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向量单元复习

时间:2019-05-15 15:2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2向量单元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2向量单元复习》。

第一篇:72向量单元复习

2009——2010高一数学学案NO.68编制王军成审定: 高一数学组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典例练讲】



1、(1)在ABC中,ABc,BCa,CAb,且caabbc,判断ABC的形状。

(2)若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OC)(OBOC2OA)0判断△ABC的形状;

例

2、(1)若O 为ABC内一点,OAOBOC0,则O 是ABC 的心

(2)若OP=OA+(ABAC),0则点P必过ABC的心(外心,垂心,内心,重心)。

222222(3)若|OA||BC||OB||CA||OC||AB|则O是ABC的心(外心,垂心,内心,重心)。

例

3、(1)已知OAOBOC0,且|OA||OB||OC|,则△ABC为_________三角形。

OCCOCOOABC0,判断△ABC(2)若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的形状。

4、(1)在四边形ABCD中,设,,,,若

,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设点O在ABC内部,且有3OAOBOC0,求ABC的面积与OBC的面积的比。

第二篇:空间向量复习

高中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 期末复习

(基本知识点与典型题举例)

为右手直角坐标系(立体几何中建立的均为右手系)。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运算:

一、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1、空间向量的概念:

空间向量的概念包括空间向量、相等向量、零向量、向量的长度(模)、共线向量等.

2、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

平面向量中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空间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三个不共面的向量的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

3、加法和数乘运算满足运算律:

①交换律,即a+b=b+a;②结合律,即(a(a+b)ca(b+c);

③分配律,即()a=a+a及(a+b)ab(其中,均为实数).

4、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使a=b.(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空间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c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惟一的一对实数x,y,使c=xa+yb。

推论:①空间一点位于平面C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xyC;

②空间一点位于平面C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y或对空间任一定点,有xyC;

③若四点,,,C共面,则xyzC

 xyz1。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

x,y,z,使p=xa+yb+zc.其中{a,b,c}是空间的一个基底,a,b,c都叫做基向量,该定理可简述为:空间任一向量p都可以用一个基底{a,b,c}惟一线性表示(线性组合)。

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a

b=abcosa,b,数量积有如下性质:①ae=acosa,e(e为单位向量);②a⊥bab=0;③aa=a

2;④ab≤ab。

(2)数量积运算满足运算律:①交换律,即ab=ba;②与数乘的结合律,即(a)

b=(ab);③分配律,即(a+b)c=ac+bc.

二、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空间直角坐标系:

若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叫单位正交基底,用{i,jk}表示;在空间

选定一点O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i,jk},可建立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作空间直角 坐标系Oxyz时,一般使∠xOy=135°(或45°),∠yOz=9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称这个坐标系

(1)定义: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和向量a,存在惟一的有序实数组使a=a1i+a2j+a3k,则(a1,a2,a3)叫作向量a在空间的坐标,记作a=(a1,a2,a对空间任一点A,存在惟一的3)。

OA

xi+yj+zk,点A的坐标,记作A(x,y,z),x,y,z 分别叫A的横坐标、纵坐标、竖坐标。

(2)若A(x

1,y1,z1),B(x2,y2,z2),则AB(x2x1,y2y1,z2z1);

(3)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d



3、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已知a=(a1,a2,a3),b=(b1,b2,b3),则:a+b(a1b1,a2b2,a3b3),ab(a1b1,a2b2,a3b3);

a(a1,a2,a3),ab=(a1b1,a2b

2,a3b3);

a∥ba1b1,a

2bcosab

ab2,a3a,bb3|a||b|1212a2b2a3b32220;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a1a2a3b12b2b

3。

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向量方程:

(1)位置向量:已知向量a,在空间固定一个基点O,作向量OA

a,则点A在空间的位置被a

惟一确定,a称为位置向量。

(2)方向向量与向量方程:给定一个定点A和一个向量a,再任给一个实数t,以A为起点作向量

AP

ta,则此方程为直线l上点P对应的向量方程,向量a称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

5、平面的法向量:

