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珠海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珠海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2010年,珠海市财政局紧紧围绕珠三角规划发展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制订落实财政扶持措施,努力促进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一、稳定产业专项资金投入,突出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下滑,而刚性支出增加较大,收支矛盾更加突显,支出结构急待调整。在此情形下,我局通过压缩行政开支和一般专项的手段,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2010年市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扶持企业发展方面的资金达到6亿元(含产业转移专项1亿元),与上年持平。产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实施科技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标准战略、名牌名标战略和总部经济战略,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开拓国内销售市场,推动航空产业、物流业、旅游业、服务外包业、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以及保障城市公交行业的稳定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考验,一些加工贸易、贴牌生产、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品牌的企业倒下了,而那些有技术、有品牌的企业则逆势增长,突显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在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方面,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10年,市财政预算安排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资金11180万
元,比2009年增加了1830万元。主要用于科技研究开发、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境内外专利申请资助及专利奖励、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等为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2009年修订了《珠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珠海市专利申请资助管理办法》、《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新出台了《珠海市专利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珠海市企业商标国际注册财政资助办法》。此外,还制订有《珠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珠海市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三、鼓励支持制造业做大做强,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预算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500万元,推动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创新、推行名牌名标战略、开拓国内市场和改制上市。先后出台《珠海市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珠海市技术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珠海市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是预算安排航空产业发展5000万元专项资金,配套建设珠海国家级航空产业园,用于航空产业园的规划、开发、项目招商和项目落户补助等,加快发展新兴战备产业。
四、贯彻落实“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发展举措,财政重点安排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47亿元。
一是安排商贸、旅游、会展业等专项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现代旅游、现代商贸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以及会议展览、金融服务等新兴潜力行业。
二是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产学研基地、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文化产业原创作品、文化产业研发项目等的建设。
三是安排外贸发展专项资金2200万元,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以及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
四是安排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等。
五是安排“四位一体”融资风险准备及贷款贴息专项资金4000万元,构建财政、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公共融资服务平台,由政府搭台协助民营企业融资贷款。对贷款项目实行财政、担保机构、企业按比例分担风险,同时财政给予项目贷款贴息的运作机制,撬动银行资本的投入,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六是安排珠港机场公司新开航线、航班补贴3000万元,支持机场开辟更多的航线、航班,充分发挥空港带动人流、物流的作用,促进我市航空产业的发展。七是安排农贸市场改造专项资金500万元,鼓励老旧农贸市场按照新标准进行改造,优化市民购物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五、加快节能减排步伐,构建生态文明特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2010年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33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300万元。其中节能专项2000万元、减排专项1000万元,可再生能源专项3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我市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支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支持减排新技术、企业减排项目、区域减排项目等工作。分别制定有《珠海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珠海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9年新出台了《珠海市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六、扶持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吸引高端人才留珠发展
为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珠海,提高珠海的创新研发能力,市财政设立吸引高端人才专项资金350万元。一是安排扶持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发展专项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归国留学人员到珠海发展创业,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珠海。二是安排博士后工作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企业申报建设博士后工作站,支持博士后工作站申报研发项目,鼓励博士后科研人员落户珠海。
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打造现代休闲农业模式
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5060万元(未含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专项1000万元),支持建设金湾台湾农民创业园、莲溪农业生态观光园、农业科研中心、省级绿色水果标准化示范区,实施“米袋子”工程,改造低产鱼塘,配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等。为规范农业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2009年制订了《珠海市市本级农业专项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
八、建立招商考核奖励制度,促进区域经济自主发展
设立招商考核奖励专项资金985万元,鼓励各级政府(管委会)和招商代理中介大力开展对国内外的招商引资工作,对招商引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营造全社会乐于招商、荐商的环境。
九、贯彻落实产业转移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落实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部署,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市财政设立1亿元的产业转移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对口建设的揭阳、茂名产业转移园的开发和建设,鼓励我市相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到两个转移园投资建设。
