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高军人教育水平的要求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意义

时间:2019-05-13 10:0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代提高军人教育水平的要求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代提高军人教育水平的要求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意义》。

第一篇:新时代提高军人教育水平的要求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意义

新时代提高军人教育水平的要求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意义

【摘要】“实现军队建设转型,关键是人才素质转型”。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新时期军队培养军人面临的新的课题和发展机遇。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我国国防建设要树立大国防观念、贯彻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方针、国防建设要以提高军队现代化为中心、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关键字】创新型军事人才;现代化;国防教育

当今世界,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对我国来说,由于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的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多,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与挑战。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全体公民必须强化国防观念,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一、树立大国防观念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国国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国家的建立,国防也随之痴线。国防历史也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荣辱,兴衰告诉我们:兵者,国之大事,虽可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无备。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国泰民安,必为兵之强人;凡是丧权辱国,必是兵之弱者。作为世界军事与建筑史上奇迹的万里长城就是国防的一个鲜活的实例。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古往今来,国防虽依国家的性质、制度、国力及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一切国防的共同本质,都是以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为核心来组织的,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现代国防是大国防、社会国防、全民国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二、国防的必要性

翻开古今中外的战争史,我们不难看出“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观念的强弱成为国家民族兴衰的“晴雨表”。从我国历史上看,春秋战国时期为加强国防力量就开设了以射御为内容的军事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评判国人能力大小的尺度。唐玄宗时国内歌舞升平、毁戈牧马、罢将休兵,乃至“安史之乱”时,一些士兵听到攻城的鼓角声,竞吓得从城上跌落下来。从国外历史上看,法国和平时期疏于战备致使二战初期不敌

德国进攻,迅速败军亡国。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政府提出“防务之事是全民的事”,军人作为祖国守卫者,他们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和现代国防的人才基础,抓好国防教育就抓住了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深入、持久地对军人开展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教育,对增强军人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国防建设要以提高军队现代化为中心

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无非是两件大事,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国防现代化是“四化”之一,是其他“三化” 的可靠保障。没有国防现代化,在我国实现工农业及科技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这应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实现国防现代化是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总要求,因此,国防建设一定要以军队现代化为中心。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总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参照,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高标准。所以,我国国防现代化应有它的客观标准,那就是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具有不可轻视的综合国力和敌对势力畏惧的国防实力,但与发达的军事大国相比,在国防现代化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国防以军队的现代化作为中心任务,就能缩小或消除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就能解决与现代信息化战争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实现国防现代化也是我国国防建设的当务之急。国防现代化的中心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实现国防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质量建军,实现军队建设的两个根本转变。即在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由打赢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国防力量的主体是军事力量。我军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优良传统的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这是我军的优势。但在武器装备上还不如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不仅与大国军队的地位不相称,而且与现代战争的要求也相差甚远。

四、提高军人的教育水平4、1以开放式教育理念,优化军人的教育内涵

开放式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以及大量开放式教育的实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提出了“超越传统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概念。这激发了世界向知识型社会的转变,开放式教育自此得以推广。开放式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式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人本教育、创新教育和开放教育,这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学校结合军人培养的实际,优化军人培养的教育内涵,具体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践:

(一)贯彻人本教育理念,促进全面发展

开放式教育的指导思想为“以人为本”,即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育人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自主确定学习目的,自主参与 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才的目标。

(二)贯彻创新教育理念,激励创新发展

开放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所谓创新精神,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 能力则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主要包括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能力。从根本上说,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学校首先创新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科学发展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激发军人“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和“从军报国、献身海防”的人生志向。其次,利用学科优势,开展创新能力训练。

(三)贯彻开放教育理念,倡导发展

开放性教育模式强调,建立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及自我更新和

提升能力的开放系统。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应以教学整合、课程整合的观点来组织,立足教材,融入生活,课内外结合,利用信息平台获取一切有效资讯。二是教学方式的开放,各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和综合运用,课上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传统方法的多元手段,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有不同阶段,要具有多种层次系统特点和弹性,又要有由隐到显的知识、智能、情感发展目标的宽域视野。

4、2以开放式教育的手段,创新时代军人培养的教育途径

鉴于开放式教育的培养手段,学校在军人培养中,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开展信息化的教学,提升军人教育的知识性