(1)如果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

(记作a⊥),向量a叫做平面的法向量。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

三、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1、空间向量在位置关系证明中的具体应用:

1)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都可以转化为空间两个向量的垂直问题来解决:①设a、b分别为直线a,b的一个方向向量,那么a⊥ba⊥bab=0;②设a、b分别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那么⊥a⊥bab=0;③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b,那么l⊥a∥b。

2)空间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都可以用向量方法来研究:①设a、b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那么a∥ba∥b;②直线与平面平行可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也可用共面向量定理来

证明线面平行问题;

③平面与平面平行可转化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的计算问题中的应用:

1)空间角的计算:

①线线角: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两条直线所在向量的夹角;

②线面角:直线AB与平面所成角为,其中n是平面的法向量;

③面面角:二面角的大小为,其中m,n是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2)距离的计算:

①点面距:设n是平面的法向量,A,则B到的距离为;

②线线距:设n是两条异面直线l1,l2的公垂线的向量,若A,B分别是在l1,l2上的任意一点,则l1,l2的距离为;

③线面距、面面距,与前面求法相同。

四、例题分析: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DC,E、F分别是AB,PB的中点.(1)求证:EF⊥CD;(2)在平面PAD内求一点G,使GF⊥平面PCB,并证明你的结论.(3)求DB与平面DEF所成角的大小。

2、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1F所截面而得到的,其中

AB4,BC2,CC13,BE1,(1)求BF的长;(2)求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

3、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

1,AB1,M是PB的中点。

(1)证明:面PAD面PCD;(2)求AC与PB所成的角;

(3)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E是AB上

一点,PFEC.已知PD

2,CD2,AE

2, 求(Ⅰ)异面直线PD与EC的距离;(Ⅱ)二面角EPCD的大小。

2、如图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问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π

4.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DC,E、F分别 是AB,PB的中点.(1)求证:EF⊥CD;

(2)在平面PAD内求一点G,使GF⊥平面PCB,并证明你的结论.(3)求DB与平面DEF所成角的大小.19.以DA,DC,D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AD=a,则

D(0•,•0•,•0)•,•A(a•,•0•,•0),B(a•,a•,•0)•,C•

(0•,•a•,•0)•,E•

(a•,a

•,•0)•,F•(a2

2•,a2•,a2)•,P•(0•,•0•,a)

(1)a

a2•,•0•,2

•,•(0•,•a•,•0)0•,•

∴EF

DC•.(2)设G(x•,•0•,•z),则G∈平面PAD.FG

aaa

x2•,•2•,•z2,ax2,••a2•,•za2(a•,•0•,•0)aaa

x20,则x2; 

a

x2•,•a2•,•za2(0•,•a•,•a)a2a2a(z2)0,则z=0.∴G是坐标为(a,0,0),即G为AD的中点.(3)(只理科做)设平面DEF的法向量为n(x•,y•,z)•.由n0•,(x,•y,•z)a,•a•,a

0•,得DE0•222n.(x•,y,•z)(a,•a,••0)0•.a

(xyz)即0•,2取x=1,则y=-2,z=1, axa2

y0•.∴ n=(1,-2,1).cos〈BD•,•n〉a3

2a6

•, ∴DB与平面DEF所成角大小为

2arccos3

(即arcsin3

6).19.如图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问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π4

. 解:设AEx,以D为原点,直线DA,DC,DD1所在直线

分别为

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1,01),D1(0,01),E(1,x,0)A(1,0,0)C(0,2,0). ∴CE(1,x2,0)D1),DD1C(0,2,1(0,0,1).

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为n(a,b,c),·D1C0,2bc0,n

由 

ab(x2)0,·CE0n



又CC1(0,0,3),设CC1与n1的夹角为,

CC1·n则cos. 1

CC1n

令b1,∴c2,a2x.

∴n(2x,1,2).

n·DD1π依题意cos.



