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曼罗兰印刷技术创新和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回眸历史,印刷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经历了无数坎坷;展望未来,印刷的脚步在逐渐的平稳,创新仍在继续。
印刷---文明的传播,知识的载体;印刷---智慧的结晶,进取的明镜。文明气息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偏远的山村的儿童都能感受到都市的文明进程,渴望知识,渴望进取。印刷工作,是一个攸关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印刷企业,是一个攸关到人类文明进程的助推器。
如果夸张点说的话,现在的印刷品除了水和空气不能再现外,其他任何可视物都可以被精美复制!也就是说印刷品是无处不在的,有人曾说过印刷业会因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而消亡,但事实证明印刷业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作为包装品,它包裹的可能是千家万户的粮食;作为教材,它是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天天形影相随的必备工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印刷,我们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印刷。印刷已经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
因此,时刻准备投身印刷事业的我们应该树立印刷生产的理念,为了印刷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坚信“我们就是印刷,我们就是印刷人,我们就是印刷未来!”正如值得印刷界人士自豪的业界代表---曼罗兰提出的口号:“Weareprint!”
曼罗兰创新的理念和设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高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而曼罗兰经受住了这一严峻的考验,把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投入新技术和更多的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为大中华地区的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曼罗兰的印刷设备享誉全球,无论是报纸印刷机、商业轮转印刷机,还是平张印刷机,均为先进技术、高度自动化以及优秀印刷质量的典范。07年曼罗兰还为三力印刷集团、四川联翔等众多印刷企业提供“差异化策略”。曼罗兰提倡“以人为本”,公司里伯乐寻找着更多的千里马,大量的印刷人才被发现着。人在企业里是最为重要的,机器运转要靠人去操作,生产安排也要人去做,只有人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从容的迎接挑战,曼罗兰不断的推出新的印刷理念、印刷设备。作为全球最大的印刷设备生产制造商,曼罗兰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如单张纸胶印机Roland 700 Direct Drive 和
Roland 700 Hiprint。曼罗兰不仅在胶印机设备的研究领域不断进取,还在数字印刷方面有所创新,DICO Web卷筒纸胶印机就是传统的胶印技术与数字印刷相结合的典范。此外,曼罗兰还严格遵守环境管理系统DIN EN ISO 14001标准,给印刷界做了环保的典范。
曼罗兰机器在中国的市场比较大,它的经久耐磨、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得到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它的“差异化策略”,使得更多印刷企业印刷的产品质量更好、速度更快、效率更高。Roland 700 Direct Drive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开机准备时间,大大提高了印刷机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非常快的更换印版,非常快的完成清洗工艺,另外,在机器的维护上,还装有远程遥控诊断系统。只有更多的优势才能够赢得竞争,曼罗兰----印刷业的骄傲!
曼罗兰环保印刷的发展
现代印刷业在文化传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环保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虽然讲印刷的污染没有那些化工、制造业显著,但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多少条清澈见底的河流被印刷厂排放的污水给污染了;多少地区的空气质量遭到袭击。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切,污染如此严重,能不治理吗?可环保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可能牺牲发展为代价,还要投入可观的治理成本,可它的成效却未必立竿见影。然而曼罗兰在不断开发新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在环保上,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空气污染的控制、废料的避免与处理等确确实实减轻了污染。
环保是趋势,资源是主题。现代印刷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怎样才能将资源循环利用呢?曼罗兰给我们做出了回答。曼罗兰制造出的符合环保的印刷机,自动化的节约了材料,使得整个印刷过程中环保和印刷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协调,在不断上升的销售额的基础上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效力。近年来,曼罗兰还在奥芬巴赫和麦豪森厂投资了几百万欧元来减少能源和降低浪费率。这些都在无声的证明着曼罗兰正朝绿色印刷的方向发展着,为印刷业指引着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印刷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时代在进步,人类的智慧也在朝前迈进。印刷业推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继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如今是我国印刷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的印刷企业正处于“战略性机遇期”。
国内印刷企业的创新能力普遍比较弱,应加强与印刷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国内更多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然而不懂得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进行技术的创新。我们应该虚心的学习曼罗兰的故乡----德国的创新理念和管理模式,将曼罗兰的创新技术与国内印刷企业的现状相结合,学习中带动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曼罗兰数字印刷的发展
数字印刷的出现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印刷工业发展的趋势。数码打样、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等技术的出现更是给印刷业带来了饥饿中的馒头,数字印刷成为电子媒体与纸媒体之间的一座桥梁。如今数字印刷还不能完全的取代传统的胶印,但是与传统胶印相比,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不需胶片和印版,工序简单,适合大批的短版活。数字印刷一步一步艰难走来,无数家数码打印店的诞生,增添了数字印刷的生机。曼罗兰数字印刷机Sol jet可以在透明的材料上印刷白色,而白色油墨是一种环保型的油墨,没有气味,对人体没有危害。曼罗兰将环保与数字印刷相结合,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让数字印刷的脸上挂起了灿烂的微笑,他在向我们挥手,欢唱道:“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曼罗兰不仅仅在环保和数字印刷这两方面,引领了印刷业的发展,还在更多的方面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引领着印刷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印刷----人类文明的缔造者;
印刷----文明进程的推动者;
印刷----绿色世界的倡导者; 曼罗兰----技术创新的强者; 曼罗兰----勇于挑战的榜样; 曼罗兰----引领未来的使者!
第二篇:2013中国印刷业发展数据全揭秘
总结:2013中国印刷业发展数据
【内容提要】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41.5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去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9.3%。
