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医学法学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若干问题
论医学法学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若干问题
——从医学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方市场角度
【摘要】“医学法学”作为一个新型专业方向,各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从医学法学专业人
才的需方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则对课程如何设置、学制如何、专业归属何处等问题都可以有一个较清晰的答案。
【关键词】医学法学;专业建设;
需方市场;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4—0268~0
3医事法学,也称“医学法学”,是一个法学与医学交
叉的前沿学科专业方向。作为一门新型专业,各高校
在医事法学专业建设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
先。专业目标归属多样。医事法学专业在教育部学科
专业委员会备案的确切名称是“法学(医事法律方
向)”,但在开设类似专业的各高校,专业名称除“医事
法学”①外,还有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方向),②临
床医学(医事法学)③等。其次,学制并不统一,较多的为4年制本科,还有5年、6年制的。第三,课程设置上
也有区别。在法学知识领域,有的要求完成国家教育
部规定的全部14门法学核心课程和近10门法学基础
课程的理论学习,而有的缩减了国际法、国际私法、国
际经济法学的相关内容;在医学知识领域。有的除要求
学生系统学习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外,还根据学校的医学专业
特点,开设了中医药学、药学等课程。当然。在各高校的医学法学专业建设中还是形成了一些共识.存在着
一些共同点。比如,学生在校期间。都经历新型的双学
科教育过程,即系统学习法学与医学两大学科的知识,并分别在法律实践部门、医疗实践部门进行法律专业
实习和医学临床实践的训练。更重要的,在此专业的培养目标上,不管是表述为“培养具有医学理论和实践
经验的法学专业人才”。还是培养“既系统学习法学知
识,同时按照临床医生的培养规划进行医学专业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但基本目标都是培养既懂医学又懂
法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谨慎而仔细地分析这
类“医法皆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方市场,或能对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导向作用。
一、医学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方市场分析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矛盾突出的热点之一。医疗纠纷的一方当事人—— 患者的维权
意识逐渐增强,但他们通常既无医学科学知识,又无法
律专业素养,要想在医疗纠纷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
益,必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此时,医学法学专业法
律服务工作者就是最佳选择。由于受过医学专业训练,他能够较敏锐地——或者至少比其他毫无医学教育背
景的法律工作者更容易——察觉医疗过程中相关行为
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的联系,他对医疗行为的主观判
断通过医疗鉴定机构经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后.又能随
之依靠其法律专业知识参加到诉讼中去。因此医学法
学复合型人才可以成为为患者这类特定主体提供法律
服务的专业律师。
而医疗纠纷的一方当事人—— 医疗机构内部也需
要医学法学专业人才。在实践中,有时医院不知道哪些
是医疗事故,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具体应怎样进行赔
偿:更不懂得依法“保护自己”,如及时保存病历及输液
器、安瓿等物证。而有的医疗机构则违法实施了篡改病
历等行为或与患者签订了无效的和解协议。当然,目前
有部分医院已聘请了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姑且不问这
些律师是否具备足够的医学专业知识,事实是法律顾
[作者简介]王晓燕(1973一),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理学学士,法律硕士,主要从事医事法律、知识产权法
学研究。te1:+86—513-85030117;e-mail:wxylx@hotmail.com
① 如东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② 如福建中医学院、南通大学。
③ 如吉林大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4期)
问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参与医院医疗服务运行的各个
环节。更何况,有不少医院出于维护医院声誉考虑,把
发生医疗纠纷视为医院内部的“隐私”,并不愿“外界”
包括律师频繁深入地了解、介入。然而毕竟与患者身
份不同,医疗机构不是偶发性地涉及医疗纠纷,可以临
时性地寻求医学法学专业律师的帮助;医疗机构作为
专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部门会经常性地遭遇各种各
样或大或小的医疗纠纷。因此,为依法
行医,积极预防
和妥善处理医疗矛盾与纠纷,要求医疗机构内部要专
门配备有此类医学法学复合型人才,参与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法律事务.并在突发事件中配合外聘律师解
决纠纷或单独解决纠纷。
这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人民法院是否是
这类复合型人才的真正的、现实的需方?随着医患双
方法律意识的增
强,特别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纠纷诉讼案件急剧增加。众
所周知,医疗纠纷涉及极为专业的医学科学知识,这似
乎对审判机关、审判人员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那
么.法院是否需要这类医学法学复合人才作为法官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科技的发
展.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极为专业的知识领域,如专利
侵权、电子商务、环境污染,当然也包括医疗纠纷。如
果每涉及一类专业性的案件,就要求有掌握这一类专
业知识的法官,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也超越了法官作为
“法律判断者”的职业要求。相反观点可能认为医学法
学专业人才也接受了法律专业教育。具备了成为法官的基本素质,他同时又具备了医学专业知识,这不是锦
上添花吗?问题是,将这一类医学法学专业人才(经过
通常的录取选拔程序)作为普通法官使用,这就完全没
有发挥他们作为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而作为专门审理
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官的话,现实情况是,医疗纠纷诉讼
虽数量不少,但也只是众多案件类型的一种,专为人身
损害的这种类型的案件审理设立审判庭,配置专门的审判人员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因为这类案
件涉及的医学方面的事实认定可以由医学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进行.法官只需对这样的专业鉴定结论作
证据学上的审查判断就可以了(虽然在现阶段,医疗事
故的鉴定体制还需完善,以使得鉴定结论在实体上更
符合科学性)。因此,审判机构不会也不应对医学法学
复合型人才产生需求。
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的深入,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要求日益提
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卫生、药品执法监督和医疗纠
纷调处机关需要大量既懂医学又通法学的复合型人
