期以来影响俄罗斯国家领土完整、政局稳定的车臣问题得到了控制,在车臣恢复了法制,建立起了符合俄罗斯宪法的地方政权,非法武装的嚣张气焰受到了遏制。
第二,叶利钦时期,形形色色的党派利益与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严重影响了政局的稳定和政策的实施。在这方面,普京上任以来采取了有步骤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自从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的苏联和叶利钦掌权伊始的俄罗斯实行多党制以来,俄罗斯的多党制一直处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之中,到普京上任时远未发育成熟。在苏联剧变和解体过程中,为同执掌国家政权的苏共进行夺权斗争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政党、政治组织和运动,这种以“街头政治”为主要斗争形式的多党政治局面带来的是社会政治动荡。经过俄罗斯建国初期两大权力机关之间尖锐激烈斗争的洗礼、筛选,到1993年新宪法通过生效后,随着政治斗争从无序到有序、从“街头”转到议会讲坛,混乱的政党斗争局面逐渐清晰起来。此后,通过不断的分化组合,特别是多次国家杜马选举,政治力量格局处在动态的稳定当中。
尽管如此,在整个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政党政治仍然很不成熟。其一,派别林立,而真正符合议会制原则、能够反映不同阶层选民意愿的政党却寥寥无几。除俄罗斯共产党之外,几乎所有政党本身都缺乏明确的纲领、组织和稳定的社会基础。各政党及其领导人对政权当局的态度乃是决定其政治空间的基本因素,而各集团的意识形态自我定位则是第二位的。不过,对现政权的态度与意识形态宗旨的性质之间,相互关系十分模糊,而各政党的纲领口号和它们领导人的实际行为,也很不一致。当对政权当局的态度成为政党自我定位的基本标准的时候,“赞成-反对”这一最简单的轴心开始占据优势地位。结果,整个政党体制都被吸引到两极化当中去,尽管实际上任何时候也没有到达两极化。而且,许多党派的立场、观点又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纲领性宣言来简单地加以判断。例如,根据当时对叶利钦政权的态度,也可以将所有的政党分为两类,即支持叶利钦政权并在其中有自己代表的党和在某种程度上反对这个政权的党。反对派的党几乎包括所有左派、大部分中派力量以及一部分右派;拥护现政权的党包括一部分中右派、大部分右派激进分子以及部分极右派。
其二,迫于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尤其是反对派——俄共长期占据议会多数席位的状况,叶利钦执政时期依靠强力部门、以“金融寡头”为代表的“社会精英”来实现其统治,到其执政后期又出现了非选举产生的总统办公机构、“家族”势力暗中操纵权力的现象,而对政党始终采取利用、防范与限制的策略,将党派争论限制在立法机构范围内,始终坚决反对成立联合政府,反对议会多数党派决定政府的组成,而主张政府应当是无党派色彩的专家政府。这对党争不断的转轨初期来说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有助于政府远离政治斗争的旋涡。然而,这种做法的消极影响也十分明显:议会多数党派不能直接影响国家重大决策,更无法建立议会多数派政府,从而影响了政党政治的发展。
普京任总统以后,随着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党派格局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支持、拥护普京总统和政府的派别开始占据议会多数席位,左派共产党人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右翼自由派甚至被挡在国家杜马大门外,大多数党派对普京和政府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寻求妥协、合作的意愿。
然而,正如普京所说,“俄罗斯所需要的是有广泛支持和稳定威望的政党,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靠当局庇护但又想取代当局的官僚党。”显而易见,“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党可以确保人民与政权当局之间的经常联系。借助选举,政党这种最重要的手段目前已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没有党派就不可能推行多数派的政策,也不可能保护少数派的立场。”[3]“在其他国家多年的议会制和多党制传统的反衬下,我们的政党体系存在的不足显得尤为突出。政党弱小对一个软弱无力的政权当局有好处,这样政权当局就能更加安心、更加舒服地按政治交易的规则行事。”[4]为此,普京上任以来积极促成成熟政党体制的形成,推动政党政治的发展,当然是以扩大“政权党”的力量,削弱主要的反对派政党,特别是俄共的影响为前提。
2001年7月出台了《政党法》,以规定政党最低组成人数、明确提升政党在国家权力机关选举中以及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的方式促进政党联合的趋势。2004年9月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推出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修改现行的国 家杜马议员选举办法,取消单一选区制,国家杜马全部450个议席均以采用政党名单的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所有这些措施显然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政局的稳定,而更重要的是为了着眼未来的政治发展。
第三,在叶利钦时期,各种利益集团,特别是寡头们和“家族”势力干预国家政治进程,影响国家政权机关决策,致使国家政权机关威信扫地。普京执政后不久便明确了国家政权与寡头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关系,随着叶利钦“家族”势力退出,个别“不驯服”的寡头受到法律制裁,寡头势力虽然不可能被消灭,也起码受到了遏制。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私有化”过程以 瓜分国有财产的方式造就了一批与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金融工业集团,出现了金融寡头干预国家政治进程的现象。他们在国家私有化过程中巧取豪夺,大肆侵吞国家财产,造成严重的社会贫富差距,社会不满情绪不断蔓延。同时,寡头们借助他们所控制的新闻媒体,肆意操纵公共舆论,兴风作浪,甚至凭借金钱的力量对政权机构施加影响,在政治家背后操纵国家。特别是1996年总统选举期间,谋求竞选连任的叶利钦遭遇俄共推举的总统候选人久加诺夫的强有力挑战,这时正是俄罗斯的金融寡头们出钱、出力给叶利钦竞选总统以大力支持,并在叶利钦连任后获得了丰 厚的回报。金融寡头们与叶利钦“家族”势力相互勾结又勾心斗角,成为叶利钦执政后期的一种政治现象。
