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

时间:2019-05-13 10:5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

第一篇: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

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

庞艳辉,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22)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我国从2001年开始地理新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一般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与经济活动及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言之,地理素养就是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而要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地理教师就要更新地理教育观念,不仅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笔者通过对《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及CNKI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课程改革七年来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和实施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

1.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地理思想与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文献分析,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地理思想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1)人地关系、空间观和因地制宜观;(2)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空间观和因地制宜观[4]2;(3)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4)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双重性(文、理性)和实践性。笔者认为上述四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地理思想,但如何科学、准确、全面地阐述地理思想还需要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地理思想的主要任务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即人地协调观,也就是今天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具体包括: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灾害观、地域性观点、地理综合性观点、地理空间观和因地制宜观等。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1)地理观察法、野外调查法、区域比较法、区域综合分析法;(2)地理实验或观测、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会调查、地理文献研究、地理畅想论证、地理思辨探究和地理建模规划。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方法,只是需概括得再全面些,比如应该强调地图法、3S技术等地理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地理方法的培养。

2.地理教育界已经开始重视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实施研究。

首先,国家通过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地理思想与方法是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对地理思想与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次,新编的初高中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中均重视了地理思想与方法方面内容的阐述。第三,地理教育研究人员已开展了地理思想与方法实施途径研究,如夏志芳探讨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褚丽娟和梁万库等人也探讨了这方面问题。第四,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地理思想与方法实施途径问题,如崔准等试图在高三地理知识整体构建中贯穿地理思想,鲍国达提出“定性”与“定量”结合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体现了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虽然地理教育界已经开始了地理思想与方法实施途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有关实施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对此重视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3.系统的思想是自然地理的重要思想。

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研究自然地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孙九林认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和地核等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密切联系而相互作用着的整体,是一个所有的组成要素处在相互作用之中的动态系统”。张纪林认为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盛惠宾运用关系图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杨国栋等比较分析教材中自然地理环境主要要素,认为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等五大要素构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正如陈启洪所说“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把地理环境看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是当今地理学重要研究方法与学科思想”[5]20。

4.区位论的思想是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

一些文章中明确提出了“区位论”思想与方法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如刘希信等认为“高中地理课本新增加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邹少华也认为“高中地理教材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中贯穿了区位理念”。赵学民也指出“区位问题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中学地理教师还对如何分析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朱立新等人构建了区位分析的一般模式,即从自然与人文两大要素分析区位。可见,区位论在人文地理内容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蕴涵其中的地理思想。

5.综合分析法与比较法是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

综合分析法与比较法是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如朱雪梅等提出“地理学科思想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理论支撑”。而区域特征是区域地理核心知识,运用综合分析法学习区域特征的研究比较成熟,具体思路与程序为:明确区域空间范围-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区域人文特征-归纳区域特征-区域利用评价。刘国谱认为“有比较才有鉴别,区域特征的特点决定了比较法是探究区域地理基本特征的重要方法”。李宗录也认为“通过比较,就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高春媚等也指出“抓住区域主要特征,经常运用比较方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已经注重运用综合分析法与比较法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并探究教学策略。

6.地图法是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地理方法。

有关地图法的文章非常多,《地理教育》中还专门设有“地图世界”专栏,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学者们在地图的重要性与作用、地图的教学方法、地图的绘制和地图学习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于地图重要性与作用的研究,如高霞认为《地理的“命脉”——地图》;李晴认为地图是教学的专门语言、常用工具、信息库;张桂兰等认为“地图是和课本文字同等重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陈莉提出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视觉——空间等智能;饶水平等提出利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刘桂侠等结合脑科学、心理科学,提出发挥地图表现空间信息的优势,提高学生空间认知和定位能力,构建空间位置概念。

关于地图教学方法的研究,崔超英提出在地图上寻求地理规律的方法;杨士军等提出读图分析方法等;还有各类地图的教学方法,如等值线地图、区域微观图的判读,教学方法多样。

关于数字化地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胡建民等对电子地图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体现了构建基