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的重点课程中,鼓励教师制作电子讲义、课件、录像、试题库以及各种数字化的教学素材,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很有好处。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开展师生互动和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学习活动的主持者,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建设数字化的校园,推进军人教育的现代化

学校应该有建成数字图书馆、数字地质博物馆、一大批精品课程示范网站。学校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信,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到干家万户。

(三)组织多样化的评价,力求军人考核的开放式

开放式教育认为,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和开放性的考核体系,营造学习性评价机制。学校一方面考核向社会开放。鼓励军人在完成校内学习任务的同时,在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CET4等级证书的基础上,更要积极走出校门,尽力取得社会承认的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如程序员、会计师、汽车驾驶证等,弥补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足。从部队训练的实际和实战要求,由部队对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考评。

五、用战略眼光审视外语对国防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职称外语考试存在的合理性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有关取消职称外语考试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有人称“职称外语考试是片面的人才观在作怪”,有人称“职称外语考试劳民伤财,是人事部门从中渔利的工具”,也有人称“职称外语考试掺水造假太多,已经成为最大的形象工程”。这些言论和观点极大地冲击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工作,扭曲了职称外语考试的根本所在。我们认为应该坚持职称外语考试对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质要求的正确导向作用,外语考试需要的不是取消,而是应当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推进,进一步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和我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对军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

首先,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新军事变革,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和

体制作保障,提高军队人员外语素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职称外语考试是检验我军专业技术人员外语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步伐,其中,提高军队人员的外语素质,被许多国家提上日程。对于我军来说,提高军队人员的外语素质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展示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强大威力,一再警醒人们:不掌握军事高科技这一最重要的战斗力,势必军事失败、经济受损,被动挨打、受制于人。严峻的挑战使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科技发展战略,力争夺取军事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中国,作为一个曾饱尝被蹂躏之苦的发展中大国,要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科学制定自己的军事高科技发展战略,以加快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步伐;必须以全球眼光看军事科技的创新,以国际竞争力、国防竞争力、战争实力看军事科技的创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军事技术,引进有发展前途和潜力且国内一时又攻不下来的技术,可以提高我国军事技术创新的起点、能力和速度。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先进进口战机,巡弋海疆的新型多功能战舰,还是冲上云霄直捣黄龙的倚天神剑,大到“神舟”飞船的组装发射,小到自动步枪的性能改进,甚至战场后勤保障设施的更新换代,都需要熟练的外语能力保障其顺利进行。我军战斗力要大踏步跃升,就必然要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而使这些技术和装备转化为实际战斗力则必然要施以“人治”,必须培养大批具备扎实的外语知识,并熟悉其性能,继而熟练掌握和应用的军事人才,否则即便再强大的武器也不过是一堆废铜烂铁。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积极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必须要用战略眼光审视外语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必须建立起检验军队人员外语能力的制度体制。

其次,军队人员掌握一定的外语,对于推动我军对外军事文化交流,提高我军维护世界和平能力,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职称外语考试将对促进我军人员外语能力的提高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今后我军将越来越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参与国际军事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军事人才的外语水平也将提出更高要求。

孙子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外语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不仅是国与国之间军事交流的桥梁,也应当是每一名当代军人了解不同国家民族风土人情,把握潜在敌人思维方式和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军人的首要职责是打仗,但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和平。掌握外语技能将使从将军到士兵对大到国际战略小到生活习性的各种问题有更深入直接的了解,为其做出正确的军事判断提供有力支持。很多军事冲突往往起于双方很微小的误会,外语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患于未然。

再次,外语水平是军队人员的文化素质在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人事业发展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职称外语考试是我军专业技术人员外语能力拓展的一个重要外在动力。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所以军人的全方位教育就是要信

息化,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最终形成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民.论高校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107.

【3】阴县国防教育办公室.谈谈初中的国防教育[c],国防教育优秀论文集,1993:278.

【4】刘鹏,黄朝军.从国外国防教育发展趋势谈加强我国国防教育的几点对策[C].新的理

论视野,2006:51.

【5】郝翔.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朱向前.凝眸军旅文学五十年(二题)[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3):9.

