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0:1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第一篇: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摘要〕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作者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主体方向、人力资源、硬件建设、组织创新和基本原则等若干问题,并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征

以数字化为前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着自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黑龙江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东北农业大学的大豆专题数据库和大庆石油学院的中国石油网页也颇具特色。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厅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6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校”制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必搞人为地重复。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也要遵循。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CALIS项目,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总纲,各高校图书馆要在服从CALIS规划的前提下,从地方性、办学特色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来稿时间:2001年9月)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2.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1(3)

3.陈俊华.IT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期建设.图书情报工作,2001(2)

TheAnalysisofSeveralproblemsonDigitalizationinLibrariesofLocalUniversities.

第二篇: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

肖冬香

摘要: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议的意义、优势及途径,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新农村建设;意义;优势;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服务外延、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需要认真对待和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1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1知识经济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递和服务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分布的趋势,高校图书馆如果还仅将其服务范围限定于封闭的校园,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社会教育中心、知识传播中心、信息存储和开发利用中心,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利用其资源、人才、设备等优势条件,主动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2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我国有1 000余所高校,其图书馆藏书总量超过6亿册,这些数量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不断增加的电子网络文献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但是,高校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利用率多数在50%左右,有的甚至低于40%。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后,可以发展一批较为稳定的农民读者队伍群,打破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封闭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1.3 解决农民知识贫困的有效办法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有8亿多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城市差距巨大,由此产生的信息鸿沟以及导致的农民文化素质低下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农民的落后思想观念,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介入所在地市的建设,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和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消除信息鸿沟、解决农民知识贫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办法。

2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2.1信息资源优势

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如图书、期刊、报纸、光盘、声像资料等。这些文献资料内容丰富、专业性强、门类齐全、准确性权威性强、情报价值高,是各级地方公共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全方位合作,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将更加明显[1]。

2.2人才资源优势

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技术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图书管理、文献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实践经验,还具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开发、挖掘、创新各种信息产品的能力。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组织协调校内各门学科的专家进行课题攻关、技术培训、产品开发等,这种优势也是地方公共图书馆无法企及的。

2.3设备资源优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图书馆管理软件的出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实现了运用计算机手段为读者服务和科学管理,其全新的网络环境还使得高校馆迅速获取文献信息资料,而且能直接参与社会信息系统的循环。因此,在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搜集、整理、加工地方文献,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服务于地方建设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3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3.1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可以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的载体,具备提供信息、传播信息和引导信息的条件与实力,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利民活动。如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崇尚学习,鼓励农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不同要求,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足够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2]。

3.2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做好信息服务

一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打破过去只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单一模式,将图书馆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开放,为广大农村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例如,将部分适合农民使用而在本馆常年利用率不高以及复本过多的书籍赠送给农村图书室,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给有需求的农民用户办理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证,满足他们对科技的需求。二是密切结合本地的农业生产、生活实际及当地的自然状况,对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科研成果及实用性技术、农村文化建设、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等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特色数据库,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三是根据农民信息需求的特点,结合农村实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产品及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如安排专人定期将农民致富信息按果树种植、家禽饲养、特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分类编成题录、汇编、文摘、索引、快讯,及时在网上或信息宣传栏公布;定期搜集整理各级政府出台的最新农业政策以及最新科技信息、供求信息、致富经验等内容编制成小册子免费发给农民;对种养

大户、购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的供求信息服务,加快农产品供求的有效对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3]。

3.3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最大效益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传递渠道畅通、联系广泛的优势,在科技成果向商品和生产力转化中铺路搭桥,通过网站或宣传册等途径将最新、最实用的科技知识传递给农民,实现农民和高校的双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应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学校科研负责人,帮助其科研立项,进行技术攻关,增强高校科研项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积极将学校取得的科研成果信息及时送达农业生产部门,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4],让科技成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强.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

刊,2009,21(8):183-185.[2] 袁代蓉.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4):33-35.[3] 周玉芝.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农业图书情报学

刊,2007,19(11):99-101.[4] 赵财,刘喜,黄晓霞.农业高校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9):37-39,65.

