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五篇

时间:2019-05-15 16:1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第一篇: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至黑多新村公路工程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2.1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甘肃省南部,根据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和作用,报告将迭部县作为项目的直接影响区。

2.2项目影响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

2.2.1项目影响区经济社会现状

1、迭部县

迭部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白龙江上游的甘肃和四川两省结合部,土地总面积5108平方公里。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是山神“摁”开的地方,境内重峦叠嶂,群山连绵,森林广袤,河流纵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矿产、森林、旅游、山野珍品等资源十分丰富。全县辖11个乡镇、52个村委会、233个村民小组。迭部县辖1个镇、10个乡:电尕镇、益哇乡、卡坝乡、达拉乡、尼奥乡、旺藏乡、阿夏乡、多儿乡、桑坝乡、腊子乡、洛大乡。

全县总人口5116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益哇乡4222、电尕乡16329、卡坝乡2425、达拉乡2178、尼傲乡2446、旺藏乡

4217、阿夏乡1183、多儿乡3462、花园乡2735、桑坝乡3150、腊子乡3581、洛大乡5237。

白龙江横贯全境110公里,落差700米,大小支流30多条,水能蕴藏量80.74万千瓦;矿产资源20余种;木本植物种类60科、123属、314种;野生山野菜菌类130种;野生珍稀动物27种;药用植物有545种,其中著名的藏中药药用植物127种,主要有红甘肃中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1

景天、雪莲、冬虫夏草、贝母、猪苓、羌活、大黄、黄芪等。境内举世闻名的天险腊子口、俄界会议遗址、次日那毛主席旧居、崔古仓开仓放粮遗址、巧夺天工的大峡谷等人文、自然景观以及浓厚纯朴的民族风情形成了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与驰名中外的九寨沟山水相连,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175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25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4243万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23983万元,增长1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725万元,增长12.9%;实现工业增加值8984万元,增长2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44万元,增长22.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157万元,增长27.9%;一般预算收入3398万元,增长27.5%;一般预算支出53410万元,增长3.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5941万元,增长5.9%,贷款余额106210万元,增长9.8%。

全年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9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7亿元,增长12.9%。10个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53744万元。其中:异地重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05万元;水泊峡水电站完成投资3201万元;勾洁寺水电站完成投资4230万元;花园水电站完成投资8201万元;道路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3086万元;高级中学完成投资2090万元;县医院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电尕镇排水及道路工程完成投资1300万元;通畅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126万元,县城中心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0495万元。总投资5927万元的7852户农牧村民房灾后重建工作全部竣工。其中:异地重建813户,就地重建971户,维修加固6068户。完成了迭部县腊

子口红色旅游景区供排水工程、益哇沟口至亚古桥防洪堤工程、电尕镇姜巴桥头—亚古桥段白龙江堤防工程等46个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为项目争取和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县共申报项目132个,目前争取到迭部县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迭部县集中供热等80个项目建设资金1.68亿元。全县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合同项目76项,其中水电项目34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31项,探矿项目7项,旅游开发项目4项,签约总投资额52.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4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5元,比上年增长17.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16元,增长10.2%,食品类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4.4%,比上年降低7.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增长16.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56元,增长8.6%;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0.1%,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农牧民技能培训工程,促进农牧民增收,举办技能培训班30期,培训农民工3300人,劳务输转9890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6206万元。年末农、市话用户0.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0.23万户。

腊子口乡位于迭部县东北部,西北面与甘南州卓尼县接壤,东北与定西市岷县、陇南市宕昌县接壤,地理坐标为E103°39′~104°01′,N34°03′~34°17′。北距省会兰州350km、距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210km,西距迭部县城84km,南距九寨沟148km。北距国道212线54km,南距省道313线代古寺11km。省道210线公路穿过全境,平均海拔2950m,高差悬殊,平均坡度36°~45°。辖区总面积440平方公里,全乡管

辖黑多、久里才、腊子三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总人口638户3271人,耕地面积4257亩,林地面积4.89 万公顷,草场面积28万亩,各类牲畜存栏达到15008头(匹、只、口),为半农半牧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是省扶重点贫困乡。

2.2.2项目影响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1、迭部县

至201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87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59亿元,年均增长1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0.78亿元,年均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恩格尔系数降到0.4左右,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

