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登封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登封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站内搜索:
机关信箱用户名: 密码:
首页资讯中心政务公开机关党建网上办事业务职能电子商务数字工业服务平台
业务职能 产业集聚区
能源管理
电子信息产业
老干部工作动态
食品安全
汽车和装备制造
安全生产
数字工业
工业走势图
工业数据一览 ·都市产业 ·区县经济
·名牌产品 ·企业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职能 >> 产业集聚区 >> 园区动态 >> 正文
登封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以来,登封市产业集聚区以夯实基础、加快项目推进、提升整体形象为目标,以抢抓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重大机遇,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主攻点”,把项目建设作为“主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主抓手”,克难攻坚、加快发展,各项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一是领导重视,建设速度快。目前,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5家,计划总投资91.5亿元(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95亿元,实现利税约15亿元),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加工类企业投资额占入驻企业总投资额的75%以上。仅上半年,签订合作协议的3家,入驻的2个,总投资65
亿元:一是计划投资55亿元、占地1000亩的中科东晶光电产业园。二是计划投资10亿元、占地800亩的永成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1个:河南良基集团计划投资131.65亿元、占地8000亩的通用航空项目。
同时,开展“春季百日竞赛”
活动,市政府在本次活动中拿出1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对项目建设进度快、效果好的福德汽车、新亚钢构等项目及分包的首席服务官给予了不同的奖励。
二是措施得力,形象进度佳。今年来,登封市产业集聚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打造,全面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作。止目前,产业集聚区5家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105000平方米,完成投资1.3亿元。
同时,夯实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起步区3公里次干道建设工程和发展区东部1.8公里边线道路工程(焦河路、月河路);投资1.3亿元、总长7.3公里的“三横两纵”路网框架即将达到通车条件;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110千伏供电工程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做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年底前动工建设;采用BT代建模式投资4000万元的总体供水工程和卢店水厂扩建工程(5000吨扩建至20000吨)将于近日开工建设。还有区内整体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厂、隧道、两条环道工程和后勤服务中心建设等工程正在前期运作中。
三是集约节约,土地利用空间大。对已批回的土地,进行科学合理布局,采用“梯次供地”的方式,集中摆放了7个项目,根据企业的用地规模,第一次适度提供1/3或一半的土地,确保企业能及时开工建设,又不至于土地闲置或浪费,根据一期工程建设生产状况再确定二期供地规模。同时,发展区拆迁群众的安置全部安排在产业集聚区之外,企业一律不得规划建设餐厅、职工公寓等设施,由产业集聚区集中规划建设公共后勤服务中心。变企业“各自为政”为区内统一解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登封产业集聚区1-6月份,完成企业营业收入42104万元,同比增长233.1%;完成利润8794万元,同比增长16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110万元,同比增长656.7%,是去年投资的7.5倍,其中:工业项目完成90030万元;基础设施完成23080万元,同比增长44.4%。
文章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1-08-19 09:44浏览次数:7
【打印此文】【收藏文章】 【关闭窗口】
SEP阅读工具 s92及gd格式的文件请用SEP阅读工具打开 相关文章:
-------中央各部委网站--------
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参事室国管局预防腐败局侨办港澳办法制办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学院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会自然科学基
金会台办新闻办档案局信访局粮食局烟草局外专局公务员局海洋局测绘局民航局邮政局文物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外汇局煤矿安监局密码局航天局原子能机构国家语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三峡办
------地方工信委网站---------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香港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澳门
-----省内各地市政府网站-----
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
-----市政府组成部门-------
市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建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信访局市民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市政局市交通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文物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审计局市房管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地税局市国资委市政府外侨办市安监局市文广新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法制办市体育局市粮食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旅游局市接待办市人防办市扶贫办市爱卫办市地震局市建投总公司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史志办市国税局市邮政局市供销社市事管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畜牧局市监察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园林局
----------友情链接----------
中国联合钢铁网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网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中国电子行业信息网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中国化工信息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服装网中国电力网中国政府采购网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豫ICP备09010404地址:中国郑州市互助路73号
邮编:450007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7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向心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关于加快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步伐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于加快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
