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题训练中的学生习作
“我眼中的春节”学生作文
创意,给春节添色彩
黄陂七中高一(1)班王园
在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后,我看到了新年的到来,带着团圆的喜庆,带着祝福的温馨。
一顿丰盛的年饭后,便是给亲戚朋友送祝福的时候了。“园园,去叫你哥哥和妈妈进来。”“干什么呀,爸。”“让你去叫,你就快去,好事。”“好事?会有什么好事?”我疑惑地嘟嚷着,转身去叫妈和哥了。
不一会儿,我就领着老妈和哥光荣的回来复命:“皇阿玛,女儿把太子哥哥和额娘请来了。”说着,还做了一个揖,大家听了,都开怀大笑。“好了,都别笑了,我有一个提议,要不今年——”爸故意拉长声音,不说后面,这可急死我了,我直接跳起来,向老爸扑去,“爸,快说,快说,什么提议?”老爸禁不住我的撒娇,说出了那个爆炸性的提议——“今年我们写信送祝福。”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一致好评,四票赞成,哦,不对,应该是六票,还有小表弟和他的狗。
写信时,大家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这时我灵光一闪,说:“老爸,要不我们用毛笔写吧,大家比比谁写得好,我要和哥单挑。”说完,还挑衅似的冲哥扬了一下下巴,回敬我的则是哥的一记白眼,爸听到这话,竟调皮地冲我眨了眨眼睛,好似在说:“你确定?”这瞬间点燃了我的斗志,“当然,我一定能打败哥,我可是聪明无比的大美女哟。”
听到这话,大家也就没有拒绝,于是长达两小时的书法大赛开始了。“停!”爸一声令下,我放下笔,呈上我的“完美作品”,看了哥的,父皇说:“好,好,真有颜体的浑厚之意。”并连连拍手称赞,可看到我的后,我明显感觉父皇的嘴角抽了抽,我那善良的母后还是把那一票投给了我,父皇的票就不言而喻嘛。最终我和哥打成平手,我不愿,赖皮地想赢,于是我找到表弟,在我的威逼利诱下,表弟和小狗的两票便成了我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我这位聪明无比的大美女赢了。我开心地对着哥哥挥了下拳头,回应我的,这次则成了无视。赛后,我可爱的表弟还上演了一幕“飞狗传书”的话剧。
晚上,我们吃饺子,这饺子可不简单,里面暗藏玄机,什么玄机?有的里面藏有字条,字条是大家各自写的,谁吃到,谁运气好。不过,嘿嘿······吃到我的那就不一定了。“唔······我吃到一个了。”哥哥说道,立刻把纸条取出来,慢慢地打开一看,“哥哥是个大笨蛋,小气鬼。”他很不幸地吃到了我写的字条,听他念时,我吐了吐舌头,只能偷偷说哥哥倒霉了,而哥哥好像并不想就这样算了,一场追打的画面上映了······
这是我记忆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个春节,一点小小的创意就给这个传统节日添上了别样色彩,也给我们这个家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今年春节,我一定要号召全家,继续寻找创意。
点评:本文题材新颖有趣,充满生活气息,在生动具体的描写中,一家三口各自的性格跃然纸上。语言幽默俏皮,两件事一详一略,主次分明。读完全文,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真的过了一个独特的春节,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幸福。
那一声叹息
黄陂七中高一(1)班谷贝贝
又到年终,一对对寓意吉祥的春联,一件件颜色喜庆的红袄,把大街小巷渲染得红红火火
。门前爆竹声一阵胜过一阵,飞溅的碎屑漫天散落,淡淡的烟雾夹杂着年的味道,把欢乐送到每一户人家。
年幼的我当然也痴痴地沉醉其中,不过我也感觉到家里的些微变化。以前,在外打工的爸爸总是早早回来,进屋就甩下肩上鼓鼓的旅行包,拉开,像变戏法似的,从里面掏出一大堆吃的,玩的,看的,而且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可是今年,爸直到除夕才匆匆赶回,还是工地上那身灰色的旧工作服,裤腿上溅满泥巴,手中拎的旅行包瘪瘪的,我跑上前迎接爸,爸只是冲我笑了笑,然后低下头,不再做声。见到妈,爸打了声招呼后,就拖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爸默默地帮妈做年夜饭,那抹身影依旧高大,但此时却是那么冷寂,落魄,微躬的身子,耸拉着的脑袋,丝丝银白爬上了头顶,本就不茂密的黑发如今更稀了。伴随着一口热气的呼出,空气中回荡着久久不能散去的叹息声。经不住好奇,我上前询问道:“怎么咯?”无法从新年的喜悦中自拔的我,还调皮地吐了吐舌头,可是那头,爸却淡淡地说,包工头跑了,卷走了农民工的血汗钱。转了一个身,继续道,跑了。他还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头。