2.3.1迭部县公路交通概况

目前迭部县境内有省道两条,即省道S313线舟迭公路97公里和省道S210线巴代公路46公里,均为三级公路标准。县道两条,总计42.34公里,乡道六条,总计197.048公里。具体为达拉公路,起点在达拉沟口,终点在那盖,全长45公里,其中31.62公里为通乡油路,其余为砂砾路面。达拉通乡油路工程国家投资1200万元,2008年9月开工,已竣工验收;尖尼公路全长19公里,为四级公路;阿夏公路全长43公里,起点在阿夏隧道口,终点在阿夏大板,项目总投资45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60万元,地方自筹98

万元,工程于2009年5月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施工任务。桑坝公路全长23公里,未改造,为等外公路。麻洋公路全长40公里,未改造。牙卡公路全长26公里,2009年列入灾后恢复重建通乡油路改造项目。

2.4现有公路概况及存在问题

2.4.1现有公路概况

本项目路线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由县交通运输局及当地政府组织沿线群众进行了简易改造,路线随弯就坡,坡陡弯急,沿线修建了部分排水设施。现为乡村简易便道,无技术标准可言,全线均为上山路段,旧路仅13km,高差达1025m,平均纵坡达7.9%,最大纵坡高达19%,当地老百姓形象称该路是“上山磨鼻子,下山磨屁股”,部分回头弯道半径仅为6m,大型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现有公路路基宽度在3.5-4m,全线除起点处由沿线居民近年铺筑了3.5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共计50米)外,其余路段均为土路。路床辗压不实,坑洼不平,雨后泥泞不堪,通行困难,特别是冬季路面积水大量结冰,行车安全难以保障。全线开挖了部分土边沟,现已基本掩埋,致使路基积水较为严重,全线共修建了3道涵洞,由于修建年代久远、设计荷载等级低,涵身破损严重,均已不能使用。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排水设施,路基排水不畅,存在较大的水毁隐患。

全线未设置任何交通安全设施,存在较大的行车安全隐患。

2.4.2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项目路段原系简易便道,不能正常通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原有道路技术标准低、质量差、通行能力低

现有公路均为简易便道,虽曾多次进行垫土养护,但终未形成稳定路基。每逢雨雪天气就导致道路交通中断,无法正常通行。运输工具以摩托车、农用车为主,客货车无法通行,基本无正常通行能力。

2、排水和防护设施不完善

本项目段全线虽修建了个别涵洞,但防排水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3、缺少交通安全设施,行车安全隐患大

本项目公路坡陡弯急,沿线未设置任何交通安全设施,行车安全隐患大。

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路段为简易便道,全线缺少必要的防排水设施,道路积水较多,水害严重,特别是雨雪天气,道路泥泞难行,处于晴通雨阻的状况,已不能满足两省边贸通行需求,严重制约沿线牧民物质与文化生活的改善和迭部县的经济发展。

第二篇: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3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交通运输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具有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等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与管理技术

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及公路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理论与方法,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需求管理,城市交通GIS和ITS的应用,交通仿真模拟技术应用等。

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及模式。

3、交通安全工程

主要研究道路运输方式的安全特性,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管理、设计、规划和评价,交通安全检测与事故诊断技术,交通事故模拟分析,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推广与应用,交通减灾与防灾的理论与方法等。

4、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研究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枢纽总图设计及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调,各种港站设计、港站作业能力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或半年),在职硕士生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学分要求: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2学分实践性环节)。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1、学位课

公共基础学位课(7学分)

(1)自然辨证法2学分

(2)第一外国语5学分

基础理论学位课(选≥5学分)

(1)矩阵论3

(2)应用数理统计

(3)数学建模与算法3

(4)高等运筹学3

(5)模糊数学

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位课(选≥6学分)

(1)交通工程学理论2

(2)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2

(3)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2

(4)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5)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2

(6)交通系统仿真技术2

(7)交通运输经济理论22、选修课(约选12学分)

(1)智能交通系统2

(2)交通需求管理2

(3)城市交通网络分析2

(4)交通环境工程

(5)交通流理论2

(6)道路交通控制工程2

(7)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2

(8)高速公路导论

(9)智能交通系统2

(10)城市规划原理2

(11)公路网规划2

(12)交通运输工程专论2

(13)交通系统工程2

(14)交通可持续发展导论1

(15)交通工程设计2

(16)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2

(17)车流组织理论与方法2

(18)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2

(19)工程经济学2

(20)道路绿地景观2

(21)工程计算机应用2

2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1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2(22)学术研讨(必选)1学分

(23)文献检索与利用1学分

(24)第二外国语2学分

(25)道路线形分析与设计2学分

3.学位课程说明:

(1)交通工程学理论

主要讲述交通工程学的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工程学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交通流参数、交通特性分析、驾驶员行为特性、跟弛理论、连续流模型、宏观交通流模型、交通影响模型和交叉口理论等内容。

(2)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讲述交通规划引论、交通调查理论与模型、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非集计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平衡交通分配模型的扩展、组合模型、交通需求快速预测模型、动态交通分析模型、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思路、指标、方法等。

(3)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

该课程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公共电汽车、城市轨道、出租汽车、公共交通枢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与技术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的票制与票价、城市公共交通法规、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及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

(4)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主要讲述交通系统安全规划的基本原理,交通系统安全规划方法,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靠性分析,综合交通安全评价,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计算机管理系统,交通安全规划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方法。

(5)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讲述交通枢纽及规划设计的概念及新理念、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交通枢纽设计的主要内容、铁路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水运枢纽、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方法及具体案例分析等(以公路和城市交通枢纽为主)。

(6)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主要讲述交通运输系统仿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全面介绍国外交通系统仿真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交通仿真的关键技术和具体应用,掌握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的技术及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7)交通运输经济理论

主要介绍交通运输行业的性质及其生产特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交通运输成本构成及其计算,交通运输服务价格的形成,交通运输市场的运行与管制,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政策,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中的经济问题。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应加强硕士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导师和有关学科组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时事政策学习、形势教育、公益劳动和文体等活动。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按每一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

定出培养计划。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采取导师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的基本方式,在指导方面可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以导师为主的小组指导等方式。硕士生以自学为主,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本学科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或生产实践、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或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及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研究生必修学术研讨课,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或讲座,并写出研讨报告。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考核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本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考核组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其他各项要求,经考试合格(每门课程成绩及格,学位课程成绩总平均达70分以上)和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在论文工作阶段,研究生应认真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路线和方法,并在中期考核合格、修完研究生课程半年内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应努力结合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开展理论论证、实验验证,总结分析研究数据,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工程技术和知识创造有所贡献。

学位论文依次包括如下内容:封面、题目、扉页、摘要(中、英文)、目录、引言或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论文应着重叙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成果,并加以分析讨论。对于科学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或实验验证。对选用的研究方法,要加以严谨的论证。引用别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利用他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以附注。论文立题及主要论点要正确,应有新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篇:落实“五五”普法规划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第六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认真履行指导督促检查职责,扎实推进“五五”普法目标任务落实,取得显著成绩。近日,我们就“五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采访了司法部部长、全国普法办公室主任吴爱英。

记者:“五五”普法规划已经实施四年,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请您介绍一下“五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

吴爱英: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120多个部门、行业都制定了普法规划,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完善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了工作保障力度。总体上看,各地突出抓了宪法的学习宣传,全民的宪法意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加强了国家基本法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加强了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和各项主题法制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对法制宣传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和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记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是“五五”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吴爱英:“五五”普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行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时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一是围绕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展法制宣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展了“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题法制宣传活动,举办了“企业依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论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等主题法制宣传,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二是围绕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开展法制宣传。围绕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展了“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主题法制宣传;围绕国庆60周年庆典,开展了“国庆60周年安保”主题法制宣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开展了法律进灾区、进帐篷的抗震救灾法制宣传;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开展了法律进藏区、进农牧区、进社区、进寺庙、进家庭的“法律五进”活动;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开展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主题法制宣传,为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三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开展法制宣传。大力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记者:“五五”普法规划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作为重点对象,有力促进了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请您谈谈在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吴爱英:在突出抓好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司法部与中组部、中宣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共

同召开全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验交流会议,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出具体部署。各地各部门坚持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党校和行政学院设置法制课、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五五”普法以来,参加法制讲座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达24000多人次,地厅级干部40多万人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自觉性明显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岗位法律知识培训,全国共有4000多万人次参加了培训。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作用,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了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加强农民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农村“两委”干部1200多万人次,农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

记者:“法律六进”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亮点。请您谈谈在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吴爱英:2006年7月,司法部同中宣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扎实有效推进。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广大公务员的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依法管理水平和服务社会水平的提高;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法下乡”、“送法进农户”活动,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城镇居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和阵地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进一步深化,促进了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的形成;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依法管

理;深入推进“法律进单位”,健全学法制度,丰富学习内容,促进了各行各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记者:“五五”普法在创新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

