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郑政文【2007】13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5篇

时间:2019-05-13 10: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30郑政文【2007】13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30郑政文【2007】13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第一篇:6.30郑政文【2007】13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郑政文〔2007〕1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豫政办〔2007〕3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土地调控工作,加强土地管理,现通知如下:

一、转变观念,依法合理利用土地

土地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对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文件相继出台,我市各县(市)、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土地调控政策,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责任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当前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违法违规用地现象还依然存在。为此,各县(市)、区,各部门必须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深刻领会土地调控政策的精神实质,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和管理的行为,切实做好土地调控。

二、严格落实土地调控政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贯彻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要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出发点,从强化责任机制,规范管理机制,建立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入手,进一步做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工作。

(一)认真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各县(市)、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辖区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郑东新区管委会要协助金水区、管城回族区对其规划范围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共同负责。市政府与县(市)、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签订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县(市)、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每年要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自查,并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责任目标履行情况上报市政府。

(二)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各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对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管护制度和核查统计制度,加强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管理,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之前,因经济建设需要,确需调整规划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除符合法定的条件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各级政府对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负责。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的计划管理。今后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作为所有实际发生用地的控制指标,对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超过当年下达计划指标的,要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计划指标。

(四)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78号)要求,对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下发前,已经签订工业项目投资协议,确定了供地范围和价格,所涉及的土地已办理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的,各县(市)、区政府要集中时间和力量,严格按照《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的规定,将意向出让、租赁地块的位置、用途、土地使用条件、意向用地者和土地价格等信息向社会公示后,抓紧签订土地出让或租赁合同,且必须在2007年6月30日前签订完毕。6月30日后,工业项目使用国有土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土地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经济、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尽快制订《郑州市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

(五)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之前,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年度计划指标由市政府统一调配。市内五区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以及关乎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项目,不再用于商品住宅开发项目。

(六)加强土地储备工作

进一步明确土地储备范围。拟改变用途用于经营性开发建设的原划拨、出让土地;旧城改造(包括危旧房改造)用地;依法收回的国有存量土地;新增国有建设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城中村改造土地;重点发展区域用地以及政府确定纳入储备的其它土地。上述范围内土地由政府统一储备。纳入政府储备范围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各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做好配合工作。

(七)积极推进“三项整治”工作

加大农村旧宅基地、工矿废弃地、砖瓦窑厂的“三项整治”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新机制,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合理布局调整。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签订“三项整治”目标任务,对完成“三项整治”目标任务的,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上予以倾斜,否则,减少下年度建设用地指标,直至停止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审核。

(八)摸清家底,盘活存量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尽快开展土地调查,逐地块查清全市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利用现状,为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土地管理奠定基础。

(九)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

严格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和市政府公布的建成区范围,依照有关程序,加强对“城中村”土地管理,“城中村”改造用地纳入政府储备范围。凡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城中村”土地,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建设规划手续,并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开发改造的,按违法用地依法查处。

(十)完善征地制度,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征地制度,规范征地程序,确保农民征地知情权。在征地综合区片地价公布前,市内五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征地标准不得低于3万元/亩,县(市)、上街区和乡镇用地范围内征地标准不得低于2万元/亩。同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力保征地补偿费及时支付到位。加快市内五区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费新标准的制订工作,待征地综合区片价发布后一并实施。要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培训、就业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和《国土资源信访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2号),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土地信访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十一)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认真做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的土地执法检查工作,继续开展土地执法专项清查活动,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各县(市)、区政府对辖区内违法用地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凡辖区内发生重大土地违法案件的,将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体系,解决土地执法中调查取证、移

送移交、强制执行等难题,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做到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各县(市)、区每年发生的违法新增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法履行审批相关手续后,该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可以计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由各级政府按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交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面积超过年度计划的,除相应扣减下一年度计划指标外,按违法用地予以查处。

三、加强领导,确保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事关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年底,各县(市)、区政府要将本辖区内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向市政府作出专题报告。

二○○七年七月三十日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豫政办 〔2007〕3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下发以来,国家对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文件相继出台。为落实好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切实加强土地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土地调控政策,牢固树立依法依规合理用地的观念

土地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责任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当前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地观念与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等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违法违规用地现象还依然存在。为此,各地、各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深刻领会土地调控政策的精神实质,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转变观念,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国家和省关于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严格落实土地调控政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要从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有利于土地管理出发,调整利益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健全法律监督机制,进一步做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工作。

