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浒传》武松的“快意恩仇”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5 15: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由《水浒传》武松的“快意恩仇”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由《水浒传》武松的“快意恩仇”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由《水浒传》武松的“快意恩仇”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几点思考

由《水浒传》武松的“加倍”性格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反思

摘要:武松的性格以爱恨分明,嫉恶如仇著称,而他的敢做敢当历来赢得民众的喜爱和赞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共戴天之仇必加倍奉还”是武松的人生信条,也是我们传统文化高度推崇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加倍”所反映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限度,故过犹不及。对美德和自律精神的追求固然值得称颂,但过了度便会弄巧成拙。向来推崇“以德治国”所暴露出的中国人法制观念的淡薄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欠缺似乎更值得反省和深思。

关键词:过度;伦理;德治;反思

《水浒》第二十三回至第三十二回用连续十回的篇幅集中描写武松,足见其分量之重。他的形象特征鲜明,令人印象深刻。武松的事迹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其中以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最为著名。一方面,他武艺高强、刚正不阿、敢作敢当,这些品质令其广受赞誉;另一方面,他的脾性爆烈、蛮横无理、张狂鲁莽,这些缺点也显而易见,颇为人诟病。他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英雄人物的化身,然而正是这有血有肉,真实又鲜明的个性活灵活现地展现成为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最成功出彩的地方。浓厚的生活气息,令其好似一个急躁鲁莽,又好打抱不平的邻家小哥般亲切可感。

他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心思缜密,不乏智谋,寡言少语但目标明确。他原本有很强的道德感,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心,他有建功立业的俗世抱负。他武功高强,居然能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凶猛可怕的恶虎;他伸张正义,为报其兄长武大郎被杀之仇,以不惜同归于尽的决绝姿态杀掉阴毒而不受妇道的嫂嫂及其恶霸一方的奸夫;他知恩图报;在孟州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而醉打蒋门神助其夺回了快活林酒店。正是这样一个以非常正面的形象现身的好人却几次三番遭受不幸。贪官污吏的暗算报复,将其逼入绝境。忍无可忍的武松怨恨冲天,“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心头那把无名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终于放弃了他建功立业的虚幻理想,彻抛掉道德的沉重负担,大开杀戒,这便是著名的血溅鸳鸯楼。这一情节一直被诟病过于血腥暴力,他也被指责滥杀无辜。然而这“滥杀无辜”却是十分必要的,正是此处体现其“加倍”的烈性。“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复仇的决心一旦下定,那破罐破摔的极端做法又谈何理智呢?“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要的就是个痛快,死而无憾!于是直到“血溅画楼,尸横灯影”,“这口鸟气,方才出得松臊。”

[1]水浒传看得出,作者在他身上强调的也是一个“逼”字。当武松只有杀人这一条路可走时,杀人的标准也就不再象以前那么精确,而由于这种模糊,道德的约束也随之瓦解了。正如艾.弗洛姆所说,“残杀可作为人超越生活的一种途径。通过成为一个动物,从而摆脱理性的负担来寻求生活的答案。血就是生活的本质;流血则是为了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使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强者,从而凌驾于一切人之上”。[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

尽管武松有许多不英雄的地方,但是人们都给予了谅解,甚至忘却,人们一如既往地喜爱武松。归其原因,不外乎两点: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共戴天之仇必加倍奉还的人生信条。“加倍”二字是关键点,他的所作所为夹带着一种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急烈,宁可过而无不及的气势。2.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杀人者,武松是也。”是何等的豪气冲天!勇敢刚毅,以强者的姿态打败了一切暗黑邪恶的势力。这样的一个是市井中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软弱畏缩的广大群众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统治怨怼极深,却敢怒不敢言,有苦倒不出。武松这样一个为民除害,伸张正义的好汉形象的出现堪称大快人心,他能为己所不敢为,达己力之所不及,深受压迫的百姓终于能在他这里获得代替性的满足感。他们找到了另一个无所 1

不能的自我,深埋心底的压抑、激烈,愤怒情绪得到了最彻底地释放!

对武松的“过度化”性格受到推崇的文本原因已在上文作结。然而在我看来,这样一种性格之所成为经典实有其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其实稍一思索便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美德似乎一直隐含着一种对过度化的追求。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之为读书;卧冰求鲤,卖身葬父之为尽孝;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之为友谊;这些历代传诵的美德故事无不带有对度的把握失衡的问题,甚至因过于夸张而显得虚伪造作,有些甚至含有严重的逻辑矛盾。比如卧病求鲤这种虐待自己身体的行为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关于孝的教谕不就是一个有明显矛盾的例子吗?过度似乎已成为中国人审美观中的一则重要标准,添油加醋,火上浇油等也都成为描述事物的必要加工手段。似乎无论何种情绪都需要向超常态的方向扩大一番才能发挥应有的感染力。

