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都县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情况综述
宁都县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情况综述
宁都县供销社在企业改制前共有25个基层供销社,2001年开始,根据宁都县人民政府宁府字[2000]164号《关于批转宁都县供销系统企业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全县所有基层供销社全部实行以“企业资产拍卖、职工置换身份”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工作。由于各基层供销社资产拍卖变现金额大小不同,拍卖进度不一,所以采取“一社一策、区别对待”的原则,逐步开展改制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25个基层社有24个社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工作,尚有东山坝供销社因资产变现收入不多,无法解决职工置换身份的经济补偿来源,还没有完成企业改制工作。
据统计,全县25个基层社改制前在册职工人数1102人,离退休职工人数470人,遗属人数167人。到目前为止,已置换职工身份并领职补偿款的职工913人。基层社资产处置收入用于改制的资金总额2405万元,其中用于安置职工金额920万元,支付离退休人员一次性包干药费128万元,支付遗属补助安置费39万元,退职工集资款318万元,补发拖欠职工工资308万元,补发拖欠退休金85万元,付社保、失业保险费133万元,支付税收规费143万元,支付结欠工程款及货款237万元,支付其他费用94万元。
由于我县基层供销社改革改制的形式是“企业资产拍卖变现、职工置换身份”,所以,我县所有基层社供销社都没有留下经营资产,企业职工改制后置换身份,全部走向社会自由择业。目前,我县基层社的整体情况是:组织体系已不再存在,没有开展经营业务和服务“三农”等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供销社在探索开展“四大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工作中,由于基层供销社实体已经不再存在,我们主要是利用基层社改制职工重新创业比较有特色的,发展加盟到连锁经营网络。
鉴于以上现状,我们认为就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要重新推进基层社改革发展已不具备客观现实条件。
宁都县供销社
2008年5月7日
第二篇:用社改革和发展目标
用社改革和发展目标,结合省联社和银监部门的工作要求,联系自身实际,我社所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整合和修订完善,在此过程中,注意充分征询全辖各层次、各岗位员工的意见,将修订初稿汇总征求当地银监部门的意见,在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约束,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真正发挥制度的制约作用。
1、财务会计出纳制度
⑴、会计交接制度。各营业网点的会计主管交接由主任会同联社会计主管或指定人员监交,会计员的交接由会计主管监交,交接的签章手续完备,建立了“会计人员短期代理交接登记簿”,登记及时完整。
⑵、印章、密押(机)管理制度。建立了“会计专用印章使用登记簿”,实行印、押(机)分别保管、分别使用。联行专用章指定了第一、第二管印人,密押(机)指定了第一、第二管押(机)人,职责分明,并严格执行钱账分管、印押分管制度和回避制度,无配偶和直系亲属共同操作的情况。
⑶、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联社及营业网点的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由专人入库保管。有价单证实行账证分管,数量、金额与表内、外科目核算的有价单证相符。重要空白凭证是到账簿、账实相符,按顺序使用,无跳号使用现象,作废重要空白凭证按规定处理。坚持重要空白凭证领用登记、报账销号,并入柜保管。
⑷、物品采购制度。制定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物品采购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大宗物品采购等实行公开招标,阳光操作,集体讨论,会议决定,杜绝了腐败和铺张浪费现象,从而达到质量更优、价格合理。
⑸、库房和现金调运管理制度。库房及安全设施符合规定,实行双人守库、双人押运,每日填写守库记录簿,无擅离职守现象,款项押运交接到位。
2、贷款内控制度
(1)、我社于年在全辖推行了“两账三簿”制度,即贷款台账、新增贷款台账、贷款检查登记
簿、信贷员工作日志、借款户经济档案,并以“三簿”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措施,把贷款“三查”工作落到实处,促使贷款“三查”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但部分网点“三查”制度执行不力,尤其是贷后检查次数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实行贷款会办制度。各基层网点成立由主任、副主任、信贷员、主办会计等人员组成的贷款会办小组,负责对万元以上的贷款审查和在授权范围内的贷款审批。联社成立贷款审查委员会,有理事长、各主任以及计划、信贷、会计、审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分支机构授权授信、万元以上的贷款和内部人员承贷、担保贷款的审查和审批,从规避贷款的风险入手,强化科学决策,完善贷款审批程序和责任制度,并明确发放贷款的信贷员为贷款清收的第一责任人。贷款审贷会上充分民主,坚决杜绝一言堂,真正使得信贷管理工作更科学、更民主、更规范。
(3)、严格按照《市信用联社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对贷款进行授权授信管理,力争做到授权、授信额度合理。并根据各基层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不同的贷款方式进行分类授权,确定不同的贷款权限和授信额度,基本杜绝了超授权授信现象。
(4)、信贷人员各岗位责任制明确,信贷调查岗、审查岗、决策岗互为交叉,信贷人员对责任清收贷款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负终身清收责任。
(5)、不良贷款监测考核制度。一是做好不良贷款时点控制,力争将不良贷款绝对额控制在较低水平;二是对不良贷款发生额控制,使新增不良贷款发生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三是对存量贷款每年下达清收盘活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月,实行每月序时考核和年终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四是布置基层信用社加强日常不良贷款的管理,确保催收时效;五是呆账贷款核销由联社统一认定和进行账务处理;六是贷款展期能按有关展期要求进行办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贷款转据现象,从年月起,要求所有贷款转据不论金额大小、是否部份转据必须报联社贷审会审批。
(6)、贷款催收制度。一是能认真做好到逾期贷款催收工作;二是能做好不良贷款催收,加强贷款时效性管理;三是催收方式采用多种形成,对催收通知书难以送达的,采取公证催收,确保贷款的时效不丧失。但少数信贷员在执行贷款催收制度中有不到位现象,主要是当月到
期的贷款,主要以电话催收为主,未能发出催收通知书。
(7)、贷款清收考核。建立风险责任追偿制度,实施贷款责任终身制,年末信贷人员责任清收贷款中不良贷款余额(剔除信贷风险补偿金)超过万元的、主任超过万元的收回责任人贷款发放权,实行限期清收,限期内不能收回的实行下岗清收,下岗清收期间只发生活费。同时,要求营业网点负责人不再作为第一岗直接发放贷款,只负责审批贷款。对违规违章贷款按调查人、责任人追究经济、行政和赔偿损失责任,对违法贷款造成一定损失的追究刑事责任,对联社确认的岗位清收贷款,因工作失责而造成贷款损失的由责任信贷员负赔偿责任。
(8)、积极完善好信贷档案资料管理,按照信贷管理的要求,收集齐全各种档案资料,确保档案的完整规范。
3、计算机管理制度
为了防范风险,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根据公安部门及省联社相关规定,我社制定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在日常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上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依法办事、综合治理。联社成立了由主任任组长,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营业网点的计算机安全保护工作。其次,明确了联社网络信息中心及营业网点计算机系统管理与操作人员的岗位设置,并制定了详细的岗位职责,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在组织落实、责任明确的前提下,我们将信息中心与营业网点的各类操作行为根据业务需要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从硬件管理、密码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规范操作行为,杜绝安全隐患。
4、人事、收入分配管理制度
我们根据省联社的工作要求,联系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机制,在充分征询基层各层次人员以及银监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人事部门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内容涉及员工假期、劳动用工、干部竞聘、收入分配、学历职称等各方面,使现行管理制度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十一)、稽核部门履行职责方面:
,联社监察审计部及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稽核制度,独立有效地开展了常规稽核、专项
稽核、离任离岗人员稽核、以及信贷服务质量征询表的发放调查工作。
首先,监察审计部本着有章可循的原则,及时制定和完善了《市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制度》、《市农村信用社关键岗位离岗稽核制度》、《市农村信用社稽核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市农村信用社违反业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处罚办法》、《市农村信用社民主稽核、遵纪守法、案件防范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和办法,确保稽核按章操作,处罚有据可依。
其次,强化稽核审计职能,认真做好稽核检查工作。一是开展常规稽核,促进规范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监察审计部围绕控制风险、稳健经营这个目标,加大审计监察力度,每年对辖内个网点和清算中心的内控制度执行、会计核算质量及信贷基础管理进行两个轮次的审计稽核。在稽核内容和对象上基本做到既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从审贷程序、科目使用、账户设置、信贷档案、会计核算、现金收付、内控制度等方面入手,查找不足,堵塞漏洞。通过检查发现:⑴柜面业务操作不认真,事中复核不严密;⑵教育储蓄开户、支取有不合规;⑶账户使用、管理不严密;⑷信贷管理工作有不足等方面问题。针对上述不足,向被稽核网点及联社有关领导作专题汇报,及时提出整改建议、措施,对违规和发现的差错,按照处罚办法给予了相应的处罚。同时对照常规稽核情况以简报形式通报各基层网点,要求各网点对照通报,认真排查,把其他网点已发生的问题列为本单位稽核的重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促使基层网点依法合规经营,真正体现审计的帮、促作用。二是开展专项审计,规范操作行为。根据联社领导掌握的情况和基层网点反映的热点问题,对全辖进行了以下几个专项审计:①按照省联社监事会要求,在联社监事会组织领导下,对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和最大十户贷款风险进行了监督检查。②会同联社办公室,对联社的低值易耗品进行了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联社低值易耗品的领用与保管。③对近几年的股金募集、清册的登记情况及分红管理进行了检查。④每月对联社的费用列支情况进行检查,并向费用管理委员会汇报。⑤对员工反映较为强烈的业务宣传费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要求网点负责人以适当的方式向职工公布使用情况,规范了使用程序,理顺了干群关系。通过专项审计,及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规范了操作行为,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开展岗位审计,做好离任、离岗的稽核工作。监察审计部结合联社岗位交流、人员变动,遵循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今年对全辖所有调动的内勤人员进行了离岗稽核,促进干部员工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问题,消除风险隐患,与信贷部门配合对离岗的位信贷人员经办的贷款逐笔认定,在交接双方上门与借款户核对的基础上,对发现的违规放贷问题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并责令其限期收回,全年共界定责任清收贷款笔、金额.万元,最大程度遏制了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
第三,积极做好信贷服务质量征询表的发放调查工作。为规范信贷人员的信贷行为,促进信贷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廉洁自律,按章办事,在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监督电话,接受客户监督的情况下,又向全市与信用社有信贷关系的客户发放了信贷服务质量征询表封,收回了封,从信贷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等方面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对客户反映不满意的问题做到及时调查清楚,分清责任,耐心给客户解释,对客户的建议如利率偏高、额度偏小等及时反馈给领导,并积极做好说明解释,对客户反映的违规违纪、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做到了及时调查取证和严肃处理,全年对个网点进行了通报批评,对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对人进行了下岗处理,对主要负责 By 77250.com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报告总结 → 工作报告】频道的内容
如果您觉得本站不错,请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下次访问
第三篇:“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学习体会
“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学习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弘扬苏区精神,转变干部作风,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宁都县中医院在去年开展“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从2012年3月起,在全院组织开展“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主题教育。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深入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努力为我院营造树正气、促和谐、谋发展的浓厚氛围。通过参加“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主题教育,从深层次触动了我的思想,改变了观念,提升了素质。作为一线护理人员,结合本次学习内容和工作实践,本人就如何更好把“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实质内涵落实到工作中,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是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要以本次“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主题教育为契机,始终把学习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认真学习,转变观念,深化对县委重大决策的理解,切实提高本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任务的认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使本人的服务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
二 是立足本职,增强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工作之于患者身心健康康复的重要性。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或多或少的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问题;我们在患者面前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工作技术水平,而且,也体现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这些对帮助患者康复,促进社会和谐都是紧密相关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所从事的每一个细微工作都是意义深刻的,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
三 是苦练内功,提高业务水平。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要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心思花费到业务上,把心血倾注到事业上。因此,要做到坚持学习医疗护理业务,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最新的医疗护理技术,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形势,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运用科学方法去指导工作、带好队伍,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是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和谐医患环境。要认真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参加发展提升年活动,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建设“三好一满意医院”活动,着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水准。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党代会和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加快
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主题教育要求,增强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实的发展举措,更大的工作干劲,更好的和谐氛围,一定能推动宁都卫生事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宁都县中医院内儿科
2012-7-8
第四篇:“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学习资料
人民日报评论员:
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确定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统一思想才能行动一致。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和其他决议和办法,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深化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学习贯彻两会精神,首先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更加自觉地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历史经验表明:统一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党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达到共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只有统一思想,才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奋发有为,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才能明确方向。两会既是民主政治的盛会,也是对中国发展的检阅。从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到覆盖13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从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到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正是取得这些扎扎实实的成就,我国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上了新的起点。事实与变化最有说服力,学习两会精神,回顾发展成就,就更能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断增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信心百倍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攻坚克难才能激发动力。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
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我们既要正视前进中的问题与矛盾,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总体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难点,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今年两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价格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改革等改革的重点任务,为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动力。
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开拓前进才能再创佳绩。形势有新变化,现实有新挑战,人民有新期待。从两会的新起点出发,需要我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更不能墨守成规、停滞不前,而应增强忧患意识,焕发改革精神,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发展“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开创各项事业更加蓬勃兴旺的新局面。
