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
2.4有理数的加法(2)
导学思路:由于小学阶段学习过加法运算律,由此类比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交流活动,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师运算简便
一、课前预习导学
1.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b+a.2.加法的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 先把 前两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 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c.二、课堂学习研讨
探究学习
3、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举例说明运用运算律有说明好处?(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师应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4.计算:
(1)(-8)+(-9)=-17;(-9)+(-8)=-17
(2)4+(-8)=-4;(-8)+4=-4
根据计算结果你可发现:(-8)+(-9)=(-9)+(-8)
4+(-8)=(-8)+4(填“>”、“<”或“=”)
由此可得a+b=__b+a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交换_______律.
5.计算:
(1)[2+(-3)]+(-8)=__(-1)____+__(-8)____=__-9____;
2+[(-3)+(-8)]=__2____+___(-11)___=__-9____
(2)[10+(-10)]+(-5)= __0____+__(-5)____=__-5____;
10+[(-10)+(-5)]= __10____+__(-15)____=___-5___
由此可得:(a+b)+c=__a+(b+c)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 结合___律.
6.计算:31+(-28)+28+69
【解析】31+(-28)+28+69
=31+69+[(-28)+28]
=100+0
=1007、有5筐菜,以每筐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3,-6,-4,+2,-1,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5筐蔬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析】(+3)+(-6)+(-4)+(+2)+(-1)=-6
50×5+(-6)=244(千克)
答:总计不足6千克;5筐蔬菜的总重量是244千克
课内训练
8、(1)(-7)+6+(-3)+10+(-6)(2)16+(-25)+24+(-35)
(3)31332(2)5(8)4545
【解析】(1)解:原式=[(-7)+(-3)+10]+[6+(-6)]
=0+0
=0
(2)解:原式=(16+24)+[(-25)+(-35)]
=40+(-60)
=-20
1332[2)(8)](3)解:原式= 35(4455
=9+(-11)
=-29、在括号内填写所依据的运算律:
(-15)+(+7)+(-9)+(+23)
=(-15)+(-9)+(+7)+(+23)(加法交换律)
=[(-15)+(-9)]+[(+7)+(+23)](加法结合律)
=(-24)+(+30)=+1610、某天股票A开盘价18元,上午11:30跌1.5元,下午收盘时又涨了0.3元,则股票A这天收盘价为(C)
A.0.3元B.16.2元C.16.8元D.18元
总结升华
注意: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根据加数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同号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2)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3)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
起相加;(4)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
三、课后学习提高
拓展提高
11、简便方法计算: 117314(1)0.125(3)(3)()(0.25);(2)()(3.36)[(7.36)()].4881717
7711解:(1)原式=0.125330.25; 8488
314(2)原式=3.367.365.1717
12、从一批货物中抽取20袋,称得它们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
122,121,119,118,122,123,120,118,124,122,119,121,124,117,119,123,124,122,118,116.计算这批货物的总重量和每袋的平均重量.【解析一】122+121+119+118+122+123+120+118+124+122+119+121+
124+117+119+123+124+122+118+116.=2412(千克)
2412÷20=120.6(千克)
答 :这批货物的总重量为2412千克,每袋的平均重量为120.6千克
【解析二】 如果每袋都取120千克,超出为正,不足为负,则各袋分别为+2,+1—1,—2,+2,+3,0,—2,+4,+2,—1,+1,+4,—3,—1,+3+4,+2,—2,—4故有
(+2)+(+1)+(—1)+(—2)+(+2)+(+3)+0+(—2)+(+4)+(+2)+(—1)+(+1)+(+4)+(—3)+(—1)+(+3)+(+4)+(+2)+(—2)+(—4)=12(千克)
120×20+12=2412(千克)
2412÷20=120.6(千克)
答 :这批货物的总重量为2412千克,每袋的平均重量为120.6千克
四、课后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已知的熟悉的数学结论类比提出猜想然后验证猜想,符合发现新问题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从特殊的情况验证归纳出一般的结论,然后应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第二篇:《有理数》导学案
1.2.1《有理数》导学案
□ 自学导读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整数、分数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2、能将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重、难点】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其中有理数的二种分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读书思考】
1、有理数及其相关概念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整数。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分数。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有理数。
〔注〕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2)按符号分:
----------有理数--------
----------有理数------------〔注〕分类要按同一个标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典题解析】例1.判断.(1).比0大的数是正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温度计中显示0℃时,表示没有温度。((3).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4).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5).1是最小的正数。()))))(6).-1是最大的负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2317
例2:把有理数6.4,-9,3,+10,4,-0.021,-1,3,-8.5,25,0,100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成四个集合。
正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负整数集合,负分数集合
□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1、选择题:-100不是()A.有理数;B.自然数;C.整数;D.负有理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是最小的整数B.1是最小的正整数C.1是最小的整数
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D.一
183.填空:在-7,10.1,-,89,0,-0.67,这些有理数中,65
(1)整数是;
(2)分数是.4.填空:在-45,1,0,8.9,-6,-3.2,+108,-0.05,28,-9这些有理75
数中,(1)正整数是;
(2)负整数是;
(3)正分数是;
(4)负分数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最小的自然数,也有最小的整数B、没有最小的正数,但有最小的正整数
C、没有最小的负数,但有最大的负数D、0是有理数中最小的数.6、有公共部分两个数集是〔〕
A、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B、整数集合与分数集合C、负数集合与整数集合D、负分数集合与正分数集合7、、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4,9,-168、某种商品的标准价格是4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5%.(1)±5%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请你算出商品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3)某商家将该商品的零售价格定在450元,受到物价部门的处罚,请分析处罚原因.探索创新
9、小明说:“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也可以说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称有理数,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小明的说法对吗?你能帮助他解释吗?
