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3 00:0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实施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切实缓解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确保我市“百院兴医”工程顺利实施,经市政府同意,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区两级政府办医院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社会融资逐年偿还的方式。企事业单位医院建设主要采取主管部门投资和政府补助相结合形式。民营医院建设以民营资本投入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百院兴医”工程建设,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准入条件下,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或参与公立医院建设,鼓励兴办护理院、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及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

(二)规划先行、严格标准。“百院兴医”工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应根据《太原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2010-2020)》,明确不同层级功能定位,以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县(市、区)级为依托,社区、乡村医疗机构为基础,提高医疗卫生设施层次。市级医院建设要着眼于解决疑难危重疾病治疗研究,市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要立足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对下级单位的业务指导,县(市、区)级医院要建设成当地区域医疗中心,社区(乡镇)级卫生设施建设要着眼于解决基层医疗、保健、预防问题,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分类建设、因地制宜。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化和功能定位,以调整现有资源为主、新改扩建为辅。旧城区可改扩建的,适度改扩建并达标;不能改扩建的,按高标准迁建。

二、总体目标

用3-5年时间,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公共卫生监管、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百院兴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三、实施内容

(一)科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以全市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为基础,重点规划实施“三区”建设:一是医疗资源调整提升区。主要是将医疗资源密集的迎泽区、杏花岭区二级医院提档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或转型为特色专科医院、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与晋源区人民医院合二为一,在晋源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解决我市西南部优质医疗资源缺失问题。二是医疗资源充实完善区。合理配置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医疗资源。力争“十二五”时期上述两区范围内建有一所三甲综合医院、四县(市)各建成一所二甲综合医院。三是医疗资源重点配置区。重点加强小店区、晋源区医疗资源配置,依托市人民医院在晋源区建一所三甲综合医院,依靠社会力量在小店区南部新建一所高等级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每个街道建设一个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合格卫生院,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目标,构建满足群众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二)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二甲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共涉及100个医疗机构,113个新改扩建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为79.55亿元。其中,涉及8所厂矿医院11个项目,总投资估算9.20亿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涉及28所县(市、区)级医院29个项目,1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个项目,28个乡镇卫生院28个项目,三类总投资估算9.83亿元,全部由中央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解决。民营医院和民政等部门

举办的医院共6个项目,总投资估算19.93亿元,全部由社会资本和省财政资金解决。市直医疗卫生机构13所(22个项目),总投资41.13亿元。

(三)实施“人才强卫”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通过建立人才引进与支持基金,对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实行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在住房补贴、家属安置、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建立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规划,对具有发展潜能和培养前景的业务骨干由政府给予专项补助选送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进行培养深造。全面开展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乡村医生进修三项培训,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和中医药文化传承,拓宽中医药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治途径。从2012年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招录卫技人员不少于空编数的1/3,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到2015年,培养和引进博士学位专业人员30名、硕士学位专业人员300名,选拔和培养200名有一定临床经验和业务水平的后备学科带头人,选树60名太原市名特医学专家,培养20名省级医学专家,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群众公认、德技双馨、在省内外具有竞争实力的专家团队。

(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核心,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医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建立健全医院科学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以“服务好”为基础,重点做好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试点等工作,完善和落实济困门诊、济困病房、专家医疗援助、医学检查检验“一单通”、门急诊病历“一本通”、实施医疗救助等利民惠民服务举措,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以“质量好”为前提,健全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和各专业质控评价组织,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制度及诊疗规范,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院感染管理等专项整治,规范诊疗行为;以“医德好”为准则,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严肃行业纪律,严厉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缓解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五)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二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健康体检小屋”和“三位一体远程诊断系统”建设,逐步将“健康体检小屋”覆盖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三位一体远程诊断系统”覆盖到全市乡镇卫生院。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建立体现公益性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着力构建乡村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定向培养,对基层在岗医生进行全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定全科医生到边远基层工作优惠政策,探索全科医生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由乡镇卫生院委派村医新机制。实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落实全科医生服务责任。“十二五”期间,全科医师按每万名居民2-3名配备,倾力打造15分钟居民健康服务圈,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六)强化公共卫生监管

加快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步伐,充实监督执法专业力量,完善基层监管体系,落实村医卫生监督协管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四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网,强化卫生监督执法网格化管理,扩大卫生监督覆盖面,实行执业信用等级评定、记分制校验管理和新闻媒体公示制度等,建立社会办医激励和退出