全国两会已经胜利闭幕,但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仍在持续。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态度、扎实的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中国一定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两会闭幕以来,五千多名代表委员和13亿人民带着这样的共识踏上新的发展征程。集中精力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稳中求进既是工作总基调,也是工作总要求。所谓“稳”,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所谓“进”,就是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实地看,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过去30多年里,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积小成为大成,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不断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情绪,也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眼未来,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才能坚定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在今年各项工作中做到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政策稳”;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使“增长稳”;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物价走势反弹,使“物价稳”;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社会稳”。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呈现的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还是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在多种的思潮中,思想无定力,难以凝聚发展力量;在错杂的环境下,心若有旁骛,极易错失发展良机。只有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才能扎扎实实地稳中求进,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稳中求进,考验智慧能力,考验决心勇气。在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就能够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将中央的科学决策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办好实事,更好地增进活力、促进发展、推进事业。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加快改革创新的力量,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带头弘扬苏区精神 担当振兴苏区重任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身处中央苏区的重要县份宁都,我们必须带头弘扬苏区精神,自觉担当起振兴苏区,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的历史重任。
一、苏区革命给宁都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认真审视苏区革命给宁都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在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凝成的宁都精神是伟大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8月,由1.1万多名青少年在宁都组织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娃娃部队。一声革命号角响,少小总角齐参与。由此可见当年的宁都,全社会都充满着对革命的向往,革命理想播种在每一颗心灵,个个忠诚正义,人人信念坚定。宁都由此树立起忠诚正义的精神支柱,苏区精神正是从坚定信念这个力点支撑起来的。
80年前,赵博生等爱国将士率领第26路军1.7万多人发动的宁都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第一次组织、策划、领导的国民党正规军大部队在战场上的起义行动。宁都起义,飘扬着鲜明的爱国主义旗帜。在面临国家被侵略的关键时刻,宁都起义官兵求国家利益这一最真的理,务人民利益、包括个人利益这一最大的实,果敢地坚持“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毅然与红军和当地群众并肩战斗。这种团结爱国的精神与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苏区精神一脉相承。1931
年1月,红军靠着第一次反“围剿”缴获敌人的一部半电台起家,在宁都小布村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由此开创了我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新纪元。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在宁都建立,赋予了这块土地以敢为人先的灵性,这是苏区最初始的争创一流精神。
苏区革命史最壮烈的是反“围剿”战争。宁都是中央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重要战场以及第四、五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和红军集结地。在五次反“围剿”中,宁都参加红军的近6万余人,约5个人中就有1人参加红军。当年面对数倍敌人的“围剿”,坚守在宁都的红军和当地群众硬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打败一次又一次“围剿”,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这种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是艰苦奋斗的苏区精神的极致体现。
二、当前宁都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源于少数党员干部心灵游离于苏区精神之外
苏区革命为宁都铸就的忠诚正义、团结爱国、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宁都精神,与苏区精神一脉相承,是宁都党员干部的“传家宝”,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宁都党员干部续写新的辉煌。然而,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受到一些不健康思想影响,对传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宁都精神有所弱化。
一是信仰信念严重缺失,忠诚正义遭到践踏。近些年来,宁都少数党员干部放松对坚定信念、忠诚正义精神的传承和锤炼,是非观、荣辱观颠倒,滋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想,社会正义感严重淡化。
二是集体思想被私心取代,团结爱国意识丧失。少数党员干部没有把苏区崇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化为热爱家乡的具体思想行动,不注意维护全县的整体利益,缺乏全局意识或把团结意识狭化为小团体意识,破坏全县整体形象。
三是守旧自大意识较浓,锐意创新争先不够。作为“文乡诗国”之子,一些党员干部对自身能力素质没有清醒认识,或满足于过去的“辉煌”成绩,自视过高,看不起他人,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缺乏创新思维和方法,对工作没有积极进取精神,争创一流意识严重缺乏。
四是畏首畏尾思想抬头,攻坚克难心力不齐。少数党员责任心淡化,没有吃苦精神,碰到阻碍或躲、或绕或止步不前,等待观望,表现“庸、懒、散”,驱赶“拦路虎”、啃下“硬骨头”的信心不足,力量不齐。
三、争当弘扬苏区精神表率,勇担振兴苏区重任
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抓紧研究支持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相关政策措施,力争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成为全国区域性发展战略。宁都党员干部要珍惜机遇,自我加压,勤勉实干,在本职岗位带头弘扬苏区精神,为振兴宁都作出应有的贡献。
1.以“三送”工作为最佳途径,广泛传扬苏区精神。以市委部署“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有利契机,将传送、弘扬苏区精神、宁都精神常态化,使苏区精神、宁都精神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中全覆盖。一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鲜明的忠诚正义感。努力匡正社会风气,倡导“八荣八耻”,明辨是非,强化责任,使无理缠访、违规建房等违背道德、违反法规的人和事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以忠诚正义压倒野蛮邪恶。二要将爱国思想、集体主义化为“爱我家乡”的思想行动,增强大团结意识。树立热爱家乡才能爱护自己的思想,真正把宁都作为每个宁都人的宁都,珍视宁都形象,坚决遏制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诬告风,形成共话团结、共助共赢、共谋发展的坚强合力。三要树立敢为人先、创先争优精神。把苏区争创第一等工作的创新进取精神植根于当前宁都的发展中,勇于摈弃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的陈腐观念和思想桎梏,创新宁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思路和成效。四要培养善于克难、勇于攻坚的意志品质。以突破“围剿”的雄心排除宁都工业发展中的各种障碍,拔除宁都城市建设中的顽固“钉子”,消除一切影响“宁静致远、都和民安”的嘈杂声音。
2.以“三治”行动为最硬举措,切实扭转不良作风。少数党员干部对苏区精神、宁都精神的淡忘,滋生了诸多方面的不良作风。忠诚正义、团结爱国品质的弱化导致了思想作风的“假、浮、蛮”;锐意创新、争创一流精神的消退导致了工作作风的“庸、懒、散”;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意志的衰减导致了为政作风的“私、奢、贪”。对这些不良作风,必须以铁心手腕坚决抵制,强硬处置。一要
着力治假、治浮、治蛮,纯正思想作风。坚决反对一些干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欺上瞒下,吹牛拍马、自吹自夸、诬陷诬告等虚假虚伪作风,倡导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讲真话、动真格、求真理、做真人;坚决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纠正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漂浮作风,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狠刹乡镇走读风、机关迟到早退风;严格整顿各种卡拿要等执法不规范行为,做到依法行政,以理服人。二要着力治庸、治懒、治散,务实工作作风。坚决矫正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碌作风,与当年的苏区干部和如今的特区干部比作风、比能力,激励奋发有为、勇争一流;坚决杜绝工作中躲避矛盾、拈轻怕重的懒惰习气,教育党员干部与好学上进的学生比学习,与勤奋耕作的农民比工作,树立“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思想;严肃整顿我行我素、自由松弛的散漫作风,像军营一样严肃纪律,像战场一样规范言行,追求活泼紧张,紧凑高效。三要着力治私、治奢、治贪,清洁为政作风。最大限度地摒弃党员干部私心杂念,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做到先公后私、多公少私,追求大公无私;坚决整治少数领导干部攀比用餐、喝酒、抽烟、穿着档次和沉迷赌博、醉心玩乐等奢华作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苏区优良传统;逐步减少单位和个人习以为常的赠送土特产、烟酒的接待习惯,坚决查处暗流涌动的送礼金红包、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送礼风,铲除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的现实土壤,促进领导干部清白做人、清正做事。
3.以“三重”理念为最实标准,着力打造过硬队伍。发展之要,首在得人。当前,必须认真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的要求,结合弘扬苏区精神,坚持“三重”理念,打造堪当振兴苏区重任的过硬队伍。一要重品行,建设一支“想干事”的队伍。厚德载物,宁静致远。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立德作为做人、做官的最高境界来考察认定,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中首选信念坚定、团结爱国的人,真正任用品行端正的人,启用动机纯正的官,为宁都建设一支思想上“站得直”、“行得正”、“想干事”的可靠干部队伍。二要重实绩,建设一支“干成事”的队伍。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深入到思谋宁都发展稳定幸福的心灵世界考察识别干部,大胆选拔任用一批以思谋
宁都发展为己任、以振兴宁都为追求的“善谋思干型”干部;要深入到加快宁都发展、造福宁都百姓的工作生活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大量选拔任用一批推进宁都工业发展、促进宁都文化繁荣、增进宁都平安幸福的“真抓实干型”干部;要站到宁都未来发展的前景中考察甄别干部,大力选拔任用一批抓全局发展、谋长远发展的“放手大干型”干部。既看显绩,又看潜绩,使受累的人不受气,流汗的人不流泪,实干的人不吃亏。三要重素能,建设一支“能干事”的队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发现和挑选在各条战线驾轻就熟的“千里马”。始终坚持把文化理论素养摆在干部素能之先,把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作为干部素能之本,把潜在的内涵素养置于干部素能之重,搭建干部施展本领的平台,创造干部发挥潜能的空间,形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干事创业环境,促使各级干部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切实担当振兴苏区的重任。
(作者:余路晓;来源:赣南日报2012年1月29)
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
乘着全国两会的春风,中国大地涌动着科学发展、稳中求进的热潮。大江南北忙春耕,各级干部走基层,调整结构转方式,体制创新促发展,破解难题惠民生。不负大好春光,抓住历史机遇,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各地各部门正以真抓实干的积极行动,意气风发地书写各项事业发展新图景。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会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定了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激励着我们满怀信心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
当前,改革发展呈现出活力迸发、蓬勃兴旺的良好态势。从城市到农村,从海港到边疆,从工厂到矿区,调结构转方式迎难而上,形成转型发展新热潮;惠民举措频频推出,力推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推进,破解难题迎来新契机;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推动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有机结合,大力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文化事业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社会风气和人民精神面貌展现新气象„„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巩固和发展了“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正如中央一再强调的,今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新情况、新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加要求我们坚定信心、聚精会神、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我们充满了信心与底气。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化率突破50%,初步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覆盖10多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许多困难家庭住上了梦寐以求的保障房„„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活力不断释放的结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励精图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把握历史和现实,思考现象与实质,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指日可待,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无限光明,中华民族正昂首行进在近代以来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之路上。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我们更加需要沉着与实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坚决排除各种阻力干扰,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当前,国际竞争态势逼人奋发,改革发展形势令人鼓
舞,人民群众期待催人进取。历史机遇稍纵即逝,事业发展不进则退。在这关键时刻,更加要求我们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改革发展上来。更加要求我们立足本职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分内的职责尽到,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心无旁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谱写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篇章。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回望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奋斗崛起的伟大历程,党中央带领亿万中国人民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推进了国家实力前所未有的增强,促进了社会民生前所未有的改善,成就了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犹存,信心与勇气同在,只要我们继续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为中国发展迈向新高度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新的更加伟大的成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十三届一次全会报告:
加快发展 转型发展 和谐发展
为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宁都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四华
(2011年6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宁都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县委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综合实力大步跨越的五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业经济加速崛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76.5亿元,五年翻了一番;财政总收入4.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4.2%和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亿元,五年增长近7倍;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4.1:40.3:35.6。
这五年,是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五年。坚持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争取鹰梅铁路途经宁都,境内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电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极大缓解。工业、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五年来,累计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2亿元,引进内外资16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2
倍、2.7倍和3倍。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善民生富有成效的五年。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荣获“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称号。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中心乡镇敬老院、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扶贫开发等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民政、科技、人口、资源、广电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这五年,是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五年。认真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政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创建了“三务公开一话通”平台,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兵预备役建设、国防教育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公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大力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信访形势得到好转,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这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得到创新,干部教育管理得到加强。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两新”党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干部作风整治初见成效,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严肃查处,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拼搏史,是一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改革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创业史。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政正确领导和历届县委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宁都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宁都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成绩令人瞩目,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排名靠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地域人口大县地位还不相称。二是交通、电力等制约瓶颈尚未根本破除。全县至今不通铁路,对外交通网络还不便捷,交通区位仍然处于劣势;电力供应紧张,能源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凸显。三是信访维稳形势较为严峻的现状尚未根本扭转。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缠访闹访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对外形象。四是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较为薄弱、党内消极腐败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老化,有的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一些重点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宁都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从机遇来看,全球经济整体呈复苏态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局面没有改变,总体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我们争取项目、扩大投入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经济发展的累积效应和改革效应逐步显现,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初步形成,全县上下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积蓄了巨大的发展后劲。从挑战来看,世界经济呈现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国内经济增长的条件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区域间竞争更趋激烈。我县传统产业比重大、层次低,新兴产业比重小、份量轻,“人口多、总量小、工业弱、财政穷”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改善民生与维护稳定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发展约束条件趋紧与发展任务加重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把宁都未来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乃至
