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全县农村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写写帮推荐)
中共东光县委组织部
关于在全县农村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2004年11月25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全县农村经济与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决定在全县农村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农户分散生产和“小农业”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做好当前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职能、转变观念,从简单的直接管理、行政命令、组织推动彻底转变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市场服务上来;必须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支部+协会”的工作机制,是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机制;是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问题,把基层党员干部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沿,促使他们在领导和组织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学会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可以促使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方式,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变为引导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近年来,我县有部分村自发建立和坚持了这一机制。实践证明,“支部+协会”工作机制,是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是顺应全县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这一工作机制符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一号文件、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进一步转变基层组织的职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目标:2004年,重点搞好“支部+协会”试点工作,每个乡镇要确定2—3个典型示范村,抓出成效,抓出经验;2005年,通过典型示范村的带动作用,使50%左右的村建起“支部+协会”的工作运行机制;2006年,全县90%以上的村建起“支部+协会”的运行机制。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1)党管协会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组织对协会的领导。要把党管协会与协会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结合起来,党组织既要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协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又要按章办事,坚持做到出谋划策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不越权干预,把党管的原则体现在思想的引导、舆论的监督、工作的指导和政策的支持上。
(2)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乡(镇)、村之间基础条件的千差万别,乡(镇)情、村情各不相同,各地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乡(镇)情、村情的前提下,确定本乡(镇)、本村的工作模式。要在具备产业基础并且顺应群众需
求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因势利导,坚决避免“一刀切”。
(3)“自愿、民主、互利”的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要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运行机制,建立代表大会制度,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使协会与农户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的联力、联利和联心。切忌不顾实际、不顾农民意愿的强制联合。
(4)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发展协会组织不能动摇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不能侵犯农民家庭经营的自主权,要在承认农民个人产权和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在明确农民为自己而干的前提下,解决“如何干好”的问题。
三、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模式
推行“支部+协会”的工作机制,前提是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关键是要发挥支部作用。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行农村经济的特点,村支部在引导、培育农村协会组织中,要以产业为依托,重点扶持和发展以下五种类型的协会模式。
一是围绕搞活流通,发展各种销售型协会。吸收种养大户、运销能手、经纪人、龙头企业等牵头成立协会组织,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二是围绕加工增值,建立各类加工型协会。引导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协会组织。通过龙头企业自身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销售渠道,带动农民积极兴办各种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就地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
三是围绕科技兴农,发展科技型协会。与科研院所、有关部门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定期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使加入协会组织的农民掌握科技知识,能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难题。在生产过程中,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是围绕专业村,成立专业服务型的协会。对有一定规模、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和产品,要按照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式成立协会组织,以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五是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发展综合服务型的协会。农村党支部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民主法制等工作的要求,在坚持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前提下,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服务协会,为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
四、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方法步骤
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一般要遵循以下程序:
1、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各级党组织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本辖区内各种类型的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体情况,特别是目前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做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摸清各种经济组织的数量、规模、行业特点、辐射范围等有关情况,逐一登记造册,为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筹谋划,分类推进。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乡镇党委要根据各村的情况分别制定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详细计划,要做到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对于已经自发建立“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村,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协会组织的规范管理上,积极指导和协助他们完善组织章程,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代表会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理顺支部与协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协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已经具备产业基础,由群众自发创建协会的村,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支部班子的加入上,按照规定的程序实行支部班子与协会组织“双项进入、交叉任职”,实现支部班子对协会组织的领导;对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无法组建协会组织的村,要把重点放在扶持产业发展上,在扶持、服务的过程中确立支部的领导地位,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由支部组织创办并直接进入协会组织的管理层。
3、完善措施,搞好服务。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加入专业协会。要搞好协调,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专业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信息以及办理证照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大培训力度,以乡镇党校和村“两室”为阵地,组织农民群众学习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他们的知识才干、专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大户的教育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入党,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五、切实加强对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领导
在全县农村推行“支部+协会”的工作机制,是事关我县基层党建和农村工作均衡发展的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各级党组织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1、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支部+协会”工作机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着力做好宣传发动、积极组建、宏观管理等项工作。各乡镇党委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增加领导力量和工作人员。农村党支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鼓励更多的农民参加协会,并协助支部实现对协会的领导,确保农村专业协会沿着从自发生成到自觉完善、先组建后规范的健康道路发展。
2、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培树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典型,并进行宣传。通过对典型的宣传、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全面开展。县、乡都要抓好典型的培养与宣传,全县重点抓好2个典型乡镇、10个典型村的培养和宣传。对培树的典型,要从政策、项目、信息等各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和帮助,提供优质服务,强化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3、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县委组织部将组织专门的督查小组,采取全面督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突击检查与调度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同时,县委组织部将把“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开展情况纳入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条件。成效不明显的,不能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主要责任人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对在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过程中,作用发挥明显的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将优先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篇:关于推行“支部+协会”禁毒工作模式动员讲话
在西布河村党总支推行“支部加协会”禁毒
工作模式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乡党委书记:李潮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西布河乡西布河村党总支推行“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模式正式启动了,县政法委杨书记等领导亲自莅临我乡参加会议,并指导工作,为此,我谨代表西布河乡党委、政府及西布河村党总支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地欢迎。
在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工作中,县政法委和县委、政府根据禁毒形势的需要和禁毒斗争的特点,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动禁毒工作全面深入开展。自前几年创立民间家族戒毒模式之后,去年以来又开展了社区戒毒工作,并经过不断总结、改进和发展,基本形成了“支部加协会”的禁毒工作模式。这一模式是切合当地实际的,群众比较理解,也很支持,特别是吸毒人员的家属比较拥护,可以说,大力推行“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模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整合基层禁毒工作力量,推动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有利于较为准确地搞清楚辖区吸毒人群的底数,掌握毒情形势: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基层禁毒工作的领导,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严格防治毒品机制,开创齐抓共管、综合治毒的禁毒斗争工作格局,不断挤压毒品违法犯 1
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防范减少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和谐安宁的治安环境,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新局面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下面,我就对西布河村成立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讲几点建议。
