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吴吉
中共阿坝州委党校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日益重要。我国有着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基础弱等特殊的国情,做好区域经济规划有助于我国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多目标最优化的概念以及在区域经济规划中国的应用。
关键词:多目标最优化;区域经济规划;应用探讨
我国的区域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区域经济的规划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将区域经济规划做好,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合理的发展。
一、区域经济规划解析
区域经济规划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对未来的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部署。区域经济规划是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部分体现,是结合了科技、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形式。科学的区域经济规划首先要对区域调研,然后进行确定区域规划发展思路,然后指导进行区域经济规划的科学分析、制定、评估和落实,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区域经济规划的内容
区域经济规划的范围十分庞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一般规划的内容包括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已经对经济的分析等。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一致,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设置上有着较大的不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一种就是传统的发展观念,把经济的发展认为是经济的增长,所以将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就定位经济增长;另外一种看法是比较科学的发展观念,这种观念认为社会和人才是发展的主体,经济增长只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更多的人认可第二种观念。区域经济规划有三个目标。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增长。这些目标互相促进又彼此联系,互相扶助又彼此制约。比如很多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经济增长又能够建设生态环境,所以在经济增长中要注意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科学选择主导产业
区域的主导产业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因为这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区域经济规划中,选择主导产业是核心环节。在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时,要考虑能够成为区域产业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主导产业还应该在区域分工中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强化区际间分工合作。区域内的主导产业要具有区域特色,能够在市场贸易中,发挥区域优势,取得较高利益。总体来说就是区域产业的产品应该是由良好的市场前景,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未来能够占有经济市场,有较高的积极效益,对区域的增长有强大的作用。
(三)合理配置产业结构
在主导产业确定以后,要对整体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区域的产业结构是组合了不同的产业,设计的产业较广,那么就需要对产业进行分类以及合理配置。所以在对区域经济进行规划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要详细分析区域内的产业结构问题、特点和现状,然后通过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政府政策等对影响区域产业配置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接着对产业间的联系进行优化组合,将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协调,下面就是按照要求指标,将生产要素同产业之间进行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益,最后要注意优势产业的配植,增强产业结构在未来变化中的适应性。
三、区域经济规划遵循的原则
为了保证区域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要对区域经济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必须遵守相适应的原则。
(一)以劳动分工进行区域经济规划
社会劳动分工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分工决定着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劳动地域分工是区际间客观存在的优势,各个区域间的劳动区域分工形成了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区域间的优势比较、产业结构的配置以及主导产业选择。所以区域经济规划能够发展区域分工,形成专业化部门与综合性结合的产业机构体系,使区域间能够互相配合,彼此协调的有效分工,共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以区域特点进行区域经济规划
在区域经济规划中,要充分分析区域的特点,根据区域的特点进行区域经济的规划和决策,否则就会影响区域的整体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区域进行分析要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区域内市场、人文、生产要素以及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第二是对区域内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区域特点的分析才能够制定出现实合理科学的区域经济规划。
四、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目标最优化模型就是针对一个需要决策的问题,有着多种决策的选择,并且所有的选择都能达到目标,不分主次,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数学函数模型,不同的函数变量,就会相应的产生不同的目标函数。在区域经济规划中,为了处理区域间的关系,加强共同协调发展,就必须根据科学的方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使区域经济规划决策更加科学。
(一)建立数学模型
首先要对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市场情况以及区域历史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对针对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进行规划区域的数据统计,比如规划区域的生产要素,市场供给以及人口数量等。第三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对规划的决策进行分析,然后将具体问题简化。第四,根据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数学公式,初步建立模型。第五,将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和对规划的决策进行比对分析,验证数字模型的准确性。
(二)最优化模型建立的原则
多目标最优化模型的建立需要几个原则,第一是要对规划区域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然资源的利用,促进规划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第二是在区域经济规划过程中,要把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建立最适合规划区域的数学模型。因为不同的规划区域有不同的特点,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素以要综合考虑全面因素,促使建成的数字模型能够与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一直。第三是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经济发展不影响生态环境,真正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对区域经济规划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配置以及优化,真正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录亮.多目标最优化方法与应用[D].济南大学.2009.[2]金天坤.多目标最优化方法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9
[3]送军.多目标最优的若干问题[D].南昌大学.2008
