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元种业饲料业
三元种业饲料业
(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分公司北京市三元绿荷饲料厂)
三元种业建成投产的自动化综合饲料厂是目前中国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饲料加工基地,配备了行业知名品牌的配合饲料和预混料等六条生产线,引进了国际发达国家(英国AB公司)的谷物蒸汽压片生产设备,采用中央控制系统,混合机变异系数小于5%,主要生产牛料、鸭料、猪料及各种预混料,可年产全价配合饲料33万吨、玉米蒸汽压片6万吨、预混料3万吨,全年生产饲料量可达42万吨。饲料产品主要分为预混料系列、全价颗粒料系列、浓缩料系列、精补料系列、膨化料系列、压片料系列等六大系列三十个品种。其牛料“三元绿荷”牌饲料,沉淀和总结了规模化奶牛饲养管理的宝贵经验,汲取和提炼了“中以”、“中加”奶牛项目多年合作的技术精华,浓缩和凝聚了三元几代养牛人的智慧结晶,由专业营养师针对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和泌乳水平的营养需要,科研攻关调制而成;科学系统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全面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保障产品质量优质稳定,能有效维护奶牛健康状况、增加牛奶产量、提高牛奶质量、增强免疫力、改善繁育性能,已销售辐射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并连续三年荣获饲料行业“二十强企业” 和“影响力品牌”称号。
其拥有的中心化验楼配备了多种大型分析检测仪器和相关的辅助检测仪器,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仪(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原子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分析仪、全自动能量测定仪、全自动凯式定氮仪、纤维分析仪、脂肪分析仪、多功能酶标仪等高端设备,主要承担原料和成品的质量检测及检验化验、饲料产品和新项目的研发,制定和修订原料标准、产品标准、企业标准等任务,全面保障着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正在努力通过ISO/IEC 1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实现不仅作为企业内部 “保证饲料质量安全,保障畜禽健康养殖”的检测中心,对外也能成为行业一流的饲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三元种业遵循“食品安全的源头,健康养殖的保障”的宗旨,秉承“科学的管理,高效的生产,优质的产品”的经营理念,根据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要求,坚持建设科学系统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饲料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为三元种业的种畜禽养殖提供科学、安全的饲料营养套餐,也从产业链的源头上保障首农集团畜禽产品安全优质。
第二篇:种业简报2012-11-1
中农集团种业控股有限公司主编总第(25)期2012年11月1日【行业动态】
■2012年10月22-25日,部直属机关工会在福建龙岩市古田镇举办了“农业部工会干部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副主席孔冈等专家就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总工会十五届六次执委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文明和谐机关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机关工会工作作了专题讲座。部直属机关党委副巡视员姜平出席培训班并作开班动员讲话,部直属机关工会主席张广卿主持开班仪式。
■农业部30日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举行粮食增产模式试点启动仪式。在总结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成熟技术模式,更大规模、更广范围集成推广技术,探索粮食稳定增产新途径,力争到2020年粮食增产1000亿斤以上、油菜籽增产500万吨以上。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9日,全国秋粮已收获10.6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90.4%,进度同比快0.8个百分点。
■农工党黑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安全监管减少土地污染的建议》的提案得到回应,黑龙江将加强安全土地监管力度,加大防治土地污染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今年吉林省部分地方遭受风灾,大型机械无法完成对倒伏玉米的收割,因此人力需求旺盛,工资也大幅上涨。于是,吉林省部分粮食主产区酒店出现“员工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省秋粮收割个的日工资已经超过了120元,部分地区是达到了150元以上,与去年80到100元的价格相比增幅是超过了50%。
■宁晋在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肥田的同时,开辟了综合利用新渠道。西王里村的玉米秸秆“青贮——喂牛——牛粪”就是一种模式。此外,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也在该县得到推广,初步形成了玉米秸秆“粉碎发酵——产沼气——沼渣沼液与玉米芯混合基料栽培食用菌——菌枕——有机肥”的循环链条。
内蒙古中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动态】
■先正达公司宣布了一项位于加州Woodland工厂的扩大项目,该工厂主要负责研发和种子生产。一旦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可,修建将从今年秋季开始,预计于2014年完成。■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的领导者先锋种业近两年来麻烦不断,而一场极为罕见登陆中国东北的台风“布拉万”,让先锋种业雪上加霜。孟山都公司乘虚而入,针对“先玉335”的弱点联手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推出了“迪卡516”等抗倒性强的玉米种子。宣传工作已全面展开。
【展会动态】
■第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10月25~26日在湖北武汉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据组委会提供的信息,共有300多家全国著名种业企业参展,参会企业近2000家,观展人数近5万人,近100项购销合同(协议)及新品种、新技术交易成功,交易额达10亿多元,是历届双交会规模最大、成交量最多的一届。
【一句话了解种业】
■ 通过改革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 2003至2012年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超过6万亿元
■ 种质 idioplasm:有时又称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内蒙古中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篇:种业简报2012-12-27
中农集团种业控股有限公司主编总第(40)期2012年12月27日【行业动态】
■ 洋玉米种子种植已占15% 外资种企步步紧逼
农业部24日消息,农业部连续三年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带来的结果是种子市场秩序和环境逐步改善。在今年第三年的种子执法年活动中,各地共立案查处种子案件7900多起,同比2009年减少17%。假冒侵权品种数量由2010年的30%以上下降到今年的10%左右
■南繁基地杂交种两年助农增收6700万
仅2011至2012,在南繁育种基地,省科技厅资助的15个南繁育种科研单位共用地3100亩,创新材料9500份,生产的杂交种在省内外推广应用达190万亩,增加农民收入6700多万元。
■美国玉米遭许多商家抵制
近日,芝加哥玉米期货一直下跌,一个月内降了5个点,持续了上周美国作物海外疲软的销量。一连串的不温不火的出口销售报告,美国玉米延续上周进口商不惜粮食价格。尽管近期的跌势,美国玉米价格持续高价,从经验来看,促使了许多玉米买家到别处寻找。在最近几个月中,包括日本进口商、买家纷纷转向更便宜的来源,如巴西,现在巴西是仅次于美国玉米出口国。
■农业部12月24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在国务院8号文件及其配套政策带动下,种子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呈现竞相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农业部首批许可的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实力显着提升,注册资本累计48亿元,固定资产31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462个,平均每个企业有14.4个;年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育种研发投入3.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