4nDD1.

x2x2∴AE2.

 ∴C到平面AEC1F的距离dCC1cos

20.如图5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1F所截而得到的,其中AB4,BC2,CC13,BE1.



(1)求BF;

(2)求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

解:(1)以D为原点,DAF,DC,DF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D(0,0,0)B(2,4,0)A(2,0,0)C(0,4,0)E(2,41),C1(0,4,3),设F(0,0,z). 

由AFEC1,得(2,0,z)(2,0,2),∴z2.

∴F(0,0,2)BF(2,4,2).



∴BF

·AE0,n1

(2)设n1为平面AEC1F的法向量,n1(x,y,1),由

·AF0,n1,x1

4y10,得∴1

2x20.y.4

第三篇:向量单元练习

高一数学训练训练(18)

1.设a、b、c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下列四个命题

①(ab)c(ca)b0;②abab;

③(bc)a(ca)b不与c垂直; ④(3a2b)(3a2b)9a24b;

2中,是真命题的有()

(A)① ②(B)② ③(C)③ ④(D)② ④

2.在四边形ABCD中,2,4,53,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

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菱形D.梯形

3.已知a(1,2),b(3,3)则a在b上的射影为

4.在ABC中,设a,b,c,若a(ab)0,则ABC()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判定其形状



5、已知a(2,1),b(,3),若a与b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6.如果向量AB(2,3),AC(1,k),确定的ABC为直角三角形,那么k的值为.

7.已知向量a(1,2),则与a垂直的单位向量为

8.点O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条件,则点O是△ABC 的()

A.重心B.垂心C.内心D.外心

9.O是平面上一点,A,B,C是该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一动点P满足,则直线AP一定通过△ABC的+(),λ∈(0,+∞)

()

A.内心B.外心C.重心D.垂心

10.设平面上有四个互异的点A,B,C,D.已知(DBDC2DA)(DBDC)0,则三角形的形

状是

11.设向量OA =(3,1), OB =(-1,2),向量 OC⊥OB ,BC ∥OA ,

又 OD + OA =OC ,求 OD.

12、已知△ABC中,A(2,1)、B(3,2)、C(3,1),BC边上的高为AD,(1)求D点和AD

(2)求角平分线AE的长

13.已知a、b均为非零向量,且a3b与7a5b垂直,a4b与7a2b垂直,求a与b的夹角.

14.已知|a|=2,|b|=3,a与b夹角为45,求使向量a+b 与a+b的夹角是锐角时,的取值范围



15.在△ABC中,设BCa,CAb,ABc.若ab=bc=ca成立,求证△ABC是正三角形?作业16 :若acos,sin,b

cos,sin,且kab



1 用k表示数量积ab



求ab的最小值,并求此时a与b的夹角.

2

17.四边形ABCD中,AB=a,BC= b, CD=c,DA=d,

kbk0

且a·b = b·c= c·d= d ·a, 判断四边形ABCD是什么图形? 1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E=

1BA,BF=BD,求证:E,F,C三点共线。4

5(利用向量证明)



16、已知a、b是两个单位向量,且|kab|3|akb|(其中k>0),

(1)a与b能垂直吗?



(2)若a与b夹角为60,求k的值

1.如图,O,A,B三点不共线,OC2OA,OD3OB,设OAa,D

。

(1)试用a,b表示向量OE;(2)设线段AB,OE,CD的中点分别N,试证明L,M,N三点共线。

12、已知向量p=a+tb,q=c+sd(s、t

为L,M,是任意

实数),其中a=(1,2),b=(3,0),c=(1,-1),d=(3,2),求向量p、q的交点坐标.