第三篇: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数字一词已经走进了社会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现在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取实现了自由化,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化,知识传播范围拓展了,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信息资源价值也提升了。那么如何构建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给用户一个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平衡、融合的信息保障环境,是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影响,就是“馆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馆藏不再仅仅是对文献的物质拥有和物权占有,馆藏概念的核心已超越了文献的承载者——物,而更加贴近文献的本质,即实物所承载的对象——信息。数字化文献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作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的基于物权转移的实体资源,又包括在使用中不发生物权转移,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了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文献、单机版电子文献和馆藏中已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等实体资源,以及图书馆通过网络途径以协议或授权服务方式获得的网络数据库或网络信息等虚拟资源。即图书馆本馆的实体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内的资源以及网上免费资源等各种类型,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可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具有雄厚基础的传统实体文献资源和强有力的信息组织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决定了二者不可能一支独秀,而要协同共建。因为对图书馆的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所需信息的可获取性,而不是资源类型和信息存放的位置,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不断探索寻求网络环境下两种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特点

信息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对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筛选、整序、组织,使信息更好地成为传播给用户利用的资源,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无障碍地获取。就是说,这些资源的类型可以多元化,获取渠道可以多元化,但利用通道必须是畅通的。

网络时代赋予图书馆的一个独特优势是可以不通过物权转移,只通过协议或授权服务便可获得大量的虚拟馆藏,其相对于传统文献所支撑的传统信息服务手段,表现在服务性、经济性、满足率等服务功能方面的优势,使各图书馆都更加重视对虚拟资源的建设。如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期刊有7096种,到就达到16350种。清华大学图书馆,底,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万种;至底,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已逾3.5万种,其中外文电子期刊超过2.3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43万种,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只有4千余种。国外这种趋势更加明显。1998年,德克萨斯大学购置电子出版物花费了大约经费预算的5%。3年后,该校电子出版物就占到了经费的2o%。

1990年,乔治亚大学图书馆开始为读者提供学术电子期刊,到,仅电子期刊的费用就超过100万美元另外还有100万用于购置其他电子资源如索引、文摘等。可以看出,数字文献建设尽管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惊人。同时,更多的图书馆通过把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特色数据库建设与个性化服务相融合,婕其成为图书馆吸引用向、提高社会彰响匀的段心信息资源。

从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发疑来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蓊.虚拟的电子文献征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源的分布看.不仅有本馆实体型文献信息资源,而且有异地虚拟型信窟资源;扶馆藏献的利用率来看,虚拟型文献的利用率望上升趋势.瓣宴体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服务效率更高;从馆藏形式的特点来看,实体资源馆藏和虚拟资源馆藏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隔、密切相关的两个组成部分。可见,新的信息环境,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由单一的传统文献馆藏结构转向数字文献与传统文献并煎的结构模式。

三、图书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和谐共建”策略

(一)构建科学化的馆藏资源“和谐共建”发展实施规划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呈现出印刷型与数字型复合并存模式,它们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馆藏资源已上升为一种超越有限物理空间和固定物质载体局限的信息资源。从高校用户的需求来看。各学科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仍占很高的比重,这说明在以提供阅读为主的大学图书馆中,传统馆藏文献仍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绝不能忽视实体馆藏建设,数字化的虚拟资源怍为新型的资源形式。不能代替传统的信息资源和交流方式。但数字时代的任何图书馆也都元法靠自已有限的实体资源来保

第四篇: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高校档案是高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是高校发展历史轨迹的真实记载,客观地反映和记录着高校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历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档案工作的网络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数据库及互联网为主体,把文字、图纸、声像等信息存贮在光盘、磁盘等载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等方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生动、丰富及到位的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各高校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点,以档案信息资源为管理核心,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为目标的智能管理过程。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处理、传输、应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实现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高校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会化。

二、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通讯设施配置是整个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基础。要解决信息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信息安全、信息共享、信息存储问题,需要配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磁盘阵列、光盘库、缩微影像数字化设备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学校每年办公经费十分紧张,无法满足档案馆购置大量信息基础设备的需要,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的最大问题。2.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落后

高校内部分单位、部门档案分管领导、兼职档案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正确认识到档案信息化与本单位本部门日常工作之间的联系,认为档案信息化是档案馆自己的事,与己无关,每年只需按部就班做好纸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就可以了,表现在对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档案监管不力,导致疏于管理、电子档案流失严重等诸多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到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3.档案从业人员素质无法完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

