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卫视娱乐节目追风现象分析—以相亲类节目为例
省级卫视娱乐节目追风现象分析
—以相亲类节目为例
内容摘要:
2010年上半年,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以仅次于《新闻联播》的高收视率引爆电视屏幕,一时间各省级卫视纷纷效仿,形成了相亲节目的热潮。随着竞争的加剧,炒作、作假、节目低俗化、选题极富争议等负面问题层次,国家广电总局下令部分相亲类节目停播整顿。一场省级卫视间的“追风”现象慢慢降温。本文就此事件分析了省级卫视间长期存在的“追风”“模仿”现象,分析了其原因,并给出改善建议。
我国省级卫视自1980年西藏、云南和贵州三个省级卫视的频道率先上星以来,20年时间内早已形成“一省一星”的局面,而华娱卫视、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的相继落地也使我国的电视界更加繁荣,观众的选择更加多样。
但近年来的收视率之争,使省级卫视之间的追风现象日益严重,由最开始的仅为节目形态相似,直至赤裸裸的照搬,而追风的领域从娱乐节目、选秀、电视剧到相亲节目,一旦某节目收视率攀升后,大批量节目就跟风而至,形成千台一面的节目狂潮。
2009年底至2010年初,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接连开播了两档相亲类节目,《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异军突起,以高收视率压倒选秀节目,引爆了又一场省级卫视的相继“追风”狂潮。
一、省级卫视娱乐节目追风现象
我国省级卫视之间相互“追风”的现象由来以及,且呈现愈演愈烈的局面。2004年湖南卫视模仿《美国偶像》创办超级女星,成为国内选秀节目的先驱它以新鲜的视觉冲击,独特表现形式在2005年达到鼎盛,也引发了其他省级卫视的“追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第一次心动》、《《红楼梦中人》等纷纷涌现荧屏,但由于节目形式相同,无新意
呈现恶性竞争,在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选手直播中为“出位”跪地向评委求婚,深圳卫视《超级情感对对碰》为刺激收视率请网络争议人物“芙蓉姐姐”做嘉宾,其出言表现不妥,造成恶劣影响,广东卫视《美丽新约》直播整容血腥画面等事件后,广电总局下令部分节目停播整顿,并对选秀节目进行整顿,出台了包括选秀节目退出黄金时段、不允许选秀节目再进行短信投票等相关规定。选秀节目的追风热度逐渐下降。
而2010年度再次引爆的相亲节目追风热,也完全“复制”了选秀风潮。与英国真人秀《take me out》相似,《非诚勿扰》以24位单身女生选择一名男生的全新互动形式,引爆了相亲类节目的收视狂潮,其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自《非诚勿扰》热播后,“拜金女”马诺、“摸一下要20万”的朱真芳、爆出不雅照的女选手闫凤娇一直话题不断,但其高收视率却吸引其他省级卫视纷纷跻身相亲节目中,浙江卫视推出《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推出《百里挑一》,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贵州卫视的《相亲相爱》、安徽卫视《缘来是你》等近十档相亲节目纷纷涌现,并将《非诚勿扰》中相亲难度、出位言论等进一步发挥。导致电视天天有相亲。
在此情况下,国家广电总局近日正式下发 《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顿。对情感类节目则提出要求:严防情感类节目造假,严防出现恶意冲突,严防有意制造冲突,防止出现第三者话题等。“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二、追风之弊
(一)同质化严重,观众“审美疲劳”
省级卫视间相互“追风”,某一新类型节目获得观众认可后,其他各卫视会迅速推出相类似的节目,结果造成某一段时间内,电视屏幕同质化节目泛滥,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非诚勿扰》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漂亮而言辞出位的女单身女生、身份背景各异的男嘉宾、两个光头主持人、充满争议的话题都让《非诚勿扰》得到了高度的关注。
当该节目得到观众接受后,各省级卫视也纷纷出招模仿。浙江卫视的迎风连播13天相亲类节目《为爱向前冲》,将女生人数减为8位,将环节改为 “爱要大声说”、“爱就不放手”、“解码男主角”。在话题方面,入赘、婚前性行为、丁克等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贯穿节目始终。出现了“自诩才华胜过张爱玲,美貌赛过范冰冰,主持赛过陈鲁豫”的祖德妹,炫富的“富家女盛凌云”,丁克一族“灭绝师太”刘珊珊。更将《非诚勿扰》中的话题女生马诺请上节目。其他卫视均“旧瓶装新酒”推出了各自的相亲节目。有的卫视甚至要求主持人模仿《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剔光头主持。
(二)竞争失序,社会责任缺失
同样的节目形式,使得原本集中的观众群开始分散,为了保证收视率,各家卫视从男女选手、话题选择上大作功夫。鼓励选手出位表现、在节目中提出争议的话题、言论,要求嘉宾点评犀利,增加嘉宾与选手之间的矛盾冲突,炒作节目选手提高节目收视率。原本以“交友”为目的的相亲节目变成了一个秀场,男女
选手上节目的目的变成了出名,造假、做作的表现使节目尺度越来越大,直至低速。这样的无序竞争,使媒体应负担的社会责任缺失,媒体本应给观众带来的健康、积极的娱乐节目,却因为争取收视率而愈发的低俗化。
(三)缩短节目的“生命期”
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无论是模仿自国外媒体,还是自主创新,都是对电视荧屏的丰富。如早年的选秀节目,现在的相亲节目,它使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当中,互动性增强,更加贴近观众,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但因为“追风”现象的出现,新节目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被迅速模仿,导致千台一面,短期内同质节目泛滥使得观众出现视觉疲劳。缩短了新节目的“生命期”,而由于恶性竞争导致的低俗化,也使得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对新节目形式进行停播、管制。最终导致新节目形式的整体覆灭,销声匿迹。
三、追风现象产生的原因
省级卫视节目“追风”现象的产生从外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都存在原因。
(一)强大的竞争压力
从外部环境而言,省级卫视承担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经营方面,制播分离后,各省电视台均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对市场化的竞争,各电视台都需要转型,以适应这种挑战。广告作为电视台的主营收入受到落地情况、收视率等因素的影响,而省级卫视作为上星卫视,落地面积广,承担的广告任务量更重。同时高额的落地费也使省级卫视的压力更重。媒体竞争方面,省级卫视要面对资源强大的中央电视台、其它的省级卫视、境外落地媒体的竞争,而多媒体的出现,使得网络也成功分流了部分观众的注意力,如果能够在多重的竞争中抓住观众的收视成为各省级卫视的难题。
(二)有限的节目资源
作为省级卫视,一方面作为当地唯一上星的频道,既要保证节目与本地紧密相连,具有地方特色。另一方面,省级卫视以全国观众为潜在收视群体,节目特色应满足潜在受众的需求。这就为省级卫视的节目限定了一定的空间。而在网络盛行,各大媒体纷纷求新求异的今天,在有限的空间内,对节目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节目形式,更是难上加难。
(三)束之高阁的定位
我国目前共有30多个省级卫视频道,为摆脱节目同质化现象,突出自身特色,各台纷纷确定自己的特色定位。如湖南卫视努力实现以娱乐为主线“快乐中国”的理想;福建广播影视集团以“海峡品牌”凸显福建特殊的区位优势;安徽卫视定位于“电视剧大卖场”以“剧”行天下;江苏卫视定位于“情感频道”以“情”动天下;海南卫视以“旅游”为特色“游”天下;广东卫视打造财富,以
“富”天下;广西卫视融合了女性、家庭、民族、时尚四大要素,确立了“女性特色”的定位;四川卫视开设“七大故事会”确立“中国特色故事频道”。
专业的定位可以使省级卫视突出自身的特色,从而培养高忠诚度的观众,这也是未来省级卫视发展的趋势。但是,虽然有了明确的频道定位,但各卫视节目与频道定位之间的结合度仍有待提高,有时迫于生存压力,为争夺更大的广告份额,仍在黄金时间尽量多地播出电视剧和综艺类节目,而体现本频道特征的专业化对象性节目不是无暇顾及就是束之高阁,成为了摆设。导致省级卫视“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的雷同面孔,使得原本属于自己频道特色的定位渐行渐远。
