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国民经济市场化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影响日益深化。宁城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把工业化作为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化”的核心,把工业经济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特别是2004年确定的“项目建设年”和2005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提速年”,县委、县政府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期,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全县工业项目亮点频呈,大小项目竞相发展,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国企改革基本完成,优先发展工业的氛围正在形成,宁城工业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4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42.2,工业企业实现税金1亿元;截止今年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已完成增加值3.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1.6,增速达到84.6,连续几个月始终列全市各旗县前列。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大的企业相对较少。虽然近两年引进和新上一批企业和项目,但规模大的好的企业、项目培育较难,成长较慢;二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部分企业已经引入了高新技术,甚至国外先进技术,但在实际运作中还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三是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少数企业扩建和新上项目融资难,项目启动和加快建设举步维艰。四是企业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自社会、群众、部门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五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理念和水平需要转变和提高。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需要注重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队伍的选聘、培训及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
二、下步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总的思路是继续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抓住推动全县工业企业达产达效,增速提效这一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做好实施优势产业推进战略,做强骨干企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抓住机遇,不断引进新的增量,实现我县工业经济的迅速扩张;实施民营主体战略,城乡联动,推动我县以非公制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的确立三篇文章。抓好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和企业改革四项工作。
积极落实强化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和推动;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调度和督查;强化对工业经济环境的优化和治理;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考核和奖惩;强化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这五项措施,形成工业经济的领导合力,搭建企业发展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工业经济各项任务。
年内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37,力争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92亿元,同比增长40,力争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58。
三、具体措施
(一)围绕三大产业,推动现有企业达产达效。
在抓工业经济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推动企业达产达效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推动,目前企业生产形势良好。食品饮料制造业,塞飞亚集团年内力争加工1600—1800万只肉鸭,产值达12.8亿元,2000—3000万只肉鸭加工三期扩建已正式启动;东方万旗已取得发展银行3000万元的资金扶持现正试生产;宁城老窖重组启动生产后,今年计划完成产量3000—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春交会上签订单3000万元;燕京啤酒现日产销100吨,今年有望完成3万吨;大连华乳已将原宁露饮料5万吨生产线检修改造完毕,并启动了生产。
矿产加工业,目前我县10个乡镇共有铁选企业23家,单一磁铁生产能力已有30万吨,钒钛铁生产能力今年将达到80万吨,其中宏大矿业30万吨、首鑫源矿业20万吨、生鑫矿业20万吨,即使完成60万吨,产值也将突破3亿元。今年重点推动西泉、二龙、头道营子、热水等几个铁选项目建设,以及宏大、首鑫源、生鑫矿业二期工程,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200万吨。于此同时正在推动100万吨铁粉球团厂和100万吨特种钢厂建设。膨润土资源开发,目前我县已具备30万吨初级土生产能力。在稳定初级土生产基础上,引入实力强的企业,扩大有机土、颗粒土、活性白土等中高档产品生产。黄金资源开发,我县现在每年生产黄金4000—5000两,黑里河陈杖子金矿已探明储量5.4吨,正在推动年产1.6万两黄金生产线一期工程建设,2—3年内达到年产黄金2万两。煤炭资源开发,我县现有煤炭年产量70万吨,通过整合资源、技术改造,2—3年后年产量可达100万吨。另外,我县的钼、硅资源也很丰富,今年重点推进西泉、黑里河、马架子、大城子等乡镇的几家钼选企业,日处理钼矿石都在100吨以上,年生产钼精粉可达1000吨,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大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采取建设钼冶炼厂(已签约,正在建设)等有力措施,控制资源外流,实施就地增值。
