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打造绿色茶叶产业的做法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1:2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江打造绿色茶叶产业的做法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江打造绿色茶叶产业的做法与思考》。

第一篇:南江打造绿色茶叶产业的做法与思考

南江打造绿色茶叶产业的做法与思考

青理东

南江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汉中,辖48个乡镇、522个村、2411个村民小组,幅员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南江是一座绿色的宝库,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有国家级优良品种南江大叶茶4万亩,茶场158个,年产量达60万公斤。近年来,南江县委、县政府为加快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迅速掀起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新高潮。

基本做法

一是强力培育龙头企业。整合巴中境内茶叶资源和品牌,鼓励私营业主与有先进加工工艺和市场资源的加工大户、有规模的茶园基地合作,在政府扶持下成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品牌创建、申报财政贴息、项目申请、银行信贷、税收、工商物价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加强龙头企业内部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品牌打造力度,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南江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二是大力发展良种茶园。用好现有的黄草坪茶树良种场,进一步完善规划,增强投入,落实专人、举措,加快推进县级良种场建设速度,以南江大叶茶为主栽品种,适当引进和搭配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高氨基酸的特色优良品种,如:名山

213、安吉白茶、迎霜、龙井长叶等品种,以丰富南江县茶树品种资源,弥补当前茶树品种单一的局限。同时加快已选育的优良单株南大1号、2号、20号、21号、93号、99号的扩繁及省级区试和审定。

三是积极壮大基地规模。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要求,一方面抓好燕山、红顶等地老化低产茶园的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下两、正直等地无性系良种茶园。结合国家现有的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和调动宜茶区农户集中成片发展新茶园,集中人力、物力打造“六条产业带”,即以元顶子茶场为中心,辐射下两、黑潭、双流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叶基地4万亩;以燕山茶场为中心,辐射燕山、八庙、高塔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5万亩;以红顶茶场为中心,辐射长赤、赤溪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万亩;以水洞村、林河村为中心,辐射南江镇、东榆镇、流坝乡、杨坝镇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万亩;以汇滩乡高矮头村为中心,辐射汇滩、贵民、沙坝、柳湾、上两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5万亩;以大河、兴马茶场为中心,辐射大河、兴马、北极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万亩。

四是引进先进加工工艺。重点对原有的茶叶加工厂房进行改造、整治加工环境和增加名优茶加工机具,在南江镇双元村规划建设一座集茶叶加工、拼配、产品贮藏、包装、理化检测、形象展示、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花园式加工厂,新建茶叶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2—3条,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各专业村建立健全名优茶加工点,利用省内外加工新成果新技术,采用微波辅助杀青,微波、红外、远红外干燥技术和精加工自动化等新技术,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加强市场运作,扩大市场影响,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内外影响大、知名度高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南江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品种资源优势,不断开发高香型、花香型、高鲜型、富硒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及茶的综合利用产品等,以丰富全县茶叶产品种类,增大市场空间,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发挥茶叶的综合效益。并不断开发特色新产品,在生产春季名优茶的同时,大力开发夏秋名优茶,同时还要利用丰富的粗老原料(如修剪枝叶)和低档下脚茶开发提取茶多酚、儿茶素、茶色素、脂多糖等茶叶深加工生化产品,以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

五是努力开拓茶叶市场。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特色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产品宣传,以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发展高峰论坛、茶叶年会、农博会、西博会为主,开展茶文化活动、茶旅游活动和促销活动等,将南江茶叶整体向外宣传和推荐,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营销人才,组建营销队伍;开展网络营销,特殊终端促销,娱乐营销,寻求产品代言人。选择消费群团建立“桥头堡”市场,构建成都、西安、重庆金三角,再向两广、华中等市场积极渗透,扩至全国市场。

六是积极培训管理人才。加速实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从事茶叶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紧缺急需的人才,除本地培养外,还以优惠政策和待遇挖掘和引进外地人才,为今后的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研究所等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性成果,积极推广茶叶实用新技术,强化科技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把南江建设成为四川的茶叶大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茶叶总产量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规模便无以求名牌,无规模也难以求得整体效益。总体来说,南江茶园还存在面积小,布局零星分散、茶园老化、单产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南江茶叶总产量的提高。南江还需通过扩大茶园总面积;改造老茶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快茶叶生产集约化、市场化进程;调整茶叶产品结构等方式来提高茶叶总产量。