全国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来推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乘势而上,争取主动,不断开创宁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努力打造赣州承接沿海转移产业重要基地、赣南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赣州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示范区、赣江源头绿色生态屏障,实现由地域大县向经济强县、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中小县城向中等城市的新跨越,为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而努力奋斗。具体发展目标是:
——综合实力大提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位次前移,经济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经济结构大优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主导型格局基本确立,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取得更大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城乡建设大跨越。中心城区规模进一步拓展,中心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
——人民生活大改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大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执政基础不断巩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确定这样的目标任务,既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必须把宁都的优势和潜力运用好、发挥好,把方方面面的热
情和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在实际工作中,关键是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只有思想领先,发展才能领先。必须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传统保守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不断破除阻碍加快发展的条条框框,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更新,推动事业的大发展。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县份来说,不发展不行,慢发展也不行。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先,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排除一切干扰,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能先则先,以超常的举措,谋求超常的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单有量的积累,没有质的保证,发展代价将越来越大、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发展道路将越走越窄。必须在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顺乎民意,促进和谐。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动摇。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带领全县人民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把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抓学习提素质、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作风树形象、抓反腐纯党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永远站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各项事业的坚强核心。
各位代表、同志们,历史如长河,发展无止境。我们的事业就象接力赛跑,唯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才能始终阔步向前。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敢为人先,用大跨越统一认识,用大跨越凝聚民心,用大跨越激励斗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干给一届看,我们的宏伟目标就一定
能够实现!宁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坚定不移推进“四化”战略,努力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推进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支撑,新型城镇化是引擎,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础,发展生态化是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四化”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努力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一)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赣州承接沿海转移产业的重要基地 以园区建设为主战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推进各种发展要素向园区集中,各类资源向园区聚集,促进园区大开发、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完善各项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提高投资强度,降低投资成本,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企业开工率、投产率和财政贡献率,促进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相适应、基础设施与招商引资相配套、园区风貌与城市特色相协调。
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坚定不移地走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道路,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阵地,扩大开放领域,全力主攻能够增加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增加就业岗位的大项目,着力引进能够影响发展全局、引发裂变效应、推动结构调整的大产业,提高利用内外资的数量和质量。
以产业集群为主攻点。依托现有拳头产品、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引导各种资源向基础好、潜力大、势头强的重点龙头企业集聚,形成总量规模大、协作程度高、综合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食品、矿产、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跻身全市工业大县行列。
(二)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赣南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致力拓展城镇规模。加强城市规划修编,以一流的规划引领一流的城市建设。按照“南建北扩、东延西进”的发展思路,推进城南、工业园、新庄、龙边溪、翠微峰等县城新区建设,加快老城区、城中村、城郊边缘村改造,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长胜、黄陂等中心镇发展壮大,争取进入全省百强示范镇行列。
努力提升城市品位。依托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建成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和精品工程,进一步彰显城市个性。抓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城市资源,科学布局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着力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营造舒适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大力繁荣城市经济。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赣南红色经典旅游、绿色精粹旅游和客家民俗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通过引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保险机构,拓展各类金融保险业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健康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构筑多样化、多层次的房地产供应体系,满足城市增长人口的居住需求。
全力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赣东南机场落户宁都,争取长泉铁路途经宁都,促成鹰梅铁路早日开工建设,推动宁都至于都、宁都至广昌高速公路和昌厦公路武朝至赖坊段东移项目进入省级操作层面,推进宁都至石城、宜黄、永丰、乐安公路改造升级,提升乡村水泥公路通达层次,构筑区域性交通枢纽。大力实施城市应急水源、农村电网改造、管道天然气等能源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三)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赣州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的示范区
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建设标准农田,促进粮食稳步增产。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建设美丽乡村。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心灵美”要求,大力推进生态人居建设、村容环境整治、生态经济发展以及文明新风培育,规划建设一批统筹城乡示范区(点),打造集居住、就业、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城乡统筹发展综合体,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加强公共服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施新一轮农民知识化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整治、信息畅通等农村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农田灌溉、河道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四)坚定不移推进发展生态化,建设赣江源头绿色生态屏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长防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推进森林城市、凌云山自然保护区、梅江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进一步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强化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区保护,推进县内主要河流生态治理和排污整治,切实保护赣江源头“一河清水”。
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鼓励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设施,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比重。
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推进全社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全民行动,确保节能减
排控制在国家、省、市规定范围之内。
四、建设“五个宁都”,构筑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让80万宁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安康,是我们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加快宁都各项事业发展的最终归宿和前进动力。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设人文宁都、开放宁都、创业宁都、平安宁都、幸福宁都,构筑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建设人文宁都。宁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易堂文化和红色文化。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与人为善、见贤思齐、包容宽容、尚荣知耻”的社会新风尚,坚决反对不明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等不良风气,努力塑造“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善谋实干、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抓好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设区域教育中心,重返全市教育先进行列。繁荣发展县域文化,大力实施文化雕塑、文化精品、文化惠民、文化保护等“四大工程”,进一步唱响“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品牌。
建设开放宁都。坚持从创新思想观念入手,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进一步掀起解放思想的热潮,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陈旧观念,努力形成改革创新、开明开放、参与合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提高机关效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亲商安商的服务环境。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平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胸怀、更加开明的举措,努力把宁都建设成为各种要素汇聚的“洼地”、承接产业转移的“要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热地”。
建设创业宁都。大力营造鼓励创业的政策环境,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新鲜思想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着力壮大创业主体,扶持无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吸引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推动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创业的带动作用,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切实抓好创业服务,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培训、指导体系,帮助群众创大业、创成业。
建设平安宁都。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幸福宁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城乡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保险提标扩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赣州医疗副中心。
五、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面对发展任务加重、竞争态势加剧的新形势,必须坚持以提升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为核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全面担负起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任,成为党领导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核心。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教育干部,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努力把宁都的形象、亮点和优势展示出去,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智慧集中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着眼于长志气、提士气、扬锐气,大力弘扬勇于开
拓、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努力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万难不屈促崛起的浓厚氛围。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眼于提升干部能力,启动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把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一线去锻炼、去培养,进一步提高干部应对困难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着眼于激发队伍活力,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肯干事的干部有机会,会干事、能共事的干部有岗位,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地位。着眼于优化队伍结构,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着眼于增强队伍凝聚力,大力发扬党内民主,促进班子团结,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投身宁都发展大业。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动员和激励广大党员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实践中创先争优,以党内创先争优带动社会各界齐争共创。探索完善在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中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坚持把选好带头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多管齐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任、培养、激励、管理机制,进一步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党务公开形式,建立健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扩大百姓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形象,争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三送”
活动常态化、全覆盖,进一步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倡说短话、开短会,少发文、多干事,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大力开展作风整治,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干部队伍中作风散漫、效率低下、无所作为等问题,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纪国法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廉政制度建设,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大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反党纪国法的各种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我们激流勇进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未来的五年,我们更需策马扬鞭再创新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而努力奋斗!