第二篇:对推进宁城县工业经济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国民经济市场化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影响日益深化。宁城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把工业化作为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化”的核心,把工业经济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特别是2004年确定的“项目建设年”和2005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提速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期,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全县工业项目亮点频呈,大小项目竞相发展,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国企改革基本完成,优先发展工业的氛围正在形成,宁城工业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4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42.2%,工业企业实现税金1亿元;截止今年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已完成增加值3.18亿元,占计划的81.6%,增速达到84.6%,连续几个月始终列全市各旗县前列。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大的企业相对较少。虽然近两年引进和新上一批企业和项目,但规模大的好的企业、项目培育较难,成长较慢;二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部分企业已经引入了高新技术,甚至国外先进技术,但在实际运作中还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三是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少数企业扩建和新上项目融资难,项目启动和加快建设举步维艰。四是企业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自社会、群众、部门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五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理念和水平需要转变和提高。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需要注重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队伍的选聘、培训及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
二、下步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总的思路是继续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抓住推动全县工业企业达产达效,增速提效这一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做好实施优势产业推进战略,做强骨干企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抓住机遇,不断引进新的增量,实现我县工业经济的迅速扩张;实施民营主体战略,城乡联动,推动我县以非公制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的确立三篇文章。抓好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和企业改革四项工作。
积极落实强化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和推动;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调度和督查;强化对工业经济环境的优化和治理;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考核和奖惩;强化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这五项措施,形成工业经济的领导合力,搭建企业发展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工业经济各项任务。
年内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37%,力争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92亿元,同比增长40%,力争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58%。
三、具体措施
(一)围绕三大产业,推动现有企业达产达效。
在抓工业经济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推动企业达产达效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推动,目前企业生产形势良好。食品饮料制造业,塞飞亚集团年内力争加工1600—1800万只肉鸭,产值达12.8亿元,2000—3000万只肉鸭加工三期扩建已正式启动;东方万旗已取得发展银行3000万元的资金扶持现正试生产;宁城老窖重组启动生产后,今年计划完成产量3000—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春交会上签订单3000万元;燕京啤酒现日产销100吨,今年有望完成3万吨;大连华乳已将原宁露饮料5万吨生产线检修改造完毕,并启动了生产。
矿产加工业,目前我县10个乡镇共有铁选企业23家,单一磁铁生产能力已有30万吨,钒钛铁生产能力今年将达到80万吨,其中宏大矿业30万吨、首鑫源矿业20万吨、生鑫矿业20万吨,即使完成60万吨,产值也将突破3亿元。今年重点推动西泉、二龙、头道营子、热水等几个铁选项目建设,以及宏大、首鑫源、生鑫矿业二期工程,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200万吨。于此同时正在推动100万吨铁粉球团厂和100万吨特种钢厂建设。膨润土资源开发,目前我县已具备30万吨初级土生产能力。在稳定初级土生产基础上,引入实力强的企业,扩大有机土、颗粒土、活性白土等中高档产品生产。黄金资源开发,我县现在每年生产黄金4000—5000两,黑里河陈杖子金矿已探明储量5.4吨,正在推动年产1.6万两黄金生产线一期工程建设,2—3年内达到年产黄金2万两。煤炭资源开发,我县现有煤炭年产量70万吨,通过整合资源、技术改造,2—3年后年产量可达100万吨。另外,我县的钼、硅资源也很丰富,今年重点推进西泉、黑里河、马架子、大城子等乡镇的几家钼选企业,日处理钼矿石都在100吨以上,年生产钼精粉可达1000吨,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大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采取建设钼冶炼厂(已签约,正在建设)等有力措施,控制资源外流,实施就地增值。
化工工业,内蒙双赢化工今年计划年产磷铵9万吨,辽中京和施丰磷肥已达到5万吨生产能力,分别正在运作扩建至10—15万吨规模。天宇、天鸿、遵联化工等企业的澎润土产量达到30万吨。此外,建材、饲料加工等企业市场空间、运转形势也很好。