又如季羡林先生所指出的,对爱国主义和道德约束力的强调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两大特点[3]。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特性,道德和爱国主义作为维护稳定的两大重要力量在每个民族中都有所体现,但在其他民族中的程度远没有中国这么突出。这或许是中华文明得以立于世五千年而从未中断的奥秘之所在。道德通过深植该社会成员心中的道德感起约束其自身行为的作用,而爱国主义作为道德的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决定作用。然而道德和爱国似乎都片面强调一种对现世的强大依恋,而不论其是否已经带有非理性的色彩,也不论它是否符合真理。其最终指向便是要求民众的绝对服从。

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初期,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无疑曾对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定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物质层面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人民精神层面的欲求逐步萌醒,对个性发展和人身自由的自觉化追求与这种绝对服从的通知要求即产生巨大的矛盾。随着客观现实环境的变化,这种落后于现实的意识形态并未根本改变,其阻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长期的思想控制结合僵化的体制作用于国民的精神,已经对其灵魂造成了伤害,形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贪婪,麻木,懒惰,安于现状等精神的萎靡怯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文化惰性,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拒绝进步。然而由于其内部机质更新代谢过于缓慢和宗法制度及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封闭形成的超稳定性却使其僵而不死,苟延残喘。于是在压抑颓腐的社会氛围的笼罩下,社会成员集体陷入精神空虚。统治阶级隐隐意识到自身的危机,却因不甘心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逆历史潮流而为,抓紧对下层群众的压榨,而饱经苦难的老百姓因生存越发艰难而激发出更加愤恨的复仇情绪。由此陷入恶性循环,矛盾和社会危机逐步升级,形势愈加严峻。这种要求绝对服从所形成的超稳定结构是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得以发达的根本保障,然而也是社会形态往更高层次进化的最大阻碍。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用更具历史发展变化的辩证眼光来看待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不是一味的赞美。只见其长,不见其短。毕竟,优点本身即意味着某种缺陷。一种文明能够长期存在,或许不见得是它最优秀,而是太难被撼动。

这种以德治国模式的形成也有其根源,或许需要追溯回原始时代。

先民们受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认为“人不能理解的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这大概就是人类最早对恶的认知。“宿命论是人类各民族在原始时代共同的信仰,”“由于气候、气质和文化各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因对命运的感受程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宿命论哲学。“而宿命论哲学,只要它提出恶的问题的一种解决,只要它保证给相信它的人以平静和满足,对命运的涉及也就到此为止。”

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地区拥有辽阔的平原,丰富的水源,为原始人生存发展进化

提供了优渥的条件,他们建立了对自然依赖性很强的农耕文明,因而对自然具有强烈的亲近感。当灾难和痛苦来临的时候他们的确也把痛苦归于天命,却由于怀着感恩心理而不愿对这种命运产生怨恨,反而形成了一种崇敬的态度。因而他们不认为这种命运有什么不合理性,他们自觉的接受了这种自然的考验,正如接受自然的赠予一样。于是中国人建立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并自觉的从属于天,将苦难和不幸归结给自身。“他们用很强的道德感代替了宗教狂热”[4]悲剧心理学。他们不再去追寻遥远的终极存在,而把灾难和不幸的降临,视为对自身恶行的惩罚,所以自然而然的对美德格外看重。并且对灾害和不幸采取了一种自愿承受的积极态度,甚至将此视为检验自身德行的考核标准。形成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报应论。

另一方面,临海环山的地形相对封闭,又因为当时的自然灾害较少,中原文化得以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文明程度高于周围其他民族。中国人因此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产生了民族自负感。将外族视为蛮夷,形成了狭隘的种族歧视观和文化自满态度;将自己的君主称为“天子”,以做天子的臣民为荣,也体现出一种甘于为奴,乐于为奴的落后心理。“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之中”;“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其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5]李泽厚美的历程其实这是民众在“天人合一”思想的长期作用下,失去自我意识的结果。这种怀疑论是带有偏颇的:只怀疑别人,不怀疑自己。将天子视为神的化身,从而将自身的信仰寄托在天子身上,加上文化自负和自我为中心意识,他们天真地认为现世已达到理想的标准,因而抱有知足常乐的满意态度。他们安于现状,乐于服从,失去了自我的个性追求,自觉服从统治阶级以美德教化为指归的伦理标准,几乎带上了一种宗教式的虔诚。所以,在中国找不到追求纯粹情感的宗教或追求纯粹理性的哲学。“对于中国人来说,哲学就是伦理学,也仅仅是伦理学。”眼前的现世即是终极追求,他们将那种代表命运的强大力量脱去光环,染上了世俗气息。他们的原则就是和谐,当理性和感性发生冲突,二者相互妥协牺牲以调和矛盾,达到和谐状态,即一切为现世的满足让路。所以“中国重视情、理结合,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他们的终极追求便是现世生活的安居乐业,安度晚年,体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务实精神。