不懂事的我只觉无趣,便转身离开,没走两步,就又听到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包含着对包工头的憎恨,还是对我们的愧疚?也许都有吧。
吃年夜饭的时候,大伯一家也过来了,大伯和爸在一块做事。吃饭时,他们端起酒杯,轻轻一碰,然后仰起脖子一口吞下,完了,他们互相拍拍肩膀,“唉!”两声叹息同时滑出,彼此苦笑一下,摇摇头,还是大伯先开口:“兄弟,过去的,算了吧!明年咱们再找一处好位子。”爸沉思着,眼里蓄满忧郁,好一会儿才说:“好位子?天下乌鸦一般黑,哪儿有好位子?”接下来,一声叹息飘出,落在桌上,像一团迷雾罩住宴席,让人觉得阴冷迷茫。
过年的几天,爸总是不在状态,端着饭碗,却怔怔地望向门外;手指夹一根烟,烟都烧到了蒂部,爸都忘了抽一口,只呆呆地坐在那儿,似乎一门心思地想着什么;有时他甚至都不敢看我的眼睛,偷偷瞟我一眼,马上转移视线。是为过去辛勤付出而没有收获懊恼,还是对来年工作的着落忧虑?这些我都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在强装微笑陪我们共度这个喜庆的节日。生活中,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随处可见,有的顶着寒风在夜里讨薪,有的为了能够回家过年而沿路乞讨,甚至被逼无奈走上不归之路。至此,我想问,什么时候红色春节变成了黑色春节?我只希望儿时的一幕不要再上演,让家家户户都在一年的劳动之后,尽享春节的快乐。
点评:作者选材角度独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倍感沉重的春节,文章通过父亲的声声叹息这一小视角,反映了农民工艰辛,工头黑心这一社会现象,以小见大,真实感人。细腻地描写,不仅刻画了人物形象,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引人共鸣。
第二篇:(习作训练)《写信》
[(习作训练)《写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书信是最常用的应用文之一,是本册教材应用文教学的重点,(习作训练)《写信》。第一单元的留言条其实是一封简单的信,通过训练为写信的教学打下基础。2.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封信。这是一个实例,教学中应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看事例,再讲写信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是讲写信的格式,包括称呼、正文、祝愿语、写信人姓名和日期等几个要点。第三部分讲信封怎么写,包括写信人、写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和贴邮票等几个要点。第四部分是这次习作的要求:(l)选择好写作对象;(2)信的内容;(3)把写好的信寄出去。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
1.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会给同辈(亲友)写信,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的格式、把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
教学难点:信封的格式。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把课文上的信写在投影片上,除正文部分外制成可以翻合的复合投影片。准备数张画有书信格式的书写投影片、信封格式的投影片各一张,空白书写投影片若干张,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信封。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2.懂得信和信封的格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l)复习留言条的格式。
(2)出示课题。给同辈(亲友)写信(习作训练)
(3)什么是“同辈”?哪些人是你的同辈?(结合学习课文第1段)2.初学范文。
(l)自由读给表哥的一封信。思考:乐乐在给表哥的信中讲了哪些事情?信的格式和留言条有什么异同?