2014年7月3日,为期4天的2014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隆重开幕。在于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E6馆主会场举办的印刷周主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发表了题为《推动中国印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演讲中,王司长首次发布了2013年中国印刷业发展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王司长表示,根据2014年印刷企业校验的统计,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41.5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去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9.3%。
“这是前年中国印刷业的增速首次从2位数回落到1位数(9.6%)后,去年的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王司长强调说,“2013年中国印刷业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中部地区印刷产值平均增长率达20%
“从2011年到2013年,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印刷产值由1094亿元增长到153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0%,远超11%的全国平均水平;外商投资总额由原来20亿美元增长到38.9亿美元,对外加工贸易额由31.3亿元增长到62亿元,几乎都翻了一番。”
王司长表示,以上成绩,印证了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腾笼换鸟”,印刷业作为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
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3075家,资产总额为624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9%,占全行业的59%,显示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主力军地位继续巩固。这批企业实现印刷产值5816.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工业增加值1483.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4%,利润总额49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
王司长强调,虽然这批企业产值增速有所下降,但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均快速增长,说明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在持续提高。
“目前,我们印刷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骨干印刷企业已经超过40家。同时,近年来分工较细特点明显的绿色印刷、数字印刷、艺术品印刷等中小企业数量快速上升,影响力日益扩大。”她表示,中国印刷业基本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引领辐射、中小特色企业协调补充的良好发展态势。
各类印刷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王司长表示,近年来,中国各类印刷产品之间的比例和整体结构在持续优化。
一是出版物印刷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不变。反映在数据上,从2011年到2013年,出版物印刷产值由1313.9亿元增长到1585.6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5%左右。书刊印刷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二是包装装潢印刷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稳步提升。反应在数据上,2013年,包装装潢印刷产值达到7742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65%提高到2013年的75%。
三是高品质书刊和商品包装的印刷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高品质书刊主要使用涂布印刷纸,一般用于摄影艺术画册,儿童图画书,高档彩色杂志等;高品质商品包装主要使用白纸板,一般用于高档化妆品,食品盒等。
“反映在数据上,我国涂布印刷纸占印刷用纸的比重从2003年的8.9%提高到2013年的15.4%,白纸板占印刷用纸的比重从2003年的20%提高到2013年的27.2%。目前,我国印刷产品结构在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同时,呈现品质化、个性化、订制化的多元发展趋势。” 王司长强调说。
500多家印刷企业已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
“三年来,绿色印刷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果。绿色印刷标准,检测正在完善,已有500多家印刷企业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全国10多亿册中小学教科书从今年秋季学期将基本实现绿色印刷。”
王司长表示,为发挥引导激励作用,总局从2012年开始就多方呼吁国家对绿色印刷给予扶持奖励。在阎晓宏副局长的协调下,财政部文资办在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了全国43家印刷企业2.768亿元的绿色印刷专项扶持。
“据估算,这些财政扶持至少带动了社会50亿元的绿色印刷投资。中央财政政策是方向标,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去年,北京和上海两市财政分别拿出3000万元和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绿色印刷。对于扶植印刷业实现环保、节能、品质、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印刷实现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1%
谈到数字印刷发展时,王岩镔表示,2013年,我国数字印刷实现产值10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3%,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1%。全国共有专营和兼营数字印刷企业2488家,数字印刷生产设备7715台(套)均比上一年增长两倍多。
“与传统印刷相比,数字印刷继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态势。我在去年按需印刷论坛上讲到,发展数字印刷,理念决定方向,软件重于硬件,增值赢得未来。这一年来,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业内各方对数字印刷发展的模式、技术和运营路径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积极的进展。”王司长表示。
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增长8.5%
2013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8608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2%。而我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为83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5%。
“数据显示,近两年虽然国家对外贸易整体增速放缓,但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却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王司长强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仅培育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符合国际标准的外向型骨干印刷企业,而且这些骨干企业还带动辐射了一批中小特色印刷企业的快速成长,不断提升了中国印刷产业的整体素质。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印刷具有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印刷具有质量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印刷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天津印刷在线(天羽爱德印刷)
第三篇:论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发展
论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发展
