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医疗机构图书馆工作规范
浙江省医疗机构图书馆工作规范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图书馆建设,促进医学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文献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机构图书馆是医疗机构的文献资源中心,是建设现代化医疗机构不可缺
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的专业部门,它的建设和发展应
与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全省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医疗机构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进行采集、加工整序和
管理;做好文献的流通、阅览,提高利用率;培养读者利用文献的技能;积极参与系统和地
区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各种协作、交流和学术活动。
组织与人员
第五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图书馆。
第六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设馆长或负责人一名,在院长或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
馆长或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负责全馆工作,制订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及经费预算,并经院长或主管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读者的人数、文献资源的数量、服务项目、开放时间和馆舍
分布等因素配备相应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第八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中)专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热爱图书馆事业,有一定的医学、图书馆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工作与管理
第九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根据本单位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需要,有计划、有重
点地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
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使馆藏具有特色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应注重收藏本单位的出版物和本单位著者的学术文献。应有计划地进行文献资料的复审剔除工作。
第十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对新采集的文献资源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并尽快提供
使用。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加工、组织和管理的标准化。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重视目录体系的建设,至少有一套书刊目录,三级医疗机
构应建立多途径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满足读者的需求。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图书馆要合理组织馆藏,既要有利于文献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更要
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充分利用。应建立院内文献资源服务平台,方便读者获取和利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应利用各种
宣传形式,对馆藏文献进行揭示和介绍,辅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一切文献资源。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免费对本单位员工开放,实行开架借阅,每周开放时间不
少于35小时。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图书馆读者享有下列权利:
凭借书证借阅书刊和文献检索;
获得有关文献资料和阅读方面的咨询服务;
向图书馆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图书馆读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行为文明,不影响他人阅读;
爱护文献资料和图书馆的一切设施。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开展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服务,应重视文献检索工具的收集和利用,三级医疗机构图书馆应购置和使用文献数据库。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快文献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应实现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管理。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经常总结经验,进行学术探讨,参加图书信息界的学术交流。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参加本地区和本系统的网络化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在采访、目录、文献布局、馆际传递、业务交流、人员培训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做好协作协调,应利用网络文献资源弥补馆藏文献的不足。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图书馆应建立借书证发放、书刊借阅、阅览室管理、书库管理、书刊赔偿等制度;遵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文献编目条例》等业务规范。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保障本单位图书馆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和物质。有专用的馆舍,环境优美、光线充足、通风,有防寒、降温、防潮、防蛀和消防措施及设备,保持馆内安静与整洁。
附则
第二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图书馆的建设应进行督促和检查。
第二十四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1997年7月31日发布的《浙江省医院图书馆(室)规程》同时废止。
第二篇:图书馆工作规范
图书馆工作规范
===== 工作规范 =====
图 书 馆 馆 长 职 责1.在主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主持图书馆全面工作。
2.主持馆务会议,研究决定图书馆的重大行政、业务和其它重要事宜。
3.贯彻执行党委、学院的各项指示和决定,向上级领导请示和汇报工作。