四、解决建议
为改变省级卫视“追风”现象,解决节目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具实践性的节目定位
省级卫视虽然没有中央电视台的实力雄厚,没有海外落地媒体自由,但是作为该省的上星卫视,却具有很强的地方优势。省级卫视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将本地文化浓缩提炼,形成独特的频道定位,将节目与定位相结合,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将频道的定位深入人心,培养忠实的收视群体,提高频道的竞争力。如海南卫视将旅游作为频道定位,改名旅游频道,就是将本地特色与频道定位相结合,使海南卫视率先变身专业频道。
(二)加大创新投入,与网络结盟,延伸触角
现代传媒业已经进入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专注的做好内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省级卫视之间追风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因为对节目内容、形式的创新不足,只能模仿获得较高认可度的节目,最终导致同类节目泛滥。因此加大创新投入,在资源、资金等各方面对节目创新进行支持,力求开拓新的节目形式,引导受众关注的潮流,才能在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网络作为当前受众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关注新闻、购物、聊天、看视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电视媒体与网络的结盟仅限于建立门户网站,提供视频点播。省级卫视具有强大的节目资源,如果开发与网络结合的新方式,延伸省级卫视的触角,这将被更多的受众所认可、接收。
(三)提高“避追风”意识,建立绿色收视评估系统
虽然省级卫视均拥有自己的频道定位,但是在外部竞争强大,而其他卫视节目收视率上升的情况之下,往往自动放弃了原有的频道定位。因此,省级卫视应提升自己“避追风”的意识,坚持媒体应担负的社会职责,不为追求短期收视率的上升而放弃具有长期利益的频道定位。同时,业界也应建立绿色收视评估系统,规范媒体行为,避免今后省级卫视“追风”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潘界泉 《湖南卫视的频道定位对省级卫视的启示》
【2】 《媒介生态理论视野下对省级卫视生存困境的解读》;《新闻窗》
【3】 刘会召《省级卫视的分化与断裂》
【4】 余海 吕萌《省级卫视文化品牌提升策略研究_以安徽卫视品牌建设为例》
【5】 姜智彬 徐轶丰《要么放手作秀_要么真诚谈爱》
第二篇:毕业论文——电视相亲节目利弊分析以及发展初探----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系
名:专
业:姓
名:覃兰学
号:指导老师:肖建春实习名称:学年论文实习时间:考核方法:提交学年论文考核成绩:
传 播 系
广 告 学
200710020127
2010年6月11日—6月20日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电视相亲节目利弊分析
——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姓名:覃兰
专业班级:2007100201 指导老师:肖建春
摘要
2010年上半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瞬间红遍全中国,占据收视高峰。随之而来节目中出现的各类嘉宾,各种出位大胆的言论在网络上迅速流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饱受争议的话题为节目赚足了收视率,也惹来无数非议。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对《非诚勿扰》所带来的利益和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以求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嘉宾;争议;利益;弊端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目录
第1章
前言.........................................................................................................4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4 1.2 国内研究的现状和研究存在的不足..............................................................4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5
第2章《非诚勿扰》节目分析...........................................................................6
2.1电视相亲节目...................................................................................................6 2.2《非诚勿扰》节目内容分析............................................................................6 2.3《非诚勿扰》节目定位分析............................................................................6 2.4《非诚勿扰》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7
第3章《非诚勿扰》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以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8 第4章《非诚勿扰》利弊分析...........................................................................9
4.1 从江苏卫视看《非诚勿扰》利弊分析..........................................................9
4.1.1 《非诚勿扰》给江苏卫视带来的效益................................................9 4.1.2 《非诚勿扰》带来的负面影响..........................................................11 4.2
从嘉宾看《非诚勿扰》利弊分析............................................................12
4.2.1 《非诚勿扰》给嘉宾带来的利益......................................................12 4.2.2 《非诚勿扰》对嘉宾的造成的不良影响..........................................13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第1章
前言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电视相亲节目是在中国电视荧屏上一直存在的一档节目形式。曾一度红遍大江南北,其后一直不温不火。然而近两年,随着80、90单身男女的增多,“剩男”、“剩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婚恋交友为主要内容的电视相亲节目在近期内再度兴起,并迅速蹿红,占据了大部分观众视线。尤其以今年表现最为突出。此次走红的电视相亲节目,在社会上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国内,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对观众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电视相亲节目一方面为青年男女们提供了一个婚恋交友的平台,另一方面节目为电视频道赢得收视率,带来效益。但是节目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可谓是其中的娇娇者。不论是嘉宾出位表现所引起的轰动效应还是节目组带来的经济效益都表现不凡。