一、要深刻领会推行“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模式的重要意义。毒品问题是重要的治安问题。开展禁毒斗争,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模式,就是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协会为载体,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以无毒家庭户、综治模范户为依托,以防毒、拒毒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家庭,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御毒品侵袭,广泛开展禁毒和社会帮教等活动,推动禁毒工作社会化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推行“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模式,有利于大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整合基层禁毒工作力量,推动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基层禁毒工作的领导,夯实基层禁毒基础工作,构建严防治毒机制,开创齐抓共管、综合治毒的禁毒斗争工作格局,不断打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防范减少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和谐安宁的治安环境,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新局面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认真建立好协会,明确职责任务。“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以村小组为单位,建立“禁毒协会”。协会的主体是村专职工作者,村中的治安积极分子、有威望的长者、无毒光荣户、综治模范户以及禁毒工作带头人。协会理事会成员以村干部为主,协会会长由总支书
记兼任。协会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禁毒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并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处置区域内涉毒问题。在协会筹建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领导,主动搞好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提供政策指导,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加入禁毒协会,为协会的建立和发挥作用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
三、认真开展宣传,搞好经常性教育。今后,协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禁毒工作方针政策,组织会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禁毒宣传活动,推动禁毒宣传教育进单位、进村组、进家庭,不断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尤其要抓好全民预防、青少年预防、高危人群预防教育三个关键,不断扩大禁毒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性,切实调动他们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要结合“六五”普法工作,积极开展禁毒法律、法规培训,切实提高会员和广大村民依法禁毒、防毒、治毒的意识和能力。
四、开展帮教活动,突出针对性教育。把帮助教育吸食毒品人员作为协会经常性工作内容,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等结对帮教形式,对区域内吸毒人员和劳教戒毒、强制戒毒出所人员进行针对性帮助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吸率。对帮教后仍不悔改的吸毒人员和劳教戒毒、强制戒毒后复吸的人员,主动报送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要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及政法部门,加强对区域
内外流人员的管理,教育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掌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他们的外流动向和去向。
五、规范协会管理,正确处理村党委总支与协会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协会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和完善协会章程、工作制度等,确保协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进协会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定期举办禁毒宣传教育知识培训,教育引导会员自觉抵御毒品,积极投身禁毒人民战争,坚决同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踊跃向有关部门举报毒品违法犯罪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环境,创建美好家园。党总支对协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的引导、舆论上的监督、工作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支持。一方面,要坚持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性质,严格按照协会章程理事,切实保证协会独立自主地发挥职能作用,实现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受益。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党管协会的原则,加强党对协会工作的指导和引导,积极协调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各方正当权益。
总之,各村党总支(支部)要牢固树立“毒品一日不除,禁毒一刻不止”的理念,充分认识推行“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推行“支部加协会”禁毒工作模式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务必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第三篇:农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 ×××)
××村位于××镇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合作社,户籍人口3200人,党员115人。近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镇党委的决策部署,紧扣“抓党建保障、举民生之策、促转型发展、建和谐大关”目标,以“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工作机制为抓手,全面推动我村党支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村成为一个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的先进党支部。
2005年前,我村党支部不团结,矛盾突出,经济条件落后,干群关系紧张,被广州列为重点排查村。上任后,我吸取以往教训,我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各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扭转我村的局势,必须从稳定做起、从党基层组织做起。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广泛调研,坚持把贯彻上级党委要求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 1
出成效。几年来,党支部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等热点问题,先对村的主干道、社道及石新路塘美路段进行全面改造,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然后,美化村容村貌,建成塘美广场、荔枝公园、公园湖等公共设施,为村民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最后,兴建地下排水管道,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这些举措,使党支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肯定和赞扬,村民无不举手叫好。为迅速带领群众奔富致富,党支部又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选准路子,最后决定盘活村集体土地500亩进行出租,兴建综合市场引进多家企业等,使我村集体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1700万元,人均收入达1.2万元。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方面,我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有:
一、健全组织体系。一是抓队伍。针对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以年青有为、积极上进青年为发展重点对象,目前共有党员115名。二是强领导。围绕“建设新农村,党员走在前”的思路,积极在能人中培养村、社后备干部。同时,推行党员联系村务、联系群众的办法,提高其综合素质,促使党员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带领全村发展的村社干部,目前,大部份合作社主任都是党员。三促作用。我村紧密结合本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鼓励本村无
职党员自由择岗、竞争上岗、奉献在岗,鼓励无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健全责任体系。一是实行层级责任制。对村“两
委”班子成员实行“包社制”,每位村干部负责指导联系一个合作社,指导和督促合作社主任抓落实,并帮助解决大事难事。对社能独立办成的事,村“两委”既放手让他们去做,又督促他们早落实、早解决。对社无力或无权解决的事,由包社村干部帮助协调解决。二是实行包干制。在计生、农业生产、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上,每位村、社干部必须承担对所包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这一责任体系下,村干部和社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上级的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上收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成效。
三、健全完善议事决策体系。一是下放权力。把决策权、审批权等下放给各个村社干部,让村社干部有权统筹本村、包干社的发展,有权安排部署其职责内的重大事项,有权落实民生政策和目标任务。二是民主决策。为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而成效不下滑、权力下放而不乱作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规范决策程序,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更好地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具体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土
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两委”会商议、村“两委”及社长会再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并将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监督制约体系。一是制定党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加大村社干部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的公开、公示力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农村低保、产业扶持、工程建设等进行全面公开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成立村民理财监督小组。由党员推选3名群众组成村的理财监督小组,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三是扩大监督。设置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村社干部进行监督举报。
五、健全激励奖罚体系。党支部严格按照村社的层级责任制,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评议、抽查等形式,对村社干部目标任务和履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由村委会对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重奖,对多次未不成任务的处以批评和罚款。如计生工作方面,凡当月未完成“四术”任务的,村社干部各处以每例500元的罚款。如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方面,社长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但其补贴的工资按其工作质量计算,如登记流动人员质量低于60%,当月补贴不发;
如完成了八成则按八成计算,如此类推。每年年底支部还对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进行评比表彰。在这一激励机制下,全面调动了村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中,我村的做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党建工作中,我认为,目前我村党基层组织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一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未能完全覆盖广大同志,有些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困难暂时未能及时处理;二是由于农村的局限性,一部分党员的理论修养不够,没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为改善不足,今后,我村支部必须在提升支部的活力方面建立有效的制度,务求更好地做好党建工作。
第四篇:乡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汇报
×××镇做为县城驻地镇,地处全县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地带,年三个乡镇合并后,新×××镇拥有个行政村,万人口,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新×××镇成立后的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依托地处县城的区域优势构建了“三环”经济框架,在农业发展上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糖制品加工、木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等多个专业村。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暴露出农村党支部在领导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没经验、没路子、没载体,农业产业发展处在自发状态,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不健全,各类民办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多、规模小、组织能力弱,最终结果导致农民仍然不能摆脱增收难的问题。××年×××镇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了“支部+协会”工作模式,通过农村党支部出面组建协会,加强了协会的组织性,迅速发展壮大了协会,更好的服务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产品的生产融合到了市场的运作中去,拓宽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推广以来,全镇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协会个,覆盖全镇%的行政村,拥有会员万人。仅今年上半年,全镇就新建协会个,新增会员余人。在“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带动下,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万余亩,建设养殖基地个,带动农户余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个试点村农民人均增收元。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规范协会建立模式。
