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

时间:2019-05-15 16: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

第一篇:企业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

****今后三年及“十一五”

发展战略纲要(草案)

******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序言

强化战略管理,从更高层次把握发展方向,是自2002年以来油田上下着力探索的一项重大任务。经过三年多的尝试,基本上形成了以理念为引导,以发展战略为核心,以机制和制度为保障,以流程和执行力为支撑,以企业文化为底蕴,完整闭合、良好运作的战略体系,油田整体上已步入以战略引领发展的轨道。

油田战略管理的思路、框架和措施,得到了集团公司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也得到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同。在战略总体框架下,各单位准确把握业务定位,认真谋划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思路,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突出业绩。

三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推行战略管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所制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是符合油田发展需要的,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措施是成功的,是符合广大职工家属根本利益的。

为适应内外形势进一步变化的需要,推进油田加快发展,勘探局、分公司按照“规划三年,展望五年”的工作思路,编制了《河南油田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草案)》。

《纲要》客观地总结了“十五”后三年发展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系统地分析了油田面临的形势,围绕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矿区,描绘了今后三年及“十一五”期间油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了各项战略工作的重点,是油田今后三年及“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企业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油田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草案)

序 言 强化战略管理,从更高层次把握发展方向,是自2002年以来油田上下着力探索的一项重大任务。经过三年多的尝试,基本上形成了以理念为引导,以发展战略为核心,以机制和制度为保障,以流程和执行力为支撑,以企业文化为底蕴,完整闭合、良好运作的战略体系,油田整体上已步入以战略引领发展的轨道。油田战略管理的思路、框架和措施,得到了集团公司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也得到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同。在战略总体框架下,各单位准确把握业务定位,认真谋划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思路,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突出业绩。三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推行战略管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所制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是符合油田发展需要的,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措施是成功的,是符合广大职工家属根本利益的。为适应内外形势进一步变化的需要,推进油田加快发展,勘探局、分公司按照“规划三年,展望五年”的工作思路,编制了《****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草案)》。《纲要》客观地总结了“十五”后三年发展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系统地分析了油田面临的形势,围绕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矿区,描绘(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了今后三年及“十一五”期间油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了各项战略工作的重点,是油田今后三年及“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 “十五”后三年发展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 回首过去的三年,是油田上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的三年,是广大职工思想观念发生明显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战斗力不断增强的三年,是企业效益逐年提高、勘探开发核心业务稳定发展、市场创收持续快速增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三年。“十五”后三年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油气资源战略目标圆满实现 ㈠ 老区勘探取得进展,新区勘探领域得到拓宽。三年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635万吨,完成战略目标的100.97%。在国内取得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和“两北”区块、望江-潜山、三江盆地的勘探权,在尼日利亚取得了OML64/66区块的勘探操作权。㈡ 老区原油实现稳产,海外份额油突破在即。累计生产原油561.3万吨,实现了186万吨以上三年硬稳定。新建产能118.3万吨,完成战略目标的100.97%。老油田技术改造恢复产能25.71万吨,动用新储量和老油田综合调整累积增加可采储量593.8万吨,阶段储采比1.06,实现了全油田储采比10以上稳定,为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尼日利亚STUBB CREEK边际油田的开发操作,为“十一五”期间分享海外油气资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外创市场取得明显突破 ㈠ 外创市场“以外补内”初见成效。石油工程单位累计实现对外创收14亿元,完成战略目标的148%,创收额由2002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在40%以上,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9%提高到了37%以上。㈡ 市场范围进一步拓宽,形成钻测录、物探、油建、设计、采油生产、井下作业、后勤服务等多领域、多国家、多地区进入的市场开拓格局。石油工程单位目前共有63支队伍、1786人分布在国内16个省区和5个国家的54个市场,完成外部市场队伍目标的153.66%。第二采油厂成功开拓了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塔河油田油气开采市场,涧河社区进入了尼日利亚后勤服务市场。㈢ 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已基本适应外部市场竞争要求。队伍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钻、测、录、井下作业、物探、油建等单位设备的新度系数由0.35提高到0.51;共有106支队伍通过集团公司资质认证,其中甲级队42支、乙级队52支,分别为规划目标的184%和113%。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㈠ 总量富余、冗员过多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油田用工总量由2002年的38512人(全民工28469人),精简到目前的26978人(全民工23729人)。㈡ 薪酬激励作用初步显现。以建立岗效工资制为重点,形成了“上岗靠竞争、竞争凭能力、工资自己挣、收入看贡献”的新分配观念。通过公开竞聘,竞争上岗,2042人从机关和后勤单位调整到科研生产一线。㈢ 初步形成了操作、技术、管理“三支队伍”。高级技术工人比重提高了8.9%,中层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文化水平得到较大改善,平均年龄降低3.5岁,普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提高11%,同时还分类分层次选拔建立了集团公司级、局级和厂处级专家队伍。