这种将信仰溶于伦常礼教的选择,对于安定民心,稳定统治功不可没。现世即理想,现世即信仰。这样一套理论很适用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信仰寄托给未来的路堵死,自然令百姓不自觉地拥有强烈的爱国心和道德自律心,继而形成安于现状的人生哲学。但是这用道德本身约束行为的手段却不见得高明。对美德的无限追求很容易造成超标和过度,极易陷入失衡状态,反而易使事物向反方向转化,导致另一种不良后果。事物运行变化发展自有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超出和不足一样,都是逆规律而行的做法,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恶归结到自身,以为靠自己对善的信仰能够阻止恶的发生,其实是没有看到人自身的有限性。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选择,也是对人性本身没有透彻理解的缘故。当天子作为一个人却被视为一个神的存在时,对天子自身也是一种不公平。要求一个有限性的人承担超出其所能承受范围的压力,不也是“过度”的结果吗?

“善恶有报”并不是一种客观规律,那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一厢情愿,与客观存在的现实没有必然联系。当善行没有收到善果时,人便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情感的失衡会唤起恶念而人不自知。这种不自觉的作恶所带来的结果才是最可怕的。没有一个我们称其为坏人的人会认为自己在做坏事。道德本身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的。它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只作用于有限时空的人间伦常,注定无法固定而成为一种终极信仰。

在法律和制度面前,道德的“伪善”本质暴露无疑。作为一种只有单一指向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否定了客观存在的恶,在事实面前缺乏说服力,具有欺骗性。因此同真理的化身——法律相比,它无疑是伪善的。而道德的可控性和不固定性在与永恒平行存在的制度面前也显然脆弱不堪。“想要避新就旧是和将来隔离。”[6]荣格:人生的阶段道德满足本身指向现实,不是一种积极进取,探索开拓的态度,缺乏长远的眼光,无力应对唯一不变的变。它作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手段,只能有限作用于特定时期。“以德治国”只能作为辅助性的手段,决不是立国之本。“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至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箓。严重点说,后者已不是一种好现象了,那是组织机构违反时代,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

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

3.季羡林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5.李泽厚《美的历程》

6.荣格《人生的阶段》

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8.王发威《浅谈《水浒传》中武松的人物形象》

第二篇:由德胜员工手册引发的思考

得胜员工手册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 得胜公司的基本情况

1、关于德胜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美国联邦 胜公司在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它的前身是 美国联邦德胜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的代表处。德胜公司从事 美制现代木(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开发设计及建造,是迄 今为止中国境内唯一具有现代轻型木结构住宅施工资质的 企业。

2、德胜公司的发展

1998年2月,德胜公司被美国住宅协会吸纳为海外会员,成为中国境内唯一一家进入此协会的企业。

2003年9月,江苏省科技厅批准德胜公司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2003年10月,德胜公司一次性顺利地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2003年10月,经教育部门批准,由德胜公司捐资创办的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正式开学,首批学生于2005年6月毕业,并获得中国首批匠士学位。中国政府相关领导及美国、加拿大和芬兰等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参加了隆重的毕业典礼。

2004年4月,同济大学德胜住宅研究院成立,成为同济大学在住宅领域的研发基地。

2005年8月,由德胜公司捐资成立的、专门招收家境困难的农村学生的休宁德胜平民学校正式开学。凡进入该校的学生,衣、食、住、行、学杂等费用一律全免。

2005年11月,德胜公司被苏州市科技局、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确定为苏州市培育自主知识产权重点企业。

2006年1月,“TECSUN德胜洋楼”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经过数年的发展,德胜公司现已拥有固定资产超过2亿元,在定制别墅类行业中具备强大竞争力,多年来一直稳占行业首位,目前约占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国苏州总部占地约52.5亩,又在昆山购地236亩建设“德胜昆山工业园”,作为公司的工业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年生产加工能力可以满足1000栋以上的木结

构别墅工程所需全部材料(以每幢300平方米计)

二 德胜员工手册基本内容

第一章 发现德胜

《德胜员工手册》是含金量最高的管理书营销的最高水准,就是不需要营销

报销不用上司签字

第二章制度结构12:

3制度要求条款

制度的三个组成部分执行细则

检查程序

第三章 程序管理----TQC新突破

特征:致力于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监测管理的基本单位:工序产物

关注焦点:产品质量

注重什么:注重结果,产品质量

第四章 干部下沉,末端切入

没有那件事情你动动嘴就能做好

干部要做好下属的秘书

将敬业干部与官僚干部区分开来

第五章 脱胎换骨的培训

认真---岗前培训唯一内容

用企业文化改造世俗文化

第六章 敬业三层次

工作时间上的满负荷,做足8小时

按程序、按规定的工作方法,标准做事

乐干心态

第七章 理性忠诚

忠诚教育,让员工在每一件小事上,做出诚实的选择

第八章 以人为本换来员工忠诚

企业要忠诚员工

以人为本的福利待遇

关爱成员健康

第九章 德胜企业是怎么形成的做强,以管理为重点,谨慎发展,健康运营

企业信仰

制度化、程序化管理

坚持不懈的说教

强力度的培训、同化

三我感受到的德胜公司的企业价值观

1、“真诚”。

在营销上,德胜永不主动出击,德胜出击的是诚信,是履行诚信的能力。体现了德胜公司严守信诚之道的经营之本;也体现了员工忠诚公司,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

2、“创新”----TQC管理模式。

不仅仅指技术创新,引导世界,还包括企业的观念更新,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

3、"高效”。

体现了公司生产经营的工作精神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4、“优质”。

一方面体现了公司产品优良、安全的内在品质和稳定的质量;另一方面体现了德胜公司及全体员工的社会形象和个人素质。

5、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爱心,对员工要有爱心,用爱心来管理企业。

6、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执行决定战略

7、公平,公正。

德胜认为“血浓于水”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族观念,德胜不认同“血浓于水”的观念,反对依靠“血缘关系”来区分关系的疏密远近,竞争必须是公平状态下的竞争。

8、发展企业、回报社会。

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的建设当中。

四如何理解企业价值观制度化

1,什么是企业价值观制度化?

所谓制度化,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企业价值观为指导不断修正和完善管理制度,以不断创新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文化的践行.它包括一般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中的制度化,用人的规章制度,以及各个部门按照核心价值改进管理和业绩的规章制度三个方面。、举例从德胜公司看企业价值观制度化

(1)奖惩制度

公司执行国际通用的“1855”规则。即全公司员工按100%计算,年终时对其中10%员工进行重奖,对5%的员工进行批评,对5%的员工予以解聘。

(2)人际关系法则

简单、纯洁的同事关系是公司健康发展的保证,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本公司推崇的健康的同事关系法则。德胜认为“血浓于水”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族观念,德胜不认同“血浓于水”的观念,反对依靠“血缘关系”来区分关系的疏密远近,竞争必须是公平状态下的竞争。

(3)财务报销法则

公司不能接受员工因公办事而自己垫钱支付的事情发生。这种侵害员工利益的情况如果长期存在的话,将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隐患。同时,员工也不能因办私事而巧立名目,以欺诈的手法达到报销因私费用的目的。

以欺诈的手段报销因私费用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员工将会为这种不诚实的行为付出昂贵的代价;同时,公司的“个人信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也极易发现这种欺诈行为。

(4)制度没执行,等于一张纸

法规、制度的制订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施细则和检查程序。企业核心价值的确立及其制度化之后,需要培训并贯彻执行,要正真做到完全按照核心价值的要求去做,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对于核心价值的制度化,并不是说把它定位规章制度就行了,还要不断地推动它的实行,要不断地解释、监督,向企业的日常活动中渗透。

五 企业价值观制度化的意义

1、企业价值观的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得以贯彻执行的关键

一旦企业核心价值观被确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全面落实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制度,必然会促进和催生企业文化的形成、进而长足发展和兴旺发达。施工企业经过实践探索,正在建立起完整的制度化体系,建立和丰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容,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和档次。价值观的制度化的贯彻执行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从而使企业文化更好地彰显和体现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为核心价值观服务。通过制度化,更好地使值观为统领的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价值观的制度化是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相统一的前提。企业价值观是随着企业经济结构、生产经营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作用的不同,其表现形式而不同。员工的价值观更是受个人的出身、经历、阅历的制约以及企业的教育、引导程度的影响,因此员工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及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无论从理论探索,还是具体实践,企业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内在要求企业和员工在对价值观的认同上必须形成共识,这一共识的统一体不是别的东西,正好是把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了的那些制度。并且通过核心价值观制度的贯彻执行,逐步使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向核心价值观过渡,达到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价值观同一性。综上分析,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是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相统一的前提,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由几何形体素描引发的对素描教学的思考

由几何形体素描引发的对素描教学的思考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素描是必不可少的造型训练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依靠一定的情感或理念而逐步深化的视觉演化过程。我们通常意义上会从造型简单、结构明确的几何形体入手,在学习几何形体写生的过程中除了训练造型技能之外,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过程也是同样必不可少的。随着实际的教学的优化发展,随着绘画理念的不断扩展,素描的这一概念已经不是指一般意义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我们需要进行新的素描的教学观念来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更为有效地教学,如何有效地尝试更多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是摆在我们基础美术教师教学面前的一个当下比较现实的问题。

基本课程内容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基本几何形体到复杂几何形体再到几何形体组合。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几何形体结构简单明确,学生更容易把握好结构、透视、比例和主次关系等。

