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泉水文化学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温泉水文化学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文献的查阅来分析温泉的水文化学特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温泉的地下水循环的规律及分析温泉地下水化学的成因。第一、对八大阴阳离子(钾、钙、钠、镁、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成分及浓度的测定说明地下水的的形成时间,来源,补给,水质分析等。第二、根据对温泉水化学成分与二氧化硅的分析估算出温泉地下热储温度从而计算出温泉的地下循环深度。
关键词:温泉;水文化学;热储温度;循环深度
引言
地热温泉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 , 因其分布范围广、储存量大、运营成本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且易于开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也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且储存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占全球的7.9%,是世界上利用地热资源较早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比美国晚10年,比日本晚4年[吴振祥等,2002]。目前除了西藏的羊八井地热用于发电以外,其他的地热温泉都用于直接使用,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供热取暖、洗浴、医疗、温室种植等[陶庆发等,2007]。近年来,我国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在对温泉地热资源勘察评价程度还较低,以及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较低,从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过度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
因此对温泉的地热资源作出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分析温泉地下水的水文化学成因、补给来源、地层岩性、构造、热储温度、循环深度等。
1.热储温度与循环深度
地下热储温泉是指赋存于地下的热储层中的地下热水的天然露头,循环深度是地下水到达地下最深处距地表的高度,研究这两者的特征对于了解温泉的开发潜力、地热矿产资源的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计算地下热储温度的主要方法有地球化学温标法目前地热温标方法主要有4大类:SiO2地热温标、阳离子地热温标、同位素地热温标和气体温标(王莹等,2000,刘亚平等,2015)。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地球化学温标法,地球化学温标法是指利用地下热水的化学组分质量浓度或质量浓度比计算地下热储温度的方法。其原理在于深部热储中矿物与水达到平衡,在热水上升至代表过程中,温度下降,但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几乎不变,可用来估算深部的热储温度。目前国内外主要运用的地热温标方法有四种硅温标、阳离子地热温标、同位素地热温标及气体温标,其中气体温标很少利用。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章阅读总结出以下几种温标方法。1.1 二氧化硅地热温标
二氧化硅地热温标利用热水中的二氧化硅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估算地下热储温度 , 许多情况下误差仅有±3 ℃[汪集旸等,2000年]。其理论基础是二氧化硅矿物在热水中的溶解--沉淀平衡理论, 二氧化硅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1977年Fournier提出了玉髓法温标估算公式[Fournier, 1977]: T= 1032 /[4.69 -Log(CSiO2)]-273.15 式中: T为热储温度(℃);CSiO2为泉水中二氧化硅的浓度(mg /L)钟响等(2015)在“贵州思南温泉成因分析”一文中利用了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的研究方法对思南温泉的热储温度与循环深度进行了估算,发现思南温泉较靠近玉髓曲线,故采用玉髓法来估算其热储温度。并且得出了与实际较为相符的结果。
1.2 阳离子地热温标
阳离子地热温标是基于热水与固相物质间的K、Na、Ca、Mg等阳离子的交换与温度的关系建立起来的。所有阳离子温标方法都是经验性的近似方法,多用于热储温度的评价。常用的有Na-K温标、K-Mg温标等。
王莹等(2006)在”利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一文中对以下几种方法都分别在不同的钻井中采样得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柴蕊(2010)在对平顶山八矿的热储温度的研究中也利用了阳离子地热温标法以平顶山八矿地热系统为例,讨论了地球化学温标的应用条件;通过Na-K-Mg 三角图及以WATCH 程序建立的多矿物平衡法在该矿的应用,证实玉髓地热温标最适合估算该矿区深部热水温度,该矿区深部热水温度约为50℃。
1.2.1 Na-K温标
Na-K地热温标是基于钠长石和钾长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达到平衡而建立的,即在具备钠、钾长石平衡环境的天然水中,Na、K质量浓度的比值是温度的函数,这一比值不受以后温度降低的影响。适合的温度是25~250(柳春晖 2006)。
Na-K温标T=,(GiggenbachW F.1988)
式中、分别代表水中钠、钾离子的质量浓度,mg/L。
1.2.2 K-Mg温标
K-Mg温标是基于钾长石转变为白云母和斜绿石的离子交换反应,它对于温度的变化反应非常迅速,在溶液中达到平衡也最为快速,因此,它适用于低温热水系统。K-Mg地热温T
(GiggenbachW F.1988)式中 代表水中镁离子的质量浓度,mg/L。
1.2.3 Na-K-Ca温标
Na-K-Ca地热温标的建立基于、、3 种离子的碱性长石的离子交换反应,它是中低温地热系统中常用的温标。适合的温度是0~250 ℃。
Na-K-Ca温标:
(GiggenbachW F.1988)式中 当t<100 ℃时,β =4/3;t >100 ℃时,β=1/3。CCa代表水中钙离子的质量浓度,mg/L。
1.3同位素地热温标
地下热水中保留了某些化学成分或同位素组分 , 用来指示深部热储在决定性反应到达平衡 时的温度。研究发现 ,经化学价态变化的低原子能的元素会表现出大量自然的相似的分馏。这些元素中研究最多的一直是氢,碳、氧和硫。(TruesdellAH, HulstonJR.1980)
王莹等(2006)利用6省区49个热水样品的测试数据, 分4类方法估算热储温度,以天津地区为例, 讨论区域地质背景下热储温度的估算,并且对天津地区的8个地热井的热储温度进行估算在80-120°C之间。
1.4循环深度计算
据计算的的热储温度由地温梯度公式:(GiggenbachW F.1988)式中: 估算的热储深度(即温泉的循环深度)H(m), 地温梯度r/km)一般为25~45°C /km 恒温带温度(°C)恒温带深度h(m)
钟响(2015)对贵州思南温泉的成因分析中利用该公式计算出了思南温泉的循环深度为1500米左右。2.水文化学特征
通过阅读近几年的文章发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与地层岩性、水温、成因和水循环条件密切相关,局部地段人为因素也有影响。根据水文化学特征可以判断温泉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冷热水的混合比例,水化学类型以及地下水的循环规律。大部分人在分析水化学特征过程中都主要对泉水中主要离子浓度的测定来分析地下水的类型,运移过程和循环规律。还通过对同位素的测定来分析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2.1水化学类型
目前判断地下水化学类型的主要方法为测定水主要离子(即八大阴阳离子)的浓度,根据离子浓度来分析判断温泉地下水在从补给区域到排泄区域过程中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化情况,同时说明水在流经区域内发生的各种化学作用。表示方法有(神照理 等,1993):
1、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可以确定水化学类型:按离子含量>25%者进行划分,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
2、水化学式(库尔洛夫式)是用毫克当量%表示的,水化学式中含量是由大到小排列。大于10%的就需要列在其中,大于25%参与分类。前面是微量元素、气体成分、矿化度,后面是温度。现在一般不用这种分类了,因为不再用当量表示含量。
3、测定的离子的浓度投影到三线图上,根据图中的点读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
2.2同位素特征
热水中的同位素成分,尤其是O、H、C、He等稳定同位素,对理解地热水的成因及其在深部地热储中出现、影响其上升到地表的各种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研究地热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对河水和不同层位的泉采集了H、O同位素和测年样品送到相关单位进行测定,得出测试的结果根据由Dansgaard提出的氘过量参数(),通过对 d值和地下水的氚含量(T)值的相关性分析,理定地下水的相对滞留时间与相对径流速度确定地下水的径流方向,了解深部地下水径流动力场的区域分布特点。
3.小结
总的来讲目前对温泉地下水的水文化学特征的分析为对八大阴阳离子(钾、钙、钠、镁、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成分及浓度的测定说明地下水的的形成时间,来源,补给,水质分析等。根据对温泉水化学成分与二氧化硅的分析估算出温泉地下热储温度从而计算出温泉的地下循环深度。根据阅读前人的工作总结,发现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对离子浓度的测定,国内可以精确的测定机构还很有限,花费时间较长。其次各个机构对资源数据共享的程度还明显不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尽量弥补不足,同时还可以增加对水中稀有气体的测定来更好的分析温泉地下水。