【企业动态】
■今年种业前十强总营收将逾100亿
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中国种子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显现,预计今年排名前10位种子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将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中心经理吕玉平透露,未来5年集团将投资7亿元建立玉米、水稻的种质资源评估与育种研发体系,投资6亿元创建先进的良种生产与加工体系。
■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兼并了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主营小麦种子)、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棉花、油料作物种子)、河南金娃娃种子有限公司(主营玉米种子,拥有郑单958经营权),独家注资3000万元成立了甘肃秋乐种业有限公司(玉米制种),注册成立了河南秋乐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育种科研),经过初步整合运作,已逐步成为具备完整产业
内蒙古中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链的综合性种业企业。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尚泓泉介绍,2011年以来已投入2000多万元,在郑州种子加工中心新建2条全自动现代化种子加工生产线;计划再投资2.7亿元,在甘肃省张掖市再建一个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
■ 隆平高科一年多来,公司建立了以分子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平台、生态测试和农艺性状测试组成的测试网络等较为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率先完成了从依托研发到自主研发的转变,改变了“中国种子企业基本无科研”的历史;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种质资源库,成立了由营销、制种、加工、科研、管理等人员组成的“育种方向决策委员会”,逐步形成了体系化育种的格局;投资3亿多元建成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稻、玉米种子全自动生产线及仓储检测中心,使公司种子加工和贮存能力从4000万公斤提高至1亿公斤,极大提高了供种保障能力。今后隆平高科将加大研发投入,使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中国种业第一、世界种业十强”的奋斗目标,并率先实现杂交水稻产业全面升级。”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了鼓励研发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加盟惠民,建立了骨干员工持股制度、研发人员专项奖励制度,出台了《湖北惠民研发人员薪酬制度》,实行奖金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每年按研发成果当年创造的税后利润的1―2%提成,上不封顶,奖给成果研发人员。
【一句话了解种业】
■ 张世煌:“没有创新力就没有竞争力”。
■ 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立秋:“广东年种子销售量近1亿公斤,销售额20多亿元,品牌占有率迅速集中”。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光联:“种企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各显其能,合力组成我国的种业舰队”。
■张学“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玉米收购价格】
内蒙古中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四篇:敦煌种业简介
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种子生产量和销售额最大的上市公司,是国家八部委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玉米制种生产、加工、销售公司。总资产33亿元,分(子)公司28家,行业涉及种子、棉花、食品、房地产、证券投资等领域。公司依托河西走廊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行 “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60万亩稳定的制种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大型种子加工生产线,拥有一整套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从亲本提纯、扩繁、田间去杂、去雄授粉、清杂晾晒到收贮保管等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完善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委托育种、合作育种、联合开发、合资合作、整体吸纳、买断产权品种等形式,拥有玉米、小麦、水稻等自有知识产权品种共六十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不同生态区的市场营销网络,年产销玉米、小麦、水稻、瓜类蔬菜、棉花等各类农作物种子近1亿公斤。2006年,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公司合资合作,投资2000万美元设立了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利用先锋优势品种,扩大和提升中国玉米杂交种市场份额和品位,市场竞争实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公司以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又先后投资近4亿元建成建成果蔬制品、番茄制品、包装制品、棉蛋白油脂和脱水蔬菜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生产的番茄粉、番茄酱、脱水洋葱等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的主要种子产品包括有玉米、小麦、棉花、瓜类、蔬菜、花卉、牧草、马铃薯等8大系列、2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棉花相关产品主要是皮棉、棉籽、棉短绒。公司投资建设的棉蛋白油脂项目、使用喷雾干燥技术生产的番茄粉等产品也已投产上市。公司生产的“敦煌飞天”等品牌的种子、棉花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为美国、荷兰、韩国、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代繁的瓜类蔬菜种子。邀请选聘了2名国内玉米育种专家做指导。目前引育审定的玉米品种有敦玉
46、敦玉10号、敦甜1号等,参加国家及省级区域试验品种10多份,在各区域表现突出,有望在2-3年内获得国审品种1-2份,省审品种3-4份,并且有一大批苗头表现优异的品种和优秀种质资源,玉米育种后劲较足,成长性较好,为敦煌种业未来科技发展可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公司年玉米制种面积20万亩,在玉米种子产业化领域具有非常雄厚的基础。2005年开始进行甘肃河西固体废弃物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特点和养分含量,固体废弃物开发有机营养改土剂技术、固体废弃物开发盐碱土改良材料的技术的研究工作,于2009年11月由甘肃省科技厅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5月获酒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开始进行了“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百万亩产业化玉米制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的研究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摸清了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田土壤速效氮磷钾现状、丰缺指标,土壤速效养分利用系数,土壤供肥量,不同种植年限玉米制种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提出了制种玉米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最佳经济施用量和糠醛渣、沼渣、牛粪、生物菌肥、改土营养剂等化肥减量玉米制种技术。研究了制种玉米黑束病、玉米裂轴病、霜霉病、丝黑穗病、黑粉病、玉米苗枯病、大斑凸脐孺孢病害田间危害和识别方法,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制定了河西走廊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规范,累计推广面积2万hm2,新增纯收益为5151.93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0年 8月21 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公司保存了10多个适合制种玉米的复合肥配方,随时可供该项目生产使用,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较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五篇: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资产、财产相同的是,它也是种所有权,但这种所有权是一种无形产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新闻,甚至是纠纷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逐渐开始熟悉这一概念并行动起来。