发展步伐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2010年7月1日,我们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与通泰集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分别就合作意向、双方应履行的职责、应尽的义务等达成共识。合作两个多月以来,个别项目已经与投资方签约,部分项目正处于前期筹划跑办中,可以说招商引资工作初见成效。但也遇到一些人才匮乏、融资困难、基础实施等投资优势不够突现、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滞后、土地指标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严重制约着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步伐,提高集聚区发展强劲后劲,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将聘请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根本上增强招商促进中心队伍的战斗力。
当前,部分招商工作人员对本地的产业情况、资源优势、竞争优势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对产业经济、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够不深的问题日趋显现,影响着招商发展后劲。建议采取聘请一批、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的办法,逐步提高招商团体的整体素质。即:聘请一些国内知名的投资战略研究人才,高等院校的教授学者、开放先 1
进地区的资深领导为招商顾问,定期邀请来我市传经送宝,帮助我们分析谋划招商策略;引进一些具有关联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招商促进中心任职工作;培养一些机关骨干和业务人员,对急需的短缺专业有重点选送一批到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从根本上增强招商促进中心的战斗力和发展后劲。
二、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方法,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一)建立产业集聚区项目库,谋划上百个项目。
项目的储备是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的前提。通过对现有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储备项目等进行收录入库、汇总分析以及优化整合、策划包装等方式方法,抓好项目库建设,不但能够实现对项目建设工作的有效管理,进而达到促进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形成利于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目的。
(二)利用中东基金、中信资金的手段取得融资。
(三)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盘货土地。土地抵押、变现、做价入股。
三、选择一些有影响力项目落地经营投产,不断提升招商吸引力。
当前,我市产业集聚区正处于起步初期。选择一些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尽快落地并经营投入使用,以提高招商吸引力势在必行。
(一)进一步完善建材博览中心。努力把建材博览中心建设成环京津冀经济圈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档次最高的国际性家具建材市场,拉动张家口物流产业发展,为投资商提供更为便捷优惠的服务。
(二)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建成后,将能承办省级运动会项目以及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单项国家级赛事,势必成为全市的新焦点,以其先进的场馆设施、完善的配套服务、优美宜人的场外环境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体育运动者的目光,成为全国北部城市的标志性体育场所,成为举办体育赛事、大型活动的热门选择。奥林匹克公园不仅能够举办各类比赛及大型活动,而且能够满足居住、工作、文化和娱乐活动等多方面需求。通过奥林匹克公园的大力推广,加上张家口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体育和旅游文化的结合,由奥林匹克公园品牌带动文化、体育、会展、旅游、商业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共同成长。
(三)科技示范园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重视,以低成本、高效率、节能、减排、环保为前提的新科技、新产品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新型科技产品市场前景就像一条没有出口的高速公路一样广阔无边。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在产业集聚区内的建立,将极大的带动我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对我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新民居建设。针对当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活环境较差,建筑设计不合理,建筑质量较差,环境污染严重,公共卫生条件差,土地浪费严重等问题,按照“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要求,实施新民居建设,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加强对村庄水系、土壤、林木、历史文化等资源的保护,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养殖粪便等废弃资源再利用工程,实现“道路、通讯、公交、邮政、教育、卫生等畅通工程,让小张家口村不仅彻底摆脱低收入村的地位,而且能够过上经济发展良好、公用设施完善、农民富裕健康、人居环境优良、基本社保均衡、民主法制健全、邻里互助友爱、社会安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
(五)建立综合行政办公区。当前集聚区管理委员会还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依靠租赁孔家庄土地资源局的几个办公室办公。建议在西山选址修建正规的管理委员会行政办公区,一方面正规办公秩序,另一方面提高办公效率。另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土地资源局、建设局等与之相关单位的办公点前移至新的行政办公区,为招商引资提供“一条龙”式的优质服务。
四、建立项目库,推动产业投资促进更好更快发展。抓好项目库建设不仅有利于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效管理,也有利于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也有利于招商引资。当前项目储备少,管理不到位,前期工作缺乏深度,项目业务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要一方面充
分认识项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在必要的办公场所、设备、信息、交通工具、费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再一方面,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力争通过项目库的建设,为顺利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进一步下大力抓好产业集聚区基础实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当前,产业集聚区基础实施建设已经完成产业集聚区道路建设约20公里,与之相配套的道路绿化工程基本完成,另有五条道路已经完成勘察设计,但目前已经完成的道路与绿化工程与控规设计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宏观上进一步加强统一规划,加快建设步伐,不断减小与控规设计要求的差距,早日为招商引资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六、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项目落地“一站式”服务工作。为扎实有效搞好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建设服务,加大项目落地的建设推进力度,必须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服务制度,认真落实项目申报全程无偿代理服务;要健全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完善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推进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措施,强力推进已签项目落地,支持大项目、优秀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新局面。
七、加强土地指标的跑办。
目前,我市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但项目落地