第四篇:向量小结与复习

高中数学教案第五章平面向量(第23课时)课题:5.13向量小结与复习(2)

教学目的:

1.熟悉向量的性质及运算律;2.能根据向量性质特点构造向量;

3.熟练平面几何性质在解题中应用;4.熟练向量求解的坐标化思路.5.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6.认识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加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应用;构造向量法的应用.教学难点:构造向量法的适用题型特点的把握

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针对向量坐标表示的应用,通过非坐标形式解法与坐标化解法的比较来加深学生对于向量坐标表示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学生选择建立坐标系的意识.对于“构造向量法”的应用,本节例题选择了本章的重点内容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目的要使学生把握坐标表示的数量积性质的形式特点,同时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教学过程:

一、讲解范例:

例1利用向量知识证明下列各式

22(1)x+y≥

2xy

22(2)|x|+|y|≥2x·y

分析:(1)题中的结论是大家所熟悉的重要不等式,以前可用求差法证得,而利用向量知识求证,则需构造向量,故形式上与向量的数量积产生联系.(2)题本身含有向量形式,可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式并结合三角函数性质求证.证明:(1)设a=(x,y),b=(y,x)则a·b=xy+yx=2

xy

222222|a|·|b|=xyxyxy

又a·b=|a|·|b|cosθ(其中θ为a,b夹角)

≤|a|·|b

22∴x+y≥2xy

(2)设x,y的夹角为θ,则x·y=|x|·|y|cosθ≤|x|·|y|≤

22xy222 ∴|x|+|y|≥2x·

y

22评述:(1)上述结论表明,重要不等式a+b≥2ab,无论对于实数还是向量,都成立.(2)在(2)题证明过程中,由于|x|,|y|是实数,故可以应用重要不等式求证.例2利用向量知识证明

22222(a1b1+a2b2)≤(a1+a2)·(b1+b2)

分析:此题形式对学生较为熟悉,在不等式证明部分常用比较法证明,若利用向量知识求证,则关键在于根据其形式与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产生联系,故需要构造向量

.证明:设a=(a1,a2),b=(b1,b2)

则a·b=a1b1+a2b2,222222|a|=a1+a2,|b|=b1+b2

∵a·b=|a|·|b|cosθ≤|a|·|b|.(其中θ为a,b夹角)

222∴(a·b)≤|a|·|b|

22222∴(a1b1+a2b2)≤(a1+a2)·(b1+b2)

评述:此题证法难点在于向量的构造,若能恰当构造向量,则利用数量积的性质容易证明结论.这一技巧应要求学生注意体会.例3已知f(x)=x2

求证:|f(a)-f(b)|<|a-b|(a≠b)

分析:此题若用分析法证明,则需采用平方的手段以去掉绝对值,但由于f(a)、f(b)是含有根式的式子,故需再次平方才能达到去根号的目的.也可考虑构造向量法,利用向量的性质求证.下面给出两种证法.证法一:∵f(a)=a2,f(b)=

b2,∴要证明|f(a)-f(b)|<|a-b

| 只需证明|a2-b2|<|a-b|

2222222即1+a+1+b-2(1a)(1b)<a+b-2

ab

22即(1a)(1b)>1+

ab 2222只需证明((1a)(1b))>(1+ab)

即1+a+b+ab>1+2ab+ab

22即a+b>2

ab

22∵a+b≥2ab又a≠

b

22∴a+b>2

ab

∴|f(a)-f(b)|<|a-b|

证法二:设a=(1,a),b=(1,b)

则|a|=a2,|b|=b2 222222

a-b=(O,a-b)

|a-b|=|a-b

由||a|-|b||≤|a-b|,(其中当|a|=|b|即a=b时,取“=”,而a≠

b

∴||a|-|b||<|a-b

| 即|a2-b2|<|a-b|

∴|f(a)-f(b)|<|a-b|.评述:通过两种证法的比较,体会“构造向量法”的特点,加深对向量工具性作用的认识.上述三个例题,主要通过“构造向量”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体验向量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注意解题方法的灵活性.下面,我们通过下面的例题分析,让大家体会向量坐标运算的特点,以及“向量坐标化”思路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例4已知:如图所示,ABCD是菱形,AC和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求证AC⊥BD.分析:对于线段的垂直,可以联想到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而对于这一条件的应用,可以考虑向量式的形式,也可以考虑坐标形式的充要条件.证法一:∵AC=AB+AD,BD=AD-AB,∴·=(+)·(-)=||-||=