四、管理创新取得较好进展 ㈠ 结构调整、主辅分离和改制分流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内部专业化重组和井下作业队伍整合分离等工作,勘探局、分公司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逐步突出。积极开展压扁管理层工作,实现了分公司会计核算层次的上移,在新庄油田进行了油公司模式试点。油田管理人员进一步精简压缩,中层管理人员、科级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分别压缩了26.70%、10.03%和25.44%。围绕建立精干高效管理机关的目标,对局、分公司机关进行了改革调整,定员、处室、科室、科级干部分别压缩了27%、7%、13.8%和11.6%。努力实施主辅分离、移交办社会和改制分流。完成了中小学和公安局等企业办社会的移交工作,移交人员1958人;完成了南阳石油机械厂等21家企业的改制分流工作,累计分流人员4785人。发展观念、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已深入改制企业职工的心中,改制企业正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㈡“五大机制”初步形成。推行A管理模式,规范管理秩序和经营行为,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实施投资回报制度,优化投资结构,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发展机制;以魏178井大讨论为契机,对建立高效的生产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完善了效能监察和责任审计体系,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监督约束机制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修订完善了企业管理基本制度,在分公司全面实施了内控制度,使油田管理进一步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㈢ 管理手段得到改善。以建立“数字油田”为目标,建设完成了办公自动化和ERp系统。

五、企业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㈠ 总结了油田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提炼了“敬业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确立了包括经营宗旨、经营理念、团队精神、工作作风、员工标准等在内的油田文化的基本内容,形成了油田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作为企业文化内容之一的HSE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得到了集团公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㈡ 通过编印下发《河南油田企业文化手册》和《河南油田员工手册》,推广《河南油田之歌》,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办企业文化专题,设立企业文化标语牌等措施,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宣传普及,使职工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㈢ 加强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宣传企业文化和丰富油田职工家属业余生活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油田的凝聚力。

六、科技进一步取得新突破。三年累计申请专利51件,授权专利34件,获得科技进步奖359项,其中国家级1项,集团公司级19项。攻克和解决了一批制约油田增储上产的技术难题,科技增油31.2万吨,增效4.1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4.6。

七、油田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五大战略”的顺利实施,确保了油田整体效益目标的实现。分公司效益逐年提高,各项成本均控制在总部调整指标之内,三年累计实现利润超过30亿元,2005年预计实现利润19亿元;勘探局亏损总额从2002年的13000万元降低到2005年的4200万元。

八、矿区面貌发展较大变化,职工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企业发展、效益提高的同时,完成了大庆小区、泰山小区等一批住宅小区的建设,配套完善了道路和基础设施等一批建设项目,矿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增加在职职工工资,增发离退休人员企业补贴,关心弱势群体,妥善处理“协解”人员、内退职工和退岗家属工提出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助困活动,职工家属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得到较大改善。在企业快速发展,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保持了矿区大局的基本稳定。第二章 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机遇,扬长避短,以油气资源和市场开拓为核心,夯实发展基础;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进步,为发展提供强力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体制机制和文化保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实现矿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 实现“三个确保,三个突破、三个增长”: “三个确保”:确保老区每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00万吨。三年2400万吨。力争实现塔里木河南探区突破,三年探明储量4000万吨。确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考核指标。确保安全生产和企业大局稳定。“三个突破”:分享国际石油资源取得新突破。海外油田三年累计产油240万吨、份额油72万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三年累计科技增效6亿元,科技回报率1:5以上。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学习型组织建设和人文企业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日益和谐,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日前增强。“三个增长”:油气产量稳定增长。三年累计生产原油600万吨。到2008年,油气产量达到210万吨以上,其中海外油田份额油达到36万吨以上。对外创收持续快速增长。三年累计创收30亿元以上。到2008年,外部创收达到12亿元以上。职工收入不断增长。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三、2010年远景目标 到2010年,油气产量达到250万吨;对外创收达到2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元。第三章 五大战略

一、油气资源战略 ㈠ 油气资源勘探。继续按照“战略展开、战略突破和战略准备”的部署层次开展工作,深化老区勘探和滚动勘探,为老区原油产量基本稳产提供资源保障;加快新区和海外勘探,为油田稳产增产做好资源接替。战略展开地区是: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南部陡坡带;南阳凹陷张店-白秋断鼻构造带;焉耆盆地宝浪、本部图构造带翼部和四十里城斜坡区、博南含油区块;尼日利亚OML64/66区块。战略突破地区是:泌阳凹陷深凹区深层系、毕店含油区块;南阳凹陷东庄-北马庄构造带;焉耆盆地霍拉山前推覆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和南部凹陷。战略准备地区是: 河南外围盆地、塔里木河南探区、三江--敦化盆地、望江—潜山盆地。勘探重点是:

1、继续坚持泌阳、南阳凹陷和焉耆盆地深化勘探,重点增储区带为泌阳南部陡坡带和北部斜坡带的王集-柴庄地区,确保老区年新增探明石油地储量800万吨,三年累计探明2400万吨。

2、力争实现塔里木河南探区的重大突破,三年探明储量4000万吨。

3、力争取得三江盆地、望江—潜山盆地的勘探突破,拿到控制储量1500万吨,预测储量2100万吨。

4、加快尼日利亚OML64/66区块勘探步伐,为海外原油上产、增产提供物质基础。㈡ 油气资源开发。深化老区地质和工艺技术研究,优化方案部署,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超前介入,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控制油田老区递减;紧跟新区勘探步伐,筹划原油产量的潜在接替;加快海外油田开发步伐,为油田稳产提供现实接替。工作重点是:

1、深化地质综合研究,加强老区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力度,提高探明储量的动用程度。三年累计动用储量1644万吨,新建产能76.3万吨,生产原油528万吨。

2、改善稀油老油田注水和产液结构,提高水驱采收率。东部稀油老油田含水上升率控制在0.5以下,采收率提高2-3%,总递减控制在3—4%。

3、进一步完善高温聚合物驱配套技术,形成三采区块的产量接替,三年安排4个接替区块,接替储量2308万吨,聚驱覆盖储量1446万吨。

4、继续加大老油田综合治理、技术改造力度,三年恢复水驱控制储量1337万吨,恢复动用储量960万吨,恢复可采储量270万吨,恢复产能43万吨。

5、加快尼日利亚勘探开发前期工作节奏,尽快形成产能,三年累计产油240万吨,获得份额油72万吨。到2008年总产量达到120万吨以上,份额油达到36万吨以上。

二、市场开拓战略 坚持效益优先原则,树立“依靠油田内部,而不依赖油田内部”的理念,抓住机遇,发展特色,打造名牌,创新组织管理,形成多专业整体创市场的局面,保持外部收入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外部市场份额的新扩张和外创市场效益的新提高。㈠ 市场开拓目标。三年创收30亿元,到2008年创收达到12亿元以上。其中,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专业3年创收25亿元,到2008年创收达到10亿元;其他专业3年创收5亿元,到2008年创收达到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的平均利润率达到8%以上,力争10%,海外达到15-20%。㈡ 市场定位

1、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单位。扩大现有的西北新区、华北鄂尔多斯、东北勘探、南方管道和海外等五个重点市场份额,切实提高创收效益。密切关注中石化、中石油、延长油矿、国内油气管道建设和海外勘探开发等方面的市场动态,争取进一步拓宽市场。在市场拓展的业务领域上,钻井、物探、工程设计和建设要再攀新高,测井、录井、井下作业要有更大突破。

2、油气生产单位。巩固和扩大西北局塔河油田开发市场,积极进入原新星公司和延长油矿等其他油气开采市场,力争取得大突破。

3、炼油化工单位。走精细化工发展之路,持续提高深加工产品与燃料型产品销售收入比,加强产品营销,巩固和扩大蜡产品市场。

4、科研单位。以为油田内部生产提供科技支撑为核心,适时合理地开拓外部科技服务市场。

5、通信公司。立足油田,扩大外联,拓宽市场;稳定发展和争取油区及周边电话业务;发挥油田信息资源优势,拓展民用互联网和增值业务。

6、社区和其他后勤服务单位。在确保内部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涧河社区重点拓展海外后勤服务市场。双河、五一社区及其他后勤服务单位,在服务好油田生产和矿区居民生活的同时,发挥自身特长,组织本单位富余人员,采用向生产单位制输出劳务、自行组织创市场等多种方式,盘活人力资源潜力;利用本单位闲置装备和场地,盘活资产潜力,增加创收手段,对外创收要达新水平,以有效化解经费不足的矛盾。㈢ 市场开拓工作重点

1、树立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三个统一”,做到“三不进入”。“三个统一”,即外创市场的规模与效益的统一、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增收与增效的统一。“三不进入”,即没有效益的市场不进入、有效益但信誉不好的市场不进入、有效益但资金回收困难的市场不进入。

2、采取灵活的市场策略。以增加盈利能力为目标,提高已占有市场的获利能力;以快速占领市场为目标,适当降低利润率和获利能力,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以与国际上大石油公司直接合作为手段,立足尼日利亚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提高国际市场的盈利能力。

3、创新队伍和人员配置方式。建立以骨干人才为主的基本队伍架构,推进一般操作和一般管理岗位用工的市场化和社会化,适应市场需要,增进队伍和人员配置的弹性。允许外拓市场单位根据市场需要,按程序灵活增设岗位和增加编制。逐步推行项目全员聘用制,面向全油田选用人才。

