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精神的没落

时间:2019-05-12 23:4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精神的没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精神的没落》。

第一篇:北大精神的没落

纪鹏飞读史心得之 北大精神的没落

最近,号称中国第一学府的北大,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

顿时舆论一片哗然。

每一个熟知北大历史的人都会知道,由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穿越百年,一直萦绕在万千学人的魂梦里,沉淀在那个令人怀想的年代,从而孕育出一个兼收并蓄、宽容自由的学术精神。在很多人眼中,北大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一个著名的学府,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遥想钱端升教授在西南联大图书馆,慷慨陈词,反对内战,用高昂的演讲应和着国民党围墙外的机枪声,在寒风凛冽中彰显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尊严。是的,他们都是一些偏激的人,在统治者的眼中,他们的确有点“不合群”。不安分守己的做顺民,反而聚众闹事。然而就是这样一帮人,这样一个学府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演变中,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历史,成为后继者引以为荣炫耀的资本。

哲学上说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然而北大的变化发展却在现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北大的后继承者,纷纷抛弃了前人血肉换取的精神,反而以荣耀换取金钱和权术交易的工具,成为某些富豪和政要“贴金”的办事处。北大在逐渐追求经济物质的同时,文化精神修养已经被挥霍的淋漓尽致。余杰慨然感叹道:北大,不再是教师和学生的北大,不再是知识的北大,不再是人文的北大;北大,变成了权力的北大,资历的北大,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北大。蔡元培先生没有想到北大的这番大范围的换血,使得自己毕生的教育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成为一种口号。他更难想象的是自己为北大奉献毕生,最后就连遗体从香港迁到北大校园也因为校方说学校没有空地而一直安眠他乡。很有讽刺的是,在校方拒绝了师生的请愿之后,在北大的燕园附近,一排排超市和娱乐设施拔地而起,硕大的可口可乐的广告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北大的后继者在物质上很赚了一笔之后,开始关注精神方面的建设,这次的会商运动便是一个开端。尽管给本次整风运动起了一个很中性化的名词“会商”,然而却没有掩饰处理思想偏激学生的用意。习惯了讴歌,面对着批评,北大开始浑身不舒服。偏激这种命名让你无以逃遁,你无法抗争,无法申诉,失败已经注定了。北大自以为可以通过行政的力量便可以扼杀一个人灵魂深处的思考,然而早在若干年前罗曼罗兰就一语道出这种做法的荒谬性:“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用偏激来拼凑对他人的宣判,是思想枯竭的大师们最后的杀手铜。余杰很形象的打了个比方,好比他早已是一眼没水的井,强迫人守在面前,寸步不离。而当旁边打出一眼新井,清冽的泉水涓涓流过时,他又善意地告诫人们:“那口井有毒,不能喝,你们还是在我的面前耐心等待吧。”一种不能容忍对它批评的价值观,必定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价值观。

帕斯说,没有了灵魂就没有情爱。

当北大的学生都像从一个模子刻印出来时,我丝毫找不到一个完整灵魂的存在。

第二篇:没落青春散文

日子如梭

青春还在它却像一首狂妄的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起着很炫的名字

打着主题曲

却永远也无法定义生活

忘却了自己为什么活着

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安慰自己

才发现骗得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

以为可以笑着回忆过去

看着那些老旧的照片的时候

突然觉得活着像风吹过树林

即使沙沙作响最后留下的却是一片片空寂

风蚀了的孤独

以为可以充满信心迎接明天

在梦里

蓦地惊醒过来

原来自己恐惧面对未知的黎明

因为一路以来并非有价值的活着

只是在敷衍日子责任......过着没味道的生活

真期待新的开始

重头来过

第三篇:学习习总书记北大讲话精神

学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2018年5月4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既是“五四”青年节,也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日子也同样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总书记强调,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界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一流大学。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重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富有感染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

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炼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当代大学生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应以祖国为骄傲,以造福人民为奋斗的目标,关注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密切关注国家发展,珍惜建国几十年来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客观看待的、积极关注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之时眼光长远,格局宏大,心怀国家,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求真学问、炼真本领”是充实自我,升华自我最好的途径,我们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刻苦,摒弃浮躁之气,踏实求学,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有所成就,要想于国家发展、人民福祉有所作为,则应注重实践,“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知行合一,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踏实肯干,做实干家。