十三届二次全委会报告:
在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王四华
(2011年8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县委全体(扩大)会议,是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部署2011年工作,审议通过《中共宁都县委全委会工作规则(试行)》、《中共宁都县委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县党代会、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及其成员职权的意见》三个文稿,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坚定信心,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6月份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以来,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面对全县干部群众的新期待,县委、县政府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成功召开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县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目标任务,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县情,逐步理清了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三是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找准工作切入点。针对全县违法违章建设行为蔓延肆虐的现状,我们果断决策,不畏难、不退缩,以对历史、对发展、对80万宁都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打响了清理整治违章建筑攻坚战;针对千家万户关心的教育问题,我们调整教育网点布局,出台了一系列重振宁都教育雄风的措施意见;针对全县经济发展落后的态势,我们正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文件,抓紧梳理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这些工作,得到了市委和文清书记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四套班子思想的高度统一和明确的工作指向,符合宁都县情和人民意愿。
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就下一步的工作理念、工作要求,讲四点意见。
一、全面认识和科学分析宁都县情,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谋求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全面认识和科学分析县情,是我们制定决策、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首要课题。对县情认识越深刻,头脑就越清醒、思路就更开阔,制定的决策就更有针对性、更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第一,全面认识和分析宁都在全省、全市所处的地位。这些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艰辛探索,艰苦创业,宁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必须充分肯定。然而,站在月球看地球,跳出宁都看宁都,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宁都确实落后了。原来与我们差不多的县份,因为把握住了机遇,已经走在了前面;原来比我们落后的县份,有些也实现了赶超跨越。从排位情况看,2000年我县的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排在全省第31、46、76位,全市第2、7、14位;到了2009年,三项指标分别排在全省35、60、80位,全市6、12、11位,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后移。今年上半年,九大主要经济指标中,有八项指标的绝对值或增幅排名全市倒数后五位,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和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排名全市倒数第一、二。而反观其它一些和我们基础条件相当的县市,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生产总值,2000年比我们落后4位的信丰、落后7位的于都、落后36位的兴国,2009年都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又如财政总收入,2000年比我们落后2位的赣县、落后4位的龙南、落后24位的会昌、落后29位的崇义,2009年也大幅超过了我们。这些数据再次证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宁都发展在全省、全市所处的地位,与地域大县、人口大县不相称、不对等,如果我们还不加快发展的脚步,就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就会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边缘化。
第二,全面认识和分析宁都在外界的形象。近些年来,宁都在外界的形象确实不佳,“宁都人喜欢告状”、“宁都社情民意复杂”、“宁都人惹不起”的言论甚嚣尘上,到了“谈宁色变”的程度,有的同志甚至说,“过了宁都县,险
处不须看”。听到这些,作为在宁都工作的同志,作为一个宁都人,我和大家一样,感觉不是滋味。宁都人到底怎么了?宁都在外界的形象、声誉不好,根本原因是什么?每一位同志都要理性分析、认真思考。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辉煌的过去。宁都历史上数度设州置府,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宁都自古“士尚古文”、人文荟萃,“文乡诗国”的美誉和教育的辉煌,曾让无数学子趋之若鹜;宁都自古“粮丰织旺”,物产丰饶,被誉为“赣南粮仓”,成为人们生活向往的“世外桃源”;宁都人民自古以来秉承了客家人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富有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宁都的干部聪明能干,整体素质高,在外界有口皆碑。我想表明的是,宁都的群众主流和本质是好的,宁都的干部主流和本质是好的,宁都对外形象的滑坡,主要是由于极少数干部群众的行为被无限扩大化、“妖魔化”造成的。解决宁都对外形象问题,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根本在于把宁都自己的事情办好。希望每一位在宁都工作生活的同志,都要全面认识宁都在外形象,全力维护宁都对外形象。
第三,全面认识和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机遇来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优先支持西部和革命老区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速,将使我们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赣州已经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范围,省、市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为我们争取项目、扩大投入提供了良好机遇。从挑战来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转变产业结构、抑制通货膨胀、控制人民币汇率等压力加大。我县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改变,传统产业比重大、层次低,新兴产业比重小、份量轻,“人口多、总量小、工业弱、财政穷”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区位处于劣势,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改善民生与维护稳定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抢占先机,争取主动。
第四,全面认识和分析宁都的优势和潜力。一是土地优势。宁都地域辽阔,人均占有国土、耕地、林地面积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可开发空间大。二是矿产资源优势。铀矿是全国核原料三大后备基地之一,锂辉矿是全国三大采矿点之一,硫铁矿储量居华东地区之首,萤石矿、石灰石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三是人脉优势。宁都在外工作的领导多,在外务工、经商的能人多,是支持帮助家乡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四是人气优势。县城人口仅次于赣州城区,人流、物流聚集,商气、财气兴旺。五是政策优势。宁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享受国家各项倾斜政策。六是干部优势。宁都干部整体素质高,只要引导好、发挥好、管理好,完全可以有更大作为。七是后发优势。投入的累积效应和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园区和城区框架初步拉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塑性和嫁接能力强。在新的平台上搞建设,可以充分借鉴成功地区经验,避免少走弯路。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开发好这些优势,为我所用,实现发展。
综上分析,宁都发展有差距,但更有潜力;宁都面临挑战,但更面临机遇;宁都在外形象不佳,但本质和主流是好的。省委苏荣书记曾经说过:“区位条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发展基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势,但不是绝对优势”。全县上下必须坚定信心,面对差距不泄气,面对挑战不退缩,面对压力不畏难,面对外界评价不妄自菲薄。只要四套班子齐心协力,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苦干实干若干年,宁都的发展一定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宁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二、进一步提升完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不断探索欠发达县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县情民意的发展思路,是旗帜,是方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6月份以来,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和建设“五个宁都”的宏伟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集中全县上下智慧,对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和工作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必须牢牢把握、深刻领会、坚定执行。
(一)牢牢把握工作原则。即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继承和创新是我们做好工作必须把握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应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看实践、看民心民意。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工作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我们的事业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反之,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既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发展的大忌,只要被实践证明是对的,大家都认为是好的,就要坚定不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另一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动态的,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调整中完善,实现外延拓展、内涵深化。
——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宁都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县份,总量不大、实力不强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做大总量、壮大实力是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是真道理,不管东西南北风,加快发展不放松。同时,要把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必须坚持在稳定中求发展与在发展中保稳定的有机统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保障。一方面,必须树立积极的稳定观,坚持在发展中求稳定,而不能就稳定抓稳定。发展是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都同发展程度、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所谓“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实践证明,就稳定抓稳定,脱离发展抓稳定,很难实现真正的长期的稳定。要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在发展中让人民受益,通过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必须更加注重发展中的稳定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种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实现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必须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有机统一。加快宁都发展,改变宁都面貌,提升宁都形象,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全力以赴,全面推进。但宁都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告诉我们,解决宁都的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打基础、管长远,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真抓实干。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不搞短期行为,不搞政绩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不盲目铺摊子,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干一件像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坚持不懈地干几年、十几年,最终实现大发展。
——必须坚持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我们一切的工作和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富民为重,既要强县更要富民,既要着力做大“蛋糕”,又要尽力切好“蛋糕”。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关心群众,善待群众,敢于让利于群众。要真心实意、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赢得理解,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高社会的和谐度。
(二)牢牢把握工作路径和工作重点。即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
——主攻项目是抓手。加快宁都发展,关键在投资,核心在项目。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加快宁都发展的带动点、破解发展瓶颈的突破点、增强发展后劲的着力点。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纲”的理念,坚持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性项目一起抓,经济发展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一起抓,城市建设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一起抓,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火热场面,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要千军万马争项目。充分利用我们广博的人脉资源优势,发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及时掌握信息,搞好跟踪服务,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盘子”。财政、发改等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资金投向和产业扶持重点,精心包装和策划一批项目,搞好项目储备。相关单位要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加紧做好土地、环评、规划、可研、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经常性地邀请上级部门领导来我县参观、指导工作,用我们的诚心和热情,赢得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要千山万水引项目。抓住沿海产业向内陆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突出长珠闽、港澳台等重点区域,着力引进一批资源深加工尤其是新材料和高新技术工业产业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优化税源结构、夯实发展基础。要创新招商方式,组建专门的招商工作队伍,积极开展产业项目专题招商、重大项目专门招商、新兴项目专家招商。要大力开展“上半年会战50天,下半年决战50天”招商活动,浓厚全民招商氛围。要加大奖惩考核力度,严格责任落实。要千家万户创项目。坚持外源型发展与内源型发展相结合,在大力搞好向上争资和招商引资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降低创业门槛,支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鼓励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努力形成“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以全民创业激发活力、聚集资本、壮大项目。
——决战两区是重点。两区即工业园区和中心城区。加快宁都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支撑,新型城镇化是引擎。工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平台,中心城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阵地,没有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就不可能实现宁都工业的崛起;没有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必须把工业园区和中心城区建设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举全县之力,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工业园区和中心城区“两翼齐飞”。
决战工业园区。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适度超前、注重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结合我县的特色资源、产业基础,细化园区详规,形成“四大产业板块”、“一园五区”的发展格局。要加快土地征用报批步伐。研究出台新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加大征地工作力度,大力向上争取土地指标,特别要利用好新中胜产业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做好项目包装,争取更多用地指标。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组织施工力量,合理调度资金,加快“五通一平”的进度,快速拉开园区框架,重点抓好新中胜产业基地“一横”、“一纵”、“二横”主干道路路网、拼牌集团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增加熟地储备,满足项目入园的需求。要严把项目入园关。建立项目入园评审制度,对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进行评审,原则上每亩地投资强度要达到100万元,或者税收要达到3万元,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坚持宁缺勿滥。要加速园区产业集聚。依托园区现有产业基础,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打造矿业、电子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
决战中心城区。要充分依托山水地势、结合资源秉赋,因地制宜打造“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滨江园林”的生态城市,促进城市建设与自然条件和谐统一、与市民利益最大化和谐统一,营造一个拥有“蓝天、碧水、绿地”的幸福家园。要立足新起点,科学调整和完善城市规划,确保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善于打造亮点,形成特色,在拓展中做大做强、在建设中做精做美、在管理中做细做靓,擦亮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要牢固树立城市经营理念,着力解决项目融资、违规建房、征地拆迁、“断头”路多等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壮大总量是前提。量是质的积累,质是量的飞跃。我县经济总量小,尽快做大总量是第一位的任务,没有一定的总量,宁都经济欠发达的地位永远难以改变,结构调整也就无从谈起。必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一二三产业一起抓,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经济总量壮大起来。
——集聚发展是方向。集聚度越高,资金、土地的使用率就高,项目的带动力、辐射力就强,要素成本就低,经济效益就好。要大力推进企业向产业聚集、要素向园区聚集、人口向城镇聚集,促进产业集群化、配置最优化、人口城镇化,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资源使用率和城镇带动力。要发展紧凑型城市,选准区域,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建一片成一片,以点成线,连线成面,自成整体。
(三)牢牢把握工作目标。即“经济要上去,信访要下来,正气要树立,百姓要气顺”,最终达到“宁静致远、都和民安”的境界
——经济要上去。就是要始终致力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通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使全县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县经济实力迈入全市第一方阵,彻底摆脱落后被动局面。
——信访要下来。就是要实现全县信访总量大幅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正气要树立。就是要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匡正社会风气,通过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实现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形成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百姓要气顺。就是要通过关心群众,关爱百姓,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密切党群关系,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强化爱国爱乡爱家的观念,同党和政府一道,共同致力加快宁都发展,维护宁都形象,形成上下同心、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三、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瓶颈性问题