据统计,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2000万家,约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0%;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5%和45%左右,特别是90年代以来,75%以上的工业新增产值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佳途径。我就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寻找其发展途径。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就企业本身而言,其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都不尽合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疲软、机制不活、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信息不灵等原因,致使中小企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
技术水平落后,产品档次低、更新换代慢
据国家对421家中小企业的1281种主导产品情况的分析,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94年,比国有大企业的10。8年还高出2.14年。其中70年代之前投产的产品有325种,占25。37%。按产品水平划分,达到80年代中期末或90年代水平的产品有956种,占74.63%,其1/3的产品处于80年代初以前的水平。因此,中小企业产品合格率低,产销率低,产品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如中国彩电企业长虹,康佳等还在生产平面电视为上百乃至几十元利润恶性价格竞争时,日本索尼,松下等企业已经开发出等离子,液晶显示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一台就能赚回国产电视卖上百台才能获得的利润。
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趋同
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的突出表现。在我国,这种情况不仅表现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也表现在中小企业自身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走势,不少行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与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密切相关。各地为了自身的利益,盲目上项目,搞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专业化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
市场经济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其本质是通过社会组织实现专业化、协作化和社会化,形成竞争与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追求合理利用一切资源满足人们消费的社会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务必强调“少而精、少而专”。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型企业,效率低下,生产方式落后。中国有句老话“一招鲜,吃遍天”,企业也必须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自己的创新,这样才能在全球化大潮下继续生存下去。
管理方式单一,官僚主义盛行
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众多的小企业,由于是私人企业或个人最大权力行为,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采取家长式的单一管理方式,官僚主义盛行。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造成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特别是当企业资产发展到较大规模时,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使企业的原始动力在不正常的“内耗”或决策的偏差甚至失误中丧失殆尽。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体制效应推动着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呈现出上述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盲目追求多元化,缺乏核心技术竞争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初期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潮流,属于体制变革的释放效应,并非企业本身技术研发能力的快速增强。随着体制变革的逐步推进,其释放效应日渐减弱,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转折。这时候,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在如何增强核心技术竞争能力上下工夫,而是钟情于“多元化”经营,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在几个甚至十几个行业中,梦想“东方不亮西方亮”,以此抵御经营风险。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尤为严重,如春兰集团原来是生产空调的龙头企业,销售最好时曾经占到整个市场27%,后来由于该集团的高层错误决策,春兰集团又开始涉及摩托车,汽车,电视,电冰箱等行业,均告失败。在同等条件下,挖掘一平方公里和挖掘一平方英尺,其深度自然会相距甚远,这个道理应当引起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深思。
忽视调查研究,对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准
宏观经济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经济条件,是企业不能控制但必须去适应的外部力量,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不仅给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机会,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种种环境威胁,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剧烈的今天,客观上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十分重视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然而,纵观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是根据宏观经济条件和市场分析进行决策,而是领导人“拍脑袋”决策,因此失败在所难免。例如,深圳宝安集团经营的主业是房地产,而房地产易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深圳宝安集团由于缺乏周密的市场调查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入研究,在1993年国家开始对经济过热进行大规模调控的同时,仍然加大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从而导致巨额资金被占压,整个集团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投资效益急剧下降。
急功近利,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组织经营活动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制订的整体规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重视对所在行业及拟进入行业的市场分析和未来经济走势对该行业影响的研究,制订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用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陷入“无战略经营”,导致经营活动没有方向感。它们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经常为市场上五彩缤纷的获利机会所迷惑,风闻市场上某种产品畅销,就一哄而上,见哪个方式有效,便纷纷模仿。例如现在风靡一时的电动车行业,诸多企业看到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低,技术含
量低,就一窝蜂的上马,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技术,只不过是组装销售,使用劣质的零配件,心存赚一票就走的心理,再加上该行业规范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造成该行业企业良莠不齐,可以预见该行业必将经过一个残酷的竞争,淘汰一大批不合格的企业。