4、加强外部市场开拓管理。加强市场开拓管理机构力量,形成上、中、下三个层次统一协调的市场开拓格局。油田市场开拓主管部门负责市场开拓的整体(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组织协调,加强外部市场的研究,定期发布市场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外创单位市场提供指导和服务;二级单位负责具体的市场开拓运作,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项目部负责本业务市场开拓和项目的运行。进一步加强外创市场队伍的安全、设备、资金的管理与监控,实现经济、安全、高效创市场。

5、发展技术和更新装备。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以特色技术和优质服务打造河南油田的外部市场品牌。适应市场需要变化,加快装备更新步伐,挖掘现有装备潜力,合理确定装备配置结构,有步骤地提高队伍装备水平,增加装备总量,形成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梯级装备结构,提高队伍的创收能力、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

6、完善外创市场激励政策。对外创市场单位在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局级管理费收取、市场开发费用列支、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继续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对油田内外单位和人员提供外部市场开发信息可按利润情况予以相应物质奖励。允许各单位在外创市场过程中,引进急缺人才,自行确定薪酬标准。

三、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以解决结构性矛盾、内部流动不畅和人工成本过高等问题为重点,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建立内部动态流动机制。按需施培,建立符合油田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油气资源和市场开拓战略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重点是:

1、盘活内部人力资源。一是强化按需设岗,建立科学的岗位管理体系,合理调整队伍结构和组织结构,通过竞争上岗,使富余人员显性化;二是通过薪酬分配的调节作用、推行项目管理、探索和实施鼓励人员流动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低水平的养人机制等多种措施,建立起机关、后勤单位富余人员向生产和创效单位流动的新机制。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切实降低人工成本。建立油田内部人才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合理配置各类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成本;推进用工的社会化,置换出高成本人员走出油田,创收增效。

3、强化按需施培,实施培训的全过程管理。根据油田发展需要,科学分析培训需求,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务实设计培训课程,规范培训过程,严格培训效果评估,努力转化培训成果,重点监控培训流程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管理创新战略 适应油田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建立集中管理、授权有度的新型管理体制, 为油气资源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提供体制保障;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持续实施改制分流、专业化重组、关停并撤、压扁管理层和社区改革等工作,进一步突出油田的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围绕建立“五大机制”,完善油田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和加强专业管理。㈠ 适应集团公司集中决策、分级管理体制的要求,构建起集中决策、授权有度、运转畅通的管理体制框架。

1、体制框架 油田分公司作为一级成本控制中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公司内控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下属单位是二级成本控制主体,负责完成分公司下达的经营管理指标。分公司对油气生产单位以建立“油公司”体制为目标,逐步实现“分公司-采油厂-作业区”三级管理;在油气资源领域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在科研单位推行项目化管理。勘探局是一级利润中心和一级成本控制中心,实行“两级法人、三级管理”。钻井、测井、录井、物探、水电等单位是模拟利润主体,负责完成局下达的利润指标,局对其按分公司模式管理。油建、设计等单位是二级法人、二级利润主体,勘探局以出资额为限依法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后勤服务单位是二级成本控制主体,负责完成局下达的服务任务和成本控制目标。按照责权对等的原则,局、分公司对二级单位合理授权。在油田整体战略部署、规划及实施计划的指导下,二级单位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规划、计划,在授权范围内,拥有人、财、物、生产、供应、销售等自主权,依法、依规自主经营。㈡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精干核心和主营业务。

1、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快工作节奏,推动改制分流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力争到2008年完成全部改制分流工作。

2、配合集团公司整体改革步伐,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专业队伍实施专业化重组。严格定编定员,进一步精干通信队伍,提高自立生存能力。

3、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水、电、气、暖的收费改革,实现应收尽收、应得尽得;对政府公共服务类职能实行费用定额管理,严格定编定员,控制费用。

4、适应油田结构调整和改制分流的需要,加快两级机关的改革,强化决策、管理、协调职能,下移一般性操作职能,进一步压扁层次,精简人员。

5、加快出台“无产品、无市场、无效益”,经营困难的油田自办企业关停并撤的政策研究,力争到2008年完成全部关停并撤工作。㈢ 进一步完善“五大机制”,全面推行内控制度,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明确决策范围,规范决策流程。继续实施A管理模式,严格授权管理;发挥机关职能部门的决策参谋职能,为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二是创新生产运行机制,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对生产运行组织实行流程化管理,强化流程的节点控制,严格考核,带动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各环节效率的整体提高,以集中更多的队伍和人员走出油田,创收增效。三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提高发展速度,努力增加油田经济总量为目标,集中资金发展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油田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按需激励,建立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留住关键技术、管理和操作人才。五是围绕油田发展的主题,革除制约资源和市场开拓战略实施的旧观念,完善审计、效能监察等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为“五大战略”的实施提供切实保障。六是完善企业管理基本制度,全面建立油田内控制度体系,真正做到授权有度、风险受控、操作规范,促进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㈣ 强化预算、资金、投资和成本管理。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把好预算编制、调整、月度执行和监控关,实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预算管理。