4.参考文献
[1] 吴振祥,樊秀峰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远景分析 福建能源开发与利用 2002 [2] 陶庆发等 我国资源开发现状管理 地质出版社 2007 [3]陈崇希,林敏. 地下水动力学[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4] 杜毓超,等.滇西潞西盆地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地学通报 2012 [5] 钟响 等、贵州思南温泉的成因分析 山东国土资源 2015 [6] 王莹 等、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7] 王彩会 等、江苏东海温泉热储温度估算 地质学刊 2015 [8] 柴蕊 等平顶山八矿地热温标的选取及热储温度估算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 [9] 于永婷 等 云南省龙陵地区温泉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 008 [10] 王多义 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地质成因分析 成都理工 2005 [11] 汪集旸 孙占学 神奇的地热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12] 沈照理 朱宛华 水温地球化学基础 地质出版社(北京)1993 [13] FournierR O.Chemical geothermometers and mixing models for geothermal systems[ J].Geothermics, 1997 [14] GiggenbachW F.Geothermalsoluteequilibria.DerivationofNa-K-Mg-Cageoindicators[ J].Geochim Cosmochim Acta, 1988 [15] Yaping Liu.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analysis of the Jifei hot spring i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2015 [16] TruesdellAH, HulstonJR.Isotopic evidence of environments of geothermalsystems.Chapter5 [ M] // FritzP, FontesJCh.Hand book of Environmental Isotope Geochemistry.Amsterdam:Elsevier, 1980 [17] Zhou Haiyan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Xiaotangshan hot springin Beijing, China Environ Geol(2008)53:1483–1489
第二篇:阿克苏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报告_final
阿克苏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报告
第一小组
一、流域基本概况
阿克苏河流域位于天山中段南麓西部地区、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范围介于东经75°35′~80°59′,北纬40°17′~42°27′之间,流域面积约5.0×10km,其中境内面积3.1×10km,境外面积1.9×10km(蒋艳等,2005)。阿克苏河由托什干河及库玛拉克河两大支流在喀拉都维处汇合后称阿克苏河,全长530km,尾端在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汇合口肖夹克处入塔里木河。(龚伟华等,2010)。
42424
图1-1阿克苏河流域水系与水文站点分布
阿克苏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环流,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且东部多、西部少;垂直地带分布显著,在海拔7435m的托木尔峰和海拔6995m的汗腾格里峰附近高山区,年降水量为900mm,而海拔1000m左右的地区年降水量仅为50mm左右,年降水量随高程的递增率约16.9mm/100m(何大明等,2000),具有干旱地区河川径流补给的垂直地带性和多样性的典型特征(汤奇成等,1992)。
流域地势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逐渐降低,地貌分带较为明显(沈永平等,2008)。河川径流的补给随流域高程、自然条件和降水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表现为山区以高山冰川融水、永久积雪融水、季节积雪融水、雨水和地下水补给,是径流的形成区;高山地带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中低山地带除了有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外,还有少量季节积雪融水的补给和地下水的多种混合补给。平原和盆地是径流的散失区,即在平原和盆地不产生径流,因此,阿克苏河径流的分布变化实际上是山区径流的分布变化(郑金丰,2008)。
二、流域水量与水质特征 2.1径流特征
(1)水资源量
阿克苏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78.6×lOm,其中国外来来水47.8×10m,国内来水量23.95×10m,还原水量0.85×10m,无控制区径流量5.99×10m,流出流域水量32.7×10m。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环流。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从地区分布上讲,从东向西递减,山区大于平原和盆地。从时间分布上讲,季节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较大,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4倍。流域天然陆地蒸发量为93.7×10m,干旱指数为11.2。
838
383
83(2)径流年际变化
阿克苏河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山区的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由于阿克苏河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冰川融雪量增加,以冰雪融水补给阿克苏河流域山区径流量显著增加。图2-1是阿克苏河流域主要站历年径流变化情况,从图2-1中可以看出,沙里桂兰克、协合拉、西大桥多年平均径流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台兰河径流量历年来较小,径流变化也不大,而塔里木河源头阿拉尔站径流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汇于阿拉尔站的和田河与叶尔羌河径流逐年减少。从建站开始到60年代末各代表站的径流都略有增加,70年代至80年代末是径流减少的时期,但减少量不大,进入90年代各站的径流增加显著,其主要原因是进入90年代后,气温升高显著,同时降水也增加,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融雪量增加及蒸发的加大。沙里桂兰克站年径流最大出现在1999年,为38.4×10m;1997年是协合拉站年径流最大的年份,径流为70.0×10m;而西大桥站的最大年径流为90.3×10m,出现在1957年。经计算,年最大径流与年最小径流差别比较大,平均相差2倍以上。8
383
图2-1阿克苏河流域主要站历年径流变化
(3)径流年代际变化
表2-1是阿克苏河流域主要站年代际径流变化情况,总体看来上世纪50年代是整个流域径流较少的年代,60年代至80年代径流逐渐增加,90年代是水量偏丰时期,径流增加显著。各站径流年代际变化各不相同,50年代,沙里桂兰克站、协合拉站径流最少,分别为22.0×10m和44.0×10m;而西大桥站与阿拉尔站径流偏丰,分别是65.3×10m、50.0×10m。从60年代至80年代,沙里桂兰克站在60年代增加,其后略有减少,但并不影响增加的趋势,90年代增加量最多,比50年代增加9.2×10m;阿拉尔站60年代较50年代增加0.6×10m,从70年代开始减少,90年代比60年代减少12.1×10m,减少量是60年代的23.9%;协合拉站、西大桥站和台兰站径流从50年代起持续增加,90年代增加最多,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增加分别为10.5×10m,2.2×10m和0.9×10m。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流域内降水的增加及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融雪量增加。
表2-1阿克苏河流域主要站年代际径流变化 8
383
838383
(3)径流年内(季节)变化
图2-2显示阿克苏河流域各水文站季节径流变化情况,从总体变化情况来看,年内的变化周期基本一致,冬季(12~2月)为径流最小时期;夏季(6~8月)是全年最主要产流时期,占年径流的60%以上,最大达80%;秋季(9~l1月)径流一般多于春季(3~5月)和冬季(12~2月),同时也是径流主要产生季节,占年径流的15%~30%;季节径流的年际变化差异比较显著,沙里桂兰克站径流的年际变化大于西大桥站,并远大于协合拉站和台兰站。上世纪5o年代是沙里桂兰克站径流最小时期,属于枯水期,印年代径流偏多,属于丰水期,70年代到80年代末,径流又处于较小时期,90年代又出现增加趋势;协合拉站和台兰站两站的径流变化比较缓和,没有大的起伏;西大桥站的径流变化也比较突出,50年代初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两段时期是径流的偏丰时期,90年代径流又逐渐增多,其它时期径流处在最小时期,变化不大。
图2-2阿克苏河流域各站季节径流变化
2.2丰枯水特征
(1)洪水特征