管理者素质较低,管理能力有限
在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对管理者素质要求不是太高。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竞争加剧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以生产冰箱起家的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其总裁张瑞敏的杰出管理起了决定性作用。反观马胜利这位80年代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在只经营一家造纸厂时,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把企业搞得有声有色;但随着企业集团的扩大,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马胜利管理能力上的缺陷暴露无遗,不适应企业发展,最终导致整个企业集团陷入困境。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总体上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一般员工的素质就更不待言。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三、制度创新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综合以上情况和分析,我认为制度创新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当务之急是使企业成为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实现中小企业组织的创新
中小企业必须改变那种研究、生产、营销内部各环节之间协调性差、管理薄弱、随意性大、产权模糊的局面,摈弃整个形式化的组织结构,借鉴国外企业组织管理的先进经验,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使企业组织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多层次集中管理模式转向扁平式分散合作、产权明晰的管理模式。一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中小企业微观层次的创新,即在中小企业中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特征的有效运作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本质意义上说,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关于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实践来看,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性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使代理人在规范运作的前提下享有与现代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充分的经营管理权,尽职尽责地履行对委托人的义务,为委托人谋取利益。因此,要推进政企、政资分开,理顺现行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体制,明确划分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责权范围,妥善处理“老三会”与新的治理结构的关系。二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改革是中小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是建立有限责任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彻底实现政企分开的基础。把它比作一个人的心脏,拥有健康心脏的人才能新陈代谢,才会生机勃勃。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看是国有产权虚化,集体产权模糊,私人产权消失等所致。因此,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与非国有化的改造,实现产权人格化。在此方面有三条选择路径:一是吸收外来资金,进行增资扩股;二是在平等范围内实施“债转股”,除“贷改拨”和将企业银行债权转为政府专门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外,还可以一定的方式转给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作为员工股权;三是将部分国有产权通过股份化的方式转为私有产权,企业经
营者、生产者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要防止“内部人控股”,配套建立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产权的流动。
实现中小企业运营机制与运作方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产权的清晰,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表明企业的基础性建设已完成。这时,还需要较好的运营机制与运作方式与之相适应,共同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采取有效的运营机制和运作方式也是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是要实行柔性管理,以人为本,完善人才奖励机制。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中小企业需要以人的能力来增加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要以人为本,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柔性管理,实行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一种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第一,实行新产品开发的项目负责制,体现责任大、贡献大、回报大的经济报酬原则;第二,推行岗位竞争末位淘汰制,增加工作压力;第三,推行人才合理流动制,保持企业创新活力;第四,推行管理职务公开竞选制,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第五,推行员工继续教育制,提高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第六,建立学科研究、学术会议制度,营造企业良好的科研气氛;第七,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果。二是改进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过去中小企业存在约束软化的问题,在重大决策上往往是管理者独自决定,决策风险很大,经常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等现象,甚至还会出现寻租、国有资产与集体资产流失等腐败现象。因此,要结合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加强以监事会为主导,纪检监察、内审稽核等部门具体实施的监督约束体系建设,将监督融于中小企业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应放在:第一,监督中小企业重大投资决策行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决策过程是否民主;第二,监督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是否体现了各产权主体的利益,是否符合国家法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监督中小企业重大资产重组活动和财务状况;第四,逐步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监督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的作用;第五,切实加强以社会审计为主要形式的外部监督。