二是茶叶品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品质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由于卫生、农药残留;茶园树龄老化,良种化程序低;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能满足全县茶叶生产的总体需要影响了南江茶叶的品质。南江还应采取“堵导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通过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立体生态茶

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扩大良种茶园种植面积,对老茶园进行改造;建立高层次的茶叶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提高茶叶科技含量等措施以提高南江茶叶品质。

三是附加值较低的问题。目前,茶叶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开发已成为全球性的生产趋势。作为传统的产茶区,南江县的茶叶生产仅仅进行了粗加工,附加值低,影响茶农的收益和茶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南江还应通过研制开发高品质的速溶茶,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研制生产含有茶叶末的口香糖、巧克力等小食品,扩大茶叶销量;对茶叶中的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研究,从中提炼出有益的成分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或中药等,以充分利用茶叶资源来增加茶叶附加值,提高茶农的收益,使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打造知名品牌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江茶叶已创出了“茗兰”系列品牌。但总体来看,名牌数量少,对本县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尤其是没有适合中低收入者消费的大众知名品牌。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争创大众品牌,南江县还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宣传力度、健全营销网络、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机制等以打破只靠“茗兰”创品牌的历史。

作者系中共南江县委书记

第二篇:南江金银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南江金银花通过多年培育和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已成为我市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产业之一。为加快其产业化进程,促使其对“增收裕民富财政”发挥应有的最大效益,我们于近期对南江金银花产业进行了调查。总的看,产品基地发展势头趋涨,加工开发领域有所拓展,但产业链尚未形成,制约加快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需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一、充分发掘南江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优势

金银花既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管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南江金银花”在我市南江县种植历史悠久(宋朝就有栽培和利用金银花的记载),是多年培育的优良品种。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狠抓“三大经济”的战略部署下,南江县将金银花确立为立县产品,制定了《南江县优质无公害金银花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南江县金银花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成立了专门机构狠抓落实。规划以明江河流域两岸公路沿线120个村为主,辐射带动62个金银花生产基地乡镇的301个村(8.76万户22.83万人),计划到“十五”期末标准化栽植金银花达到20万亩,总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2002年,该县金银花面积达8.0万亩,40%的面积已投产,产干花11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77.4%;产值1980万元,增长70.4%;加工银花茶3.9万公斤,产值780万元,实现税利326万元,分别增长8.5倍、5.5倍和2.4倍。南江金银花产业,初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优化生态环境,品种优势增强。南江县多年来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去年森林覆盖率达49.2%,境内年均气温16.2℃、降水量1200毫米、日照1580小时,无霜期254天,给耐旱喜光的金银花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经多年培育和发展,现已查明有野生、家种金银花品种资源8大类32个品种,是全国金银花原产地之一和主产区;七十年代初南江金银花就享誉全国,1981年被列为全国金银花生产基地县;2001年,川中药基领[2001]01号文件正式批准为“中药现代化科技强县(四川)基地金银花规范种植南江科技示范区”;2001年7月,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国家级金银花标准示范区”;2002年2月,四川省农业厅批准为“四川省第一批金银花生产基地县”。

2、强化示范带动,基地规模初具。该县通过典型示范建好金银花“第一车间”,先后在兴马、关路、赶场等21个乡镇,按照“南江金银花”技术规程,建设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8800亩。兴马乡种植金银花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成为该县最大的“金银花专业大乡”;其中种植300株以上的156户,100株以上的180户,年产1000斤以上的大户26户,500斤以上的187户;该乡去年产干花30万公斤,实现产值65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2%;瓦池乡木罗坝村、庙坪村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1600亩;石滩乡王光山村建立优质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300亩,规范化种植金银花32万株;甘溪乡华营村建立金银花科技示范园300亩;赤溪乡活水村、上两乡洋滩村等村1000亩净植金银花基地已建成。示范基地带动该县新植金银花7万多亩;其中种植金银花5-10亩的农户2378户,人均新植50丛以上的社586个,100丛以上的社128个,投资10万元以上的开发业主12个。