同时,为进一步整合产业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珠三角规划发展纲要和我市的产业政策,我局于2009年制订了《关于整合产业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实施意见》,将预算安排的30多个明细专项资金归并为九大类,并明确各类资金的投入方向,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2010年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加强财政政策的宣传,让企业懂得和利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要抓好财政配套扶持措施的落实,加快专项资金支出进度;要加强产业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篇: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好基础,不断推动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一是产业带动型。即以发展乡村经济产业为关键,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福利,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是产业带动型的典型代表。目前,在乡村经济的带动下,华西的“三农”已经变成了“三化”,即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以及“三集中”,即农村工业向小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
二是主体培训型。即以培养新农民、造就新骨干为核心,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以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如重庆市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紧紧抓住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系列权益保障等环节提供财政支撑。通过培训转移衣村富余劳动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建新居、开发新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三是村庄整治型。如吉林省推行政府推动、高额补贴、建设高标准小康示范村模式,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284万元;浙江省推行农民推动、财政扶持、全面建设模式,实施“千村不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各级财政投入100多亿元,带动村集体、农民和社会其他方面投入250亿元;四川推行整合支农资金、整村推进建设模式,该省仪陇县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以建设扶贫新村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的人畜饮水、村道公路、民居“三建五改”和沼气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走向整村推进的轨道;江西省推行以物代资、民办公助、农民为主建设模式,该省赣州市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各级财政投入3.6亿元,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9万元左右,并借鉴了韩国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的做法,主要通过发放水泥、石灰等原料促使农民改善村庄道路、维修房屋等。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一是整合资金,盘活存量。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指导和支持建立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在县级政府,资金整合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县级。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方式和途径,引导支农资金的存量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找准抓手,用好增量。财政部门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找对抓手,选准载体,以政府的增量资金引导存量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法。
三是民办公助,激励投入。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农民这个主体的投入积极性,共同建设新农村。目前不少地方实行的农民自愿申报、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及补助政策公示等制度,都是一种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激励机制,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四是强化监管,高效使用。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创新监管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真正用于农村、用于农民。
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实行区别投入政策
——合理确定财政支持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一项宏伟目标,各级财政应从履行职能不缺位的角度出发,按照“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理财思路,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不少省份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衣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各级财政部门要选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农村主要问题是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公共设施落后,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改善,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没有消除。因此,各级财政应以涉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现实问题,如新村规划、改水、改厕、环境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为突破口,支持村庄整治的示范建设,并逐步整体推进。三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的支出责任。根据村容整治和村庄建设内容的不同性质,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于新村规划、村容整洁、改水改厕等公益性的建设内容,主要由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等半公益性公共产品由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对于农民自己房屋的改建、通户道路修建等非公益
第三篇: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好基础,不断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一是产业带动型。即以发展乡村经济产业为关键,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福利,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是产业带动型的典型代表。目前,在乡村经济的带动下,华西的“三农”已经变成了“三化”,即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以及“三集中”,即农村工业向小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
二是主体培训型。即以培养新农民、造就新骨干为核心,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以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如重庆市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紧紧抓住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系列权益保障等环节提供财政支撑。通过培训转移衣村富余劳动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建新居、开发新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三是村庄整治型。如吉林省推行政府推动、高额补贴、建设高标准小康示范村模式,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284万元;浙江省推行农民推动、财政扶持、全面建设模式,实施“千村不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各级财政投入100多亿元,带动村集体、农民和社会其他方面投入250亿元;四川推行整合支农资金、整村推进建设模式,该省XX县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以建设扶贫新村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的人畜饮水、村道公路、民居“三建五改”和沼气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走向整村推进的轨道;江西省推行以物代资、民办公助、农民为主建设模式,该省赣州市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各级财政投入3.6亿元,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9万元左右,并借鉴了韩国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的做法,主要通过发放水泥、石灰等原料促使农民改善村庄道路、维修房屋等。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一是整合资金,盘活存量。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指导和支持建立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在县级政府,资金整合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县级。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方式和途径,引导支农资金的存量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找准抓手,用好增量。财政部门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找对抓手,选准载体,以政府的增量资金引导存量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法。
