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开放性阅读教学已发
语文课堂开放性阅读教学 建阳麻沙界首小学 : 赖爱英
“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放性教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各方面、多维度的物质和意识的开放。开放性教学要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常规进行反思,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时空进行重新界定,超越传统的学校、课堂概念,引入“大教学”“大课堂”理念;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做出一系列的改革,解除传统教学有形或无形的封锁和限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封闭性,采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开放性阅读教学要求营造开放性的氛围,顾及学生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多给学生开放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下是我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空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的意义是自主,没有学生的自主,所谓个性化就无从谈起。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只有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想方设法引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惯,有时还要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如: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我对风的特点,不作过多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更多地自己去读。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风”,除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的这些风以外,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画风?这个话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生活再现于学生大脑,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同学说:“风把柳絮吹得飞扬起来。”有的说:“柳枝被风吹飘起来了。”有的说:“风吹来了,把妈妈晒的衣服也给吹落了。”有的说:“风把少女的秀发吹起来了。”还有的说:“我要把龙卷风画来专为人类作贡献,把风象太阳能一样储存起来,当空调、电风扇使用,但不要用电„„ 真是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结果同学们不但画画得好,而且想象也十分丰富。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在用自己的语言用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在这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真可谓“一箭双雕”。又如,我在教学光盘观看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执教老师对北大荒景物的特点,人们的心情不作过多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更多地自己去读。如:“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这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银灰”、“ 橘黄”、“ 血红”、“ 绛紫”,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美不胜收跃然纸上。再如“山坡上,大路边,村口子,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学生通过朗读词句,更深入认识、理解、感悟,并把自己认识到、理解到、感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在这过程,执教老师充分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氛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的基础上,让他们读出自己的个性,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的能力。
二、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今中外的一些发明家,大都是从问题开始,也就是敢于并善于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使学生生疑,老师就要不失时机的激疑,激疑的办法就是设疑。开放性阅读教学要创设质疑问难有情境,开放思维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利用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相互争议。特别是要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我觉得开放性阅读教学,老师应放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质疑。例如,我在教学《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时,一开始,我便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由题质疑放飞学生的思维。如:开始我问学生,当你看到《最大的书》这个题目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概括、引导,肯定学生的质疑能力。大家真能干,能提那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对我们学习课文还真有不少帮助呢!老师也在想,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紧拿起课文来读一读。读了课文,你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吗?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你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岩石就是最大的书啊!)开始我问学生,当你看到“岩石就是最大的书”时,你想到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书可以用纸、绸缎做成,岩石怎么做书呢?”又有学生说:“岩石书上有什么内容呢?”有的学生说“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又有同学说:“我看电视时知道〈红楼梦〉原来叫〈石头记〉,它是不是一部石头书啊?”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前面说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后面又说这些资源可以长期给人类做贡献。这样不是矛盾了吗?到底是怎样的威胁呢?40万亿公里之外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呢?为什么说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做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其实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源于生活,很有见地又有童趣,同时有些问题已经由课题拓展到课外内容,有效地拓宽了阅读时间,为下文学习作铺垫,又使学生获得良好开端,培养了学生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
总之,“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三、留给学生充分释疑空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教学中,学生学会质疑,促进了思维,但质疑只是手段,而促进学生因疑生思,诱发其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探索,相互交流,自己释疑才是目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主动参与释疑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人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而开放性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所以开放式阅读教学不仅要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还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对问题做出分析、综合、推理、想像、激起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前进的灵感,新发明或发现,提出新理论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堂上有同学愤慨地说:“既然只有一个地球,除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人们为什么还在破坏地球?破坏环境呢?”这样一个富有重要价值的社会问题立即荡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立刻如潮水般涌动,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那份寻根究底、探求真知的激动不言而喻,这是一个由学生创设的多么宝贵的问题情境。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无论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没有提到而教学中要求解决的、得由教师补充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都必须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可探究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析疑的热度,保证释疑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释疑方法,就可以无师自通,而达到“不教”的目的,渐渐地养成释疑的习惯。一项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的释疑能力原本就弱,单靠几次或几天不能形成气候。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做到勤训练、勤总结,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释疑能力,为语文教学开辟新天地。