· 269 ·
才。这些机关、部门与人民法院不同,它们以处理医疗
卫生及相关事务为日常的工作职能,因此,虽然如遇有
医学专业问题可能仍然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
关技术检测部门等进行判断,但是从制度建设、长效管
理的角度。一个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内行”比起毫无
医学教育背景的单纯的“外行”,其行政执法或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显然会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医学法学专业进行的是双学科的教学
模式.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多产生于那些经常性地
既涉医又涉法的领域。同时,实践中,医学法学专业人
才还可能由于其法律专业素质技能符合各级审判机构
录用的标准而获准从事专门的法律工作,或者因通过
了国家司法考试可以开展律师执业活动而从事一般性的民、商、刑事等诉讼与非诉活动,或者因通过了国家
公务员的选拔考试而成为一个与医事活动无关的国家
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成为某一个企业(可能是一
个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企业,也可能与“医”毫无关
联)的行政管理、营销人员等等,以上情形皆有可能。
— — 这些情况下其医学教育知识大多被忽略,这部分
专业知识被浪费或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甚至对有些职
业领域。其法律专业知识都无太大用武之地。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说,以上医学法学复合型
人才与涉医又涉法的职业领域存在双向的最优选择关
系,与仅涉法或既不涉法又不涉医的职业领域还存在次优的选择关系,那么。医学法学复合型人才根本就无
法进入仅涉医的职业领域。换言之,医学法学复合型人
才不可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或麻醉师。得出这一论断
有两点依据。第一,不管是本科4年还是5年制的时
间.在安排了如此齐备的法律科目的教学和实践环节
后.实在无法培养出通常需要5—7年才能培养出的“医生”;第二,医生与这社会上其他职业的大众一样,了解一些法律的常识是必要的,但也仅此而已,接受专
业的法律教育则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这是社会化
大分工的必然要求。— — 当然如果转而从事非单纯医
生的与法律交叉的行业又另当别论了。对南通大学医
学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及就业意向的调查也支持了
这一论断:已就业的该专业学生中没有一人是从事的医生职业;该专业的在校学生中也未有一人考虑过毕
业后成为一名医生。
二、医学法学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若干问题
从前文对医学法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可
以看出,医学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应是掌握法律专
业知识的医学专门人才,而更应着重于培养这样一种
人才:他具备从事法律职业的全部必备素质,同时又拥
· 270 ·
有相当医学专业知识。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对医学法
学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我们也许可以有更清晰的思
路。
(一)关于课程设置问题
司法部规定各政法院校必须开设14门法学类核
心主干课,①这也是医学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此,有学者指出,这种课程设置解决了法学本科学生的基
础性问题,却与医学法学专业学生日后就业的针对性
不强。比如就国际经济法学的学习来说.毕竟这些专
业的学生毕业后又有多少可能涉及国际经济领域的法
律实践或研究工作呢?对此类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
者认为,上述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每一个法
科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也可以说.这些课程的学习是培养法律职业专门人才的基础.也是法律知识
更新的基础。无论是什么专业的法律人才,这些课程
都是其培养法学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其职
业技能的必备基石。因此,医学法学专业(方向)的学
生,也必须安排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只是就学习的深
度而言,要求有所区别,因此可以在课时和课程安排上
也有所侧重。在此基础上,医学法学专业(方向)应重
点设置一些特色专业课,如医事法学、卫生法学、医疗
法律实务等。同时。医学法学专业又应具备相当医学
专业知识,而既非了解一般的医学常识,也非精通职业
医生的全部专业内容。因此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中的相关重点课程如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解剖
学等都必不可少。此外,考虑到该专业的就业需求很
大一部分来自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因
此也可以考虑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如公共卫生学、卫生
监督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等。
(二)关于学制问题
可以看出,医学法学专业方向与民法学、刑法学等
法学的其他专业方向不同。它的学习内容不仅是在原
法学框架内某一个方面的深入与拓展,同时。它跨越了
法学门类。涉及了医学科学的相当多的内容 如前所
述。该专业学生除要接受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部14门
法学核心课程和多门法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外.还
要进行医学法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特殊教育和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以及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医学课程学习.另
增加一些务实的公共课、选修课等等。这么大规模的课程设置,同时,医学与法学又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4期)
科,4年制的医学法学本科要完成如此既广又深的教
学任务实在捉襟见肘,恐怕在医学和法学两个专业上
都难以深入,学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等方面均有局
限,极具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路难免可能沦
为生产“都懂都不精”的“四不像人才”的口彩专业。当
然考虑到医学法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还是面向
职业教育,即对有志于从事医学法学实务的人进行科
学且严格的职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及
操作技巧,能够处理社会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医
学法学的精英教育即培养一批研究医学法学的理论问
题、立法问题和法的适用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
需要更长的时间,可以通过招收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
生入学通过3年制医学法学硕士模式进行培养,而不
是本科教育可以完成的。因此,笔者认为本科5年学
制恐怕更恰如其分。
(三)专业归属问题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医事法学应属于法
学的一个专业方向,但在各高校。该专业有隶属于人文
学院(系)、公共事业管理学院(系)的,还有隶属于临床
医学院(系)的,真正隶属法学院(系)的却很少,这恐怕
与该专业的最初起源有关。首先是医疗卫生行业对法