但是,作为服务性质的电视相亲节目,引导主流的价值观念,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形成正面影响,才可能更多的获得观众以及社会的认可,以求长期有效的发展。而那些带有不良社会导向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因为触动管理部门的红线而导致停播。通过对《非诚勿扰》这一典型例子的研究,也许能更加清晰电视相亲节目带来的利益和所存在的弊端,找到一个有效的发展方向。
1.2 国内研究的现状和研究存在的不足
虽然电视相亲节目在国内存在已有一段时间,但是直到近两年这方面的研究论著才初步涌现。江苏卫视《非诚勿扰》2010年1月开播,收视节节攀升,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国内关于电视相亲节目的利弊与影响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是同过笔者各资料的查阅,发现这些研究主要偏注于对节目中嘉宾自我营销,真实性,价值观念,或者节目关注度的单项探讨,而缺少对节目本身以及嘉宾所获得利益与不良影响的整体研究。
如《婚恋交友类节目报告》((百度数据研究中心)2010年5月)主要为节目关注度和网民分析。《人民日报》6月4日报道《电视相亲节目,谁在玩“火” 》指出各电视相亲节目所隐藏的危机,对节目真实性提出质疑。6月22日又登载了《电视相亲节目如此走过半年》提出了电视相亲节目引起的争议及出台的整改措施、《婚恋节目 绝不能靠低俗吸引眼球》斥责节目中的虚假因素和出位的价值言论、,《七成网友认为:相亲类节目该“刹车”了》(人民网—人民日报)研究了网友们对相亲节目的看法和态度。
然而只有通过对电视相亲节目整体的利弊分析,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有效地发展方向。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研究对象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状态。第三章分析了研究对象的社会影响。第四章从两方面来具体阐释研究对象带来的利益与存在的问题,找出有利的发展方向。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第2章《非诚勿扰》节目分析
2.1电视相亲节目
电视相亲节目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节目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通过一定的环节,使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达到相亲的目的。
目前现有的电视相亲节目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贵州卫视《相亲相爱》,上海娱乐频道的《相约星期六》等。其中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影响最突出。
2.2《非诚勿扰》节目内容分析
《非诚勿扰》是一档大型的婚恋交友节目。每期节目主要由24位性格各异,行业不同的女嘉宾和几个男嘉宾组成,孟非担任主持人,乐嘉则作为现场嘉宾主持。
节目的形式是24位女嘉宾在台上,男嘉宾逐个登场,女嘉宾通过明灭灯的方式确定是否选择男嘉宾,在此过程中分别有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再判断、爱之终决选三关来了解男生。三关之后,仍有多位女生亮灯,则“权利逆转”,男生将有机会主动挑选自己心仪的女生。
2.3《非诚勿扰》节目定位分析
《非诚勿扰》是一档服务性质的电视节目,主要为“剩男”、“剩女”以及80后的单身男女们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宣扬“只提供邂逅,不包办婚姻。”的立场。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2.4《非诚勿扰》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
《非诚勿扰》于2010年1月15日开播,首期为周五、周六、周日三天联播,22日当期改为周日播出,3月13日之后为周六周日双播。自开播来,《非诚勿扰》的网络关注度节节攀升,2月初第一次突破10万次的检索量,此后势不可挡,改成双播后日检索量基本保持在30万次以上,在播出时段内更是屡屡达到百万次。①1
相较于其他同类型节目来说,《非诚勿扰》无论事收视率还是关注度都疑占据着第一的位置。但是节目是以嘉宾大胆出位的言论,偏离主流的价值观念、以及作秀嫌疑等因素迅速走红的。在收视攀升,关注度增大的同时,负面的影响同样为人们所诟病,甚至影响到节目的播出。
6月初,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下发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主持人关、话题关、内容关、审查关、播出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回应并对节目做出整改,6月26日,调整后节目首次录制,节目形式等并未改变,但是可以看出节目对现场控制更加严格了。
①
数据来自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婚恋交友类节目研究报告》,2010年5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第3章《非诚勿扰》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以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非诚勿扰》播出期间,一些嘉宾如马诺、朱真芳等人所持有的金钱至上的观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微笑。”女嘉宾马诺因雷人言论被冠以“拜金女”、“宝马女”的称号。另一位女嘉宾朱真芳因为“握一次手得给20万”、“我没有在他身上闻到钱的味道”等出位言论也饱受争议。5月,被称为“最清纯女嘉宾”的闫凤娇“不雅照”在网络上陆续出现,闫凤娇随后退出节目。这些被染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婚恋观”正在严重冲击扭曲着这个营养不良时代的风气和主流价值。
同时观众更加质疑节目对嘉宾身份的“造假”行为。在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及论坛上,网友将某些“明星嘉宾”的真实身份进行了揭露,引起了观众极大的愤慨。
《非诚勿扰》是存在于主流媒体——电视上的一档相亲节目,它所呈现的价值观念对观众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虽然并没有规定它具有必须教导观众的责任。但是只有引导主流的价值观念,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形成正面影响,才可能更多的获得观众以及社会的认可。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第4章《非诚勿扰》利弊分析
4.1 从江苏卫视看《非诚勿扰》利弊分析
4.1.1 《非诚勿扰》给江苏卫视带来的效益
自《非诚勿扰》开播以来,收视节节攀升,网络关注度更是突飞猛涨。一方面为江苏卫视吸引来了庞大的观众群,提高了收视率。据调查显示,在2010年4月,《非诚勿扰》的网络日搜索指数最高达到了180万次,而湖南电视台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日搜索量最高仅20万次,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最高日检索量仅10万次。(如下表)①
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2010年3月28日《非诚勿扰》收视率达到了2.82%,成2为中国内地周末节目收视冠军。5月16日《非诚勿扰》又以4.23%的收视率刷新了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记录,也是五年来中国省级卫视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峰值。而最新统计结果显示,5月30号《非诚勿扰》收视达到了4.65%,再创记录!②
①
数据来自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婚恋交友类节目研究报告》,2010年5月。②
数据来自整合营销传播【天助网】。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根据索福瑞71城市收视率统计,《非诚勿扰》已经成为收视率仅次于中央一套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节目(所有频道在内)。