(2)交流。
①主要内容:“我”和表哥在国庆节曾经见过面,盼望春节再见面;“我”在元旦庆祝会上被宣布为优秀少先队员,还表演了节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习作训练)《写信》》
②信比留言条多了祝愿语。
(3)写信有什么作用?(交流学习,互相鼓劲,互相帮助等)3.学习书信的格式。
(l)投影仪出示课文上的这封信,学生对照实例自学课文关于信的格式的内容,划出重要的句子。
(2)交流。
把书信除正文部分外的投影片打开,使这些部分空着。学生每交流一部分,教师把这部分的投影片合上,依次出现各部分格式。
(如:学生说说“称呼”的写法--合上复合片,屏幕上书信开头出现称呼--再读这部分课文,强化记忆。)
(3)练一练。
①按“当天我给表弟写信”的内容在书写投影片上练习格式。
②在投影仪上评议、改正。(重点指导祝愿语的两种格式不要混淆。)4.学习信封的格式
(l)投影片出示信封格式,观察后说说信封的格式。
(2)对照学习课文关于信封格式部分,分别弄懂收信人、寄信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的书写位置,特别强调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不要写错。
(3)练习。提供内容,当堂练习,投影评议。5.作业。
(l)在作业本上按书信格式给自己的同辈写信(正文不写)。
(2)写好信封。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接要求学会给同辈写信。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书信、信封的格式。
在投影仪上打出学生的作业(书信、信封),分别讲评(格式、同辈),及时纠正错误。2.实例与课文对照学习。
(l)再学范文。
投影出示乐乐给表哥的信,自由读正文,想一想:书信的正文与留言条的正文和一般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归纳。
书信比留言条的内容更加具体,比一般的文章内容更广,可以写多件事,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3)学习关于正文部分的课文强调:要紧的事情写在前面,不必围绕中心,叙述要清楚,句子要通顺,一件一件分段写。3.学习写信。
(l)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明确要求。(对象:同辈;事情:一两件发生在家里或班级里的事。)
(2)自由准备:把哪些事告诉对方?(选一两件。)
(3)学生写信,教师巡视。
(4)选一篇完整的书信讲评:格式、内容(重点放在是否把事情叙述清楚)。
(5)学生修改书信。
4.作业:把信誊抄在信纸上并寄出去。
(习作训练)《写信》
第三篇:中学生习作:《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野桥中学
孙佳文
我喜欢读书,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多读书来丰富我们自己,去感悟书本的真正意义。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一起游进书的海洋!
本书的作者罗贯中为我们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因为从小就有《西游记》的电视剧,可以说我是他的忠实观众。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一个勇敢、正直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他与至高的玉皇大帝斗,所以才有了“齐天大圣”的美名;它与妖魔鬼怪斗,他那火眼金睛绝不会放过一个妖怪,他的如意金箍棒下绝不留一点情面,可以说他是妖怪的正义首领。正因为他的机智勇敢、绝不退却低头的精神,才可能保唐僧经历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因为我也姓孙,所以我非常喜欢他。
二徒弟猪八戒是一个老实憨厚的人物。虽然他的本事远不及孙悟空也不是什么光辉形象,但也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的毛病可就他多了:好吃懒做、占小便宜、怕困难等等,但他并不让人们厌恶,反而会有意思真是可爱。
三徒弟僧,淳朴憨厚。在电视剧里“大师兄”“二师兄”“师傅”总挂在嘴边。他不想孙悟空那样伟大,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综合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优点她一心想保唐僧取真经,随他戏不多,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
最后来讲讲师傅唐僧,他没有大徒弟的本领、八戒的正直、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的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他总是被妖精捉,因为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他很烦恼。但每次都被救出来,没有伤一丝毫毛,所以他也很幸运。
他们师徒四人有着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一种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在以后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难,我就要想想《西游记》只要能把一件事从头到尾,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因为尽力做了,这也是一种成功。《西游记》的故事是我以后前进的动力!