(二)抓项目建设,提高新企业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根据我县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今年我县工业经济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推进。年初确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0个,7月份,根据上半年重点项目的运作情况和县乡重点项目推进的实际,对全县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30个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3.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建项目22个,增加10个前期项目。县委、政府已将100个项目包括30个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作为2005年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必须考核的内容。因此,在这次重点项目调整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每个项目的县级领导联系人及乡镇、部门、企业的责任人,力促把项目做实做优。
续建项目:
塞飞亚三期扩建、宏大矿业60万吨铁癣辽中京化工10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扩建、内蒙双赢12万吨磷铵8万吨硫酸生产扩建、首鑫源矿业40万吨铁癣正鑫铅业2万吨铅冶炼及电解铅、翔龙矿业10万吨铁选扩建、塞飞亚集团3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
新建项目:内蒙华乳60万吨液态奶加工、宁城县城网二期改造、生鑫矿业40万吨铁癣内蒙华乳5万吨杏仁饮料改造、天鸿膨润土深加工、西泉西沟20万吨、范杖子20万吨铁选厂建设、西泉盆底沟10万吨、朝阳沟10万吨铁选厂建设、大明矿区40万吨、一肯中10万吨铁选厂建设、施丰磷肥10万吨复合肥生产建设、遵联膨润土深加工、100万吨铁粉球团加工、鑫鑫矿业日处理400吨矿石、塞飞亚集团800万只鸭雏种鸭厂建设、西泉钼矿建设、日月星大地化工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热水汤后10万吨铁选厂建设、二龙富川、英华矿业40万吨铁选厂建设、二龙兄弟矿业20万吨铁选厂建设、头道营子30万吨铁选厂建设、马架子钼矿建设、大城子钼矿建设、黑里河钼矿建设项目。
前期项目:30万吨玉米汽油醇深加工、东方万旗2万吨熟食加工、宁城县6×60KW火电厂建设、宁城县烟花爆竹生产、10万吨啤酒建设、塞飞亚5万吨熟食加工、100吨特种钢建设、钼冶炼建设、天义热电联产、天地人酒业1万吨白酒生产建设项目。
(三)抓好园区建设,打造企业发展平台。
2002年,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我县设立了宁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下设三个园区,即塞飞亚工业园、中京工业园、宁城酒业园。开发区内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500万元,达到了“七通一平”。2004年,国家进行开发区清理整顿,宁城开发区被列为自治区保留的20家重点开发区之一,核准总规划面积300公顷,现已征地94.2公顷,开发建设面积63.9公顷,入驻企业18家,32个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纳税1.05亿元。开发区内现有两个国家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即塞飞亚集团年加工3000万只肉鸭屠宰加工项目和东方万旗年处理6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分别在塞飞亚工业园和中京工业园。截止2004年底,宁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资金5.1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实现税收1045万元。今年计划引入园区12个项目,引进资金1.5亿元。
塞飞亚工业园座落于宁城县汐子镇,园区定位为“发展肉鸭产业,打造塞外鸭城”。园区将以塞飞亚工业新区建设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以食品加工、养殖生产、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羽绒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为主体,按照国家级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将塞飞亚园区建设成全国驰名的鸭城。
中京工业园地处宁城县天义城区西部。按照“开发区、新城市、园林式、环保型、高科技、现代化”的规划理念,重点构建近期“一城两区”、“北移西扩”的城市总体布局。园区发展目标是通过现代工业的板块效应,促进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拉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将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产业结构合理的现代工业新城。
八里罕酒业园地处宁城县八里罕镇,与“宁城老窖”连成一体,是以发展白酒产业为主的专业性园区。园区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鼓励,吸纳县内外资金,大力发展传统的白酒产业,努力将酒业园区建成我国北方著名的酒城。
(四)优化环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支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是关键,而通过招商引资对老企业进行重组嫁接,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招商引资的关键在软硬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我县已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企业保护办法》等文件和一些优惠政策。重点突出两项措施,即任何单位未持有改善投资环境办公室签发的《检查企业批准通知书》,不得对特别保护企业进行检查,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只整改不处罚,确需处罚的须经对外开发领导小组批准;执法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到企业检查收费,由改善投资环境办公室统一协调,检查次数、时间、收费项目、标准、方式,年初一次核定,从而解决部门权力滥用,影响投资环境问题。我们还积推荐素质较高的企业管理者竞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企业由纪检监察部门挂牌保护,对规模较大企业长发放交通通行绿卡等具体措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决心。引资方式重点放在以商招商上,投资商在宁城的亲身感受、切身体会是最好的广告,充分利用本地相对优势,实现全民招商、全面招商。
(五)城乡互动,推动民营工业快速发展。至2004年底,我县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17户改制企业中,黄金公司等14户企业改革及遗留留问题的处理彻底完成,只有农牧机械厂等3户企业处于扫尾阶段。随着国企改革转制基本完成,新企业不断涌现,个体私营经济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市场的洗礼,正以迅猛的势头向工业领域拓展。民营企业正出现数量扩张和素质全面提升的双重景象,我们也把工作重点及时转入支持、鼓励民营经济上来。我县储蓄存款20多亿元,居民存款近17亿元,这些民间资本如果启用起来,必将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做的是帮助其选择适宜的项目,引导其合理投资,引导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技术引进和开发创新投入,同时改善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进而催生一批在县内乃至全市、全区有影响具有强大活力和生命力的民营工业企业。