总书记提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习总书记的话语,让我强烈感到,国家的事、民族的事,就是我们青年的事。只有接力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牢记并努力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不能脱离群众,要扎根人民、沉到基层去,方能不虚度年华,让青春绽放得更加灿烂。总书记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这不仅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我将以更大的奉献精神,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青年学子寄予厚望,他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当代青年学子要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承担责任与使命就要做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四点要求将成为广大青年学子内心的律令,指引着他们奋勇前行,鼓舞他们在新时代努力奋斗。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着力点,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负重托,以正确的办学方向为保障,以推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全面提高办学能力,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广大青年学生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同新时代共同前进,做忠诚担当的接班人、做理想坚定的奋斗者、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担当起时代使命,汇聚起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第四篇:文化书法与北大精神

文化书法与北大精神

北京大学的书法艺术传统深厚,可谓渊源有自,名家辈出。北大百年,书法实践和理论建设上有着艰难而辉煌的历史。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敬业精神,将切实地推动北大书法艺术教育与研究,并将为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这标志着北大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其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承继北大艺术教育传统,坚持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书法文化特性,显示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而北大广博的文化思想资源注入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对当代东方书法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大学是大师汇聚之地,是思想和艺术传承之所。大学书法强调将中国文化精神通过书法高等教育传承下去,以影响莘莘学子的文化精神编码。因此,大学书法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大学书法的本质意义在于其文化根基,以传达出当代学者对汉文字的审美书写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传承。《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书法有其深宏的文化为背景,正惟此,文化成为了书法的底色和生命,没有文化的书法仅仅是技法的展现而没有真正的生命力。那种仅仅张扬个性的奇思怪想的所谓反美学书法,同样违背了书法的文化精神。

北大书法重视书法文化而倡导“文化书法”,因为书法是东方文化中重要的艺术文化。东方书法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的纸面,黑白二色穷极线条流变和章法演化,暗合中国哲学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之道。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高妙的文化精神活动,走出汉字文化圈以外如欧美也可能有写字,但是它没有将文字的书写转变成用柔软毛笔书写的高妙徒手线艺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书法是东方文化精神上的高迈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精神形象。

“文化书法”是北大书法所强调的书法教育纲领和书法文化身份的体现。北大作为中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在一个世纪的风云中坚持着重要的价值担当工作:一是思想启蒙解放,这是百年北大的精神魅力所在;二是学术前沿探索,全面地伸展着大学独特的学术触角,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并同世界前沿学科进行平等对话;三是文化艺术的精神重塑。二十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对艺术教育十分重视,不仅在北大讲授美学美育课,还在北大组织“音乐传习所”、“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等,聘请徐悲鸿、陈师曾、陈半丁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熏陶。现代艺术在中国出现时就进入北大研究视野,这使得北大成了一所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多元并存的大学,一所艺术气氛相当浓厚的大学。到二十世纪的“后新时期”,艺术学科重新受到重视,书法再次引入北大文化理论教学体系,表明北大学科分类设置和观念拓展有了新的维度,凸现了新世纪综合性大学对大学使命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的重新体认。这种文、理、艺术学科三位一体的格局,将使校园学者和学生成为活生生的、有智商、有情商、而且还有美感商的全面发展的人。

“文化书法”的提出,意味着中国书法不仅有了自己的跨文化国际眼光,而且有了文化价值担当的书法身份立场和问题意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弄清:中国书法是否一定要变成被西化掉的东西?是否东方话语必然就只能在现代性话语中成为非我的形式?解决书法传统与现代矛盾的办法只能是:找到西方或其他民族精神内核中具有人类共同性的审美形式,如空间张力、视觉冲击力、抽象变形,或如铁划银钩的干劲清纯、枯笔渴笔的高古和超越都可以为人类所用。并不是那些已为西方现代化后现代化的狂躁的“书法”,才是现代的吸引

眼球的东西。一种完整的人类生态美学观,可以欣赏火山喷发式的壮怀激烈,也可以看到明月清风的凝练澄净,可以看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对天地时间的感悟,也可以是在流水落花中倾听到黛玉的对生命迁谢微吟。在获得世界性的审美共识的形式框架中,注入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和东方魅力,是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现代向传统回归的必由之路。

北大书法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它能够打破那种专科院校单一的艺术史、艺术技法、艺术观念方面的教学模式,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双科、多科乃至全科的训练,使书法研究生博士生朝“双语精英”和文化艺术底蕴丰满的“学者型艺术家”方向努力。必要的学术文化训练可以修正书法界的急功近利倾向,还可以为真正的书法家提供将文史哲考古作为中国知识型阐释的文化平台,用文化的放大镜聚焦艺术的阳光,使得“依仁游艺”“立己达人”成为可能。