3、创新栽培技术,科技含量提高。该县开发“南江金银花”的科技人员在实践中大胆创新,推出了“六改三植”新技术。即:改无序零散栽培为水平梯地集约栽培;改乱用肥料为科学施肥;改不剪枝为合理整形修剪;改一次定植为育苗移植;改稀植为规范化密植;改晾晒为多功能烘干机烘干;实行田地内净作、田坎地边套作、乱石窖零星穴作等栽植模式。种苗繁育经过近两年攻关,在强化抗病虫能力、耐瘠耐旱和不易退化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实现了优质大苗移栽。去年该县育苗560亩1800万株,出合格苗1580万株,预计今年可出苗1860万株。2002年,该县制订了《南江金银花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并报经市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发,已被各基地广泛推广。经华西医大、成都市药检所检测,“南江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达8.6%,最低为6.9%,是普通金银花的两倍,是进入《中国药典》中同类品种2-3倍。

4、延伸产业链环,产品开发加快。该县立足市场积极拓展金银花的加工领域,促使产品向较高附加值转化。白院乡七村付政购置加工设备9台,加工金银花茶55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10万元,实现税利9.5万元。县农业科技人员研究开发出金银花茶系列饮品,加工金银花茶3.9万公斤,实现产值790万元。南江大河金银花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生产“大和”牌金银花小袋包装42万袋,总产值252万元,实现税利282万元。预计今年该县金银花产量可达到130万公斤,加工金银花茶20万公斤,实现产值4800多万元。

二、清醒认识南江金银花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南江金银花产业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基础,但发展中存在的“五个不够”,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壮大。

1、市场定位研究不够。据《本草纲目》和《药性歌括》所述,金银花主要作药品制剂,同时也可作保健饮料。但“南江金银花”在五年一修编的《中国药典》里没有占据一席之地,按照药品安全生产规则,任何药品加工厂不得使用它来作药品原料。这个“关键证书”限制了南江金银花难登大雅之堂。加之市场宣传不力,导致社会认知甚少,集中表现为南江金银花仍以集团消费为主,价格与价值有所背离,市场空间明显狭小。

2、龙头带动开发不够。该县能成功提取绿原酸的加工厂,因体制和投入等障碍,虽经各级多方努力,但历时一年多仍然停产未“活过来”;虽然该县近年迅速崛起了31家“金银花茶”系列的作坊式加工厂,但调查发现,其中相当部分缺乏应有的加工技术和卫生保障,如果不及时清理整顿,不果断整合资源,其隐患势必产生不良影响。

3、基地机制创新不够。该县的金银花基地,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享受了扶贫开发、退耕还林、以工代赈等政策扶持,表现为政府引导过余,而市场主导不足。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来明确专业大户与一般农户,技术人员与农户等方面的利益和风险关系;同时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较低,专业大户带动能力不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更是没有及时跟上。

4、标准规程推广不够。由于主观认识不够、技术力量薄弱和面宽量大、基础较差等原因,虽然已颁发了“南江金银花”生产和“金银花茶”加工的技术规程,但调查发现,有的仅将“技术标准”贴在墙上,有的嫌“规程”操作起来麻烦,导致“标准”未能严格执行。

5、产业发展投入不够。据统计,南江金银花近几年来累计仅投入288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占15%。没有投入就谈不上产出。作为一项立县产业,这点投入显得很不够。

三、做大做强做优金银花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南江金银花的发展,凝聚了南江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无论是从珍惜优势品种和民力投入角度,还是从发展“三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群众互动的发展思路,快上龙头,力创品牌,抢占市场,壮大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努力实现“五增”。