第二篇:“荒漠化”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深入
全球荒漠化问题与初中地理教学的结合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世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荒漠化” 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地球荒漠化涉及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有35%以上的土地正在遭受荒漠化的威胁,有1/6的人口受到荒漠化土地的危害。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协调好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在涉及的众多环境问题中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导致国家或地区贫困和阻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渗透土地荒漠化的教育是地理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土地荒漠化在西北地区教材中的深入 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中明确指出:“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是非沙漠环境向沙漠环境或类似沙漠环境的转移,也包括沙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耕地面积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荒漠化面积为262.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国土总面积的27.3%。潜在荒漠化发生地区涉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西北及内蒙古6省区荒漠化危害尤为严重。在初一地理第二册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教材中,防治土地荒漠化和草场退化,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地关系是一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
在地理教参中,青藏地区一节有一段很好的内容“探险家杨欣的长江源头日记《长江魂》摘抄”,利用课上时间,请学生阅读,对学生触动很大。在西北地区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荒漠化问题的相关资料,如: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场特大沙尘暴席卷了4省区18个地市72个县(市)方圆11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300多人伤亡,37万公顷农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425亿元。1996年5月29日,一场沙尘暴袭击了甘肃省敦煌市,顷刻间这座美丽的旅游名城陷入沙海之中,死亡5人,3000多公顷棉田、2600座温室大棚、30千米长的渠道被毁,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1998年4月18日,发生在新疆的特强沙尘暴天气,受害地区有10个地(州)的52个县(市),直接经济损失逾10亿元。通过上述材料,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土地荒漠化在我国已刻不容缓,如不积极治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西北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都将具有极大的威胁。
目前我国约1.7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的威胁,约有2100公顷农田遭受荒漠化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大面积的草场由于荒漠化造成牧草严重退化,载畜量下降;800千米铁路和数千千米公路因风沙堆积而阻塞。据估计,全国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亿—3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为直接经济损失的2—3倍。
在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上,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近几十年呈不断扩展之势。现在,不仅北方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分布有广大的荒漠化土地,就是湿润、半湿润地带,如豫东、豫北平原及唐山市郊、鄱阳湖畔、北京周边地区也出现以风沙为标志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水蚀为主形成的岩地及石质坡地荒漠化土地在中国南方也在扩大中。治理赶不上破坏,局部改善赶不上总体恶化,其后果将殃及子孙贻患无穷。
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固然有自然的,但人为因素更是加剧荒漠化的根本。中国科学院对现代荒漠化过程的成因类型做过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94.5%为人为因素所致,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而带来的过度放牧、滥垦乱樵、不合理的耕作及粗放管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这些人为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了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使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生产力下降、草场质量下降,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每年冬春两季从沙区吹来的沙尘暴,不仅使当地二三米内视线不清,而且还飘逸千里之外,造成大范围内空气污浊、防碍人类生产活动。荒漠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防治荒漠化任重而道远,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创造一个美好的发展环境。
二、土地荒漠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材中的深入
荒漠化受害面涉及到世界各大陆,最为严重的是非洲大陆,在初中地理第三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干旱和荒漠化问题正成为非洲许多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在讲述“干旱和荒漠化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很好的阅读课文和阅读材料及景观图和示意图,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从6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发生的大面积干旱和荒漠化事件。
1968—1973年间,在西非,特别是萨赫勒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旱灾。此间该地区各国的年降水量一般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大片耕地龟裂,庄稼失收,牧草大面积枯死,人畜大量死亡。据统计,此次旱灾,约有20万人丧生。1983—1985年间,在西非大西洋沿岸到非洲之角,再向南直到南非的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和饥谨。至少有20个国家的3000万人挨饿,1000万人离家出走寻找水源和食物。继这次旱灾,非洲从1991年开始又不断发生干旱和旱灾,1992年3—5月,埃塞俄比亚南部和肯尼亚北部约有75%的牲畜死亡。同时,南部非洲也出现了本世纪最严重的旱灾。如此震惊世界的荒漠化事件不仅使非洲大陆深受其害,也会给全球环境变化带来影响。
近30年来,非洲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土地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地区土地利用不当,缺乏管理和规划,为了耕种,人们破坏森林和牧场;为了增加畜牧业收入,牧场载蓄量不断增加,由于过度放牧,生态环境恶化。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许多地区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毁林开荒,广种薄收,滥垦草原,过度放牧,而这些做法又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荒漠化问题中,自然因素有一定的作用,但主要是潜在的因素,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是激发的因素,是主要的原因。由此可见,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土地荒漠化主要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必须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最终得以解决。
