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师外出行医管理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3 00: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师外出行医管理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师外出行医管理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师外出行医管理的指导意见

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师外出行医管理的指导意见

各区县卫生局、浦东新区社发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有关医疗机构:

为加强和规范医师队伍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兼顾医疗人才资源的共享,积极发挥卫生人才的作用,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和郊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现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师外出行医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本单位执业医师的管理,按有关规定配置临床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保证日常的医疗救治力量及双休日、节假日的值班力量和急救力量,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于医师外出行医的,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医师外出行医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二、医师外出行医应当经所注册执业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注册医疗机构”)同意,并且须在聘用机构具有相应的诊疗科目或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下按所注册的执业范围开展执业活动。所有外出行医的医师与注册医疗机构、注册医疗机构与医师外出行医的聘用机构需分别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和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并确定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具体事项。

三、医师外出行医原则上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注册在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包括企事业医疗机构)的在岗医师(不包括离退休医师)应将主要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注册医疗机构,确保本单位医疗业务的完成。外出行医的医师须具有副高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在本单位以外的执业时间每周不超过1个工作日。

(二)注册在公立医疗机构的离退休医师及注册在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外出行医的须具有中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且外出执业的机构最多不超过2个。

四、有下列情形的不属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外出行医”,但有关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加强相关管理工作:

(一)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核准托管或协作冠名的医疗机构中的执业医师按合同或协议,接受本医疗机构指派到托管或协作管理的本市其他医疗机构从事执业活动的;

(二)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医疗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中的医师在医疗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执业活动的;

(三)医师依据国家或本市有关规定,经注册医疗机构批准的卫生支农、会诊、进修、学术交流、义诊、对口支援及其他经卫生行政部门同意或调遣到其他医疗机构从事执业活动的。

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要加强对所辖医疗机构的管理,指导、督促并检查各医疗机构对本规定的执行落实情况。

六、承担市级及以上干部保健任务的医师外出行医,按照市干部保健局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市医师到外省市进行执业活动的,须按《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及外省市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八、《关于加强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医师外出执业管理的通知》(沪卫医政〔2005〕58号)自本文下发之日起废止。

上海市卫生局

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集体企业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集体企业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

沪国资集[2001]493号

各区县国资办(集资办),各委、办、局,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委托监管单位,各企业集团,中央在沪集体企业主管部门,市供销合作总社、市生产服务联社、市工业合作联社,市产管办、上海产权交易所、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本市小企业发展的决定》(沪府发[1999]31号),深化集体企业改革,调整集体经济结构,加快集体资产的流动与重组,现就进一步规范有序地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集体企业转制、改制步伐。在清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集体资产 从企业中加快退出。集体资产退出,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可以采取在安置职工以及落实债权的基础上,出售、转让集体资产产权,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融资性租赁、期权设置以及实施破产等多种形式。

二、加快“挂靠”集体企业退出步伐。明晰企业财产归属,明确企业性质,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按照《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财清字[1998]9号)要求,认真做好“挂靠”集体企业清理、甄别工作。

三、对经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集体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依法破产。

四、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可视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资产置换方式。资债基本持平的企业,可以“零”价向企业职工出让。

五、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企业产权转让可采取融资租赁形式,购买企业股权的职工先按协议以租赁形式经营企业,协议履行期满,可参照企业收购兼并抵扣政策,从融资租赁费中,核减职工安置费等费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产权转让手续。

六、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企业可拿出一定比例的集体资产设置期股。经营者先投入其认购股本的一部分资金,在三至五年内,用分得红利将期股买成实股,在期股买成实股之前,期股既不能带走,也不能转让。职工可以将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职务发明成果可以作价入股,享受分红;也可以用分得红利将期股变成实股;离开企业后,可以继续持股或者转让给他人。

七、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在具有高新技术成果、特殊人力资本或其他智力成果的经营者和技术人员购买企业股权时,可大胆探索“购买价格优惠”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八、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退出,应按照《关于进一步清晰本市城镇集体资产产权的若干意见》(沪国集[2001]494号),清晰集体资产产权。鼓励经营者以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以及期权激励等方式持有企业股份。

九、对退出的集体资产,可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本市放活小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沪府办发[1997]1号)享受相应的抵扣政策。