阿克苏河的两支流,北支库玛拉客河和西支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以高山融雪(冰)补给为主的特点,其洪水以(冰)为主,主要集中在盛夏到初秋(7~8月);托什干河5~9月径流量所占比率较高。反映出春季节融雪对地表径流贡献较北支更突出,该河的在年内时间分布上更加广泛,夏洪与春洪都占定的比例;阿克苏河干流来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洪水也集中在此时段。
图2-3阿克苏河流量的月分布
阿克苏河流域洪水的主要成因是融雪(冰),叠加有暴雨。而融雪(冰)与升温、高温天气过程关系密切,引起洪水的高温天气过程需要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造成阿克苏河流域高空温度急剧上升并持续的环流系统必须稳定3d以上。根据时空变化对应的原则,引起阿克苏河流域洪水的高温天气过程,其对应的环流系统主要是天气尺度系统或长波系统。洪水形成的500Hpa环流特征由以下三个方面:(1)主汛期形成混合型洪水的500hPa环流特征为:新疆高压脊稳定在天山山区中部及以东地区,5880gmp等高线北界稳定在天山上空或天山以北,西部边界在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南疆盆地上空,中亚地区为副热带低槽活动区,环流形势相对稳定;(2)主汛期形成融雪(冰)型洪水的500hPa环流特征为:新疆高压脊向北发展且稳定维持3d以上,5880gpm等高线北界稳定在天山以北,西部边界在帕米尔高原以西;(3)春季形成融雪型洪水的500hPa环流特征为:帕米尔高原及西天山受新疆高压脊控制,稳定维持3d以上,高压脊内5840gpm等高线北边界维持在40°N以北。预报阿克苏河流域洪水时,主要抓住两类天气尺度环流系统:一是直接造成阿克苏河流域山区积雪、冰川融化的高压系统,二是为西天山山区降水提供有利背景的低值系统。
(2)丰枯水特征
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模比系数K值过程线反映了河流丰、枯水平,各河流丰、枯循环周期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数量也不重复。为反映年径流多年变化的丰、枯循环周期,考虑年径流模比系数K的累积值,即将差积曲线的纵坐标表示成SUM(K-1)/Cv。差积曲线(图2-4)段反映丰水期,下降段反映枯水期。以托什干河沙里桂兰克为例.年径流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显著时段,1957~1962、1972~1976、1981~1985为枯水期,1969~1972为水平期,1964~1968为丰水期,1993年后进入丰水期。
图2-4里桂兰克年径流模比系数差积曲线
根据干旱区水资源特点和年径流丰枯等级划分标准,流域年径流枯、平、丰等级频率密度如表2-2,考虑到样本的随机波动性。除阿克苏新大河外,其余河流年径流样本系列的频率密度近似正态分布。
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稳定的原因决定于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年径流变差系数要小得多,特大的丰水年和枯水年出现的概率(表2-2)小,这对水资源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表2-2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概率分布(%)
2.3水质特征
阿克苏一塔河水系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矿化度、总硬度、氯化物和硫酸盐等,其中,悬浮物对该水系污染最为敏感。这主要和自然因素(水土流失、区域本底值等)有关:水系沿岸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加之过度开垦及粗放的农田管理模式(大水漫灌等),造成水系丰水期及阿克苏河以悬浮物污染物为主要特征,水系枯水期及塔里水河则呈水质盐碱化,并伴有悬浮物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
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水质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山区水质明显好于平原区水质,汛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水质。
(1)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一方面,沿河流自上而下水质参数的浓度随流程的增加而增加。流域内矿化度、总硬度、Cl-、SO42-等水质参数产生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原因,现看来有以下儿点:a.从山区到平原,由于降水逐渐减小,蒸发逐渐增加,这导致河水不断浓缩;b.河流沿程浅层地下水不断补给河流,而这些浅层地下水往往矿化度相对较高;c.河网汇流过程中,积累于地表的盐分、杂质等经雨水淋溶冲刷带入河道。另一方面,流域内河流水化学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一般山区天然水质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阿列金分类)通常是CCaⅢ。平原区的天然水质中阳离子以Na+Mg2+为主,阴离子以Cr-、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是ClNaⅡ、SNaⅡ。
(2)季节性变化规律。由于受水量季节性变化和不同时期水量补给来源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流域内天然水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即矿化度、总硬度、Cl-等水质参数在汛期小,而枯水期大。
总的来说,流域内的大部分河段天然水质较好,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中均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三、主要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阿克苏河是天山南坡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塔里木河流域4条源流中最大的源流和补给水量最多的河流,入塔里木河水量占4条源流的70%,占阿拉尔水文站以上3条源流的72.3%,是唯一一条常年向塔里木河输水的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随着阿克苏河山前绿洲人口增长、一水土资源的用随着阿克苏河山前绿洲人口增长、水土资源的少。由于绿洲人类活动的影响,阿拉尔站平均年径流量由1950年代的50×108m3减少到1990年代的42×108m3。所以,研究人类活动对阿克苏河绿洲的气候及水文水环境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3.1绿洲土地利用变化
根据苗立志对阿克苏河流域年和年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调查表3-1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和牧草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其它土地为主,两者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和以上。
土地利用变化在一年期间面积呈上升趋势的有水浇地、林地、城市、水库水面、沼泽地、沙地和河流水面,其中沙地、林地和水浇地增长幅度最大呈下降趋势的有旱地、天然草地、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碱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湖泊水面和滩涂,以天然草地和裸岩石砾地减少幅度为最大。
1990-2002年阿克苏地区耕地面积净增加855.36km2,耕地比例由1990年的9.7%增加至2000年的11.4%,主要是水浇地的增加,增幅达到18.3%,而由于沙漠化加重,旱地减少了30.4%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而积扩大了33.9%。城乡建设用地迅速增加,相应的农村居民点减少,反映了人为干预、影响生态环境的范围和强度越来越大。2000年林地面积达到而,是年林地面积的倍还多,其原因是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新增加林地主要由天然草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类型转化。
在1990-2002年的10年内,阿克苏河流域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了50%还多耕地以平均每年1.66%的速度增长,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土地平均每年增加5.17%和0.67%;牧草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都在减少,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40%、0.51%和0.28%;在所分析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变化速率最大,平均每年增加11.58%。总之,人类干预是引起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原因。
表3-1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3.2绿洲耗水
干旱区绿洲是由人工灌溉系统(灌溉地)和自然生态系统(非灌溉地)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维持绿洲的稳定,需要一定的耗水量和耗水水平。雷志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河绿洲面积为,12061km2年耗水在55.22×108m3,单位耗水458mm,其中灌溉地686mm,非灌溉地416mm,在阿克苏绿洲耗水结构中,灌溉地是耗水大户,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较低,其耗水在总耗水中的比例较小(表3-2)。