人类对地理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的危害,历史上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楼兰王国的废弃,古巴比伦帝国的灭亡,无疑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结果,是人类自身走向灭亡的边缘。
在全球荒漠化如此严重的今天,在现代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荒漠化问题不应成为困饶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全世界各国必须联合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结果。因此,防治荒漠化,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意识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应逐步渗入,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具有良好的环境观才能使人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荒漠化问题与中学地理教学的结合
内容摘要:
在世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荒漠化已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渗透土地荒漠化的教育是地理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西北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学内容,深入渗透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极为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分析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为因素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根本。使防治荒漠化、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能深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行动。
参考文献:
我国荒漠化危害猛于“洪魔”———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0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主编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书第三册、第二册
全球荒漠化问题与中学地理教学的结合
垂杨柳中学:
陈险峰
第三篇:四风问题在高校中的普遍表现形式
四风问题在高校中的普遍表现形式——心理学院关于“四风”
问题对照检查资料
[发布单位:心理学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11] 针对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心理学院通过查阅资料、广泛调研,参照“教育部关于“四风”问题在直属高校的具体表现”,结合心理学院实际,从理论及普遍的角度,整理出“四风问题在高校中的普遍表现形式”,希望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结合普遍现象,对照检查,在学习领会重要文献及讲话精神中,切实能“照清自己,端正自己、解放自己、提高自己”,以达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师生观念,弘扬优良作风,保持先进本色的目的。
一、形式主义方面
1.会议重部署,轻落实,往往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教学科研中,目标、理念、口号多,对于实际问题研究少、解决问题措施少。
2.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理解不到位,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不能很好地结合学院实际,照搬照抄,工作停留在“文发了、会开了、话讲了”,制度停留在纸上、墙上、网上。有的党委中心组学习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3.浮躁,急功近利,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对基础研究工作重视不够。轻实际成效,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建设。机构成立,推动的如何,效果如何,没有人过问。4.发展战略规划“不接地气”,提法很新颖,文字很讲究,但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规划做完了,摆在那里没人看。在发展战略上没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展规律和办学特点研究得不够透彻,导致对学院发展战略缺乏理解和支持。
5.工作不扎实,好大喜功,浮在表面。办学理念思路原则提得多,具体抓落实少,措施不到位,制度跟不上。办事流程繁杂,工作效率低。
6.检查多,评比多,指标繁杂。
7.在人才培养上轻视育人功能,对本科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没有落到制度上、行动上。
8.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重外部引进人才,轻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提高。
二、官僚主义方面
1.领导干部联系师生不够广泛,渠道不够畅通,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调研不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办法不多。
2.在制定政策中,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师生参与民主决策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3.机构设置随意,协调沟通不够,工作效率不高。
4.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不合理,大局观念、全局意识不强,形不成合力。5.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重学历和学术背景,轻人品和工作实绩。
三、享乐主义方面
1.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改革发展的难题总是从客观上找原因,习惯于拿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拿老办法对付新情况。2.领导干部工作精力投入不够,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动力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奢靡之风方面
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管理粗放,水、电、食物浪费,教学、办公场所长流水、长明灯现象普遍。有的科研经费使用率不高,科研成果共享不够,教学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第四篇: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论文[推荐]
摘要: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计划策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时各方面达到最优效果。大型商厦伴生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是城市功能的重要体现,其经营管理始终遵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迎合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但如何节约成本和如何合理配置内部结构始终都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最优化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大型商厦的经济效益,也巩固了大型商厦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最优化理论;企业经营管理;概念;应用
最优化理论在最初提出时,其内容不仅包含社会经济产品的生产,也包含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而大型商厦作为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现代企业,其经营目的是为了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其管理目的是强化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体现大型商厦的社会功能。但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都需要大型商厦管理者找到切实可行的革新方法,最优化理论就是能够促进企业良性进步的有效指导,因此,企业必须掌握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将最优化理论践行于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环节。
一、最优化理论基本概述
1.概念