在4月电视服务类节目关注度排行榜中,《非诚勿扰》以74.31%的成绩高居榜首,将其他节目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如下表)①
3无疑《非诚勿扰》这样的成绩将使其在竞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同时,在另一方面,日渐高涨的收视率,也使得广告赞助商纷纷投来暧昧的目光。各时段广告价格也水涨船高,且“日新月异”。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节目插播广告的刊列价连续上调四次,重播时段广告价格上涨至与首播时一致。若想要在首播时段插播广告得提前几个月预定,重播时段也要提前一个月预定,然而也仍有不少商家跻身过来,想要分得一块蛋糕。
《非诚勿扰》的赞助商步步高音乐手机、伊利优酸乳、哇哈哈、苏宁电器等在节目播出后都分别收到了一定的广告效果。其中步步高音乐手机作为独家冠名赞助商,其商标、品牌名在节目中随处可见,广告效果最为明显。根据媒体研究资料表明,从节目播出到四月中旬为止,每到周末节目播出时间,步步高音乐手机的网络搜索量将比平时高出一倍。而节目的搜索指数则要比平时高出几个跨度。(如下表)
3① 数据来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婚恋交友类节目研究报告》,2010年5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非诚勿扰》通过制造话题,利用网络媒体以及消费者口碑等,将节目以最快的方式推到了大众面前。通过观众和网友们的讨论形成舆论,使其本身成为关注的焦点,达到营销推广的效果。不仅如此,节目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品牌,并不断积累,成为巨大的无形资产。
4.1.2 《非诚勿扰》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话题被广泛讨论的同时,争议也是与日俱增。节目带来了高收视和巨大的广告收入,也带来了无数谩骂。嘉宾大胆出位的言论,引起观众的强烈谴责。认为这些世俗、拜金、享乐主义至上的价值言论对青少年在内的一些还没有形成正确判断能力的观众具有很大的误导作用,有害于社会道德风气,是80、90后们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体现。
诚然,赤裸的金钱观、庸俗的物欲主义是为人民所唾弃的。虽然在节目中,主持人孟非、嘉宾主持乐嘉,都会适时的站出来对嘉宾们不良言论给予批评,提出建议,以一种主流大众的观念引导她们。但是在中国荧屏上,流于传统的思想表现往往不被人们记住,而一旦出现有违常理的言论、现象,人们就会如抓住一个十恶不赦的江洋大盗,转过身来纷纷指责它。《非诚勿扰》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嘉宾的表演欲也使得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一些嘉宾在台上久久不肯被选走,不愿离去,不得不让人对其动机产生怀疑。各个的俊男靓女,条件优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秀却要“沦落”到靠相亲节目来找对象,于是“托儿”的嫌疑被提上案台。且不论这“托儿”是真是假,单就观众的怀疑已经给节目的发展造成了威胁。对于那些仅把它当成娱乐节目来观看的观众来说,真假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另一部分观众来说,如果节目失去真实性,也就失去了观看的意义。最终节目便会因得不到认可失去这部分观众,且是大多数的观众。
拜金女、宝马女、富二代、不雅照、极品婆婆、凤凰男这些道德的争端,无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节目的发展。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对相亲类节目中存在的造假、过度炒作、宣扬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价值观等现象进行整治。《非诚勿扰》不得不停播整顿。
4.2 从嘉宾看《非诚勿扰》利弊分析
4.2.1 《非诚勿扰》给嘉宾带来的利益
《非诚勿扰》为嘉宾提供的是一个婚恋交友的平台,却更像是嘉宾们自我营销、迅速走红的一个捷径。很多从节目中走红的嘉宾俨然已近接近于二线明星。受到一些广告商的青睐,会接到来自于各大媒体的采访,身价、姿态也与二线明星相近。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马诺。因一句“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微笑。”而火爆整个网络。“马诺”、“拜金女”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关键词。在百度相关词条搜索中输入“马诺”,结果显示:找到相关网页约26,100,000篇。一个人能够吸引几百万网帖,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
在第25期节目中,男嘉宾李海宁更是在自我营销上做足了功课。42岁的李海宁是海宁涂料和海宁桥牌两家企业的老板。他一上台便以其所表现出的幽默搞笑而又一本正经的谈话风格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在女嘉宾问其是否有孩子时,他却回答说我搞李海宁涂料和李海宁桥牌,看似答非所问,幽默搞笑,实则是他用不经意的方式将自己的两个公司告知了观众,而观众也会对这一无厘头的回答所忍俊不禁,从而印象深刻。并被冠名为“涂料大叔”。他的另一个亮点是一张名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片14个联系方式,不论你是想通过开心网、慧聪网、敦煌网、QQ、E-mail,南京手机、无锡手机等来联系他都没问题,主要是他是为了方便大家使用熟悉的联络方式。他通过高收视率的电视媒体,与高流量的网络媒体双重结合,将自我营销做到了极致。在节目播出后至今,在百度搜索上关于李海宁的文章大约有149,000篇。
《非诚勿扰》给了一些演艺圈边缘的女嘉宾一个展示个性与自我的平台,她们在节目中通过各种手段给观众留下印象,积累人气,以达到自我营销的目的。一些女嘉宾如马诺、马伊咪、闫凤娇、谢佳等通过节目迅速变成了具有高知名度的“明星”,从此活跃于媒体上。当然也有像李洋跟李孟的感人故事。4.2.2 《非诚勿扰》对嘉宾的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节目中,一些嘉宾的出位表现给她们带来了知名度,也带来了批判和指责的声音。嘉宾在节目中展现的可能仅仅只是她们的某一个面而已,有些本性大胆反叛,有些心直口快,然而观众大多凭此多她们进行定位。闫凤娇在节目中表现温婉优雅、善解人意,却被曝“不雅照”,流传于网络,颠覆了观众原本对她的良好印象,因此对其大加责难。马诺因其大胆的观点被冠为“宝马女”,朱真芳对豪宅、金钱的执着追求,扬言“握一次手要20万”,使其成为“拜金女”,还有富二代刘云超等等,其个人生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威胁。
在记者对朱真芳的访问中,朱真芳表示,很多观众和网友因对其拜金言论的不满,纷纷打电话到她的老班和她所在的公司,斥责她,并要求解雇她。这严重的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朱真芳的同事表示,朱真芳的20万说辞也仅仅是玩笑而已,其在平时工作中有朋友过来揩油,她还要100万。①
① 朱真芳退出节目之后,某报记者于5月12日对其进行了采访。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结论
电视相亲节目是在中国电视荧屏上一直存在的一档节目形式。一方面它为青年男女们提供了一个婚恋交友的平台,另一方面节目为电视频道赢得收视率,带来效益。但是节目中所反映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从播出到收视达到顶峰,这过程中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是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同过对《非诚勿扰》这一典型例子的研究,认为节目本身还是比较成功,在收视率和关注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也为江苏卫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和良好的品牌效益。但是,在节目内容和嘉宾的控制上不够到位,话题过于敏感,使得其不被认可,发展也受到制约。节目组在以后的节目制作中需要更加谨慎,把好各道关口,尤其是在嘉宾的选择、话题的控制上更偏于主流价值观,主持人给以更多正确的引导,定将使其负面影响有所减少,使节目有效地发展下去。
本人文笔粗劣简陋,观点肤浅,如有所失误,还望老师批评与指导。
参考文献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1、陆高峰,《电视相亲节目的SWOT分析》青年记者,2010年6月12日。