在素描几何形体的学习过程中,本着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结构素描是更好为明暗素描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这两种表现形式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一种是以线条的力度、节奏、虚实来表现形体,体现线条独立的表现力,另一种是以排线条的方式来表现疏密、虚实、刚柔和画面的黑白体的结构(我们常说的明暗素描)。

素描作为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中的基础,一方面必须花时间做大量的写生训练,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一定的审美认知。但作为幼师的美术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由于学生的性质和课程的设置更好的进行一年级美术素描基础教学面临着几点思考。一方面,学习素描必须有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为以后色彩、图案、装饰画、手工打下造型坚实的基础,但难免会带来一部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训练兴趣会随着教学的深入而不足。这里面主要是学生的主观意向情感投入不太够,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所知”到“所感”到“所教”的过程,这一过程感受并成反复螺旋式的。教师要明白素描的技能教学也具有感性的教育心理状态。但同时要使学生加强认识素描教学属于造型基础教学的范畴,有着十分基础而重要的作用。花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该认识到由于所交对象的不同,在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明确幼师生学习素描并非全是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应是更多在考虑到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明确作为普通幼儿师范生素描学习更多的是要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修养,对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塑造培养,一个美术素养逐渐形成的过程。

由于以上的实际教学的思考,采取阶段性和逐步渗透的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的同时,不忘加强情、道、艺观念的训练培养。传统的写实性素描技能训练,训练我们在写生过程中加强对客观的物体在视觉感受和表现上的一致性;情、道、艺的训练唤起学生可以从观念入手来感受表现的客观对象,在不同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方式下,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立意构想、观察视角和感受方向,从而使学生从司空见惯的几何形体素描基础训练中,拓展思维,使画面效果和表现意趣都有所提升。二者不可对立而看,是矛盾统一的。无论我们采取何种训练方法,都要牢记素描本身的性质和内在的规律是永远不会变化的。

(一)技能训练

技法教学的主要过程:认识技法要点,进行技法训练并形成连贯性,运用技法进行创作。因此在素描几何形体的教学中,掌握正确的坐姿和作画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表现方法。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比例、透视、明暗、空间、体积、质感、量感、主次、虚实等画组成元素。在教学的过程中优秀范画、讲解、影像及示范进行有序教学。教师步骤的示范和学生步骤的掌握的尤为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过多的重视最终的画面结果,而忽略过程步骤的重要性,过程步骤是否正确也是检验方法和要领是否有效掌握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在技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确每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在教师的点评作业中做好横纵向比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二)技、情、道、艺训练

素描是训练我们的观看方式,看的方式不同直接影响画面表现方式的不同。是具象的看还是抽象的看,是感性的看还是理性的看,是视觉的看还是触觉的看都会产生不同侧重的画面表现方式。在几何形体的以写实为主的技能训练的后期,教师加强学生感知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培养。加强学生更自发的主动的对素描几何形体的一些元素(诸如:结构、明暗、光影、黑白灰、线条、点线面、面积、体量等)进行选择、提取、重组、解构、补充、组织、构成、联想的实验性绘画。(构成元素之间的不同的延伸和组合方式、有机和意象的形式构成、线条和色调的双意象空间,肌理组织与形体、空间关系的重构等等)从而使学生们在严格的技能的训练的同时,拓展思路,打破程式化的思维,对几何形体进行深入的实验性训练,以便更好的加强了的培养。

本着技、情、道、艺的教学理念的宗旨,在基础的技能训练后,开设了几周几何形体的创意训练。加强素描教学中情感观念,加强学生对空间和时间变化带来的想象空间,启迪学生的延展性思维,同时加强多种表现形式的研究和不同的表达观念对素描的组成元素进行重组、结构等重新组合,超越常规单一结构或明暗素描的局限性束缚。在实际的教学实验中,感受到学生丰富的创意和作品的闪光之处。无论哪种训练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教学的目的不是最后结果的画面,而是整个实践的感受过程。素描艺术形式一经确立,它就有了展示其存在的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价值,也就有了艺术表达方式的客观位置,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就是素描教学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就是一种独具个人元素的表达方式。

第四篇:由雾霾引发的对环境污染的思考(最终版)

由雾霾引发的对空气污染的思考

【摘要】:通过一个关键词——雾霾,延伸到当今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雾霾 空气污染 危害 防治措施

“街边的座座楼房,披上了灰色的衣裳。全城都浓雾茫茫,我迷失了方向„„”近几年,雾霾成了威胁中国部分地区人民生命的一危险“杀手”。

2013年,“雾霾”成为关键词。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4年1月,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2015年12月,南京天空出现了雾霾自带颜色的奇景。2016年„„

雾霾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即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使我国大气污染现象更加严重。