表3-2阿克苏河绿洲分类年耗水量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变化,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来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年代平均来水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69.81×108m3,增加到21世纪初的96.92×108m3,年平均水量增加了27.11×108m3,但随着绿洲开发及经济发展,阿克苏绿洲区间耗水量也有很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下泄水量占来水量比例大幅减少,表3-3。阿克苏河区间耗水大量增加,下泄水量少,虽然有因来水量增大,区间下渗等自然损失水量增大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近年来源流区大量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了灌溉用水量。
表3-3阿克苏河绿洲年代平均水量/×108m3
3.3绿洲人类活动强度
张勇等对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表明,在1978-2000年间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贡献率为93.71%,说明在阿克苏绿洲地区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绿洲的人类活动强度也可以通过主要的农业生产来反映,绿洲区的粮食产量可以代表其人类活动的强度。从图3-1可以看出,随着阿克苏绿洲开垦面积的扩大,科学技术支持的加强,粮食总产量从1980年的41×104t增加到2000年的111×104t,增加了150%,说明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加。
图3-1阿克苏河绿洲粮食总产量
3.4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阿克苏河是一条以雪冰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中亚天山区冰雪融水和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如表3-4所示,各站年内的径流量变化周期基本一致,夏秋两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比重最多,可达75.9%-86.2%;昆马力克河夏秋季径流量占全年比重最高,阿拉尔次之,阿克苏河最少。阿克苏河两条支流(协合拉站和沙里桂兰克站)的冬季(12~2月)径流最小,占全年比重约5%,但西大桥与阿拉尔站的春季径流最小,冬季径流量处于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阿克苏河山前绿洲区耕地面积扩大,春季人为大量引水造成春季径流比重小于冬季,特别是年在阿克苏河上修建了塔里木拦河闸,到3~5月完全切断了河水,引向灌区,闸下只有少量回归水流向阿拉尔。表3-4阿克苏河多年平均径流年内分配(%)
由于区域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伴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水资源消耗量在不断增加。阿拉尔站的多年变化时序分析表明表,该站年径流量呈递减的趋势,且径流量下降的速率在增大。另外,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减少还与塔里木河另外两条支流——叶尔羌河与和田河来水量减少有关。阿拉尔站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径流量比年代减少了9.10×108m3,减少量是年代的17.64%。
表3-5年均径流量年代际变化(108m3)
3.5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
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水质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山区水质明显好于平原区水质,汛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水质。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两河河源至阿克苏西大桥站的河段天然水质较好,阿克苏河西大桥站至下游伊玛帕夏水文站(新大河中断)水质次之,阿拉尔站水质最差。从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经阿克苏河至塔里木河自上而下4个水文站多年平均矿化度变化为:沙里桂兰克为0.287g/L,协合拉为0.256g/L;西大桥为0.354g/L;阿拉尔为2.766g/L。
位于阿克苏河上游的西大桥站水质矿化度年际变化不大(图3-2),矿化度维持在0.305g/L左右,水质良好,水体内溶解盐主要来自山区风化物。源流区河水矿化度程度低,水化学组成中阴离子主要以HC03-为主,其次为SO42-和Cl-;当河水进入干流后,水化学类型发生改变,阴离子以Cl-为主,其次为SO42-和HC03-,多形成Cl.SO4·HC03-Na.Mg型,枯水期农田排水增加形成Cl.SO4-Na型,从而对河流水化学变化规律产生影响。阿拉尔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只有在枯水期河水矿化度超过1.0g/L,但至70年代中期河水水质开始明显恶化,80年代中期河水矿化度有8-9个月大于1.0g/L,2个月超过5.0g/L;90年代不仅有9个月大于1.0g/L,且有3个月矿化度超过5.0g/L,水质明显盐化(图3-2)
图3-2西大桥和阿拉尔站1982-2001年枯水期河水矿化度变化
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西大桥站水质在各时期均为I级清洁水质:阿拉尔站在枯水期为V级重污染水质,丰水期为Ⅲ级轻污染水质,平水期为Ⅳ级中等污染水质造成河水矿化度不断升高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使水盐平衡关系改变。阿克苏绿洲在解放前很少农业开发,河水基本不受到人为干扰,处于自然状况下,水质良好解放后阿克苏绿洲是重点农垦地区,所开垦土地大多为盐渍土,1.0m土层平均含盐量达1.5%~5%。1965年以后,随着排水系统的健全,种稻压盐的推行,耕地中脱出的盐分随着各级排水渠进人塔里木河,成为地区总排干,河水矿化度不断增加。塔里木河阿拉尔段枯水期矿化度由1960年的0.67g/L,增加到1977年的1.91g/L,1985年2.47g/L,1991年3.20g/L,2000年5.27g/L,呈显著的增加趋势。
阿拉尔垦区以上接纳的农田排水6.56×108m3,由这些排水带人盐分高达340×104t,由于受水量季节变化和不同时期各种水量比重不同的影响,流域内的天然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汛期小,枯水期大。河流水化学特性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水量主要集中在丰水期,河水矿化度与流量关系密切,7~8月丰水期月均流量在400~620m3/s,河水矿化度0.72~1.17g/L。特别是8月份,流量超过600m3/s,矿化度低于1.0g/L;9~11月洪水过后,流量减少到50~200m3/s,矿化度随之升高至2.0~4.5g/L;12月至翌年2月,河水流量保持在15~50m3/s,农田排水减少,河水封冻,河水流量增加,矿化度降低。3~6月上旬,上游春灌引水增加,淡水补给减少,河道几乎全是农田排水和地下回归水,为一年中枯水时期流量减少到4~30m3/s,河水矿化度上升到3~6g/L,是一年中河水矿化度最高的时期。塔里木河在上游成了上游灌区的总排干,所有农田排水都泻人其中,以致造成阿拉尔矿化度最高。
COD(化学需氧量)是水体中进行氧化过程所消耗的氧量,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物的指标,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人水体产生的西大桥和阿拉尔的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图3-3,西大桥站由1982年的0.70mg/L,增加到2001年的1.51mg/L,符合II类水质标准;阿拉尔站由1982年的1.73mg/L增加到2001年的2.71mg/L,符合III类水质标准而阿拉尔站相对于西大桥站并未有显著的增加,增量为1.0mg/L左右,说明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在水质污染中并未占主导地位。
图3-3西大桥和阿拉尔站1982-2001年河水变化
3.6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
新疆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入渗补给,地表水入渗的补给量占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的78.5%,这里气候干旱,降水对地下水补给意义不大。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强,改变了地表水的地域分配,从而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使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发生了变化。
在平原绿洲灌区内,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水除自然河道渗漏外,还有渠道渗漏、平原水库渗漏和田间灌水渗漏。这些人渗水量使原有的地下水平衡状况被打破,从而改变了水文地质条件,这在阿拉尔垦区表现更为突出未开垦前,地下水位多在4~6m;开垦后,农业生产大量引用河水漫灌,加之很少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埋深一般为1~3m,属地下水浅埋类型。地下水与塔里木河的关系是季节性互补关系,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区内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渠系分布密集且线路长,各级渠道纵横交错,构成了较为密集的渠系网,由于大部分渠道未采取防渗措施,加之灌区引水量大,渠道渗漏也成为阿克苏河绿洲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