进展不尽如人意,项目落地进展缓慢,开工率低。造成项目落地缓慢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土地成为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资金成为制约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服务效率已经影响项目落地的进展和速度。破解项目供地瓶颈,是目前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建议通过市委市政府加强与市国土、房管等单位搞好衔接联系,加大协调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土地指标,积极解决用地需求的问题。
第三篇: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
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
(临颍县建设局 解 鹏)
一、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是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区的有效举措;是实现临颍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始于2007年,位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产业带上,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京港快速客运铁路四条交通大动脉穿区而过,省道S329横贯东西,是郑州、许昌、漯河中原城市群节点城市,北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特别是郑州至许昌城际轻轨的修建,新郑机场许昌航站楼的建立,使临颍县30分钟即可到达新郑国际机场。西安、武汉、南京、合肥、济南、太原等周边省会城市,全部处在5小时车程之内,可以辐射周边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是企业原材料运输、产品销售最适宜的集散地,是企业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区。
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面积21.65平方公里,分别由
手,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和隆起带。
一是产业集聚区致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集聚。临颍县将打造食品和电子电器两个超百亿特色主导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硬目标,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通过创新招商方法、优化发展环境等有效手段,强化招商选资,致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集聚、加快项目建设。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临颍县坚持多策并举,运用银政合作、市场运作和政企合作等方式,畅通融资渠道,有力支持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梅苑、荷园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产业集聚区产业承载能力和县城人口承载能力。
三是创新运作方式,破解用地难题。注重土地运作,破解用地难题。抓住省国土资源厅把临颍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这个机遇,在上级国土部门的指导下,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严格落实村镇体系规划,扎实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足用活省厅给我们下达的1500亩周转指标,切实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问题。
三、加快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建议思考 加快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提升产业集聚区本身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现实需要。
但是,目前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
人、上海同济、广州市城市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设计院所保持沟通、联系,按照产城相融的理念,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有机融合,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区位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发展定位和规划层次,打造自身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科学发展。
(二)畅通投融资渠道支持集聚区发展。破解资金瓶颈,坚持利用财政杠杆支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制建设。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对集聚区基础设施给予的普惠制资金支持、单独奖补等资金;二是建议产业集聚区借鉴兄弟地区的做法,试验成立投资公司,并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如土地、道路等各种可利用的实物资产抵押,增强投资公司资本实力。三是要发挥县域金融部门的融资作用,鼓励和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集聚区,建立集聚区金融服务站,提供就近服务。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集聚区建设,着力打破集聚区建设融资瓶颈,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实验探索“三方协议”反担保贷款融进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四是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外资吸引力强、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重点倾斜,以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大投融资业发展。
(三)坚持要素集聚加速集聚区发展。(1)要用好政策,集聚土地,注重土地运作,破解用地难题。在用足用活省厅
(五)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集聚区。加快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集聚区企业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满足集聚区在科技、劳动、培训、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对医疗、就业、养老保险等所有服务性事项全部实行社会化服务。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转变招商引资的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特别要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来留住企业,让其栖息在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链上。
(六)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保障集聚区发展。高素质劳动力是加快工业化进程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视产业集聚区劳动力的培训。(1)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集聚区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大针对集聚区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支出力度,使培训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就业,也更能满足集聚区用工需求。(2)要将下岗职工的培训与集聚区劳动力培训结合起来。这样既可增加就业,也可提高和优化产业集聚区的服务水平。(3)要鼓励各类职业学院、学校与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通过运用相关政策,引导职业学校为集聚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第四篇: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1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