2、《《非诚勿扰》火爆中国》腾讯今日话题第1248期,2010年5月20日。
3、《电视相亲节目,谁在玩“火” 》人民日报,6月22日。
4、《相亲节目鼓励出位表演 应停止低俗化》人民日报,6月22日。
5、《婚恋节目 绝不能靠低俗吸引眼球》
6、王舒怀,《七成网友认为:相亲类节目该“刹车”了》人民网—人民日报,6月23日。
7、张英,《相亲节目整风》南方周末。
8、兰若,《社会谴责可能比官方禁止更有效——影评人周黎明比较中西相亲节目之差异》,南方周末。
9、谭小芳,《非诚勿扰》的营销经。
第三篇:城市交通局部拥堵现象的实例分析—以衡阳市为例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城市交通局部拥堵现象的实例研究—以衡
小组成员:黎长久13160106、林冠国13160137、张弢13160133、张德铮13160148、王子仁13160122、杨昱13610126
二〇一六年七月 阳市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
城市地理学
针对城市局部交通拥堵现象的实例研究—以衡阳市湘江南
路桥头花园路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的规模与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的通行效率与人们生活的便利,特别是由于在城市规划中道路建设的不合理性,导致城市部分路段严重拥堵及有其带来的连锁反映。本文以前人大量的城市交拥堵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城市的局部路段,通过对的衡阳市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进行针对性的实地考察本路段的交通拥堵现状与交通拥堵所带来的连锁反映。同时,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管理、道路周围社会环境等方面多维度的分析道路拥堵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局部道路拥堵的可行性建议,为城市交通事业的完善与交通拥堵的有效性治理提供参考。关键词:城市交通 局部交通拥挤 衡阳市桥头花园路段
交通对策
城市交通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尽管前人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都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然而,或多或少缺乏对交通拥堵规律的客观认识,忽视对交通拥堵成因的客观分析,往往会导致交通拥堵治理情况与预期效果产生偏差,甚至出现越治越堵的现象。城市交通是城市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直接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等大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找到有效的治堵措施刻不容缓。笔者认为,交通拥堵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从目前来看,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各个城市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有道路发展、交通管理、城市布局等各方面的原因,但也有城市管理思路方面的原因,与国外成熟的城市交通管理相对照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在发展模式、道路系统建设有待完善的同时,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由于交通拥堵问题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建设、规划者越来越重视城市的交通建设,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地理学
但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交通布局仍有不合理存在,特别是城市交通的局部路段的拥堵现象严重。对此,我们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局部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原因的分析,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
一、衡阳市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交通现状及问题
1、住宅与商业密集区
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地处衡阳市市区中心雁峰区位置,湘江南路与衡州大道主干路的交汇处。周围有一心苑、首峰小区、新家名居、德源新城小区、创景外滩、兴衡花苑、欧陆花园、新家花苑等十多个小区,住宅区密集。路东面是衡阳市沿江风光带,北面为衡阳市商业中心繁华区解放路。正因为此地理位置的特点,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对此路段交通产生较大压力。
2、车辆主干道、非机动车比重大,交通事故多发地段
由于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地处住宅与商业密集处,上下班时段人流量大,此处成为私家车辆通行主要路段、且非机动车比重较大,交通法规意识差、司机素质不高,乱停乱放、随意性大。导致本路段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显示,非机动车辆占47%,私家车辆占47%,公共交通仅占6%。如图一各交通工具所占比率
图一各交通工具所占比率
3、火车与主要车道汇流处,交通情况复杂
衡阳市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位于衡州大道湘江公铁大桥下,衡
城市地理学
州大道匝道出口,车辆汇聚路段。湘桂铁路穿插而过,火车通车频率大约为20分钟一列,导致交通相应性中断。东面的湘江风光带为衡阳是主要娱乐休闲的地带,人流量大、随意性强,造成此路段交通情况复杂。
二、衡阳市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交通问题原因分析
1、湘江南路路面窄
两条道路通行量十分巨大,然而路面宽度是一定的,仅为双向四车道,所以会造成大量拥堵。不能满足车流需求。
图二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简易图
2、车辆分流混乱
衡州大道与湘江南路交汇路口没有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十分混乱。
如图二所示,A阻挡D,C加大了湘江南路西侧的通行压力,由于没有交通信号系统的疏导与指挥,导致西侧车道十分拥挤。如图三所示:西侧车辆总体通行速度平均不超过5公里每小时,而东侧车辆通行速度在无火车阻挡情况下,平均速度在20公里每小时左右。
城市地理学
图三 湘江南路桥头花园路段东西侧车道时速
3、湘桂铁路与湘江南路交叉。
由于城市建设的历史原因,湘桂铁路与湘江南路共用部分公路路段,此路段东西方向定时有列车通过,每次列车通过时需阻断道路约5分钟以保证行车安全,因此南北向的车辆无法通行。
4、公交站台位置设计不合理。
公交车在桥头花园公交站停车时,南行的道路变成单车道,阻碍通行
5、司机交通法规意识淡薄。
道路至公铁大桥下时,路面缩小为双向单车道,司机时有抢道行为,加剧了拥堵。
三、治理对策
1、在城市道路规划上不能只看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应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预估到以后的社会发展和交通状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做出的决策就更加科学合理。
2、在道路管理上,应该结合此路段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条例。
3、在衡州大道匝道和湘江南路交汇处设置交通信号灯,使行人、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井然有序地通行。
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5、提高公民交通意识,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学习交通知识,城市地理学
提高法律意识,不要抢道。