(六)加强领导,搞好服务,全面推进工业经济新发展。强化对工业经济的领导与推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拿出50%以上的精力抓企业,乡镇党政一把手至少有一名抓企业;强化对工业经济的调度和督查,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和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对重点项目实施专项推进,对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按月进行调度;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与扶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属于哪个部门解决的问题,哪个部门就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属于多个部门的问题由县里统一协调,属于上级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的支
持。继续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联系企业的制度,对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对企业急需办理的事项,有关部门及时带着明确的目的,带着切实可行的方案,带上能解决问题的干部,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强化对工业项目的考核与奖惩,对工业经济的目标考核,重点看新增了多少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了多少工业税收,新增了多少工业增加值。
第三篇:对我县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的思考
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工业立支柱”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工业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以企业改制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途径,不断加快技改扩能和新产品开发,培育壮大了以马回电力、金溪航电为支柱的能源,以嘉宝汽配、航星钢铁、金鹰电化为支柱的机械冶金,以齐祥食品为支柱的农产品加工“三大工业支柱”,带动了生猪、葛薯、水果、蚕桑“四大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客观清醒把握良好的发展态势,做到不骄不躁,在发展中找不足,在不足中添举措,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富民兴县的关键所在。为此,本课题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工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外出考察学习所得,对突破性发展工业提出一些初浅的建议。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县以加快工业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抓好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和技改扩能,实现了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回顾这几年工业经济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2003年开始,我县工业经济开始呈现恢复性发展。从规模以上工业发展速度看,2003年是个转折点,当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8.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1亿元,入库税金2808万元,实现利润940万元。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3亿元,入库税金4650万元,实现利润3395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3.1倍、3倍、2倍和4.6倍,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提高了6.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增加值,工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在工业经济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始终抓住产品结构调整这根主线,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促进了工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县大刀阔斧地对工业进行体制改革,破除了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整合产业资源,培育壮大了能源、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群,培育形成了电力、机械、冶金、轻纺、医药、食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类别,奠定了我县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所有制结构也得到了全面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除马回电力股份公司、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属国有或国有控股外,其余企业全部民营化,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41.2 %,上升到2005年的88.2%。在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的同时,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在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后,实现了整体扭亏增盈,2005年实现利润411万元。