在阿拉尔生态监测站的监测区内布置有地下水动态监测井,位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汇合口的塔里木河起点肖夹克下游,地理位置8059’E,4032’N,距河北岸距离分别为:N1井50m,N6井10500m,NCl井16000m,井深均为15m。一般来说,距河床越远,地下水位越深。对监测区各监测点资料(1995~2005年)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N1井距河岸较近,受河水水位影响最大,属于水文型地下水位年内变化在20.9~21.5m之间,受汛期(6~9月)河道来水影响,地下水位抬升。N1井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平缓,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较小,在2.23~2.80之间波动,变幅0.57m。位于农田附近的井属灌溉型,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在24.9~26.1m之间,最高地下水位多出现在3月、4月、11月12月,这与3、4月为集中春灌区,11、12月为集中冬灌区,灌区引水量大,入渗补给强烈密切相关,9、10月间为作物收获期,11月为集中冬灌区,灌区引水量大,致使地下水位抬升。N6井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大,加之地处农业灌区灌、排渠系统发达,地质结构有利于排水,地下水埋深变幅较大,为1.27m,在1.08~2.35m之间波动。NCl井因地处荒漠区,距农田较远,加之补排关系差,动态变化的峰值较缓月滞后于灌溉高峰期,表现为距耕地越远,受灌区灌溉引水影响越小,峰值滞后时间越长,使得年地下水位变化较平缓,全年起伏不大,地下水位变幅最小,在27.8~28.2m之间波动NCl井地下水力梯度平缓,径流微弱,地下水埋深年变幅最小,在2.21~2.48m之间,变幅为0.27m。3.7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盐的影响
阿拉尔灌区,气候干燥,蒸发强度大且分布有大量的耕地,流域各种沉积物和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普遍高。盐源充足,地下水埋深浅,地表蒸发强烈,作物对地下水的蒸腾作用也比较强烈,因而地下水的蒸发、蒸腾成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蒸发排泄的缺点是只排泄水量不排泄盐分,已造成地下水分消耗,盐分积累,土壤盐渍、板结。
水资源利用不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根本原因。渠道渗漏大,渠系利用率低,仅有12%左右的渠道进行过防渗,渠道利用系数0.42。灌溉技术落后,地区毛灌溉定额23025m3/hm2,是全国毛灌溉定额的2.32倍。重灌轻排,灌排失调,排下灌,使下游灌溉水质恶化。平原水库渗漏,土地利用不合理,使绿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破坏,加速了盐渍化发展。区内盐碱地面积746.75km2,占总面积的12.85%,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在荒漠区,远离农田、河道的1.0m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6.01mg/100g,受人类影响最小;而处于农田灌溉渠,1.0m土层土壤含盐量为2.17mg/100g,受人类影响最大。在距河道较近,1.0m土层土壤含盐量最低,仅为0.95mg/100g。
阿克苏河是建国后重点农垦地区,所开垦的土地大多是盐渍土,一般1.0m土层含盐达到2-10mg/100g,经过多年的挖排、压盐、冲洗,大部分耕地盐分含量降至2mg/100g以下。大部分农田排水通过排水渠最后排入塔河。据调查,塔河上游阿克苏河灌区(包括阿拉尔和沙井子灌区)主要排水干渠年排人塔里木河的水量约6.54x108m3,排水渠水矿化度年平均为2.28-9.57g/L。
阿拉尔灌区内地下水pH值介于7.0-8.6之间,呈弱碱性。地下水径流类型为流畅型,水量交换频繁,灌、排渠系发达,近河道段地下水水质较好距排泄区(塔里木河)较远的各井,地下径流类型为缓流型,水量交换缓慢,水力梯度平缓,蒸发强烈,水分流失,往往引起盐分积累,使地下水水质较差。灌溉期及洪水期地下水矿化度较低,pH值较稳定,其它时间起伏变化。从时间土看,地下水矿化度多数情况下春季较大其次是11月和7月,主要是因为春冬灌期和主讯期(作物生长期),地下水埋深较小,潜水蒸发较强烈,地下水盐分浓缩,使地下水矿化度升高。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存在的问题 4.1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自治区塔管局在2001年制定塔里木河流域限额用水分配计划指标时,阿克苏市现状年(1998年)灌溉面积偏少14.18万亩,按当年全市综合毛灌溉定额832立方米/亩计算,全市限额用水分配计划指标偏少11797.76万立方米,致使阿克苏市14.18万亩农田无水可供。
根据2005年8月经自治区水利厅批准的《阿克苏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分析计算,到2015年,全市总需水量将达到87118.3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需水量69077万立方米,工业需水量7524万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需水量2303.3万立方米,牲畜需水量329万立方米,人工生态需水量7885万立方米),而现状可供水量仅73780.6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限额用水指标68646万立方米,地下水可供水量5134.67万立方米),通过供需平衡计算后,全市缺水13337.63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2灌区水利工程设施滞后,灌溉水利用率低
阿克苏市自建国以来至上世纪80年代末,通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形成31893.85万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灌区灌溉条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设施老化损坏,长期带病运行,致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无法实现,造成水资源的无效浪费。目前,全市综合毛灌溉定额平均为744m3/亩,渠系水利用系数0.50,灌溉水利用率也比较低,仅0.42。
4.3冬季用水管理粗放,浪费严重
由于冬季用水水价低廉,按半价收费,所以灌区各用水单位视冬水为冬闲水,不用白不用,故乐于传统的漫灌、串灌等灌溉方式,灌水定额居高不下,且重复灌溉率高。据统计,阿克苏市冬灌灌水定额一般在350m3/亩左右,比正常灌水定额要偏高113m3/亩左右;冬灌过的白地开春以后再灌的重复灌溉率一般在55%左右,比正常重复灌溉率偏高30%左右。这样的灌溉方式既达不到有效的灌溉木目的,而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
根据阿克苏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表明,阿克苏市在“十二五”期间缺水9502万立方米。要破解阿克苏市水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难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实现阿克苏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节水求发展,以量水定结构,进一步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和限额用水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并根据阿克苏河流域管理局所下达的用水指标,从源头控制总用水量,按照各用水户的初始水权及水资源配置指标配水,实行节水有奖、超用加倍收费的用水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引导全社会节约用水。
二是要大力提高工业节水水平。工业节水要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出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重发展节水环保型产业,重点是限制高耗水产业,关闭水资源消耗高而又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与此同时,还要推广生产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化,大力推进电力、冶金、化工、造纸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大幅度降低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提高重复利用率。到2015年,通过节水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将全市工业万元产值的用水量由209m³下降到150m³以下,使工业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三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阿克苏市可利用水资源虽然呈递减趋势,但灌区内部还有一定的潜力可以挖掘。据统计,阿克苏市灌区内部尚有干渠25.2km,支渠122.4km,斗渠1066.7km,农渠1968km未进行防渗衬砌和5353座水工建筑物老化损坏,造成水资源的无效浪费。因此,阿克苏市应把渠道防渗,建筑物配套,土地平整和普及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作为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工作来抓,继续利用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有利契机,争取塔河项目专项资金,压缩市、乡两级财政开支,千方百计地增加对渠道防渗、工程配套、土地平整、滴灌等节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使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如今的0.5提高到0.58,阿克苏市每年便可节水13256.56万m³(其中滴灌工程可节水7222.48万m³),可满足12.74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的需要,同时,还有3754.42万立方米的水量可作全市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调节水源。