2、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强化制度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强化计划管理,确保预算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确保资金向生产单位和创效单位流动;强化结算中心内部调剂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外埠资金管理,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3、坚持以效益为中心,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项目。突出油田勘探开发核心业务,加大勘探开发建设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提高勘探(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投资效益;突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加快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外创市场装备的更新步伐,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开拓;突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养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效益好的项目,限制一般项目;突出降低综合运营成本,重点抓好节能降耗项目,确保安全项目。

4、加大降本减费力度。抓好决策环节,从源头控制成本;抓好管理环节,探索和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控成本;抓好科技进步环节,依靠技术进步节能降耗;抓好物资采购管理环节,降低采供成本;抓好优化运行环节,控制关键成本要素。㈤ 完善经营考核政策。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指标考核体系,提高指标的准确度,根据资产质量和创效能力,按业务性质核(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定指标。二是完善效绩考核兑现政策,正确反映各种队伍对油田发展的不同贡献,加大激励力度,按经营业绩兑现效绩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三是规范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政策,加大其收入与单位经营业绩挂钩力度,推行年薪制与任期目标全面考核制,试行中长期激励。㈥ 以提高队伍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切实改进和加强“三基工作”,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改进“三基工作”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精简合并报表、资料、制度和台帐,建立基层管理工作评价体系,规范对基层的检查项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实现基层管理工作的简约化高效运行。

第三篇:“十一五”财政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十一五”财政工作总结与今后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区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各项财政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十一五”财政工作回顾

(一)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8.16亿元,增加到2009年末的 36.12亿元,四年间增加了近一倍,年均环比递增25.76%。截止今年10月底,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57.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8.7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86亿元,增加一倍多,年均环比递增27.36%,截止今年10月底,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7.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5.09%,提高到2009 年的6.41%。

(二)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财政总支出达119.16亿元,年均环比增长17.32%(其中今年前10月支出34.19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区本级可用财力执行数)50.85亿元(含今年前10月,下同)。镇(街道)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2006年的0.7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1亿元,年均环比增长17.81%。区本级与镇(街道)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从2006年的9.87 :90.13调整到2009年的9.99 :90.01。

“十一五”时期,农林水事务支出由2006年的354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290万元,年均增长32.76%(今年实际支出已达11887万元,同比增长74.65%);科技支出由2006年的2722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4746万元,年均增长20.36%;教育支出由2006年的2.3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83亿元,年均增长18.4%(今年累计支出已达31309万元);社保支出由2006年的3080万元增加到2009年6656万元,年均增长29.29%(今年实际支出已达9158万元,同比增长108.04%);医疗卫生支出由2006年的275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631亿元,年均增长31.9%(今年实际支出已达5579万元,同比增长44.87%)。

(三)各项财政改革取得进展,财政管理机制不断创新。(1)“十一五”期间,先后两次对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作了调整(2006年和2009年),明确区、镇(街道)两级的体制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范围及财权、事权,提高镇(街道)财政财务管理水平。(2)创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资金分配决策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把收费管理、票据管理、资金收缴全部纳入网络管理,增强财力调控能力;实行预算分类管理,经费分人员、公用、项目等三大类,按级次细分,按标准核实;于08年开始将教育系统的部门预算实施人大审议制度,促进预算公平、公正、透明。完善发展性财政资金预算项目的提出、筛选、论证和审核机制,实行建设投资项目评审制度;于0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保综合预算制度,加强社保资金的监控能力。(3)建立项目资金结余结转、重新分配的使用管理办法,对纳入核算中心单位的专项结余进行收回并重新安排,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截止09年底,全区共有115家部门(单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4)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制度,于08年实现“管采”分离机制,对公务出差人员实行住宿定点管理,对公务车辆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和“一车一账”管理,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5)积极构建以绩效评价为主的财政监督体系,出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在全市率先建立绩效评价委员会制度,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效果不断提高。(6)07开始实行政府性债务申报制度,将减负消债纳入区对镇(街道)考核,加强债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确保经济平稳运行。(7)08年开发了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在全市率先建立和实现了行事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编制、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机制。(8)贯彻落实公务员津贴补贴有关规定,对区各部门单位发放的津补贴进行清理和规范,全面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制度。(9)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行备案登记和引入竞争机制,规范项目预结算管理。(10)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以区公共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平台,对区运输总公司等6家国有公司的产权重新整合和划转,打造成总资产89.75亿元、净资产58.42亿元、下属控股子公司24家的国有集团公司。