(三)优势支柱产业贡献明显。通过大力开发优势资源,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资金、技术逐步向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集中,电力、冶金、机械、汽配、农产品加工和医药业等6个行业得到发展壮大。2005年,上述6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增加值4.15亿元,比2002年增长136.8 %,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1.4%,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四)强优企业带动作用大。经过近几年的培育,涌现了一批贡献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05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5 家,比2002年增加5家(2002年无销售收入过亿企业)。其中,电力、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茁壮成长,带动了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五)工业技改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几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工业的技改投资力度,2003年工业的技术改造投资达到0.88亿元,2004年工业的技术改造投资达到0.98亿元,2005年工业的技术改造投资达到1.25亿元。技改投资力度加大,使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突破性发展工业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XX工业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与省内外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规模效益因素。我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是2002年的1.5倍,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销售收入是2002年的2.6倍。在农产品加工、机械冶金、能源上形成一定规模,但是与大英等地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二)品牌效应因素。企业缺乏品牌战略思维,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较低,名优品牌开发意识不强,企业在技术上缺少专门的科研机构,科技进步能力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一批名优品牌作为支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融资瓶颈问题。近年来政府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部分企业缺乏主动性,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仍然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在宏观调控和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大环境下,工业企业信贷资金供应明显趋紧。2005年12有底,全县工业贷款余额为3.6亿元,比上年末净增2560万元,但与企业发展实际需求8亿元资金额仍有较大差距,“融资难”现象依然存在。
(四)人才制约问题。近年来,我县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在引进资金、项目的同时引进了一批有战略思维的专家型人才、领先行业的高科技人才和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来,但是人才数量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企业用工仍相当困难,虽然有关部门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有的行业,特别是冶金、缫丝、织绸和棉纺行业用工严重不足,海峡丝绸、泰兴织布等公司生产始终不能满负荷运转,影响了企业产量。
三、突破性发展工业的建议
我县工业的发展虽然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但是,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找准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观念发动、园区驱动、产业拉动、开放带动、环境推动这五个“轮子”作为引擎,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就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一、观念发动: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产业、突出抓工业”的理念,形成齐心协力抓工业的合力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省委张书记在“工业强省”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实现富民兴川,不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点希望也没有。冷静审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经济总量少,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核心竞争力弱,没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品名企。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县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也是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必须解决的。因此,我们要结合县委开展的“XX要发展,我该做什么”的大讨论活动,借鉴成都、遂宁、雅安等地突破性发展工业的理念、思路和举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思维谋划抓工业的举措,以全新的举措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一是要树立“观念是财富”的理念。新理念催生新发展。大英县在建县之初,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4户,年销售收入1.92亿元,工业上交税金仅200多万元。近年来,大英县委抓大项目培育产业,抓招商引资增大工业总量,工业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了30户,完成销售收入21.2亿元,实现工商税收1.1亿元,分别是建县时的11倍和40倍。两相比较,我们最大的差距,不在区位条件,不在资源基础,而在观念。因此,我们要发展工业,首先要树立“观念是财富”的理念,突破惯性思维,打破常规思维,以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以新的办法来抓落实难的问题,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次跨越,努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二是要树立“无中生有兴产业”的理念。我县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我们突破发展空间的限制,找资源,借资源,放大电力能源充足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以航星钢铁、金鹰电化为龙头的冶金业,培育形成了一大工业支柱。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无中生有兴产业”的理念,坚定“无资源也要发展工业”的决心,整合资源,发挥产业、政策等优势,引进一批支撑有力、带动明显的新兴产业。