第四篇:依托文本 训练习作
依托文本 训练习作
一、对依托文本训练写作的认识
语文教学一直强调要做到文道统一,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性质和特征决定的。
语文教学的传道有它自身的特点,所谓“文”“道”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之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得到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提高。
在悟“道”的同时不能轻“文”,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大多心知肚明,现在新课程的模块和专题教学,在读的方面只是突出了感悟和体验其情感价值,即吸纳其别人思维成果,却无暇顾及领会思想情感的载体——表达方法、构思技巧、叙述手段等,也即忽略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在写的方面,由于近年考试主打题型的话题作文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缺乏具有操作价值的学生写作理论指导教材,还有语文老师自身的写作素养的欠缺等诸多因素,写作课实际上处于语文课的边缘。在读和写的关系方面,虽然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先辈早就提出过“读写结合”“读写互动”等教学建议,新课标也提出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因为对读写的认识不到位,读写关系自然成为“读非为写,写非所读”的两张皮,结果是,读是一套,写是一套,再加上考又是另一套,互不对接,各行其是,更加剧了语文学习无序无范的状态。
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看成是100%的功效的话,那读和写这两项主要训练内容各占50%,我们在教学中放掉了写作的50%,在读方的方面又丢弃了25%的关于作者写作思维过程的内容,等于说,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满打满算也只能收取25%的效益,再加上考试方式、学生学习态度等因素,看还能收获多少?
写作能力是从阅读中培养的。更精确地说,从阅读中,我们学会写作风格这种独特的写作语言。但人们一般的想法是写作能力是从实际写作过程中培养的,这是错误的说法。
什么是依托文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依托文本就是借助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表达、学会描写。用教材中提供的文本作例子,把身边所见(所闻)和生活中的经历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地表达出来,并用笔描述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技巧。依托文本的意义和作用:
任何语文教学的新兴模式与改革,都离不开文本,都是依托文本进行的。语文课标中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本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凭借,课堂教学首先要依托文本,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著名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强调:“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离开了文本这个依托,任何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革新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下面就谈谈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如何依托文本,训练习作的。
二、如何依托文本训练写作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文本与写作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让精读课文发挥一定的作用。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以文本为依托,循序渐进,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
从学生层面看,提到作文,不少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爱写,不会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依托文本习作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不仅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时,依托文本习作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又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依托文本训练习作的具体尝试。
(一)由此及彼,仿写
儿童学习语言的初始是模仿,在仿中学习、内化语言的组合形式,在仿中整合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绝不能放过文章写法的学习。模仿型练笔就是侧重从课文的语言形式入手设计练笔,紧随课文,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从而学会表达。
1.仿写词句
词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丰富的词句积累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和保障。教材中经典的构词形式、富有特点的句式都是不容错过的仿写点。
如《五彩池》一课有一组表示颜色的词:咖啡色、柠檬黄、橄榄绿„„不妨引导学生模仿着再说出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词语替代课文中的词语,让五彩池的水变幻出更加迷人的色彩。该课中写五彩池的形状的句子也易学易仿,可以让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点像„„,有的恰似„„。”的句式尽情地描绘五彩池的玲珑多姿。
《孔子游春》一文的第二自然段对泗水河畔的无限春光描写得相当精彩:“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此处的省略号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仿写空间。他们是这样写的:“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滔滔的泗水是她奔腾的血脉,粉红 2 的桃花是她漂亮的发饰,碧绿的草地是她柔软的绣花鞋……”斐然的文采哪里来?就在仿写中不知不觉地拥有了。
学习“造句”。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课文中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可先让学生先阅读,体会其妙处,再进行练笔。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
2.仿写片段
教学中遇到具有明显特征,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就可以进行模仿。
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里面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非常优美,在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过后,我问学生,你能模仿他的样子写一段话吗?同学们来精神了,立即拿起手中的笔写了起来。
有的学生写道:“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他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
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写,有的写天气真冷啊,从路边的小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连人们呼出的气都成了白色的了这三方面写,这样的模仿其实是模仿课文句式表达,教同学们如何把事物写具体。有了可供学生搀扶的把手,同学们写起来就不觉得困难了。
如教学《赵州桥》的二三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段式,进行仿写时告诉学生这段在写法上的规律,让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有例可仿,让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室一角,以总分段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在句子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除了仿写句式表达、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外,还可以仿写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悉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写作能力。