机制,实现卫生监管规范化、常态化、星级化,净化医疗卫生市场,保证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七)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建立健全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指导、县(市、区)疾控机构为枢纽、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形成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立体式防控体系。加强传染病医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传染病救治能力和水平。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加强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防控。全面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设11所符合标准的市、县疾控中心。科学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严格人员准入和绩效考核,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标准配备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加强市县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专业骨干培训,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整体水平。

(八)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对居民看病、用药、住院等各项医疗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完成预防、医疗、保健数据及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方便监督决策,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降低服务成本,使居民就医更为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到2015年,完成“一平台、十系统、三库、一网、一卡、一话”信息化建设工程。“一平台”即搭建市县两级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十系统”即整合数字化医院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系统、卫生监督执法系统、疾病控制与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卫生事业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应急指挥与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远程协同诊断与培训系统、药品采购和配送服务与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三库”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卫生资源信息库;“一网”即完善太原市卫生信息门户网站;“一卡”即推行居民健康卡,全市居民可享受到“不带病历、不带现金、通过直接持卡预约就医”的“一卡通”便利服务;“一话”即开通太原市12320卫生公益服务电话,为全市居民提供举报投诉、健康咨询、寻医问药、预约诊疗等服务,全方位满足社会民众卫生信息服务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百院兴医”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是我市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领导组,研究解决“百院兴医”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资金筹措等重大事项。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百院兴医”工程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各县(市、区)政府也应成立相应机构,确保“百院兴医”工程顺利实施。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市、县两级将“百院兴医”工程建设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政策予以支持。鼓励以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慈善捐赠、社会资本投入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建立融资平台,为“百院兴医”工程提供资金保证。

(三)精心组织,加强协调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领导组成员单位要为实施“百院兴医”工程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各种手续,对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项目给予等同于“百校兴学”的减免费用政策支持。发改部门要把“百院兴医”工程列入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安排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用地指标,加快用地手续办理;规划、建设、房产等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搞好服务。

附件: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建设项目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9月20日

第二篇:医改实施意见

木王镇人民政府

木政发﹝2010﹞48号

木王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木王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

施意见》的通知

各村委会、村卫生室、相关单位:

《木王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镇 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决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一0年八月五日

抄送:卫生院 档:

(二)木王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适应全镇人民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建立覆盖全镇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药卫生体制,根据《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镇安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卫生资源,增强服务能力,建立起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是广大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体制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3.总体目标。建立我镇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1年,建立覆盖全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全面执行,建立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报销、配备、临床使用等制度。

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镇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4.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全镇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达到96%,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参合率达95%以上。医疗救助制度覆盖所有低收入困难人群。

探索建立新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探索统一规范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为全镇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利用农村惠农卡,尝试采取农民自愿、协议委托、信用社转账的资金筹集方式,降低筹资成本,改革筹资机制,建立巩固提高参保水平的筹资长效机制。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行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诊疗常规试点,降低医疗成本,规范诊疗行为,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60%以上,并逐年增长。不断扩大门诊统筹定点范围,提高门诊费用补助比例。

6.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参保单位和个人服务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就医“一卡通”;建立完善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健康档案使用效率。

(二)探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7.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认真落实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使用和监测等制度。2010年,在乡镇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三统一”试点。

8.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从2010年起,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95%以上,落实政府补偿,逐步实行零差价率销售。2010年,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应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9.进一步深化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职能,合理核定人员编制,试行院长公开竞聘制,职工全员聘用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制定完善《镇安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镇卫生院改扩建和职工安心工程建设;实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以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探索推行农村家庭医生责任制。

11.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探索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通过财政补助、单位交纳、社会资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镇安县卫生人才培养基金,每年选送医疗机构职工总数的5%,卫生院技术人员总数的20%到上级医疗机构临床进修学习。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高水平,规范管理,2010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其他人群建档率达50%以上。免费为3岁以下儿童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2011年,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禁烟相关规定。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创建县、乡、村级三级健康教育促进协会。以农民健康促进协会为平台,利用电视和广播等,采取开设专栏或专题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健康知识,干预生活行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13.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积极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免费为农村妇女在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201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0%。

14.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应急救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装备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五)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5.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积极推行常见病临床诊疗规范,探索建立以手术分级管理为核心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等诊疗行为。

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16.加强组织领导。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各项改革工作。卫生院、财政所、宣传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紧制定医改相关配套文件,积极探索创新,加快推进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完成。17.加强财力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度提出的各项卫生经济政策,建立补偿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加大补偿力度,切实保障医改所需资金。