(一)认真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政府之间要逐级签订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目标考核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有关办法和规定加强目标考核。省有关部门在一般考核年对省辖市耕地保护目标进行抽查考核,在目标考核年对耕地保护目标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省辖市政府每年要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自查,并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责任目标履行情况上报省政府。省政府每年对省辖市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要限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审批;超出土地利用计划的,扣减下一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依法依纪处理直接责任人,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耕地保护成效显著的,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上给予倾斜。

(二)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对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管护制度和核查统计制度,加强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管理,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高度重视规划调整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规划调整。在新一轮规划修编完成之前,确因经济建设需要调整规划的,应本着从严从紧、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规划调整的规模和频率,调整的面积应控制在计划以内。调整规划要做到城、镇、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扩大,除符合法定的条件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查规划调整内容,并组织听证。各级政府对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负责。

(四)加强经济政策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新的征收标准和缴库办法,30%缴入中央金库,70%缴入省级金库。对省级收取的70%部分划出20%由省级统一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建设与保护、跨区域项目的土地开发整理等;其余50%部分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规定支出。

省级财政集中土地出让金总价款的3%由省统一管理使用,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基本农田建设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各省辖市每年1月15日前要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汇报上一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划转、使用及取得成果等情况。

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改革征收计量办法。将耕地开垦费由按土地补偿费倍数征收改为按占用耕地类型和面积征收。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10-14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1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1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14元/平方米收取。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20-24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2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2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24元燉平方米收取。从2007年起,对城市规划区外的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和单独选址项目,凡不能在本省辖市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的,由省级负责“占补平衡”,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直接用于跨区域“占补平衡”项目的调剂安排。

(五)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工业项目使用国有土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土地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工业项目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严禁通过计划立项、规划定点先行确定土地使用者;严禁出让后擅自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严禁不按规定公开发布出让公告和出让结果。对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办理土地出让或改变土地用途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自2007年1月1日起,全省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我省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以各种形式补贴、返还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工业用地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之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具体工业用地地块出让方案。出让方案内容包括产业准入条件、规划设计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出让年限、开工竣工期限等土地使用条件。出让方案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具体办法按照《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执行。(六)节约集约用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供应调控机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严格土地供后监管和考核。健全土地供应计划编制方法,构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网络,增强有效监管手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挂钩机制,研究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节办法。

严格规范工业集聚区用地。支持和鼓励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中。工业集聚区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明确用地范围,划定用地边界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区。强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区的规划和建设,凡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都必须使用多层标准厂房。

统筹安排用地计划,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的协调和督办。凡是需要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重点项目,有关部门要提高效率、简化程序,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支持。

(七)严格规范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根据我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对列入划拨用地目录的基础设施和特许经营权的项目用地,凡属于市场竞争性的,尽量作为出让用地审批。省政府审批建设用地的范围、权限、程序及各省辖市、县(市)城市、乡镇建设用地申报的批次数量,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5〕32号)执行。各省辖市批次用地每最多申报5个批次,巩义市等35个扩权县(市)每最多申报4个批次,其他县(市)每最多申报3个批次。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件或省转报件即时受理。除特殊情况需要作报批说明外,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

(八)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继续开展土地专项清查活动,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土地违法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强化国土资源、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要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要查处违法责任人。继续加大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曝光力度。对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以前的违法用地案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对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后新发生的违法用地案件,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严格管理、改进服务,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宣传,积极引导和指导用地单位合理利用土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各级发展改革、监察、公安、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农业、环保、建设、房产、规划、交通、水利、地税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执行好土地调控政策。

附件:《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附件

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

行)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精神,规范工业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用地单位或个人在土地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三条 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组织实施。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控制目标、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储备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等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工业用地出让计划,经同级政府批准后,通过河南省土地市场网、当地土地有形市场和其他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五条 出让计划内的工业用地属新增建设用地的,依法实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各省辖市、县(市)申报新增建设用地必须符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属使用存量国有土地的,应编制开发整理方案。

第六条 出让计划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实施征收后,各省辖市、县(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要及时进行开发。工业用地按照“净地”出让要求,省辖市本级要达到“五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排水、通讯和宗地内平整),县本级要达到“三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和宗地内平整)。对存量建设用地也要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整理。