十、对集体资产退出前存在的不实资产核销,参照《上海市国有企业不实资产核销暂行办法》(沪国资产[2001]162号)和《上海市国有企业不实资产核销的若干意见》(沪国资产[2001]205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一、为确保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顺利退出,应按照《上海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查证确认实施意见》(沪国资集[2001]496号)要求,认真做好集体企业产权界定查证、确认工作,防止集体资产退出过程中的产权纠纷。

十二、对集体资产退出的企业应当依法审计、资产评估,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资产评估按照《关于做好本市转制改制产权变动集体企业资产评估的意见》(沪国资集[2001]495号)实施。

十三、集体资产退出过程中,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作关系的,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给予职工工龄补偿。企业给予职工的工龄补偿,可以用现金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在资产存量中一次性抵扣,并根据具体情况,可作为企业的股份或债务。资产存量中一次性抵扣已包括职工安置费的,企业不得再给予职工工龄补偿费。

十四、集体企业通过出售、转让取得的收益,应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用于安置职工、作各项抵扣和偿还欠交,其结余部分可由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管理,用于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体企业改制成本,不得挪作他用。

十五、集体资产的产权交易应当在市政府批准的产权交易所(现为上海产权交易所和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进行。按照《关于做好本市转制改制产权变动集体企业资产评估的意见》(沪国资集[2001]495号)规定,实施集体资产退出,其产权交易的底价即为鉴证的资产评估值,若成交价在交易底价90%以下(不含90%)的,须经企业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按照《关于本市集体企业产权转让明晰产权归属的实施意见》(沪国资集[2001]158号)规定,凡产权归属不明晰未经查证和确认的,产权交易所一律不予鉴证交易。

十六、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退出是一项政策性强且十分复杂的工作,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退出方案的审核工作。各级联合经济组织要加强指导,特别要做好集体资产退出过程中职工权益的保障工作。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退出方案,需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认定。既稳步推进、有序退出,又要防止集体资产流失。集体资产退出后,应向有关部门办理产权变动手续。

十七、各区县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可参照本指导意见,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上海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

二00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集体企业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集体企业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

来源:国资委时间:2007-10-17

【字体:大中小】

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集体企业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

2001年12月24日沪国资集[2001]493号

各区县国资办(集资办),各委、办、局,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委托监管单位,各企业集团,中央在沪集体企业主管部门,市供销合作总社、市生产服务联社、市工业合作联社,市产管办、上海产权交易所、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本市小企业发展的决定》(沪府发[1999]31号),深化集体企业改革,调整集体经济结构,加快集体资产的流动与重组,现就进一步规范有序地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集体企业转制、改制步伐。在清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集体资产从企业中加快退出。集体资产退出,耍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可以采取在安置职工以及落实债权的基础上,出售、转让集体资产产权,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融资性租赁、期权设置以及实施破产等多种形式。

二、加快“挂靠”集体企业退出步伐。明晰企业财产归属,明确企业性质,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按照《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财清字[1998]9号)要求,认真做好“挂靠”集体企业清理甄别工作。

三、对经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集体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依法破产。

四、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可视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资产置换方式。资债基本持平的企业,可以“零”价向企业职工出让。

五、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企业产权转让可采取融资租赁形式,购买企业股权的职工先按协议以租赁形式经营企业,协议屐行期满,可参照企业收购兼并抵扣政策,从融资租赁费中,核减职工安置费等费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产权转让手续。

六、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企业可拿出一定比例的集体资产设置期股。经营者告投入其认购股本的一部分资金,在三至五年内,用分得红利将期股买成实股,在期股买成实股之前,期股既不能带走,也不能转让。职工可以将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职务发明成果可以作价入股,享受分红;也可以用分得红利将期股变成实股;离开企业后,可以继续持股或者转让给他人。

七、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在具有高新技术成果、特殊人力资本或其他智力成果的经营者和技术人员购买企业股权时,可大胆探索“购买价格优惠”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八、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退出,应按照《关于进一步清晰本市城镇集体资产产权的若干意见》(沪国集[2001]494号),清晰集体资产产权。鼓励经营者以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以及期权激励等方式持有企业股份。

九、对退出的集体资产,可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本市放活小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沪府办发[1997]1号)享受相应的抵扣政策。

十、对集体资产退出前存在的不实资产核销,参照《上海市国有企业不实资产核销暂行办法》(沪国资产[2001]162号)和《上海市国有企业不实资产核销的若干意见》(沪国资产[2001]205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一、为确保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顺利退出,应按照《上海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查证确认实施意见》(沪国资集[2001]496号)要求,认真做好集体企业产权界定查证、确认工作,防止集体资产退出过程中的产权纠纷。