律科学的迫切需求,才有一些医学院校或设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起此专业。只有这种院校才能充
分保证医学的教学师资和设备。然而很多此类院校的法学教学资源却是相对较为匮乏的,②所以医学法学
专业这个新生的宝宝只好认养在形形色色的乳母名
下。这种现状对于专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前文
所述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看,法律职业素质的要求是
基本的,没有强大的法学教学资源作支撑,该专业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浮萍。因此,从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
着眼。建议已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应尽快充实法学师资、法律专业图书资料等资源,并将该专业及时落实到“法
学”专业名下;而对新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有关主管部
门应严格把关,以避免一蜂窝似的重复低水平专业建
设。
应该说,医学法学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发展和建
设的道路还在不断摸索中,从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方角
度分析该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若干问题.应该会为该专
业的完善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
(收稿:2006—05—30:修回:2006—10—08)
第二篇:法学专业培养计划
法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法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社会现代化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法学基本知识、理论,熟悉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法律事务部门的法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法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等领域的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在能力方面,学生应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良好地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使其具有较广泛的适应能力。
三、学制 四年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教学中,如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2、模拟法庭
2003年,投资20万元建成了能容纳200人观摩的多功能模拟法庭,该模拟法庭配置了现代化的法庭设备,如,高清晰度的投影机、物证展示台、无线话筒等,可以满足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实习、法庭辩论、小型专题报告、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的需要。
3、见习、实习
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在第四、六学期暑期,各进行社会实践两周,完成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一篇。第八学期拟定毕业论文一篇,进行毕业实习8周。
自1994年法学专业开始招收专科学生后,我们先后和石家庄市中级法院、桥西区法院、新华区法院、裕华区法院、桥西区检察院、桥东区检察院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这些单位成为我校法学专业学生旁听、见习、实习的固定基地。
五、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法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Law
内容简介:本课程对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入门课,对其他专业学生则是一门法制教育课。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法学一般知识;法的的基本知识:概念、特征、分类、渊源、作用等;法的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各种类型法的特点;法的现实运行;立法、普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法律监督;依法治国的一般知识等。
教材名称:《法学导论》,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社。
参考书目:《法理学》,沈宗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法理学 Jurisprudence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负载着提升学生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课程内容主要体现为运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益的知识和方法对法律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理性思索。具体而言,本课程包括:法的概念和本质、法的价值、法的发展规律、法的社会需求、法的社会调控、法的社会化、法的经济分析、法实施过程中的心理调适等。
教材名称:《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参考书目:《法理学》,沈宗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法理学》,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名称:宪法学Constitutional Law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内容简介: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历史发展及现行宪法的分析、介绍。教材名称:《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宪法学》,魏定仁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名称:刑法学总论 Theory of Criminal Law(Criminal Law II)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刑法总论大致可分三个方面。一是刑法学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刑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刑法学的体系;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刑法的概念性质与解释;刑法的效力范围。二是犯罪总论部分。主要包括犯罪的要领;犯罪构成及要件,又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犯罪过程中的形态;共同犯罪;定罪等内容。通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总体上把握我国刑法关于罪、非罪的划分,为学习刑法分则奠定基础。三是刑罚论部分。主要包括刑事责任;刑罚;刑罚的体系和种类;量刑;刑罚的执行与消灭。通过对此部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我国刑法中关于刑罚规定的一系列基本知识。
教材名称:《刑法学》,高铭暄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刑法教课书》,何秉松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 版。