实现中小企业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创新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我国,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落后是中小企业当前的突出问题,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一是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强化企业基础,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针对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要加强成本、资金和质量管理。要强化成本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构建资金监督体系,推进经营预算与计划管理,实行产品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与严格的品质保证制度,推行ISO系列标准。二是推进战略管理与创新。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都高度重视,但对战略管理与创新重视不够,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那么战略管理与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盘”。如果没有战略管理与创新这一“方向盘”的引导,技术创新的“发动机”马力再足,也不能指引企业朝着正确的经营发展方向前进。而发展方向不对,甚至方向相反,企业的列车行进得越快,造成的经营损失就越大,结果就是“南辕北辙”。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要强化战略管理与创新的观念,在管理中全面引入战略规划、战略研究与科学决策机制,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三是加强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的途径③。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资本和其它传统生产要素已成为商品,而知识资本却成为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因此,知识管理变得日益重要,中小企业加强知识管理应采取:第一,建立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创建企业内部知识网络,设立知识总监,关注创新和集体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二,建立企业外部信息和知识网络,尽可能多地吸收各种新知识,并使之与本公司的知识相结合;第三,同竞争对手进行合作性竞争,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和培育市场。
实现中小企业文化的创新
拥有文化,拥有明天,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是确立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它主要通过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人性、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得到高度体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历史不长,企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同时中小企业在文化建设上没有历史包袱,只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采取措施,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体系。当前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精神,尤其是企业家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广大员工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二是建立新型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经营理念,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也直接支配和影响企业的行为。三是实施科教兴企的战略。企业文化实质是经济文化,科教兴企有利于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四是构建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高超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应把自觉素质、人的精神、群体共识放在管理诸要素的首位,通过文化环境的感染、诱导和约束等方式去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五是创造名牌产品。名牌一半是文化,一个名牌的形成过程,必然体现着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果不注重文化的投入,在商品基本功能无本质区别的今天,是不能创造名牌的。因此,中小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要控制和提升文化内涵,赋予其文化的、人性的丰富价值,使产品魅力无穷,长盛不衰。
实现中小企业外部制度的创新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建设,也就是要为企业发展提供外部制度,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外部环境。笔者认为应在如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手段要实现从过去直接的行政干预为主转变为间接的宏观调控为主,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调控作用。二是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资金不足,他们迫切要求产品的周转速度要快,这就客观上要求市场必须充分完善,以利于他们快速方便地实现次品的“惊险一跳”。可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完全受市场机制的制约,政府要加大市场秩序建设的力度,规范竞争行为,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长期以来,存在许多因素造成中小企业经营上的困难,阻碍着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顺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推出高科技创业板,为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资金动力。四是改革住房、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承担了一些不应承担的责任,企业也要“减负”,要卸下本应由社会承担的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职能,轻装上阵。因此,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创造人才流动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企业社会职能的分离和富余人员的分流。五是政府要提供一系列制度支持,如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会计制度,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企业
信用评级标准,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非国有中小银行,重新划分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率,给予高科技中小企业优惠的财税政策等等。
综上所述,在国家“抓大放小”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有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持续发展,这当然需要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佘俊
第四篇:浅谈班组安全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浅谈班组安全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一、创新安全管理主体,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核心
众所周知,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各项生产管理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因此安全生产的执行主体是班组。在班组管理中,班组长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具备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班组长就是班组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要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必须从班组长抓起。首先,要抓好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选拔和素质培养,使这个“兵头将尾”的芝麻小官能够担负起应有的职责。班组长要本着对企业和职工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起模范表率作用,身体力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艺纪律,在此基础上认真抓好“三违”控制,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班组长要确立技术权威的地位,通过不断学习,做到在技术上独当一面;在班组管理中不墨守成规,能够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办法,并督促班组成员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要善于做职工思想工作,密切关注职工情绪变化,发现职工情绪异常要深入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职工要主动向各级组织反映情况,协助其及时解决困难,以关心职工、帮助职工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其次,要在班组中配齐安全员。