削弱寡头势力,让其“安分”地从事经济活动,排除寡头对政治进程的干扰是普京巩固其权力的重要步骤。既要严厉打击寡头对政权的渗透和腐蚀,又要考虑到寡头手中资源对国家的特殊影响。
要协调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体现社会公正,就要解决寡头势力这个“黑洞”,但是出于稳定国内政治经济局面的需要,又不可能大规模重新审视过去的私有化。为了实现政治稳定,普京在执政初期曾与他们达成不得干政、政府支持其合法经营的妥协。普京同时希望垄断寡头能够配合他的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经济。然而,问题是追求强国目标、掌握着国家政权的当权者与靠瓜分国家财产发家、控制着国家80%经济的寡头势力之间不可能保持永久的相安无事。普京执政后,在保证不重新审理私有化结果的同时,开始清理寡头的媒体王国,夺回舆论报道的主导权。接着又以法律手段打击不听话的寡头,2000年便开始对“不听招呼”的寡头的经济活动进行刑事调查,先后迫使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流亡国外,2003年10月又将俄罗斯第一大富豪、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投入监狱,结束了他们的政治影响。显然,普京总统反寡头行动就是要通过法律手段挤压寡头集团的势力范围,力图使他们成为对政权有益无害的民族资本,同时使国家政权控制包括经济资源在内的更多的资源。
普京治理俄罗斯的基本方略可说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经过这种治理整顿,政治秩序得以恢复,国家政权得到了加强,普京因此而得到多数党派的支持和广大民众的拥戴。
二 普京的执政方式与俄罗斯政治现实
经过5年多的执政实践,政治领域诸方面消极因素受到了抑制,政治混乱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政治形势保持了稳定,国家政权进一步巩固。然而,俄罗斯国内外,有关总 统集权、民主发展受阻的议论和指责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尽管在俄罗斯国内针对普京总统的批评毕竟大大少于赞誉。
与叶利钦时期相比,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突出表现在新俄罗斯两位最高执政者执政方式上的不同,特别是对民主的理解不同。
作为苏共的叛逆、苏联的掘墓人,叶利钦虽然从未明确主张国家实行资本主义,但他的政治立场还是十分清晰的,即否定社会主义、否定苏维埃制度,走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作为新俄罗斯第一任总统选定的“接班人”,普京在继承叶利钦所开创的“民主大业”基础上,对有关国家发展道路和国 家未来的一系列政治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反思,他所坚持的基本点是在承认苏联时期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否定苏维埃发展道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5]。也就是说,放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选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作为学习的榜样和发展方向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然而,这种“大方向”上的一致并不妨碍普京采取一系列不同于叶利钦的政策、方针对俄罗斯进行重新改造。
叶利钦的主要任务是摧毁苏维埃体制,建立所谓的民主政治,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建立以总统集权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政权结构,这个过程已经完成。而叶利钦时期又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历史上的混乱民主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又是与国家政权的软弱无力相联系的。对此,普京是有深刻认识的。他指出,“由于国家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软弱无力,即便是有最正确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乱了步调的现象,我们正处于这种阶段。目前俄罗斯复兴和蓬勃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国家政治领域。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也应该拥有这样一个政权体系。”[6]
普京执政后在政治方面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国家政权,使之有效率。为此他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击各种有碍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势力:打击地方分立主义、“削藩”,将地方精英置于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下;分化、压制反对派,扶植“政权党”占据议会多数,形成与总统合作,甚至听命于总统的立法机关;打击、削弱寡头势力,夺回对舆论、自然资源的控制权。显然,作为一个强势总统普京在强化国家政权体系,在全国统一法律,加强中央政府的行为能力,确保政令畅通的同时,形成了新型的权力结构:普京依靠广大民众的社会支持、官僚行政体系的实际运作,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牢牢地将国家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权力结构的核心是总统集权,总统的权力已很少甚至基本不受制约。
