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度检讨.doc

时间:2019-05-12 23: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度检讨.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度检讨.doc》。

第一篇: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度检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度检讨

作者:李武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3期

[摘要]当今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依法行医的意识不强,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能力有限,其中以年轻医务人员居多,此现状凸显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存在的弊端。文章主要关注并深度检讨当今医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培育医务人员的合格从业素质必须从培育的源头抓起,以促进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实现医患和谐共处。

[关键词]医学生 法律素质 教育 检讨

[作者简介]李武(1972-),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卫生法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12-02

当前形势下,本应具有天然亲和力的医患关系相处得并不愉快,甚至处于冷漠紧张的局面,医疗纠纷频发,媒体上关于医疗机构的负面报道经常出现,如南京儿童医院徐行舟事件、北大医学生非法行医事件等,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推向舆论指责的风口浪尖。分析这些事件发现,纠纷发生的主角以年轻医护人员居多,从年轻医护人员行医的现状分析,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依法行医的意识和观念,但尚处于极为浅表的状态,并且对基本的医事法学专业知识掌握甚少。因此,在行医过程中真正贯彻依法行医的力度显然欠缺,难免产生医疗纠纷,并且在医疗纠纷发生之后责任意识欠缺,千方百计掩饰隐藏对己不利的客观情形,处理纠纷沉稳不足,惊慌有余,完全求助于单位的法律顾问或者聘请的代理人,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堪忧,这样的情形严重阻滞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

笔者十几年来一直从事高等医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工作,在对当今医务人员行医的法律观念不足的现象感到忧心的同时,不免对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这种现状凸显了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滞后,在行医者的培养源头上存在许多体制上的弊端和客观上的困难,使行医者在进入到行业前没有接受到良好有效的法律素质培养教育。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文件(教高[2008]9号)精神,医学学生必须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所以,高等医学教育承载着培育医学生合格从业素质的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但是,现实表明,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合格从业素质的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显性且带有普遍性的,存在法律素质培养质量的瑕疵。由此可见,对当今医科院校培育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进行深度的检讨并进行有效的改革实属迫在眉睫的事情。检讨一,在公共课程的设置上,法律基础课程没有独立的课程安排,且内容的学时量非常有限,医学生只接受到极其有限的法律素质的培养。

为推进学科建设,整合知识的需要,自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合二为一,整合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在教育理念上奉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符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德与行的实效性引导作用,并且实施几年来,课程建设得到了逐步完善,实现德与法在教育功能的互补性,理顺了学科建设的思路,并且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课程的这项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在实际运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庞大复杂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学时设置产生了突出的矛盾。按照教育部、宣传部的文件精神,“基础”课程为3学分,通常各高校安排48学时左右,理论授课39学时左右,实践教学9学时左右。根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要求,课程内容更多倾斜于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法律基础部分仅安排了12个学时左右,这样一来,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没有办法比较系统地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讲解,我国现在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仅仅安排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常识几个模块,法律知识对于学生纯属知识的空白点,而大学期间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教师只能蜻蜓点水般地介绍我国的法律制度,讲解的范围和深度可想而知,具体的民法、刑法、行政法和三大诉讼法的知识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课时的保证开展讲授,因此,学生对法律的感受程度是极其粗浅的。

其次,既然必修课的设置现状难以短期内更改,那么开设选修课是否可行?现实表明,医学院校开设法律常识选修课程的空间狭小,地方普通医科院校通常是四年制、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等各个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压力非常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类课程量得到优先保证,开设专门的法律常识选修课程的条件有限,因此,医学生通过选修课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缺少。

再次,医学院校即使在医学生的毕业当年开设了与医学相关的卫生法学类选修课程,但由于学生前期接受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欠缺,先天不足,没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铺垫,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空白的法律基础知识点给学生进行补课,以此保证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一来,本就有限的选修课的学时就更加有限,展开的卫生法学知识的讲授同样是有限的。在笔者执教的过程中,体会多多,总感觉教有未尽之处,同时学生也有学而不全的感受。

总之,医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极其有限,法律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强化,培养出来的医科毕业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然是不理想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民意识薄弱。因此,高校作为普及大学生法律常识、培养大学生法律精神的重要场所,没有发挥应有的强大作用,培养学生法制精神的功能被严重弱化。

检讨二,传统培养模式的固化,倾斜医学专业教育的情况未能有效改善,卫生法学类课程的开设现状和效果不容乐观。

医学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合格的行医者应该是集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于一身的人士,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医科毕业生必须要求具有诚实、责任、尊重的职业品格,具备扎