三是要树立“强强联合兴产业”的理念。近几年,嘉宝公司坚持与重庆长安、铃木等公司强强联合,突破技术、市场“瓶颈”,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年,该公司又与嘉陵摩托公司联合,新上摩托车配件生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将年新增产值1.5亿元。我县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技术相对薄弱,产品市场比较狭小。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背靠大树、借力发展”方针,与外地的大企业、大集团联合,形成一个“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合作、共谋大发展”的联合新格局,以此来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产业拉动: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经济质和量的全面提升
围绕扩大总量,在狠抓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聚集,实现工业经济质和量的全面提升。
一是稳步发展能源工业。把电力能源产业作为一号产业发展,全力以赴加快金溪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在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的基础上,确保明年上半年所有机组全面竣工投产发电;进一步加大对马电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改扩能等工作力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二是扩张农产品加工业。延伸生猪产业链,全力抓好良繁体系和饲养小区建设,加快齐祥公司、七环公司肉食品加工生产线建设,达到年宰杀加工生猪100万头的能力;加快巨农公司、天杰普华公司、齐祥公司饲料生产线建设和兴华药业公司兽药生产线扩建工程。延伸薯业产业链,搞好碧溪、徐家等葛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北京荷田薯类及重庆钰峰葛深加工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延伸纺织产业链,加强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启动金华纺织公司棉纱生产线扩建工程,扩大赛克斯、海峡丝绸和泰兴纺织生产加工规模。延伸水果产业链,搞好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加快可口爽公司的技改步伐和巨农公司水果气调保鲜库建设步伐。
三是提升机械冶金业。实施“挂大靠强,内引外联”战略,做大做强嘉宝公司;发挥天府公司品牌效应,加快变速器生产线建设,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航星钢铁公司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加快金鹰电化公司技改步伐,完善环保达标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开放带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通过扩大开放,强化项目工作,加强招商引资,力争在更广阔空间获取或共享生产原料、市场空间、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更好地促进县域工业发展。
一是依托项目抓招商。把项目工作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核心举措来抓,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瞄准外商投资的方向和热点,紧密结合我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项目的挖掘、包装和争取工作,争取更多的工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的“笼子”。今年,要重点抓好齐祥食品公司饲料生产线技改、兴华药业GMp达标二期技改、嘉宝摩托车配件生产线等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是突出重点抓招商。要将每年引进工业项目到位资金的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具体落实到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和重点企业。各部门、乡镇和相如街道办事处要对照目标,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产业、项目上,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确保目标实现。
三是逗硬奖惩抓招商。以招商引资工作实绩论英雄,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严格逗硬考核。提高考核权重,招商引资工作占综合目标考核的60%。年终未完成任务的,采取经济手段直接惩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连续两年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则直接对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而对完成目标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则按项目规模和性质,按实际到位资金的多少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四、园区驱动:狠抓载体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县域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在发展县域工业中“筑巢引凤”的作用,最大限度提高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县域工业的发展。
一是拓展规模扩大承载力。针对园区用地紧张的实际,将县城南端周河路两旁北起清溪桥、南至河舒镇的200公顷的土地规划为工业园区,全力打造“机械冶金制造园”和“轻纺食品化工园”两个园区,扩大产业聚集空间。在规划建设新的两个园区中,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按照“用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聚集、能量聚合”的要求,把园区建成县域经济带动区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资金和人才密集区。
二是创新园区经营管理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成立XX县工业园区投资开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XX县工业发展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政企分开、面向市场、盘活存量、吸纳增量、营运并举、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路子,全力做好工业园区建设融资、招商引资等工作。灵活园区经营政策,敢于创新,对重大工业项目,在土地供应、税收奖励、费用减免,能源价格等方面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工业园区真正建成产业集群效益突出、带动作用强劲的经济核心区。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树立“只争朝夕争抢项目、聚精会神落实项目”的理念,对已入驻园区的项目,要采取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协调服务、一套人马跟踪督办的办法,排除各种干扰和克服各种困难,加快建设进度,促使尽快建成投产。