O

∴⊥

证法二:以OC所在直线为x轴,以B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B(O,O),A(a,b),C(c,O)

222则由|AB|=|BC|得a+b=c ∵AC=BC-BA=(c,O)-(a,b)=(c-a,-b),22 =+=(a,b)+(c,O)=(c+a,b)∴·=c-a-b=O 222

∴⊥即 AC⊥

BD

评述:如能熟练应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则将给解题带来一定的方便.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以把几何问题的证明转化成代数式的运算,体现了向量的数与形的桥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认识和掌握.例5 若非零向量a和b满足|a+b|=|a-b|.证明:a⊥b

.分析:此题在综合学习向量知识之后,解决途径较多,可以考虑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的应用,也可考虑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下面给出此题的三种证法.证法一:(根据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设=a,=b,由已知可得a与b不平行,由|a+b|=|a-b|得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ACB的对角线和相等

.所以平行四边形OACB是矩形,∴OA⊥OB,∴a⊥

b

证法二:∵|a+b|=|a-b

22∴(a+b)=(a-b)

2222∴a+2a·b+b=a-2a·b+b

∴a·b=O,∴a⊥

b

证法三:设a=(x1,y1),b=(x2,y2),22|a+b|=(x1x2)(y1y2),22|a-b|=(x1x2)(y1y2),22∴(x1x2)(y1y2)22=(x1x2)(y1y2),化简得:x1x2+y1y2=O,∴a·b=O,∴a⊥b.例6 已知向量a是以点A(3,-1)为起点,且与向量b=(-3,4)垂直的单位向量,求a的终点坐标.分析:此题若要利用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则需假设a的终点坐标,然后表示a的坐标,再根据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建立方程.解:设a的终点坐标为(m,n)

则a=(m-3,n+1)

由题意3(m3)4(n1)0

22(m3)(n1)1 ①

由①得:n=

21(3m-13)代入②得 425m-15Om+2O9=O 1911m,m,1255或解得

n2.n8.1255

∴a的终点坐标是(192118,)或(,)555

5评述:向量的坐标表示是终点坐标减去起始点的坐标,所以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淆.上述例题,主要体现了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的应用,在突出本章这一重点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注意解题方法的灵活性,尤其是向量的坐标化思路在解题时的应用,将几何与代数知识沟通起来.二、课堂练习:

1.已知a=(1,O),b=(1,1),当λ为何值时,a+λb与a垂直

.解:a+λb=(1,O)+λ(1,1)=(1+λ,λ)

∵(a+λb)⊥a∴(a+λb)·a=

O

∴(1+λ)+O·λ=O∴λ=-

1即当λ=-1时,a+λb与a垂直.2.已知|a|=,|b|=2,a与b的夹角为3O°,求|a+b|,|a-b|

.2222解:|a+b|=(a+b)=a+2a·b+b

22=|a|+2·|a|·|b|cos3O°+|b|

=()+2×3×2×232+2=

32∴|a+b|=,∵|a-b|=(a-b)=a-2a·b+b

22=|a|-2|a|·|b|·cos3O°+b

=(3)-2××2×222222+2=

∴|a-b|=

3.已知|a|=3,|b|=2,a与b的夹角为6O°,c=3a+5b,d=ma-3b.当m为何值时,c与d是否垂直?