最优化理论诞生于以生产活动和生产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经济配置时代,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了理论指导,甚至可以细化到生产过程中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环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了根本上的重组,已经不再以生产经济和生产活动为主,而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内容。但与以生产为主的社会结构相同的是,最优化理论的根本思路未曾改变,仍然适合应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内容中,而且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目的更加明确,使得最优化理论能够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发挥出更大更稳定的思想优势,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我国企业类型丰富多样,各个类型企业的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然而其发展目标却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企业的自身管理,稳定企业的社会地位,体现企业的社会功能。而拥有最优化理论指导的企业可以在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遵循正确合理,具有很强科学性的设计计划,有条不紊的发展自身经济,占有市场经济的竞争力的制高点。因此,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指导企业发展过程的具体思路。
2.意义
从意义上来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思路虽然多年来未曾改变,但却始终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无论是生产为主的企业经济时代,还是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最优化理论都能够从根本上指导企业进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和管理者的结构和决策,离不开经营管理的目标设定和计划实施,更加离不开企业之间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与成本和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而最优化理论的使用分别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首先促进管理者结构最优化,保证决策层面的决策合理性;其次优化经营管理的目标计划,确保经营管理过程效率稳定提升;最后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和成本质量控制进行优化,降低了企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促进了部门配置的合理性逐渐提升,使得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过程全面优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其指导意义不容小觑。
二、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领导管理结构统一阶段
企业运营中,最关键的管理部分就是企业领导的管理结构,领导管理层是企业的核心,起到对经营管理的决策和支配作用,是企业的“头脑”。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领导管理结构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设定、决策、实施、人员配比和成本以及质量各方面得到优化。因此,最优化理论所指导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优化领导管理系统的配置,促进企业领导管理结构的有机统一,促使领导决策更加全面有效。大型商厦的社会功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消费享受,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快速,消费目的更加明确。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型商厦的经营管理已经逐渐落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型商厦已经难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服务。居民的消费欲望逐渐降低,转向其他城市甚至国外,对大型商厦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十分不利,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这种消费趋势的改变表面上看起来是运营手段的滞后,但追根究底来讲,运营手段是由大型商厦的领导管理层面决定的,各个部门只是根据决策进行经营与管理。想要从根本上拉回人民群众的消费关注点,首先就要进行对领导管理结构的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最优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对管理层面人员的培训,发挥管理人员的引导作用,强化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管理人员的计划安排与决策与各地实际消费情况挂钩,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也就是领导管理人员的思想以及结构优化。
2.经营管理目标设定阶段
在优化管理层面结构,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基础之上,就是要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设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一种灯塔一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是引导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大型商厦来说,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不能宽泛而谈,而是要具体到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实际消费情况中考虑。由于人们的消费水平不同,大型商厦首先要考虑的目标制定因素就是消费者的经济情况,找准自身的经营层次定位,避免制定过高的经营目标,造成消费者群体的流失;其次就是要考虑管理内容,大型商厦的经营内容各有差异,加之定位不同,其管理内容也会存在差别,这就需要运用最优化理论的指导,依据经营内容和层次定位设置科学的管理目标,切忌将目标制定的过高过远,尽量以多个短期的目标作为经营管理的优化过程,再根据企业每个时期不同的发展情况灵活设置长远目标,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目标环节保证最优化效果,促进接下来经营和管理计划实施过程更加顺利,达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经营管理计划实施阶段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计划的实施,一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各大企业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一些企业认为,经营与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不过是获得经济收益的过程,只要将利润放在实施过程的表面优先考虑,就能保证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另一些企业认为,想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将社会地位的提升作为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重点,一切都要以提升社会地位和品牌认知度为主,才能促进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进程加快,早日达到经营管理的目标。然而实际上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成功与否并不能依靠单一的经济效益或社会地位决定,而是要将二者结合,以综合的眼光看待经营计划的实施。在这一方面,大型商厦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贯穿最优化理论,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加强人员配置的合理性,从计划实施的经营内容和管理内容中分别入手,结合大型商厦经营地区的实际消费水平和经济状况确定以经济效益为主还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另外,在经营管理计划的实施中,要注意各个基本环节的细节控制,进行良好的成本控制,避免因细小环节的把控不当而造成资金的浪费,颁布施行监督管理办法条例,完善对经营管理过程的监督机制,减小大型商厦运营期间的损失,提高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从而达成经营管理计划的最优化实施。
三、结论
对于大型商厦的经营与管理来说,最优化理论无疑是最科学合理的使用型理论指导,不仅适合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变动,符合时代发展的一般特征,也能够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细节中入手,结合各个地区大型商厦所处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制定,有效降低大型商厦的各方面能源资源消耗,优化成本配置,促进品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非常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君.浅谈运筹学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3(18)