十二、对集体资产退出的企业应当依法审计、资产评估,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资产评估按照《关于做好本市转制改制产权变动集体企业资产评估的意见》(沪国资集[2001]495号)实施。

十三、集体资产退出过程中,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给予职工工龄补偿。企业给予职工的工龄补偿,可以用现金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在资产存量中一次性抵扣,并根据具体情况,可作为企业的股份或债务。资产存量中一次性抵扣已包括职工安置费的,企业不得再给予职工工龄补偿费。

十四、集体企业通过出售、转让取得的收益,应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用于安置职工、作各项抵扣和偿还欠交,其结佘部分可由

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管理,用于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体企业改制成本,不得挪作他用。

十五、集体资产的产权交易应当在市政府批准的产权交易所(现为上海产权交易所和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进行。按照《关于做好本市转制改制产权变动集体企业资产评估的意见》(沪国资集[2001]495号)规定,实施集体资产退出,其产权交易的底价即为经鉴证的资产评估值,若成交价在交易底价90%以下(不含90%)的,须经企业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按照《关于本市集体企业产权转让明晰产权归属的实施意见》(沪国资集[2001]158号)规定,凡产权归属不明晰未经查证和确认的,产权交易所一律不予鉴证交易。

十六、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退出是一项政策性强且十分复杂的工作,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退出方案的审核工作。各级联合经济组织耍加强指导,特别耍做好集体资产退出过程中职工权益的保障工作。集体资产从企业中退出方案,需经各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认定。既稳步推进、有序退出,又要防止集体资产流失。集体资产退出后,应向有关部门办理产权变动手续。

十七、各区县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可参照本指导意见,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水建管[2009]115号

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做到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相统一,促进水利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一)规范组建项目法人。项目主管部门应在施工准备工程开工前完成项目法人组建,按项目的管理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和备案。经营性和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益性水利项目,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企业性质的项目法人;公益性和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益性水利项目,应组建事业性质的项目法人。

(二)落实项目法人责任。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责。项目法人要健全机构设置,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实现专业化管理。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项目法人的考核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

(三)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任务重的地方,应探索和推行集中建设管理模式。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按照同类小型工程打捆组建规范的项目法人,履行建设期项目法人职责。积极推进项目代建制和委托制,鼓励发展专业化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专业化管理。

二、大力规范工程招标投标

(四)严格按照规定招标。要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14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招标,严禁对工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采用邀请招标必须按照规定履行批准程序。做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的贯彻实施工作,招标文件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的要求,标段划分要科学合理,工期要求应符合实际。

(五)规范评标工作。评标标准和方法应科学合理,不得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评标委员会应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要主动回避。要合理确定评标时间,保证评标工作达到要求的深度。要建立防范低于成本价中标行为的机制,加强围标串标治理,有效控制围标串标、恶意低价中标行为。要进一步加强评标专家管理,建立培训、考核、评价制度,规范评标专家行为,健全评标专家退出机制。

(六)健全招标投标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认真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暂行规定》(水建管〔2006〕38号)等文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和监控体系,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1号)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构,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加大对举报投诉事项的调查处理力度,对实名举报实行反馈和回复制度。

三、切实加强建设监理管理

(七)认真执行监理制度。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8号)等有关制度开展监理工作。项目法人应向监理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支持监理单位独立开展监理业务,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要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按照监理合同及时、足额支付监理费用,不得无故减少或者拖延支付。

(八)严格履行监理职责。监理单位应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按照监理规范和合同的要求,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采取旁站、巡视、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等方式实施监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九)保证现场监理力量。项目法人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应按照监理合同,选派满足监理工作要求的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建项目监理机构,进驻现场开展监理工作,保证监理人员专业配套、人员到位,确保监理工作质量。

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十)落实质量责任制。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把工程质量摆在首位。要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把原材料进口关,严把施工过程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决防止“豆腐渣”工程。要强化质量责任制,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都要确立质量负责人,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要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对违反规程规范、盲目施工、形成质量隐患的要立即制止,停工整顿,出现质量事故,要按照质量事故处理“三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

(十一)强化质量监督。项目法人在工程开工前,应按照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参建单位应主动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工作机制,明确质量监督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要加强监督人员的培训,提高监督水平,保证质量监督队伍和人员的稳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经费支出全额编入部门预算,纳入财政支付范畴。工程竣工验收时,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核定。