解:若c⊥d,则c·d=

O

∴(3a+5b)(ma-3b)=

O

22∴3m|a|+(5m-9)a·b-15|b|=

O

22∴3m|a|+(5m-9)|a||b|cos6O°-15|b|=

O

即27m+3(5m-9)-6O=O,解得m=29.1

44.已知a+b=c,a-b=

d

求证:|a|=|b|c⊥

d

证明:(1)c⊥

d

22(a-b)=O a-b=

O (a+b)

 a2=b2 |a|=|b

|,(2)|a|=|b|

(a-b)=O c⊥d

. a2=b2 a2-b2=O(a+b)

三、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进一步熟悉向量的性质及运算律,熟悉平面几何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能够掌握向量坐标化的思路求解问题,掌握构造向量并利用向量性质解题、证题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五、课后记及备用资料:

1.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定理:在△ABC中,A、B、C分别为三个内角,则A+B+C=18O°

推论(1)B=6O°2B=A+C

推论(2)若A<9O°,则有

sinB>cosC,cosB<sinC,tanB>cotC,cotB<tanC

.推论(3)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cot(A+B)=-cotC.ABCABCcos,cossin,2222推论(4)ABCABCtancot,cottan.2222sin

2.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应用举例

例1△ABC中,若tanBtanCac,求证:A、B、C成等差数列

.tanBtanCa

证明:由条件得sin(BC)sinAsinC,sin(BC)sinA

由推论(3)得sin(B+C)=sinA.∴sin(B-C)=sinA-sinC

∴sin(B-C)-sin(B+C)=-sinC,即2cosBsinC=sin

C

∵sinC≠O,∴cosB=1,∴B=.2

3故由推论(1)得2B=A+C.所以A、B、C成等差数列

.例2在锐角△ABC中,求证:sinA+sinB+sinC>cosA+cosB+cosC

证明:∵△ABC是锐角三角形,∴A<9O°,根据推论(2)有:sinB>cosC ①

B<9O°,根据推论(2)有:sinC>cosA

C<9O°,根据推论(2)有sinA>cosB ③ ∴①+②+③得:sinA+sinB+sinC>cosA+cosB+cosC

.例3已知△ABC,求证(a-b)cotCAB+(b-c)cot+(c-a)cot=

O.222

证明:根据正弦定理和推论(4),有

CABABAB=2R(sinA-sinB)tan=4Rsinsin,2222

C∴(a-b)cot=2R(cosB-cosA)2

A同理,(b-c)cot=2R(cosC-cosB); 2

B(c-a)cot=2R(cosA-cosC).2

CAB三式相加可得(a-b)cot+(b-c)cot+(c-a)cot=O.222(a-b)cot

第五篇:会考复习——向量综合(二)

向量综合(二)班级学号姓名

【知识归纳】

1、利用向量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过程是:(1)选择合适的基底向量(或建立坐标系);(2)把其它有关向量用基底向量表示(或求出其它向量的坐标);(3)用向量的平行、共线、垂直等条件得出几何上的结论。

2、在△ABC中,三内角和A+B+C=,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3、正弦定理:2R==

变形公式:abc

a2cosA2

4、余弦定理:bcosB

2cosCc

5、面积S三角形===

6、解三角形的几种类型及步骤:

①已知两角一边:。

②已知两边及夹角:。

③已知三边:。

④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

7、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

【基础练习】

1、在△ABC中,“AB是“sinAsinB”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在△ABC

中,c

A.

4,则∠C为()3B.C.2

3D.3或2

33、在ABC中,已知2sinAcosBsinC,那么ABC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

4、在△ABC中,已知B =135°,C =15°,a =5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05、在△ABC中,若B=30,AB=23,AC=2,则△ABC的面积S是。

6、三角形三边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最大角的正弦值为

32,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典型例题】

1、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CF是矩形(E,F分别是BC,DC上的点),用向量证明:(1)PA=EF(2)PA⊥EF.例

2、△ABC中,三个内角分别是A、B、C,向量a(52cos

C2,cos

AB

2),当tanAtanB

D

F 时,求|a|.例

3、在□ABCD中,对角线AC =65,BD =,周长为18,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如图,某海轮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在A点测得海面上油井P在南偏东60°,向北航行40分钟到达B点,测得油井P在南偏东30°;海轮改为北偏东60°的航向再航行80分钟到达C点,求PC间的距离。

【综合训练】

1、如图.点M是ABC的重心,则MAMBMC为()