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能力,从而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所以,对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必须围绕这样的标准展开。现代科学技术正处于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的发展趋势,医学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互渗透整合,形成了许多复合型学科,在这样的渗透和整合过程中,医学与法学的结合极为突出,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现实而让人惊奇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难题,考验着医学从业者和法学研究者的智慧,医法结合成为必然,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卫生法学这门综合性学科。这要求医学从业者应该具备符合医学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独到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和发展未来的医学行业,这就给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必须得到根本的体现。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普通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状况依然处于传统陈旧的教育模式,医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更多的是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根据一些医科院校的培养计划显示,医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仍然由传统的三大块组成,即公共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设置内容偏重自然学科,过度倾斜专业教育,打造医学生优化的知识结构并没有从为医学生设计的课程体系这个环节得以体现,弊端多多,培养出的医学生习惯于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认识疾病,缺乏动态的观察意识和思考意识,没有能够从医学与社会、与自然、与其他科学领域关系的宏观角度来认识医学发展趋势,不利于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利于整个医学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互不相同,临床中患者的利益诉求个体化特性明显,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素质势必应该适应形势得到培养提高,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当年就应该得到正确的行为指导,领悟法律基本精神,具备一定的学法用法能力,自觉尊重患者的权利,学习用法律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的素质只有在校学习期间已经获得才能保证执业行为的顺利开展,所以,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设能够有效指导医学生未来医学行为的卫生法学类的课程。在我国,卫生法学类课程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设,课程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有诸多表现:

第一,课程地位模糊,课程并未成为非卫生法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并没有刚性的机制保障。第二,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容乐观,各个医学院校的学时参差不一,有8学时、12学时、18学时、24学时、36学时不等,大多数院校属于12或18学时,因此,同样存在课时量有限与教学内容量大的矛盾。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整个卫生法学体系的讲授在系统性和规范性方面是欠缺的。据调查,医学生在校系统接受过《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与医学执业行为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的比例严重偏低。第四,卫生法学类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卫生法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对研究者的法律素养和知识结构有着很高的要求,研究者除应具备深厚的法学造诣外,还应掌握医学本身的规律,了解基本的医药学知识,但是,这样的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力量极为短缺,教师贯通医法两门学科的能力有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欠缺,目前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自身急需知识结构的完善。第五,卫生法学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没有形成。综上所述,卫生法学教学目标的完成质量普遍不高,培养出来的医学生依法行医的水平参差不齐,主动执行国家卫生政策和运用卫生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执业活动的情况鲜见,在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缺乏法律思维,医疗服务中利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有限。

检讨三,医学专业教师的法律素养本身亟须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关键教育资源没有发挥强大作用。

对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学教育工作者自然责无旁贷,但是培养是一个连续性和长期性过程,甚至是终身学习过程,单一的法学课堂进行理论授课能够发挥的作用肯定是有限的,必须发挥所有的教学资源的力量。广大的专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体,都负有育人职责,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很多教学环节在培养医学生规范行医的过程中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法律素质教育功能,专业医学教师尤其是临床带教老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任务是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各类临床学习实践和临床学习行医的过程中完成的,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位培养阶段和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几乎所有培养任务都要在临床医院进行。所以,医学生获得的教导,最精华的部分并非来自法学理论课堂而是临床实践,临床学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法律素质的黄金期,这个期间的培养对医学生依法行医观念的养成至关重要。相对于专职的法学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由于其深厚的医学学识和娴熟的临床能力等因素更受学生尊敬和认同,其对医学的职业价值认识、对待病患的态度、处理医患关系的思维方式、乃至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对青年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他们的医事法律素质是学生模仿的影子,各方面的培养教育工作贯穿在带教的一言一行中,教学效果要明显许多。因此,医学专业课教师应该成为培育医学生法律素质工作的重要力量,临床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医疗环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挖掘课程蕴涵的法律素质培育功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依法行医的意识。