四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水资源初始水权明晰的基础上,根据各用水户对水资源的需求程度和利用效率、效益大小,实施水资源在不同用水户之间及一定时期内相互转让,并利用市场加以微观配置,使水资源的利用方向从低效益的经济领域转向高效益的经济领域,水资源的利用模式从粗放型向节水型转变,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何大明,汤奇成等.中国国际河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7.[2]龚伟华,王彦国,赵成义等.2009年阿克苏河苦水年水文特征及其对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的影响[J].2010,32(3):602-608.[3]蒋艳,周成虎,程维明.阿克苏河流域径流补给及径流变化特征分析[J].2005,20(1):27-34.[4]沈永平,王国亚,张建岗等.人类活动对阿克苏河绿洲气候及水文环境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8,31(4):524-534 [5]汤奇成,曲耀光等.中国干旱区水文及水资源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0.[6]郑金丰.阿克苏河径流变化特征及可持续利用浅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20(3):115-117.[7]王建,丁永建,刘时银,等.新疆阿克苏地区近40a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5,22(3).[8]苗立志.基于GIS的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趋势分析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9]雷志栋,胡和平,杨诗秀,等.塔里木盆地绿洲耗水分析[J].水利学报.2006(12):1470-1475.[10]张建岗.塔里木河的主要源流阿克苏河径流及耗水特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8,30(4):12-16.[11]张勇,刘时银,王建,等.新疆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2):228-233.[12]赵文智,庄艳丽.中国干旱区绿洲稳定性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8(2):155-162.[13]樊自立.新疆土地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新疆土地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4]王顺德,曹晓莉,王彦国,等.加强塔里木河阿拉尔生态系统综合监测[J].冰川冻土.2006(2):276-282.[15]阿克苏水利局网站:http://124.118.206.228/childsite/KA021/
第三篇:化学教育文献
化学教育
2010年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学术的排名是通过从事化学教育的研究。
文摘:世界排名22的学术印刷期刊积极参加在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方面的化学教育的研究。这次调查的结果可以补充过去在学术质量这一领域的影响因素。了解这些学术在顶级领域有利于学术环境,要求研究员经常出版和产生影响。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化学教育研究.专业发展
特征:化学教育研究
介绍
当前在学术方面的研究是致力于生产力。实际上很多人预期显示较过去30年和许多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增长.1 例如:在澳大利亚,大学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源于他们的学术的出版速度和推广,推广是很难有一个出版记录的.2 在美国.出版物的记录通常被用于评估学术性产量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经常用于进行推广和任期的决定.3
Pienta已经证明在化学教育出版物速度比较积极,并且已经在所有教师的部门做了比较。化学教化学教育的每年平均出版率百分之67是为了获取博士学位,百分之55是授予硕士学位。作为教师在化学 教育本门发表论文占3.7,还有1.2是授予了博士和硕士学位的论文。与每年出版的率低的相比较,教师同事发表的化学和科学研究的期刊可以总结为进行研究和准备所需时间在化学教育方面的手稿。及时的审查出版物是研究人员和有关知识引文度量时成功的关键,一篇期刊在这一领域得到肯定变得至关重要。在科学家中普遍的观点是高质量的期刊趋向于有更大的影响。
在大部分科学学科,包括化学,影响因素已成为一种广泛用于度量区分,目的为了在期刊中产生的影响和信誉。尤金.加菲尔德在1963设计的影响因素,并且成立了科技信息的研究所为了把影响因素制成表格.ISI现在是汤普森出版公司的一部分,它计算每年影响因素的指标,并且把它们在JCR期刊中出版这些因素。
计算期刊的影响因素
特定的期刊的影响因素平均被引用的频率在一个具体的时期之内。它被决定的平率在一个为期两年的时间框架,但是也可以被计算用于五年的期间。为了计算一个特定为期2年的索引的期刊,被计算文章的数量超过2年以上。在一年之内这些引文的文章的数量被计算。影响因素就是在这2年期间出版文章的比例。如此这样,为期2年的影响因素为5.0,将意味着平均在在一个特定的杂志文章2年内被引用五次。
在计算顶级出版的文章里,JCR仅仅包括文章.评论.注解,然而顶级的引文也能包括信件和会议摘要。尽管JCR出版了一个2年的影响因素,在某些领域,五年影响因素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度量。这些领域有冗长提交出版时间表,需要花费2年多的时间去整合和和应对,出版物可以通过一个影响因素获得更好的服务,发表的款项引文和文章数需要更长的时间框架。
汤姆森计算来自60多个国家1000多份期刊的影响因素,大量的期刊被用英文出版或最低限度的书目知识也是用英文。然而,在这特定领域里,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对所有期刊都有价值。例如,在化学教育领域,化学教育者和澳大利亚教育杂志不能被ISI索引,在科学教育方面,科学学院教学杂志不能被ISI索引。影响因素,它源于数字上的公式,没有偏见。重度引用评论文章可以使一篇期刊的影响因素膨胀,尽管评论型的文章可以从计算中移
除。有些影响因素不赞成那样的研究领域,这些研究是在小的范围或者领域,他们往往引用旧的研究和非定期的来源,例如,人文或者社会科学.尽管影响因素的缺点,他们被学术机构使用,为了在这一领域里比较期刊和评估奖学金的工作。期刊和领域的比较可能产生误导,作为一个低影响因素将是在一个小的.专门的领域,而不是在一个大的令人深刻的一般领域。也很少出版有关作为一个奖学金工作指标的影响因素的有效性.化学教育研究期刊出版的影响因素
2009年索引的期刊的影响因素在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出版,并且被列于表1。通过比较,表2列出了期刊的影响因素,发布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化学研究,包括那些专注于特定的学科2年和5年期刊的影响因素包括化学科学和自然,与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研究的期刊相比,他们大幅度的提高。实际上,在化学教育方面,评估化学教育研究者的奖学金是通过推广和任期限制的委员会.薪酬与功绩委员会等,他们需要一个方法使他们能洞悉低的影响因素。
每2年和5年在化学教育具体的期刊方面的影响因素少于1.000,。如此这样,那些评估作为一种比较一个给定的出版期刊的方法是近乎没有意义的。即时指数被定义为文章引用的次数除以某一年在该杂志发表的文章数目。因此,它代表一篇在今年出版的文章平均被引用的次数。在表1的低即时指数值表明整合,在化学教育的教育研究出版工作的时间长于1年,因为在每一个案件的即时指数不到1。
科学教育期刊出版化学教育研究的文章,为期2年的影响因素都大于1.000.4个刊物有2个5年的影响因素接近3.0。然而,即时指数再次表明,出边和科普工作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一体化步伐缓慢。在一个小的领域里,提供可靠的数据不作为比较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具有速度较慢的出版和集成研究。在化学教育研究需要被探究中,我们认为有一个方法在决定顶级期刊提供了影响因素的比较。
这项研究的灵感和它被设计的起源来自一个数学教育的场地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关注了出版场地的排名,在本科数学教育研究,包括了同行审阅的期刊会议录。调查问卷被送往49个本科数学科学人员,要求他们将3种22个期刊不同的分类,第一类:最突出现场的的场地,第二类:表示表示强烈的审阅场地,第三类,简单描述另一个审阅场地。在该领域里大量期刊的质量的排名有效的提供大量的分析源自该领域的期刊,关于质量.信誉.外贸.工贸各个时期的影响。这个信息可以用来通知的推广和使用权的过程中。
因此,我们决定如何同行审评化学教育研究员在化学教育和和科学教育方面的排名。
方法:合伙调查