【7】中国革命军事文学的文化源流[J].文艺争鸣,1992,(3):6.217

第二篇:传统文化对提高我国软实力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提高我国软实力的意义

摘要:

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来受到重视。中国身处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是要发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和萃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基因。把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有利于在国家软实力建构的视域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价值;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建构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关键词: 软实力建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基因独特优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而言,不能把推进社会的恒久动力仅仅锁定在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层面上,而是要寻找一种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模式,并借此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所谓国家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讲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这种影响力,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具体软实力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报纸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甚至是语言,比如说语言表达的一种影响力。一种美感,一种魅力,都应该是包括其中。国家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即国家的文化力量,包括三种力量,一是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国的政治价值观;三是具有合法性的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外部软实力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及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等;内部软实力,包括凝聚本国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这种影响越来越被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根据“软实力”的理论,一个国家如果能以自己的文化价值、制度设计、政府和国民形象等因素来吸引其他国家,使之自愿跟随其后,模仿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或发展模式,进而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具备了较强的“软实力”。有人把“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也有人认为,衍生“软实力”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个组织或国家的文化所表达的价值观、国内惯例和政策所树立的榜样,以及处理与别国关系的方式。可以看出,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提升国家软实力重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就如袁行霈老先生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潭死水,它宛若滚滚不尽的江河,不断吸纳支流,或直或曲,或急或缓,或涨或落,变动不居,只有不断以新的形态代替旧的形态,才能永葆青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砍掉了一个民族的根,还如何枝繁叶茂?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牛顿所说的“巨人的肩膀”,我们要想看的更远,做的更好就必须站在这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肆意的践踏巨人的肩膀。就如《甲申文化宣言》中提到:“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是放射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思考和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关键就是要自觉的主动的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我们要继续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调整和摒弃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动力,从而建设起适合社会发展的新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中国华夏民族的这片土地上以各个民族为主体创造的,中国人世代传承的,至今仍有影响的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形态且不断发展延续的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在广大人民的言语、行动、思维中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一个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的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它更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一种人文价值与思路,一种独特的与精致的语言文字、工艺与文学艺术,一种乐生的、务实的、注重此岸性的生活态度与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克服现代性的某些负面弊端的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可以说中国对外传播自己文化软实力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文化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在西方与东方的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相比。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衰落下降,进入21世纪,中国需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非常重要。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着力保护,实质上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保护和提升。

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家软实力建构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在国家软实力建构的视域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价值,对于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璀璨耀眼、源远流长的丰富传统文化。从世界文明史看,作为与西欧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文化并列的世界四大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国家软实力建构的视域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无疑有利于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扬长避短的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建构国家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从商代的王权至上的观点到孔子的重仁的德治主张;从孟子系统的仁政学说到荀子的礼治主张;从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到庄子的消极遁世的人生哲学,到法家的君主至上论和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再到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些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有延续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其他文化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通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助于文化交流必然能够为国家软实力建构发挥相应的作用。

每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会形成一些恒久的理念和价值观念,这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基本的价值判断和民族心理形成的重要依据。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秉承和价值理念。它的精髓集中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经典中,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因所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自信心的需要。,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文化精神并不抽象,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扬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最本分的东西,必须批判性地吸收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中有益的东西。

中华文化的核心,即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的民族精神要长期传承下来。文化经典教育可以激浊扬清、补偏救弊,对社会思想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近年来,我们竭尽全力去追求现代化,现代化建设也确实为我们带来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但同时,科学除了造福人类之外,也有可能被滥用,带来难以掌控的危险;制度和社会的日益理性化,可能伴随着对个体的冷漠和无情;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的获得,也有可能导致物欲至上、道德沦丧。文化的整合性告诉我们,现有文化并不一定直接地完全能够破解现代人面临的人性困惑。在现代人全新的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面前,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也许我们能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破解当下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的钥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延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国民人格素质有积极作用。同时,引导全社会把阅读文化经典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有利于国民重新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我国进入经济强国做好文化储备。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沟通的桥梁,也是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现在,纪念孔子已经开始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孔子学院也在不胫而走。据最新资料,迄今为止,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200多所,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这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猎奇,而是对东方智慧、中华文化的一种新的回顾和思考。这一现象,一定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要借鉴国外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启示: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借文化产品同国外民间组织打交道传播中国文化。我国应善于同国外民间文化组织打交道,由这些组织出面向国外民众介绍真实的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并主动进行政治游说,以期逐渐改变一些西方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影响外国对华政策。在这方面,与外国民间组织合作开发文化产品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用文化产品应对“中国威胁论”,消除西方国家部分人士对中国的敌视。