学习“构段”。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的段进行阅读练笔,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小镇的早晨》《海底世界》;有并列方式构段的,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这一段;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
3.仿写篇章
仿写篇章,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范文的作文方式。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季节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我建议学生按这样的时间顺序写写自己的校园或自己的家乡。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迁移运用了平时小练笔时写的有关春夏秋冬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只需要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会从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对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两方面介绍、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两段是用这样一句话联系起来的: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使课文过渡自然,前后浑然一体。我就指导学生介绍某一事物的两个特点,学着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将这两个特点贯穿起来。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方法,这种练习比教师喋喋不休地介绍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的好处管用得多了。
通过课堂上的朗读体会,学生对课文中的典型构段和谋篇已经有了深刻的领会,比较容易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此时教师如选择性地指导学生模仿句段进行练笔,让学生拥有仿写这根“拐杖”,相信能快捷地获得简单的习作方法,像这样的系列练笔,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
学习“篇章”。篇章练笔就是要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练习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
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总写,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小草》等。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互动。
(二)释放心灵,练写 1.巧补空白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一些情节,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合理的补充、想象。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记叙了“我”在登天游峰的过程中,巧遇一位年已古稀的扫路老人的事,文中特别写到“我”和老人握别时的一段对话: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那么30年后,他们是否能故地重逢呢?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此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然后想象30年后小屋周围环境、人物面貌、言行举止等变化,并把此情景写下来。
在练笔中,教师看到学生用饱醮爱的笔墨,描写了30年后扫路老人屋里的美好情景:宾主二人共忆往事,共叙佳话。老人添了皱纹,多了银丝,而他的“浓茶”依旧“很热”、“很香”,门口还靠着一把“竹扫帚”„„学生的笔下,依旧是一个“健朗自信”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从简短的练笔可以看出,学生也如同品味到了老人沏的浓茶,汲取到了老人笑对人生、热爱生活的精神力量。
许多文本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这就给读者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补白”,诱发、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通过想象补白,既能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又能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文中是这样写的:“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我先让学生回顾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深厚的感情,问学生:当彭德怀看到大黑骡子倒下,摘下军帽时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写道:大黑骡子呀!你为我们革命事业做了太多太多,我怎么舍得杀你呢,可是为了战士们能够走出草地,继续革命,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呀,你为战士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红军战士永远不会忘记你,一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想着想着,彭德怀留下了热泪„„
此时学生的情感表达找到了依托,学生有真实的感悟和思考,生动的言语就会自然倾吐。“补白”过程中,学生走进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这样的习作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2.联系生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心声。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这一课时,当学生理解并欣赏了第二段时,老师让学生读五、六句并研究这两句,讨论这儿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能不能仿照前面的句子说说省略号所包含的内容?讨论时可以相互补充,并做好记录。学生在研究讨论、合作学习之后出示学习成果:
小组1:网兜里的螃蟹嘴里吐着泡泡,向主任翻着眼睛;袋子里的蛇吐着舌头真吓人。
小组2:菠菜、青菜、大蒜绿油油的,鸭子、老鹅坐在地上“嘎——嘎——”地叫着,仿佛在请求他的主任饶了它。
课文《我的油布伞》回忆了小时候母亲为给“我”买伞辛勤操劳、熬夜织布的事。文中写到,当看到娘的眼睛熬红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当看到娘的脸熬黄时,“我”的眼里又涌出了泪水。这“泪水”无不浸透着母子情深!当教师以深情的范读结束课文时,学生都为文中的真情所动。这时,教师趁热打铁设计练笔,引导学生回忆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最疼爱自己的一件事,想想事情的经过及其中细节,先说说,再把它写下来。学生在练笔的同时受到深刻的亲情教育。
学习《明天,我们毕业》一文中的第三段时,作者深情地描述了他六年中五彩斑斓的小学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写自己六年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是吸收,写是倾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读中写,写中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的运用能力。
如教《莫高窟》第二段时,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中心句;学生找出中心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接着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的。通过读课文,观看图片,体会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的卧佛。再看看课文是如何写的。先总说,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写出三尊彩塑的神态,再有一个特写镜头写卧佛。这叫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你能试着写一写我们校园的花坛吗?