五、环境推动:强化环境保障,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环境是聚集生产要素的“磁场”。环境优,则发展提速;环境差,则已有的优势将逐渐丧失。我们要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生命力”的理念,把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搞好硬环境的同时,着力打造软环境,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地缘不足服务补”,用环境的大好转、大优化推动工业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
一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引导于支持之中,把企业对政府的反映作为评判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坚持依法行政,清理和规范有关政策文件,切实解决“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的问题。规范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考评制、公示制,严格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积极推行收费许可制度、收费明白卡制度、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管理,杜绝“三乱”行为。对重点企业和业主实行挂牌保护,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不准随意进入企业检查;有收费项目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年初给政府报告的收费项目清单严格执行,中途一律不准增加收费项目和数额。
二是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法部门要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透明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一查到底,从重处理,是公务员的调出公务员队伍;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调离财政拨款单位;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且不保留职级待遇,在全县上下形成“谁敢阻碍企业发展,就砸谁的饭碗”的发展环境。
三是构建诚信互利的融资环境。要搞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密切银企银政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企业集聚,有效破解工业发展资金“瓶颈”难题。县内各金融机构要定期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诚信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授予不同的信用资源,确定信贷支持企业发展。各工业企业要争创A级、AA级和AAA级金融信用等级,建设诚信企业,努力构建金融安全区,实现银企互惠双赢。
第四篇: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思考分析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地处**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温泉、热气泉;最美的**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旅游区位良好,**市是**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仅需2.5小时,312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人文优势
**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生活,三区革命、兵团农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市方圆65公里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00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22.5万人。目前,**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旅游(景点)资源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
第五篇:对民商事速裁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人民法院在速裁运行实践以及所具备的实际运作环境资源,针对目前速裁工作存在的社会地位、运作环境、公众认知程度及目前改革深度等问题进行分析,从 法律 上的认可、制度上的匹配、调解大机制的运作、特殊案件的专门化、诉讼费用减收平衡、速裁特有规则及快速执行的配套等方面作了些创新式设想性,以期将有限的司法资源用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司法裁判中,进一步体现其特有的司法诉讼价值。
【内容摘要】
【关键词】 速裁 制度改革 设想 协调 发展 引 言
效率之所以被提到与公正相等的高度,是因为司法资源是有限的,而 现代 社会,社会事务的复杂、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因此,要将有限的司法资源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司法裁判中。作为“速裁程序”这一主题,有其特有的司法诉讼价值。速裁工作虽有章可循,但毕竟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大部分法院依据法律及最高院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简易案件速裁规则,对立案庭前调解的受案范围、启动条件、调解原则、审理期限、文书签发以及调解不成的案件与审判庭的交接等作出明确规定。笔者在南康法院自成立速裁组以来,一直从事简易民商事案件速裁工作,针对速裁改革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亲身实践,笔者也展开了不少深刻思考,并形成了以下自己的在速裁方面见解和观点,以期抛砖引玉,对速裁机制改革这一领域的研究或进行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 参考。
一、速裁机制改革当前面临的问题(一)速裁制度定位的问题
速裁机制是我国司法制度领域的比简易程序更简易的制度,不可避免的要在摸索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人民法院推行民商事案件速裁机制之初,我们对速裁的认识和制度考虑非常有限,具体说来就是希望通过速裁改革,将现有的司法审判资源分配再优化、使用更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有效缓解近年来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比如南康法院2006年,速裁组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43件,结案143件,其中调解结案125件,经调解撤诉15件,调撤率达97.9%,平均审理时间仅3天,近七成案件已及时履行。从运行速裁改革成果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体现该院特色亮点工作。然而要进一步挖掘速裁的生命力,更充分的发挥其服务司法审判的有效职能,我们决不能仅仅着眼于、并满足于眼前利益,而是应该冷静思考一下这个制度本质是什么,它的发展目标究竟该如何定位,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