总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构建良好国际环境、促进世界合作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

第三篇: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旨在使在校大学生深刻认识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密切关系,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正确认识新一代大学生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做好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作者的理解,浅析高校国防教育,为更好的开展国防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军事教育 国防建设 军事训练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大学的教育也更趋向于让学生全面发展,现代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一个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锻炼的熔炉。如何培养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大学生国防教育无疑摆在了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第一位。那么什么是大学生国防教育呢?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在高等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主要是指与国防教育内容有关的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高等学校国防军事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

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后备军力量的总趋势之一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军队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他认为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有先有后,只有国家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军队建设才能搞上去。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85年以来我军裁减人员170万,减少了军队的社会负担,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世界各国在和平时期大都采用这种“弹性”国防,即减少常备军数量,加强后备军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开支,以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又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在后备军建设中,大学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维护经济建设正常运转的需要 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而高技术武器更需要高素质的官兵。为了提高官兵素质,在改善军队官兵知识结构,加强部队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易于掌握高技术兵器的知识,平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就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而保证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整顿校园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有关部门曾对参加军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建设,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军训,部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 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国防教育对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大学进行国防军事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目前我们这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贪图享受,观念上有功利倾向,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散漫,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军事教育以军人的要求来训练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培养大学生百折不饶的顽强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军事化管理的集中军事训练,使学生在“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和各项竞赛评比中形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一切行动听指挥”中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紧张”中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有序”中培养文明礼貌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由于军事实践是一项团体的活动,军事训练体能消耗大,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艰苦性。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军事比赛、汇操表演、技术考核,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挫折教育的最好课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二、大学进行国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加强国防教育的需要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而且大学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大学,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三、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做出贡献。

所以,高校开展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教学,不但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对于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深入持久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能够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对于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关注国防,了解国防,为国防建设做贡献,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可以用一颗激情澎湃的爱国心,用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宏伟大业尽责献力,添砖加瓦。我认为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

开学初我们经历了军训的磨砺,深深感受到了当代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顽强风采,军训磨掉了我们长期养成的娇骄之气,使我们的耐受力与服从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这学期开了军事理论课后,我才发现军事理论是军事训练的精神提炼与升华,从精彩纷呈、激情澎湃的课堂上,我们开始逐渐树立国防观念,意识到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回过头来重新认识军训,我们知道了那不仅仅是一项体力与毅力的锻炼,更是大学生服兵役的一项国防义务,责任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军理课上,我们还学到了许多军事科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理论,认识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面临的国防任务。这既是对国防与军事的理性认识,也是一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教育。在国防建设事业中,当代大学生任重而道远,这更需要我们通过军理课的学习,用丰富的国防知识武装自己,增强国防观念。

二、关心国家与国际大事,关注国防建设事业发展

国防建设是一个紧跟时代脚步,颇具现实意义的大工程,与当代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美苏争霸的冷战局面已结束,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我国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南海争端愈演愈烈,这些事件都对我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防安全构成了威胁。当代大学生只有时时关注国家与国际大事,关注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敏锐性,才能识得大局,顾得大体,从中发现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更有质量的为我国国防建设添砖加瓦。

三.响应征兵号召,积极参军入伍:

兵役义务是公民的重要国防义务,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最前沿,掌握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拥有较高素质的优秀群体,有足够的热情与能力响应征兵号召,参军入伍,献身于国家国防建设事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信息为基础的高科技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我们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高学历,学为军用,提升我国军队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增强我国国防实力。

大学高校开展军事理论,不但帮助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对于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深入持久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能够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对于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结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浅谈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的意义及措施

军事理论课课程论文

姓名:曹晨

题目:结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浅谈加强我国国防建军事理论课论文

设的意义及措施

课 程 名 称

军事理论教程

考 查 学 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考 查 方 式

课程论文

曹晨

号 2014309030112

实验班

任 课 教 师

徐彬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姓名:曹晨

【摘要】: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与否,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加强国防建设有利于营造一个稳定的国家周边环境,进而更好地维系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太平。由此,加强我国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对于一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周边安全环境 国防建设 意义 措施