(一)着力解决规划问题。经济要发展,规划须先行。前段时间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很多工作都没有规划,或规划档次水平低,没有体现特色,有的虽然制定了规划,但没有很好地执行,随意更改。比如,县城建设功能分区不明确,交通路网规划不合理,产业发展定位不清晰,等等,必须加强规划,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行。一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做规划要舍得花钱,聘请那些知名学府的专家教授亲自规划,依据宁都历史、区位、资源等条件,打造自身特色,提高规划水平。要加快编制完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要围绕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进一步编制完善县城规划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控制性详规和各种专题规划,统筹抓好圩镇发展规划,县城规划要做到“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拆建”,圩镇规划要做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拆建”。要完善城乡交通路网规划,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要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二要严格执行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要坚决杜绝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干预规划的现象和一任一改的短期行为,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执行一把尺、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一张图纸绘到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今后制订的规划和实施的各种设计图纸都要经过
县规划委员会审定,必要时提请县人大讨论通过。
(二)着力解决产业做大做强的问题。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建设、错位发展,对外承接产业转移,对内发展产业配套,横向参与产业分工,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地方经济基础的投资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一要做大做强以矿业经济为重点的工业产业。大力发展矿业经济,把矿产资源加工业打造成我县的第一支柱产业。重点培育以朝盛矿业为龙头的氟化工企业、以西部资源(锂业)为龙头的新能源制造企业、以宝华山水泥为龙头的大型石灰岩建材企业,力争五年内全县矿业经济产值超50亿元,实现税收过5亿元。相关部门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设定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资金实力弱、技术含量低、经营规模小的企业进入。同时,要大力发展以艾炜特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力争五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大力发展以海澜之家、哈佛热水器为龙头的轻纺服装加工和家电业,力争五年内实现主营收入超20亿元。大力发展以东君乳业、翠微实业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力争五年内实现主营收入超20亿元。二要做大做强以特色农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要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农业、先进的技术发展农业、先进的项目壮大农业、先进的要求投身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集中力量壮大粮食、黄鸡、蘑菇、果业、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和烟叶、白莲、蔬菜、苗木、花卉等区域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着力引进发展一批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建设一批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推广普及“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要采取入股、租赁、合伙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土地向种养能手和产业大户流转,提高单位土地的规模经济效益。三要做大做强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挖掘和开发宁都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抓住石吉高速公路西接井冈,东连瑞金的契机,重点包装和推出“永宁寺-宁都起义纪念馆--翠微峰-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小布红军无线电侦察台旧址”红绿古交相辉映的精品旅游线路,以红色、古色吸引人,以绿色留住人,努力把宁都建设成石吉高速线上“红色之旅”的“中转站”。充分利用我县高度聚集的人流、物流资源优势,建设辐射周边县市的物流园区,通过出台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刺激发展物流产业,重振“物流大县”辉煌。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中介、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统筹发展餐饮、商贸、社区服务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要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节点难点问题。当前,我们有很多项目仅仅停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真正落地的很少,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土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一要千方百计解决用地指标。加强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联络,力争新上项目纳入省市调度范围,尽可能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特别是要利用好新中胜产业基地已有的9000亩用地规划,做好项目包装,争取省里专门用地指标。要科学安排用地,加快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对已批而未用的土地,优先安排其它工业项目。大力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增减挂”,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积累更多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更加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开发利用山地,缓解用地紧张问题。二要想方设法打破资金瓶颈。加强融资载体建设,通过注入资本金、划拨优良资产、土地等方式,做大做强县城投公司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加强银企对接,密切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项目,争取银行贷款。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各类融资担保公司,积极推进有实力的骨干企业上市,多渠道解决融资问题。三要依法依规推进征地拆迁。根据国家、省、市对土地征收和房屋征用办法的调整,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县的征地拆迁补偿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妥善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群众间的利益关系,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做到和谐征地拆迁。强化征地工作经费保障,适当提高征地工作经费,切实调动县、乡、村、组征地拆迁的工作积极性。成立征地拆迁指挥部,统一调度全县征地拆迁工作。四要加快节奏推进项目落地。要重新梳理项目表,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分轻重缓急,确定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推进。实行“一个县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单位负责、一个工作方案推进、一套专门班子包干落实”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各负其责,整体推进。从现在开始,要在全县上下大力开展“百日项目大会战”活动,迅速
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的热潮,力争年前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产。
(四)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重点加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要加快推进鹰梅铁路、宁都至于都高速公路建设,全力争取宁都至广昌高速、鹰瑞高速连接线、昌厦公路赖坊至武朝段东移项目建设,密切跟踪并全力争取赣东南机场落户宁都,着力改善宁都交通区位条件。大力推进县际公路、县乡公路改造升级,提升我县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区域性交通中心。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精心包装和推介一批红色旅游线路,向上争取一批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设。二要大力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梅江220千伏“单改双”升级改造,力争新建两个核电小堆,再建1个220千伏、2-3个110千伏变电站,提高全县电力供应能力。大力推进新一轮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合理布局一批35千伏和10千伏变电站,重点提升北部乡镇电力供应能力。三要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田灌溉、河道整治、水库除险、中小河流整治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标准粮田、万亩灌区、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要着力解决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良好的环境是聚集生产要素的“吸铁石”。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没有交通区位、产业基础优势,必须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提升“软实力”,增强竞争力。一要大力整治施工环境。深入开展施工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铲除一批街霸、村霸、市霸等黑恶势力;强力推进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敢于跳出来阻工闹工、围堵工地的,给予严厉打击,对敢于在背后怂恿、指使他人非法阻工的国家公职人员,给予严厉查处。要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彻底改变土方、砂石等附属工程由当地人承包的“潜规则”,从制度上堵塞强揽工程、阻工闹工的漏洞。二要大力改善招商环境。建立健全县领导定期现场办公制、纪检监察机关驻企服务制、审批事项集中受理代办制、优化环境联席会议制以及责任追究制,着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加大
纠风治乱力度,严肃查处吃、拿、卡、要、报以及排外欺生、欺行霸市等违法乱纪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三要大力优化政务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审批事项过多、过于集中和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等问题,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落实服务承诺、首问首办、限时办结、并联审批等制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加工作透明度,扩大群众对机关工作的知情权;广泛开展政风行风以及基层站所民主评议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行综合评议,着力打造“程序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
(六)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一要着力破解信访维稳难题。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真心对待群众,真诚帮助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以心换心,以情动人。严格依法依政策办事。对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要尽快研究解决;对群众合理但不合法的诉求,要耐心细致地把政策法律和道理理由讲清楚;对个别不合理不合法的,要讲明政策、指出错误、表明立场,坚决打消其侥幸心理。需要强调的是,和谐社会不是“妥协社会”。对那些经过认真处理和复查、复核,在实体和程序上全部到位后,仍然缠访闹访、滞留滋事、串联聚集、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要依法严厉打击。决不能突破法律和政策底线,一味迁就、乱开口子,甚至“花钱买平安”,助长“信访信闹不信法”的歪风邪气。要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强化首办首问责任,切实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一批多发性、侵财性犯罪,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高度重视政法、综治和信访队伍建设,尽快成立120人左右的社会治安巡防队,增加街面见警率,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坚决确保安全生产。坚持把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在各项工作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制,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毫不放松地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
竹、重大项目施工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七)着力解决城乡违章建设的问题。违章建设行为,是对法律尊严的藐视、对政府权威的挑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踏、对建设发展的干扰、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必须全面彻底坚决予以清理整治。目前,清理整治违章建筑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任重道远。必须清醒认识到清理整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打好持久战、攻坚战、麻雀战、围剿战,务求全面胜利。下一步,要以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为基础,以五个片区为主战场,以“六先拆”为原则,以党员干部、非法开发商、村组干部为突破,依法强力推进。要制定相应预案,实行公开公示,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把工作做得细一点,确保打得准、拆得稳。要狠抓典型,严肃查处。尤其是对党员干部、村组干部、非法开发商的不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要坚持分类处理、注重公正,切断违法违章建筑的利益链条,让违法违章建房户付出代价,决不让其有利可图。要坚持疏堵结合、建章立制,从源头上建立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进由只堵不疏向疏堵结合转变、由突击性行动向常态化监管转变,让拆违攻坚战成为全民的胜利、公平正义的胜利。
(八)着力解决教育等民生问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要顺应群众期盼,切实肩负起振兴宁都教育的神圣使命。一要科学规划,明确目标。要制定宁都教育发展振兴纲要,明确发展目标,力争通过3-6年努力,重返全市教育先进行列,誓夺“文乡诗国”新荣耀。二要提升待遇,稳定师资。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科学合理补充新教师,引进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实师资力量。要给政策、给待遇、给职称,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学校行政化问题。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培育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三要
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拿出真金白银解决教育历史欠账,加快宁都四小和校安工程建设步伐,调整优化教育网点布局,缓解学校“大班额”问题。四要优化环境,浓厚氛围。全社会都要真正关心教育,大力支持教育,多
理解、多支持、多帮助。要坚决制止到学校乱检查、乱收费现象,坚决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坚决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同时,要统筹推进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保医保、社会救助、廉租房建设等民生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干部福利待遇,今年财政供养人员阳光津贴标准将提高到人平1.5万元。
(九)着力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要站在宁都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站在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切实解决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切实加强林政管理。落实封山决策,规范林政秩序,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运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森林扑火队、民兵预备队、乡村护林队三支森林管护队伍,形成专业队伍与半专业队伍相结合的森林管护力量。成立专门的矿业公安队伍,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私挖乱采、以堪代采、越界开采等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长防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推进森林县城、凌云山自然保护区、梅江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大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加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头区保护,抓好县内主要河流生态治理和排污整治,保护赣江源头“一河清水”。
(十)着力解决对外形象不佳的问题。县委决定,从下半年开始,在全县上下大张旗鼓地开展“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大讨论活动,发动全民参与,开展广泛讨论。通过形象革命和综合治理,逐步扭转宁都对外形象,让上级领导改变对宁都的看法,让外界领导愿意来宁都工作,让各路客商放心在宁都投资兴业。一要加快发展树形象。重塑宁都形象,归根结底要靠发展,靠实力说话,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才能赢得应有的尊重,宁都的形象才能回归应有地位。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以发展的速度奠定形象的高度,以发展的力度赢得尊重的程度。二要强化宣传提形象。宁都在外界的误读很多,急需要大量的“宁都宣传片”来掌控舆论,改善形象。要坚持正面宣传、团结鼓劲的原则,积极培育强势媒体,扩大《今日宁都》、《宁都手机报》发送范围,加大埠外媒体的宣传报道力度,让宁都的正面形象占据主流媒体,扩大宁都在外界的影响力,不给诋毁宁都形象的声音、图片、文字留有空间。每一位宁都人和在宁都工作的同志,都要自觉维护大局,自觉维护宁都的形象和声誉,不说不利于宁都形象的话,不做破坏宁都形象的事,不传影响宁都形象的谣言。要高度重视电视、新闻、网络等媒体对舆论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增强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三要弘扬文化铸形象。宁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产、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文乡诗国”的重要支撑,是宁都形象的重要符号。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县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发挥文化在铸造形象中的重要作用,用文化来解放人的思想、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四要匡正风气促形象。在干部层面要重点整治“诬告风”,在群众层面要重点整治“缠闹风”,匡正社会风气。要把团结和谐作为提升宁都形象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班子和谐、同事和谐、干群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
四、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干部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实现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党的建设是根本,干部作风是关键。要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统领,以“三送”活动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1.要强班子。事业要发展,关键在班子。当前,县乡领导班子已配备到位,关键在于抓建设、抓教育、抓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的坚强领导班子。要有勇挑重担的政治情怀。本届班子受命于宁都“十二五”开局之年,受命于宁都追赶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在困难和落后的时候,越要保持坚定、进取、拼搏的精神状态。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勇挑重担,共克时艰,为发展一方、富裕一方、稳定一方作出自己的贡献。要有驾驭全局的领导艺术。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善于学习,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总结和借鉴一切有利于
发展的新做法、新经验,切实提高加快发展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善于谋势,努力在形势变化中发现机遇,在政策调整中抢抓先机,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主动性,用充满智慧的操作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有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作为评判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群众公论、注重能力水平、注重工作实绩,真正让想干事、肯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想事、不干事的人没市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门心思干工作。
2.要树正气。正气不扬,歪风不止;歪风不止,事业难成。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力戒五种不良风气。一要力戒“诬告之风”。弘扬见贤思齐、包容宽容的新风正气,以胡健勇案件为教训,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多为别人的成功叫好,多为别人的进步喝彩,做到心胸宽阔、心怀大度,绝不能为了自己,贬损他人,诋毁他人,更不能干出损人不利己的事。二要力戒“钻营之风”。我们有的干部,经营个人“前途”有方,谋划一方发展却乏术。这种为了个人名利捞资本、拉关系、搞奉迎的钻营之风,最终会使工作误事、干部误身。要坚决抵制这种歪风,做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三要力戒“玩乐之风”。现在一些干部玩性很大,情趣庸俗,沉溺于灯红酒绿,沉浸在麻将桌旁,必须坚决抵制。要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四要力戒“空谈之风”。现在有些干部谈起工作来,表起决心来,一套一套,结果却是光说不练,嘴巴行千里,行动在云里。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五要力戒“平庸之风”。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政绩平平,既是工作不负责任的反映,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心态要平常,但工作不能平庸。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懈怠;遇到矛盾和困难,要迎难而上,不能有丝毫退缩;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要挺身而出,不能有丝毫逃避;出现问题和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有丝毫推诿。