三是民办公助,激励投入。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农民这个主体的投入积极性,共同建设新农村。目前不少地方实行的农民自愿申报、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及补助政策公示等制度,都是一种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激励机制,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四是强化监管,高效使用。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创新监管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真正用于农村、用于农民。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实行区别投入政策
——合理确定财政支持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一项宏伟目标,各级财政应从履行职能不缺位的角度出发,按照“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理财思路,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不少省份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衣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各级财政部门要选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农村主要 问题是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公共设施落后,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改善,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没有消除。因此,各级财政应以涉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现实问题,如新村规划、改水、改厕、环境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为突破口,支持村庄整治的示范建设,并逐步整体推进。三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的支出责任。根据村容整治和村庄建设内容的不同性质,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于新村规划、村容整洁、改水改厕等公益性的建设内容,主要由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等半公益性公共产品由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对于农民自己房屋的改建、通户道路修建等非公益性产品,则由农民自己承担。
——整合现有支农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按照中央“国家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积极整合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扶贫资金,并整合现有的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六小工程”资金,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二是支持培育和发展新产业。要整合目前有关粮食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三是支持培训和造就新农民。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并将培训造就新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各级财政部门要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农业职业教育等资金,围绕造就新农村建设人才,用于培训新农民。四是支持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并引发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下决心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要不断加大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的经费自给能力,避免农民负担反弹。
第四篇: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发挥电力产业支撑作用
泥南轩 奉上
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发挥电力产业支撑作用
曾鸣,田廓,李娜
泥南轩 奉上
现代社会中,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不仅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物种灭绝频繁、气候灾难频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问题对全球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以资源密集投入和消耗、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效率至上为原则的传统产业体系必将向更节约、更高效、更清洁、更惠民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快而不优”,规模“大而不强”。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在世界能源竞争环境中呈现出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以及低端市场的“五低”特点,并依靠这“五低”创造了经济增长的辉煌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高能耗、泥南轩 奉上
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四高”代价。从国内外现状以及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考虑,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已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使命。
党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在我国即将迈入“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提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明确强调,“十二五”能源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然而,对于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内涵是什么,与传统能源产业体系有何区别,建设这一新型产业体系需要哪些支撑要素,以及如何系统建设和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国内尚没有明确的研究论述。
因此,本文将就以下三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首先,什么是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其定义和特征是什么?第二,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的作用是什么?第三,作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产业应如何定位,以及怎样发挥电力产业在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支撑作用?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内涵
1、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定义
目前,“现代能源产业”和“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等概念在国内尚未见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是指在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由各类能源产业以及相关产业所组成的泥南轩 奉上
体系,是基于先进技术、管理机制、配套政策等保障要素协调运作的体系,是具有结构优化、技术先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包容增长等现代特点的有机系统,其建设目标在于实现我国能源产业的科学转型和高端低碳发展,实现区域层面、产业链条、各方主体的最优利益,促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化发展,持续提升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2、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特征
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我们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设定了要求和目标。在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有必要充分理解上述四个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应具有高端融合性、清洁安全性、灵活适应性和规模包容性等4个特征。
(1)高端融合性。所谓高端融合性,是指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作用下,能源产业体系呈现高度融合互补的状态。现代能源体系在技术和理念方面的先进性,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二是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以及机制改造传统能源产业。这将有利于实现能源相关产业之间以及其他非能源产业的有机融合。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在能源及其相关产业的渗透和嵌入;二是服务业在能源相关产业的融合和渗透;三是各产业内部更低层次部门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2)清洁安全性。所谓清洁安全性,是指通过产业体系的升级,能源产业体系能够适应我国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的需求。一方面,现
泥南轩 奉上