摘要:文章指出,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地理位置、生产要素、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明显,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但经济的贡献度不大,群内行业同构问题突出,产业链不完整。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积极培育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聚;一体化发展;竞争力;中原城市群
一、引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含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市在内的城市密集区,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技术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 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
二、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现状
在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催生下,中原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出现快速发展趋势。
(一)中原城市群主要产业集群
近些年来,中原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中原城市群内已建立了上街铝工业、长垣卫材、长垣起重机械、漯河绿色食品等四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已形成了包括漯河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郑州银基服装产业集群等在内的一百多个产业集群(其中郑州有18 个,洛阳有16 个,开封有8 个,漯河有6 个,平顶山有11 个,许昌有10 个,新乡有10 个,济源有8 个,焦作有16 个);还形成了漯河源汇区、临颍县、郾城县、新乡长垣县、郑州市区、巩义市、新密市、荥阳市、上街区、中牟县,洛阳偃师市、吉利区,许昌长葛市、许昌县等产业集群聚集区和密集带。
(二)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中原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地区分布不均。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焦作等城市,其集群数(50 个)占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总数量(103 个)的近50 % ,而这些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也是按照这
种顺序排列走在中原城市群乃至河南省各城市的前列,同时集群产值排在前面的城市,人均生产总值大体也排在前面,反之亦如此。可见,产业集群可以直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者形成互动关系。
(三)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规模水平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在中原城市群9 个城市中,郑州的汽车、卷烟、电子信息制造业、铝工业等比较发达;洛阳的铝电、石化、建材等产业基础雄厚;平顶山和焦作是大型能源基地;漯河的食品工业、许昌的电力装备制造业等全国闻名。错位发展的工业格局,使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具备了较大的空间。根据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截止到2007 年底,全省年工业总产值在1 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达到388 个,其中,中原城市群九个省辖市拥有工业产业集群228 个。据了解,这些工业产业集群年工业总产值达4501.6 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7.1 %。在第三产业领域,河南也形成了规模较大、配套设施完整的产业集群,其中郑州银基服装产业集群和洛阳关林商贸城产业集群,都已进入全国同行业最大行列。
三、中原城市群在产业转移方面,河南具有的比较优势
(一)地理位置居于中部之中,交通便利
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和铁路支线在河南境内交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现代通信网络发达,已构成“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自古以来河南就是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所以,河南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黄河流经河南境内700多公里,利用这种独特的毗邻优势河南可以在湖北、安徽等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生产要素供应充足,成本较低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商品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原煤、原油等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农业第一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土地要素和熟练劳动力成本较低,供给充足。同时,河南劳动力资源不仅规模大,而且成本低,在生产要素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东部地区资源相对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互补性也很强。
(三)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后劲充足
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河南建立了以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等一批重点产业。目前已形成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电力、化工、机械、轻纺等为支柱产业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并具有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园地和企业,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产业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消费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能够满足产业转移中降低成本、开拓市场、规模聚集的需要。消费市场容量大,增长迅速。河南中间产品需求和技术需求市场广阔。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间投入产品和技术产生了巨大需求。除了以上之外近两年河南省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也逐渐加快,受股市、工资改革和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提高,消费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健康消费、旅游消费、休闲消费将成为趋势,金银珠宝首饰等持续热销,轿车、通信、旅游等商品消费将继续扩大。这些转变也为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五)开放氛围浓厚,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确立了开放带动主战略,大力实施东引西进。各地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各类优惠政策,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用硬手段打造软实力,基本形成了高效规范、诚信公平、稳定有序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河南正在成为我国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热土”。
通过上述五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多数基础条件方面具有优势,且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契合度较高,双方互补性很强,这是河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有了较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但产业集群的数量、规模和科技含量以及深度发展能力却远远赶不上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地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产业集群数量较少,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不大