二、2010年财政工作总结

(一)今年前10个月收支情况及全年收入预测。实现财政总收入38.37亿元,同比增长20.36%。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23.47%,为预算的103.84%。完成财政总支出34.19亿元,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1.47亿元,同比增长36.24%,为预算的108.49%。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支出执行,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根据当前宏观形势和我区经济发展,结合节能减排对经济的影响,以及1-10月税收总体入库情况,具体收入预测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3亿元,增长1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8亿元,增22%。

(二)今年来做好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1)充分注重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实施“四大战略”和“两城”建设工作目标,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加大区本级财政投入,积极支持工业、金融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财政增收基础。(2)执行好中央、省市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措施,及时兑现政府奖励资金1588.8万元,对规模化发展、自主创新、开放型经济、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利用等项目进行专项奖补,着力培育“三高二低”(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低污染、低能耗)产业。(3)按照“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一方面,全力支持促内保增和民生改善,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各项重点支出占比不断提高。如一般预算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增幅分别达到108.04%、58.24%、44.87%、203.08%和74.65%,完成预算的141.31%、107.97%、131.86%、295.15%和221.86%;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结余清理、加快省市专项拨付、强化用款计划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着力地支持地方经济和事业发展。(4)试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下达2010政府投资项目计划72个,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府投资项目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初步建立了一本预算管吃饭、一本预算管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5)出台《国有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集中财务核算制度》,在区公共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立财务中心,负责全区国有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进一步强化项目财务管理。(6)强化单位公房出租管理,从4月份开始,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实行公开招租,截止10月底,共进行了8批次120余处房产公开拍租,合计招租底价为380.58万元,最后成交价为551.75万元,溢价比例达44.98%,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7)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区工业经济局、交通局、发改局等5家单位,实行首批集中支付试点。(8)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处置行为,实行分级报批制和核销鉴定制。(9)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严格实行支出“一支笔”审批,做到“支出按预算、开支按标准、审批按程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10)积极履行财政保障职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首次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划拨838.62万元,对就业容量大、就业贡献率高的51家企业,实施政府补贴制度;深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按有关规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列入预算,以解决城乡困难居民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提高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高度重视“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专项活动,出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每人每年50元保洁费标准多渠道筹资,设立农村环卫建设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环卫建设。

三、当前财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形势来看:当前,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已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但从实体经济及我区情况来看,仍不容乐观:(1)生产成本上升压力,随着最低工资的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本币升值、银行加息等多重压力,工业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2)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3.98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4.85亿元,增长23.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0.1个百分点,居台州各县(市、区)末位,其它主要指标也处在全市中下游水平,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薄弱。(3)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过近几年来的调整,我区以劳动密集型、外贸出口型的工业经济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一批高利润行业和有一定规模盈利能力的企业,支撑工业生产和传统支柱企业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差,影响工业整体盈利水平。(4)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1.91亿元,同比负26.6%,其中,工业生产性完成投资14.42亿元,同比负61.4%,列全市倒数第一位,工业性投入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4%,制造业投资总量明显偏小,势必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后劲。(5)今年来,我区工业品出口扭转了去年大幅度下降的态势,由去年12月份负的32.0%到3月份的32.0%,再到前三季度的34.0%,但仍比金融危机之前(2008年9月)的53.74%低19.72个百分点。

从财政收支运行来看:(1)由于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的原因,我区的传统产业缺乏增收亮点,在当前财政收入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增长恐是难以实现。(2)在去年规范公务员收入的基础上,目前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全覆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教师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项目,将增加刚性支出近2亿元,而地方年均新增可用财力不足1个亿。同时,各种保障民生政策的不断出台,加大了对教育、社保、卫生、就业、环保、三农、科技等方面的投入政策,要求地方配套资金以及支出标准定额的提高,政策性支出的快速增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3)节能减排政策的强势推进,使一些工业企业和部分服务业的工业产值、经济效益和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很大程度影响到下阶段财政收入。(4)由于地方财政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较大,目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房控政策,将导致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不稳定,对如何维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将是一个重大考验。(5)重点工程投入大。随着我区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的上马和续建,重点工程支出越来越大,如安置房工程、104复线、三山(黄礁)涂围垦、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工程等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财政压力越来越重。

三、推进财政改革管理的思路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从财政收支和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善用财税政策杠杆,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善于依法理财,分好切好财政“蛋糕”,这是今后财政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按照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1)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财政牵动、多方出资、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财源建设的投入渠道。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积极支持开发和推广能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引导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2)扩大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范围,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对中小企业投融资、争创名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等,研究和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推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3)加大金融和服务业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地方金融、物流、建筑、仓储、中介等行业发展,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鼓励和引导企业主业和辅业分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地方可用财力的稳定增长。