目前,医务人员的法律素养状况是令人忧虑的,医学界的巨擘奥斯勒医师曾说:“行医是一种最不容易修成正果的修炼。”由于我国体制性的弊端,医疗卫生事业的商业化、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分配不均衡以及科学进步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医学的异化现象严重,社会公众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评价越来越低,医疗行业受到的社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广大医务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和身心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每天疲于应付各种临床工作,无暇进行自身人文修养的培育,尤其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对医学职业应有的价值追求产生不正确理解,难免对患者心怀偏见,甚至将对患者冷漠、敌对的情绪带入教学工作,对带教的实习见习医学生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这就是育人的严重失败。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学毕业生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讲求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形成关注人、尊重人以及立志服务于人的专业态度。所以,老师应当经常反思自己的执业品格,规范行医,增强权利义务意识,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强调平等对待病患,尊重并帮助对方在医疗服务中享有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如果临床带教教师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以身作则,保证自己医疗行为的亲历性、提供医学证明的客观真实性、医疗文书制作的合法性,将法律的应有之义执行于职业的每一环节,讲求责权利的统一,珍惜并谨慎行使手中掌握的行医主导权,努力实现法律追求的平等、正义、秩序、自由的价值元素,这样的行医效果于所有的主体都将大大蒙受其利,能够让自己在紧张的医疗环境中保持独立的心智,保持愉快、轻松心态,不被困扰于可能或不可能的各种医疗纠纷,尤其对所带教的学生影响深重,甚至能够对其终身的医学执业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对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有先进的培养理念进行引导,刚性的教学机制予以保障,符合医学生专业需要的优质卫生法律教材作为保证,通过一流的师资力量实现培养过程。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培养条件和途径,高质量从业素质的医学生不会只成为学者无奈的呼声,医学生有权利得到使他成为合格医务人员的教育,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参考文献]

[1]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王婷,于淼.协和育才模式与创造性人格[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5).[3]冯桂建,张国艳,刘玉兰.临床教学中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中国当代医药,2009(6).[4]何嘉莉,梁敏莉,钟凌.高等医学院校医事法学教育亟待加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5).

第二篇:法律素质教育

法律素质教育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是否具备法律素质,有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项基本标准。中等职业学理应重视法律素质的存在,使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序列,从而培养法律职业群体和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人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二)完善雄系——全面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教育实效。各中职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教材,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接受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持续化,逐步形成法律意识。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灌输基本法律规范,帮助学生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的初步形成;《宪法》促进学生权利意识的形成;《民法》促进平等和契约观念的形成;《诉讼法》树立新型的诉讼观念;《劳动法》、《合同法》强化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等,可以作为对学生常规的普法内容;使他们无论是在校,还是步入社会,都不在盲目、不在束手无策,能够从容面对一切。(三)注重实效——提高教者素质丰富教学手段法律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它课程一样要传授专业知识,若想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证。因为,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运片j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如此对法律理论和法律条文进行阐述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加深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提高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同时,法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制教育要真正的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加大活动课程的比重,必须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多让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能丰富校同生活,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而减少学生违法违纪行为,对建设良好校风起到积极的作用。(四)加强合作——学校家庭与社会要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T程,对在校生进行法制教育,光靠学校不行,还要结合社会、家庭来齐抓共管,形成一个法制教育网络,使学生处处都感到法就在自已身边。作为职业学校要明确职责,其不应片面追求就业率、重技能轻道德与法制,对后进学生的教育缺乏耐心,以甩包袱的错误方式把他们推向社会,而要把教育转化工作当作重点来抓,针对一些落后学生要积极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基本知识,然后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之以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荣辱观以及牢固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感化。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学校通过采取与政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努力创造青少年缝康成长的环境,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技术人

第三篇:临床医学生素质教育总结

临床医学生素质教育总结

素质对一个人的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对一个人综合评价,个人素质重于智慧,智慧重于能力,能力重于学历。那么什么是素质呢?素质是指个体完成一项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包括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

综合素质包括价值观、态度、理想、兴趣、执行力、人际交往这六方面。

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正确做人、做事。首先人要讲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条件,是个人走向未来的通行证,能为个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人坦诚,做事坦荡,才能取信于人,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和支持。第二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才是处世之基,立足之本。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正直的人做事不文过饰非,不偷奸耍滑,不阳奉阴违,公正处事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敬。第三做人还应有责任感。做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要有先后顺序,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手术,而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