治理污染首先要找出造成其产生的原因。显然,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工业。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烟尘漂浮在空中,或落在地上,当遇上无风多雾的天气时,就会聚集在空中,使能见度降低,天空呈灰黄色,形成雾霾。雾看似是水蒸气,里面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却高达20多种,且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尤其是呼吸系统。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进入支气管,直至肺部,造成呼吸道疾病。雾霾还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同时,灰霾天气时,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而工业废气更是隐形的杀手,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1]物等。虽然大气中这些污染物一般浓度很低,但这些低浓度的污染物长期持续地进入入体,就会形成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由于潜伏期长不易被人所发现,因此危害更严重,还可能致癌。

在生活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生活垃圾的堆放或简易填埋,使得垃圾中的有机物会由于微生物作用产生腐烂降解,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随风飘散。另外,生活垃圾的不正规焚烧,会造成大量有害成分挥发以及二噁英等物质的释放造成污染。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也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填埋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汽车尾气的排放更是不容忽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大气的自净能力已无法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这些有害气体就像工业废气,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防止大气污染呢?我们先从最贴近生活的方面说起。

一、减少汽车出行。在我所生活的宁波,马路边都设置了公共自行车,刷下公交车卡就能借走。地铁也正在兴建,1号线和2号线已经开通了,十分方便快捷。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不成问题。若是每人都少开一次车,选择绿色出行,那么将会对空气造成大大的改善。

二、减少对树林的砍伐,多种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能够吸附灰尘,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进行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三、控制排放量,并处理有害气体。这是对工厂的忠告。由于工业在大气污染中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工厂更要制定标准、加强管理。并要对不合格排放的工厂给予一定的处罚。

四、此外,作为公民的我们也要积极讨论改善空气质量的好办法,踊跃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希望在2016这新的一年里,我们能看见更多的蓝天,享受更透彻的阳光!

第五篇:由汶川强震引发的对地震地质研究的思考

西 北 民 族 大 学

学生论文

科目:班级:

姓名:学号:

由汶川强震引发的对地震地质研究的思考

姓名:马立新班级:2011级公共事业班学号:P112315561

[摘 要]地震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论述了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目

前,科学 家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已大致了解,对长时间尺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可以做出

较准确的评估,但对某个地震在发生前给出准确预报,还存在巨大的困难。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对地震地质研究给予了长期稳定的支持,并在近年来加强了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相关研究的支持。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中,对大陆动力学给予了高度重视。近期应加强对汶川地震

后得到的宝贵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中长期内应对大陆动力学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

加强投入,以期在今后地震研究中有所突破。

[关键词] 汶川地震,地质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是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的主要特点是:突发并在短时间(秒

或分钟级)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

等,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地震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上世纪末开始,由于认识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研究得到了地

质学家们的进一步重视。

汶川地震发生后,有关地震预报及地震发生机制的话题成为我国科技界乃至社会公众

讨论的热点。新闻记者进行了多方位的报道,许多专家学者在各类媒体上阐述了关于地震的科学知识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甚至一些业余的地震科研爱好者也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的“成果”。这些公共话题中,许多涉及到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有关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和科学解答。例如,大家都在关注,地震是样发生的?为什么这次震中会在汶川?地震能不

能提前预测乃至预报?地震到底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地球科学研究的多个层面。1976年唐山大地震至今已有37年。在此期间,我国一直在投入经费建设地

震监测系统,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展地震研究。国际上关于地震的研究工作,也一直是地

球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并且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社会公众对地震研究取得的突破

寄予厚望。但到目前为止的科技水平,人类仍然无法对地震做出准确的预报。1 地震过程及地震预报研究概况

如果把地震及其预测作为一个科学命题,那么要完整地解决科学命题至少需要这样一

个过程:(1)观测数据的积累;(2)机制的理解;(3)对未来的预测和干预。这是科学研

究的一个普遍规则。而对地震的研究,在目前的阶段,这三方面的工作都还面临巨大的困难,距离最终解决尚有非常大的距离。

对于地震研究来说,观测数据的积累具有巨大的难度。首先,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它主要发生在地下较深的部位。虽然中国地震局在全国建立了数字化大动态的现代化

遥测地震台网,但这些观测站都是建立在地表,很难对发生在地下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的地

震活动做出直接观测。实际上,虽然人类已经可以向外太空发射探测器对遥远的星体进行观

测,但对于地球内部,至今最深的科研钻探深井也不过是12km左右。在目前进行的国际大

陆科学钻探计划中,美国西部和中国台湾地区针对地震带都开展了钻探研究,把仪器放置到

了断层面附近,但这些工作还处于资料积累的初始阶段。另外,虽然地球上小规模的地震每天都在发生,但强震的发生几率是非常小的,而且由于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不同地区每次