从集群数量上看,中原城市群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群数只有100 个左右,远低于浙江省年产值亿元以上产业集群(近1000 个)的整体实力。从经济贡献度来看,我们分别选取2004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GDP 总量、工业总产值、百亿元产业集群数量、区域财政收入等四个指标作为对比分析的指标。通过对比,我们得出,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总体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产业集群数量较少,具有较大规模的集群总数也不多。而且,反映区域总体经济实力的指标GDP 总量,中原城市群仅相当于长三角城市群的13.82 % ,相当于三大城市群平均水平的21.2 %。反映工业化发展程度的指标工业总产值,中原城市群仅相当于长三角城市群的20.84 % ,相当于三大城市群平均水平的28.24 %。反映城市群产业集群规模的指标百亿元产业集群数量,中原城市群仅相当于长三角城市群的14.58 % ,相当于三大城市群平均水平的21.21 %。反映区域对外经济实力的指标外贸出口总额,中原城市群仅相当于珠三角城市群的1.44 % ,相当于三大城市群平均水平的1.94 %。因此,中原城市群经济形势发展状况不尽人意,产业集群的数量和规模差距较大,和三大城市群及其平均状况相比都有差距。
(二)产业集群内行业同构问题突出
我们利用产业同构系数来分析产业集群内行业的同构问题。以2004 年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工业增加值,计算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系数,我们发现在集群主要工业细分行业(以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主要行业分布为基础)中,相似系数均比较大,最小的也达到0.7521 ,大于0.9000 的行业有14 个,占集群主要工业细分行业总数的70 %。因此,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内的行业确实存在产业同构问题,有些行业的产业同构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可以认为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内存在工业结构不整合问题。当然,在承认不整合的同时,也要看到每一个工业细分行业内部又可以分为更小的行业,相似系数仅仅在一定层次说明了行业的同构问题。
(三)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中原城市群出现了漯河市区及郊县,郑州市区及巩义、中牟、荥阳、新密等市县,新乡市长垣县,洛阳吉利区及偃师市,许昌市许昌县和长葛市,焦作孟州市、沁阳市、武陟县、博爱县等地产业集群发展速度较快、发展程度较高、集群密度较大的产业集群密集区,而中原城市群其他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则刚处于起步阶段,集群数量较少、发展程度较低、配套产业和设施缺乏。
(四)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
中原城市群大部分地区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不完整、产业链条过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市场销售较为分散,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四、提高中原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自然结果。在采取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一)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产业集群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小企业、区域发展、产业协会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对“大企业热”泼了一盆冷水。其实,对于企业规模而言,大有大的难处,也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好处,也有小的不足。因此,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生产要素,在刺激自发性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规划投放的产业项目要考虑在该地区是否具有产业竞争力,是否是关联度高的产业。在一个区域内,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于怎样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由环境因素、需求条件、生产要素与支持性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中毫无作为,听任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相反,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集群的产生需要政府的间接参与。根据市场规律,政府不应该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但是,在集群产生的时期,其各方面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帮助,集群的产生就会很困难,甚至有可能夭折。第二,集群氛围的改善需要政府。集群内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集群外部的市场环境建设均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制度创新是实行产业集群战略的关键,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帮助创业者向专业化发展,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企业间的劳动分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市场营销发展产业集群等。
(三)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
产业集群具有根植性,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该区域的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判断产业集群的重要标准,是区域内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间具有高度的内在联系,即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相邻而结网,产生信任和合作的愿望。因此,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区域,重要的是培育区域内的企业家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河南省城市群竞争力的提高过程也是整个城市群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也要在竞争中求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要参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只有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合理的配置之后才能最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中原城市群来说,只有提高了整体竞争实力和各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到中原腹地,促进中原城市的发展和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必然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又是城市化的基础。产业集群增强了产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扩大了城市化的经济基础。对策和建议有很多,关键是河南省要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马志强.论我国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
3.景哲.关中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区域行业经济,2003