第七条 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工业用地出让计划内具体宗地有使用意向的,可以提出用地预申请。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工业项目用地预申请,了解市场对工业用地的需求情况,调整完善工业用地出让计划。

第八条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限制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由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部门制订工业用地宗地出让方案。按照出让方案要求,细化土地使用条件,明确产业准入条件、规划设计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土地用途、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供地时间、出让年限、项目建设开工竣工期限等。采用竞单位面积地价方式进行公开出让的,应在出让方案中明确。

第九条 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应按规定报省辖市、县(市)政府批准。

第十条 经批准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由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6〕114号)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十一条 中标人或竞得人凭省辖市、县(市)政府土地出让方案批准文件、土地成交确认书等资料,依法办理工业项目立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报批手续,报批手续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由国家发展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的工业项目,报批手续在12个月内完成;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由省发展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的工业项目,报批手续在9个月内完成;由省辖市、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由省辖市、县(市)发展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的工业项目,报批手续在6个月内完成。

在规定时间完成有关报批手续后,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能按时办理相关报批手续的,按有关规定或约定另行处置拟出让土地。

本条内容应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告中予以明确。

第十二条 多层工业标准厂房开发建设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第十三条 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河南省土地市场网、当地土地有形市场以及其他媒体等发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告和出让结果。

第十四条 工业项目用地由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出让合同约定的竣工时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家和省重点及用地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十五条 租赁国有土地进行工业项目建设的,参照本实施细则进行。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

管理的通知

豫政办 〔2007〕3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下发以来,国家对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文件相继出台。为落实好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切实加强土地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土地调控政策,牢固树立依法依规合理用地的观念

土地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责任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当前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地观念与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等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违法违规用地现象还依然存在。为此,各地、各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深刻领会土地调控政策的精神实质,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转变观念,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国家和省关于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严格落实土地调控政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要从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有利于土地管理出发,调整利益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健全法律监督机制,进一步做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工作。

(一)认真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政府之间要逐级签订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目标考核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有关

办法和规定加强目标考核。省有关部门在一般考核年对省辖市耕地保护目标进行抽查考核,在目标考核年对耕地保护目标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省辖市政府每年要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自查,并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责任目标履行情况上报省政府。省政府每年对省辖市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要限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审批;超出土地利用计划的,扣减下一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依法依纪处理直接责任人,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耕地保护成效显著的,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上给予倾斜。

(二)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对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管护制度和核查统计制度,加强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管理,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高度重视规划调整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规划调整。在新一轮规划修编完成之前,确因经济建设需要调整规划的,应本着从严从紧、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规划调整的规模和频率,调整的面积应控制在计划以内。调整规划要做到城、镇、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扩大,除符合法定的条件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查规划调整内容,并组织听证。各级政府对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负责。

(四)加强经济政策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新的征收标准和缴库办法,30%缴入中央金库,70%缴入省级金库。对省级收取的70%部分划出20%由省级统一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建设与保护、跨区域项目的土地开发整理等;其余50%部分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规定支出。

省级财政集中土地出让金总价款的3%由省统一管理使用,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基本农田建设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各省辖市每年1月15日前要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汇报上一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划转、使用及取得成果等情况。

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改革征收计量办法。将耕地开垦费由按土地补偿费倍数征收改为按占用耕地类型和面积征收。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10-14元燉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10元燉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12元燉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14元燉平方米收取。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20-24元燉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20元燉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22元燉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24元燉平方米收取。从2007年起,对城市规划区外的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和单独选址项目,凡不能在本省辖市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的,由省级负责“占补平衡”,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直接用于跨区域“占补平衡”项目的调剂安排。

(五)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工业项目使用国有土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土地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工业项目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严禁通过计划立项、规划定点先行确定土地使用者;严禁出让后擅自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严禁不按规定公开发布出让公告和出让结果。对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办理土地出让或改变土地用途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自2007年1月1日起,全省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我省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以各种形式补贴、返还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工业用地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之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具体工业用地地块出让方案。出让方案内容包括产业准入条件、规划设计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出让年限、开工竣工期限等土地使用条件。出让方案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组

织实施。具体办法按照《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执行。(六)节约集约用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供应调控机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严格土地供后监管和考核。健全土地供应计划编制方法,构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网络,增强有效监管手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挂钩机制,研究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节办法。