在经历了叶利钦时代民主混乱期的俄罗斯,普京强势总统的执政方式无疑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这种强势总统执政方式显然不同于专制独裁、极权统治,甚至也很难说它导致民主的倒退,因为它并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并且也始终遵守基本民主原则,起码是保持了程序民主,但也确实不同于类似西方的民主制,并因此而不时受到俄罗斯国内外“民主捍卫者”的批评、指责。针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国内民主问题的“关注”、对俄罗斯“民主倒退”的批评,普京不止一次地作出回应,强调“俄罗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最大的欧洲国家。经过欧洲文化锤炼而获得的自由、人权、公正和民主的理想数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社会明确的价值方向。”“俄罗斯是自由国家。”[7]普京明确指出,俄罗斯有自己对民主的认识、有权自主决定民主发展进程,西方的民主实践也并不是无懈可击,也存在着弊病。“„„美国政府和公众对我国的政治进程有不同的看法,应当说,我们也不赞同美国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如果批评是建设性的,我们就会倾听;如果是想把水搅浑,我们就不理睬它。”[8]
普京执政方式的核心是国家主义,这是由他认定的振兴俄罗斯的强国战略目标所决定的。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来说,为了振兴国家经济,不得不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相对集中使用,而这一任务也只能由国家来承担。因此,相对集权是必要的,这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应对国际挑战、提高国家竞争力、在内外压力下保证国家统一不可或缺的条件。俄罗斯人发明的“可控民主”这一提法是对普京时期政治现实和普京执政方式较为准确的概括。普京的执政实践恰恰证明,尽管他也致力于法制建设,处处依法办事,遵守民主程序,但宪法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使其能够事实上成为凌驾于民主之上的控制者,而这种“可控民主”的实质也就是“人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以民主形式出现的“强人政治”。在俄罗斯目前的发展阶段,“可控民主”的确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大多数民众所认可和接受的,并因此而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经过4年多的治理,与叶利钦时期相比,俄罗斯政治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形成了相对和谐的社会政治气氛。正如普京所说:“我们国家迫切需要进行富有成效的建设性的工作,然而,在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似的社会里是不可能进行的。在一个基本阶层和主要政治力量信奉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思想倾向的社会里也是不可能进行的。”[9]经历了叶利钦时期的政治动荡,民众已经厌烦了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他们的思想政治倾向性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为那些立场相互敌对的极端主义政党所左右。整个社会开始由两极逐渐向中间靠拢,从而使社会对立程度大大降低,希望社会安定、国家政权发挥更大作用的社会情绪成为主流社会意识。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接受了普京的“可控民主”。而随着普京执政以来一系列强化国家政权措施的实施,国家的行为能力明显增强:国家政权机关对社会政治进程保持着有效的控制,在遵守新闻自由的原则基础上对社会舆论实行了卓有成效的监督与控制,对包括因车臣问题而引起的恐怖袭击活动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也表现出一定的及时应变能力;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所有这些无疑增进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和依赖程度,在开始新一轮社会福利改革之前,民众对普京总统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程度始终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
第二,形成了相对团结的精英集团。社会转型初期,政治精英处于分散状态,不仅各种类型的精 英是分散的,而且就是同处一个阵营的政治精英也是分散的,这最明显不过地表现在各种政治力量构成及政党格局中。同样,执掌国家政权的政治精英也是分散的,他们之间也在不断地勾心斗角,以求更多地靠近总统,影响国家高层决策。社会政治制度的急剧转变使得原有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政治精英们失去了以往苏维埃时期那种思想组织约束,到叶利钦执政中后期寡头干政现象的出现更加剧了政治精英集团内部的争斗程度,腐败现象丛生[10]。当时的许多政策,特别是有关国有资产的拍卖活动几乎都是精英们——上层统治者、官员、议员和寡头之间幕后交易的结果。与叶 利钦时期相比,普京执政以来,坚定地依靠行政系统和强力部门,大量启用“带肩章”的人——有军队、克格勃背景的人,努力消除寡头对国家政治进程的干扰,加之普京本人作为强势总统对国家政权机关控制能力的加强,保持了精英集团、干部队伍的稳定与相对团结。尽管精英之间的明争暗斗不可能完全绝迹,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十分尖锐,但与叶利钦时期相比精英集团之间的争斗明显弱化了,或者说更加隐蔽了,并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起码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安定团结。