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理念。

关于地图学习评价的研究,如张志霞的《地理应考入场券——地图空间定位》一文阐述了地图学习评价的有关问题。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意识薄弱。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研究中学地理的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文章比较少。地理教与学的方法有两大方法论基础:一是地理科学方法,二是教育科学方法。可见地理教与学的方法要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的制约,目前虽然地理教师和学生已潜移默化地运用着某些地理方法,但自觉地将地理研究方法转化为地理教与学方法的意识还不强,有关地理学家思想与方法转化为地理教与学的思想与方法的文章还凤毛麟角,仅发现高建军所作《赫特纳地理教育思想评介》 一文,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教育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意识也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内容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内容虽然多种多样,但对于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内容的系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究竟中学地理教学中应体现哪些地理思想与方法还需要深入研究,明确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内容是开展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教学的基础。

3.中学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力度不够。目前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文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地理教材中学科逻辑与学习逻辑关系研究,如韦志榕认为学科逻辑能够反映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内涵,是通过学科知识结构体现的。第二类,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的体现研究,如韦志榕提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有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区域联系及影响等。第三类,地理教材中科研方法的统计研究,贾明灯对地理教材中科研方法做了粗略统计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笔者认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一本好的地理教材可以将地理思想与方法巧妙的渗透其中。因此,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地理教材的育人功能。

三、进一步加强中学地理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与教育的建议

1.加强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意识,树立地理思想与方法教学观念。了解和掌握地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中学生必备的素养。地理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地理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地理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地理成果的表达与交流,而这正是地理方法的体现。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可以满足这些能力的培养。为此,要重视地理学的认知价值,要学习地理学的思想与方法;了解地理学家是如何进行地理科学研究工作与思维的;挖掘地理课标和地理教材的地理思想与方法方面的价值。要加强学习与训练地理学的方法,必须加强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意识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地理,不仅要学习地理理论知识,更要学习地理理论知识所蕴含的地理思想与方法。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思想与方法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因此,需要开展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内容研究、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和评价研究等工作。在研究的基础上,逐步使人们确立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地理教学发挥其学科的应有的教育价值。

2.多层次、多角度开展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方法多样,高培英运用经验总结法与行动研究法;洪婷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陈启洪运用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刘冬花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研究方法还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目前研究者所用文献主要包括教育类书籍、《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和地理教材等,缺少对地理思想与方法类专著的研究,应将研究文献全面化;渗透途径不仅包括学法、教法,还应培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使教师队伍专业化;编写地理教材时,将地理思想与方法同教学内容完美结合,使学科逻辑与学习逻辑一体化;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专家在中学的专题讲座活动,使研究与教学同步化;吸收国外优秀研究成果等,多层次、多角度开展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

3.深入研究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思想与方法,更好地发挥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把握教材所体现的地理思想与方法,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分析教材,为此,地理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学地理教师有必要开展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体现研究,这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教材,传授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也有利于

促进地理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总之,需要让学生感知地理学视角,掌握一定的地理思想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基于地理学科强大的地理思想与方法教育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了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中学地理要全面贯彻地理思想与方法教育

第二篇: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农村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地理思想的培养,使地理思想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注重应用,锻炼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这对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包括:人地关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地理综合性的思想、因地制宜的思想。

关键词:农村地理教学;地理思想;地理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67―02

一、人地关系思想

1.人地关系思想的阐述

人地关系思想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人地关系”中的“人”包括人类的生存、生产及社会交往活动,而“人地关系”当中的“地”是指自然环境的整体;“人”与“地”的关系就是指人类活动的表现形式与自然环境整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在农村地理教学中要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地理现象。

2.人地关系的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在《全日制普通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实验稿修订版)》中,中学地理教学对可持续发展做了系统的概括。大纲指出: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人地关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线,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可见在面对人地矛盾紧张、生态破坏、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时,学生会站在何种角度思考,了解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人地协调的思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是从世界看中国,在了解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后,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空间的占有率,包括现今城市住房扩建、道路修建占据了大量土地,农村户口分地政策以及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到现今部分城市的二胎政策等热点的信息,与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使教学“亮点”与社会“热点”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人地关系的思想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在面对“地对人”的影响与“人对地”的影响时,教师应该在案例讲解中理清思路,由于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于人类生存起到非决定性作用,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绝对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一是有了自然环境这个前提,不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即“有此未必有彼”;二是在特定场合,自然环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即“有彼未必有此”。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阐述