严格规范工业集聚区用地。支持和鼓励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中。工业集聚区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明确用地范围,划定用地边界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区。强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区的规划和建设,凡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都必须使用多层标准厂房。

统筹安排用地计划,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的协调和督办。凡是需要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重点项目,有关部门要提高效率、简化程序,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支持。

(七)严格规范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根据我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对列入划拨用地目录的基础设施和特许经营权的项目用地,凡属于市场竞争性的,尽量作为出让用地审批。省政府审批建设用地的范围、权限、程序及各省辖市、县(市)城市、乡镇建设用地申报的批次数量,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5〕32号)执行。各省辖市批次用地每最多申报5个批次,巩义市等35个扩权县(市)每最多申报4个批次,其他县(市)每最多申报3个批次。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件或省转报件即时受理。除特殊情况需要作报批说明外,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

(八)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继续开展土地专项清查活动,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土地违法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强化国土资源、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要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要查处违法责任人。继续加大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曝光力度。对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以前的违法用地案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对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后新发生的违法用地案件,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严格管理、改进服务,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宣传,积极引导和指导用地单位合理利用土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各级发展改革、监察、公安、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农业、环保、建设、房产、规划、交通、水利、地税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执行好土地调控政策。

附件:《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郑州市人民政府郑政33号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全市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制度的通知

郑政文〔2012〕33号

2012年2月17日

各产煤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强化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推进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及时有效治理各类安全隐患,防止煤矿事故发生,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煤矿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煤矿安全生产“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和“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的管理理念,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机制,推进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确保全市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环环相扣,闭合管理”的原则。强力推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环五步”模式,五环即煤矿企业、主体企业、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县(市、区)政府、市煤炭管理部门;五步即排查隐患、建档分类、落实整改、全程跟踪、验收销号,实现环环相扣、闭合管理。

2、坚持“排查隐患与跟踪督办责任分离”的原则。鼓励查出隐患,多查隐患,排查的隐患一律移交下级单位或部门跟踪督办,实现排查隐患与跟踪督办责任分离,解决安全检查“发现不了问题和发现问题解决不了不报告”的顽症。

二、建立煤矿安全隐患分级排查机制

煤矿企业:每天组织人员开展一次井上、下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瓦斯、水害防治等措施落实情况,现场“三违”情况等。排查工作应由值班矿长和跟班矿长组织实施。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组织排查不少于5次,其他矿级领导每月组织排查不少于10次。 煤炭主体企业:每周对所属煤矿开展不少于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在全面排查基础上,重点对所属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所属煤矿企业矿级领导下井带班情况、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及贯彻落实情况等进行排查。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下井次数不少于5次,其他分管负责人不少于8次,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不少于10次。 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煤矿开展日常、专项和突击检查,并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每旬对辖区内地方主体内煤矿企业及单独保留煤矿企业组织开展不少于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每矿每月由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领导带队排查不少于1次。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主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开展情况、矿井通风瓦斯管理、采掘布置、水害防治等各环节、各系统进行排查。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月下井次数不少于3次,分管负责人每月不少于6次,各业务科室负责人每月不少于8次。

产煤县(市、区)政府:负责辖区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具体的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每季度政府常务办公会要听取一次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汇报;每半年要组织对本辖区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至少开展一次督查。 市级煤炭管理部门:负责对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主体企业和煤矿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重点督促、检查、指导。每月对各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一次重点督查,并就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对主体企业、煤矿企业进行抽查。对主体企业,重点抽查主体企业对所属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瓦斯水害等主要灾害排查治理情况等;对煤矿企业,进行随机抽查或重点抽查。

逐步建立煤矿企业、主体企业、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产煤县(市、区)政府、市煤炭管理部门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权责清楚、奖惩分明的五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三、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登记管理机制

各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主体企业、煤矿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及时报上一级管理机构备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排查时间、排查单位、排查人员、存在隐患、整改期限、转办时间、转办单位、整改责任人、验收时间、验收人、验收结果等。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应按以下要求建立:

(一)煤矿企业分别建立省、市、县煤炭管理部门,主体企业及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二)主体企业分别建立省、市、县煤炭管理部门及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三)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分别建立省、市煤炭管理部门及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四)市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分别建立省煤炭管理部门及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四、建立安全隐患治理整改机制

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治理后生产、不治理不生产”的原则,遵循“分类建档,现场整改,跟踪督办,验收销号”的步骤进行治理整改。