3.要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践证明,发展快、稳定好的地方,都是因为基层组织建设得好,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得好;凡是发展乏力,群众上访多的地方,都是因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当前,我县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有战斗力的,广大基层党员总体上是好的。但同时,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党组织长期无场所、无活动、无人管事;少数党员和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上级部署无力、组织群众无方、带领群众致富无策,个别村组干部甚至走向了组织的对立面,在一些事件中“挑头”闹事、带头违法。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县委决定,用2到3年的时间,大力开展乡(镇)村规范化建设,按照“转变职能、规范管理、推动发展、提升形象”的要求,进一步整合乡(镇)村资源,加强基层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完善乡村管理和工作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在推动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引导教育和服务群众的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务之急,要加快推进圩镇规范化、村级组织阵地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加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扶助力度。县财政每年将投入不少于600万元,对全县24个乡镇、299个行政村进行完善提升,着力解决乡镇办公场所不完善、圩镇建设脏乱差、运行机制不规范、服务平台不便民等突出问题,实现基层组织有阵地、党员活动有场所、群众办事有便利、文化娱乐有去处。今后,县委将每年对乡镇开展一次“看特色、看变化、看亮点”活动,促进乡(镇)村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持续化,力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4.要讲团结。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团结出干部,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要提高个人修养增进团结。权力压人,虽威不严;人格感人,不严而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加强个人修养,通过人格魅力将大家凝聚起来、带动起来、感召起来。要谋事不谋人,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多做有利全局、为民造福、促进发展的事。要容人不怨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少一些埋怨和指责。要帮人不害人,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工作上严要求,关键时扶一把。要加强沟通交流促
进团结。一个领导班子,由于思想认识、处事方法各不相同,难免存在分歧和摩擦。关键是要多交流、多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要定期开展面对面地谈心谈话活动,给每一位同志提供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和空间,把话讲在当面,把事摆到桌面,求大同、存小异,取长补短。要相互信任,“一把手”要做到统揽不包揽、善断不武断、信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其他副职要做到服从不盲从、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配合不代替,努力实现思想上融合、心灵上融通、感情上融洽、工作上融入。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保证团结。搞好团结,根本要靠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把握:没有民主办不好事,没有集中办不成事。要发扬民主,最大程度上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特别是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上,要集思广益、集体决策,不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集体决策一旦形成,即使有意见也要保留,严格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背后说三道
四、说长道短,阳奉阴违。
5.要抓落实。为政之要,贵在实干,重在落实。工作不落实,一切思想都是空想,一切目标都是空谈,一切部署都是空文。要敢于担当。在我们宁都,干成同样一件事情,可能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担当更多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事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敢于碰硬、勇于较真、敢于负责,以“抓铁有痕”的毅力,着力推进工作落实。决不能“手抓两把泥,能抹就抹”、“脚踩西瓜皮、能溜就溜”。特别强调的是,县委将始终秉承支持创新、鼓励干事、宽容失误、严惩诬告的处事原则,对于那些大胆干事、敢于碰硬、敢于负责的同志,只要是为了事业,只要是出于公心,一定全力保护、坚决支持。要雷厉风行。做到说了的就干,定了的就办,不等不靠,不挑不捡,立说立行。要落实责任。责任不明,容易滥竽充数、人浮于事。落实责任,关键要用好“剪子”,将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通过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要量好“尺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既要跳起来摘桃子,又要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要打好“板子”,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努力营造崇尚实干、以干立本的良好氛围。
6.要守纪律。要严守政治纪律。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当前,全县上下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全县的工作大局上来,坚决防止有令不行、政令不畅的现象,坚决杜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严守工作纪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全委会、常委会工作规则,带头执行外出请假、双休日值班、工作预报告制度。要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要严守廉洁纪律。要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始终坚持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始终保持清醒、清正、清廉、清静,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自觉抵御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同志们,百舸争流千帆竞,沧海扬帆奋者先。当前,全县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发展思路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开创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而共同奋斗!
十三届三次全委会报告:
在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王四华
同志们:
这次县委全体(扩大)会议,是岁末年初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分析和研判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前所未有的
刚刚过去的2011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埋头苦干,负重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从调查研究入手,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在科学认识、分析、研判县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届班子的工作思路、工作路径、工作抓手和奋斗目标,探索了一条更加符合宁都实际的发展路子,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共同指向。二是从项目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明确了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园区建设的规划与定位,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对项目推进的组织机构、运作程序、工作机制进行了理顺。争取了温坊110千伏变电站、宁临线西移、团结水库大型灌区、319国道改造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引进了海澜之家、富丰制衣等一批大企业以及广东门业、顺德电器等抱团转移项目落户宁都,顺利推进了迎宾大道B段、登峰大道拓宽改造、三环南路、华厦农业等一批停滞已久的重大项目。全年向上争取各类项目300多个,补助资金12.24亿元;引进项目53个、合同资金70多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实现生产总值89.5亿,同比增长10.5%;财政总收入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和3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17%。三是从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进一步理顺了群众情绪。针对违法违章建设行为肆虐蔓延态势,铁心硬手开展清理整治,共拆除违章建筑10万余平方米,查处参与的干部职工11人,违法乱建之风得到全面
遏制;针对教育滑坡问题,四套班子开展密集调研,出台若干政策文件。拿出真金白银化解历史欠账,补发欠发的教师工资,兴办宁师中学;针对发展环境和社会治安问题,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公捕公判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通过系列举措,打击了歪风,弘扬了正气,赢得了民心,树立了公信。四是从领导班子建设入手,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圆满完成县乡两级换届和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大力推进乡镇村规范化建设,基层基础得到夯实,各级领导班子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五是从干部作风建设入手,进一步提升了对外形象。深入开展干部“治庸、治懒、治散”和“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大讨论活动。成功举办纪念宁都起义80周年系列活动和北京、南昌、赣州同乡恳谈会,极大地宣传了宁都,提升了形象。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宁都发展的氛围更浓了、发展的环境更优了、社会风气更好了、群众的信任度更高了、领导和外界的赞誉更多了,各项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实践证明,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发展思路走下去,只要我们胸怀事业、真心为民、苦干实干,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宁都的未来大有希望。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最近召开的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研判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巩固好势头,珍惜好局面,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一,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省委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增强发展动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市委强调,以中央苏区发展振兴为契机,打造全省发展重要增长极、特色产业聚集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谐发展示范区和作风建设模范区。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必须清醒把握今年经济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宏观形势看,今年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扑朔迷离,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出口形势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宁都作为欠发达地区,受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相对滞后,但决不能掉以轻心。从我们自身来看,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少,突出表现在:工业薄弱,支柱财源少,财政增收难度大,保发展、保民生、保运转的压力大;土地、资金、电力短缺的矛盾突出,生产要素保障压力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压力大;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对我们来讲,既是动力,更是压力。在看到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有利条件。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我们扩大有效投入。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省委、市委大力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为宁都带来了新动力、新机遇。对此,我们既要头脑清醒,更要充满信心。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机遇把握得更牢一些,将应对措施策划得更周全一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工作路径、工作目标,体现了集体智慧,符合宁都县情和民心民意,必须一以贯之抓下去,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折腾、不摇摆、不停步、不懈怠、不虎头蛇尾,这是对事业、对人民负责的表现。要始终坚持打基础、管长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不哗众取宠、搞政绩工程,不为眼前牺牲长远,不为一时牺牲全局,让我们的工作既对得起前任,更对得起后任;既对得起组织,更对得起人民。要始终坚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住重点项目,解决瓶颈问题,不盲目铺摊子,一项一项工作落实,一个一个项目推进,干一件像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二、全力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县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纵深推进“主攻
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以中央苏区发展振兴为契机,以“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主题教育为抓手,以“经济要上去、信访要下来、正气要树立、百姓要气顺”为目标,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宁都,努力开创“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6%,力争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
围绕以上要求和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牢把握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这一契机,努力在上项目扩投入上取得新突破。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是省委、市委的战略性、全局性决策。要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争取、引进、开工、建成一批重大项目,以扩大有效投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一要全力以赴争项目。全力配合做好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抓紧策划包装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区域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国土资源政策、投资政策、生态环境政策、帮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倾斜。要紧密结合新一轮扶贫开发,争取一批国家和省、市的政策、项目、资金,集中解决宁都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的节点难点问题。要按照项目审批的深度要求,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编制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关键时刻“报得上、批得下、做得起”。各乡镇各部门要把争资争项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对待,调动各方力量,利用各种资源,想尽各种办法,密切跟踪,主动出击,做到只要有一成的机会,就要尽百倍的努力。今年要加大这方面的考核力度,特别是对一些“人无我有”的倾斜性项目,要给予重点奖励。二要加大力度引项目。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要坚持“内外”结合、“大小”结合,既注重引进“外来和尚”,又注重吸引本地在外能人返乡投资办厂;既注重
引进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又不忽视有发展潜力的小项目,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喜人局面。要加强对意向项目、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招商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使这批项目早进来、早落地、早开工。春节期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返乡务工人员的联络,搞好服务,掌握信息,积蓄资源,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工作“开门红”。三要千方百计抢进度。抢进度,关键在于抢资金、抢土地、强调度。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筹建融资平台,强化资本运作,提升融资能力。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破解筹资难问题。要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梅江、竹笮要发挥好征地工作的主体作用,国土部门要想尽办法争取土地指标,保障项目用地需要。要按照“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强化工作调度,力争在上半年之前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四要铁心硬腕优环境。大力开展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紧紧抓住投资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深恶痛疾的要害问题、项目推进中的无理阻工闹工问题,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予以有效整治,查处一批典型。
(二)牢牢把握强攻工业这一核心,努力在拓园区兴产业上实现新跨越。工业化是宁都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这条“短腿”不伸长,加快宁都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必须举全县之力,加速工业崛起。重点是三个方面:一要兴园区。围绕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企业的集聚区、资源的集散区、就业的首选区、城市的新城区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拉开园区框架,抓紧入园企业落地建设,形成发展态势。要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投资强度、财税贡献标准,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园区所在乡镇要全力支持服务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二要扶企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扶优扶强工程,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特别是对一些骨干龙头企业,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解决他们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筹资难、招工难等实际问题,促使他们早日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有1-2个工业企业纳税超千万元。三要强产业。要加快企业向产业聚集,全力做强矿产加工、电子电器、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和文化创意、物流、门
业等新兴产业,构建“4+3”产业发展格局,力争2-3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税收过3亿元。
(三)牢牢把握建设赣州卫星城这一目标,努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实现新变化。宁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区间,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建设赣州卫星城市的发展目标和“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滨江园林”的生态城市定位,加快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宁都发展的强力引擎。一要做大城市体量。按照“南延北展、东拓西扩、中心改造”的城市发展取向,启动永宁新城规划建设,推进永宁大道、迎宾大道、三环南路、莲花路等主干道路建设,推动城区与园区联动发展,尽快拉开城市路网,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二要做优城市品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施体育中心、迎宾大道景观工程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完善一批配套设施,搞好城市美化、亮化。三要做精城市管理。开展城市治脏、治乱、治堵。始终保持查违拆违的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尽快制定出台违章建筑分期分批处理办法,推进棚户区集中连片改造,引导城郊农民规范建房,做到疏堵结合。四要做强产业支撑。加快打造区域性物流、医疗、商贸、美食中心,建设红色旅游中转站,吸引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向中心城区聚集。
在加速城镇化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竹笮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和乡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建设,开展中心村庄连片改造。进一步做大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规模,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城镇防洪、农村安全饮水、高标准农田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四)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努力在增进群众福祉上取得新成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当前,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空前、政策更优。我们要抓住机遇,吃透精神,摸清县情,主动跟进,把集中连片扶贫攻坚与推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结合起来,编制好我县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和项目规划,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要继续抓好以教育、文化为重点的民生社