班组安全员要选择有责任心和踏实严谨工作作风的职工担任。安全员作风要实、标准要高、了解情况要细、检查工作要严,传达信息要快、落实文件要及时、思考问题要多、检查交流要勤。同时安全员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开阔的胸怀。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安全生产的安全员的工作经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会得罪人,因此安全员要不怕委屈,善于在逆境中开展工作。最后,要高度重视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因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班组每位成员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是职工自己的事情,要堵塞安全管理的漏洞,就必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实现职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注重实际效果
班组安全教育要突出实效,要由以往简单空洞的说教向感性教育转变,使职工逐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安全”。各级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配合工厂、车间和班组做好此项工作,党团组织要侧重于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会组织要侧重于维护职工权益和加强劳动保护。班组安全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即要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促使职工自觉增强安全责任心。又要以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时刻引以为戒。可以将发生过的工伤事故制作成警示教育栏,讲清事故的过程和应吸取的教训,展示于车间显要位置,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职工。还要注重奖惩教育,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制止“三违”行为,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避免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有功人员,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麻痹大意或有“三违”行为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给予处罚。另外,班组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体现在班组成员对本岗位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上,因此要经常对班组成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对新工和转岗、调岗人员一定要重点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要结合班组的工作实际,适时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如岗位练兵、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等,加深班组成员对有关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班组要以六大员为基础,分解管理任务,明确个人责任,按照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原则将安全制度管理的目标分解到班组每一位成员,从而提高班组成员参与管理的普遍性和积极性。
三、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倡导先进正确的安全理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动力与灵魂,是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中安全理念或安全价值观又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因此工厂、车间和班组都必须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要在职工中积极倡导正确、先进的安全理念。具体来说,工厂应当树立“安全第一、员工生命第一”、“员工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实现员工安全生产是企业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以及“事故都是可以预防” 的等理念;工厂管理者应当树立“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忽视安全生产是对企业和员工的最大犯罪”等理念;员工应当树立“自己的生命和幸福需要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就是给企业创造效益”等理念。要以工厂安全文化培训职工,形成激励机制,为职工营造一个学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为职工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
在班组生产中,要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事实证明,事故是最大的浪费,是对效益的一种损害,而安全出效益,安全本身就是效益。因此班组在安全生产上必须做到三个定位:一要把班组安全工作定位在提高工厂经济效益和保护职工安全健康上。二是把安全生产监督的重点定位在安全生产上。三是把职工满意度定位在安全管理的基本标准上。要本着对职工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一是提高生产装置的安全化程度。生产现场的所有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方面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具、防护用品、报警装置、防护材料等,都要靠自身的安全设计提高本质安全化程度,不能关键时候“掉链子”、出问题。二是采取措施消除生产现场的跑、冒、滴、漏现象,防止和消除尘毒等有害物质。三是在生产现场设立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提示装置,时刻保证安全
消防通道的畅通。要创造良好的采光、照明、通风、降温或取暖条件,使生产现场干净卫生、布置合理、环境温馨。
1.全面提高班组长的素质
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选就要求班组长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热管理,又要有一套灵话的工作方法,有效地带动班组成员,形成合力。同时作为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自己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知识素养和安全责任感。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使安全工作事搴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工作同班组成员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建立健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班组安全之关键,执行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班组安全的基本保证。
3.积极推进班组安全标准化作业
班组要以安全标准化为指南,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的作业效果。班组作业标准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尤其能够控制“三违”现象的产生。保证班组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从而制约侥幸心理、冒险蛮干等不良现象,有效强化班组安全管理。
4.深化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的推广,促进安全工作持续改进