3.倾吐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对于“习作”,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出真话,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注重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
莫高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其彩塑、壁画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智慧。《莫高窟》一课的第三自然段传神地描绘了壁画上飞天优美的姿态,加上插图的辅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上的飞天似有一种飞 5 游飘逸的动感,他们不禁为这多达“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宏伟画卷喷啧赞叹,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当学生了解到这瑰丽的壁画在解放前因无人管理而遭自然的破坏,又被帝国主义偷盗后,激起了阵阵痛惜和缕缕仇恨。此时此刻,教师要抓住学生丰沛的情感及其强烈表达欲望因势利导,给出《站在飞天壁画前》的题目,让学生借练笔之机,把感情、把思想倾泻于笔端。学生在练笔中写到:“......站在飞天壁画前,我禁不住啧啧赞叹,心潮翻滚。壁画上的飞天襟飘带舞,多么传神,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古典画,也是一出跨越时空的古典舞。”练笔中,学生既表达了爱恨豪情,也表示要发愤学习,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强我中华,卫我民族!一股民族使命感跃然纸上。学生有了这样的读后之感,练笔也就“言之有物”,“由感而发”,而且这种“真情实感”也会绽放出学生独特的思想光芒。
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练”了“笔”,也“修”了“身”。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找准了动情点,可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旦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产生共鸣时,往往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如教《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最后一段。“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聂将军的救命之恩。”文中没有提及感恩的场景,学生在阅读了前面内容后,已经对聂将军慈善心肠、宽仁大义深刻感悟,也能充分感受到美穗子的感激之情,此时问学生:如果你就是当年在战场上被救的美穗子,你会怎么感谢聂将军呢?让学生写一写谢恩的场面。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就写。有的这样写道:一见到聂将军,美穗子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聂将军,我终于见到您了!”聂将军笑着问:“请问你是„„”“我就是当年在您精心照顾下成长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啊!现在,我有了幸福的家庭,这是我的丈夫,这些是我的孩子!” “聂将军,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这次我是专门来感谢您对我的救命之恩的!”美穗子眼含热泪,激动万分。聂将军笑了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美穗子让孩子们齐声喊:“爷爷好!”有的写:“聂将军,谢谢您,40年前,要不是您救出了我,精心照顾我,送我回国,我哪有今天啊!您真是一个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啊!”说着,美穗子向聂将军鞠了一躬。
此时巧妙地引导学生习作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化课文内容,内化文本语言。课堂上找准动情点,激活学生的言语情感练笔,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表达真情实感。
4.品味语言
从文本中学习语言很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巧向课文借“语言”。学习文本的语言风格,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教师解读文本时,要依据教材,站在文学的高度,关注语言的风格、特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文章,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充分领悟其语言风格,还要创 6 设特定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风格,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这样描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句子,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感受语言的自然、率真,这样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作者童年的自由和快乐。在童年生活中,你们也曾有过自己玩耍时自由自在的快乐吧!请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把自己玩耍时的快乐写出来。有学生这样写:“今天玩蹦蹦床的人就我一个,这回我可开心了,要玩什么,就玩什么,我一个人蹦,太爽了,我想怎么蹦就怎么蹦,一会躺着,一会打滚„„”我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学生领悟了新鲜自然、率真稚拙的语言风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去体会、模仿。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扩写,就是对情节进行拓展,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内容扩写具体。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负荆请罪”这是极为概括的,也是扩写练习的好材料。指导扩写时,我要求学生把握廉颇、蔺相如二人性格特征,用“情节扩展法”来具体叙述廉颇亲自登门向蔺相如的经过,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
有些课文由于表现中心的需要,内容一笔带过,叙述简略概括。教学时要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如《莫高窟》这一课的第二段的第二句话“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根据这一句话引领学生说说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彩塑,想一想,并把它写下来。
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描写与叙述的技能。