1、快上龙头,整合资源促增值。加工龙头是产品实现增值的关键力量。无论“南江金银花”作药品还是饮品,都应当在基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拥有自己的加工龙头。一是要落实责任尽快对原成功提取绿原酸的加工厂进行改制重组。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力量和市场网络,果断打破一切阻碍产业发展的旧框框,建立适应南江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新型企业,确保今年按期投产运行。二是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整合现有的金银花茶加工厂。集中优势、集中技术、集中规模,发挥集簇效应,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加工龙头一定要与金银花农户签订利益和风险共担合同书,自觉诚实守信,从而实现龙头和农户的双赢。

2、力创品牌,精心打造促增效。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南江金银花品牌,一是要狠下功夫尽快将其写入《中国药典》。要成立项目攻关小组,邀请省以上专家来实地考察研究,对“南江金银花”主要品种进行科学鉴定,悬奖攻关,确保《中国药典》再版时南江金银花能获取“准入证”。二是要开发利用好现有的绿色品牌,并进一步做好后续绿色品牌的争取和认证工作。要加速实现绿色品牌量的扩张,新品牌开发要放开眼界,比如南江金银花能否与通江银耳合成“双银露”,或者与矿泉水合成“银泉春”等等;要强化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3、抢占市场,强力拓展促增收。市场需求是产品生产的决定因素。要切实强化市场建设、市场信息、市场管理、市场监督,畅通绿色大道。一是要在现有营销大户中培养一批拓展市场业务的务实型人才。充分利用他们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广的优势,广拓市场,大抓订单,使南江金银花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佳价格进入流通领域。二是加工龙头要拥有自身的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和营销网络。要树立“市场首入”观念,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市场带流通、流通促生产、生产上品牌、品牌扩市场的良性循环。三是要按照市场原则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要敢于让利,降低“准入”,优化投资环境,促使本地资源和外地资金的有效结合。

4、壮大基地,严格标准促增产。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标准化是产品走向市场化的前提。要继续推行标准化示范片建设,辐射带动基地不断发展壮大,比如我市与南江相邻的通江、巴州等地,均适宜“南江金银花”生长,应当适度扩张种植基地。要加强标准化制度建设,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确保绿色指标达标。一是要加大标准化宣传、推广和实施力度。增强“搞标准就是搞科技”、“达到标准才能进入市场”等意识,自觉严格按照市技术监督局批准的“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南江金银花产业链的全过程;二是要确保产地无害化。实行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区生产资料准入制,严格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化肥和农药,加强对南江金银花基地土壤、水质和大气的监测和保护。

5、狠抓落实,积极支持促增长。各级相关部门要围绕南江金银花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做好服务工作,狠抓具体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帮助搭建发展平台,特别是积极拓展投资渠道。要融通银企、银农关系,解决好信用贷款;要将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等政策性资金配套使用,集中投入重点基地和优势区域;要激励广大群众大胆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变。二是及时理顺关系,解决好发展中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改进工作作风,精简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加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先进生产力;从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引导建立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使这些“利益共同体”互助互利、共同致富。

第三篇:关于推进南江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南江产业发展的思考

罗鸿宾

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地震重灾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时代先锋王瑛生前工作县的南江,将加快建设产业发展新南江作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的重要课题之一,努力推进南江产业发展,依托交通做大产业,依托园区做强产业,依托资源做特产业。

一、抢抓机遇,依托交通做大产业

交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全市“六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南江的区位劣势将会得到彻底扭转,特别是过境南江的广巴高速、乐巴铁路、巴桃高速建成通车后,将为南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依托大交通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借智、借力、借势带动产业发展。

聚集人流,借智兴产业。借脑提高,借智发展是推动南江产业发展所需。牢固树立“路通产业兴、路通财源旺”的发展思路,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重点讨论“有了大交通,我们怎么办?”利用建成后的大交通,积极吸纳外地信息流,集聚南来北往的人流,重点在引进适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上下功夫。利用周边城市的科教、技术、信息等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协调专家、学者来南江挂联帮扶,缓解我县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紧缺问题,借智生财、借经发展。进一步巩固、拓展西安、青岛、灵宝等地劳务市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在旅游产业中,积极参与区域旅游特色大组合,深度开发游客参与性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光雾山景区旅游人气指数,实现市场对接、客源互送、利益共享。