(二)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建立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1)进一步深化预算精细化管理,细化项目支出预算,逐步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政府性项目投资和债务计划组成的综合预算制度。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强化预算执行,解决半路追加问题。推行绩效预算模式,细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部门经费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2)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和资金支付范围,在今年5家单位试点的基础上,确定区财政局、建设局等20家单位纳入11年试点工作,最终将所有部门预算单位和政府性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加强资金监管。(3)继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研究实施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提高服务类采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努力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益。(4)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研究制订相应政策,通过直接投入、补贴、贴息等多种方式,调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的积极性,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创新投融资体系。(5)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在继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6)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机制,将乡镇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特别是强化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管,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加大对省市中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心镇的集聚和带动功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发挥财政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财政作为“庶政之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其基本职能所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向“民富国强”战略目标,这就意味着“建设财政”要向“公共财政”转变,“吃饭财政”要向“民生财政”转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是今后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但从现阶段财力的可调控能力来看,难以在短期内高水平地满足全部的民生需求,因此解决民生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只能分步骤、有重点地实施,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逐步构建保障民生的有效机制。改善民生既要积极有为,又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财力可能,逐步提高社保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切实执行好各项社保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可靠、稳定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支出保障标准,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篇: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发展战略

重庆金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发展战略

根据集团公司全体股东对公司至201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今后五年集团公司的发展思路是:遵循一个方针:即企业经营方针;创新两个机制:即人才机制和分配机制;强化三个重点:及战略管理、基础工作和监督管理;实施四大战略:即低成本战略、品牌战略、差异化战略、多元化战略。

(一)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今后五年集团公司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政府鼓励行业(如土地治理、三农项目)投资经营为主业,积极稳妥地做好现有煤矿企业;优先发展安防产业;加强资本运作,力争实现企业上市;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资产安全运行、保值增值和优化配置,成为构架严密、体制完善、运转高效,具备一流管理水平、配备一流人才队伍、培育一流企业文化、创造一流经营业绩的投资经营类大型民营企业。按2010年经营计算,到2015年集团公司总资产力争新增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力争新增1亿元人民币。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实施资本运营战略。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优化、组合各生产要素,创新投融资体系,通过企业上市,发挥优质资源,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确保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为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资金保障。——实施产业拓展战略。依托集团公司成立15年来的产业项目资源优势,以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现有政府鼓励项目为主业,积极发展安防产业,通过合理规划,投资土地治理项目、智能交通和物流等衍生附加服务产业,拓展产业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

——实施人才提升战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选拔机制、培养引进机制、激励竞争机制、分配使用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激发员工自主创新活力,全面改善人才结构,提升队伍素质,培养出一支适应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行需要的一流人才队伍。

通过资本运营、产业拓展和人才提升相互促进,使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源不断循环,全面提升集团公司价值,形成充满活力的发展局面,凝聚强劲的发展动力,全面完成股东们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集团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对金田集团而言,转变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着重要做到“两个转变”,即: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从投资建设型向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型转变;实现“三个创新”,即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上的创新。

创新发展理念。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强调在速度、质量和效益之间寻求良性平衡。要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创新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各项工作。要充分认识到不仅要继续保持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要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金田集团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实、做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回报社会、回报职工为价值追求,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经营服务导向。最大限度地提高集团公司经济效益。

创新发展方式。在发展方式上实现集约型增长,是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和改进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规划、方案论证、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环节强化科学管理,有效提升投资效益。要大力倡导节约经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倡导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使用。要对集团公司的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形成合理布局,引导投资结构优化,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快从投资建设型企业向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型企业转变。要充分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在发展方式上加快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

创新发展路径。随着能源、资源对今后发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现代企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转型,我们必须创新发展路径,寻求新的发展支撑力。要开拓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业态,加快从单一煤矿投资向多种产业投资转变。要依托集团公司销售网络,构筑集休闲旅游、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发展政府鼓励性产业。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注重长效机制的构建,将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引入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的轨道,改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使各部门、各层级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能。在发展路径上加快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产业拓展、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三)增强企业软实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断提高竞争力,是企业长盛不衰的要诀。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企业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在经济竞争与文化较量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班子建设,努力构建以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形象识别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增强软实力,提高硬实力,全方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要培育“敬业爱岗,求实奉献,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转化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贯穿到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形成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要培养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创新的积极性,让广大员工与集团公司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行为准则。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通过思想文化建设,形成互动和谐的工作氛围、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适应市场的创新活力,逐步提升集团公司的软实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构建出以全局性和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计划为基础,合理的人员供需配置、技能开发、绩效评价管理和薪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框架,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要加大培养力度,进一步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塑造出一支与投资建设、营运管理要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队伍,逐步适应集团公司产业拓展、企业发展的需求。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全面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发掘企业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优势。