自1984年我国实行知识产权专利制度至今,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便确立了中国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律框架,走完了西方国家百年的立法历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的确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在知识产权法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近年来时常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一些发达国家也经常以此为借口,对我国政府施加政治压力。
说到知识产权,我们首先想到会是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东西,然而大家往往会忽略掉另外一个也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事物---那就是我们的种子,其实它在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说: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由于不重视知识产权,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转让中方曾蒙受过巨大损失。1981年当中国向美国转让11项杂交水稻核心技术时,美方只承认1项有效。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加强了杂交水稻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杂交水稻研究机构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加强了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以及科技人员流动、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1.种业知识产权的概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种业的知识产权,种业领域知识产权的范围主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著作权、地理标志等,其中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业生物技术专利是中国种业知识产权的主要保护形式。
2.种业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竞争首先就是良种的竞争。特别是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强化了良种对于一国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0年7月底,农业部共受理品种权申请7144件,已授权3251件。从2004年开始我国年申请量一直保持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5(UPOV)成员的第四位,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通过实施以授权品种为主的超级稻推广项目,2008年至2009年,推广1.6亿亩,增产粮食160亿斤。同时,非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我国为2种转基因水稻和1种转基因玉米颁发了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种业发展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随着农业国际化趋势的加剧,跨国种子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力度。截至2009年底,在我国受理的3.1万件转基因技术专利申请中,国外申请1.3万件,占42%;转基因植物育种专利1900件,国外申请1121件,占59%。目前,世界主要农作物的72项转化体绝大多数被国外生物公司掌握,有22件在我国提交了专利申请,其中6件获得授权。跨国公司利用专利战略向农业产业链渗透的举动,日益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警惕。
3.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
3.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申请新品种权和专利保护的敏感性较差
目前,我国申请保护的新品种及专利数量与实际数量相比有较大差距。很多技术被多个国家无偿使用。原因在于,有相当一部分种子产业科研工作者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偏重学术水平,轻视经济效益。由于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者只申请了国内保护,导致其成果大量流失,给有关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
3.2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保障滞后
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及相关产业制定的,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体系尚不健全,许多规章的可操作性也不强。
3.3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种子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中,还普遍存在政企不分、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问题,加上长期缺乏相应的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安全防范,导致国内一些物种资源被偷运出境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由于大多数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没有专设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也没有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和利益分配办法,造成假冒、侵权、技术违约现象严重。
3.4 知识产权对种子产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不显著
主要表现为通过专利制度、品种权制度等使科技人员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不高,或者对发明人获品种选育者的奖励承诺不兑现,对鼓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作用不大。
3.5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过程中执法力度不够
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侵权的鉴定过程通常较为复杂,检测技术和手段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涉及多家相关职能部门,即使发生侵权行为,往往也很难辨别,同时调查取证工作也较为复杂,造成保护难度加大。
4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及发展
4.1 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产权战略
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保证农业用种安全和促进现代种子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幅提升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推进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逐步建立种子产业生物遗传资源权属管理制度,积极促进涉种专利、商标、版权等在种子产业中的转化运用,为实现种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4.2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行政执法力度