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思想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由于这种危机感与压迫感,可持续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作为一种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上互利、社会上互助、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核心观点。当我们面对与自然的关系时,要了解什么是合理、恰当的行为,什么是我们应当担当的义务。在地理教材中,我们要有环境伦理观念,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资源的永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环境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农村地理教学中,要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在坚持生态平衡、社会的公正公平与人类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对理论的理解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与渗透,形成中学地理的基本教学框架与教学模式。

3.可持续发展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过程中,在结合教材的同时也要融合具有乡土气息的素材,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理念与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以对家乡“小家”的人美、物美来实现对“大家”环境的关切与热爱。在现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材中,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包括:了解当地自然条件与资源利用现状,了解承担对自然资源与生态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并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与实践活动。

三、地理综合性思想

1.地理综合性思想的阐述

综合性作为学科最重要的特性,一方面反映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综合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完成对象和内容的研究,在方法上要有多种的技能和手段。

2.地理综合性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地理学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复杂性,所以对地理问题的讲解方面要做到定性与定量集成的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维。在教材中体现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人文与自然地理要素要相互结合。

3.地理综合性思想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中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在对聚落的选择上考虑了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水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比较迅速,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四、因地制宜思想

1.因地制宜思想的阐述

因地制宜中的“地”包含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以分为土地、自然环境及人类密切相关并有地区差异的地理环境。所以,因地制宜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差异选择相应的农业类型,扬长避短,是地理学因地制宜的意义所在。

2.因地制宜在教材中的体现

为了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思想,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知识渗透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为前提,以学生的经验与感受为基础,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自主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进程中要拟建学生对知识线索的概念图,根据区域的差异分析出资源与发展条件的差异性,从而使农业发展类型的可能性与长久性也不尽相同,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最终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环境。

3.因地制宜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以现今农村农业发展的产业类型为例,结合因地制宜的正、反两个方面,增强学生对本地资源与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认识。正面例证有助于学生懂得什么是因地制宜和实现因地制宜的合理措施,使人地关系达到和谐发展;反面例证使学生理解违背客观规律造成的危害与后果,并采取相应的补偿机制与生态治理,使学生对因地制宜观点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层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本地的资源产业,为家乡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6[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龚建华,承继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03).[3]袁孝亭,王向东.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4]刘振明.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道德与文明,1999(04).[5]刘盛佳,吴传钧.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J].地理科学进展,1998(03).[6]朱海燕,潘燕.试论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与差异性[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6).

第三篇: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

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

上丰中心学校

一、利用电教手段直现美的形象

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 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 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缔。

在讲授初一地理课“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课时,为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 德情操,增强他们对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 旋律,一幅幅画面通过录像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 寨沟;气势恢宏、人杰地灵的东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鱼肥的太湖美景……随着同学们一阵阵惊喜赞叹,他 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通过现代电教手段 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政治 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 代化的电教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

二、利用电教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 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初一地理课“集体力量大”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 导入的手法。我用VCD影碟光盘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 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同学们进入教学情境,我也因势利导地引入正课。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又利用影碟机播放了一首MTV《团结就是力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主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在雄浑的音乐意境中领略手手相 连、心心相映的崇高美。

地理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 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 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三、利用电教手段剖析美的结构

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 展到理性剖析。分析美的结构是理解美感教育不断深化的表现。现代化电教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剖析美感生成 的主客体结构起着极重要的负载作用。运用电教手段,在理性剖析层面上,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 高阶段。