态度

美国作者罗曼·文森特·皮尔有一句表达积极思维力量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首先要积极主动,这样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主动代表着一种创造力,主动地思考、积极地行动,都会在让人接触事物的同时扩大主观的认知视野,所谓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顺藤摸瓜其实都是主动思维的另类诠释或证明,主动的人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与资源,这对处事的灵活性、多样性、成功性都大有帮助。同时主动的思维会带来积极的行动,行为上的主动会引起良好的外界反馈,从而进一步刺激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更积极的思维,这样的一种良性循环,能让人在处理好事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体会到一种安全感、价值感、幸福感。第二要有勇气。勇气就是敢作敢为,就是将自信表现在行动中的一种胆识,是面临挑战,勇敢行动,不被任何东西打垮的一种气概,是杰出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区别。老一辈眼科专家张晓楼、汤飞凡教授研究沙眼衣原体时自愿当志愿者进行人体感染试验,就是有勇气为医学事业牺牲小我的具体体现。第三要有自信。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是人生的关键。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临床工作中应用自身知识推理判断病情,对自己有自信,有理有据不能迷信权威,敢于提出异议。第四要自省,自省的前提就是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自省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提升,是追求进步。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是自省和进步的先决条件。事后认真反省,努力改变自己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第五要有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克服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医学这一自然学科未曾解决的问题浩如烟海,只有锲而不舍的探索最终才能有所发现收获。第六要严谨。细节决定成败,严谨与医学学科的特点有密切关系,性命攸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i i 医学论文网提供http:///

第四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当今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分析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详细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素质教育困难所在。最后,结合中国教育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基本对策。关键词:素质教育 基本对策

前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1.素质教育定位尚不明确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目前,很多人是根据《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提法,来定义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这个定义只表达了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而是一种主观定义。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搞的教育不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所以这样主观定义本身无法取得必要的规范性。因此,当素质教育主张内涵模糊的时候,也必然导致所指混乱。2.素质教育推进尚有差别

目前,素质教育推进的差别巨大,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一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城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设施方面都占有优势,教育的投入大部分用于一些城区重点中小学建设,而农村中小学则师资匮乏、设施落后,只能维护日常教育教学;二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差别大。从小学到高中来看,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效果明显,而离高考、中考越近,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就越严峻,进展难度就越大。很简单的道理,初中入学是就近入学,所以小学教学压力不大,而高中入学要分重点和非重点,最后的高考就是拼分数了。3.素质教育队伍尚缺保障

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水平,仅有一颗爱生之心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第斯多惠曾说,当你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学生对那些知识渊博、谈吐不凡的教师有着由衷的钦佩和崇敬感,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为他喜爱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但教师队伍形成了每年大量教师离退休,而极少有补充新教师,使教师队伍日渐薄弱。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下,怎样全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4.素质教育评价尚不能接轨

现在,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体系,存在着片面、不合理的评价现象。(1)社会评价不科学

地方政府和社会习惯用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一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极大地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社会舆论热衷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结果是“火”了市场,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2)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

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一样,现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把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考上多少重点作为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指标,在这一评价标准下,教师也无暇顾及推进素质教育,一心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3)对学生的评价不公平

社会、家长、老师、同学对一名学生是否优秀,也评价的最主要依据也是学习成绩,是否是“尖子生”、“优等生”。

建立科学、完备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不建立一种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解决中考、高考“唯分数论”考试评价体制,无论我们怎样高歌素质教育的优越性,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强大的惯性。

二、中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素质教育计划也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落实。国家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为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提拱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国家教育改革举措的出台,为调和教育事业中的供求矛盾和教学冲突起了关键性作用;“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的口号深入人心,人才战略的提出在全社会更是掀起了一股重视教育的热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渐强盛,就业机会成倍增加。这一切的进步都为全面教育举措的实施喊出了促进的号角。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素质教育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培养目标上, 重视智育,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 实际操作中只重视智育, 轻视德育、美育、体育。而在智育中, 又只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能力培养, 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比较严重。2.在教学内容上, 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严重。

3.在培养对象上, 重视少数中等偏下和不及格的学生, 忽视大多数中等生和尖子生。众多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考试, 标准是分数,没有从评价学生素质入手

4.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现在学生最欠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其一,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二,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其三,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其四,近视患病率仍高居不下,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6.城乡教育差距拉大,部分地区择校现象严重。7.教师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改善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素质教育是学校应该着重贯彻的主题,同时素质教育不是校外教育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学习、全面学习、全过程学习的大举动,因此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有目标分层次地稳步进行。

1.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逐步树起新时代教育观。对家长而言,应进一步提高对下一代教育的认识度,但不能唯学校教育马首是瞻,应走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误区,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人才需求方而言,要重学历但不能只重学历,在社会中起到一个良性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不能走“死学习”的怪圈,更不能因困倦于学习而进入不学无术的迷途,同时学生还应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从多渠道中获取有效知识;对于学校而言,学校应端正校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彻底改掉只重分数的恶习。

2.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负责部门,应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制定出科学合理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过度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切实做好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落实国家发出的对学生“减负”的政策,提倡“类教”,重智育,更重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使学生及早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另外,对于老师,应端正师风,形成特色,使课堂教育成为学生吸收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成为枯燥乏味的私塾。3.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各级政府逐步将推进 素质教育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同时,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保证素质教育在城乡中小学的全面推进和深入。