(十二)加强质量检测。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6号),积极开展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培训与考核工作,做好质量检测单位的资质申请和审批,确保质量检测工作有序开展。检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质量保证体系,采用先进、实用的检测设备和工艺,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十三)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6号),建立并落实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法人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法人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预案执行的保障措施,提高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要落实在建工程防汛安全责任制、度汛方案和各项度汛措施,确保施工度汛安全。

(十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检查,将脚手架、基坑支护、高边坡、洞室开挖、模板工程、爆破、起重吊装等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施工环节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十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对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三类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要特别加强新职工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技能,不得让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上岗作业,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六、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十六)细化建设目标。要根据项目总体建设目标,确定关键路线,控制关键节点,倒排工期,分解任务,制定周密可行的进度计划,明确各个时段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要严格按照计划控制工程进度,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充分考虑雨季、汛期等各种不利情况,提早制订相应的施工应急预案,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十七)强化施工管理。要多方抽调人员充实项目法人机构,合理调配设计、施工、监理力量,统筹协调参建各方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参建单位要合理安排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人员、设备、材料按照计划及时进场,满足建设要求。要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加快施工进度。要强化组织协调,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七、加强开工审批和验收管理

(十八)严把开工审批关。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按照《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06〕144号)的规定申请开工,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工程方能开工。要严格审核项目开工条件,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弄虚作假骗取开工审批的建设项目,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立即停工,限期改正。

(十九)强化验收管理。验收工作应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工程建设完成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工程,或者中间机组启动前,应当组织法人验收。专项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由政府部门组织进行,竣工验收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移民安置以及工程档案等专项验收,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及审计工作。要按照工程建设进程,制订验收计划。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或者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八、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

(二十)严把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关。凡从事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代理等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水利建设市场准入条件,依据核定的经营范围和资质参加工程建设活动。所有参建单位都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不得超越资质权限和任意扩大经营范围。要组织好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等资质管理规定的宣贯工作,引导有关单位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要继续整合资质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各类资质网上申报,计算机辅助资质审查,提高行政许可的公开透明和行政许可效率。要加快建立企业、个人

和工程项目基础数据库,从企业资质、个人执业资格的动态管理入手,积极推动水利建设市场综合监管体系的建立。对有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参建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二十一)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告办法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全国统一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发布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研究出台建立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性意见,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信用评价、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利用已公布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形成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上海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

上海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总工会等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关心上海市劳动模范工作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1】6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本市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现提出意见如下: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劳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做好劳模工作,有利于体现党和政府对劳模的关心,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也有利于工会组织发挥优势、体现作为、扩大影响。

各级工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劳模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本市全面贯彻《通知》精神,实施劳模“3+1”制度对工会加强和改进劳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劳模工作放在工会全局中的重要位置,认真研究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劳模工作水平。

二、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大劳模管理服务工作力度

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劳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劳模工作的“五项机制”,实现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劳模关心慰问机制。要坚持走访慰问劳模制度,做到重大节日必访、突发困难必访、思想波动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等“四个必访”;实行春节慰问制度,每年春节前召开劳模春节茶话会、座谈会,向全体劳模寄送春节贺卡,发放劳模春节慰问金;实行劳模抚恤慰问制度,凡劳模身故,所在单位工会应及时上门慰问并按规定向其家属发放抚恤慰问金。

2、劳模生活保障机制。实行低收入劳模帮扶制度,根据全总规定和市政府《通知》精神,对低收入全国劳模和市劳模按相关标准发放低收入生活补助金,对低收入劳模实行“托底”保障;完善劳模疗休养制度,各级工会要关心劳模身心健康,每年制定劳模疗休养计划,安排专项经费预算,组织劳模开展疗休养活动,一般每1-2年安排一次在职劳模疗休养,同时,要关心和组织退休劳模开展疗休养,充分发挥本市全国和市劳模疗休养基地的作用;要建立和健全劳模体检制度,实行劳模健康管理,做到定期、定点、定额和一条龙服务,组织在职劳模每年开展一次体检、退休劳模每两年体检一次,体检原则上安排在本市劳模体检基地——上海市工人疗养院,并由市工人疗养院对劳模体检信息进行跟踪,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健康管理,做到劳模体检“一条龙”服务,体检标准可参照全国劳模标准;要落实劳模基本社会保障,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督促有关方面按规定落实解决劳模中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转制和破产企业劳模社保问题、以及关心帮助符合条件的劳模申办保障性住房等各项涉及劳模基本社会保障的问题,保障劳模的合法权益。