6、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缓解高峰时段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杜中华.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 2015(26).[2]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2):81-82.[3]张红洁.浅议衡阳城市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0(6):27-28.[4]刘治彦, 岳晓燕, 赵睿.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治理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11):90-96.[5]杨光灿.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D].同济大学, 2008.[6]刘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探讨[J].企业经济, 2011(6):145-147.[7]何玉宏, 谢逢春.制度、政策与观念: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11(9):209-215.[8]鲁小丫, 宋志豪, 徐柱,等.利用实时路况数据聚类方法检测城市交通拥堵点[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 14(6):775-780.[9] 周军, 苏云亭, 梁彦彦.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11):78-79.
第四篇: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泰国为例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泰国为例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第二季度,但病根早在1990年至1995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埋下了。当时,泰国积极实施鼓励外资的政策,处于加快金融业开放、推进本币可兑换及利率自由化的进程之中。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外资持续流入境内,FDI及外债均大幅增加,短期外债比重高达50%以上,一部分境外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外债及外商投资的推动下,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较多国际收支顺差,本币面临着升值压力,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流入。在上述各项因素的作用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1990年至1995年泰国GDP年均增长9.04%),房价及股市大幅上扬,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1997年2月初,国际投机者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然后在外汇市场大规模抛售,使泰铢汇率波动。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动用了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定汇率。3月4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3.17亿美元,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提高到115%~120%,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19.4亿美元。但是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提走近5.77亿美元。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与财务公司的股票,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5月7日,国际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沽空泰铢,造成泰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央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94:1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央行动用约50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央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央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引发金融界对泰 1
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美元兑28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跌至8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政策,实行浮动汇率制。泰国金融危机爆发。
对泰国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不利影响为主,但也会有积极的成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体现在:
第一,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泰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例如,泰国央行采取的提高利率的措施会抑制企业正常投资需求,妨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国际资金流动角度看,大量资金的频繁流动会扰乱泰国的金融市场运作。从公众角度看,金融危机发生期间的不稳定局势会给他们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干扰,泰国的经济秩序也陷入混乱状态。
第二,金融危机发生后泰国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首先,金融危机发生后,外国资金大举撤出泰国,泰国缺乏资金发展经济。其次,以泰铢衡量的对外债务大量增加。最后,泰国被迫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后,泰铢大幅度贬值,给正常生产、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金融危机发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泰国政府被迫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大批企业破产或亏损,泰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近2%GDP,泰铢大幅贬值也使政府损失近1%的GDP。
泰国金融危机的积极成分体现在,其暴露了泰国经济原来掩盖的许多问题--汇率高估、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风险缺乏足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有效的监管体制、过分依赖外资流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泰铢大幅度贬值有利于纠正原先存在的货币高估现象,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当然这些有利影响本身也是在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参考文献: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李毅,《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杨燕华,《燧石》期刊
《面对金融危机泰国中央银行是如何应对的》,李继,《金融会计》期刊
第五篇:职场真人秀节目核心元素分析——以江苏卫视《职来职往》节目为例