承接转移,借力兴产业。借力发展、借船出海是南江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利用大交通带来的大开放格局,抓住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发挥南江在区域、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后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把南江建成川东北重要的产业转移基地。发挥南矿集团等大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对外扩张,转型发展策略,支持资源型企业多元发展,潜力型企业加快发展,承接型产业借力发展。以提高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为重点,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市场的加工企业,纵向延链、横向加环,做响品牌、做强企业,大力开发绿色土特产品。进一步改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和服务接待能力,积极承接川西旅游市场的客源转移,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拓展市场,借势兴产业。成都是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西安是东西部的连接点,重庆是全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试点区。南江地处川、陕、渝“金三角”中心,市场走向、经济流向均受关中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影响。“大交通”形成后,南江将融入三大城市圈,区域劣势、边缘危机将不复存在,接受川、陕、渝市场辐射优势更加明显。利用大市场、大流通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思路,精深加工绿色土特产品,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切实增强我县特色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巩固、扩大销售市场创造条件。继续推动川、陕、渝区域旅游合作,协调完成相关规划,逐步推进区域内无障碍旅游,共同打造旅游区域品牌。

二、夯实载体,依托园区做强产业

以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工业发展,针对南江工业企业众多但力量整合不够、知名品牌较多但深度开发不足、区位劣势明显但资源优势突出的客观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依托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平台,进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规模发展。

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创园。科学规划是建好产业园区的先导。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思路,结合汶川地震产业重建规划,认

真研究不同园区在产业基础、地理位置、管理技术、创新能力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合理调配产业布局,科学编制产业园区规划。依托便捷的交通物流规划新型工业园区,依托现有的产业基地规划特色农业园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生态旅游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找准产业定位,着力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避免因相互攀比,造成低层次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园区经营业主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切实提高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

突出重点,加快进度建园。善于借助外力是加快建设产业园区的重要途径。坚持“效益优先、优势优先、产业优先”原则,通过项目支撑带动园区发展。在项目引进上,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投资政策走向,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以企业合作为主体,以项目合作为基础,深入开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活动,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努力实现依托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园区、促进大发展。在资金投入上,按照“谁投入、谁受益”原则,采取“朝上争、对内融、向外招”策略,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园区建设,有效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

强化保障,优质服务兴园。优质服务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催化剂”。在设施改善上,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围绕产业基地、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配套完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制约园区发展的各种因素,努力提高园区综合生产能力。在科技保障上,围绕产业园区建设,开展科技攻关,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推动重点产业的主要产品上规模、上水平,通过多种培训途径,努力提高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在政策保障上,立足现实、围绕大局、着眼长远,把心动变为行动、被动变为主动,坚决摒弃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局外人心理,不断创新服务举措,积极为园区业主

提供优质服务,共同打造产业园区建设的环境佳地、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安全宝地。

三、突出优势,依托资源做特产业

南江县资源富集,拥有50余种矿产资源,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种农产品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5种农产品荣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是久负盛名的南江黄羊之乡、金银花之乡、核桃之乡、富硒茶之乡。加快南江产业发展,必须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优势,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

发展新型工业,促进财政增收。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的理念,把企业作为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撑,把发展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产业发展新南江的主攻方向。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优势化。实施集团经营战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动有潜力、有市场的产业和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进一步扶持以冶金为主导产业的南江矿业集团,以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南威水泥集团,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互利达农产品加工公司等骨干企业,以知名产品支撑大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发展。鼓励企业依托职业技校、科研院所,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围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共赢。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牢固树立“无农不稳”的理念,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依托资源、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南江黄羊、金银花、山核桃、富硒茶、优质粮油等骨干特色产业。引导农户实施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扶持发展一批新型村级农业合作社,突出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高标准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壮大北牧南江黄羊集团、米仓林业集团、翡翠粮油集团等龙头企业,狠抓农、林、牧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以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产业