课程名称:刑法学分论 Theory of Criminal Law(Criminal Law II)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刑法学分论是以现行刑法分则十章为基础,对每一章所规定的具体的罪,基本上按着犯罪构成的几个要件来展开的,通过刑法分论的学习,掌握具体犯罪。主要内容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教材名称:《刑法学》,高铭暄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刑法教课书》,何秉松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课程名称:民法学总论 Theory of Civil Law(I)
课堂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民法学总论是民法学的导论和基础,是关于民法的概述、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
权利义务、民事责任、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法学分支学科。教材名称:《民法》,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国民法》,佟柔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课程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本学科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行政法学主要介绍行政法概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监督法等内容。第二部分行政诉讼法学主要讲述行政诉讼概论、管辖诉讼程序等主要内容。
教材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张树义,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行政法学》应松年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行政法学》朱维究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 Criminal Procedure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它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权限,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制度,诉讼参与人应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履行的诉讼义务,以及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的程序。从一定意义上讲,刑事诉讼法公、检、法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操作规程”,也是诉讼参与人依法进行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刑事诉讼法学就是以上述内容为对象的一门部门法学。
教材名称:《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参考书目:《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刑事诉讼法教程》,武延平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出版。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 Civil Procedur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民事诉讼概述、起诉、反诉、管辖、民事案件的审理;执行等。教材名称:《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课程名称:商法总论 General Theory of Commercial Law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14们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商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商法的发展,商法体系,商人,商行为,商事登记,商事帐簿,商业名称,商事仲裁等内容。
教材名称:《商法总论》,赵中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王保树,《商事法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经济法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全面阐释经济法主体、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的制度、理论与实务问题。
教材名称:《经济法》,杨紫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全国重点高校出版的同类教材或专著。
课程名称:国际公法International Law
课程类别:法律专业必修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内容简介:该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公法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作为国际公法主体的国家的相关理论问题、国家领土范围及国家地界的划分,同时介绍了海洋法、空间法、国际人权法、外交领事法、国际经济法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相关内容,另外还穿插介绍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立场和实践。
教材名称:《国际公法》,邵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国国际法年鉴》
课程名称:国际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修读要求:法律专业修完民商法、民诉法等相关课程的学生修读。
内容简介:该课程系统阐述了国际适度法的基本理论及适用冲突规范的有关制度,重点介绍了物权、知识产权、合同、商事关系、侵权、婚姻家庭、继承及步外民商事诉讼和仲裁程序的法律冲突及法律适用中的国内立法、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国际私法规则,并结合我国立法和实践,对我国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作了全面介绍。
教材名称:《国际私法学》,韩德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国际私法》,赵相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本门课程主要讲授知识产权法概要、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等内容。
教材名称:《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北大出版社
参考书目:《知识产权法研究》,郑成思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Chinese Legal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中国法制史包括夏朝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断代史为基本线索,讲授指导思
想、立法概况、刑法、民法、行政法以及司法制史。通过本课程学习,基本了解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深入认识。
教材名称:《中国法制史》,张晋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 Chinese Legal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主要包括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技术转让法等内容。
教材名称:《国际经济法》,余劲松 主编,北大出版社
参考书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著作、教材。