吴爱英:“五五”普法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符合实际,为群众喜闻乐见。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二是创新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总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健全完善各项学法用法制度和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监督检查机制等,促进了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优势,全国省(区、市)、地(市)级电视台开辟法制栏目260多个,建立普法网站300多个。积极推进城市、乡村公共场所法制长廊、法制公园、普法大篷车等新型宣传阵地建设。大力拓展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手机报、城市公交电视、移动通信等新的平台,不断扩展法制宣传的覆盖面。“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已成为法制宣传的重要品牌。

记者: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依法治理,是“五五”普法的重要任务。请您谈谈依法治理工作的进展状况。

吴爱英:近几年来,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各省(区、市)普遍开展了依法治理,95%以上的地(市、州、盟)、县(市、区)开展了依法治理。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目前,全国已经有19个省(市、区)、130多个市(地、州、盟)、5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法治创建活动。基层法制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司法部、民政部4年共表彰全国“民主法治村”先进单

位1400多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创建等法治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促进了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记者: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政法维稳工作的重要任务。请您谈谈法制宣传教育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三项重点工作?

吴爱英:法制宣传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认真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活动,促进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尽可能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围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与社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办事,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围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加强对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廉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进形成公正执法、廉洁奉公的良好环境。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落实“五五”普法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原载《求是》杂志2010年第6期)

第四篇: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许克振

2011年第4期 ——经济建设

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抓好贯彻落实。要把规划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资金上、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上,努力用一流的业绩、发展的实绩来惠及人民、来实践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正确决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解放思想是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雄心、立壮志,抢抓各种机遇,奋力提档进位,勇于跨越和翻番,确保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是在抢抓推动跨越发展的机遇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全面的机遇意识。国家实施积极宏观政策的时候有机遇,实施紧缩政策的时候也有机遇。能否发现机遇、把握机遇乃至创造机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解放思想、是否做好辨识和把握机遇的准备。机遇稍纵即逝、时不我待。机遇最终惠顾谁,还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能化挑战为机遇、变机遇为现实,率先在某些领域、某些重点、某些优势方面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是在把握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内涵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内涵,在制定目标和内容上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统一,即:既是量的扩张和速度的跨越,又是质量效益的提升;既是民生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又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的不断超越,又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既是经济社会总体水平的大幅跃升,又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三是在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方式方法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三化”同步、“两型”发展的理念。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外部环境,已不允许我们复制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要由过度依赖资金、资源、能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投入的核心竞争力轨道上来;要由过去小富即安、四平八稳的发展状态,转到善于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发展、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上来;要由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和政府投入的传统工作方法,转到通过市场、改革、开放等组合手段来推进工作的轨道上来。

四是在强化跨越式发展的要素支撑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全局观念和全球视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省外省内“四个市场”,通过扩大开放来拓展资源配置空间,通过运用市场、深化改革来提升配置资源能力,实现有限资源的“无限”供给。

五是在确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目的上解放思想,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必要途径,把为民谋利、让利于民作为出台政策、制定措施的重要前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制定规划计划、安排资金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发展的最终归属。

二、突出主题主线,加快构建有利于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

“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三化”同步,加快推动“两型”发展,努力实现共建共享。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我省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工业化依然是中心任务。其一,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坚持把推动十大产业调整振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倍增计划”,支持现有七大支柱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策划实施“千亿元产业接续计划”;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二,突破性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使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走在中西部前列,部分领域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其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优先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金融、物流、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快消费型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结构优化,扩大就业容量。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持续扩大内需的关键动力。其一,优化城镇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一主两副”的总体格局,把武汉城市圈和“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做大做强,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做多,逐步归并和减少村镇数量,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撑,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纽带,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其二,坚持产业兴城,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把推进城镇化与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化。其三,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及配套改革,促进农民变市民。把推进城镇化与引导农民进城就业定居结合起来,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为农民进城扫清体制障碍。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统筹项目和资金,加快实施湖北省新增100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大兴农田水利,加强高产农田建设,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加快建设种植业板块基地,推动畜牧、水产大县发展,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使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一要坚持“疏堵结合”,一手抓完善和落实目标责任制,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构建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一手抓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重点工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二要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鄂州先行示范区、大东湖“两型”社会示范区、青-阳-鄂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10个示范区。开展“低碳试点省”建设,在武汉城市圈建立低碳发展试验示范区,推进城市、社区、园区和企业“四级”低碳试点。三要加快水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建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实施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积极争取三峡工程后续扶持政策,促进两大流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一要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坚持把增加就业放在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二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三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三、突出支点支撑,丰富完善和统筹推进支撑跨越式发展的“两圈一带”战略