代能源产业体系可通过大量开发和消纳新兴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更好地履行我国对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承诺。另一方面,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应在大规模清洁性、间歇性能源接入的情况下,同时保障国内能源供需稳定,供应安全,进而满足我国在国际环境下的能源安全需求。
(3)灵活适应性。所谓灵活适应性,是指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能够以其自有的调节机制适应不同层面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一方面,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应适应能源产业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节能减排环境、国际能源战略环境等的要求,另一方面,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应具有更为灵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以适应外部市场的供需环境,并对外部环境起到良性的反作用,以保障整个能源体系的相对稳定。
(4)规模包容性。所谓规模包容性,是指我国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能够在行业、区域、主体等多维角度带来广泛影响,并使其协同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将创造更大的产业规模,更长的产业链条和更高的协作配套水平。与此同时,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应更好地促进社会利益的公平分享,引导区域范围内,各产业、各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和优势互补,保证系统能源经济的持续增长。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组成要素
笔者认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由两大类要素组成:一类称之为基础要素,另一类称之为产业要素。所谓基础要素是指“产品”、“技术”、“服务”、“平台”和“管理”这5类要素(如图1所示),泥南轩 奉上
所谓产业要素是按照能源产业链划分,是指源头资源开发产业、能源中间转换产业和能源综合服务产业这3类要素。
1、基础要素
产品要素是核心要素,即能源产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最终要体现在优质或高附加值的能源产品上。产品要素可进一步细分为传统能源产品和新型能源产品。随着我国绿色产业和低碳技术的发展,能源产业链将不断延伸、拓展和深化,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能源产品将不断丰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产品将逐渐发展成熟。
技术要素是战略要素,是实现我国国际能源竞争力和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技术要素分为有形技术要素和无形技术要素。有形技术要素最终体现于能源产业体系中的各种现代化设备,无形技术要素包括各种能源生产与传输技术、能源服务支持技术、能源消费技术及其他智能决策技术等。
服务要素是标识要素,即未来能源产业体系中“现代”概念的具体体现。服务业是当今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的焦点,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服务要素包括现代能源物流、能源金融服务、能源技术服务、能源国际贸易等。
平台要素是支撑要素,是能源产业体系得以落实的载体。现代能源体系中,对于业务的需求不断丰富、标准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具备的平台要素包括能源运输平台(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三网融合)。
泥南轩 奉上
管理要素是系统要素,是保障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有序运转的各种制度与机制。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现代”与“创新”,不但需要科技创新,更加需要制度创新,以保障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优化发展、各方主体的利益均衡以及能源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能源产业体系的管理要素包括生产运输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服务标准管理等等。
2、产业要素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由位于能源产业链的各个产业构成。按照能源转化过程进一步归类,可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或称为源头资源开发产业、能源中间转换产业和能源终端服务产业。
所谓源头资源开发产业,是指包括对煤、油、气等一次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工、生产的相关产业。这类源头开发型能源产业,与能源资源分布和储量密切相关,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系相对成熟。所谓能源中间转换产业,是指对一次能源进行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二次能源产业,具体而言即电力产业和化工产业。该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性,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对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技术革新和产品革新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所谓能源综合服务产业,是指对上述源头资源开发产业和能源中间转换产业所生产的能源产品提供相关硬件和软件服务的产业。该类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是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新兴增长点,是促进和支撑能源利用终端的重要产业环节。
泥南轩 奉上
3、两种要素体系之间的关系
基础要素和产业要素不可分割,紧密联系,基础要素保障产业要素有序运转,产业要素是基础要素的体系载体。基础要素全面贯穿于整个能源产业体系的要素,是打通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和丰富产业链的关键作用点;产业要素通过基础要素之间的关联,形成不同基础要素在产业链上的上下游或者辐射关系,最终构成全面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电力产业对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支撑功能分析
1、电力在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定位
长久以来,电力产业处于能源产业链条的中游,它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又是能源消费大户。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电力在能源产业体系中的位置将不断凸显。首先,在我国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还将逐步提高,更多的煤炭将通过转化为电力进行消费;第二,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的力度正不断加大,电力作为新能源转化的重要载体,在细分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信息化和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等发展战略的推进,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也将不断提升。
在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电力产业有必要转变其定位,合理转型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就电力产业
泥南轩 奉上
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来看,未来的电力产业将成为资源整合和价值传导的关键环节,发挥更加显著的“平台”和“杠杆”作用。
(1)多维资源整合的功能平台
1)清洁能源生产与传输平台。当前,电力产业正朝着大规模清洁发电、远距离高效传输、智能化节电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化资源开发利用→智能电网调度传输→低碳集约互动用电”的产业链模式,也必将引领我国能源产业的清洁转化和结构升级,实现相关能源的清洁生产、清洁传输、清洁使用。这一过程中,电力产业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有效落实的功能载体。
2)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的系统整合平台。从电力产业来看,我国的能源产业正逐渐形成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优化整合,这将催生更多的新型业务和新兴产业。以当前的电力需求侧响应为例,这种业务模式正式打破传统的新型业务模式,其顺畅运行需要智能电网技术的有力支撑,也需要相关服务的配套实现,更需要先进管理理念对传统模式的优化转变。各类资源的整合,将促进技术经济、能源经济、服务经济、生态经济的优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能源产业体系的规模经济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带动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3)供需双侧多元互动平台。作为中间环节,电力产业连接能源资源的源头和使用终端,通过现代通讯技术、现代服务管理等,能够更好地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调配,从而保证我国能源生产、供应和使用安全。安全运转的能源系统,是我国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障。
泥南轩 奉上