4.张祥建,郭岚,徐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特征、发展障碍与对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5.孙久文,等.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刘荣增.区域开发模型体系构建的初步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3(1)
7.倪鹏飞,等.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杨玲.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J].经济理论问题,2005(9)
9.娄杰海.加速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打造河南经济增长极[J].聚焦中原,2006(6)
10.陈梦筱.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第五篇: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特点和对策分析
洛阳市产业集聚区 的建设特点及对策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实现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产业集聚区具有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效率等积极作用。近年来,洛阳市重点发挥产业集聚在拉动地方发展中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洛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立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产业选择与发展和预期的偏差,将制约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产业集聚的理论出发,结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对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洛阳市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特点;对策 产业集聚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融合,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这种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河南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实现“三化的”道路上,河南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作为中原腹地的洛阳市,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已初具规模,其高新产业集聚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集聚区存在大量问题的现实,比如明显的规划建设不配套、不完备、服务功能不同步等现象。因此,我们先把目光转向我们的省会郑州,了解其高新技术集聚区的发展经验。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围绕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型、独具特色的科技新城区目标,高新区提出 “三个坚定不移”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在项目建设,提出“四个紧扣”,即“紧扣高端、紧扣产业、紧扣规模、紧扣园区”招商,围绕“前沿性、规模性”上项目。目前,集聚区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精密合金产业基地、国家智能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集聚区内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和80%以上的动漫创意企业,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位居中部第一。其主要做法有:
一、抓项目,打造战略主导产业
坚持把项目的引进和推进作为首要任务,实施10大开工项目和10大创新项目,着力壮大前沿和规模产业。
二、抓园区,大力促进产业集聚
实施“一区多园”战略,按照“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模式建设推进10大园区,努力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规模产业和产业集群。
三、抓创新,着力激发产业活力
出台10大政策文件,对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改制上市、设立重点试验室、实现高速增长、创国家和省级名牌的从多个方面予以支持。
四、抓上市,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出台支持政策,实行领导分包和“一对一”服务,努力实现企业的“零成本”上市。
五、抓平台,提升服务企业层次
近年来规划建设了五大公共技术平台,动漫公共技术平台及与IBM合作建设的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生物工程中试平台已基本建成,物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正在建设。公共技术平台的规划建设,使高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走在了中部前列。
郑州高新技术集聚区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河南省目前第一个通过ISO14001.国际标准认证的环境管理运行区域。ISO环境管理目标示范区工程的启动,表明郑州高新区是投资者与创业者理想的生活、工作场所。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郑州的高新区搞得无疑是成功,洛阳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以向其学习。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洛阳高新区)坐落于九朝古都洛阳城西南,成立于1992年11•月,是河南省经国务院批准的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规划控制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洛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靠周山万亩森林公园,南望洛浦10公里滨河公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区内绿化面积达到31.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3%,绿化覆盖率达到41.2%。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先后完成了一、二、三期共5.6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实现了“六通一平”和部分基础设施配套, 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等空间环境形象塑造工程。洛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交通便利,境内有西南环高速公路连接郑少洛、连霍、二广、洛界等高速公路网,形成了与铁路口岸、洛阳机场、新郑国际机场相连的快速物流通道。目前已经是洛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洛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时期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其主导产业是以硅电子材料、新材料为主,重点发展钛、钼、钨类新材料及锂电池等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适度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制药。从当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来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集聚区聚而不合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一定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围绕某一明确的产业链自由分工协作,继而形成具体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区域内的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含量,主要以量取胜,简单粗放模仿的多,集约型自主创新的少。特别是由于缺乏行业领军的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区内的分工协作难以形成,表现出区域内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二)尚未认识到集群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