(二)社会对速裁机制认知问题
当前人民法院速裁机制面临的制约因素之一便是当事人对速裁制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多数人认为速裁程序的运用不利于对其个人权益的充分保护,或会对其民事诉讼权利有所减损,加之适用速裁机制审理的案件受理标准与非速裁案件并无差异,部分当事人对速裁机制存在严重排斥心理,对速裁机制简便的审理方式、较短的审理期限流露出不信任心理,担心案件是否得到了慎重处理;而不少被告因无法在速裁机制中明显受益,也经常要求15天答辩期满、严格适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以及不恰当地提出管辖异议等,以达到排斥速裁之目的。由此可见,未能体现出速裁机制与普通程序相对应的特殊性,明显限制了速裁机制的顺畅运行,成为法院速裁机制当前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速裁制度改革处于浅界面
在速裁实践中,法院速裁改革及速裁法官目光多集中在对庭审程序的适度简化,对法律文书的简化,对传唤方式等庭前准备工作的简化等方面,始终是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大框架内进行的变动和尝试,对于当事人而言,他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程序上的简化、便捷,而不是速裁本应带给他们的实质上的司法利益和特殊。换句话说,老百姓并没有从很大程度上感觉到速裁与其他审理程序或相关制度的与众不同。因此,要真正发挥速裁的作用,体现速裁制度的优越性,必须对其深入性的改革,让当事人真正感觉到其特殊之处,并吸引他们选择运用这种制度。
二、速裁制度创新设想
(一)速裁制度将所应有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们正在实践着的速裁机制,其实质是在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易程序无法适应实际需要的情况下,结合审判实际,对其进行的一种大胆改良或者是一种很大程度的替代。这种自发的“法外”改革是符合现实需求的,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因而也是一种有益的改革。虽然法院成立了专门的速裁机构,比如速裁法庭或速裁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与制度,比如制定速裁规则、案件审限和移送制度等,进行了一定的深度的尝试,但这些举措显然还是不够的,还不足以支持速裁成为一种独立、高效运行的程序。我们所思考的,速裁制度与民事诉讼法中简易程序是一种隶属派生关系,抑或是替代关系,我们所希望的速裁制度最终能被司法推呈后乃至立法所采纳,正式融入国家立法,成为一种独立的简易纠纷快速处置程序。
(二)速裁方面的可行性制度设想与创新
结合速裁运行实践以及人民法院所具备的实际运作环境资源,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开展速裁制度的创新工作:
1、试行速裁案件相匹配的制度
一是为加快流转速度,制定送达制度。体现诉讼程序繁简与诉讼成本高低相一致原则,实现速裁机制应有的简易快速性,采取听取被告方对纷争事实的意见制度、告知其举证责任及期限等相关诉讼权利义务制度、征求其是否按速裁程序处理制度、审理期限制度、文书签发制度,采用电话通知、上门送达或当事人地址确认方式送达制度,速裁组调解不成或不能及时调处的案件限期与审判庭的交接制度等。二是建议庭前调解程序前置制度。在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积极配合法院快速、高效了结纠纷,保障速裁机制独立、高效运行的前提下,可在送达时告知或听取调解意愿和缩短审理期限的意见,引导当事人主动选择适用速裁机制。三是制定审限警戒制度。对立案后已满7天不能审结的案件,由承办法官凭相关证据向庭长汇报原因,按简易案件速裁规则移转审理,切实从选择速裁机制中受益,更好地实践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原则。四是保证案件质量,制定定期讨论案件制度。庭内集体讨论有争议或应适用普通程序而需移送审理的案件,以保证案件处置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合法。五是为讲求工作成效,制定弹性工作制度。针对有的案件需要在八小时以外的送达、开庭等实际情况,可采取预约、晚上或节假日时间,也可以到当事人家里开庭,既方便当事人诉讼,也是我们速裁制度推行的一个亮点。
2、创设大调解机制确认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申请庭外和解的期间,不计入审限。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申请人民法院对和解活动进行协调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审判辅助人员或者邀请、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事协调活动,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思想创设司法adr制度,在法院的有效控制下,进一步丰富纠纷解决方式,降低诉讼成本。
一是当事人自行和解的确认制度。民法特别尊崇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即只要当事人意识自治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法律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因为,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当事人私权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运用,是双方合意的表现形式,如诉讼契约,包括程序选择、不起诉、诉讼管辖、证据使用等[①],实质上是一种合同关系,符合现代契约的性质,应具有约束力。案件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为了使纠纷尽快得到解决,又能保持双方建立的商业情愫,在自愿、互谅基础上协商达成的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基于当事人的意愿,在速裁机制的框架下,以法律文书的形式给予程序上的审查并予确认,赋予法律上的效力。二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确认制度。在产生纠纷以后或者在此前,将双方的纠纷提交基层调解组织,请求基层调解组织或者第三人的介入,对双方的争议事实进行调解,基层调解组织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调解,因而达成的和解协议,法院同样基于当事人的意愿,在速裁机制的框架下,以法律文书的形式给予程序上的审查并予确认,赋予法律上的效力。三是试行司法adr制度(法院控制下的替代性纠纷解决办法),即在法院立案大厅设立司法adr窗口。当事人可以在立案前或案件审理过程中请求adr工作人员对纠纷进行调停,达成协议即可请求本院速裁机构确认。从各法院现有的退休法官资源来看,有大批接近或达到(事实存在)退休年龄有丰富审判经验且热心审判事业并希望发挥自身特长的法院老同志离开了审判岗位。具体做法:司法adr工作人员由本院在退休法官(不限于本院退休法官)中选任,同时对选聘、选聘标准、报酬、司法adr工作人员名册、当事人选定与法院指定作出相应的规范,目的是发挥法院退休法官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