首先要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等安全理念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可,其次,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和标识,从视觉上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最后,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将这些理念融入制度建设之中,形成制度文化并具体化,以进一步落实到班组,落实到员工的生产中,形成的自觉行为。因此,应把安全文化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从职日常行为、作业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制定并推广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安全行为标准,抓好人的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养成。
5.加强班组安全细节管理
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是一个很好模式,重视过程、狠抓细节。“细”,就是安全工作要做得细。班组在生产中对安全工作要做到勤检查、细检查,使每个操作环节,每一次交接班都符合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班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不忽视每处疑点,不放过每一个隐患,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6.充分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说你听”,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车间会议室看板管理中设立“全家福”栏目,把每个家庭对自己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
第五篇: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和外部条件,工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对社会的影响力、缺乏对职工的吸引力、缺乏对自身发展动力的问题。因此,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和怎样建设工会,正确理解和把握工会定位,更加明确地把工会建设成“党委靠得住、企业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群众组织,是各级工会需要回答和面对的重大问题。
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创新观
创新是人类追求产生前所未有价值之事物的活动。创新是社会的灵魂,也是推动工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搞好工会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怎样创新?可以从几个方面积极探索:
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创新
理论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指导实践的发展。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总会有新的认识,在新的认识指导下改造世界又会有新的提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质变的飞跃。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创新的土壤和天地。从工会的历史经验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看,如果不努力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路子,深化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就会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落后于党的要求,落后于职工群众的要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体制创新、工作创新提供指导和支持,推动创新实践的深入展开。从工会总体思路的提出到法定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在促进发展中搞好维护、在推动改革中搞好维护、在积极参与中搞好维护、在大力帮扶中搞好维护,就是工会实践对工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没有工会理论的创新,就不会有工会实践的创新;反之,没有实践的创新,也就不能推动工会理论的发展。
二、在贯彻与落实的具体操作中创新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其根本职能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靠和支持党委,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职工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下级,对上级的精神和要求,必须认真贯彻并落在实处。而在贯彻与落实的过程中,也正是创新的广阔空间。一般而言,上面的政策、决策都是着眼于宏观,对全局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下面的情况又各不相同,矛盾又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把上级精神的共性要求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把上级的原则规定变为可操作措施,使创新实现于积极地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中,实现于“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中。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各有侧重、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解决工会该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突破工会工作内部循环的小圈子,使工会工作在创新中得到长足发展。
三、在抓手与载体的选择运用中创新
当前,工会组织服务大局的主要手段是维护。怎样实现维护职能,要有好的切入点及着力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依法治企已形成共识。我们要重点以贯彻落实《工会法》、《劳动法》为突破口,抓住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这个支点,维护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以点带面,促进工会各项工作,就是抓手选择上的创新。职工代表大会是工会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最根本的形式。长期以来,工会监督、保障、维护职能的发挥,主要靠职代会的作用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定式,不能适应社会日益变化的需要。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要在载体运用上实现创新,着力构建工会源头参与、支流调节充实的平台。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丰富工会建设的载体功能。通过不断努力,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汇报与通报制度、企业决策参与制度、企业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和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制度。通过这个平台,切实解决过
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工会工作融入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真正体现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四、在借鉴、改进和拓展的运作中创新
借鉴总结自己实践中的经验并坚持和丰富自己的经验,借鉴他人的新鲜经验为我所用,并改进完善自己的思路和做法,就是创新。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审视自己走过的路,理性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用不同角度的经验,研究解决共同问题的对策,互攻其短,各扬其长,根据需要,在相互撞击中产生创造的火花,开辟新的思路,得出新的结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所以创新是无止境的。我们从事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从实际出发,主动地、积极地去分析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靠创新精神一个个地攻克难点,用创新举措一个个地解决矛盾,在创新中改进我们的工作。需要是创造之母,只要社会实践需要,创造的成果才有用。所以,我们要把精力放在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上,这样才是创造力的用武之地,才是创新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质的飞跃,也有量的变化;既有大的突破,也有小的改进;既有内容的更新,也有形式的改变。拓展工作的外延,丰富工作的内涵,也是创新。因此,我们要在工会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帮扶救助、送温暖、亲情奉献等活动,让工会维护职能从外延和内涵得到升华,真正使工会成为“党委靠得住、企业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群众组织。