第三篇:论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论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0世纪医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在医学诊疗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人自身的生理机制,而且还要考虑人自身所形成的内在环境和人在生存过程中所依赖的外在因素,这体现出了现代医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医学的科学精神,表现为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严谨求实和理性态度,同时也表现为他们强烈的怀疑批判态度,以吴孟超为例,上世纪60年代之前,国际肝脏外科手术普遍采用“低温麻醉法”,手术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吴孟超不迷信经典,他设想如果在病人的肝动脉和门静脉上装个“闸门”,把血拦截在肝脏外,到一定时间恢复供血,就在这一开一关间歇期切除肿瘤,就可以大大减少出血。这一设想在临床上大获成功,使手术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吴孟超将此取名为“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这项成果后来在全国推广,并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对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的科学精神也体现在医务工作者永不衰竭的创新意识,如郑树森院士在肝移植领域进行了创新,突破了肿瘤直径5厘米的限制,在国际上首次将肿瘤分化程度纳入受体选择标准中,并建立了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在不影响患者移植后生存率的情况下,扩大了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范围,降低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让更多原本无法进行手术的肝癌病人有了生存的机会。陈秀琳教授在总结传统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见解,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成功地研制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养肝益气舒督疗法”,得到众多患者及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医学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做到第一尊重病人的生命,这也是医学人道主义的最基本的或最根本的思想。第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第三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人人都有平等的医疗权利,医务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见死不救”,剥夺病人的医疗权利。
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对患者怀有悲悯之心,患者就是亲人,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医生不仅要以自己的睿智学识和精良的技术努力去治愈患者,而且要常常去帮助,去安慰。现代医学诊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各种诊断仪器和设备:从X射线、心电图、电镜、内窥镜、示踪仪、超声诊断仪,到自动生化 分析仪、CT扫描、正电子摄影(PET)、核磁共振成象(MRI),凭借这些设备,一切问题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这种单纯依靠技术的方法是不够的,B超、CT随时可能会出现误差,只有对病人亲自查体才能判断准确他们的病情。在现代医学中,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的任何一方面缺一不可,医疗科学技术为患者的疾患痊愈提供物质保证,医学人文精神为患者的心身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医学技术手段解决的是患者的生理痛苦,医学人文关怀安抚的是患者的心理冲突和社会调适;医学技术将患者从病魔的阴影下挽救出来,将活着的希望带给患者,使患者获得有限的具体的满足;医学人文关怀将患者从心灵的煎熬中解放出来,将生命的价值赋予患者,使患者获得无限的永恒的生活激情。
医学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 ,医学人文中交织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维度 ,医学科学中蕴涵着医学人文的精髓。医学工作者在追寻医学科学的过程中 必须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其中去。只有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恰当融合 ,才能
真正使医学科学更好的造福人类。
第四篇:100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德育的培养
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德育的培养
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德育的培养
摘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信息网络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等。如何减少网络的危害,除了规范网络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外,还要努力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修养。而在个人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问题 德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走进中小学的校园。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课来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时代意义
迈入新世纪,国家间的竞争已归结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信息技术实力的竞争。将《信息技术教育》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迎接世界信息技术挑战,是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神圣使命。教育部在2000年发布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去搜集社会上的有用信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网络技能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奠定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必将有力地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传统的教学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的革新,提升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与学生的素养。2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体制模式和高考统领一切的前提下,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直接与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挂钩,很多学校、家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把握不足,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即使在广州这样一个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城市这样的问题也在所难免。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因此,社会对此的关注和重视度不够。在家长们的心中,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或者热门专业才是关键,因而,在高考科目语、数、外等传统学科面前,信息技术教育别边缘化。而学生则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学校、家长的等的影响,即使十分喜欢信息技术教育这门课程,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与我们目前所倡导的素