在初二地理课“奴隶社会科学文化成就”这一课的讲述中,为了使同学们对奴隶时代文化成就有形象直 观地认识,我从激发同学们的审美情感入手,用投影器放映了古希腊雕塑精品《断臂维纳斯》的图片。同学们 掩饰不了失望的神情,显然他们没有相应的审美底蕴,没有找到美感支点。我及时通过录像向同学们强调古希 腊审美观点“美的表象呈现人的光辉”。法国罗丹在《艺术论》中强调:“维纳斯惊人的美不在于媚俗,而在 于清俊的面庞下体现女性的自尊,人格的高贵。维纳斯的意义对历史而言不亚于《人权宣言》。”同学们了解 维纳斯塑像的内在结构和历史背景后面又重新注目于图片。我接着向同学们分析审美心理结构,美在于无限和 有限的统一,在于残缺和完美的辩证,美不仅在于赏,而且在于想。维纳斯臂断了,残缺了,但却给人提供了 丰富的想象余地,残缺的维纳斯在同学们审美心理中完善起来。我用录像播放了多组艺术家重塑双臂的维纳斯,冷峻的、沉思的、羞涩的、行动的……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心目中的维纳斯。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对美 感结构的分析让同学们由被动的美的欣赏者发展为美的发现者和美的创造者,更深入地体会美的情致。另一方 面利用电教手段介绍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拓宽了同学们知识视野,强化理性分析,使智育和美育达到和谐的统 一,在美的情境中,深刻地认识到奴隶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知识。

四、利用电教手段体味美的神韵

美的神韵是内涵与形式共同创造出来的有机结构的灵魂,是审美情境中的最高境界。神韵在美的意境中具 有含蓄性、联想性、无限性、象征性等特点。在政治课美感教育的协助下,在优美音律、鲜明形象中,美的神 韵飘然而出。

神韵美的体味在于想象力的丰富,扩散型思维的拓展。在初二地理课“封建社会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 这一课中,为体现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显现,我通过录像机向同学们放映了著名画家达 ·芬奇经典作品《蒙娜丽莎》的专题片。在放映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很感兴趣。有同学问我 微笑中隐含着什么?我结合课本内容阐述了《蒙娜丽莎》的历史意义,指出一位资产阶级女市民朴素的衣着,慈善微笑表明新兴资产阶级的自信和反封建的人文主义精神。当即有同学表示反对,认为答案不仅如此。我收 集了同学们的反馈信息,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慈母的关切,有的认为是思念亲人的真情流露,有的认为 是领略自然美景的愉悦,甚至有的认为是达·芬奇变型自画像,微笑是自嘲意味。针对同学们的理解,我做了 总结,《蒙娜丽莎》为什么魅力永存,微笑为什么永恒,关键在于这一幅画的神韵美,微笑之中留有广阔的联 想余地,在同学们审美体验中,结合各自审美心理结构,会得到各自不同的美感。同学们在美感教育中,通过 联想体验艺术作品的神韵美,在有限的画卷中感受无限的美的世界。

神韵美在美感生成中除体现联想之外,还表现为深刻的象征意味,象征载体越浓缩,象征空间越广阔,神 韵美的体验就越强烈。在初一地理课“不忘师恩”这一课教学中,为表达对老师的崇敬,我用影碟机播放流 行歌曲《好大一棵树》。随着流动的画面,动人的旋律,我很自然地把“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的大树演 绎成老师的象征。随即我问同学们,大树除老师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同学们凝神思索,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象征质朴的农民,有的认为象征辛勤的劳动者,有的认为象征历史沧桑的祖国,有的俏皮地认为没有 象征只是一棵大树。在总结中我找出象征歧义性正是美感教育的神韵所在,神韵美的体味是美感教育的升华。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配合下,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感悟美的神韵,在想象体味中体验人生。

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 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是个崭新 领域,有待于我们地理课教育工作者的奋进和探索

第四篇: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新市中学 :刘香初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的途径,在主阵地上扎扎实实地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地理教师前面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当前的各科教学中,由于其特殊性,地理科的教学尤其显得特别难教,很多教师大多不愿执教这门课。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培养地理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对学生而言,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一种消极的压迫式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光、声、影、色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先通过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影像图,让学生直接对地球的运动产生感观的认识,形象的电视画面,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昼夜的变化,春夏秋冬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宇宙其它方面的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及探究愿望。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也就由然而生。