2.缩写
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抓住要点,练习概括,又有利于学生对较长课文的全面了解,整体把握。练习时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抓住重点,准确概括。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可以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知道文章开端是林冲杯押来到柴进府上;发展是林冲在柴进府上受到厚待,并碰到洪教头;高潮是两教头比武的经过;结局是林冲获得胜利。学生理清脉络,整体感知了主要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练习缩写。
阅读与缩写结合能达到“书越读越薄”和“长文短讲”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缩写训练适合在较长的课文中进行,缩写训练的前提是充分阅读,掌握文章中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明晓人物间的关系。阅读与缩写结合能达到“书越读越薄”和“长文短讲”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缩写训练适合在较长的课文中进行,缩写训练的前提是充分阅读,掌握文章中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明晓人物间的关系。
3.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不尽”,看似结尾,却意味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如《滥竽充数》这一课,在教完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南郭先生逃到家后,会怎么想吗?怎么做?结果又如何?学生非常感兴趣,写的文章想象丰富而且奇特。我班有一位 7 学生就续写了一篇《先生好竽》的文章,其中他写到南郭先生回家后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学吹竽。三年后技成又回到齐泯王那里吹竽,而且俸禄也比别人多三倍。
再如学生在学习《牛郎织女》一文后,知道: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将在“鹊桥”上会面,那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把他们的对话情形告诉大家。
续写是把没有写完的文章或事件完整的训练方式,它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想象贵在合乎情理,即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内在逻辑。所以,续写是原文合乎情理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培养想象能力的好方法。课堂教学实践中如能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就可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4.改写
一般诗歌语言精练,跳跃性大,讲究的是一种意境。把诗词改写成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一边看图,一边交流,然后写出一个普通农家的温馨闲适的生活。有的学生就把它改写成散文《农家乐》。
学生在反复吟诵、品味古诗文,充分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在想象中拓宽思路,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藏匿于诗中的那份情感。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学生的这份“思想”又怎离得开“想象”呢? 学生习作智慧的培养,习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也不是靠每星期两节作文课就能实现的,习作要与阅读相结合,随文练笔因其紧随阅读教学一堂一议,一题一练,精巧灵活,便于个性表达,常常是训练无痕,润物无声,经常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没有“下锅之米”的窘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了水乳交融的效果。同时阅读积累的成效大大提高,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陶冶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感悟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精巧,依托文本,抓住重要的“点”,整体推进,依托文本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引导学加强语言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运用能力。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那么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文本则是这棵树扎根的沃土。如果我们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偏离了自己的方向,我们的课堂就会种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依托文本,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且坚定不移。
第五篇:习作训练的新思维
习作训练的新思维
古田县湖滨中心小学
施贞梅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个性
1、走自己生活之圈。
《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我手写我心”。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文中创造并表现真善美,鞭达假恶丑,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坦率地说就是写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想。每个人的生活起居习惯不一,做事方法方式各异,接人待物的神态举止心理状态更是迥然不同。因此写出的文章就有自己的个性,与众不同。如十二册四组习作要求写六年的生活中许多难忘的人和事,有个学生这样写:“妈妈,‘三八’妇女节要到了,我送给您什么礼物呢?一件衣服?一双皮鞋?不,我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为您祝贺节日!这才算我最珍贵的礼物。”还有个学生写道:“我愿化作一丝甜柔的风,吹走妈的疲劳,吹走妈妈的烦恼,吹走妈妈的痛苦,让妈妈永远年轻,美貌。”本次训练要求,学生最满意,写出自身所想所做与体验,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活生生的事件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大脑中不断积累生活中丰富的素材,真正体验自己的个性化,通往生活之路。