中国是一个辽阔的国家,周边的邻国有很多,所以睦邻友好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国际上的睦邻友好有助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更快地进步。首先,经济上,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有很多进出口产品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而邻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来推销国内的商品,而很多国内欠缺的商品也可以在邻国直接买到。反过来说,中国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以吸引很多外资,为国内的经济带来动力。其次,在政治上,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而众多的邻国也担心中国的膨胀会对其带来威胁。所以发展睦邻友好可以安定邻国,使之明白中国的发展对其利大于弊,中国的发展可带动其他国发展。这样中国会得到邻国的支持,减少了敌对势力,对边疆的稳定有所帮助。

同时邻国间的安定太平对我国也具有重要意义。古语有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同样,周边环境与我国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像唇与齿,通俗地讲“唇亡则齿寒”。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国家在维系国内安定太平的同时,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和维护也是不可或缺的。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志愿军义无反顾地赴朝抗美,间接保卫了国土的安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意图获得朝鲜半岛的权益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经60多年,通过努力,克服无数困难,我国的国防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我国要加强国防建设。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况

为了更好地加强国防建设,考察我国当今的周边安全环境形势又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地理环境现状简介

我国是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濒海大国。

我国陆地上与14个国家相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页 第 1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姓名:曹晨

在海上我国与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等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接,陆海邻国众多,周边安全环境复杂。

(二)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演变

我国近代屡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厦门、定海、镇海、宁波和镇江,从长江口入侵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大沽口、天津,从天津侵入北京。21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人类已经踏上了21世纪的新征程。经过历史的演变,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之国,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悲壮而又辉煌的篇章。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践踏。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率领一批仁人志士,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虽然实现了民主共和,但国家并未走上民主强盛的道路。新中国的建立拉开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序幕,而改革开放则吹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号角。然而,中国的国家安全并非是高枕无忧,长期以来积贫积弱以及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积淀,使中国距世界强国还存在一定距离。落后就要挨打,世纪之端的八国之辱令人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却。

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中国的陆地边疆也不安全。沙俄和日本曾先后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台湾、海南岛等岛屿和海洋,由于经济、军事战略地位重要,更是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和瓜分的重灾区。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

(一)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1.中美合作关系现状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改善。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互访,两国关系进入了新阶段。布什政府上台后,中美之间曾因台湾问题而出现波折,但共同利益特别是双方经济合作,使两国关系又重新走上了正轨。

2.中俄合作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深远。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发展顺利,两国领导人保持互访。1996年双方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页 第 2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姓名:曹晨

由原来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上升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世纪后,两国政府和人民决心继续致力于中俄世代友好这一主题,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3.中日关系现状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复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基本平稳,双方都把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各自的基本国策。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决定中日关系必将克服一切困难向前推进和发展。

(二)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1.周边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很多,潜在的军事威胁不容低估。我们既要看到周边环境复杂、威胁多重、动因多样、周边安全环境较前严峻,又要看到总体态势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既要认真应付新的挑战,刻不容缓地加强国防建设,又要沉着冷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一个可能长久的周边和平环境。中国维护自己的安全,而维护的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我认为中国的维护安全主要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

2.经济安全不容忽略

经济安全是中国需要时刻考虑的问题,因为国家的经济生活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在新的世纪中,中国必须实现国防力量和经济力量同步增长。日本的军事大国化,美国军事力量在东亚的继续存在,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现代化,都是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参照,如果中国不迎头赶上,在解决冲突的未来谈判中将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三、周边安全环境下,国防建设的意义、措施

(一)周边安全环境下,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和平时期国防建设 国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保障和支柱,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商讨新中国建国纲领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并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序幕。此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 页 第 3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姓名:曹晨

为国防事业倾注了心血。分析总结国防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在周边安全环境下,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稳健的步伐去建设更加强大的国防,不无助益。

(二)加强国防建设的必要举措

1.积极防御战略

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海军、空军和二炮队建设,建立“蓝水海军”,使海军具备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空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二炮形成较强的核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2.随时应战,做好军事防范

中国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必须迅即作出自卫反应,及时展开反击,尽快掌握战略的主动和自由。未来反侵略战争应着眼于近海和边境浅近纵深及其空域作战,并强调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慑止敌人。

3.充分调动国民对军事建设的积极性

无论是遏止战争还是打赢战争,都必须依靠国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必须重视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结合,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4.加强信息化管理,使国防建设秩序有条不紊