“两圈一带”战略作为一个整体战略,既要统筹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一是把“两圈一带”作为一个整体战略加以统筹推进,进一步增强推进合力。从今年开始,要把“两圈一带”作为一个整体战略,统筹推进,重点突破。要加快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明确省直部门的应尽职责,建立健全武汉城市圈、鄂西圈、长江经济带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二是丰富完善“两圈一带”的战略内涵,在重点区域实行重点突破。近期主要突出四个重点:抓紧研究拟订支持“一主两副”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发挥武汉及襄阳、宜昌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弥补武汉城市圈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将其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以荆州为代表的江汉平原振兴崛起和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将其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环节,形成“两圈”融合、“两江”呼应的生动局面。三是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手段,形成各具特色、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从制度入手,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以产业分工合作为纽带,探索建立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机制,实现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无障碍“双向流动”。

四、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着力增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在继续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一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可持续增长。扩大投资需求,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省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还任重道远。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和特殊的省情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持续较快的投资增长是难以完成的。在一定时期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是有条件的、可持续的。目前我国储蓄率很高,我省金融机构十分集中,金融环境较好,为市场融资提供了有利条件。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环境竞争力来吸引外部投资。投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指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投资的先导作用,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建立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扩大消费需求。要贯彻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有关政策,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有效需求。拓展消费空间,释放需求潜能,稳定主流消费,培育新兴消费,发展消费信贷,创新消费形态。完善鼓励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竞争力。三是着力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扩大最终需求。寻找投资和消费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投资来创造中间需求和拉动最终需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农用车、摩托车消费;加快农网改造,拉动农村家电消费;加快交通和旅游设施建设,拉动旅游消费;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

五、破解瓶颈制约,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

要素保障先行,跨越式发展才有基础。一是全力保障资金供应。要打好组合拳,善于运用银企对接、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抓紧出台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扩大民间投资。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加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二是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积极扩大能源配套空间,深化与内蒙、山西等地能源合作,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公司协调,提高外部能源输入能力。加强电源点建设,争取“十二五”新增火电装机715万千瓦左右。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需求侧管理,合理引导能源消费。三是千方百计保障用工需求。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市场需求特点,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劳动力供需有效衔接。四是着力加强用地保障。积极向国家争取用地指标,科学制定用地计划,着力构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五是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用好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六、提升环境竞争力,营造推动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氛围

注重改善软环境,提升软实力。一是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坚决关严“后门”、打破“玻璃门”、消除“弹簧门”,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支持其做多做大做强。三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树立“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营造崇尚成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形成敢于言利、财智互通、才财互换的财富观念;培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竞争意识;养成先舍后得、大舍大得的气度胸襟。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活力

“十二五”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爬坡期,又是改革的攻坚期。一方面,加强改革攻坚,激发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化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资源要素价格、财税、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扩大开放贯穿于“两圈一带”建设中,贯穿于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中,努力推动我省对外开放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接,鼓励和支持其在我省设立装备制造基地、产业配套基地和研发中心。组织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鼓励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宽我省企业发展空间。

八、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强化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机制

规划纲要发布以后,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落实条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一是坚持把规划落实到项目上、资金上。对于“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初步确定的7980个重大项目,要分解落实责任,落实建设条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滚动实施。二是用改革的举措、开放的视野、市场的方法、多方的力量来落实规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形成落实规划的强大合力。三是用明确的责任机制和规划协调机制来落实规划。加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强化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共同落实总体规划纲要的责任。四是用科学可行的计划和考核机制来落实规划。把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分阶段、分时段落实到位,加强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强化规划约束力。■

第五篇:内蒙古交通运输规划

内蒙古交通运输规划

一、自治区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九五”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治区不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市场化进程,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较快发展。开工建设了包兰复线包头—石咀山段、滨洲复线海拉尔以东段、准格尔—东胜一期、锡林浩特—桑根达赉以及大同—准格尔电气化铁路;建成了呼市—包头高速公路(一幅)、通辽—好力堡等9条国道主干线和重要经济干线,完成了自治区确定的“133”通路工程计划,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公路,行政村通路率达到78.1%;民航扩建了呼市白塔机场、包头机场,进一步完善了机场的生产配套设施。“九五”期间,全区用于交通通信建设的投资预计达303亿元,是“八五”的2.4倍。到2000年底,全区铁路正线里程预计达到721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1152多公里,电气化铁路263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预计达到6.6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4000公里;全区拥有民用机场7个,航线23条,通航城市22个,通航里程2.6万公里。