3、劳模特困帮扶机制。要完善特困劳模帮扶制度,按照“事实清楚、依据充分、突出重点、热情关心”的原则,重点加大对患大病、重病住院等医疗费支出较大以及突发困难的劳模的关心帮扶力度,做到一般困难企业帮、特殊困难政府帮、突发困难及时帮,使劳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4、劳模宣传教育机制。加大对劳模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善于发挥传媒作用,特别是在“五一”节前后,集中开展劳模宣传活动,积极创办劳模刊物或简报,建立劳模网站或网页,拍摄劳模先进事迹专题片,编撰劳模风采书刊画册,设立“劳模荣誉室”,举办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劳模的培养教育,创办“劳模讲学堂”,举办劳模培训班,组织劳模参观考察,引导劳模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要重视关心一线劳模,搭建其才能施展舞台,充分发挥劳模的聪明才智,要总结推广先进操作(工作)法,积极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支持高技能创新型劳模开展技术攻关、师徒带教活动,鼓励劳模立足岗位、创新实践、建功立业。要大力选树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千个劳模品牌,推动具有时代特征的劳模先进竞相涌现,着力打造本地区、本行业乃至在全市、全国有影响的劳模先进和劳模品牌,扩大劳模的影响力。

5、劳模动态管理机制。认真贯彻《上海市总工会关于加强劳动模范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沪工总经【2008】23号)精神,按照隶属关系管理、属地委托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劳模信息数据库,实施每年定期更新制度,以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劳模新增、调出、退休、去世、撤销荣誉称号,以及家庭地址及联系方式变更等动态情况,其中对于违纪违法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追究的劳模,在有关方面作出处理决定后,应即按规定程序办理劳模荣誉撤销手续,收回奖章证书,停止其劳模待遇,做好数据库信息备案更新,确保劳模对象的准确性和劳模信息无差错。今后,市总将以每年10月31日为截止日更新一次劳模信息数据库,各区县局(产业)工会要作出相应安排,形成机制。

对因企业关停并转、无挂靠、壳体企业、转制企业、失业、协解等原因造成无主管单位的劳模,实行属地委托管理,由劳模所在区县总工会负责托管,落实劳模动态管理及“三金”和体检等市级及以上关心劳模的政策待遇。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让其享受本地区劳模相关待遇。对因种种原因目前暂时无法联系到的劳模,由原归口单位负责管理,确保劳模工作的全覆盖。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劳模工作的整体水平

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劳模管理服务的职责,更好地把握劳模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不断提高劳模管理服务水平,使工会真正成为劳模之家。

1、增强工作合力。要坚持“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负责、各方协同”的劳模工作格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工会主要领导要亲自关心劳模工作,明确劳模工作的分管领导、分管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劳模工作专项经费预算,加强劳模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同时,要加强资源整合,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劳模工作。要建立健全劳模工作“五项机制”,定期研究、及时部署,切实把劳模工作作为工会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加以落实;要坚持劳模评选与劳模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做到“谁评选谁管理”,切实克服劳模工作中“重评选轻管理”的现象,推动劳模工作从推荐、评选、宣传、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加强,不断完善劳模工作的长效机制。

2、健全组织体系。坚持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二级管理、三级网络、四级服务”的劳模管理服务体系。各区县总工会及劳模人数较多的局(产业)工会,要建立健全“劳模协会分会”和劳模活动室,负责劳模信息库的维护和管理,协助发放劳模“三金”、组织劳模健康体检和参观休养,开展劳模学习交流、帮困慰问,协助做好劳模信访接待等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劳模工作信息员队伍。街道、乡镇总工会及基层企业工会也应根据劳模人数等实际情况,单独或联合成立劳模之家或劳模活动室,不断拓展劳模服务阵地。

3、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劳模工作干部的选配,真正把那些热爱劳模工作、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选配到劳模工作岗位上,确保劳模工作有专人负责。加强对劳模工作干部的业务培训、信息交流及管理,及时总结推广劳模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劳模工作干部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劳模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大对劳模工作的考核力度,把劳模的培养选树、日常管理、作用发挥、关心服务等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及时通报劳模工作情况,推动劳模工作创先争优。

4、创新劳模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劳模工作的发展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及时掌握劳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好劳模工作中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有效性;要进一步探索加强和改进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健全劳模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劳模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本市劳模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下载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师外出行医管理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师外出行医管理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