A.0

B.4MEC.4MDD.4MF2、已知a、b是两个非零向量,则a与b不共线是||a||b|||ab||a||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3、△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7,BC=5,CA=6,则ABBC的值为()A.19

B.-19

C.-18

D.-144、若(abc)(bca)3bc,且sinAsinBcosC, 那么ABC是()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5、在△ABC中,若b=2asinB,那么∠A的度数为()A.30°或60°B.45°或60°C.60°或120°D.30°或150°

→→→→

6、设F1、F2是双曲线-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PF1 ·PF2 =0,则|PF1 |·|PF2 |的值为

A.2B..4D.8()

7、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1,2),B(4,0),C(8,6),D(5,8),有下面四个结论:①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② 四边形ABCD是矩形;③ 四边形ABCD是菱形;④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如图,D、C、B三点在地面同一条直线上,从C、D两点测得A点仰角分别为、,(),且|CD|m,则A点距地面高度AB等于()

A.

msinsinsin()mcossinsin()

x

2B.

msincoscos()mcoscoscos()

C.D.

B

54C

D9、已知ABC中,CBa,CAb,ab0,SABC,则a与b的夹角是()|a|3,|b|5,A.30°B.60°C.150°D.120°

10、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PAPBPCAB,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P在△ABC内部B.P在△ABC外部()C.P在AB边所在直线上D.P是AC边的一个三等分点

11、已知△ABC中,A=45°,a=2,b=2,那么∠B为()

A.30°B.60°C.30°或150°D.60°或120°

12、双曲线

xa

2

yb

1的离心率e2,焦点到其中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2,A、B是双曲线上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OAOB等于是()A.4B.2C.2D.

413、在△ABC中,已知a =2,b =22,c =6+2.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角的度数是______ _____。

14、在△ABC中,B =30°,AB =23,S△ABC=3,则AC的长等于。

15、设2a+1,a,2a-1为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那么a的取值范围。

16、求值:sin 2 20°+cos 2 80°+3sin 20°cos 80°=。



1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BC,DC的中点,G为DE、BF交点。若AB=a,AD=b,试

以a,b为基底表示DE、BF、CG.

18、在△ABC中,A=120°,sinB∶sinC=3︰2,S△ABC=63,求a.

19、设△ABC的内角A,B,C成等差数列,且满足条件sin(BC)cosCcos(120C)sinC,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0、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且ABC,tanAtanC2

3。

(1)求角A,B,C的大小(2)如果BC43,求ABC的一边AC长及三角形面积。

下载72向量单元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72向量单元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高考数学复习:平面向量

    高考数学内部交流资料【1--4】2014高考数学复习:平面向量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向量﹒化简后等于( )A.AMB.0C.0D.AC2. 下面给出的关系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10·=0○2 ·=·○3○4......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 武都区两水中学 王斌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

    单元复习

    单元六 19.夹竹桃 (96)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97)花团锦簇:花成团,锦成簇。形容色彩缤纷、绚丽的景象。 (98)美不胜收:胜,尽。收,接受。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

    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有家真好”复习 《祖父和我》:了解作者萧红,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本文选自《呼兰河传》。 《凡卡》:作者契诃夫,讲述凡卡命运的悲惨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平面向量复习课教案(精选5篇)

    平面向量复习课 一.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

    29-第二章平面向量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平面向量章末复习(第2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其坐标表示;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向量法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难点:用向量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如何建立平面几......

    不等式 向量解三角形复习(推荐5篇)

    一、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Ⅰ、axb(a0):⑴若a0,则;⑵若a0,则;Ⅱ、axb(a0):⑴若a0,则;⑵若a0,则;2.一元二次不等式:a0时的解集与有关(数形结合: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联系) 3. 高......

    向量解题技巧

    一、怎么样求解向量的有关概念问题 掌握并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 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若ab,bc,则ac; (2)两向量a、b相等的充要条件是ab且a、b共线; (3)ab是向量ab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