交通运输市场化取得较大进展。公路运输基本放开,已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私营共同经营、竞争发展的局面。民航已初步实现政企分开,区内经营民航运输的航空公司已有9家,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地方、合资铁路的建设与运营,也打破了铁路长期以来国铁独家经营的单一模式。公路建设经营体制也有新的突破,有10条公路参照BOT形式由社会企业建设、经营和管理。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和交通运输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自治区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交通运输长期以来对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以有效缓解。到2000年底,全区交通运输增加值预计达到115亿元,“九五”年均增长10.5%。预计全社会货运量达到4.5亿吨,客运量2.32亿人次,货物周转量1060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13亿人公里,“九五”分别年均增长6.5%、4.9%、6.1%和4.2%。

但交通运输仍是我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运输网络规模小,总量不足。我区国铁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3%,公路网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至今尚无一条贯通全区东西部的公路干线,还有5个旗县市不通黑色路面,3000多个行政村不通公路;西部地区机场密度低,支线飞机数量明显不足。二是技术水平低,运输质量不高。我区铁路干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为15.9%和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3和18.8个百分点,大部分路段不能适应提速要求;公路总体技术等级低,高级、次高级路面仅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19.8%,晴雨通车里程仅占24%,均排在全国后几位;民航机场和航站设施等级低,标准差。三是改革步伐缓慢,运输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铁路、公路、民航等行业仍处于以垄断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在建设体制上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在经营管理上铁路、民航等部门至今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致使我区铁路、公路、民航等垄断性企业适应市场能力不强,市场开拓不足。

二、“十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环境与需求分析预测

(一)交通运输发展的环境

1.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我区交通运输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央明确提出 “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公路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国家将出台一系列倾斜政策,支持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并加大国家财政、外资及银行贷款的投入力度,这将有力地促进自治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2.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的加快对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的加快,我区货物运输结构将发生一定变化,这不仅需要交通提供较大的运输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提供运输质量上的保证,要求运输务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高效等优质服务。

3.经济全球化及对外开放的深入将对交通运输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内东西协作的进一步加强,我区与蒙古、俄罗斯及国内兄弟省区的经济协作更加广泛,这对我区的通道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外商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限制,这将有助于我们利用国际、国内的资金、技术、装备和管理来发展我区的交通事业。

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对交通运输产生新的需求和影响 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将使我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增加必将对交通运输产生更大的需求,而且会使客货运输结构及布局发生新的变化,对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较大影响。

(二)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1.“十五”期间交通运输需求趋势分析

(1)货运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 虽然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使我区以原煤、木材等初级产品为主的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增长趋缓,但货运需求总量仍呈增加趋势。在运输方式上,公路、航空、管道运输需求增长持续上升,公路运输在中短途、城乡间发挥优势,集装箱业务将大力发展;铁路、航空仍将以远距离运输为主。在运输产品结构上,农畜加工产品、能源、原材料等深加工产品会有一定增加;轻工产品也有较大增幅,但总量不大。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区货物运输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0.7—0.8之间。

(2)客运需求将呈较快增长 “十五”期间,我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人员流动频率和范围加大。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客运需求比较旺盛。在运输方式上,对快速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以及航空的运输需求将上升;在客源结构上,旅游度假和农村进城人员比重会有较大提高。据预测,“十五”时期,我区客运量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0.8以上。

2.“十五”期间交通运输需求总水平预测

根据运输发展环境、需求分析和弹性系数法测算,“十五”时期,我区货运需求量年均增长速度将在6.6%左右,其中,铁路增长3.7%左右,公路增长7.5%,民航增长15%。客运需求量将以年均7.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铁路增长3.5%,公路增长8%,民航增长10%。

预计到2005年,我区交通运输需求总水平为:全社会货运量6.2亿吨,其中,铁路1.2亿吨,公路5.0亿吨,民航3万吨,其它200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500亿吨公里。全社会客运总量3.3亿人次,其中,铁路3800万人次,公路2.9亿人次,民航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90亿人公里。

三、“十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区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为中心、改革为动力、服务为宗旨、效益为目标,紧紧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交通设施投入,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十五”发展目标

“十五”时期,我区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总量,完善布局,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搞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努力适应客运舒适化、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综合运输需求,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经营管理机制。

到2005年,铁路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1630公里,复线化率达到20%,新增铁路运输能力2000万吨;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7.6万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2.4万公里,晴雨通车里程3万公里,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区内民航机场达到10个。到2005年,全社会客货运量分别达到3.3亿人次和6.2亿吨。