进一步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努力建立种子产业生物遗传资源权属管理制度。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与专利、商标、版权等其他类型知识产权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以知识产权的获取、运用和保护为重点,建立种子产业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全程跟踪管理。建立和完善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信息交流机制。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植物新品种权为重点,制定和实施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化政策,促进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推动种子产业发展。
4.3培育种子知识产权主体
强化知识产权在种子产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向作用,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资助开发的种子产业科研成果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单位在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带动作用,支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基地。
4.4改善种子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宣传纳入科普宣传和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在广大农村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加大植物新品种保护政执法力度,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权利人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4.5建立种子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尽快形成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体制,促进与专利、商标、版权等部门协作配合。努力建立种子产业生物遗传资源权属管理服务体系。
4.6支持和鼓励国内育种者申请国外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海外部署,是实现种子市场海外扩张的重要保障。为了将技术优势延伸到国外,在激烈的国际种子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加速品种权走出国门,到他国申请品种权和农业技术专利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海外战略。目前国内种子企业战略性利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超前部署、战略性占领世界种子市场的能力和意识都非常薄弱。因此,政府应采取财政支持和信息咨询等综合措施,扶持中国育种者申请国外品种权,为中国种业走出国门做好准备。
4.7加强国外种质资源引进工作
中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建议通过对外农业交流与合作项目,搜集中国急需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种质资源交换,改变当前中国育种创新原地踏步的现状,提高作物育种的效果和效率。
5成功案例
5.1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弟子黄培劲创办的公司,是《种子法》实施后,于2000年12月29日注册成立的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获得农业部核发《全国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和“国家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权”的四家股份公司之一。公司股票于2011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
“300189”,股票简称“神农大丰”。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种子的选育、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农药、化肥的销售等,主营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
公司是经认定的2010年“中国种业骨干企业”;公司的杂交水稻制种超高产方法和杂交水稻制种方法专利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公司董事长黄培劲先生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杰出青年发明家”金质奖章,是继袁隆平获得“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之后,中国获得的又一重要奖项,也是迄今为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杂交水稻领域的两个最高奖项;是我国种子行业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认证;经过十年的发展,公司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新品种、渠道网络、经营规模和效益上均位居行业前列,已经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农作物种业企业之一。
5.2登海种业公司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连续多年进行玉米高产攻关探索,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始于1926年),一个是中国的登海种业公司。
1985年,李登海研究员率先在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民营玉米产业化的种子企业,并成为农业部育繁推销一体化试点单位。公司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紧凑型玉米育种,以一年三至四代的育种速度开辟着中国玉米育种的创新事业,总结出“紧凑株型+高配合力”的玉米育种理论,开创了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先河和利用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进行高产攻关的玉米高产道路。为充分利用黄淮海区的光热资源,开展了小麦、玉米一年两季创高产栽培研究工作,连续16年一年两季亩产突破吨半粮,实现了从一亩地养活一个人到一亩地养活四个人的转变。
现已选育出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中43个通过审定,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38项植物新品种权。为确保育种工作再上台阶,在全国设立了32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建设成遍布全国的国内最大的玉米育种科研平台,拥有216名科研人员,其中9名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公司与国内大专院校广泛合作,开展转基因、分子标记、单倍体诱导、细胞工程、辐射、航天等高技术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连续36年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攻关研究,开创了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连续七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1972年玉米首次突破千斤关;1979年利用自育的掖单2号首次突破平展型玉米的高产纪录,创出了776.9公斤/亩的国内夏玉米高产纪录;1980年创造了903.6公斤/亩的国内春玉米高产纪录;1989年创造了1096.29公斤/亩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2005年再次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提高到1402.86公斤/亩,是全国当年玉米平均产量(352.49公斤/亩)的4倍。2007年公司最新研制的“超级玉米”已被科技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种子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发展,关系到种子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既关乎民族种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种子产业安全,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好种子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发展,才能切实提升中国种子产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