我镇农村经济中种植业、养殖业、制糖业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全镇经济作物种植达到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余处,制糖业形成了规模化、园区化集聚经营格局。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镇切实将各种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建立协会的切入点,搞好支部组织与协会发展的结合,突出了协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面掌控两个环节,建立了四种模式:一是支部领办型。村党支部以产业为依托创办协会,协会会长由党支部成员担任,党支部成员与协会会员之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镇杨庙村蔬菜种植协会,村党支部书记刘晓东兼任会长,村支部、村委会、协会“三块牌子,一班人马”。近年来,该协会带动发展优质蔬菜种植万亩,辐射周边个村庄。二是支部联合型。对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产业,由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协会中建立联合支部,通过支部联合、协会引导继续壮大产业优势。前、后安王村是远近闻名的制糖专业村,家家户户都是制糖加工厂,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镇党委牵头在两个村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制糖加工协会,在企业、协会、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企业、协会、农户的紧密联合体。××年,两村吸收外来务工人员人,年加工糖制品万吨,实现产值超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元。三是支部介入型。在由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牵头建立的协会中,乡镇党委、支部进行介入指导。同时,及时在一些影响较大的协会中健立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镇党委依据本镇养殖业的发展,及时在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光聚实业公司的鸭业协会中建立了党组织,直接参与领导鸭业协会,带动了多农户参与肉食鸭养殖。四是支部带动型。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由支部成员和党员建立小规模协会,逐步发挥协会在产业中的作用,通过典型带动,把专业大户和部分群众吸引到协会中来,发展壮大协会。西十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士民自年以来带头在本村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胡萝卜种植,并建设了交易市场,去年联合几名支部成员组建了胡萝卜种植协会,目前,协会吸引会员多户,全村种植胡萝卜多亩,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多元。(二)规定协会管理原则。
一是坚持党管协会原则。加强党组织对协会政治上的领导、工作上的指导和组织上的支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尊重协会的发展规律,做到出谋划策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不越权干预,充分体现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性质,防止支部与协会相互脱节和相互取代。二是坚持合理收费的原则。协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合理收取费用,实现以会养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创建协会的过程中,对农户进行积极引导,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尊重多数农户意愿。协会与会员签订有关协议要充分体现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严格履行协议,确保协会健康发展,保障入会农户的利益。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三)探索协会发展路子。
在协会发展中具体做好了“三个结合”。一是把传授新技术与扶持发展新项目结合起来,依据市场需求加快新品种、新项目的推广力度,并向会员提供种植、养殖新技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杨庙村蔬菜种植协会依托驰中万吨蔬菜出口深加工项目,建设了万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推广日本青刀豆、荷兰草莓等余种产品的种植,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二是把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年,×××镇西十里村胡萝卜协会针对胡萝卜销售难的问题,开辟了烟台、威海等地区的销售市场,该镇种植的吨胡萝卜全部售出,实现产值万元。三是把扶持发展优势产业与建立专业生产基地结合起来,依据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引导会员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镇鸭业协会依托光聚实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养鸭基地建设,目前协会发展养殖基地多个,鸭存栏万只。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是辐射面还不够大。
在“支部+协会”推广的几个村中,作用已经初现,带动了村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辐射面还不够广,辐射度还不够强,运作较好的协会也只带动了本村及周边较小范围的产业发展,与以前预想的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协会经费无保障。在协会运作经费筹集上虽然有较为清晰的想法,但在具体经费筹集上村党支部、协会存在较多的顾虑,大多数村干部不愿因此加大协会会员的负担,市场考察和客户联系等常规方面的日常用费,一般由负责协会的村支部成员自己“掏腰包”。三是信息采集缺乏渠道。“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推广后,避免了单个农户无序闯市场的状况,在组织农户进行农业产业生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地处基层的限制,信息仍然不畅通,协会的信息提供满足不了会员的需要。三、下步打算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
加强镇、村、协会多方面的力量投入加大宣传,通过网络、报纸、广告等多种形式,增加协会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在周边农户中加大宣传发动,鼓励农户加入协会,不断壮大协会,在农产品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在协会的技术培训、外出参观、良种供应、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力量,镇政府下一步也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协会的运作进行补贴。力争通过多种渠道减轻协会在运作方面的资金压力,减轻会员负担。三是广辟信息渠道。发挥政府在协调方面的优势,广泛搜集市场供求信息,为协会发展提供好信息服务。第五篇:乡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支部协会工作情况汇报
×××镇做为县城驻地镇,地处全县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地带,2001年三个乡镇合并后,新×××镇拥有122个行政村,7.1万人口,面积达到107.57平方公里。新×××镇成立后的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依托地处县城的区域优势构建了“三环”经济框架,在农业发展上大力推
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糖制品加工、木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等多个专业村。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暴露出农村党支部在领导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没经验、没路子、没载体,农业产业发展处在自发状态,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不健全,各类民办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多、规模小、组织能力弱,最终结果导致农民仍然不能摆脱增收难的问题。2004年×××镇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了“支部+协会”工作模式,通过农村党支部出面组建协会,加强了协会的组织性,迅速发展壮大了协会,更好的服务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产品的生产融合到了市场的运作中去,拓宽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推广以来,全镇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协会37个,覆盖全镇30%的行政村,拥有会员1.3万人。