4.负责制定图书馆的各项计划和规章制度(如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算计划、设备购置计划、业务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其它规章制度等),并组织落实。
5.做好图书馆的队伍建设,严格控制好进入标准,负责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逐步提高图书馆职工的整体素质。负责职工的任用、考核、晋升、职务评定等工作。
6.指导文献资源配置、读者工作,检查督促各部(室)工作。
7.负责筹划、组织实施图书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
8.审批全馆的经费开支。
9.组织学术活动和业务交流,负责图书馆外事活动和对外重要事务的处理。
10.了解本馆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职工和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11.协助主管院长主持图书情报委员会的工作。
12.负责图书馆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13.副馆长协助馆长完成以上工作。
部(室)主任职责
1.部(室)主任在馆长的领导下,对馆长负责,主持本部(室)的全面工作。
2.部(室)主任要严格按照图书馆的工作计划及本部(室)的职责范围,创造性地开展本部(室)的工作。
3.根据本部(室)的职责范围,制定各项工作细则、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
4.定期向馆长和馆务会议汇报本部(室)工作,年初要提出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年末要有书面工作总结。
5.负责本部(室)人员德、能、勤、绩的考核工作,并提出考核的意见。
6.负责本部(室)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好本部(室)的政治、业务学习及其活动。
7.负责本部(室)设备及办公用品的领取、管理和使用。
8.负责本部(室)的各项业务统计、内务整理、环境卫生和安全保卫工作。
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
1.努力学习、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2.热爱图书馆事业,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创一流的业绩。
3.坚持文明服务,尊重读者,礼貌待人。虚心听取意见,处处为读者着想。
4.树立主人翁思想,关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顾全大局,服从领导并积极负责地提合理化建议。
5.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捎话传话,不说东道西。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6.遵纪守法,令行禁止,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上班时间不乱串闲聊,不干私事及影响工作的其它事情,不擅离岗位。
7.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勇挑重担,不讲价钱。
8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支持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坚持原则,敢于同一切违法违纪的行为作斗争。
9.树立“五讲”“四美”新风尚,注意仪容仪表,举止庄重大方。提倡讲普通话。
10.爱护文献,爱护公物,不私自外拿,不无故损坏。
11、防火防盗,履行节约,下班关灯闭窗,出门落锁。
图书馆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和行为举止规范
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精神文明的阵地,为了做到文明服务,特制定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和行为举止规范作为工作准则。
1.对读者应热情、尊重、服务周到。切忌板着面孔,一副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样子。
2.读者入馆时,用“请出示证件”、“谢谢合作”,当读者未带证件时,用“请你带上证件再来”、“请你下次一定带上证件”。
3.暂不能回答或满足不了读者咨询或提出的有关要求时,要向读者表示歉意,用“对不起”、“请原谅”、“请过两天再来,我会圆满回答你的问题”、“请你到XX室,在那里你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切忌用“不知道”。
4.提醒读者时,要态度和蔼。用“对不起,请你小声些”,“请你按时归还书刊”、“请你使用代书板”、“阅后请将书(刊)放回原处”、“你借的书超期了,请你交滞纳金”、“对不起,闭馆时间到了,请收拾好你的东西”或用“欢迎你再来”、“请慢走”、“再见”。
5.受到读者表扬时,要谦虚地说:“别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请你多提宝贵意见”等。
6.读者违反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时,应耐心地讲道理,好言相劝,诚恳帮助,不要当着其他读者的面与其争执。不能用不礼貌的语言,如“你给我出去”“罚款”或“不让你借书(刊)”等。
7.上班时,应保持衣冠整洁,言谈轻声细语,举止文雅大方,步履轻慢,保持安静的读书环境。
8.读者入库(室)时,要微笑点头,表示欢迎。当有外单位来客参观时,应起立致敬,并说:“欢迎你的到来”、“欢迎指导工作”,离开时说:“再见”。
图书馆馆务会议制度
1.图书馆馆务会议是一个决策机构,是实现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2.馆务会议成员由馆长、书记、副馆长组成,必要进扩大到各部(室)主任,会议由馆长主持。
3.馆务会议一般每两周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可延期或提前举行。
4.馆务会议的议事范围为:
(1)贯彻落实上级的重要决议、指示、措施、计划等。
(2)研究重要的工作计划、总结、请示、报告等。
(3)研究图书馆队伍建设、管理决策、奖罚任免等重要事项。(4)讨论决定经费使用方案和人员机构调整方案等。
(5)听取各部(室)工作汇报。
(6)研究解决职工、读者反映的重大事情以及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
(7)对其它突发事件的研究处理。
5.馆务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形成最后决定。对一些重要议题,如会议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时,由馆长决定或复议。
6.会议成员应自觉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对形成的决议应无条件执行。
7.会议成员要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对于会议的决议没有传达任务的,要严格保密;讨论过程中各成员发表的意见绝对不能外传和私下议论。图 书 馆 劳 动 考 勤 制 度 为了树立图书馆良好的校园形象,进一步加强馆风馆纪建设,参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凡本馆职工(包括临时工),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擅离岗位,不乱串闲聊。
1.按照学校作息时间,上午八点,下午随学校作息时间改变。不按时到者为迟到,提前离岗者为早退。
2.每月迟到、早退累计达3~4次者,每次扣发奖金0.5元;4次以上者,每次扣发奖金1元;月累计3小时以上,扣发当月奖金的1/2;月累计满8个小时以上,扣发当月全部奖金;每学期累计迟到8次以上者,另扣发奖金4元。
3.上班时间擅离职守,无故中途离岗,发现一次扣发奖金1元。