(2)关联多维要素的价值杠杆。作为能源系统的中间环节,电力产业涉及能源生产、配置、运输、消费、服务等多个环节,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其发展将带动更多技术、服务的交叉、新型业务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一趋势下,未来我国能源产业甚至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关系将更加复杂。位于关键环节,电力产业如何发挥在其能源价值体系中的正向引导作用,通过调节供求均衡促进合理价格的形成,通过价格信号的传导实现产业投入与产出的权衡,以此合理引导上下游、辐射产业的价格联动,是值得我们审时度势、反复辩证、科学决策的问题。
2、如何发挥电力在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支撑功能
科学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必须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从要素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能源产品向能源战略转变。充分发挥电力在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支撑作用,是一个涵盖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新体制、新模式的“五新工程”。
(1)开发新产品。大力开发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潮汐能发电等新型能源产品,加大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比例,与传统高容量高参数发电、高电压远距离输电为特征的集中式电力生产模式相协调,既能够提高清洁能源生产比例,又不断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设计新业务。围绕完善电力产业综合服务功能,支撑现代化大能源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电力与能源物流、电力与能源金融服务、电力与能源贸易服务(国内、国际)等生产性服务业;根据节
泥南轩 奉上
能减排的需求,开发终端节电与节能服务、终端电力与能源交易服务等新兴业务,并以其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
(3)研发新技术。研发新技术,包括电力生产技术、加工制造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以其支撑电力与能源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贸易、节能、循环利用等相关产业的有机运转。
(4)推行新体制。在传统电源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需求侧资源的价值和需求侧响应的积极作用,形成符合我国资源特点的供需两侧综合资源规划方法,推行电力综合资源规划新体制。
(5)构建新模式。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应着力实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良性互动,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协调一致的生态能源产业模式。
通过上述能源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大胆突破,将有利于促进电力产业与其他能源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大电力、大能源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衍生新兴业务、延伸综合能源产业链,发挥电力产业在能源经济、社会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我国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极其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复杂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
现代能源的关键就是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能源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能源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能源产业。我们只需按照正确的定位,瞄准产业发展的国际水平,全力打造具有创新性、开放性、泥南轩 奉上
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等显著特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就一定能优质地实现能源产业结构高级化、能源产业布局合理化、能源产业发展集聚化和能源产业竞争力高端化。而电力产业在整个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者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
第五篇: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扶持新特产业发展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扶持新特产业发展
近年来,财政部门为策应县委、县政府发展提升新特产业的战略部署,制定出台了《财政服务企业工作意见》,开展了“一挂钩四服务”、“四扶四助”和“五开展五提供”等系列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菜单式”、“保姆式”式服务,帮助企业化解资金难题、包装申报项目、掌握政策资讯。近年来,为140家企业提供担保30亿元,为75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15亿元,累计为137家企业申报各类项目28个,争取上级奖励扶持资金2亿多元,有力助推了全县新特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特产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攻点和增长极,大力发展新特产业不但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进程,而且可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整合财政资源优势,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扶持新特产业发展。
一是要政策聚焦,全面引导新特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县
新特产业快速发展,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大。吉阳光伏和华锐风电装运项目的入驻,既提高了产业科技含量,又拉长了产业发展的链条,新特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新特产业提档升级和加速发展的攻坚时期,财政部门要制定出台《财政扶持新特产业发展计划》,改变财政支持的方向和重点,从全面支持向支持支柱产业和核心企业发展转变,从粗放型支持向支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能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高新企业转变,注重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在全县重点工作财政奖励
1意见中设立发展特色产业奖、新特产业提升奖等奖励项目,奖励新特产业技改扩能、提档升级、规模重组和园区建设,要设立新特产业发展基金,全力扶持新特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用于项目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和培训、新产品开发,实施专项管理、滚动使用,吸引一批新型产业落户生根,推动一批特色产业改造升级。
二是要资金聚集,全力扶持新特产业发展。当前,新特正处于产业的成长期、市场划分期和品牌培育期,我县新特产业面临发展机遇,财政部门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推进手段,加速转型升级步伐,把中小企业拉进产业链中来联合发展,形成企业集聚,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要多方筹措“过桥”资金、担保资金,为新特产业提供“过桥”服务和融资担保。要为企业技术改造、财源建设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提供服务。担保公司要结合县域经济和优势产业特点,着力对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提供支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让担保、“过桥”等服务资金更多地流向新特产业的洼地。要扩增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放大担保额度和担保规模,深度推进银保企合作,最大限度满足新特产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要从财政专户挤出间隙资金,提供“过桥”服务,帮助东信电子、海德电子、东辉新材料、吉阳光伏等新特产业企业解决临时周转资金不足的难题,确保企业资金不断链、生产不停滞、发展不降速。
三是要力量聚合,全程服务新特产业发展。财政部门要深入
研究产业发展导向,梳理汇编上级扶持新特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财政网站、财政服务“快捷通”等载体及时对外发布,指导镇区、企业用好用足上级各项扶持政策。主动加强项目对接,积极申报重大项目,全力争取到国家和省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提供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制定协税政策,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财政政策,促进新特在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推动全县生产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优化、人民生活的改善等,加大引进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投入,财政部门要安排新特产业人才招聘资金,协助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企业产品的销售,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企业完善项目条件,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全力推进新特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和品牌化进程,努力构建以新特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新型产业格局,为加快我县新特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