地震的特点一般都差别很大。因此,这限制了科研人员对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

对地震机制的研究还发现,地震的过程极其复杂。从大的理论框架上看,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的边界和其他一些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地震主要是断层的突然活动释放积蓄的能量引发的。但这个过程会何时发生,具体发生在哪个范围,发生的模式是怎样的,规模会有多大,以目前人类的认知水平,尚难以揭示。

20世纪中期,地震学家们就已编制了地震分布图,并发现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板块理论的提出,为地震带的分布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组成地壳的各板块相对之间每年会有厘米量级的运动,这些运动由板块边界的复杂断层体系进行调整。由于断层面上摩擦力的阻碍,能量和形变会在局部积累。当摩擦力被克服导致断层活动时,能量就会被瞬间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和辐射。当然,不同性质的板块边界(如伸展带、转换带和俯冲带等)所导致的地震特征又各有不同。

板块内部,特别是大陆板块内部的地震只占全球地震的小部分(少于1%),但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大陆内部的地震可能与板块边界宽阔的变形带有关,例如这次汶川地震就是由于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引起青藏高原的隆升变形引发的;也可能与陆内裂谷带的活动有关;少数陆内强震的机理至今乃不清楚。与大洋板块相比,大陆内部成份和结构更为复杂。特别是我国大陆在地质历史上由多个陆块拼合而成,而且大陆内部又在经历克拉通破坏等复杂过程,更增加了地震机理的解释难度。但是,总体上说,未来地震可能发生在哪些位置,线索还是比较多的。通过科学家的努力,我国大陆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地区,已经大致清楚。

对地震发生时间的研究难度,要远远大于对地震发生地点的研究。对于板块活动引发的地震,我们可以根据板块运动的速度和历史上发生地震的纪录来推测地震可能发生的频率。近年来,对地壳运动和应力状态的监测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地壳运动速度有了较为精确的限定。然而,由于区域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同一断裂有一系列的分支,每一分支上的运动分量各不相同,而触发每一分支活动的地质背景也各不相同,这可能很大程度上破坏我们预想的地震频率特征。因此,仅依靠历史地震的规律而推断未来发生地震的时间是不科学的,也是极不可靠的。

对单次地震的预报的难度,又要比对地震频率的推测难度更大。地壳能量的积累何时能突破摩擦力或岩石强度的极限而导致断层活动及能量释放,或者说在这一过程之前有什么能够探测的特征,仍然是对地震科学研究的巨大挑战。由于每次大的地震是由主震和一系列前震和余震组成,对这些地震组合特征可能会揭示小的地震怎样诱发强震,成为对地震进行预报的线索。例如,我国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辽宁海城7级地震,对前震的监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实表明,每次强震的组合各不相同,这大大地降低了这种方法对地震预报的成功几率。另外,对地震发生前的成核过程的发现和研究,可能是通往地震预报的另一途径。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地震相关研究的资助战略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紧急启动了一批主任基金资助项目。这批项目主要针对地震发生之后急需研究的一些内容,包括收集地震相关断层的活动情况的野外考察及数据资料的处理,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评估与对策等。汶川地震除了给社会造成重大灾害之外,同时也给地质学家们提供了一次探索深部地质结构的难得机会。但是由于震区恰逢雨季,地表的许多地震现象因冲蚀作用会随时消失或模糊,因此,启动这批紧急项目的目的,一方面力图为抗震救灾服务,一方面要为后期深入研究深部构造和地震发生机制及时收集宝贵的资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以来持续地支持了地震相关地质过程的研究。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地质学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更重视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的勘探研究,因而给社会的整体印象是地质学研究与勘探类同。随着人类社会面对自

然灾害的脆弱性越来越被重视,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研究在地质学研究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已经成为地质学发展的清晰的走向。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把地质灾害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震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得到资助。通过对国内外地质学发展趋势的调研,地质学科在2007年调整申请代码时,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研究已作了相应的部署。例如,在构造地质学二级申请代码中,增设了“活动构造”和“构造物理与流变学”两个与地震发生机制直接关联的三级代码;原来的“环境地质学”二级申请代码,也调整为“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学”;另外,考虑到我国也面临火山活动的威胁,还增加了“火山学”二级申请代码,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机理与过程。这些申请代码在2008年已公开并受理项目申请。

我国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多发的国家。多年来的地质学研究已经表明,中国大陆具有极其复杂的演化历史,是由华北克拉通、扬子地块、塔里木地块等多个地质单元经过数次重大的地质事件逐步拼合而成。这些地块之间的缝合线或碰撞造山带,有些至今仍保持活动性;另外,大陆内部还有郯庐、阿尔金、昆仑、龙门山等多条活动断裂带。受到现今印度板块向北的碰撞俯冲和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使中国大陆内部的构造活动更趋强烈。因此,开展我国大陆动力学研究意义重大。