职场真人秀节目核心元素分析——以江苏卫视《职来职往》节目为例
中国电视节目在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过程中,真人秀节目占据较大比重,如野外生存类真人秀《生存大挑战》、《走进香格里拉》,就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真人秀节目《幸存者》为模仿蓝本;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是《美国偶像》的中国版本;《中国达人秀》由东方卫视购买英国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的版权制作。此外,中国本土的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电视相亲节目、职场真人秀节目等等,都是在学习、借鉴国外相关节目类型基础上,受制于中国媒介环境和媒介体制,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受众收视需求,而制作出的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新类型。
真人秀节目相对于传统电视节目,需具备四大要素:纪实性、戏剧性、游戏性、参与性。职场真人秀节目的这四个要素与其他类型真人秀节目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形成节目独特优势和看点。下面结合一档较高收视率的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予以思考和梳理。
一、纪实性
真人秀节目吸引受众的核心要素在于“真”,强调实时现场直播,没有剧本,不是角色扮演,相对于戏剧作品有更强烈的真实感,因此节目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普通观众的求知欲、猎奇心和窥私心理。在职场真人秀中,其纪实性具体从三个方面表现。
首先,参与节目各方的身份的真实性。在一期职场真人秀节目中,录制现场的“人”的要素可分为四类:求职者、招聘企业代表、主持人和现场观众。求职者的真实性需从个体真实和整体真实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个体真实即应聘选手身份和个人基本情况的真实。节目制片人马浚益透露,报名和被挑选上节目的比例为两百比一,附有照片和个人资料介绍详尽的报名者会优先考虑。而在节目第二个环节职我本色中,通过选手的VCR短片,了解选手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挖掘选手的闪光点进行测评。其中有些VCR中选手会邀请其朋友、家人出镜,从侧面佐证上场选手身份的真实性。整体真实,在保证每位选手个体真实的同时,节目力求展现求职者的全面性和多元化。从2010年12月节目开播至今,几乎每期四位求职者都各有特点,既有高学历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和学成回国的海归,也有中学没毕业的技术工人和住地下室的“北漂”,甚至还有从未踏入职场的家庭主妇和从机关领导岗位退下的老阿姨。对于这样的安排,制片人坦言,降低门槛,不限年龄和学历,是因为节目观众不仅限于学生群体,而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就业帮助,也希望通过这些热点话题人物来引发大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讨论和对自身的反思与再定位。
招聘企业代表同节目选手一样,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考核的。从年龄来看,涵盖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人,符合目前各企业管理层的实情。就专业而言,涉及 销售、行政、人力资源、策划、设计等多个行业。在招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大多为广大受众知晓并有较高美誊度的企业,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强企业。此外,为追求节目的公开公正,招聘方也会面临“下岗”危机。一般每录制两期节目,18位行业达人中少则五六个,多则一半会被换掉,满足多元化的招聘和求职需求。
主持人的真实性表现为节目现场真情实感的流露。主持人李响在节目中的情绪表现偏重于感性。如选手讲述和母亲的辛酸往事,李响在一旁潸然泪下,遇到性格乐观开朗、擅长逗乐的选手,李响会幽默、夸张地予以配合,而在毕业季的专场节目中,李响更多表现的是对初入职场年轻人的照顾和安慰。主持人和选手、主持人和观众的情感互动在节目中得以真实展现。节目现场观众的征集往往通过网络论坛、贴吧发布征集信息,报名者免费参加节目录制,现场观众多为学生、节目粉丝、选手的亲友团。另外,节目几乎每期都会有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并启动《职来职往》校园行活动,已经在北京、杭州各大高校做推广,并陆续去上海、成都、广州等各大城市推广。
其次,选手参与节目诉求的真实性。真人秀节目是一个造星的平台,普通人往往通过一期节
目变成家喻户晓的明星,如《美国偶像》节目中被美国民众广为知晓的孔庆翔,《超级女生》选出的一届届超女,参加《英国达人》的苏珊大妈。正因为如此,选秀节目被诟病和抨击的就在于参与节目的选手的目的和动机,并不是为求职、求偶或其他,而是为增加曝光率,自我炒作。
《职来职往》为恪守节目的服务性宗旨,在参与选手的筛选和求职成功者的回访两方面予以保证。节目选手的筛选在学历、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方面凸显平民化倾向,同时,节目试图从服务一个人扩展为服务一群人,因此在选手选择过程中又需考量其代表性。如其中一期毕业季专场,选手是一名来自三本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选手在与主持、应聘方交流过程中谈到自己作为一名三本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不公平对待和阻力,尽管求职路途艰难,但自己依然在不断锻炼职场能力,积累职场经验,为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求职者的经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让节目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共鸣。显然,节目组选择这个选手的原因在于她是三本毕业生的代表和正面典型,通过她这个个案反映现阶段这一类学生求职面临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和理解。
再次,细节真实。过程和细节在事件发展脉络中的关系可比喻为线和点的关系。线索完整是表述真实事件的基础,而着力刻画的“点”则是节目呈现给观众的重点和亮点。《职来职往》中,编导通过一个个细节形成节目诸多小高潮。以其中一期典型节目为例,镜头从上场求职者的脚部慢慢往上推移至展露全身,这是节目着重表现的第一个细节,让观众产生对选手的第一印象,在直观上有了好感。随着选手迈向舞台中心镜头拉为全景,可完整摄录到18位达人、现场观众,主持人和求职者居于电视画面中心。接下来近景记录主持人和求职者的开场交流,18位达人中由一位与求职方向相关行业的企业代表出一道面试题,题目多为虚拟情境题,回答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发散性。这时镜头推向选手面部特写,把他临场即时反应的面部细微表情清晰记录,选手或紧张得瞠目结舌,或从容地应答如流,这些细节都是选手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而每一个环节达人都会以是否亮灯的方式对选手表现予以评定,在等待结果过程中镜头拉为现场全景,并突出现场大屏幕上亮灯的变化过程,当结果即将揭晓时镜头转向选手近景,记录他或兴奋或沮丧,抑或是志在必得的自信。
二、戏剧性
一档好的真人秀节目应该是纪实性和戏剧性的统一,“真人”二字突显节目的纪实性,而“秀”,即展示、演示,是给人观赏并让人觉得好看,真人秀如果只追求原原本本纪录,事无巨细地记叙流水帐,节目的吸引力十分微弱。因此,如果说纪实是节目的魂,那么戏剧元素则是节目的体,纪实性必须依附于戏剧性才能展示其不同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的独特魅力。
戏剧性的核心在于故事。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故事从两方面表现。一方面,选择有故事的选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故事,节目组在挑选选手时更倾向于选择故事性强的报名者。观众在收看过程中,除看到面试环节外,也了解到面试过程中穿插的求职者的真实故事,有些是家人间的亲情故事,有些是恋人间的爱情故事,还有的是坎坷的人生经历。观众通过这些选手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熏陶和教化,通过人文关怀赋予节目更深的内涵,同时提升节目的亲和力。