(一)分类建档安全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隐患是指《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所列15种重大安全隐患。各级管理部门、主体企业及煤矿企业分别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建档。

(二)现场整改煤矿企业对各级排查出的隐患,能够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措施,按照“五定”(定时间、定标准、定资金、定人员、定措施)原则进行整改。

(三)跟踪督办

1、市级(不含市级)以上有关部门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由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负责跟踪督办,重大隐患由市煤炭管理部门挂牌督办。

2、市煤炭管理部门在明查、暗访、专项检查、综合检查、抽查、巡查、督查中发现的一般隐患由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跟踪督办;重大隐患移交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挂牌督办。

3、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由主体企业(或单独保留煤矿)跟踪督办;重大隐患移交主体企业挂牌督办。

4、主体企业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由煤矿企业跟踪督办;重大隐患移交煤矿企业挂牌督办。

5、煤矿企业排查出的一般隐患按照隐患类型,根据职责分工由相关业务科室跟踪督办;跟班矿长当班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由当班安全员和技术员负责监督整改落实。煤矿企业排查出的重大隐患一律由煤矿矿长挂牌督办。

(四)验收销号

1、煤矿企业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由分管副矿长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经矿长签字后方可销号。

2、主体企业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由主体企业相关业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经主体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签字后方可销号。

3、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由所在辖区煤管站(执法中队)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经煤管站(执法中队)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方可销号。

4、市煤炭管理部门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由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并经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分管安全负责人签字后方可销号。

5、重大隐患验收销号工作按照“谁挂牌、谁督办、谁验收、谁销号”的原则进行,对排查出的隐患由督办单位验收合格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查出重大隐患单位销号,方可销号。

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机制

市、县(市、区)政府、主体企业分别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并建立煤矿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奖励基金。市政府委托市煤炭局每半年对各县(市、区)政府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通报,并作为县(市、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产煤县(市、区)政府制定考核细则,每季度对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主体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及时报市煤炭管理部门备案;主体企业制定考核细则,每月对所属煤矿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备案,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同时根据考核情况,按以下规定进行奖惩:

(一)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组织得力、工作认真、及时查出重大隐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进行通报表扬,根据贡献大小,给予单位记业绩,个人记优先条件。

(二)对未按照文件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挂牌督办、跟踪监控的部门或企业,应分别对相关部门具体责任人记过错一次;对煤矿企业实施停产整改一个月,并建议发证机关吊销主体企业分管负责人和煤矿分管负责人任职资格证。

六、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机制

为提高隐患排查质量,确保隐患能在一线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对以下情形实施责任追究:

(一)各级部门在隐患排查过程中查出的重大隐患,按照规定及时移交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后,因督办不力致使隐患整改不到位导致煤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对督办及跟踪落实的负责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查出隐患的部门及人员免于责任追究。

(二)市煤炭管理部门在抽查中发现存在重大隐患,而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主体企业、煤矿企业未排查出,按照“重大隐患等同事故”的原则,追究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主体企业及煤矿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市煤炭管理部门在抽查隐患排查质量时,发现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主体企业及煤矿企业未按规定排查隐患或隐患排查不细、质量不高,导致应查出的安全隐患而未查出的,依照规定予以追究。

(四)对重大隐患拒不整改、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擅自组织生产的煤矿企业,依法提请政府予以关闭,并建议发证机关吊销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煤矿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证,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按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五)对存在安全隐患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或应查出安全隐患未查出而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将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篇:8、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储备工

作的通知

郑政〔2005〕12号

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调控土地市场,规范用地秩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证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土地储备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充分发挥郑州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储备工作的政策指导和业务监管,决定对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由市人民政府市长任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市内五区区长任成员(具体成员名单见附件)。

二、土地储备实行计划管理

市区范围内应当由政府储备的土地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计划。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发展改革委、建委、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房地产中长期发展计划和旧城拆迁改造计划,编制郑州市土地储备中长期计划和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后,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相关部门不得为建设单位办理规划、用地等手续。土地储备计划确需调整时,由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集体土地的征收

(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以及规模控制范围外符合有偿使用条件的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和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征收的其他集体土地,均应作为政府储备土地。政府储备土地的统一征收工作,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具体负责。