集群品牌是产业集聚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具有广泛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品牌。
洛阳市虽然逐步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聚区,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对集群品牌、集群文化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深,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建立起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集群品牌。
(三)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
国内外成功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表明,一个产业集群内多存在一两个明显的主导产业,围绕着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有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在这个产业链上,按照各自企业的特点,进行分工协作。这样的产业集聚区,由于主导产业明确,分工协作紧密,因此容易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为所有企业带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当前洛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没有鲜明的主导产业,即使在政府的主导下,确立了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离真正按市场规律形成鲜明的主导产业与完善的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缺乏产业配套,产业升级能力低下
产业集群的发展,最终将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完善的创新网络,从而产生知识溢出与技术溢出效应,这样的产业集群不仅表现在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广泛传播,更体现为在主导产业上的技术领先特点,并逐步以产能向技术驱动的发展方式。而当前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却远没有形成这样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产业集聚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由于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缺乏人才与资金的支撑,更多的企业只是以简单模仿为主,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较低。因为技术的缺乏,使产业集聚区的技术升级非常被动,而且往往由于资金有限,技术改造与升级非常缓慢。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政府加强了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引导,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与目标,政府更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而对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配套服务企业发展认识不足,导致资产评估、法律咨询、人才支撑、物流配送等众多企业产权流转、业务开展等所需的支撑能力严重滞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也使得这些产业集聚区难以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国家科技部对我国高新区的总体要求,结合洛阳高新区及当地实际,洛阳高新区的发展思路应确定为: 紧紧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给洛阳高新区带来的历史机遇,以实施信息化战 略为突破口,以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关键,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扬长避短,乘势而上,通过跳跃式发 展使洛阳高新区成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具体来讲,通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洛阳高新区要实现以下 四个目标: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高新技术具有高收益、高竞争、高投入、高风险、高智力、高势能等六大特征,在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传统 产
业所无可比拟的。可以说,国家设立高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 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 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无论是洛阳高新区的发展重点,还是洛阳高新区的发展方向,都只能是高新技术产 业,而不能是其他。具体来讲,洛阳高新区应坚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包括生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 保技术等在内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其实力和影响,使之成为中 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加速成果转化,强化技术创新,发展知识经 济示范区。这里,技术创新是核心。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也是高新 区长期来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科技与经济的相互统 一与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 化和国际化,从而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洛阳高新区应进一 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 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大幅度增强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技术发展 潜力,尽早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示范区。
(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高新区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本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崛起,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对周边地区和产业 的辐射和带动上。而且,高新区也只有通过对周边地区和产业的辐射与带动,才能找到发展所需的巨大市场空间。洛阳高新区地处我国老工业基地,其改 造传统产业辐射源作用更是责无旁贷。洛阳高新区这几年的发展实践也充分 证明: 重视并实施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展示了高新区的强大活力,而且 又反过来促进了 高新区的强劲发展。
(4)洛阳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兴建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 终目的是提高本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发展当地经济。洛阳高新区也不例外。不仅如此,洛阳高新区在这方面所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这是因为,作为我 1 9 国老工业基地的洛阳,始终面临着与全国,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 越大的严峻局面,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洛阳当地政府,都把重振洛阳 经济雄风的希望寄托在洛阳高新区身上。
洛阳高新区这几年的发展应该是令人振奋的,对洛阳经济的贡献度也越来越大,但离政府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洛阳高新区应该通过不断变革与突破,使之真正成为洛阳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