4.优化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培育体系的时代适应性。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民办教育逐渐兴起,各类中高等职业学校相继诞生,同时还应看到,虽然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其道路依旧曲折,表现在社会不予重视,甚至存在偏见,致使这些学生信心不足。而另一方面培训职业人才,鼓励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再一方面培养专业人才,即进行学术教育,对于这类群体,应鼓励其不断深造,在专业领域里取得研究性成果。学生也应积极发现个人兴趣,主动配合教育制度改革,及时走向适合个人需求的教育之路。

5.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完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的重要依据,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及招生制度,不再让高考成为影响素质教育的障碍。

6.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要认真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和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 教育的要求

7.重视校外教育,全民关注长期教育的重要性。校外教育即除了传统学校正规教育之外,在学校外部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充电。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幼儿专家为主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的教育,这个阶段又包括了胎教、幼教、童年教育三个主体阶段。实践证明,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挖掘个人潜力,培养个人优秀习惯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因此父母应该充分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利用科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教导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开发孩子智力,并坚决避免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感染。另外,鼓励社会充电,开展长期教育工作是当代社会人不断保持个人知识更新迎接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脱离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后,在职人员还应不断自我学习,包括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班,自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两大方面。国家各级教育机关也应规范培训教育市场,为个人的长期教育提供安全高效的平台。

总结:素质教育是一条十分艰巨而又漫长的工程,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但也不要过分悲观,用邓小平的话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想教育也一样,总有一天,学校、社会、家庭的完美结合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真正让素质教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素质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现状

孙: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把潜能变为现实。素质教育的发展观是:给每个人机会,但不要求齐头并进,只要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就是成功。

陆:总的来说,我认为现代中国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看待。为了提高升学率,学生往往被剥夺了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多方面的需求,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去做一些自我探索的事情,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一个窄化的过程:从身体、心智、情感的全面发展,窄化为智力的开发;从智力的开发,窄化为学习书本知识,再窄化为课堂学习和考试成绩。因此,很多孩子的心灵没有被点燃,聪明才智没有被开发出来。

俞:现在有很多老师,本身就没有搞清楚“素质教育”的涵义。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定是对学生们包括创新能力、理解能力、热爱自然、关爱他人、抗挫折能力等等的综合教育和提升。有效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这样的方式,如:减轻学生们的考试压力;教会其创新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和创造;让学生们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到工厂、农村等地去实习,寒暑假到外地去旅游和考察;训练学生写论文,建立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可惜,目前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已经逼得学校和家长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创造性地发展素质教育方法了。

陆: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各个方面的,包括求知欲望、创造能力、意志力、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窄化的结果,就是“去人性化”———活蹦乱跳的孩子慢慢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好奇心没了,探索欲没了,个性被压抑了,责任感与自主性无法建立。这样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学,可以获取某种程度的“成功”,但很少能有快乐与幸福的感觉。

俞:我一直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只要教好了老师和家长,基本上就教好了学生。现在的老师和家长,都告诉孩子们“好好学习就行”,忽视了在平时点滴培养他们的好习惯,锻炼他们的自信精神、自理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老师和家长们其实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以身作则的“身教”非常重要,但现在事实是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榜样的力量不够。

孙:在我国,学校教育被认为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渠道。学校素质教育侧重于正面观念的灌输;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单薄、脆弱。另外,很多父母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产,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没有把孩子看做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的父母说:“孩子,我知道你今天很苦,但明天就幸福了。”在这些父母眼里,今天不重要,明天重要,青少年时期不重要,就是为成为大人做准备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了错误甚至极端的行为。实际上,童年时代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不仅仅为了成为一个大人。当然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下载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度检讨.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度检讨.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是对全国各地素质教育现状的综合评价,能客观地反映全国各地素质教育的现状。现就收......

    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同济大学医学院 许一萍 曾盈摘要:医学专业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模式转换和体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新课题。我国的医学科学水平与世界先......

    深度剖析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大全)

    深度剖析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的核心模块之一就是职业理念,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核心内容,其中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素质教育的......

    10208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调查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调查———以绍兴地区为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简单的“治好病”向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宽慰等......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作者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忻州市小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基......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实习调查报告关于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李赞20092513105 摘要: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各个基层实施的如何,我们却不是......

    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 对于素质教育,相比大家都已经不再陌生。从定义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