这项人口调查研究由2种来源组成。化学教育研究人员的清单通过使用由Stace.Lowery.Bretz建设的网站所认定,它包含了一系列大学,这些大学拥有化学教育的项目(硕士和博士水平)和实际上直接参加这些项目。第二个来源指出“期刊编辑”由已经在研究方面有所发表的一系列成员所组成:2000和2009的科学与教育的化学教育部分章节或者已经在化学教育方面出版过文章和在2005年和2009之间实践过(CERP)。2005的这一年的标志,当时大学化学教育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化学教育起初在欧洲被Ioanninas大学合并为了组成化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然后它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研究和实践。2个来源取得的总人口人数的267名教师成员。化学教师成员来自32个国家和6个不同的州的代表在这个联合里。这相当于美国的中心,267名教师中的146人被雇佣到美国的学院和大学。在欧洲,66名教师在联合里被认定,他们中的25定居在美国。
资料搜集
这项调查是使用一个程序,允许匿名手机数据,通过一个基于Web的软件界面。一个邀请去完成那个调查,它被发送通过Qualtrics软件送到267名教师成员那里。
调查
这项调查由3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包含了7个国际期刊的名单,出版化学家与研究在美国.墨西哥.英国和澳大利亚。被选中的7个刊物整个基于频繁引用整个化学教育文献。对于每个杂志,3个选择之1就是教师成员被要求去给期刊的质量排名打分。第一类表示一个顶级期刊,在这个领域里最杰出之一。第二类表示中级期刊,和第二类是低级期刊,要么化学教育研究人员不熟悉或者认为是至少在该领域有影响力的,在调查的第二个问题要求受访者使用相同的分类方案分类15科学教育期刊。一套科学教育期刊的选择源于在化学教育文献被频繁的引用。第三个问题要求提供同行评审期刊的名字,它们没有被列于前两个问题之中和使用分类方案去分类这些期刊。
邮寄调查
此次调查可有效利用30天和一个提醒邀请在15天内被发送,在最初的邀请送到教师成员那里,他们还没有完成那个调查,一个功能有效的Quqltrics软和件,所以回应数据在结束的30天的期间被下载和在一个密码保护的电脑上储存。
结果与讨论
一个回应率百分之四十的调查被获得(267中的107参加了那个人口回应)。这些资料被分析用于完成107位调查回应的每一个人的问题并且进行低的讨论。那些回应和分析被展示在化学教育期刊的表3。这些期刊按照意义从最小到最大的排列好,化学教育期刊(美国)一直排名最高,平均1.28,Quimica教育(墨西哥)一直排名最低,平均2.59。这些受访者的回应的比例被包括在表2的最后一列为了表明,并不是每一个参加的期刊都会被排名。平均计算.中位数.标准差,不包括空白处的响应,因此,空白处的这些回应不会差生不利于统计的分析的影响。
方差分析方法被用来测试是按照坐落的地理位置在回应中的差异。坐落的地理位出现的响应对排名没有重大意义的影响。
这些资料显示,积极的化学教育研究人员把“华尔街日报”评为最杰出的期刊,由ACS化学教育和ACS期刊联合出版,化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由皇家化学学会出版。中级的期刊包括化学教育家.生物化学模建和分子生物学教育。较低层次的期刊包括澳大利亚在化学方面的期刊.化学教育和Quimica教育。
科学教育期刊的回应和分析在表4中展示。四个排名最高的科学教育期刊被索引在ISI和已经报道了一些影响因素。再次,方差分析方法被用来测试是按照坐落的地理位置在回应中的差异。坐落的地理位出现的响应对排名没有重大意义的影响。
在教师的回应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最杰出的期刊科学杂志.国际科学教育杂志.科学教学.科学教育中的研究。中级的期刊是科学教育期刊和科技期刊.科学教师教育期刊.科学学院教育杂志.校园科学期刊和数学期刊。低级的期刊的科学教育期刊是科学期刊的编辑,国际科学教育期刊.加拿大科学期刊.数学科技术教育.纳米教育杂志.妇女杂志和少数民族在科学与工程.,共振:科学教育期刊和Baltic科学教育期刊。
这很能说明较在化学教育的评级比较最高等级的的期刊排名的问题—化学教育期刊和化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与那些在科学教育方面:科学教育研究期刊(JRST),国家科学教育期刊(IJSE),科学教育。所有这些期刊的编辑委员会,包括从来自国际委员会的研究人员,除了JCE之外,其中有一个是社会咨询委员会,他们由来自美国的教师和化学家组成。有关答辩的一件一致的其他证据可以再表5中搜索,它平均的展示了JCE.IJSE,对于其他期刊,科学教育作为第一类期刊排名在JCE或者CERP。表6平均展示了JCE和CERP的期刊,期刊在JRST,IJSE的排名,或者科学教育作为第一类期刊。
第四篇:温泉小镇案例分析
(一)日本·箱根温泉乡
交通便利——距东京90公里。
历史文化悠久——是日本著名的温泉之乡、疗养胜地,有著名的“箱根七汤”,始建于1684年,箱根温泉乡共有温泉336处,观光资源丰富——芦湖、大涌谷火山等自然景观,还有数量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工艺品馆、科学馆。
温泉旅馆集中地——以箱根汤本为中心,拥有饭店、旅馆、民宿219家,欧式民宿23家,青年旅馆2家。
个案点评
温泉旅馆类型多样,档次有所区分,可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求。
多种专题类博物馆和艺术馆,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围绕“箱根七汤”组团式布局,每个组团相对独立,包含旅馆、温泉、博物馆等设施。游览交通多样化,空中缆车、登山巴士、观光船等。
(二)日本·有马温泉
交通便利——距大阪约四十分钟车程,距神户约二十分钟车程。
历史文化悠久——有马温泉是日本三大知名温泉区之一,以“金泉”和“银泉”闻名,发展自谦仓时代,后逐渐繁荣,形成今日的规模。
温泉旅馆集中地——约有25家旅馆,从电铁站步行距离均在10分钟以内,每晚最多可容6000游客
个案点评
组团式集中布局,便于游客从交通枢纽前往每家温泉旅馆。
游客中心是游客到达有马后的第一站,提供所有温泉旅馆和观光游览的资料,了解客房预订的信息。
具有传统风格的步行街市,尺度宜人,氛围温馨。
温泉旅馆类型多样,档次有所区分,可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求。
兼顾观光市场和度假市场,全区分布有各种庭院公园、寺庙神社、泉眼、广场、温泉主题公园等景点。
结合不同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开泉式、樱花节、弦琴鉴赏会、品茶会等。
(三)德国·巴登温泉
区位优越——坐落在德国西南部,离法国和瑞士都很近。
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欧洲的夏都”,得名于公元1世纪。历史上众多名人都曾造访此地,最经典的宣传语来自马克·吐温,他说:“5分钟后你会忘掉自己,20分钟后你会忘掉世界。”
温泉质量出众——以罗马皇帝命名的卡拉卡拉温泉浴池享誉整个欧洲。
设施顶级奢华——拥有豪华的购物场所、国际赛马、世界上最漂亮的赌场、欧洲第二大的歌剧院和一流的酒店
个案点评
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注重人与景的交流,创造多样化的温泉体验。
温泉产品链丰富。强调温泉的养生、保健、诊疗和美容的功效,设有数量众多、专业的医学诊疗所,美容院。
营造高雅娱乐的氛围,既是欧洲沙龙音乐的中心,也是文化与会议中心。
(四)中国深圳·东部华侨城·茵特拉根小镇
主题风格——引入瑞士阿尔卑斯山畔的茵特拉根题材,将中欧山地建筑风格与优美的自
然景观结合,配套商业街区、度假酒店、SPA、剧场、水上高尔夫练习场、网球馆,共303间客房。
观光资源——茶园、古镇、湿地花园。项目依托——占地9平方公里,35亿元打造的东部华侨城,分成大侠谷、茶溪谷、云海
谷三大主题区域。
个案点评
文化嫁接,全盘借鉴欧洲成功的旅游小镇,营造欧陆风格的主题度假区。
在欧洲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围绕禅、茶、花、竹来打造旅游吸引物。
结合夜间的高质量的文艺演出,丰富度假体验。
(一)案例启示与借鉴
案例解析之:案例启示
成功的温泉小镇,或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或有鲜明的主打文化。历史文化浓郁,远古至今,经久不衰。
文化是成功的温泉镇必备的因素,文化是温泉镇的灵魂,是其保持巨大、持久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旅游小镇的特色风貌是另一大吸引力:包括尺度宜人的街道、琳琅的商铺、汇集人气的中心广场、齐全的文化娱乐设施构成。
旅游小镇是生活化的场所,是休闲化的社区。
案例解析之:技术借鉴
住宿设施:应在规模、档次、主题、权属经营等方面多样化,满足各种类型游客的需求。观光资源与温泉资源紧密结合,打造有深度的产品链条,丰富度假游客的选择。
做好环境温泉:因地制宜布置温泉池,做到取景得当,入浴方便,打造不同档次的环境温泉。
温泉休闲旅游网打造:开发应结合周边景区旅游资源,形成以温泉为核心的套装游线。注意周边交通体系与温泉休闲游憩系统的连接,形成完整休闲旅游网。
多产业结合:旅游、居住、商业、文化
营造氛围:浓郁文化、休闲性、生活化
第五篇:一 文献综述特征
一 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 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Effect of(因素)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研究对象)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Methods for „ Progress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略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 第二句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主题句 陈述理论1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 研究支持1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 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句式
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
„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结语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
综述概诉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
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