下定决心走信息化道路。信息化战争的输赢是打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只 有下定了决心,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才有前进的方向,行动起来才有动力。以外国为师,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战略。目前,信息化建设最好的是美国,我们可以借鉴它在信息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来发展我过的信息化战略体系。首先,我们可以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装备,使之能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其次,改革部队编制体制,应该裁撤的就裁撤,应该加强的就加强。再次,优先发展海空军远程打击力量,组建电脑网络部队,压缩陆军编制,提高特种部队规模,使其能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改革部队指挥体制。

由此可见,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与否,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重要依据。加强国防建设有利于营造一个稳定的国家周边环境,进而更好地维系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太平。参考文献: 页 第 4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姓名:曹晨

〔1〕全元在《高等学校军事教程》〔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2〕李秀勤《加强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N〕.平原大学学报2008年25卷2期. 〔3〕李芳《浅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J〕.《今日财富》期刊2008年10期. 页 第 5

第五篇: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要求

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范文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对照党和国家对基层干部的要求,我深入查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剖析了问题根源,明确了下步努力方向。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使政治站位更加坚定。

我将把学习作为政治任务来抓,突出抓好规定书目学习,每月参加集体学习,每天坚持读书,重点围绕相关书记第一、二、三卷等内容深学细研、把握精髓;突出抓好自选内容学习,精选马列名著、精读哲学名篇、精学党史军史,着力把握重要观点、重要段落,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思维层次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同时,紧密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围绕解决问题和加快发展,最大程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是践行为民宗旨,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我将牢记权为民所用,每月至少一次深入一线摸实情,到群众的屋里坐一坐、到街头巷尾问一问,用脚上的泥土芬芳换来群众的信任支持,全面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主动作为搞服务,针对大家的烦心事、挠头事,精心研究政策、深入搞好调研、科学制定措施,真正做到群众有所呼、机关有所应;紧贴实际解难题,积极开展连心群众活动,集智攻关、超常用力,力求问题逐步归零。

三是勇于担当作为,促街道建设稳步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将立足岗位求发展、着眼任务抓作为,一方面,要科学判断形势,对待

份内工作、手头业务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在做深做透调研的基础上把握特点规律,提出创新开展的思路办法,不拘泥于过去的思路和模式,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另一方面,对照行动台账,结合当前单位主抓的大项任务、重头工作,积极挑担子、主动抓落实,加强沟通联系、加强问题研究,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同时,在单位倡导人人想干事、个个求作为的浓厚氛围,与身边不作为、假作为等现象作斗争,坚决刹住歪风邪气、涵养清风正气。

四是坚守法规法纪,以廉洁形象正己达人。

我将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扎实反“四风”转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加强工作统筹、提高服务效率、发挥岗位职能;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在名利和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多动手、不伸手,扛得住艰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不仅注意自身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作风和言行,而且注意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细节,保持生活情趣健康。

下载新时代提高军人教育水平的要求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代提高军人教育水平的要求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伊拉克战争及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5篇范例]

    伊拉克战争及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 金一南 (2003年9月27日)今天下午,我们讲伊拉克战争的特点、影响和对我军建设的启示,重点是对我军建设的启示。今天......

    论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当如何投身国防建设(精选合集)

    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当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摘要】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教育训练及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

    保释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保释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摘要】保释制度是指对被逮捕或羁押待侦查、审判的人提供担保后予以释放的制度。它起源于英国,是现代人权保障和无罪推定理念下的产物。我国的取保......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己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如下: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和实践要求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带动......

    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京)2003年06期,第47~50页 贾海基,黄余送,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内容提要:根据2001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10个......

    浅谈英美陪审团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范文大全]

    浅谈英美陪审团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引言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有选择性地邀请少数非法律工作者的普通民众参与自身的案件审判过程的制度。国内外对这一制度的称谓......

    浅谈公众监督对我国廉政建设的意义

    题 目 浅谈公众监督对我国廉政建设的意义 学生姓名 龙盛兰 学号 1101014032 所在学院 经济与法学学院专业班级 思想政治教育1102班 指导教师 杨欣 完成地点 陕西理工学院 2......

    美国农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彭春红 ( 徐州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 08国贸(1) 20081401123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一吨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