化进程。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云顶茗兰、长赤翡翠米、米仓牌山核桃等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市场活跃。牢固树立“无旅不活”的理念,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市场活跃、加快旅游大县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旅游业发展,激活重点旅游集镇及干环公路沿线乡镇的商业、服务业、娱乐设施等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按照“一城两区三坝”(一城即县城,两区即桃园和牟阳故城景区,三坝即月琴坝、铁炉坝和大坝)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山水生态旅游县城,精心打造两大精品景点景区,努力提升三大游人接待区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光雾山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以争创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搭建融资平台、吸纳银行贷款、引导民间资金注入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光雾山景区基础设施。积极参加各种旅游节会,开展系列宣传促销,隆重举办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进一步提升南江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系四川省南江县委常委、县委秘书长、县委办主任

第四篇:开拓创新打造绿色畜牧大产业

文章标题:开拓创新打造绿色畜牧大产业

开拓创新打造绿色畜牧大产业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畜牧业生产格局产生了由增量向提质、由传统型向科技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标准化畜牧业、绿色畜牧业、精品畜牧业成为时尚。广阔的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效益,强大的市场推动力使绿色畜

牧业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绿色优质畜产品得到了广大农民、企业、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我们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绿色畜禽产品这一载体,抓住我国入世这一契机,努力打造绿色畜牧大产业。

一.突出安全意识,增强绿色理念

绿色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广大从业人员不断更新观念,突出安全意识,明确绿色概念,增强绿色理念;积极吸取新技术新知识。避免对“无公害”、“绿色”、“有机”概念的混淆,杜绝在畜产品销售中滥用“绿色”招牌。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让绿色意识深入人心,提高“绿色生产”意识,增强“绿色生产”理念,要呼吁社会关心,作为关系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国际声誉的大事,争取得到各行各业的支持。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绿色基地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绿色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措施,刺激绿色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畜禽养殖标准、兽医防疫准则、兽药使用准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等组织基地生产,规范绿色牧业基地的审批。对畜禽场周围环境的水源、土质、空气做到无污染保护处理,达到绿色畜产品生产要求,做到基地环境符合绿色畜产品规范标准。要定期对生产基地进行监测,实行基地无害化,净化基地生产环境。在品种引进过程中严格实行疫病监测制度,进场前检疫,产出后进行检疫和质量监督。实现“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从源头上保证绿色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饲料安全,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安全的饲料是生产绿色畜禽产品的基石。必须以发展绿色饲料技术为依托,通过科学配方,减少污染,特别是使用安全无残留的新型绿色添加剂代替抗生素和其他合成药品。要以人为本,开发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化剂、调味剂、中草药制剂等绿色饲料添加剂,并在生产中推广这些科技含量较高且能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品,为绿色畜牧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四.狠抓疫病防治,保确绿色生产

抓好动物疫病防治是搞好畜产品安全产出的突破口。要始终把握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突出综合防治措施,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药物。要保证防疫、检疫质量,杜绝病害畜禽产品上市。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疫病防治和药品储备专项资金,以加强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病防制体系,提高防制水平。抓好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提高诊疗手段;重点抓好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制,有计划地控制和消灭危害严重的畜禽疫病。要加强对畜牧生产的保护,将安全措施落实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程中,把好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批发市场、进出口等几道关口,严格控制疫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

五.健全准入制度,建立绿色市场

要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绿色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绿色畜产品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绿色畜产品流通渠道。实行绿色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严厉打击以“绿”谋财的非法经营活动,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

六.依靠科技创新推广绿色技术

要建立和健全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把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到一线从业人员,努力把绿色生产技术和意识应用到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环节。搞好科研、示范,开发推广一批质量优、适应性强、增收效果明显的绿色生产实用技术。要使科技进步覆盖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在每个环节上都要突出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七.依照标准体系,实施绿色行动

要按照WTO/TBT协定,大力推行质量管理(TQC)、良好生产规范(GMP)、IS9000族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条例(SPS)、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国际动物卫生法典(IAHC)等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质量检验检疫体系,使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制定一系列的质量安全监测措施,特别是涉及生产基地、品种引进、安全卫生、产后加工等诸多环节的监测标准,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为发展绿色畜产品

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农产品检测中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八.加强法制建设保护绿色权益