第三,形成了中央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对地方当局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如上所述,通过实施一系列加强国家垂直权力体系的措施,以设置联邦区和任命驻联邦区全权代表方式,使联邦中央、总统拥有了对地方当局进行控制的行政管理机制;将裁定地方领导人、地方议会违宪行为的权力收归联邦中央所有,建立了联邦中央约束地方精英的法律干预机制;将地方领导人的影响力限制在处理地方事务上,削弱了地方精英干预、影响联邦中央的能力;改变地方行政长官产生方式的改革措施,事实上掌握了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免权。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联邦中央与地方之间形成了双方都可以接受和遵守的共同规则——联邦中央在政治上加强管理,地方当局在经济领域拥有自主权,地方当局、地方精英对联邦中央和总统表现出了尊重和服从的态度,叶利钦时期经常出现的那种不服联邦中央和总统管的现象基本没有再出现过。然而,这是以联邦制本质性的变化为代价的,尽管普京认为“我不认为我们应转向单一制国家,尤其是苏维埃式的单一制国家。”[11]
第四,形成了强大的“政权党”,党派斗争烈度大为缓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发生重要变化。普京时期,随着社会情绪的变化,政治力量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各种极端主义势力大势已去,主张恢复苏维埃体制的左翼和主张全盘西化的右翼自由派 都已丧失民心,中间力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左右两翼纷纷向中间靠拢。在此背景下,当权者对仍然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左派共产党人进行了有步骤的分化、排挤,使其活动空间日渐缩小。与此同时,“政权党”的实力不断增强,实际上成了议会的主宰。
当然,俄罗斯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基本政治现实是:普京作为一位有所作为的强势总统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根本改变了叶利钦时期国家政权机关软弱无力的状况。
三 俄罗斯政治发展趋势
普京执政以来的政治作为以及对叶利钦政治“遗产”的扬弃,保持了俄罗斯政局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然而,随着普京第二任期的开始,随着2007年议会选举尤其是2008年总统选举的日益临近,俄罗斯各派政治力量,各种利益集团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角逐,俄罗斯未来政治发展问题又显现了出来。
4年多来,俄罗斯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的确取得了明显成就,完成了能够在相对较短时期内迅速见成效的各项任务,这主要是指那些可以依靠政权的力量、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配合以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所能完成的任务,如上所述的改造联邦制,改革政党体制,破除寡头干政同时建立对舆论的控制等几方面的任务。所有这些无疑对俄罗斯未来的政治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普京一系列改革措施总体上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俄罗斯积累的问题十分复杂,解决这些问题尚需时日,而随着新一轮政权更迭的临近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所有这些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将对俄罗斯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概括起来,这些因素包括:第一,普京的“可控民主”,即强势总统的执政模式首先面临的是庞大的行政体系的效率和廉洁问题。普京的所有政治主张,都是围绕着强化国家政权体系这一中心展开的,而强化国家政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构成这一体系的各级官员来实现。问题恰恰在于,“我们的官僚集团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封闭的和傲慢的集团,把国家公务看作是一种生意。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头号任务仍是提高国家管理的有效性、官员严格守法、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12]。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可能一蹴而就,行政改革“„„不只在政府中慢,整个国家都慢。我虽然愿意像希望发生大激变的人一样高兴,但却没有看到激变,没有看到大的变化。还是让我们客观地看看现实吧。我国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存在并且愈演愈烈的是超官僚主义的经济和超官僚主义的国家,官员有权自作主张地决定一切。不仅官员,连同官员无关的人都这样想。所有的人都等长官决定„„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但我觉得我们是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政府做的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13]在进行这种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招致他们或明或暗地抵制甚至反抗。