10、如果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度高2㎜记作+2㎜,那么比标准高度低3㎜记作什么?现有5张课桌,量得它们的尺寸与标准高度比较分别是+1㎜,-1㎝,0㎜,+3㎜和-1.5㎜,若规定课桌的高度比标准的高度最高不能超过2㎜,最低不能低于2㎜才算合格,那么上述5张课桌有几张合格?
第三篇: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
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课: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比如3×2 = 6 我们知道:3×2 = 3 + 3= 6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2)=(-2)+(-2)+(-2)=
(-2)+(-2)+(-2)+(-2)=(-2)+(-2)+(-2)+(-2)+(-2)= 猜想下列各式的值:(-2)×2=(-2)×3=(-2)×4=(-2)×5=
二、设疑自探: 利用以上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3)×3=(-3)×2=(-3)×1=(-3)×0=按照上述的规律,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各填什么数?从中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3)×(-1)=(-3)×(-2)=(-3)×(-3)=
三、探究归纳:
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正数相乘结果是正数,现在我们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下三组,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3)×3=-9(-3)×2=-6(-3)×1=-3
第二组:(-3)×(-1)=3(-3)×(-2)=6(-3)×(-3)= 9
第三组:(-3)× 0 =0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得正,得负,并把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得。
非0两数相乘,关键(步骤)是什么?
(1)确定积的;(2)求出之积。
例1计算:⑴(-3)×9=⑵(-5)×(-7)=
(3)9×(-1)=(4)(-9)×(-1)=
(5)(-6)×(-1)=(6)6×(-1)=
归纳:一个数乘以(-1)得到
例2计算(-111)×(-2)=3× =(-3)×(-)=233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四、课堂练习: 30页练习题
五、运用拓展:
1、自编习题
第1、2题:正整数相乘、正分数相乘;第3、4题:负整数相乘、负分数相乘
第5、6题:与
1、-1相乘;第7、8题:正数、负数分别于0相乘
第9题:正整数与正分数相乘;第10题:负整数与负分数相乘
2、填空(用“>”或“<”号连接):
(1)如果a<0,b<0,那么ab0;(2)如果a<0,b > 0,那么ab0;
(3)如果 a > 0,b > 0,那么ab0
(4)如果ab<0,那么a0,b0或者a0,b0
(5)如果 ab > 0,那么a0,b0或者 a0,b0
(6)如果 ab = 0,那么___________
3、计算:(1).(-6)×(-4+1-6)(2).(-3.7+1.3)×
3(3).(16-26+5)×(-3.4-1.6)(4).︳-21-19︳×(-2.9+1.1)
六、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四篇:有理数除法导学案7
有理数的除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了解有理数除法也可分为商的符号确定和绝对值运算两部分组成。
3、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不能作除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和倒数概念。
难点:对0不能作除数与0没有倒数的理解,以及乘法与除法的互换。
自学指导
一、预习课文53----54页有关知识填空
1、倒数:
(注意:一个正有理数的倒数仍是正有理数;一个负有理数的倒数仍是负有理数;0没有倒数。即:a(a≠0)的倒数是1/a,0没有倒数。)
2、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用字母表示为:a÷b=。(注意:这表明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
3、同号两数相除得,异号两数相除得,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合作探究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5/6;(2)3/7;(3)–5;(4)1;(5)–1;(6)0.22、计算下列各题:
(1)(-18)÷6;(2)(-1/5)÷(-2/5);(3)6/25÷(-4/5)。
注意:先确定符号,再算数值。
3、简下列分数:
(1)-12-24(2)4-16
解:
4、算下列各题:
(1)(解:-17417473-)÷(-6);(2)-3.5÷×(-)。6846
能力提升
6733.5246784
1、计算:(1)(2)
2、下列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3÷11 ÷44
=3÷1
=3
达标测评
1、若ab<0,则a/b的值是()
A、大于0B、小于0C、大于或等于0D、小于或等于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数都有倒数B、-1的倒数是-1
C、一个数的相反数必是分数D、一个数的倒数必小于13、若x=1/x,则x=。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5、若a、b互为倒数,则ab=。
6、计算:
(1)((3)(-
3.化简下列分数:-3618)÷6(2)(-18)÷(-12)÷(-)55395)÷3(4)(-6)÷(-4)÷(-)44
(1)212547(2)(3)(4)1871
2我的收获:
1、有理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0不能作除数。
第五篇:2.5_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
第一课
2.5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教学分析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3)+(+2)=+5. ①(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 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3)+(+2)=-1; 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3)+0=+3; 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⑥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
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新授
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2)(-4)+(-7);(3)(+4)+(-7);(4)(+9)+(-4);(5)(+4)+(-4);(6)(+9)+(-2);
(7)(-9)+(+2);(8)(-9)+0;(9)0+(+2);(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三、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2)(+2.7)+(-3);(3)(-1.1)+(-2.9);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P73 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五、作业
1.计算:
(1)(-10)+(+6);(2)(+12)+(-4);(3)(-5)+(-7);(4)(+6)+(+9);
(5)67+(-73);(6)(-84)+(-59);(7)33+48;(8)(-56)+37. 2.计算:
(1)(-0.9)+(-2.7);(2)3.8+(-8.4);(3)(-0.5)+3;
(4)3.29+1.78;(5)7+(-3.04);(6)(-2.9)+(-0.31);
(7)(-9.18)+6.18;(8)4.23+(-6.77);(9)(-0.78)+0 3.计算: 4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1)a>0,b>0;(2)a<0,b<0;
(3)a>0,b<0,|a|>|b|;
(4)a>0,b<0,|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