会事业发展。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承载着全县人民的期盼和梦想。要按照既定的教育振兴目标,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加快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重振教育雄风。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打响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壮大县域文化产业。要用好用足各项惠民政策,统筹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就业创业、社保医保、救灾救济等民生工作,努力让老百姓生活更有保障、人格更有尊严、身心更为健康,共享民生幸福,沐浴和谐阳光。
同时,要深入开展“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严厉打击矿产资源非法开采行为,严厉整治林政秩序,保护生态环境。
(五)牢牢把握安全稳定这一前提,努力在增强公共安全感和社会和谐度上实现新提升。在安全稳定的问题上,任何时候都说不得大话,任何时候都要紧绷这根弦。要全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坚决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和属地管理原则,运用综合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妥善解决劳动保障、征地拆迁、涉法涉诉、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学生安全等方面引发的突出信访问题,加大农电工、企业改制人员、涉军参战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利益群体重复访的化解力度。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对待群众诉求要主动回应,对待群众信访要主动接待,不能回避矛盾,甚至把矛盾上交。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处理,群众诉求合理合法的,要尽快解决,一时没有条件解决的,也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对无理缠访闹访的,坚决予以打击,不能过分迁就、无原则退让,花钱买平安。要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应急巡防队伍力量,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高压打击态势。要有效引导社会舆情,及时发布正面信息,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混淆视听、误导公众。这里特别强调加强紧急重大信息报送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紧急重大信息报送的范围和要求,增强政治敏感性,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报告,为县委、政府有效处置和应对赢得最佳时机,绝对不能瞒报、漏报、迟报,报喜不报忧。对因信息报告不及时,造成工作被动和不良影响的,要严肃处理。
三、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解决宁都的问题,一靠发展,二靠干部。干部是最终决定因素。去年下半年开始,县委在全县干部群众中组织开展了“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大讨
论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我们要将大讨论活动提升为主题教育,用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举措,全面整顿干部作风,做到人人过关,实现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内外形象明显提升,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里,我着重讲以下几点:
一要树导向。用人导向是方向、是标杆、是旗帜,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挫伤一群人。在北京恳谈会上,原县委副书记、中组部政策法规局副局长徐文秀同志向我推荐了“七种人”,一是既有学历,更有阅历的干部;二是既有理论,更有实践的干部;三是既有知识,更有文化的干部;四是既有苦劳,更有功劳的干部;五是既领导说行,更群众叫好的干部;六是既一心干事,更一身干净的干部;七是既有能力,更有感情的干部。这“七种人”,就是我们要选的对象,用人的导向。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重用踏实干事的干部,鞭策庸碌无为的干部,教育阿谀逢迎的干部,约束投机钻营的干部,严惩违法乱纪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公开透明选拔干部,加大公推公选、差额竞争选拔力度。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级干部交流、股级干部轮岗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活力,防止“坐地为大”、“积垢成疾”。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干部放在项目建设、拆迁拆违、信访维稳等实践平台“赛马”,在工作一线锻炼识别干部。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基层,关注在条件艰苦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干部,关注埋头苦干的老实人、正派人。
二要正风气。要突出解决一些机关和干部工作作风中的“庸、懒、散”问题,领导作风中的“假、浮、蛮”问题,为政不廉的“私、奢、贪”问题,通过正党风、转作风、纯民风,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各级干部要始终做到:以事业为重。一些地方的发展表明,舞台不在大小,基础不在好差,只要心系事业,潜心干事,同样能有大作为。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把工作放在首位,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干事业,扑下身子抓工作,一日无为、三日不安。以品德为先。立德是做人最高的境界。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人讲人格,做官讲官德。要有感恩之心。一个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机遇的垂青、
第五篇: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松阳县水利局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建县,为处州建制之始,距今已1800余年。松阳县东西最宽径距53.7km,南北最长径距40.2km,县域总面积1406Km2,下辖3街道4镇14乡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83万。松阳县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松古平原四周群山环抱,生态景观丰富多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自古有“桃花源”的美誉。松阳县又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绿茶集散地。
“十一五”以来松阳县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117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826美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9.6:41.4:39.0调整为18.6:43.7:37.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0%、35.3%。经济外向度17.1%,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
松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丽水市的粮食主产县,历史上
—1— 曾有“处州大米出松阳”的美誉。根据2007年松阳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耕地21.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23%;园地18.51万亩,占8.83%;林地15.21万亩,占72.61%;其他农用地5.5万亩,占2.64%。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58千公顷,粮食产量止跌略增。全年粮食总产3.53万吨,增长0.6%。
(二)基本水情
1、水源情况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845亿m3,人均0.58万m3。松阳县水资源分布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降水地区上分布不均,水资源组合不平衡。松阳县降水高值区在人口分散、耕地较少的山区,而耕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松古平原,降水量相对较小。
二是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大。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5~6月,约占去全年的32.8%;7-9月约占24.8%,在无台风影响的年份就是干旱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变幅较大。
三是河川源短流急,丰枯悬殊。松阴溪及其支流大多是发源于县内或邻县,均属季节性、山溪性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湍急,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2、水系情况
松阳县水系单一,全部溪流属瓯江流域。松阴溪为县境最大河流,占全县面积的92.55%,其较大支流有小港。此外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7.45%的山间小溪,经宣平港、龙泉溪注入大溪。
全县河道有982条,总长1873 Km,河网密度1.33Km/Km2,水 —2— 域面积37.54Km2。其中200km2以上河道有2条,为松阴溪和小港源,总长123.5km;50-200km2河道有6条,为梧桐源、谢村源、十三都源、竹溪源、安民源和玉岩源等,总长124.65km;50 km2以下河道有974条,总长1624.86km。
3、社会经济用水及各年灾情
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用水量7550万立方米、工农业用水量84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106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58立方米、农业灌溉水用水5547,有效利用系数0.65。“十一五”以来各年发生洪涝灾害、旱灾和山洪、泥石流、台风等其他灾害发生次数、受灾人口、成灾面积和灾害损失如下:
(1)2006年灾情。受3次较大洪涝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5.5万人;受灾倒塌(损坏)房屋411间(其中倒塌20间);受灾农作物45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60处24.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1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49条104.9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950万元。
(2)2007年灾情。受3次较大台风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8.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1间;受灾农作物62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20多处26.6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3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4条76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元。
(3)2008年灾情。受1次较大台风“海燕”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1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2.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6间;受灾农作物16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430多处25.2km; —3— 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23条70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75亿元。
(4)2009年灾情。受“莫拉克”台风及3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3.5万人;转移人口1960人;受灾倒塌房屋125间;受灾农作物8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80多处12.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0条38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93亿元。
(5)2010年灾情。“莫拉蒂”台风及3次大暴雨灾害,全县受灾乡镇20个,受灾人口13万人,倒塌房屋101间,转移人口2552人。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3740公顷,公路中断51条次,供电中断39条次;损坏堤防99处4.6千米,堤防决口36处4.3千米,损坏灌溉设施47处,损坏水电站3座。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23780万元。
(6)2011年灾情。受1次暴雨山洪灾害,全县5个乡镇受灾严重,据统计,受灾人口可2.5万人,转移人口179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7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9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0.0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05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5家,毁坏公路8条,损坏堤防65处6.7千米,冲毁堰坝53处。直接经济总损失3500万元。
(三)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2006—2011年间,松阳县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了农村饮用水、千库保安、灌区配套续建及节水改造、松阴溪及小流域河道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农田水利以及小水电开发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全县现有中型水库3座,小⑴型水库5座,—4— 小⑵型水库3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建成灌溉千亩以上堰坝14条,小水电总装机9.47万kW,年上网电量2.1亿kW〃h;建成标准堤防41.22km,配套灌排渠系620km,建成中型灌区2处。至2011年底,全县累计解决18.5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36万亩,建成喷微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2.0万亩。
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基本建设程序,前期工作手续完善,严格履行各项审批程序,项目组织实施科学有效,质量安全等监管有力,资金管理规范。6年来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重大资金使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积极创新,2009年了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集中制法人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统一项目法人、统一设计单位,统一监理单位的做法,在全省设计、监理力量不足的大环境下,通过此措施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二、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一)水利投入及完成情况
2006~2011年以来,松阳县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6亿元。
1、水利投资规模及来源
2006~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56亿元、省级投资2.53亿元、市县级投资3亿元、银行贷款投资1.12亿元、其他投资3.46亿元。(分投资组成情况详见附表2)
—5—
2、资金投向
2006~2011年所完成的10.6亿元投资中,投向农村饮水安全1.65亿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0.77亿元、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1.65亿元、江河治理3.62亿元、小型农田水利0.88亿元、水保生态0.2亿元、包含水电投资等社会其他水利投入1.86亿元(分投资资金投向情况详见附表2)。
3、项目安排情况
政府资金主要以配套省级规划的千库保安、江河治理和灌区配套改造项目为主,部分县级资金按照本县实际情况安排到农田水利建设。2009年以后松阳县的千库保安工程逐步走向尾声,在中央、省开始加大对江河治理资金投入的背景下,县政府相应整合各类资金,安排了一大批河道治理项目,2009年到2011年,2009~2012年,我县共有13段长20余km松阴溪干堤项目列入省厅“强塘工程”加固规划,总投资规模约1.5亿元,2011年又有30余km的松阴溪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治理项目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投资规划2.6亿元,各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3。
4、投资完成情况
2006~2011年所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按照批复一个初步设计计算,2006~2011年完成500万元以下项目97个、500~1000万元项目33个、1000~3000万元项目19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各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4。
(二)水利前期工作情况
1、规划情况。松阳县历来十分重视项目规划,2006~2011年 —6— 根据本县实际,与省内主要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完成各类28个,主要规划包括松阳县十一五、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松阳县城乡饮用水规划、松阳县河道采砂规划、松阳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松阳县“十二五”及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松阳县水域保护规划、松阳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松阳县城市蓝线规划等,同时还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省市水利发展规划、全省强塘工程规划以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等规划。松阳县水利规划主要依靠省内各级规划设计部门编制,一般是投资规模较大、专业性加强的重要规划均委托省级规划单位完成,据初步统计,在完成的28个规划中由甲级单位完成的4个,乙级单位完成的10个,丙级单位完成的14个。各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2、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2009年,松阳县水利局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制度,并逐步建立了项目库,实行滚动更新,2006~2011年累计完成项目建议书193个、可行性研究报告207个、初步设计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201个,各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3、前期工作经费及来源。2006~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经费,其经费主要来源为两部分一是由县财政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列支,用于水利项目重大规划编制,二是项目概算总投资中列支用于完成项目建议书到初步设计各阶段前期设计费用,各前期工作投入情况详见附表6。
(三)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7— 2006~2011年,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全县完成水利工程总投入10.6亿元,水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1)以松阴溪干堤加固为重点的堤防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06~2011年期间累计建成二十年一遇标准堤防13km,完成了包括玉岩镇、马桥后、五都阳、叶村、裕溪等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15km。
(2)以水库保安工程为重点的山塘水库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06~2011年期,全县累计完成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座1万m3以上山塘整治55座。
(3)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2011年以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为契机,建成了涵盖全县的57个水雨情监测站,完成了县乡两级预警一平台的建设,并在全县小(2)型以上水库、重要河段的安装图像视频监控,同时全面建设和完善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1)全面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至2011年底已解决和改善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8.56万人,建立了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江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建完成了一批小型灌区水源工程,包括青龙堰、白龙堰、京梁堰、梁下堰、观口堰等5座松阴溪干流
—8— 上堰坝。千万亩十亿方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了江南渠道灌区、东坞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扎实基础。
3、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改善
松古平原江北片水资源配臵格局基本形成。依托梧桐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梧桐源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建,水库总库容从750万m3增加到1671万m3,为解决江北片缺水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江北灌区通过串联梧桐源水库、六都水库、四都水库等水源,统一调配水资源,使江北灌区农业用水得到基本解决。
完成《松阳县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并通过省厅审查,为下一步建设黄南水库,解决松古平原缺水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4、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新突破
根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及《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要求,2009年我县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成立事业单位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职责为松阴溪主要河道的维修养护保洁及堤防建设,东坞、梧桐源、六都源3座国有水库及中型灌区江北灌区的维修养护等,水利管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5、水利队伍不断壮大
初步建立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成立的水库和堤防管理处新增事业人员10人。县水利局下属水文站、水库和堤防管理