2、想自己所要之物。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新课程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十二册第六组“假如我会克隆——”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奇异多姿、有声有色。朱彩萍同学写道:“假如我会克隆翅膀,我就要在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向彩霞姐姐要红艳艳的色彩,向星星大哥要闪闪的银光,从美丽的泉水妈妈怀里装一瓶生命的甘泉,在世界各地最奇异的花园采来七色花,酿出一种幸福花。”又如:“我将展开翅膀,飞过高山丘陵,飞到莱茵河畔,找到那个盲姑娘。她多机灵啊!只听贝多芬弹了一曲,就认出了,可是她那双美丽的眼睛失去了光彩,失去了迷人的灵 气,我愿替她重见光明,让她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我认为孩子是可以塑造的,他常常想到星日以外的境界,想到地面之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神奇,想到昆虫的语言,思维波浪起伏,感慨万千。这样作文,学生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发挥无穷。但千万要告诉学生想象并非凭空捏造,应该有所依据,应该合符情理,大胆并非胡作非为。
3、设自己所创之径。
什么布篇谋局,篇章结构,凤头豹尾,首尾呼应,铺垫过渡,篇末点题„„这写文章的理儿只能对专业人员而言罢了。对于小学生能用所学文字,流畅通顺地将所见、所闻、所想围绕中心写具体就很了不起了。一个眉清目秀、肢体齐全的人,如果没有思想,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一篇文句通顺,内容还具体的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就不成好文章。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文主要围绕中心来写。例如十一册基础训练2,要求写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有几位同学写“和爸爸妈妈下棋”。同是“下棋”,写作目的有不同,也就是说,所要表达的中心可以不同,有的表现了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有的夸奖妈妈棋艺进步大,有的说明骄傲公鸡失败的道理等。表现乐趣,着重因下棋家中充满笑声,全家人心情愉快,驱赶了疲劳,带来了欢乐;夸奖妈妈进步,着重写妈妈虚心向爸爸请教,反败为胜;说明道理的,详细写了自己怎样骄傲轻敌,大意失荆洲„„每篇文章都要围绕一个中心,能说明中心内容要详细写,与中心无关不要写,写作前,要先考虑根据题目的要求该写什么?并想好写此事说明什么中心。定会写出好文章。
二、注重指导阅读与习作关系
阅读是学习,写作是实践。阅读的目的是学习他人长处,补自己之不足。那么在阅读时就要赏析好词佳句,写作技巧。写作时要注意把学的知识本领加以运用,让读写这对孪生兄弟并驾齐驱,何愁写不好作文呢?
1、积累。写作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好的表达。乔叟说:“无数的细小积累成伟大。”因此,要求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优美的句子。如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其一积累道:我独自默默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其二积累道: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2 其三积累道: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时,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画笔,尽情泼洒,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学生能赏析句子,对写作的人是有很大帮助。此外,博览群书,大量积累,写作时就可以旁征博引,使语言表达更具有说服力。除了课内积累外,还要注重搜集和购买《课标》中指定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书籍,报刊进入学生生活,正确处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关系,培养学生养成摘抄,记笔记的良好习惯。使好的词句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液,书刊真正成了学生打开知识的窗口,而词句则正如培根说:“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的聪明睿智却是言辞简短。”会积累好词佳句是写作必经之路。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就是要使人在言语创造中获得“诗意的安居。”
2、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彩优美的文章,是同学们学习的范例。阅读时,要着重理解,领会其遣词造句的妙处,写作时,要善于模仿,由仿到创,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如《草原》第一小节,作者抓住平地,小丘,羊群等景物描绘出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位同学模仿课文的写法,在《可爱的家乡》中写道:“蔚蓝的天空中,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山坡上长满五颜六色的野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满载货物的卡车行驶在村中公路上,年轻的小伙子、姑娘们骑着摩托车在路上奔疾,农民伯伯吆喝着水牛在犁田„„” 这些语句就把山村的风景勾勒出来了。模仿犹如拐杖,借此它能踏入文海中去享受文学之美,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在写作的小舞台上不断扮演自己的角色,一发而不可收。让学生去认识大自然,探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3、表达。用言语行为文字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鼓励多表达、勤表达,提供学生语言表达的广阔天地。明确语言文字、行为的表达方式不同,语言、行为的表达只是文字表达的前导车。它必须在学习、观察、思维、创造的过程中来完成。学生学习了《白杨》、《高粱情》的课文语句表达方法,写《铅笔》:“铅笔,其貌不扬,既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宝石的华贵,但是,我却爱铅笔。我爱它挺直的身躯,爱它朴素的外衣,更爱它的实用价值和默默奉献精神。我愿做一支不起眼的铅笔,在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 3 的图画„„”这段文字用词准确,比喻恰切,富于想象力,写得既朴实,又深刻。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课文范例的启迪,没有创造性的新思维,是办不到的。可见文章要写出情感来,要让自己溶入其中。不同的句型,词语位置顺序不同,用词不当,但表达的意思还相同呢?那就得选择优美的句型。用词就要恰当,文章才会生动。
总之,只要同学们在读写实践中,认真观察,勤于积累,善于模仿,勇于创新,反复运用,就能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出具有个性的、创意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