四、留给学生充分想像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进步,想像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开放性阅读教学,老师应激发学生用心去感化,内化课文内容,放胆让学生去想像和联想,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发出新的火花,例如《小摄影师》结尾处空白,就可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想像,“那个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结果有两种,有时我对这两种意见都给予肯定,只要说出理由,就给予鼓励,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让学生抓住“欢笑、翻滚、涌”让学生说说在你的脑海中,草塘像什么?之后让学生闭眼想像,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学生兴致很浓,他们通过想像描述了草塘有风声、鸟影、花香等,培养了学生敢于想像,敢于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可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用发展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中最后一句写“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我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会怎么想呢?有的说:“乌鸦知道自己被骗,心里非常难过”;有的说:“乌鸦哭了一会儿又飞去找食物了”;有的说:“乌鸦回到家把被骗的故事告诉自己的孩子们,教育他们从这件事上要吸取教训”„„那么狐狸又会怎么样呢?有的说:“狐狸很得意,美美地吃了一顿,心想乌鸦真是大笨蛋,而自己又是那么聪明„„”;有的说:“这么小的一块肉,狐狸根本吃不饱,她又懒惰去找食物,又在树下等乌鸦,乌鸦再也不上她的当了,结果狐狸活活地饿死了。”„„ 学生各抒己见,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设想,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总之,开放性阅读教学应多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自由飞翔,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鼓励学生“质疑”,不断探索解疑,放飞思维想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已发)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谈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
徐
芳
(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
472000)摘要: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环节,还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富创造的人才服务。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解决方法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专业的学生尽管目前就业前景尚可,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都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在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会计实践教学只上在校内进行,而校内的设施和条件与企业单位相差甚远。
2.实践教学资料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3.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未将实践教学视为到单位上班;存在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学生抱有“实践教学就是做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凭证、登记账簿。
4.学生实践教学考核没有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凭证、账本给出学生实习成绩。5.指导教师对学生疏于指导和管理;整个过程为粗放式的实习,“主要靠学生自己”,“按期完成即可”。
6.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较松散,部门对指导教师缺乏指导和监督;指导教师自定一个实习方案,方案的合理与否无人问津。
7.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尽合理。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毕业学生到单位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动手能力低。
二、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解决:
1. 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由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协助,按照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科;把工业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资料之中,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到这里,如同来到企业财务部门,身临其境而成为企业职员,进行情境操作。
2.专业胜任能力。师资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中职学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担任,而这类指导人员对于具体的经济业务环境一般也未亲身经历过,在指导实验过程中,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凭自己的能力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而往往理论知识与实际会计操作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不够准确,脱离实践,缺乏权威性。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纸上谈兵的状况,学校可以选择那些既有深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还要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会计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对于年青教师来说,学校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先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后,再去指导会计实验,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3.完善教学计划。依据技术性、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和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的比例。策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会计实践教学划分为单学科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在一年级应开设单学科实践教学,如:珠算、点钞、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等,将学生在以后将要用到的各种技能学到手,加大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将其熟练运用,为以后的专业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二年级应开设综合实践教学,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全部综合起来,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学科的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使学生真正能够学到一技之长。
4.加大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应设为4:6,甚至可达到3:7的比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5.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规范。会计实践规范,具体规范学生的实际操作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维的习惯。规范的制定,还应规定每个实践教学项目应达到的标准。
6.将手工的实践教学与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学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这种需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手工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共同进行,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7.制定技能量化考核标准。将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指标量化,实现对每个学生实践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实现学校、部门、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多层次考核,包揽职业道德、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内容。
姓名:徐芳
出生年月:
1973.03 性别:女 民族:汉
工作单位: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
详细通迅住址:河南省三门峡中专财经旅游部 邮政编码:472000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xufang999@126.com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讲师、会计师
电话:***
第三篇:自查报告(已发)
柳陂工商所2011工作自查报告
一年来,柳陂工商所立足本职,秉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为实现年初提出的目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按照上级部门教育整顿自查的要求,柳陂工商所在年末之际组织进行了“回头看”的自查工作,认真查找各个阶段工作中的不足,以期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一)监管工作力度与服务质量水平尚有提升空间。由于辖区各类经营主体分布点多面广、辖区面积大,加之移民搬迁工作,使得辖区监管情况特殊而且复杂,致使巡查监管过程中出现一些“盲区”;辖区经营业户法律意识普遍不强,对监管过程中的执法行为出现抵触甚而对抗行为,执法环境恶劣,给监管服务及执法办案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二)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学习抓的不够紧,时紧时松,工作忙时,便不能够坚持日常学习;理论学习局限于一般化学习,学习方法单一,把理论学习简化为读报纸、听报告、做笔记、写心得和看文件,没有进行深入探究性学习;存有实用主义的思想,业务素质的自我培训标准低。
(三)分工的工作抓落实、抓检查、抓成效不够。主要表现在:每年都有各项计划,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每个阶段都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但是对这些部署和要求,抓检查落实有时不够到位。对上面有的工作,存在执行滞后的问题。对辖区的整体推进缺乏一定的信心,限制于辖区极其有限的硬件资源,造成付诸实施迟缓,工作思路不够开拓。
二、自查后制定的整顿思路和改进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督查机制和激励机制,言必行、行必果;深入基层,实行分工挂钩办法,及时了解基层实情,多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继续开展好第四期的市场秩序优化百日集中整治专项活动;搞好12315投诉服务工作,加强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调解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消费者能够积极参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斗争,确实保护乡镇消费者权益;查处商标侵权以及违法广告等行为,严惩制假售假行为,争取在大案、要案上有所突破;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内容,健全信用体系制度。完善对经营户的分级治理制度和先行赔付制度。