4.请假的程序,批准权限及奖罚规定。
(1)请假以请假条为准(半天以下除外)。
(2)请假一天以内由部、室主任批准;二至五天由部、室主任签字后馆长批准;一周以上者,在履行馆内有关手续后,再报校人事处批准。
(3)病假除履行有关手续外,还应持由学校卫生院或学校指定医院的病休证明。急病不能请假,可由别人代请,但事后应补齐有关手续。病假每月累计4天以下者,每天扣发奖金1元,5~7天者,每天扣发奖金2元;8天及其以上者,每天扣发奖金3元,直到扣完为止。(4)请事假,在履行有关手续后,经批准方可离岗。事假月累计2~4天者,每天扣发奖金2元;5天以上者,每天扣发奖金3元,直至扣完为止。
(5)婚、丧、产假,(包括节育手术)经部、室主任签署意见,报馆长同意,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6)所有请假,均不准超假,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岗者,时间不超过一天的,要说明理由履行补假手续。超过一天的,要通过电话及信件,请求续假,时间以当地邮戳为准。若时间较长,馆长不批准续假可由电话联系,当事者接电后应立即返回,否则所超过时间按旷工论处。
5.不请假 或请假未被批准而擅自离岗者为旷工,旷工半天,扣发当月奖金的1/2;旷工一天,扣发当月全部奖金。
6.对突发情况及非主观因素造成的迟到、旷工等,经集体研究认定后可不扣奖金。但应及时通报值周人员和办公室。
二、上班时间要忠于职守。
1.职工不准带小孩上班。哺育期的职工,每天上、下午各给一个小时时间喂奶,能提前返岗者,要给予表扬,不按时返岗者,按迟到、早退的规定处理。
2.上班时间,不准干私活及与政党业务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有违反,发现一次扣发奖金1元。
3.每月领工资由各部、室安排,原则上每人每月安排一次,每次不准超过一小时。
三、经馆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参加各种成人教育的职工,馆内尽量提供方便,自学一般要在工余时间进行,若参加面授考试必须占用上班时间,应事先报部(室)或馆领导同意方可离岗,并由办公室报人事处。
四、因工作需要,经馆长批准加班者,事后可安排补休或冲假。加班满2~3小时者半天,满5~6小时者为一天。对为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而主动加班者,要给予表扬。
五、考勤情况每月公布一次。
六、对经常违犯上述劳动纪律,而又屡教不改者,经馆务会议研究给以适当的处罚。直至退回人事处处理。
七、本制度由馆、部两级组织实施。
1.继续实行签到制度。任何人不得替别人签到。
2.值周人员每周将考勤情况汇总一次,并报办公室。
3.办公室每月将考勤情况及签到情况统计汇总,报馆长审定后,报院人事处。
4.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执纪人员要照章办事。
八、本制度解释权归馆务会议。
图 书 馆 请 假 制 度
1.请事假不足一日者为临时假,可口头申明理由经部(室)主任同意,并报考勤值班同志备案。
2.请事假1~3天,本人写出请假条,由部(室)主任批准,并报考勤值班同志备案。
3.请事假4~5天者,本人写出请假条,经部(室)主任同意,报请馆长批准,并报考勤值班同志备案。
4.请事假一周以上者,本人写出请假条经馆长同意,报请人事处批准,并报考勤值班同志备案。
5.部(室)主任请假,一周以内的,由馆长批准,一周以上者,由人事处批准,并报考勤值班同志备案。
6.凡请病假者,一律凭校卫生院的或有关医院的证明经馆长同意,报请勤值班同志备案。
7.凡无故不请假又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图书馆办分用品管理使用办法
1.图书馆办公经费对学院实行包干制,要认真贯彻“勤俭节约,保障供应”的原则,合理安排使用办公经费。
2.办公用品统一由办公室购买、保管和发放,其它人无权私自购买。
3.各部(室)负责人要切实从工作需要出发,合理领取办公用品,不得滥领、滥用。
4.所有办公用品只能用于公务,不得转为私人使用。
图书馆环境管理条例
1.图书馆环境管理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各部(室)的清洁卫生,各部(室)主任负责。
2.图书馆内部要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纸屑等废弃物。
3.各书库、阅览室及办公地点要经常打扫卫生,要求天棚、墙壁、悬挂物等无蜘蛛网,书刊资料无积尘,书架、桌椅、门窗整洁,地面干净。
4.过道、走廊、楼梯和厕所等公共地区由清洁工每天打扫,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自觉协助维护,保持清洁卫生。
5.全馆标牌由馆统一制作,各部(室)负责维护和管理,如有损坏,及时报办公室维修。
6.图书馆属于无烟区,任何人不得在馆内吸烟,违者按规定处罚。
7.保持图书馆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是每个人职责。图书馆防火安全措施
1.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安全教育,提高防火安全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一经发现在库房内吸烟,一次罚款20元。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各部室负责所属部门的安全防火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报馆安全领导小组。
3.各部室内的消防器材由各室妥善保管,不得乱摆乱放。
4.各楼层走廊上的灭火器分配到人,由责任人护养和管理。
5.严格遵守安全用电制度,不得私拉电源、乱接电器。下班后,要注意断电关灯、关窗、锁门。
6.严禁在馆内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如有违反,将严肃处理。
7.如发生事故,切莫惊慌失措,应先切断电源,利用现有灭火器灭火,并报馆领导,必要时拨打119报警台。
第三篇:济宁市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济 宁 市 卫 生 局 文 件
济卫字„2012‟14号
济宁市卫生局
关于印发济宁市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济宁高新区、北湖度假区社发局:
现将《济宁市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工作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患病率;
(4)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5)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6)拟设医疗机构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
(7)拟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8)拟设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配备;
(9)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10)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11)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
(12)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13)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
(14)拟设医疗机构5年内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15)申请设计单位或者设置人的资信证明;(16)申请设置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的,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简化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5、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必须经设置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选址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选址的依据;