18.加强宣传引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周密制定医改宣传方案。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和手段,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全镇上下参与和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认真总结、宣传医改经验,为深入推进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19.加强监督考核。要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评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该单位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各部门要对目标任务逐条进行分解,确定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定期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对因措施落实不力、态度消极影响改革的,或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问责,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篇:实施双十百工程

交通局贯彻落实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行业文化和服务“双十百”工程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和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运输行业文化和服务“双十百”工程实施方案》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决定从2010年到2015 年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中开展选树交通运输文化和服务“双十百”工程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福建省交通运输行业的精品和品牌战略,推进我市交通运输文化和服务品牌建设,用先进典型引领和带动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推动我市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持。

二、目标任务

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选树1个交通运输文化和服务品牌,10 个交通运输文化和服务品牌建设示范单位;选树1个交通运输先进典型集体,10个交通运输先进典型个人。争取上述品牌、示范单位和先进典型被列入全省交通运输厅“双十百”工程。

三、组织机构

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双十百”工程的指导、组织、评比、推荐等管理工作。局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局文明办)具体承办“双十百”工程的各项工作。推荐申报承办单位:各县(市、区)交通局、市公路局、市运输管理处、市公交公司等负责承办本系统、本单位“双十百”工程指导、组织、推荐等管理工作。

四、申报范围和条件

推荐申报范围:我市交通运输全行业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含道路、水路等不同系统管理的单位和个人)。推荐申报条件:在满足工作业绩突出和思想政治条件好等基础上,各申报单位还需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一)交通运输文化和服务品牌

交通运输文化和服务品牌是指交通运输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长期在交通运输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内涵丰富、价值理念独特、服务方法创新、外部形象良好,并被行业和社会普遍认可的特色精品文化和服务,在形式上包括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交通运输“窗口”单位和具体的服务方法、服务内容、执-2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交通运输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只要具备以下两类条件之一即可申报:

1.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条件

(1)有较完善的特色文化建设纲要、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2)有完整的单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外部形象等组织文化体系;

(3)有交通运输特色文化传播媒体,职工认可度、参与度、满意度较高;

(4)领导重视,有负责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物质保证。2.服务品牌建设示范单位条件

(1)能实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并根据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模式)、方法(手段)等,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有较完善的服务设施,有功能完备、整洁美化、舒适便利的交通运输服务环境;

(3)有丰富多彩的争创活动,服务品牌创建载体丰富,氛围浓厚,干部职工参与率高;

(4)有得力的保障机制,创建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

(三)交通运输先进典型集体条件

1.坚持“三个服务”为宗旨,机关管理或执法单位廉洁高效、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服务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

2.具有一定的荣誉基础,原则上近五年获得过地市级以上单-4(具体名额依据实际情况而定),经过7 日公示后,报厅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批准后公布初评先进典型和品牌及示范单位名单,并于2010年底或2013年进行授牌命名。

(三)总评阶段。2014 年,省厅文明办对初评先进典型和品牌及示范单位进行验收,对新申报的先进典型和品牌及示范单位进行审查,经综合考察后拟定总评的10 个先进典型集体、100 个先进典型个人和10 个品牌、100 个品牌建设示范单位候选名单。经过7 日公示后,将总评候选名单报省厅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批准后,公布总评的先进典型和品牌及品牌建设示范单位名单,并于2015 年进行授牌命名。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全省交通运输行来“双十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统一领导,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要与交通运输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积极组织,认真实施,推出优秀,选出典型。

(二)加强过程管理。要结合行业和区域特色,通过开展文化和服务品牌情况摸底调查、搜集品牌故事,深入挖掘过硬、鲜活的事迹,积极发现文化和服务品牌。在培育品牌过程中,要注重多样性,不仅要有硬件设施的,也要有软件管理服务的品牌;注重独特性,用特色提升内涵;注重继承和发扬,把传统与现代结合,继承-67-

第四篇:双百工程实施意见

下乡政发[2012] 21号

下双乡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双百”推进工程的安排意见

各村委会 :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口委《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百”推进工程》文件精神和《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办法》,健全完善流动人口协查和管理机制,破解全乡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市、区 “双百”推进工程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安排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掌握百分之百信息,提供百分之百服务”为主要内容,创新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加强统筹协调能力,全面提升流动人口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水平,规范流动人口统计台账,继续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各项任务指标向百分之百的目标推进。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服务“三个均等化”目标,即: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和随访服务均等化。乡村两级认真受理流动人口利益诉求,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和奖励优待政策,使其与现居住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乡村两级公开办事程序,保障流动人口各项法定权利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多种措施,实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待遇,增强其对流入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推进信息采集全员化和交流常态化。