北大书法研究所坚持独特的书法理念,如金开诚教授所说:“我们这个研究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不能只靠北京大学‘金字招牌’吃饭。既然书法界是个名利场,那么我们的特色就在于偏不计较名利!我们要大讲为弘扬祖国的标志性艺术——书法作奉献,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奉献。我们一无人员编制,二无经济来源,三无活动场所;但‘至少我们还有梦’,我们还有笔墨纸,我们就要拿笔墨纸来做这个奉献之梦。”

北大书法研究生班经过两年时间的培养,基本上形成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是擅长书法史、书法美学史、书法美学、书法理论、书法批评研究的史论人才;二是致力于书法创作的人才,其创作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三是创作和理论兼顾的人才。三方面人才齐头并进,将提升中国书法思想的高度。如今,北大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举行,同时出版《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展作品集》,是北大书法所向社会汇报两年的教学成果的一个窗口,诚恳地等待社会各界的批评指正。

总体上说,新世纪文化书法的内容,注重以输出中国书法文化理念以建立东方书法形象;文化书法的形式,强调以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国际审美形式普适化为旨归;文化书法的身份建立意味着,不是在国内众多书法山头上再加上一个山头,而是真切地审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潮流;文化书法的当代意义在于,提升作为人类新感知方式的媒体平台,改造世界单一西方化的审美知觉。人类必将因为东方书法通过大学国际性的交流传播,而深切认识到生态艺术精神的重要性,并在尊重东方书法的基点上,形成新世纪东西方文化艺术平等对话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五篇: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认识 发展

摘要: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却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是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而我们的国民,却没有意识到,只是盛赞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七彩斑斓。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但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2005年底,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韩国成功的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耻辱,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痛!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所谓“韩医”,其实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等等类似的事件多不胜数。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我们在这时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可惜,悔之晚矣,在我们痛呼时,是否在想想,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实行文化强国战略。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

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没有认同感,不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要问当代大学生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看法,听到的最多的词也许是“封建”、“糟粕”、“过时”等等;但再问,“你了解中国传统吗?”,“你看过四书五经吗?”,听到的大多回答也许是“不了解”、“没看过”:这不是很悲哀吗,明明不了解中的传统文化,却还人云亦云的说中国传统文化不好。而曾几何时,韩国称雄围棋界,要知道,那是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遗产。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曾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不然,四大古文明不会只剩下中华文明。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

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看,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宋明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在发展,并适应各个时代社会形势的需求。可是,在中国近现代,由于一些学者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国发展影响的片面偏激认识,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革命的浪潮中连同着封建地主一起被打到,被革了命。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寅恪先生说过:“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波普尔曾针对那种妄图“彻底清洗社会这块布—创造一块社会的白板,然后在它上面画出崭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

再次,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关系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人类世界组成的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与发展,不能不对别的国家有所影响: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这样那样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当代西方许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热,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因此,只有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相

反,一个国家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不仅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世界史上是有这种教训的。

其实,西方文化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东西,也有糟粕,不可“拣进篮里都是菜“,如”拜金主义“之类,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西方文化也并不等于世界先进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先进文化是以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标志的。因此,学习与引进外国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是全盘,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面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一面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关键在于人们用何种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

下载北大精神的没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精神的没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道尊严的没落(五篇范文)

    师道尊严的没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

    《西方的没落》读后感

    《西方的没落》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西方的没落》,这让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作者是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百度中可以查到,他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

    柯达没落的启示

    柯达颓势的背后的启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龚 姜 柯达,这个把摄影带进寻常百姓家的伟大公司创立于1888年,然而却在2012年1月19日折戟沉沙。胶片帝国在带给世界无限惋惜的同时,也启......

    学习习近平五四北大讲话精神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组织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北京大学讲话精神座谈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进一步在我院团员青年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我......

    北大精神与企业家使命五篇

    北大精神与企业家使命 我认为任何人想要做大事,必须要超越于现实,再回到现实中。北大教会我们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于现实,又指导现实的精神。6月25日,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

    感悟北大精神砥砺能力品行

    感悟北大精神砥砺能力品行董 静8月13日到17日,我随市妇联到北大燕园、美丽的未名湖畔,参加滕州市优秀女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五天时间,我融入北大学子行列,切身感受了北大......

    读马寅初北大之精神有感

    读马寅初《北大之精神》有感 1927年12月19日,在杭州北大同学会举行的纪念校庆二十九周年集会上,刚刚脱离北大的经济系教授马寅初(1882-1982)发表演讲,题为《北大之精神》。 马寅初......

    《西方的没落》读书报告

    繁华褪尽,还能剩下什么? ——《西方的没落》读书报告 斯宾格勒名字对我稍显陌生,但论及《西方的没落》和他那套历史循环论的“历史形态学”对我却早已是如雷贯耳。 初阅此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