(三)2010年发展设想

到2010年,交通运输改革与发展将取得更大进展,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和较完善的运输市场体系,交通运输总体能力、市场化进程和服务质量基本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全区铁路总里程达到1万公里,建成能够基本满足区内资源开发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内铁路网络及出区、达海的运输通道,铁路主要干线实现电气化牵引,复线率达到30%;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5万公里,完成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口”公路布局规划和公路主枢纽系统建设,形成以高速、一级、二级公路为主体的主干网,全区所有乡、镇、苏木通等级公路,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公路;民航机场达到14个,形成机场布局合理和适应区内市场需求的支线运输网络体系。到2010年全区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5亿人次和8亿吨。

四、“十五”交通运输发展重点及建设布局

(一)发展重点

按照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五”期间我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是:增加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服务。

——增加总量。从满足区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出发,按照突出发展公路、加快发展铁路和民航、积极发展管道运输的原则,重点加快交通运输内外通道建设,形成连接区内东西部,辐射西北、华北、东北的干线运输网络,畅通“联疆达海”出区通道和口岸运输国际通道;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增加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加快农村牧区交通设施和国边防道路建设,满足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需要;围绕中心城市加强公路运输主枢纽建设,发挥覆盖作用,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提高质量。大力提高路网等级和标准,以增加能力和提高运行速度为重点,加快铁路复线化、电气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高等级公路比重,区内国道主干线达到二级以上,重要出口路达到一级以上,全区公路综合好路率达到78%;继续完善机场配套设施,不断提高现有机场等级。

——调整结构。根据运输产品结构调整运输车辆结构,货物运输要增加大型车辆,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散装运输等专业化运输;客运工具要向高档化、舒适化、快速化方向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运输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现有运输结构和运力结构,开发假日交通、城际快速交通、智能化交通等新业务;及时引进和配置适合我区民航市场需求的支线运力,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

——深化改革。以“政企分开”为核心,加快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交通运输建设及经营主体,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要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打破垄断,形成不同经济成分、不同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共同参与交通建设与经营的新格局。

——改善服务。加强运输安全保障、现代化经营设施等服务系统硬件建设,增加和完善经营网点;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运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二)建设布局

1.铁路 “十五”期间,我区铁路建设的重点是,扩大区内东西铁路运输能力,完善路网布局,形成出区下海通道;加快现有国铁干线改造,提高运行速度,畅通出口主通道。重点建设布局:

(1)国铁主干线提速。新建集宁—张家口铁路,使京包干线缩短运距125公里;对集宁—呼和浩特、包头—石咀山段进行提速改造,使京包、包兰全线达到时速140—160公里;对集宁、包头、通辽枢纽进行改造,提高站场解编能力和货运周转速度。

(2)加强现有铁路扩能改造,增加运输能力。对集通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对通辽—霍林河、贲红—集宁铁路进行扩能改造;新建海拉尔—满洲里复线和满洲里铁路口岸新站场,保证我区乃至全国对俄贸易通道的畅通。

(3)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增加路网密度。开工建设赤峰—大板、桑根达赉—张家口铁路,增加我区的出区下海通道,建设呼和浩特—准格尔铁路和准东铁路二期,优化路网布局。

(4)根据国家西部开发和沿线经济发展以及国边防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伊敏—阿尔山—霍林河、临河—哈密、东胜—乌海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

“十五”期间,铁路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26亿元,新增铁路里程800公里。

2.公路 “十五”期间,我区公路建设要按照“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总体目标,以畅通区内外通道为核心,从国道主干线、东西公路大通道、国边防公路以及旗县联网路、行政村通公路等方面全方位推进自治区公路建设,大幅度提高路网密度和干线公路等级。

(1)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重点建设已列入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老爷庙—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高速公路,及列入国家西部开发八条省际通道的集宁—赤峰—通辽—乌兰浩特—阿荣旗并连接国道301线甘南界—海拉尔—满洲里高等级公路,形成贯通自治区东西部的主通道。、(2)加快以出口路、口岸路为主的对外通道建设,打通我区与周边地区的运输通道。主要建设国道210线包头—东胜—苏家河畔高速公路、乌兰浩特—白城一级公路、巴彦浩特—银川二级等公路以及满洲里、二连、满都拉重要口岸运输通道。

(3)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在加快国道209线和林—偏关、国道304线舍伯图—霍林郭勒等6条1300公里续建公路的同时,开工建设省道206线锦山—茅荆坝、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等17条3200多公里的新建公路。