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更新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各村按照全乡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入户访视准确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切实摸清流出人口底数,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严把信息录入和审核关,做到每人“一表”“十清”即:填写一份流动人口个案信息表,做到现居住地清、流出时间清、婚姻状况清、节育状况清、签订合同清、办证情况清、家庭情况清、从业情况清、联系人员清、变动情况清。同时对流动人口信息坚持“日登录、周回复”,全面掌握平台动态,流管专干及时给各村反馈待查信息和协查事项,在规定之日内及时提交和回复,并登记备案。乡计生办逐步建立网上信函联系制度、接受制度、协查信息备案制度和反馈制度,实现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常态化。

(三)加强协作,整合资源,使部门联合、互利双赢制度化。

乡政府积极协调乡综治办、派出所、妇联、卫生院、学校等单位,推行清理清查联手、行政执法联合、信息交流联通的工作机制。结合派出所对暂住人口的清查,摸清流入人口底数;结合卫生院“两癌”普查,给流入育龄妇女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结合妇联对外出妇女摸底登记,掌握外流育妇的婚育信息;结合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父母的流向及相关信息;充分利用派出所户籍信息,提取、加载全员流动人口照片,及时更新补录外流人员信息,真正做到部门联合互利双赢,确保流动人口信息交流、查询、联系、反馈,及时、准确、完整。

(四)推进特色宣传经常化。

全乡结合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大力宣传流动人口文化,真正让流动人口体会到“一样的蓝天下,一样温暖的家”;同时利用外流人员返乡之际,积极组织民间自乐班子编排喜闻乐见的计生文艺节目,让流动人口亲身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通过入户宣传优惠政策,让流动人口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流动人口聚集的街道,建立流动人口特色文化长廊,多渠道、多形式拓宽流动人口获得宣传服务的可及性。

(五)推进服务管理协作一体化。

充分利用人口信息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横向互通、纵向延伸、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人口信息共享体系,加强与流入地信息的协查和反馈,与育龄妇女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生育情况,对育龄妇女实行跟踪管理服务,逐步建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开展特色宣传。充分利用“两节”外流人员返乡过节和秋收返乡务农之际,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省条例》和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外流人员参加婚育知识培训,鼓励外流人员在现居住地积极参与各类计生宣传活动。

(二)开展便民服务。近期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高峰期,各村结合“双联”活动上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为新婚夫妇办理《生育保健服务证》,并签订管理合同,提供咨询服务。各村在开展便民服务的同时,按照已婚育妇、未婚女性、男性分类建立流出人口服务管理档案和联系方式。

(三)开展清理清查。各村以落实“双百”推进工程为契机,从3月10好开始,组织乡村专干进村入户认真开展清理清查活动。按照“填好一表,掌握十清”的工作要求,完善流动人口统计台帐,审核补录全员人口信息。

(四)开展关怀关爱活动。全乡结合“双联”工作认真开展“千名干部结万家计生情活动”,每个计生干部结对帮扶1户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家庭,帮助他们开展青春期教育、心理疏导、健康咨询、贫困救助活动,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

为了推动“双百”目标的顺利实现,各村要高度重视,把“双百”推进工程列入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方案要求,精心部署,合理安排,确保“双百”活动取得实效。同时计生办将“双百”推进工程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抓好日常监督,加大对各村的指导力度,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常态管理和优质服务。

附:下双乡流动人口“双百”推进工程领导小组

下双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

下双乡流动人口“双百”推进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 戚 花(政府乡长)

副组长: 杨 凯(副乡长、分管领导)

査国山(乡计生办主任)

成 员: 姜平基(乡派出所民警)

史爱梅(乡卫生院副院长)于国斌(乡综治办副主任)赵相文(乡计生办统计)

王思武(乡计生办流动人口计生专干)

张玉花(乡计生服务所所长)

董宏民(蓄水村计生专干)

张万琪(沙河村计生专干)

董永柱(涨泗村计生专干)赵尔红(南水村计生专干)赵廷财(下双村计生专干)王文生(河水村计生专干)徐殿龙(于家湾村计生专干)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査国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赵相文、王思武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

第五篇: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仁怀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市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地级培训为抓手,以市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市、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训对象

全市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用五年时间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年均不低于12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年均不低于60学时。