[2]孙承波.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相关方利益最优化[J].上海企业,2009(1)
[3]杨冬英,高玉斌.最优化理论在经济决策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07(2)
[4]胡斌.浅谈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9(2)
[5]郑海洋.金融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商业,2015(6)
[6]蒋新宁.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观察,2014(9)
第五篇:问中精细化管理规划
问城中学精细化管理规划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精细化管理学校创建,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营造“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心志决定命运,现在决定未来”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氛围,使精细化管理工作具体化、明朗化,具有可操作性,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学习先进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经验,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出差距,在全校教师中强化抓常规、抓落实的意识,把教育教学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在全校掀起一个抓精细化管理、抓工作落实的活动热潮,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长远发展。
二、管理目标
按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的要求,在全校各岗位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完善涵盖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计划体系、全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全员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让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使学校的教职员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和高度,以利于形成我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优良的教学环境,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管理措施
1.各部门要重新修订有关制度和岗位职责,将分管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各部门要做出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在全校全面实行“承包制”,做到“人人包”、“事事包”、“处处包”。
“人人包”是指人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努力做到人人都满工作量,每人每天都要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处处包”是指把学校的财物、卫生区等化整为零,分包下去,每一处公共财物的保管、每一处卫生区都要有责任人。
“事事包”是指目标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教研、环境卫生、财产管理等各方面,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做到事事都有责任人,把目标管理的结果作为评优、奖惩、晋级重要依据。目标管理的实施,旨在让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全局性管理,形成全校一盘棋,人人都参与的局面,调动全校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各部门要做好“分包”工作,“分包”要本着利于管理、利于工作的原则,精细但不繁琐。要制定出精细化管理网络图,使任务和责任人、责任部门一目了然,便于检查和考核。
3.建立部门日志制度和值周工作小结制度。各班要把每天学习的流程以日志的形式做好记录,对每周工作要汇总,并写明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每学期装订后存档。值周日志每周汇总,每学期交学校保存。
4.实行目标责任制度,各分管领导与校长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学校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将根据责任书有关内容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2009年3月,召开教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局文件及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精神,提高全校师生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各部门全面落实《问城中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有关制度,全面进行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全校师生都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要求各部门都要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层层把关,认真抓好落实。学校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2010年12月学校将组织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精细化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做得好的部门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1年上半年,继续落实精细化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效精细化工作机制,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为切实加强对精细化管理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问城中学精细化管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黄文林校长任组长,杜斌文、杜红军同志任副组长,马明诗、马亮、各教研组长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考核。
2.强化认识,全员参与。
精细化管理工作涉及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要开展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每个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3.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就是集中精力解决我校管理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平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我校开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部署,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找准自身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
节,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带动和促进各方面工作,推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4.结合实际、务求实效。
各部门在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中,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和每项工作,在务求实效上狠下功夫。每一项工作,都要精细到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一点一滴都不能有任何疏漏。在教学、服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有明确精细化意识,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不能忽略,在工作中要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有考核。通过不断的完善优化,最终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问城中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