仅今年上半年,全镇就新建协会21个,新增会员4300余人。在“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带动下,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2万余亩,建设养殖基地60个,带动农户5000余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26。6个试点村农民人均增收330元。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规范协会建立模式。我镇农村经济中种植业、养殖业、制糖业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全镇经济作物种植达到4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余处,制糖业形成了规模化、园区化集聚经营格局。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镇切实将各种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建立协会的切入点,搞好支部组织与协会发展的结合,突出了协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面掌控两个环节,建立了四种模式:一是支部领办型。村党支部以产业为依托创办协会,协会会长由党支部成员担任,党支部成员与协会会员之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镇杨庙村蔬菜种植协会,村党支部书记刘晓东兼任会长,村支部、村委会、协会“三块牌子,一班人马”。近年来,该协会带动发展优质蔬菜种植1万亩,辐射周边15个村庄。二是支部联合型。对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产业,由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协会中建立联合支部,通过支部联合、协会引导继续壮大产业优势。前、后安王村是远近闻名的制糖专业村,家家户户都是制糖加工厂,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镇党委牵头在两个村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制糖加工协会,在企业、协会、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企业、协会、农户的紧密联合体。2004年,两村吸收外来务工人员5000人,年加工糖制品3.5万吨,实现产值超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三是支部介入型。在由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牵头建立的协会中,乡镇党委、支部进行介入指导。同时,及时在一些影响较大的协会中健立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镇党委依据本镇养殖业的发展,及时在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光聚实业公司的鸭业协会中建立了党组织,直接参与领导鸭业协会,带动了500多农户参与肉食鸭养殖。四是支部带动型。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由支部成员和党员建立小规模协会,逐步发挥协会在产业中的作用,通过典型带动,把专业大户和部分群众吸引到协会中来,发展壮大协会。西十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士民自2000年以来带头在本村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胡萝卜种植,并建设了交易市场,去年联合几名支部成员组建了胡萝卜种植协会,目前,协会吸引会员100多户,全村种植胡萝卜1000多亩,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
(二)规定协会管理原则。一是坚持党管协会原则。加强党组织对协会政治上的领导、工作上的指导和组织上的支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尊重协会的发展规律,做到出谋划策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不越权干预,充分体现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性质,防止支部与协会相互脱节和相互取代。二是坚持合理收费的原则。协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合理收取费用,实现以会养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创建协会的过程中,对农户进行积极引导,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尊重多数农户意愿。协会与会员签订有关协议要充分体现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严格履行协议,确保协会健康发展,保障入会农户的利益。
(三)探索协会发展路子。在协会发展中具体做好了“三个结合”。一是把传授新技术与扶持发展新项目结合起来,依据市场需求加快新品种、新项目的推广力度,并
向会员提供种植、养殖新技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杨庙村蔬菜种植协会依托驰中万吨蔬菜出口深加工项目,建设了3.6万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推广日本青刀豆、荷兰草莓等10余种产品的种植,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二是把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4年,×××镇西十里村胡萝卜协会针对胡
萝卜销售难的问题,开辟了烟台、威海等地区的销售市场,该镇种植的5000吨胡萝卜全部售出,实现产值350万元。三是把扶持发展优势产业与建立专业生产基地结合起来,依据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引导会员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镇鸭业协会依托光聚实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养鸭基地建设,目前协会发展养殖基地50多个,鸭存栏30万只。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在“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推行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在探索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辐射面还不够大。在“支部+协会”推广的几个村中,作用已经初现,带动了村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辐射面还不够广,辐射度还不够强,运作较好的协会也只带动了本村及周边较小范围的产业发展,与以前预想的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协会经费无保障。在协会运作经费筹集上虽然有较为清晰的想法,但在具体经费筹集上村党支部、协会存在较多的顾虑,大多数村干部不愿因此加大协会会员的负担,市场考察和客户联系等常规方面的日常用费,一般由负责协会的村支部成员自己“掏腰包”。三是信息采集缺乏渠道。“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推广后,避免了单个农户无序闯市场的状况,在组织农户进行农业产业生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地处基层的限制,信息仍然不畅通,协会的信息提供满足不了会员的需要。
三、下步打算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支部+协会”工作模式的下步推广工作中,我镇将加大政府力量投入,积极争取多方面力量,加大对协会建设扶持。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加强镇、村、协会多方面的力量投入加大宣传,通过网络、报纸、广告等多种形式,增加协会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在周边农户中加大宣传发动,鼓励农户加入协会,不断壮大协会,在农产品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在协会的技术培训、外出参观、良种供应、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力量,镇政府下一步也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协会的运作进行补贴。力争通过多种渠道减轻协会在运作方面的资金压力,减轻会员负担。三是广辟信息渠道。发挥政府在协调方面的优势,广泛搜集市场供求信息,为协会发展提供好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