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结合企业实际和广大职工的要求,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工会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体现时代性,深刻把握工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首先,工会服务经济建设适应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旋律。工会要正确认识这个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念和中心意识,就要把履行维护职能建立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保障职工根本利益上。要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突出矛盾,找准切入点,强化措施,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将群众生产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有成效,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加快发展作贡献。
其次,企业民主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本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核心是建立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机制。企业民主监督正是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工会过去所抓的职代会、厂务公开、平等协商、民主评议等工作,都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范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以说为工会更好地深化民主监督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民主管理要同政治文明建设在目标、内容、形式上保持一致性。进一步完善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机制,畅通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使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
第三,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适应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职工队伍阶层化、劳动关系复杂化,以及企业改革给工会工作在对象、领域、机制、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目前,工会在自身改革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及时把握好协调劳动关系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关系,针对劳动者的弱势地位,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使各种要素在利益分配格局中得到合理配置,引导不同阶层的职工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劳动观和薪酬观,有效发挥了分配机制在调动职工积极性中的作用。同时,工会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二、富于创造性,推动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向纵深发展
首先,革除阻碍发展的传统思想观念,主动换脑筋,创新思维。由于各种原因和工作惯性特点,目前工会组织系统或多或少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思想、思维定势,具体表现为:强调独立性,缺乏全局观;过于
注重自身上下贯通,内部循环,自我封闭,不太善于借助社会力量,不能在社会全局体系中运作;孤芳自赏,缺乏平衡性。只看重自身系统要求,不善于平衡各方面因素和利益,致使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反差大;以点盖面,陷入维权误区。一味地强调维护,用维护统揽工会一切工作,不注重在维护中寻找平衡点,造成工作就维护而维护,对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后各阶层职工不同利益需求缺乏准确把握,在理解改革政策上存在差异性。过多地看到改革会暂时冲击职工利益一面,而没有看到深化改革给职工就业观、劳动观及价值取向带来的深刻影响,更没有看到改革也是孕育先进观念的温床。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工会在开展工作中陷入了就工会论工会的圈子。要发展工会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主动换脑子,摆脱狭隘观念的束缚,增强工作认识的整体性、平衡性和深层次性,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真正相适应的新观念,以全新的思维、开放的意识、务实的精神,分析把握问题,正确谋划工作,真正使工会发展在认识上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其次,改变束缚工会发展的运行机制,构建新的工作模式。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工会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些教条化的工作模式:在贯彻上级精神上,不注意本单位实际和工作性质特点,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均以开会的形式往下贯彻,效果不理想;在开展工作上,缺乏群众自己设计、自我创造、广泛参与的特点,热衷于大一统、命令式的活动,满足于口号叫响、布置了事,不注意对工作过程中发展的分析,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用习惯性的考核检查来评价工作实绩,没能形成让职工评判工会,让工会接受监督的工作评价体系,等等。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会要主动跳出工会干工会,改变单纯以会议、活动、检查来开展工作的运行模式,大胆探索符合时代要求、适宜群众参与、党委接受认可,更加自主、开放、灵活的运行机制。本着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对工作进行系统的整合,真正做到强化有力、收缩有度,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维权机制、协调机制、帮扶机制等重点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抓到底,力求有质的突破。对一般性工作,要统筹兼顾,讲求实效,注重工作过程的检验,不搞“雨过地皮湿”的花架子。
第三,变革影响工会发展的传统方法,搭建科学、高效、富有活力的工作平台。一是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对上级负责、对党委负责、对职工负责统一起来,将上级满意、党委满意与职工满意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述职述评等制度,构建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真正使工会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的激励机制,夯实工会工作发展的人力基础。把工会干部的绩效考评与提拔使用紧密挂钩,并积极探讨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的可能性,增强他们的维权勇气和敬业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手段,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形象、扎实的作风、出色的成绩影响职工,凝聚职工。三要创新活动形式,增强主题性、群众性和自娱性。要以基层为主,以职工为主,以娱乐为主,着眼大多数,面向全职工,以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需求为目的,真正让职工群众在活动中唱主角,在自娱中受教育,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