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从“十五”计划开始,把“大陆动力学”列入了七个优先发展领域之一,并资助了一批重点项目。到“十一五”期间,该领域延续为“地球深部过程与大陆动力学”,每年公布项目指南并受理重点项目申请。在近年来的项目指南中,列入了“中国南北向地震带深部机理和浅部表现”、“古老构造带及其再活化”和“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变形过程”等重点资助方向,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另外,针对我国的华北地区的深部过程及现今地壳的活跃活动,在2007年启动了“华北克拉通破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对华北地块的深部过程机理及浅部和地表效应进行专题研究。

经过两年的酝酿和筹备,地球科学部在2008年4月底专门组织召开了关于贺兰山—川滇南北地震带研究的战略研讨会。会议通过讨论和争鸣,在南北构造带的定义、南北构造带的结构与属性、南北构造带的形成历史、南北构造带的形成机制、中国大陆东西部的差异演化及南北构造带的大陆动力学等6个方面凝聚了一系列的科学问题,为今后的基金资助工作及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3对今后深入开展地震相关研究资助工作的启示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全国对地震研究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地质学家又面临一次机遇和挑战。汶川 地震遗留给我们的,除了惨重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之外,还有大量珍贵的地震资料。如何尽快和最好地利用这些资料,推动地震研究深化发展,是地质学家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另外,除了汶川地震带以外,我国还有许多活动构造带面临地震的威胁;汶川地震的数据资料,可以为我们在其他活动构造带的研究中提供经验。地震发生之后,大批科学家已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开展野外考察工作。近期已有科学家建议在汶川地区尽快开展科学钻探或利用已有的石油钻井进行深部的综合科学观测,研究地震发生规律。

探讨地震的过程和机制,需要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长期积累。地震过程跨越巨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命题。对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目前仍是全世界科学研究的难题,地震的研究尺度小至纳米级的矿物反应和相变,大至全球尺度的板块活动;时间尺度上从断层破裂活动的瞬间,直至百万年尺度的大陆变形和碰撞造山运动。要研究一个地震带的活动过程,需要了解它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历史、深部地质构造、地表运动状态、应力积累情况、矿物岩石组成、岩石力学性质、水文地质与流体活动等诸多因素。这些研究,组成地震相关的系统知识体系。某一个领域的进展,可能给地震研究带来新的突破;某一领域的滞后,又很可能会制约地震

研究的发展。

以长远眼光看,还需继续加强我国大陆动力学的研究。由于中国大陆构造和演化历史的复杂性,并且位置恰好处于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两大活跃的构造体系之间,要解决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安全密切相关的地震灾害等重大问题,我们对于中国大陆构造和动力学的科学认识还远远不够。现代地球科学探测和分析技术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科学家们正在建议,利用宽频带流动地震仪及现有的固定地震台网,组织类似于美国的地球透镜计划的大型研究项目,全面探测中国大陆岩石圈的三维地质结构。大量高精度地球化学分析仪器(如激光等离子质谱仪、高灵敏度离子探针等)的装备,将使得我们能够对大陆岩石圈的成份和演化历史有更精确和准确的认识。日益广泛运用的深部钻探技术,将使我们能够直接获取地球深部的岩石和流体样品,并把观测仪器直接放置到地下深处,对关键的地质构造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及干涉孔径雷达等技术的运用,将使得我们能够精确测量地壳的运动速度和应力分布状态。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可能给我们带来对中国大陆动力学革命性的新认识。

对于地震研究而言,由于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震的研究不是某一个部门所能独力完成的。中国地震局拥有遍及全国的地震观测台网及丰富的地震资料;中国地质调查局拥有全国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有跨部门的项目资助和组织协调平台;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拥有大量优秀的研究人才。因此,地震研究工作必然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的配合。

另外,科学研究与科普工作需要更加密切配合。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公众对科学家提出了责难和质疑。这一方面反映了关于地震的科学研究确实还有不足,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另一方面,反映了公 众对地震科学研究的不了解。群众了解的关于地震的知识多数还是数十年前的科普教育知识,想象中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研究,地震的预报理应已经实现,甚至仍然把一些不了解的自然现象作为地震的前兆而导致恐慌。近年来,我们的科技政策非常强调产学研结合,使科学研究的成果能尽快地转换为可供利用的产品。而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何能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公众能够学习理解的知识,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产生社会效益,是我们今后应当进一步加强的工作。汶川地震灾难发生后,举国哀悼,世界瞩目。悲痛之余,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应当也能够化悲痛为力量,在惨剧中寻找机遇,推动地震研究更好地发展,以有效地减轻和逐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的灾难。

参考文献:

[1]魏文恭.郑州市区及其周围地震地质特征[C]//郑州市地震小区划研究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

[2]苏幼坡,刘瑞兴.城市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原则与要点[J].灾害学

[3]曹国强,李刚,马东辉.城市避震疏散场所公园绿地面积指标的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下载由《水浒传》武松的“快意恩仇”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由《水浒传》武松的“快意恩仇”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