二、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的认识特点是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就必须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如:我在讲《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通过让学生观看世界主要气候的影响画面,让学生从电视了解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动物特征等景观,感知不同气候的特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充分的影像感官,不但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

三、扩大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要切实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使地理教学具有高质、高量、高速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做到这一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实现。如,我在讲述《世界的人种》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影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老师既可以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又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七年级《世界的聚落》如果按传统教学讲授,由于教材内容不多,教师三言两语就可讲完,学生听起来肯定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问题很容易解决,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还能增加教学容量。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无疑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同时,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在新世纪的课堂教学中,它的作用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五篇:[中学地理论文]谈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 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呢?我认为:

一、首先应该明确一般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若 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 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 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 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 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 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6.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 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7.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授课时间少,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加之目前高考取消地理考试,必然使部分学生 产生偏科的现象,有的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地理教学如要正常进行亟需一种既能 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用时少,收效大的教学手段。

二、地理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学中的困 难,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电化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 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 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电教媒体向学生提 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这样有 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学生的反馈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正确 的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加以纠正,这样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大有帮助。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处 理好教材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关键,教师又可以借助录像或投影深入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 己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得出结论。教师还可通过当堂测试的办法进行检验。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迁移、应用、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贯彻教学中的设疑、解疑、综合、反馈、矫正、深化的 过程。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 则和启发性原则。[!--empirenews.page--] 2.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 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就高中课本来讲,大小图形就有288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 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 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 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学生读图、填 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 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十章第 三节有关“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幻灯 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 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疑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 来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再加上 高考取消地理科,给培养地理人才带来更大困难。但我认为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 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 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二节“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时,教师可以 充分发挥幻灯的作用,制作一个灯片,把城市周围的主体要素:如资源、能源、交通、河流、农业生产等情况 描绘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建立某一工厂、应安置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做既克服了照本宣科 的毛病,又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发挥联想、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并 把它用到实践中去。又如在复习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有关“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把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上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 更替、五带的划分、气候的变迁、生物的迁移,农业生产的变化等等,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有想象才 有创造,有创造才有开拓。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 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正确而有效地运用好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是培养地理智能型、开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径。[!--empirenews.page--] 4.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中学地理教学来 说,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坏,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1991年国家颁布《中小学地理学 科国情教育纲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 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四节“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利用录像对比 建国前后工业生产的状况,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旧中国工业生产存在依赖性、片面性和落后 性;而新中国的工业生产,仅仅走过四十几个春秋,却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 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特别是讲到我国治理江河、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抗震减灾、齐 心协力、造福于民的事迹时,选用一组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能产生一种震撼,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 我们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同样在谈到我国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时,也应该选用一组合适的画面,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存在问题、有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 解决这些问题。建国后,我国在各行各业中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就是最好的见证。学习中展示一些具体真实的画 面,更能让学生了解国情,深知目前国家还并不富裕,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同时又要让学生 明确科学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总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去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教学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带 来活力,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式。

下载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理学思想

    浅析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理学思想 摘 要:地理学思想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当前地理教学工作者很少涉猎这一研究领域, 这与地理学思想应有的地位和作......

    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

    文档 [文件] dl0024.doc [科目] 地理 [标题] 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 [出处] 地理教学199801 [作者] 李奕 [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 北京二中李奕 一、地理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研究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研究问题 1、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文献,说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及其影响; 根据所查阅的文献书籍: (1)《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的十年发展》(内蒙古......

    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理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郝天文,孔彦鸿·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J〕·水土保持通报, 1998, 18 (3): 62~65· 〔2〕 山仑·振兴黄土高原农业亟待解决的几个科技问题〔J〕·水土保持通......

    地理教学思想 学习心得

    附:学习心得 读《教海求索50年—王树生》学习心得 还记得大学即将毕业的前夕,和我们敬爱的老师依依惜别之时,老师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地理教学第一线,即将成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的......

    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创新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地理 摘要:本文主要对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学地理教学新要求;中学地理教法进行总结和探究。......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精选合集)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汪晓庆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纳入教学目的之中,明确指出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