在总学时中,市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具体实施形式为国培计划的落实、组织统一的研修培训、“一德四新”统一培训、学科专项培训等。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举办师德论坛、组织师德建设征文及演讲比赛、进行师德标兵评比表彰等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 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五年中,依托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百千万”培训计划,选拔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参加省级教育名师评选认定;选拔部分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参加省级骨干教师评选认定;选拔部分省级、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参加遵义市级组织的外出培训,参加遵义市级教育 名师评选认定;选派部分教师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拔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合格的教师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在省级、遵义市级、仁怀市级骨干教师中选拔、培训、认定本市教育名师100名,本市骨干教师300名。使市以上级骨干教师覆盖所有乡(镇、办)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各学校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选拔培训认定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逐步构建一支本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省、地、市三级集中培训,培训机构“送教下乡”,组织特级教师、省级教育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等巡回讲课和指导,对农村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加大对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乡(镇、办)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五年内,我市将至少培训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英语教师100人,信息技术教师100人,音、体、美教师50人。

3、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五年内,我市将培训幼儿园园长(主任)50人,幼儿园骨干教师150人。

4、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全市所有班主任进行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同时集中培训仁怀市级骨干班主任100人,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 力和水平。到2015年,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到80%以上。

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对全部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初、高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遵义市教育局负责,小学和幼儿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市教科局负责。

8、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教师培训团队指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通过省、地、市各级开展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省、地、市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五年内,我市将至少培训教育行政管理干部80人,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教师30人。

9、其他项目培训计划

五年内,我市将组织培训职业教育骨干教师50人,新课改教师800人,校园文化建设骨干50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0人,理化生实验教学骨干100人,校园安全稳定管理人员50人,学校财务资金管理人员50人,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120人。

(三)学历提高培训

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坚持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各校小学教师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学历达 到大学本科以上的不低于80%;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达到3%左右。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市教科局将拟定学科考试、考核制度,积极推进教师资格再认证试点工作,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市教科局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给予批评。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加强各校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的考评工作,把各校完成继教工作任务的情况纳入市教科局的考核和政府教育督导工作中。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并考试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市教科局和各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在2015年年底前,建立起仁怀市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充分 发挥其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的组织协调、专业支持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创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县(市)级教师培训机构;2013年年底前,创建3所以上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县(市)级示范校,争创校本研修地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校本研修示范校的创建将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范围。

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及制度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立和完善县(市)级教师培训师资专家库。建立送教下乡、巡回指导等制度。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市继教工程实行市、乡(镇、办)、校三级管理。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健全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要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继教工程。

市继教工程领导小组将加强对继教工程的领导,具体工作由市继教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市一级将切实抓好继教工程的具体实施和市、乡、校的三级管理;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县(市)级培训计划;对乡(镇、办)、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乡(镇、办)、校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认真组织培训。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计划;要有效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并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市教科局将把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市教科局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要求,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并逐年提高。各学校也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确保村、点(校)教师的培训;我局将逐步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不断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0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同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市级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4年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各校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乡(镇、办)中心小学要深入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村、点校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检查。市教科局每年将对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2013年全省继教工程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6月底前,市教科局完成对各单位的检查验收,迎接7-9月底前,遵义市教育局对县(市、区)一级的检查验收。

省、市评估验收结束后,将对实施继教工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下载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项工程实施意见

    泉眼岭乡三项工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名师工程实施意见

    “名师工程”实施意见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巩固和扩大朝阳区2004-2008年“名师工程”工作成果,结合新时期学术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

    太原市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推荐五篇)

    太原市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实施情况总结 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实施情况督导检查的通知》(晋卫办疾控[2009]39号)精神,为加强对全市健康教育与促......

    太原市实施“双百强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太原市实施“双百强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双百”引领强基础 管理创新惠民生 “现在我们这个小区,只要打个电话,不出10分钟,就会有工作人员上门为你解决生活困难。”太原......

    基层三大工程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相关要求,按照“三分类三升级”标准,已对我镇村(居)进行了定级,根据我镇实际,制定提升转化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

    “名师带动”工程实施意见

    “名师带动”工程实施意见 *********小学 2008年2月 “名师带动”工程实施意见 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人才,在于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培养一支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在......

    法律服务“四万”工程实施意见

    法律服务“四万”工程实施意见 各镇、场、碧溪新区、东南街道司法所、服装城综治部,市公证处、市法律援助中心,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局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

    上海医改2016-2020实施意见1[范文]

    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 (2016-2020年) 根据国家医改总体部署,上海被列为全国省级医改综合试点单位。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市医改办)、市卫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