部分档案人员素质无法完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完善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新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源将大幅增加,机读型、缩微型、视听型档案资源大量涌现。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对档案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滞后,电子文件归档困难

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实现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完整生成、便捷传递、永久保存、利用共享及其全过程安全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如档案信息的传输、流转、共享必然涉及诸多相关主体及其相互间的关联;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更使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系统、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的关联度明显提高。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需要讲求统一技术语言,更加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但从现状看,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其系统性、配套性,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

5.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由于经费有限,馆藏档案数字化程度较低,经数字化扫描加工处理的档案仅占馆藏档案极少比重,加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一时难以大规模推进,可供利用的档案电子信息资源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学校与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

三、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信息设施配置

高校每年应当设立档案信息化专项经费,为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档案事业一般经费的预算,力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学校专项建设经费,尤其是列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同时档案馆也应妥善高效地使用来之不易的专项经费,在选购信息化相关设备时尽量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一方面,档案部门在购置新设备时,要根据本馆信息化建设需求和支付能力合理购置适合的、性价比最优的信息设施;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旧设备利用率,节约利用资源,将部分淘汰的仍可正常运行的旧机器用于档案目录的信息录入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旧机器,也可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购置其他更急需的信息设备上。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的出台

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是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并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各高校档案馆必须根据国家业已出台的相关标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和信息化标准。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并负责指导实施。各种标准规范与管理制度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产生,要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从而形成约束机制,使所有人员都感到责任重大,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制度,把本职工作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应该包括: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不能一成不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3.与电子校务系统进行信息资源合作共建,加快推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是电子校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也是未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工作重点,对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各高校校园办公自动化统一平台系统和数字校园的陆续投入运行,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必将提上工作日程。高校档案工作者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促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与电子校务系统平台的尽快接轨,抓住机遇依托电子校务平台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进程。

4.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档案信息利用安全

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必然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我们应重视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单位机密、个人隐私等内容的档案,必须保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其次,必须保障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安全。使用安全级别较高的操作系统,及时进行系统漏洞、补丁升级,并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多重备份、异地备份,维护好数据库事务日志,实行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避免由于系统故障或人为破坏造成信息丢失。再次,提高档案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在网络中流转的档案信息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档案部门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除了对已有的防护措施,如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网络安全检测、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技术等进行综合运用之外,还要不断跟进了解新的安全防护技术,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后,档案部门要不断进行信息的保密、安全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保密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对信息的保密与安全意识。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与利用水平

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传统档案的收集、管理与利用环节均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档案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必然要求档案从业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学习和掌握档案数字化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在知识和技能上都要有显著的提高。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数字档案管理的需要,档案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档案信息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组织者、传播者和信息利用的导航人。档案馆要大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有机会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提升他们信息的鉴别、筛选能力,以便主动适应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工作手段的发展变化。档案工作人员也必须不断努力,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尽快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

6.畅通档案信息服务渠道,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网络设施建设,建立电子阅览室,利用网络终端、多媒体、触摸屏等现代技术,使档案利用者享受到方便、快捷、直观的服务是档案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故应努力实现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档案数据库、局域网,充分发挥和拓展现有档案馆网站的作用,使档案馆网站真正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实行新信息上网发布;提供在线电子邮件服务、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视频点播服务等功能,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与用户进行交互式信息咨询,运用跟踪反馈、搜索代理等方式,为用户构建制定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7.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学习,缩短与他校的差距

目前国内各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有的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数字档案管理,有的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正是这种水平上的差距,要求各高校档案部门之间应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交流学习,在技术共享基础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经验要素、技术要素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学习,发挥先进档案馆的示范带头作用,缩短高校之间的差距。

高校档案是高校最重要、最鲜活、最有权威性的知识资源。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越来越重视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档案工作者也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作为今后的重点任务来抓,变静态档案信息为动态档案信息,积极寻求新形势下高校档案信息开发的新方式、新办法,努力创造条件,搭建档案信息化平台,为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步伐奠定基石。