加强党的建设和班子建设。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把提高班子领导水平作为班子建设的内容抓紧抓好,改善领导方式,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第五篇:村支部三年工作情况及今后三年打算

某某村党支部三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和后三年工作计划

村党支部三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工作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村的村容村貌、民风正气、邻里和谐、干部团结、党员干部思想等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下面我把村党支部三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一、信访稳定工作

村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把信访稳定工作做为各项工作的大事来抓,时刻把此项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按照日碰头,周研判的工作指导思想进行研究、防范可能出现的信访上访苗头和需要解决化解的上访信访事件。三年来,通过支部的努力,解决了包括高速路占地赔款、大棚建设中出现的上访信访案件59余人次,接回上访人员、化解调处上访信访案件30余件次,并由被动接回上访人员到主动及时排查上访信访苗头,并及时化解在基层和村里。现在我村的上访信访案件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辖区群众的觉悟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群众的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稳定,为我村的发展建设奠定了的较好的环境基础。

二、党的基层建设

我支部按照党的基层建设要求,分期分批,把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热心村里公益事业和有上进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村民,通过引导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党组织的认识,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三年来共新发展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我支部更有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强对党员志在新形势下的思想觉悟和政策的培训,以会代训,使党员干部在新的形势下,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现在我支部召开党员会议,到会率达70%以上,有事及时请假,发挥了党员干部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村风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

我支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带领两委成员及干部群众,三年来,新修硬化村内道路1000余米,通棚区道路400余米,改善了村内出行条件。并新建村部一所,改善了村里的办公条件,新建文化娱乐广场一座1000余平方米,较好改善了群众休闲场所的设施。改建了村集体卫生所一座,为我村群众的就医提供了安全便利的条件,新修配套排水沟350余米。通过新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发送了我村的村容村貌,改善了群众的出行难,为我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我支部根据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规划制订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方向,几年来,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2座,大拱棚10余座,新发展露地蔬菜30余亩,流转土地近100亩,为我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开了先河,为今后我村的经济发展带了个好头。为今后改变群众的种地观念增加了一定的影响。为今后的高效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巩固农业基础工作

我支部根据我村自身情况和农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向上级申请,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新打机井2眼,修复病坏机井3眼次,新铺设地埋管道1500余米,及部分吃水地下管网,基本解决了我村的群众饮用水的问题。新增水浇地500余亩,使我村吃水问题和靠望天收的问题有了较大的改善。

六、尽力帮扶贫困村民脱贫

我支部根据我村的实际现状,主动把村内的贫困居民致贫原因进行摸排,同时依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分类排队,拟定救助,给以及时的帮扶,三年来,通过不同形式,帮扶贫困村民12家,由从生活上帮助到帮助改变产业结构,帮助脱贫。使贫困村民的情况均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这些还不够,今后我们要想方设法,进一步给以帮助,使这些贫困人群在党的政策下,尽快脱贫,过上正常人群的生活。

以上六个方面是我村党支部在三年来各项工作中做的较为显著的工作,但这些还不够,我们支部的各项工作距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在服务群众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上多听群众呼声,我们的工作思想,就是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贯彻到群众中去,多研究如何服务好群

众,为群众多办好事和实事,为此我党支部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主要是:

一、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把上级的惠民政策做实做好,使辖区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惠,使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从而达到本村大局稳定,减少上访信访案件发生,构建和谐环境,使邻里和睦,村风气正。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我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及时吸纳思想上进、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热心党的事业的年轻村民进入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为村风气正奠定好的基础。

三、进一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今后三年我村的高效农业发展达300亩以上,土地流转达300亩以上。

四、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使我村通组通户道路率达80%以上,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以上,同时路边排水沟等配套设施给以完善,主街道墙体立面改造一新。

五、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新打机井8眼以上,新铺设地埋管10000米以上,修复病坏机井3眼,基本使80%的农田能够灌溉。

六、加大帮扶贫困村民力度,使我村贫困村民脱贫率达70%以上。

七、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及临时性和阶段性中心工作任务。

下载企业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今后三年及十一五发展战略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 (2011-2020年)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把标准化工作作......

    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

    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 为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基础,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与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社......

    企业发展战略

    本草堂企业文化 一、宗旨:推行以“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为主题的5P企业战略。强力构建实施“人才、品牌、科技”为......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加快有效发展,构建和谐银行,支持......

    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导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构建......

    朝阳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朝阳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解读(一)编者按:《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朝阳区......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关于印发《“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6〕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

    复旦十一五规划纲要

    复旦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本网发布时间:2010-11-02 浏览次数: 一、“十五”成绩与当前形势 “十五”期间,全校师生员工紧紧抓住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明确创建世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