第二,无论是联邦制改革、行政改革,还是政党体制改革,确定制度、机制,明确“游戏规则”还仅仅是第一步,虽然是关键性的一步,而使这些硬件设置发挥作用,取得实际效果,除了要靠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来保证外,还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改革必然涉及权力、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问题。在这里,中央与地方关系、官僚集团与掌握着 国家大部分经济的财阀、寡头之间关系仍然是问题的关键。普京的联邦制改革和打击寡头行动取得了成果是事实,然而真正理顺国家政权、官僚集团与地方官僚、地方精英之间的关系,国家政权、官僚集团与财阀、寡头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前者解决起来也许相对容易一些,叶利钦时期的教训说明,地方离心倾向发生于中央政权软弱之时,也正因为如此,普京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政权的措施。
至于说到国家政权、官僚集团与财阀、寡头的关系,则更为复杂。普京削弱寡头势力、消除寡头干政现象可说是见了成效,不听招呼的寡头受到 了法律的制裁,其余的寡头们“守规则”了。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来自国内自由派阵营和西方国家就破坏民主、干预自由经济活动等对俄罗斯政府的指责,实际上也使得国内投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普京出于政治、经济多方面考虑开始对寡头采取怀柔政策,试图用为包括寡头、财阀在内的生意人提供财产安全保证来换取他们政治上的中立,使他们安心经营活动,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从长远看,金钱必然要影响政治,使寡头们完全脱离政治、失去对政治进程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国家政权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应该看到的是,由于叶利钦时期精英集团与寡头、官僚集团与商界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联系,不少官员实际上从这种关系中获取经济实惠,以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同寡头、商界人士进行利益的“等价交换”。这种状况当然是隐蔽的,很难限定它们的范围和影响程度。
第三,2005年开始的社会福利改革触及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不满情绪,普京的社会支持率也因此而下降。左派共产党人、右翼自由派都在借机而动,传统的左翼力量如俄罗斯共产党以劳动者利益捍卫者的姿态出现,右翼力量联盟以恢复民主价值为口号,大量的小 型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则举起社会公正的旗帜。在此情况下,民众的抗议有可能成为社会不安的根源,但不足以从根本上动摇普京政权的基础。
第四,车臣问题一直是影响俄罗斯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车臣恢复重建工作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这暂且不提。近年来,俄罗斯境内所发生的几乎所有有组织的恐怖活动都与车臣恐怖主义分子有关。因此,对国家政权来说反恐任务十分艰巨,此项任务关系着社会安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政局产生影响。
第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未因其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而使其国际环境得到改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坚持“冷战”思维,从未停止过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俄罗斯一直面临着北约东扩的压力,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之机积极向中亚国家渗透,在中亚地区保持了军事存在。近来一些独联体国家相继发生“颜色革命”使俄罗斯周边环境不断恶化,这些经“颜色革命”形成的政权大多依仗美国人在背后撑腰,对俄罗斯表现出不友好甚至敌对态度。如果这一进程不断延续、发展,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势必会再次抬头,对政权当局产生巨大的压力,普京的外交政策难免会受到批评,引起精英集团的不满,从而影响执政当局的威信。
第六,最近一个时期,西方国家推动的“颜色 革命”在一些独联体国家频频得手,并有进一步蔓延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鼓舞了俄罗斯的反对派,特别是自由派、民主派政党。对此,俄罗斯政权当局是有警觉的。普京指出:“如果说到整个后苏联空间,令我不安的是用非法手段解决政治问题。这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搞不断革命。一会儿是‘玫瑰’革命,一会儿是‘天蓝色’革命,或是别的什么。一个社会的内部应当建立某种规则和机制。当然,需要关注、支持和帮助民主。但如果走上不断革命的道路,对这些国家,对这些国家的人民都没有任何好处。整个后苏联空间就会陷入一连串的没完没了的冲突,造成沉重后果。”[14]在2005年4月25日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所作的国情咨文中,普京以大量篇幅谈及民主建设、俄罗斯的民主发展道路问题,显然是对“颜色革命”的回应,也是对俄罗斯国内妄图借“颜色革命”寻机而动的反对派势力的警告。
当然,以上所有这些以及其他一些消极因素,还只是潜在的不安定因素,目前尚不足以影响俄罗斯政局的稳定。在“可控民主”下的俄罗斯,能够对政权当局造成震动的恐怕也只有来自精英集团内部、来自官僚体制内部的挑战。