—9— 处、鱼种场,松阳、古市、小港3个水利站,及谢村源、东坞、梧桐源、六都源等4座水库,共有职工306人,水利服务能力有所增强。水利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逐步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轨道,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6、水利绿色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6万kW,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10.8万kW。现全县已建成并网电站66处,总装机9.78万kW,年设计发电量2.2亿kw.h,年产值8600万元。
(四)规划计划执行能力
1、水利系统从业人员情况。目前松阳县水利系统从业人员约784人,包括水利行政管理(公务员)人员10人、参照(公务员)行政管理人员7人,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61人、县内设计与施工等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1人、电站等水利生产经营性单位人员665人。
其中县水利局领导班子职数6人,水利专业的3人,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全县水利基层单位从业人员总人数131人,公务员(含参公)17人、事业单位61人、企业53人。具体学历结构和专业背景详见附表7。
2、勘测设计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质的松阳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为松阳县国资委下属企业,由县水利局负责行业管理,具备水利行业工程设计丙级资质。现有员工29人,其中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11人,工程师等中级职称的8人,—10— 助理工程师等初级职称的5人,其中30周岁以下7人,30-45岁9人,46岁及以上13人。
3、施工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1家,即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具备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2011年松阳县在建水利工程主要由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缙云县水电建设工程公司、丽水广盛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注册地在丽水范围的施工单位中标,除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外,其余均为叁级企业。施工单位人员构成详见附表7。
4、项目法人组建情况。2009年我县根据水管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组建了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2011年在建项目法人主要包括两类,松阴溪干流及小流域治理等以及中型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投资规模加大的项目均由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统一承担项目法人职责。其他农田水利、农村河道整治小型水利工程以及相对分散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均有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如庄门源水库工程(目前尚在初设报批阶段),则专门成立项目公司担任项目法人,具体详见附表7。
5、制度建设情况。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松阳县委、县政府以松委„2011‟1号文件出台《中共松阳县委、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松阳县未来水利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水利改革的基本思路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水利投资方面特别要求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11— 设,“十二五”期间,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对水利投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土地出让收益的10%或土地出让总额的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三、“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改革目标
1、“十二五”规划水利投资的规模。
“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规模为20亿元,拟计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省级补助资金5亿元,市县地方通过县财政预算、土地出让金受益、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受益)自筹资金13亿元。
2、“十二五”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预期成效。
(1)水资源有效供给。总库容343万方的庄门源水库工程建成,黄南水库工程动工建设。全县的水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农村饮水困难得到解决;灌溉有效面积得到恢复和增加,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逐步提高,基本保障农业增产用水;初步改善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
(2)水资源保护。一般河段水质都能达到灌溉要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东坞源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突破,饮用水水质得到保障。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形成全县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监督体系,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加快,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有所遏制,重点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2—(4)防洪安全。至十二五末,松阴溪干流松古平原段全面完成加固任务,形成防洪闭合圈,防洪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主要乡镇基本达到防洪标准,遇设计标准洪水,基本能够避免重大灾害;遇超标准洪水,防洪体系能够正常运行,把洪水灾害损失降到较低程度。
(5)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水利基层站点建设,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涉河涉堤开发利用及采砂管理审批逐步得到规范。应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得到提高,(6)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健全,山塘水库、堤防安全巡查人员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保障,基层水利组织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实现长效运行。
(二)重要任务
1、“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情况。
“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3个超亿元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为庄门源水库工程投资1.1亿元,黄南水库工程投资10.7亿元,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工程投资10亿元。其他水利建设项目在3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5个,1000-3000万元25个,500-1000万元30个,500万元以下45个。
2、“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1)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进一步贯彻执行《水法》为中心,以加强队伍装备建设和强化水政监察执法管理为重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登上一个 —13— 新台阶,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的水利专业知识,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科学、法律等知识的水政执法大队。二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转让制度,在条件成熟后探索建立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水权交易制度。三是研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四是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在做好从地表水取水管理的同时,重点是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办理,逐步规范地下水取水管理,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五四根据目前各水系河段的水质现状和排污能力,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严格实行排污口许可制度。六是通过推广农业节水措施,降低农业用水量。加强节约用水,继续大力推广节水示范项目和节水器具,加强节水宣传,挖掘节水潜力,稳步提高我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相对集中于农民自治相结合的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大中型项目全面推行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集中法人制度。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管理的积极性,组建一灌区等共同受益区为单位的乡镇、村或农村水利协会为项目法人,履行建设与管理职责。对于乡镇实施据有关一定规模且技术管理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积极推进代建制度。
(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完善县域内流域(区域)水利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并根据乡镇区划调整以及水利员配臵标准,新增若干流域(区域)水利站,完善水
—14— 利站布局。同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的培养。在不断充实和壮大基层水利服务队伍的的同时,特别要抓好基层负责人的培养,提高水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服务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二是建立村级水利工作队伍,加强村级水利公共管理和服务。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全面增强基层防汛防台能力。按照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防台指挥部为单位,行政村(社区)为单元,自然村、水库山塘等重点区域为网格的检查防汛防台体系。建立健全防汛防台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等体系的动态管理制度。
四、经验和问题
(一)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是在2009年借助水管体制改造的契机,我县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创新了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集中制建设管理体制,实现了全县主要水库、河道堤防集中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项目法人、设计和监理三统一的做法。并在松阴溪治理、小型农田重点县等项目中积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 也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广泛好评。
二是通过组建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目前已将东坞、梧桐源2座中型水库以及一座重要的小(1)型水库六都水库、1处中型灌区江北灌区以及松阴溪干流22.35km松阴溪标准堤防纳入集约化管理范围,在水工程管理管理组织、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经费管理都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通过设臵水雨情自动遥测站点,建立了水雨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建成了会商系统;特别是通过2010的基层防汛体系建和2011年利用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是全力加强水资源保障建设,2003~2010年期间,我完成了有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在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进行充分的论证,对东坞、梧桐源等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容,为保证灌溉、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提供了水源保障。2011年先后完成了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和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的编制,为松阳县未来水资源保障指明了方向,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十一五”大量水利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并将其升格为副科级管理单位,但目前库管理处机构尚不完善、人员配臵在数量和结构也不合理,相应的
—16— 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制不明确、管理的投入也明显不足,使得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人为地缩短了水利工程使用周期,增加了建设成本。
二是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尚未成型。水利工程公益性强,目前,松阳县大多项目建设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繁重的建设任务与松阳县相对薄弱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水利项目自身的融资潜力没有有效发掘,主要原因水工程投融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松阳县既没有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没有相应的融资平台,项目投融资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以项目抵押进行银行贷款的初级阶段。
三是水利法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一些法规、规章的实施环节研究不够,可操作性不强,依法行政意识仍需加强,执法水平仍待提高。河道、堤防、滩地等的依法管理存在漏洞,水功能区管理尚在起步阶段,松阴溪河道禁止采砂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后期管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年龄老化、中高级人才数量不足、缺少高层次特别是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等问题。高级专业人才短缺、年龄普遍较大。与我县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现状与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五是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缺乏、导致基层水利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办公经费得不到落实,造成基层服务体系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也是很多基层防汛、河道管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等工作难以开展。
五、对策建议
—17— 以提高松阳县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目的,我县计划从前期投入、前期工作完成、人员队伍、项目法人组建、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如下:
(一)加强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一是制定出台相应的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完善和充实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库。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动向以及省级部分的文件健身,做好项目储备,并不定期的进行滚动更新,及时启动项目的规划编制,为项目争取赢得主动;二是完善项目前期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局班子领导负责制,有条件的项目,特别大型的重点项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县政府各组成部分合力推进前期工作,三是与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建立长效的联系制度,在水利项目规划、论证、评审等各环节加强沟通,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四是对于重大项目前期,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同时建议省财政也安排出部分资金,给予县市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上更大的支持。
(二)成立水利发展公司,实行工程集中法人制管理。
目前我县成立有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负责全县国有水库和松阴干堤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并承担县级其他一些较大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随着项目建设任务的逐年加重,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管理任务也与日俱增。下一步将建设与管理部门有效分离,计划成立县水利发展公司,承担县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的职责,推行县级民生水利工程集中制法人,同时还将落实水利发展公司项目融资的职能,积极发掘水利项目特别是一些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融资潜 —18— 力,通过发行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水利项目资金短缺的困局。
(三)理顺水利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服务力量
实行建管分离后,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将主要承担中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职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需进一步理顺。
1、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将主要承担国有的中型、小(1)型水库、中型灌区运行管护,小(2)型水库的安全监管;县域内县级及以上河道以及堤防的运行管护。
2、建立起水利工程管理总站——区域(流域)水利站(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受益乡镇、村(水管理协会、村级水务员、山塘巡查员)的工程管理体系。
(1)计划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工程管理总站。主要职责包括山塘、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农民饮用水及电站等管理等。
(2)原有的4个区域(流域)水利站定性为水利局的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防汛防旱、河道监管、农村河道治理和农田水利等小型水利建设管理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并按规定水利员配臵进行补充。根据测算,建议新增设31名水利员编制。
(3)计划新增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为负责全县农村饮用水技术指导、运行监管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4)建立村级水务员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 —19— 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村级水利员、水库山塘巡查员的聘用由村委会报经乡镇街道和水利局同意后聘任。
(四)强化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水利工程建筑市场。
1、落实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目前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无专门人员编制,人员由县水利局内部调节。下一步根据水利工程监管需要,要求县编办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
2、建立和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健全松阳县水利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少市场不良行为查询制度,对有不良行为的记录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谢绝在松阳县参与水利工程招投标。同时积极探索水利建设项目代建管理,促进水利建设项目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松阳县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注入更多的筹码。
(五)积极培育维修养护企业,实行管养分离。
1、计划成立一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推行专业化管理,主要负责山塘、水库、堤防的维修养护。
2、在原设立的六都水厂管理维护中心基础上,成立一家松阳县农民饮用水维护企业,主要负责饮用水的维修养护。
(六)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为做好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人的因素不可或缺,针对现阶段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才总数,年龄、学历、专业等构成情况来看,—20— 均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年轻的、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十分必要。未来松阳县构成下一阶段将广开门路,多渠道吸引进以及内部挖潜培养人才,特别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充实水利建设管理队伍。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原则,创新领导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大骨干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通过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对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人才引进、培养,建议人事组织部门在选择提拔干部是多考虑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并在待遇、职业培训的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通过这些调节杠杆将人才引进到基层,充实和壮大基层机构人员的力量,提高水利基层管理水利资产与服务农村建设的能力。
附表:
1、基本情况表
2、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3、水利建设计划投资安排情况
4、水利建设任务完成及成效情况
5、“十一五”水利建设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任务情况
6、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7、基层水利单位干部职工情况
8、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代表及负责项目情况
—21—
9、基层水利单位制度建设情况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