城中村改造进行异地建设,政府采用置换方式解决建设用地置换出的土地,以及根据有关规定核定的城中村改造用地规模以外的土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二)市土地储备中心应与被征收土地所在的区人民政府(或区人民政府委托的单位)签订工作协议。各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协议规定负责协助市土地储备中心做好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安置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三)纳入政府储备的集体土地征收,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征收补偿协议。

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按照国家、省和市制定的补偿标准执行。

(四)市规划局依据城市规划办理规划手续;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土地征用、转用的报批和违法用地的查处,制订土地征用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五)在政府储备土地范围内,严禁用地单位违规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收协议;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

四、国有土地的管理

(一)全面清查国有土地资产

由市国资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建委、经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土地储备中

心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国有土地资产清查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对辖区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资产,以及已经改制的原国有、集体企业的土地资产,摸清底数,分类登记造册,加强监督管理。

(二)国有划拨土地的管理

1.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申请补办土地出让手续的,其用地条件、用地用途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否则,市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2.因城市规划的更新和调整,国有划拨土地拟由原土地用途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包括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转让)的,由市人民政府收购后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重新确定土地使用者。

3.因抵押权实现或司法机关依法裁定处置的国有划拨土地,市国土资源局自接到协助执行通知后,会同市规划局重新审核用地规划用途。

土地用途未发生改变的,市国土资源局在土地有形市场上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公开出让,出让成交价款扣除相当于原土地使用者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的剩余款项,由法院依法处置。

土地用途需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由市人民政府按原土地用途的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收购,收购价款由法院依法处置。

4.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需要搬迁异地建设而腾出或空置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收购或者收回。

(三)国有出让土地的管理

1.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履行出让合同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可申请政府收购。

2.土地使用权转让时申报转让地价低于标定地价20%的,市人民政府优先收购。

3.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因城市规划的更新和调整,拟由原土地用途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包括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转让)的,由市人民政府收购后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重新确定土地使用者。

(四)国有企业改制土地资产管理

国有企业改制的土地资产处置涉及以下情况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1.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其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按原用途随企业整体资产一起转让的,必须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郑政〔2004〕6号)要求,在市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买受人持成交手续到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到相关部门办理其他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2.改制企业或兼并企业(含破产企业)的用地,因城市规划的更新和调整,拟由原土地用途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包括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转让)的,由市人民政府收购纳入政府土地储备;不予收购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凭市土地储备中心出具的意见办理有关手续。非因城市规划的更新和调整,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否则,市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五)国有土地收购价格的确定

国有土地收购价格或收回补偿价格,按照宗地原土地用途和原土地使用权类型的评估价格确定,或按出让所得总价款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比例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六)旧城拆迁改造

旧城改造拆迁后的土地用于经营性开发的,纳入政府土地储备,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地产集团)作为拆迁人根据土地储备计划实施拆迁。拆迁后土地纳入土地储备库。各区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和社会稳定工作,保证土地储备工作顺利进行。

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按照拆迁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执行。

五、储备土地的管理

(一)市土地储备中心征收的集体土地和收购的土地、市人民政府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旧城改造拆迁后用于经营性开发的土地,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

市人民政府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办理法定手续后移交市土地储备中心,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

凡纳入政府储备库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管理。

(二)储备土地实施过程中需要拆迁、安置、前期开发和经营的,由市地产集团组织实施。

(三)政府储备土地的有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六、储备土地的市场供应

有偿使用的土地,全部从政府统一储备的土地中供应。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符合国家规定协议转让条件的,同一地块如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也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

市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根据政府土地储备量、各类建设用地需求量、城市规划、土地供应计划等情况,共同制定储备土地的出让计划,经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有计划地投放市场。

七、储备土地的出让收益管理

(一)储备土地出让后,土地出让收益全额上缴市财政。

(二)集体土地征收和国有土地收购成本费用,待土地出让后由市财政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拨付市土地储备中心。

(三)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规定,企业所得的土地收购或收回补偿资金可优先用于职工安置,不足部分由企业向市国资委提出申请,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拨付。

(四)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和达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调查确定补偿金额,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拨付。

(五)新增国有建设用地,根据市内五区基础设施投入情况,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和协议方式出让的,按土地出让净收益一定比例分配给各区。分配给各区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待土地出让后,由市财政及时拨付。

本通知适用于郑州市市内五区,各县(市)、上街区参照执行。

下载6.30郑政文【2007】13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6.30郑政文【2007】13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