(2)选址所在地区的环境和公用设施情况;
(3)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布局的关系;
(4)占地和建筑面积。
6、所在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卫生行政部门设置意见;
7、《医疗机构分类登记审批表》;
8、名称中含有其他单位或组织名称的,提交该单位或组织的书面同意意见;
9、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以及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除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选址报告外,还必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二、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发给申请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受理通知书》;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员不予受理,但应当将需补充的材料以书面方式通知申请人。
三、公示
卫生行政部门在发放《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受理通知书》后,要对受理的医疗机构设置申请进行公示(公示方法和内容见第六章)。
四、审核
64、投资总额不能满足各项预算开支;
5、医疗机构选址不合理;
6、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不合理;
7、卫生部、省卫生厅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审定
经审核合格的,报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审定,作出批准设置或不予设置的结论。
六、核发
(一)经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后批准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二)审核不合格或经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不予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驳回通知书》。
七、备案
(一)市卫生局设置审批的医疗机构按规定向山东省卫生厅备案。
(二)各县市区卫生局在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同时向市卫生局备案,并提交《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和审批材料复印件,详细报告审核结论、批准事项等。市卫生局审核备案材料,在接到备案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1、经审查符合设置条件的予以备案,发给《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2、经审查不符合设置条件的不予备案,发给《医疗机构设
置备案处理意见书》。
(三)未经备案的,其《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无效。
第三节 有效期
一、《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自核发之日起30日后生效。
二、不满20张床位的诊所、门诊部、卫生室(所)等医疗机构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效期为6个月。
三、20—99张床位的医疗机构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效期为2年。
四、其他医疗机构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效期为3年。
第二章 执业登记 第一节 登记内容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项目主要有名称、性质、类别、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注册资金(资本)、床位数(牙椅)、诊疗科目、服务场所占地面积、服务对象、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组织代码)等内容。
一、名称
(一)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名称由“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依次组成。
1、识别名称包括行政区划名称、地名、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医学学科名称、医学专业和专科名称、诊疗科目名称、序列编号和核准机关批准使用的名称;
医疗仪器、药品、医用产品名称命名;
(3)不得使用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或者同类含义文字以及其他宣传诊疗效果的名称;
(4)不得使用“男科”、“女科”、“男子”、“女子”等超出诊疗科目范围名称作为识别名称,也不得使用上述名称命名内部科室;
(5)综合性医疗机构不能同时使用专科医疗机构名称,专科医疗机构不能同时使用综合性医疗机构名称;
(6)不得登记名称相同或相近,或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模仿或暗示其他医疗机构,容易误导患者的医疗机构名称,两个以上申请人向同一核准机关申请相同或相近的医疗机构名称时,核准机关依照申请在先的原则核定。属于同一天申请的,由申请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核准机关作出裁决;
(7)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因已经核准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或相近等发生争议时,核准机关依照登记在先原则处理。属于同一天登记的,应当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核准机关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裁决;
(8)医疗机构名称不得买卖、出借。未经核准机关许可,医疗机构名称不得转让。
(三)核准
医疗机构申请人在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申请执业登记前填写《医疗机构名称申请核定表》,并到登记的卫生
行政部门申请核准。
(四)使用
医疗机构名称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使用。
(五)纠正
县(市、区)卫生局有权纠正已经核准登记的与有关规定和本规范不符不适宜的医疗机构名称,市卫生局有权纠正县(市、区)卫生局已经核准登记的不符合有关规定和本规范不适宜的医疗机构名称。
二、性质
(一)分类
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大类。
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如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等。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兴办主体又分为政府办医疗机构和非政府办医疗机构两种:
(1)、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并完成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享受同级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
314
科疾病防治站。
(十一)临床检验机构类:临床检验中心。
(十二)护理服务机构类:护理院、护理站。
(十三)其他诊疗机构:申请设置“其他诊疗机构”的,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未经卫生部备案同意,不得核定“其他诊疗机构”类别。
四、诊疗科目
(一)医院和门诊部
诊疗科目核准到二级科目。在某一级科目下只开展个别二级科目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可直接填写所设二级科目;若二级科目较多,可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中予以注明(正本中只填写一级科目),只提供门诊服务的科目,应注明“门诊”字样。
(二)专科医疗机构
诊疗科目核准到二级科目。原则上只能核准与其所属专业相关的诊疗科目。
(三)诊所
除专科诊所外,诊疗科目只能登记内科(门诊)或中医科(门诊)。若诊所内同时注册有内科执业医师和中医科执业医师,上述两个诊疗科目可一并登记。
(四)其他
1、诊疗科目名称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要求填写,不得以代码、综合医疗等名称代替,更不得随意编撰“男科”、“女科”等诊疗科目名称。
2、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外,其他医疗机构不得登记全科医疗科。
3、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不得登记产科专业;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不得登记医学影像专业中与放射有关的科目;医务人员未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的医疗机构不得登记医学美容科。
4、禁止为一级以下医疗机构登记技术复杂、风险大、难度大、配套设备设施条件要求高的医疗服务项目。
五、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筹建负责人;
(二)申请设置诊所的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1、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2、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3、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4、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5年的医务人员;
71811、《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申报表;
12、基础医疗设备和与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名录表及购买发票、合格证的复印件;
13、消防部门出具的验收意见;
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表;
15、有病员食堂的须提交《餐饮服务许可证》复印件;
16、申请门诊部、诊所、卫生室(所)、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登记的,还应当提交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清单;
17、申请登记产科专业的需提供助产技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登记与放射有关的医学影像专业的,需提供《放射诊疗许可证》;登记医学美容科的,需提供有关医务人员的《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
18、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专科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应先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卫生局组织初审,初审合格的,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
二、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等进行核对,并作出如下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人应当对更正内容予以书面确认。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内容,补正的申请材料仍然不符合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继续补正。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受理其申请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三、审查
(一)审查程序
审查程序分为书面审查、现场审查、专家组审查。
1、书面审查。由受理人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且材料齐全的,转交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现场审查。
2、现场审查。由卫生监督机构组织人员到现场(包括周边环境)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3、专家组审查。组织专家组对诊疗项目、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消毒隔离及临床操作等进行现场考核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
(二)专家、专家库、专家组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成立专家库,并从专家库抽取专家成立专家组,进行专家组审查。
1、专家条件
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且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勤政廉洁、作风正派。
122
五、审定
经审核合格的,报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结论。
六、核发
(一)经局长办公会讨论,准予登记的医疗机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将准予登记的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
(二)未通过审核或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不予登记的,将不予登记的原因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三章 校 验
第一节 校验期
一、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校验期为3年;
二、其他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四、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合格的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第二节 校验程序
一、申请
医疗机构应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校验,并提交下列材料(以下称校验申请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
(三)各工作总结;