(4)从满足边疆建设、巩固国防需要出发,加快北银根—苏宏图—达来库布等2300公里国边防公路建设。

(5)以扩大县乡公路通达深度和广度为目标,重点建设海拉尔—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托县—土左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等19条1500多公里的旗县联网工程;根据自治区兴区富民达小康和扶贫开发的需要,重点解决1670个行政村不通公路问题,修建乡村公路20000多公里。

(6)加快公路主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公路主枢纽工程。加快包头、赤峰、通辽公路主枢纽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综合配套能力。

“十五”期间,公路建设计划投资450亿元,新增公路里程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公里左右,二级以上公路3000公里。

3.民航 “十五”期间,民航建设要针对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狭长的特点,以建立内蒙古区域支线航空运输网络为目标,根据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和口岸建设的需要,完善机场建设布局,提高现有机场综合配套能力,以适应“小机型、快频率”的支线航空运输发展策略。

(1)完善机场建设布局,主要新建满洲里、乌海、鄂尔多斯机场。

(2)提高现有机场综合配套能力,主要进行锡林浩特、通辽等机场的改造扩建,适时迁建赤峰机场。

(3)适应生态治理、国边防建设、旅游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加快阿尔山、巴彦浩特、霍林河、扎兰屯等简易通用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

“十五”期间机场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

4.管道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油气开发的需要,结合“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建设乌审旗经东胜、包头至呼和浩特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干线,在此基础上,加快该管道经我区向张家口、承德、赤峰等方向建设的前期工作。

“十五”期间,计划投资8亿元,建设输气管道511公里。

五、政策措施

(一)促进交通运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培育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交通运输经营主体,交通运输业要在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国家铁路要把路网建设与管理和客货运输逐渐分离,放开铁路运输市场,形成多个法人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公路要逐步建立起责权明确的独立法人实体,由法人对公路进行建设经营管理和维护。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与航空公司合办或独资创办适合我区支线运输经营的航空公司,重点鼓励小机型、多航班的支线运输模式,促进我区民航运输的发展。

(二)多方筹集交通设施建设资金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交通建设投资中的主渠道作用,在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投资的基础上,自治区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交通建设资金投入,在保证现有投资水平的同时,设立自治区交通发展建设基金,使交通

项目建设有稳定的资本金来源;要通过发行建设债券、股票上市或转让经营权及抵押收费公路等多种办法,筹集建设资金;二要加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力度,除继续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政府间优惠贷款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外商合资、独资或以BOT方式建设、经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三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交通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体私营者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建设铁路、公路、机场,允许投资者进行收费经营,对其投资建设的铁路、公路沿线及机场附近给予其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优先权。

(三)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建设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要求,对所有交通建设项目,在工程设计、施工、采购、监理等方面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度。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发挥投资效益。

(四)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铁路、公路、民航和管道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搞好项目库建设,认真储备一批对自治区经济发展有影响力的项目,凡列入西部开发交通规划的项目,均要以超前意识做好前期工作,同时要规范审批制度,严格把关,做到成熟一个,审批和上报一个,避免长官意志和决策失误。

(五)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要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摆在全区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扶持和倾斜政策,强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公路建设征用土地,应比照铁路和机场建设征用土地的办法,对通过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地区的路段应无偿占用,挖沙取土应就地取材,不予补偿,二是清理规范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收费,努力降低建设造价。三是推进交通价格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指导、分类管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要根据运输市场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价格政策,有效启动运输市场需求。

下载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区经济社会和福利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区经济社会和福利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值此建国56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前来XX参观访问。首先,我代表......

    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论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山东省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优势,并仔细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先争优活动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和谐”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 “安居乐业”的和谐......

    县农业发展现状及规划5则范文

    **水族自治县农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水族自治县农业局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处东经107044′47″—108014′10″,北纬25030′55″—26010......

    东港市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项目规划

    东港市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项目规划一、 涉海海岛旅游发展重大项目计划 1、东港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项目:该项目重点是扶持发展以旅游为主的出海垂钓、捕鱼等渔家乐项目。需要......

    运营中心业务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运营中心业务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一、UGOO旅行平台:以目前平台的功能已无法满足公司发展方向,现需求对UGOO旅行平台进行改版升级。 1、公众号平台子菜单分类较多,现在整改成统一......

    住院部现状及规划

    一.健全以下建议,有利于医院基础建议及稳定发展 1.一病区医生办公室空间狭窄,电线安装不合理有隐患。建议更换办公室地点。 2.各病区办公桌均有部份损坏、其椅子过大,不适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