随着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开始,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问题开始成为关注的对象。普京多次 明确表示他将尊重宪法,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届满时移交总统权力。这将是对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完善程度、国家政权牢固程度的一次重要检验。正如普京所说:“我考虑的是我们如何跨过2008年这个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界线。需要尽一切努力以应有的民主方式举行俄联邦总统的大选。”[15]可以预计的是,由于普京执政以来的政治作为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多数的拥护,国家政权进一步巩固,政治体制尤其是权力体系基本定型并得以强化,各种反对派难有施展自己抱负、向选民展示自己治国才能的空间,尽管各派也会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参加角逐,但出现“黑马”的可能性不大,未来的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将最有可能来自执政集团。对照叶利钦后期当政者为最高国家权力交接问题煞费苦心的情景,可以清楚地发现,普京时期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叶利钦面对来自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领导的中左派力量的强有力挑战,又有强大的反对派政党俄共的掣肘,采取了一整套战术手段把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普京推上向国家最高职位发起冲刺的制高点,为其当选俄罗斯总统做好了各种铺垫,创造了最好的时机。而普京时期反对派力量均已无法构成对政权的那种强大冲击力,同时由于普京执政以来他本人的威望如日中天,在俄罗斯上层精英当中始终没有出现有相应政治影响的出类拔萃人物,而使得未来的最高权力交接变得困难和神秘,同时也增加了偶然成分。
(责任编辑 向祖文)注释: [1]普京在2004年12月23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http://www.xiexiebang.com/chn/? SID=21&ID=631 [2]2003年5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所提交的国情咨文。[3]〔俄〕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提交的2000年国情咨文》,载《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82页。[4]同上。
[5]前引书:《普京文集》,第5页。[6]前引书:《普京文集》,第10页。
[7]2005年4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所提交的国情咨文。[8]普京在2004年12月23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http://www.xiexiebang.com/chn/? SID=21&ID=631 [9]前引书:《普京文集》,第7页。
[10]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丘拜斯等一些政府官员直接卷入1997年“通讯投资”公司和“诺里尔斯克镍”的拍卖活动,引起精英集团内部不同派系的争斗,导致随后出现的涉及丘拜斯等当时一些政府高官的“稿酬丑闻”;1999年时任俄罗斯总检察长的斯库拉托夫威胁要对涉及“家族”的所谓纽约银行洗钱案展开调查以及随即发生的斯库拉托夫“性丑闻”,等等。在叶利钦时期,为搞臭政敌而泼脏水是精英集团内部常见的斗争方式,而其核心是经济利益之争。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官员们、精英们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11]普京在2004年12月23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http://www.xiexiebang.com/chn/? SID=21&ID=631 [12]2005年4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所提交的国情咨文。[13]普京在2004年12月23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http://www.xiexiebang.com/chn/? SID=21&ID=631 [14]普京在2004年12月23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http://www.xiexiebang.com/chn/? SID=21&ID=631 [15]同上。
第五篇:舞蹈社团活动范围及内容、形式
社团活动范围及内容、形式
一、活动范围及内容:
1、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习兴趣。以舞蹈培养人们审美兴趣,提高人们审美能力。既可以陶冶人们的心灵,又能让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使人们不仅 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促进身心愉快的发展。
2、舞蹈社团根据学校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舞蹈社的宗旨和目标,统一组织、规划,推进本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积极健康的大学生活。
3、努力寻找表演机会,是本社团成员能有更好的锻炼。
4、增强社团、俱乐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增进各协会之间和各协会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和友谊。
5、促进校内外各社团交流,增进各社团之间的友谊,取别人之所长,补自己所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制作一个本社团社、的宣传画册,将展示舞蹈社团的所有的活动照片。
7、在每次活动都要写好计划方案和活动后的总结,电子档和纸质存档。
二、活动方式:舞蹈社团成立于2010年,它是以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的组织下成立的,由外语与旅游系的学生组成的社团。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活,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舞蹈社始终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宗旨,为同学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外语与旅游系舞蹈社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