第五篇: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摘 要]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结构,是高校的服务窗口,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职能。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高校的图书馆进入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思路和组织方式,并提出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信息服务模式。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16.075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一定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服务环境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也应该在信息服务模式上加以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利、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支持和文献保障,使高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好的层次跨越。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化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简单的说,数字化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原馆已有的资源和收集到的包括网络资源、广播及各种媒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的服务平台。相比传统的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1.1 馆藏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是其他特征得以存在的土壤,同时这是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便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方便用户利用。

1.2 传递信息网络化

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世界上的图书馆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网络通信系统的研发与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必要设施。因此,只有在完备的网络通信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远程存取、数字文献传递以及馆于馆之前的联系才有实现的可能,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1.3 信息资源共享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特征体现了跨地区、跨行业,将有限的资源和服务发展成无限的资源和服务,体现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巨大优势。

1.4 信息提供知识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系统,用户利用完备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可以一次性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如需要的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等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依次满足。

1.5 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用户、信息服务中心、各类书目利用机构等联系在一起,使用户可以获得馆内外的大量数字信息资源,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信息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1.6 信息实体虚拟化

数字化图书馆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利用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打破了原有的“馆藏”概念的局限性和地域性,将“馆藏”扩展到馆内和馆外,网上和网下。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

2.1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是通过整合高校之间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和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解跨学校的教学科研信息的有效途径,相互了解高校之间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各种文献信息,共同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2 面向教学科研的数字资源建设

2.2.1 加强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合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必须与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建设与开发。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由于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潜在的需求,所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科研人员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当今社会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深入,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变得非常快,用户要求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快速的反映能力,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精准、覆盖面更广,以此来满足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2.2.2 突出学科特点,发挥网络优势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科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突出重点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加强弱势学科,充分的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对各学校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化图书馆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加以整合,构建具有关联的、辐射延伸功能的网状分布系统,从而向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知识服务。2.2.3 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馆和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种不受限制、远程利用其他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将全球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用的馆际资源,明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重点,切实地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努力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立足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3.1 立足于教学科研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服务的立足点,而不是信息资源,这是基本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当前所需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积累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教学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最新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创造出研究成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应逐渐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特殊需求,因此,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应该主要应对特殊用户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支持的个性化服务中,最常采用的乃是基本的模式是“定题式”服务,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某个特定的教学科研课题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课题及时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科研的最新动态、发展形势和成果等信息,保证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从而确保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2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供特色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已经成为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网站点的建立,扩展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内容,实现了网上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在高校内充分利用网络,在保持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发展,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知识服务的新模式。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高校内数字化图书馆特色的信息资源资料库。高校图书馆将馆中所收藏的藏品、重点学科的文献、本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论文等特色资源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开发,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还可以节省高校师生的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更加深入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建立包括提供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导航的检索链接系统。为方便高校师生查阅各种知识和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丰富准确的导航链接系统,使高校师生可以方便、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优化检索查询的质量。

(3)开设网络课程。建立网上学习中心,提供网上课件和学习资源,为网上课程提供相关的数字文献服务。

(4)建立专业性的网上学术交流服务平台。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资源资料库,与国内外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链接,形成专业的信息集成系统,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提高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真正的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智囊团”。

结 语

对用户来说,理想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应该是:智能化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完善的用户教育培训制度和高度有效的个别咨询三位一体的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永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何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主要

下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探讨

    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探讨 [摘要] 文章分析了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认为高校应主要负责这项建设工程,并就建设程序、建设原则和应注意的问......

    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陈建华 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 230039 摘要:介绍了电子资源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方式及特点,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

    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 【摘 要】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地保护古籍,是每一个古籍保存单位的职责。数字化建设为古籍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关键......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摘要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最早开始古文献全文数字化的图书馆之一,本文对上海图书馆1996年以来的古文献数字化工作历程与内容作了介绍,其中......

    高校图书馆赠书工作相关问题分析

    一、赠书工作的意义赠书对于图书馆来说是图书采访的途径之一,不论捐赠者对图书馆的赠予是属于金钱或书籍资料,均能增加图书馆资源。这种非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不仅是大众对图书......

    高校图书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问题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问题探讨 The search of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s library run by local peo ple 黄 少 如(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作者:周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随着当今高等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工作的大......

    高校图书馆学校特色资源建设探讨

    高校图书馆学校特色资源建设探讨 〔摘 要〕通过网络调查,介绍我国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学校特色资源的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学校特色资源的平衡发展,以校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