(一)选题
选题是写好文献综述的首要条件。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理论或实践上有一定意义。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有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某护理问题的研究今年来发展较快,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文献综述的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二)搜集资料
文献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物质基础,选定综述的题材后要大量的搜集和阅读有关的中文和外文文献,文献越多,就越好些,综述的质量就越高。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在广泛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在深入复习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必须找到原文阅读,特别是有权威性的文章应细读。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应做好读书卡片或笔记,为撰写综述准备资料。
(三)整理资料
综述不是众多文献资料的堆积,而是作者在阅读了一定量的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细读,抓住其主要观点和结论,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先列出提纲,写出各级的大小标题,然后将观点相同的资料分别归入有关问题,并排好顺序。综述要如实反映原作者的观点,不能任意改动,但对引用的资料也要加以选择,不可能把搜集和阅读过的所有资料都写进去,应有所取舍。
(四)写作
根据写作提纲,逐项将内容展开,并注意观点与内容的一致。在写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构和补充内容。论述观点时,作者可有倾向性,但不同观点也应列出。初稿写出后,要反复修改和补充,包括内容增减、结构统一、数据核对和文字润色,综述发表前,最好请有关专家和同行审阅,力求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表达准确。
---------------------------------------------
查阅文献的途径
------------------
利用一定的工具,迅速、准确和完整地查寻出所需要的、特定的文献的过
程称为文献检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检索途径:
1.作者途径 利用作者的姓名、学术团体或机构进行查找的途径。该索引按作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查找比较方便有效。
2.主题途径 通过表达文献内容的主题词进行检索的途径。主题词是表达文献主要概念并经过规范化了的医学术语,一般每篇文献选择3-4个主题词,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就会查到该文献。
3.分类途径 根据文献内容所属的学科分类体系进行检索的途径。其检索的入口是分类号。不同的检索工具有不同的分类体系,使用前应先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分类体系。
4.关键词途径 关键词是组车从文献题目中选出的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按字顺序排列起来组成关键词索引。
---------------------------------------------
论题的来源
------------------
各个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和尚待验证的理论很多,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实践。一个研究问题的产生常需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从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继而提出研究问题。目前研究的问题大多数为个人自选。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
1. 从理论中提出研究问题
许多研究问题就是研究者按照某一理论提出某种假设,推测按照此理论应该解决某一问题而提出的。可以是成熟的理论,也可为尚有争论的学说。
2. 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
大量的实践为医学人员提供了研究问题的丰富来源。无论是临床医师、管理人员还是教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遇到使自己困惑或不解的问题。一般来说,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及服务对象经常发生的问题都可成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 从文献中提出研究问题
任何一个好的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都会在讨论部分提到本研究尚有哪些不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也有的研究者还会提出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选题的注意事项
------------------
1.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选择对护理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2.立题有新意,内容有创新;
3.选题范围不可过大,涉及面过大则不宜深入,只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就可以作为选题;
4.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
5.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题。
6.选发生率高的,现在和未来迫切需要的题目。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有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
---------------------------------------------
选题的原则
------------------
1.先进性
坚持选题的先进性原则,首先要弄清楚此课题已取得的进展,明确科研的起点。其次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科学研究是在前人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继承前人的理论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成果,就谈不上创造,也就无先进可言。而科学研究有总是在前人尚未问津、没有解决的问题上进行探索,不突破前人的观点、学说和方法,只是重复,就会无所作为。选题的先进性重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前人或他人未研究过的,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
前人或他人对某一课题虽作过研究,但现在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对前人的研究有所发展或补充;国外已有报道,尚需结合我国实情进行创新性研究、验证,从而引进新的医学科学原理或技术,填补国内此领域的空白;
将别人已完成、已发表但尚未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己的应用和设计,促使成果的实用化,并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2.科学性:
选题时应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在确定课题前,应阅读大量文献,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历史和现状,吸取别人的实践经验,掌握新发现的规律。护理科研课题的科学性体现在确定课题是否有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能否为以后的护理实践所证实,能否切实回答和解决有关的护理问题。
3.实用性
即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鉴于我国护理科研目前的水平、规模和条件,在科研选题时应在不低估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更强调和重视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人类健康。当然,在讨论实用性时,要正确看待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远期效果与近期效果、理论研究与总结经验的辨证关系。护理领域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影响较大、问题较普遍、病人或护理人员最关注的问题往往都是意义较大,需要优先研究的。
4.可行性
选题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才有可能完成。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选题时应做到:第一,正确评价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及个人素质;第二,正确评价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包括研究手段、经费支持、研究时间、研究对象来源、伦理问题、协作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