(四)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执业登记项目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和大型医用设备变更情况;
(五)校验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结果以及整改情况;
(六)校验期内发生的医疗民事赔偿、补偿情况(包括医疗事故)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违法违规执业及其处理情况;
(七)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八)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校验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根据下列情况作出是否受理的处理意见:
(一)校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当场或者在5日内书面告知医疗机构在规定期限内需要补正的相关材料及内容;医疗机构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视为不按规定申请校验;
(二)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要求的,或者医疗机构按照登记机关初审后书面告知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及内容的,在5日内予以受理;
(三)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校验申请后,及时向医疗机构发
526
疗科目,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销。
七、卫生行政部门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前,书面告知医疗机构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医疗机构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在20日内组织听证。
八、卫生行政部门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时,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医疗机构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九、卫生行政部门将医疗机构校验结论予以公示(公示方法和内容见第六章)。
第四章 变更登记 第一节 变更内容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的,应及时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一、变更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一)不予变更
辖区内诊所数量超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数量的,诊所类负责人不予变更,申请变更诊所负责人的予以撤销;未超出规划数量的,可重新设置。
(二)给予变更
医院、卫生院、企事业单位卫生室、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变更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及复印件;
3、现任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任职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4、现任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5、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变更名称
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名称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医疗机构因分立、合并或行政区划撤销合并后,新设置的医疗机构,按新设置医疗机构办理;继续保留的医疗机构名不副实的,可以进行变更。变更医疗机构名称,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说明申请变更登记的原因和理由;
(二)《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及复印件;
(四)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应提供所在地编制管理部门出具的变更名称批准文件;
(五)拟以病名作为医疗机构识别名称的,原则上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并取得设区的市级以上科技或卫生部门的科研成果奖励;
(六)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变更地址
930
(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及复印件;
(四)拟增设诊疗科目从业人员名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医师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证书);
(五)拟增设诊疗科目从业人员人员(医师、护士)的注册(或变更)申请表;
(六)拟增设诊疗科目相应的医疗设备名录和购买发票、合格证的复印件;
(七)拟增设诊疗科目医疗用房平面图;
(八)拟增设诊疗科目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九)专项科目或技术批准证书(如《放射诊疗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等);
(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七、变更床位(牙椅)
医疗机构因变更床位(牙椅)数量,不属于原登记部门管辖的,到有管辖权限的登记部门进行登记;属于原登记部门管辖的,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说明申请变更登记的原因和理由;
(二)《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及复印件;
(四)医疗机构各科室(诊疗科目)与床位、卫生技术人员
对应关系表、医疗机构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五)增加床位数需要改、扩建医疗用房的,需提供改、扩建医疗用房建筑设计平面图;
(六)涉及变更注册资金的,应同时办理注册资金变更申请;
(七)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节 变更程序
一、申请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的,应当在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二、受理
申请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不齐全的书面通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三、审核
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变更登记申请后,根据申请变更事项,按照执业登记审核程序或简化审核程序进行审核。
(一)法人、注册资金变更采用简化程序审核。即由受理人员、主管科室审核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报分管局长审批。
(二)变更名称、所有制形式、地址、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需采用执业登记程序进行审核。