(二)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结合实践,提升工
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纪律观念、大局观念,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继续抓好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自学,争取人人都成为业务骨干,执法办案的行家里手。在工作中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广泛论证,集思广益,集体作出决定,提高议事、办事水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正确行使权力,保持优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进一步开拓思想,实事求是,努力研究和解决我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基层建设,完善监管机制。继续加大自我教育力度,使全所干部职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使组织纪律更加严明,行政执法更加有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经济户口”制度,充分利用工商内部网络平台,建立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企业登记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促进信息共享和监管。更加深入落实巡查制度,完善辖区责任制和动态监管,深化监管模式改革。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使得基层工商部门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
第四篇:加强队伍建设(已发)
平舆县法院围绕“六项建设”加强队伍建设
平舆县法院:张晓辉
平舆县人民法院以强素质、严纪律、树形象为重点,以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法官队伍为目标,采取多项措施狠抓了法院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以来,该荣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有一个集体荣立二等功,两个集体荣立三等功;一人次荣立一等功、二人次荣立二等功、四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广大干警要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司法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续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教育和“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等专项整改活动,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二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院党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成员率先忠于职守、勤政廉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司法能力考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法院系统内部制定的《法官行为规范》和《司法礼仪》,以制度解决个别干警作风不正、形象不佳、裁判不公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司法能力考评工作,对干警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审判质量、服务意识、廉政建设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和考评,促进广大干警司法能力的提高和司法行为的范规。
四是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法院,按照公正廉洁、高效为民的要求,优化职业素质,提高司法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学习型、知识型人民法官。
五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文明庭室、文明干警、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促进该院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六是进一步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以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加强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条件和土壤,杜绝“三案”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浅谈教师如何设计教学问题(已发)
浅谈教师如何设计教学问题
法脿镇烂泥完小
苏泽宝
“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参与的状态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的效果。有效的教学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应把握“五性”
1、目的性:指教师设计设计教学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即为引起新课?为训练重点?为突破难点?为总结归纳?像这样只有明确了问题设计的目的性,才能使问题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要能触动学生思维,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切忌设计一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让学生厌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
3、精要性: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师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所设计问题的内容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与教材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把握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比如,对成绩好的学生,设计教学问题的内容要相对难一些,要求高一些;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设计教学问题的内容要相对容易一些,还要适当加以引导、鼓励,使其增强信心。
5、趣味性:设计教学问题的实质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设计问题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中接受教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要体现三个特点
1、问题的设计要“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是指教师创设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对生活中的问题比较感兴趣,新课程也提倡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经历中提出鲜活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和物。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可与学生常见的乘车、买票、买食品、做农活等联系起来设计教学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富有“挑战性”
教师设计问题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空间过大,学生会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空间过小,就没有实效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富有挑战性是指要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组织原有的知识经验才能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先让学生分析组合图形由学过的哪些简单平面图形组合而成,再让学生讨论“如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原有简单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来探究组合图形的面积,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
3、问题的设计要富有“开放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必须使问题具有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学生通过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学生用“长+宽+长+宽”来求;有的学生用“长×2+宽×2”来求;还有的用“(长+宽)×2”来求。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又尊重学生学习知识不同的体验,体现了教学标准的多样性。
三、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多思”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注意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引发学生把自己的不同想法,公诸于众,有利于引起争论;其次,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敢于自我挑战;再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发现错误的方法,以便于教师及时指导。
2、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多问”
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见,教师设计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敢质疑、敢发问,只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展。
3、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多说”
想说、敢说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绝不能包办代替。只要教师设计的问题合理,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的准确,说的直观,说的明了,说的精彩,乐于与同学交流。
总之,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推进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要讲艺术、重实效和价值,所设计的教学问题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