另一方面是故事化叙事。叙事涉及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有三个关键要素:悬念,戏剧冲突,以及细节刻画。以其中一期节目的典型选手为例。求职者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小时候练体操没怎么读书,因为没有入选省队中断了体操生涯,又去学汽车修理,觉得难度太大也半途而废了,参与节目是想谋求一份演员的工作。求职者着一身休闲装,与其他求职者着正装形成很大反差,让观众一开始就产生一个疑问,他为什么上节目,想找什么工作,这个人是否个性张扬,招聘方会对他反感吗,他求职能否成功?选手一上场,节目设置了一个大悬念,并且谜底不会立即揭晓,必须随着节目进程一个个予以解答,把悬念刻意地搁置和延迟。当他完成职业测评后,因为表现不佳,招聘方给予负面评价,而这位求职
者并没有虚心接受点评意见,依然以满不在乎的态度与招聘方调侃,引人反感。就在观众对 他求职成功不抱希望的时候,接下来职我本色环节选手的VCR中讲述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的艰难生活,以及他为报答母亲而志在出人头地的心愿。主持人和达人看 完这段VCR后,每个人都心生感动,有些人当场潸然泪下。此时情节发生了大逆转,人们印象中一个玩世不恭的年轻人原来是个历经坎坷、背负沉重生活压力的孝子。在整个过程中,悬念、人物冲突、细节刻画都进行了刻意的设置和展现。观众仿佛在看一部情节跌宕的短剧,情绪随着情节发展而起伏。
三、游戏性
无论观众还是节目选手、嘉宾都有着游戏心态。而一个好的游戏必须设定好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这两项内容。在职场真人秀中,选手上场后往往经过三四个环节的考核、测评。在《职来职往》节目中设置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名为职场亮剑,选手入场进行自我介绍,18位招聘代表对选手的谈吐、职场礼仪及职业技能测评并评分。其中,相关行业达人对选手进行职业技能测评,此环节还间接考察了选手的心理素质、逻辑思维等全面素质。第二环节即职我本色,选手通过录制的VCR短 片展现自己的闪光点。第三环节,达人继续与选手沟通,在场达人提供适合的职位让选手选择,大于两盏灯由选手选择要剩下的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提供给选手职位、薪酬;最后选手从中二选一或者放弃。
职场真人秀的游戏规则既需具备一定专业性,又要有娱乐性,让观众在放松、愉悦的情绪中获取职场面试、人际关系处理、不同岗位职责等各方面信息为己所用。在此之前的求职类节目较为高端,嘉宾过于严肃,《职来职往》中求职者面对18个不同行业面试官的问答,获12盏以上亮灯则可以自己挑选百家企业就职,12盏以下则只能从对自己感兴趣的面试官的企业挑选,很具有游戏性,而且在这个舞台上,求职成功的几率要比平时一对一面试大得多。但节目制片人同时也强调,每个选手面对的都是严谨的面试,18名面试官都是企业资深的高管,他们根据不同的用人标准,在节目中提出尖锐的问题和苛刻的要求。
参与者进入一个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奖励。选秀节目的奖励是巨额奖金以及成名的机会,益智类节目的奖励是个人才智的展示以及奖金或奖品,相亲节目的奖励是适合的伴侣及曝光率的增加。职场真人秀节目也是通过奖罚机制营造紧张、刺激的视觉观感和心理期待。《职来职往》在每个环节结束时都会由18位达人对选手的表现用亮灯或灭灯的方式予以肯定或否定。表现好的选手一路过关斩将,如果第三轮投票能够亮起12盏灯,那么他就能自主地选择百强企业中的任何一家就职。《职来职往》百强企业联盟中诸如宝洁、星巴克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的职位无论从发展前景还是个人待遇上都具有很大的诱惑。
四、参与性
参与性是职场真人秀节目必须考量的要素。节目的参与动机分析可从应聘方、招聘方、受众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应聘方参与节目的主要动机是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此外,有些人参加节目是为积累求职、面试的经验,从职场达人那儿获取有益建议和帮助。当然,参与者中也不乏为露脸、制造话题以出名之人。无论何种动机,参与者来到节目中都是为获得某种奖励或回报,而无需支付较大成本。
其次,招聘方在节目中被时尚化地称为行业达人,他们的年龄、经历、着装、谈吐等也无不体现出与传统面试官所不同的时代性和时尚化。这些达人中不乏青春靓丽的“80”精英。此外,达人的场上表现也无不体现出平民性,这些平日在公司坐着面试的高管需要在节目里站着完成面试,往往一期节目录制4个小时,如连续录制两期节目则要站8个小时。这些达人不辞辛苦地参与节目的目的与其说是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不如说是企业公关的很好的途径。比如,北京某公司媒体部总监马丁被网友称为“犀利哥”,因为犀利的言论,他的微博粉丝已经增加到5万,还成立了“马丁帮帮忙”微博粉丝群。马丁坦言,自从上了节目,很多商
业伙伴即便谈不成生意也会去打听他、关注他所在的公司,知名度的提高也连带着职场上“获利”。当然,这些达人也面临被换掉的危机,节目制作人介绍,每录两期节目,18位行业达人中少则五六个,多则一半都会被换掉。显而易见,节目组、招聘企业、行业达人都充分认识到参与节目可以为自身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行业达人 纷纷踊跃参加节目,并在节目中充分地展现个人形象,推介企业品牌。
最后,受众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参与是通过观看和反馈行为体现出来的。《职来职往》从2010年12月开播至今,赢得受众认可,反响良好。在各种真人秀节目泛滥的今天,受众对《职来职往》的期待和需求是什么,即受众收看节目的动机和心理。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应,对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心理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在《职来职往》节目中,受众的收视心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是求知心理。现阶段,就业难已不止于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已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求职创业类节目紧跟社会热点,以关注、缓解社会矛盾为宗旨。《职来职往》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大致可分为三类,初入职场的毕业生,为求职作准备的学生群体,谋求新发展的职场中人。第一类,毕业生从节目中获知人才供需信息,企业对应聘者的素质要求和专业考核标准,职场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矛盾等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将要面临的诸多问题。第二类,学生群体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大环境下,纷纷在求学阶段就充分准备,尽管各种考证、考研、考公务员,但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会直接进入职场,对很多学生而言,提前做好求职准备更能预则立。第三类,职场中人或因为工作压力,或由于职业规划的考量,也常有职场信息的获取需求,并要求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自我,求职创业类节目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二是求乐心理。在娱乐文化的熏染下,职场真人秀这类突出专业性、服务性的节目也不可避免要穿上娱乐的外衣。娱乐性元素通过满足、迎合受众的求乐心理以提高收视率。
三是参与心理。参与心理即调动受众的情感因素,使受众的情感与节目嘉宾、选手、主持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其实质是让受众在心理上参与求职者的整个面试过程。因为受众在观看节目中有着强烈的参与心理,所以电视为吸引更多忠实观众,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着意地通过戏剧性情节、镜头的转换、音效等视听综合手段给观众以强烈、紧张的现场感,使观众情不自禁地融入节目的现场气氛中,并产生与台上人物感同身受的参与意识。(作者 张洁意单位: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