四、审定、核发
经审核合格的,报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准予变更的,334
第六章 公 示 第一节 公示内容
一、设置申请
公示内容包括拟设置医疗机构的类别、执业地址、诊疗科目、床位(牙椅、观察床),注册资金以及设置人和设置申请人名称、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情况等。公示期间接到举报或提出异议的,要及时组织查实,未查实前不得批准设置。
二、执业登记
公示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名称、类别、地址、法人(主要负责人)、性质、注册资金(资本)、床位数(牙椅)、诊疗科目等许可事项。
三、变更登记
公示内容为医疗机构变更的事项。
四、校验
公示内容为校验结论。
五、注销登记
公示内容为注销的内容、原因和时间等。
六、停业歇业
公示内容为停业或歇业的原因、时间等。
第二节 公示机关
一、医疗机构设置申请和执业登记,由进行设置和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公示。
二、医疗机构变更登记项目、停业、歇业、注销登记、校验由登记机关予以公示。
第三节 公示形式
一、公示机关可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公示。
二、医疗机构设置申请和执业登记的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医疗机构变更登记项目、停业、歇业、注销登记、校验的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第七章 档案 第一节 内容
医疗机构档案由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登记、校验、执法文书等方面的资料组成。
一、设置审批资料
包括设置审批形成的申请材料、工作表单、审查资料、审核意见、审查论证和局长办公会意见等。
二、执业登记资料
包括执业登记形成的申请材料、工作表单、审查资料、专家评审结论和局长办公会意见等。
三、校验、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资料
包括校验、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形成的申请材料、工作表单、审查资料、专家评审结论和局长办公会意见等。
四、执法资料
738
第四篇: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工作规范
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监测哨点作用,预防和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蔓延,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肠道门诊的规范化建设,认真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肠道门诊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对肠道门诊的督导检查。
第二章 工作要求
第四条 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建立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设立肠道门诊,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第五条 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
(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在适当位置设置预检、分诊点(台),并有醒目标志。
(二)经预检为肠道传染病或者疑似肠道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六条 肠道门诊应严格执行腹泻病例登记制度,建立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主要症状、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时间、初诊或复诊、联系方式等基本项目。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双登记(登记现住址、单位名称及原住址),做到“每例必登”,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第七条 实验室标本检测
(一)对就诊的每一例腹泻病患者进行粪便直接镜检。对临床症状可疑霍乱的患者、外地就诊者、有流行病学史者实行“逢疑必检”,尽量在抗菌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做霍乱弧菌等快速诊断和细菌培养检查。
(二)肠道门诊实验室应有标本检测登记本,登记项目应包括姓名、采样日期、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患者便检结果要及时进行登记,并将阳性结果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
第八条 疫情报告
(一)发现霍乱等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要按规定的时限和方式进行报告。
(二)发现某种肠道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或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或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肠道疾病时,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九条 疫情处理
(一)对肠道传染病中疑似霍乱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实行就地隔离治疗,并做好污染环境的消毒;保留好病例初次检测的标本(培养基)等,以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检。
(二)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留观,留便化验,登记,必要时给予预防服药,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来医院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第十条 安全防护
(一)肠道门诊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及时开展消毒工作,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二)肠道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第十一条 数据统计报告
(一)肠道门诊应定期进行腹泻病患者就诊情况和便检结果的数据统计和汇总工作,定期向医院有关管理科室报告。
(二)承担相应管理职能的科室应做好肠道门诊的工作量汇总,并根据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按时上报有关监测数据。
第十二条 日常管理
(一)承担相应管理职能的科室人员应每天到急诊科、内科、儿科和中医科等科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混诊等情况。
(二)定期组织肠道门诊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进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和培训。
(三)承担相应管理职能的科室每月至少一次,检查指导肠道门诊工作,以规范肠道门诊管理。
第三章 肠道门诊设置基本要求
第十三条 肠道门诊应做到“四固定,五分开”,即人员、医疗设备、门诊时间、诊室固定;候诊、检验、厕所、收费、取药分开。