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德育的培养
熟,自律性差,对信息网络的双刃剑效应认识不够。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中很多都是因为上网成瘾导致走上犯罪道路的。3 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桥梁,推进网络德育发展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完善他们的素养,帮助他们早日成才。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技能课,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与社会也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道德理念穿插到该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和良好的网络道德的形成是有着巨大帮助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靠老师来完成的。因而,教师自身的素养非常关键。只有一个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高尚的思想品德的教师,才能很好的发挥模范作用,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找到信息技术与思想教育的交叉点,在工作中不仅传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把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传给学生。因此,信息技术老师的自身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常强调网络的两面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需要,有的放矢,结合案例和社会热点,引导、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公德意识,如告诫他们若恶意开关机容易导致系统崩溃,随意删除文件可能导致信息丢失,还乱上网可能染上病毒等。告诫学生不要在网上盲目与人交朋友、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让学生在事实中了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他们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以便他们更好的获取信息。4 结语
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等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除了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外,还须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学科特点,在教书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育人,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与道德理念结合起来,让学生把知识、技能学好的同时,又要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提高道德素养。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职责。同时,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了也会无形中促进他们自身学习效果的提高。【参考文献】
[1]蒋笃运 信息技术与教育革命 《光明日报》 [2]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法学专业毕业论写作原则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原则选题时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题目要新。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其内容的缩影,代表论文的核心 厄目应有标新立异之感,能吸引人,使人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如对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思考、论商品房住宅小区中车库的权属,这样的题 目一下就能吸引人,因为是新兴的领域,也是觅待解决的问题,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愈义,选题非常好 如前面提到的论青少年犯罪、论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题目就太旧了,没有新意,很难吸引人
第二,题目要小。选题应该“小题大做”,题目小,一来容易把握,二来更便于深人探讨,向纵深发展 题 目如果太大需要论述的范围很大,需面面俱到 很难进行深人的探讨,易使文章流于肤浅 如论依法治国、论贪污罪
第三,选题应结合自身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就是自己的兴趣或者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客观条件是指对该问题掌握与积累,资料好不好找等因素如果对该论题积系不多或资料也难找,都会在客观上增加写作的难度 因此,在选题时对这些因素也应一并考虑加强对拟写提纲的指导论文提纲是一篇论文中心的有序论证过程的表现,反映该篇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层次 拟好论文提纲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一篇好的论文提纲可 以帮助我们把有关的材料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树立全箱论述的基本骨架确层次和重点。如何撰写论文提纲,这里介绍一种四步循环法。
第一步,列举 就是把与毕业论文题 目有关的各种问题,用最简单的词汇逐个列出,数盘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
第二步,归并就是对所列举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进行归纳,形成几个更具综合性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毕业论文第一层次的标题 大标题
第三步,分解 就是将已归并的各个标题再用列举和归并的方法形成第二层次的标题 中标题 第四步,合成 就是对前三个步骤形成的结果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这个过程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加强对收集资料的指导占有材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 收集资料不单是写作的素材,同时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线索也总是在材料之中,我们占有了相当数量的材料,然后才能知道在我们研究题 目的范围内有哪些问题前人还没有解决,才可能发现甚至前人不曾指出过的问题 我们围绕若这些问题占有了更大数的材料,然后才可能看清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才可能找到问题 的正确答案有关历史的、现实的,理论依据、典型案例等都是应予收集的,同时还要收集最新的立法动态。
至于如何收集,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学术期刊网、硕博论文库、校图书馆中馆藏的相关学术专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