解决畜产品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形成我国的有关畜产品安全的法律体系。把在实际中行之有效的措施,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健全法制,严格执法,加强对绿色畜产品生产的多

个环节监管,强化从基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以“绿”谋财等一系列的违法行为。努力做到集饲料、基地、养殖、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畜牧产品生产经营链的合法性,为绿色畜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要切实抓好以动物防疫、动物检疫、执法检查为主要内容的畜牧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保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使畜牧业生产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开拓创新打造绿色畜牧大产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开拓创新打造绿色畜牧大产业。

第五篇:林业局倾力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经验材料

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林业局依托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油茶林、楠竹低改新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深化“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绿色生态理念,不断更新项目建设思路、创新项目建设机制,倾力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8万亩,长江防护林9000亩,建设油茶基地20万亩、楠竹基

地18万亩、国外松基地3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47.3%增加到47.8%,在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净增绿地面积1884亩,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人,年创产值6.1亿元、年创利润2.2亿元。

一、齐抓共管,营造全民参与的项目建设氛围。我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80.6万亩,其中有林地1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3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1850万根,年林业生产总值超过6亿元,是一个山林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计划“十五”、“十一五”期间,完成12.8万亩退耕还林、30万亩油茶林新造、低改和30万亩楠竹林新造、低改。为确保项目建设的如期实施,县林业局广泛宣传项目建设意义(环境保护、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子孙受益),使全县乡镇、村组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项目建设共识;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效果,实行班子成员分片负责,技术人员分乡镇包干,县乡两级层层办点、层层示范的工作模式,项目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依托项目建设,重点突出楠竹、油(绿)茶、国外松等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引进林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项目建设与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多措并举,突破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在项目建设中,国家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建设成本的30%。面对如此大的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县林业局审时度势,科学应对。

一是争取乡镇财政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谭家山镇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和实施连片规模承包开发山林的奖励政策,镇财政预算列支奖励资金15万多元。

二是鼓励村民连片规模承包开发。目前,全县已有承包面积50亩以上的造林专业户110多户,承包经营山林近万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其中,梅林桥镇梅林村张永球、响塘乡侯田村村主任扶志平分别承包油茶林300多亩。

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在引导、扶持羊鹿茶业、船形茶厂、仙女竹业、青山木业等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润芝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鑫发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农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海阔天空茶艺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已累计投资1亿多元,新造低改油(绿)茶林3000多亩,兴办茶叶、茶油、竹木制品加工生产企业20多家,打造了羊鹿茶、船形茶、天子山茶油、仙女竹砧板、青山板材等10多个品牌产品,初步形成了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雏形。

三、创新生产方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从今年开始,所有新造油茶林全部采用受益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湘林系列良种嫁接苗。按盛果期计算,仅此一项,每亩每年为农民、企业增利2000元。为缓解良种嫁接苗的供需矛盾,降低品改成本,县林业局积极争取省林业厅在我县石潭镇建立年产50万株的油茶良种嫁接苗生产基地。同时,在全县推广林地垦复机械化作业,不仅保障了垦复质量,而且降低了垦复成本,预计每亩节约170元。

下载南江打造绿色茶叶产业的做法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江打造绿色茶叶产业的做法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5篇)

    2003年初,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确定为我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步伐,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延长......

    江山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江山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郑小琴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江山市茶叶产业历史悠久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江山茶叶生产的现状......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桂东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桂东的调查与思考桂东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陲,井冈山南麓,西傍资兴,南临汝城,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一。自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七批生态示范......

    关于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的调查与思考(5篇)

    关于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的调查与思考清河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林近年来,清河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已初步形成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功能较为齐......

    绍兴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与启示

    (未经同意 请勿转载) 调 查 与 思 考 第十六期(总第268期)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研 究 室 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基金会━━━━━━━━━━━━━━━━━━━━━━━━......

    加强茶叶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茶叶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 2011-07-08 一、英山县茶叶税收征管情况 茶叶产业是英山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发展......

    茶叶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茶叶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茶叶作为XXX县五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全面总结了XXX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加强内控工作的做法与思考

    关于加强内控工作的做法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