第十四条 肠道门诊的开设按照开诊的规模和条件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为专科,第二级为专室。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开设肠道门诊专科(可设立在感染性疾病科内);乡镇级医疗机构开设肠道病专室,有条件的乡镇级医疗机构可设肠道门诊专科。
第十五条 肠道门诊专科要求
(一)设在医院的边缘角落,远离水源,在建筑上单独设立,标志醒目,便于病人就诊,同时在肠道门诊内设立诊断室、化验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专用厕所,布局要合理,病人就诊出入口、登记、检查、取药等过程不得交叉。
(二)设观察床至少4张,各房间应有防蝇设施,污物桶或痰盂,门口设有消毒脚垫;配有采血、采便用品,运送培养管,专用培养基,检验设备,诊断试剂;专用的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液体及抗生素等药物;专用消毒药械;隔离衣、胶靴、手套等齐备(达到二级防护要求)。
(三)配备专(兼)职医生至少3人,其中主治医师以上至少2人;专(兼)职护士至少4人,其中主管护师以上的至少2人;专(兼)职检验人员至少2人,其中主管检验师以上的至少1人;消毒人员2人(可由护士兼职)。
第十六条 肠道门诊专室要求
(一)设在医院的边缘角落,远离水源,在建筑上相对独立,标志醒目,便于病人就诊,在肠道门诊内设立诊疗室、观察室、隔离病房、专用厕所。布局要合理,病人就诊出入尽量避免交叉。
(二)设观察床至少2张,各房间应有防蝇设施,污物桶或痰盂,门口设有消毒脚垫;有采血、采便用品,运送培养管(碱胨水等);有基本的检验设备(如显微镜等);专用的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液体及抗生素;专用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等。
(三)配备专(兼)职医生至少1名,专(兼)职护士至少1名。
第十七条 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应参加由市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肠道传染病知识培训,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第十八条 相关工作制度应悬挂或摆放在肠道门诊显著位置。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完)
第五篇:浙江省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规范
各市:
《后处理工作规范》已经通过法规处合法性审查,准备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现把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的讨论稿发给你们。
从2008年7月18日起,省局按照《后处理工作规范》将国抽复查安排下放各市局。复查程序:企业提出申请报县局。县局审核通过后报市局。由市局安排复查。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
柳静薇
2008.7.18 您好!
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以下简称后处理),增强监督抽查的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报告名单以电子邮件方式报市局(附件2)。市局一并纳入对质检机构的工作质量考核总结材料中报省局。
第六条 省抽不合格产品涉及销售企业的,由省局移送同级有管辖权的部门;涉及省外生产企业的,由省局移送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监局。
第三章 后处理实施
第七条 除本规范明确指定外,后处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由企业所在地的县局具体组织实施。
第八条 根据具体情况,省局可对国抽不合格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市局可对省抽不合格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
对监督抽查中有倾向性质量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严重、抽样合格率较低的产品,省局可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者组织行业协会、检验机构等召开质量分析会。
对省抽中发现的问题,生产企业集中地的质监局认为有必要举办培训班或质量分析会的,应事先征得省局同意。
第九条 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责令其进行整改。
县局应在确认检验结果或接到上级部门的《移送处理单》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责令整改通知书》(以下简称《责令整改通知书》,见附件3)。
第十条 《责令整改通知书》必须明确整改内容和整改期限。整改内容包括停止不合格产品的生产、销售,对在制产品、库存产品进行全面清理,不合格产品不准继续出厂;查明不合格原因并予
企业对复查结果有异议的,由安排复查的部门按照浙质监发〔2007〕382号文附件4《监督抽查不合格异议处理工作规范(试行)》受理企业的异议。
对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等管理的产品,复查不合格的,安排复查的部门应通报同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管理部门,由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管理部门逐级上报至发证部门。
第十五条 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完成整改工作或因以销定产、季节性停产等原因短期内不再继续生产的,可以向县局提出延期复查申请。县局在核实后,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并告知企业相关义务(附件7)。
县局应在企业申请的延期复查期内进行跟踪检查,发现继续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市、县局应在企业整改期满后或复查结果确认后的10个工作日向上级报送逾期不改正或整改不合格的企业情况。省局负责及时发布公告。应当公告的包括如下情形: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整改的;
(二)在整改期满后,未提交复查申请,也未提出延期复查申请的;
(三)整改期满后产品经复查仍不合格的。
第十七条 对逾期不改正或整改不合格的企业,县局应当在省局公告发布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组织强制复查。
第十八条 经强制复查,企业仍不改正或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县局在确认复查结果后的10个工作日内责令企业停业、限期整顿。
考核。省局将不定期地对市局及县局的后处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复查检验工作列入对检验机构的工作质量考核,一并纳入质检机构工作质量通报。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市局和县局组织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市局或县局实施的省级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可参照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范由省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省局原有的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按照本规范的规定执行。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