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性别观以及对优生优育的教导

时间:2019-05-13 10:2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圣经》中的性别观以及对优生优育的教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圣经》中的性别观以及对优生优育的教导》。

第一篇:《圣经》中的性别观以及对优生优育的教导

《圣经》中的性别观以及对优生优育的教导 诗篇第127篇第3-4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3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4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象勇士手中的箭。

14.1 《圣经》中关于男女平等的教导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民族都有重男轻女的社会不良现象。社会上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在许多方面不如男性,其实这是一种偏见、错觉。

根据 神对人类的创造,男、女人身体在生、心理方面确实不同,在社会、家庭生活上的职能也因此有所差别。例如,繁重的工作大多都是男人的份儿,而琐细繁杂的事务大多只有女人才能胜任。一般来说,我们不会让女人去抬笨重的东西,你也不会强求男人去做针线活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 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内贤的女人,就是这个道理。“男主外,女主内。”(an outdoor man / an indoor woman)这句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男人比女人没有耐性,而女人在家庭生活、小孩教育等方面确实比男人细致、内行的多。男人天生“好斗、冒险”,喜欢外出打天下,而女人天性则相对较安分守己;这可能与 神创造男、女人身体中的性激素水平不同有关(据此,我们可以做以下的课题研究:不同性激素水平对性格、行为等的影响)。因为 神就是如此创造了男人、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自然的人体生、心理活动表现,是人人应该理解和尊重的客观事实,绝对不应该歧视任何一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 神在《圣经》里早已清楚阐明了。(创世记第3章第16-19节)

虽然男、女人在社会、家庭生活上的职位和职能有所不同;然而,男、女人在生命的价值层次上却是完全等同、毫无区别的。神在《圣经》里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神没有单单说只有男孩或者只有女孩是祂所赐的产业,乃是说男女孩都是。这处经文明确提示我们:男、女人的生命价值是等同的,在 神的眼中是

平等地位的,即 “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这里没有区别男、女胎,而是胎中的或男或女都是祂恩赐的。主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并且为人类犯罪的缘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祂流出了宝血,死后被埋葬,第三天复活,从而成就了 神对世人的救恩。主耶稣基督用祂替死的重大生命代价救赎了男人,也同样救赎了女人,并没有性别之分,更没有设立第二套救恩方法。

许多人都有“嫁出去的女人是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人是别人的了”等观念。所以,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女人不能继承父母亲的家产,或者不能公平地与兄弟平分父母亲的产业。然而,创造我们的 神却并非如此不公平和偏心:26所以,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 神的儿子。27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28并不分以色列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29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拉太书第3章第26-29节)

现代社会才提倡男女平等,但是,许多人只是单单停留在口头上,并未付诸实际行动。然而,神早在《圣经》里对此的教导却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问题上,基督徒应该勇敢地信靠 神,大胆冲破那种封建、陈旧并使社会倒退的旧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男、女人在社会、家庭以及对子女的教育上,其职能虽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走极端。如何处理好家庭与社会生活(内与外)之间的关系、夫与妻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得先到创造主面前求智慧,讲沟通,讲实际行动。

14.2 《圣经》中关于优生优育的教导

年龄太大生孩子,不但对母体本身的健康有害,而且对所生的婴孩以及他们一生的体质状况确实不利,这是我们到今天才明白的科学道理。而优生优育更是现代人才提出来的概念。然而,《圣经》里早已清楚告诉我们了:“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象勇士手中的箭。”(《圣经》中文版翻译为“少年”,其实英文版《圣经》是“youth”,youth 应该翻译成“轻年”才比较准确)。

1989年,法国遗传学家莫里斯(Morris)对“什么年龄的父母生的孩子最聪明” 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男人在30-35岁之间所生育的后代是最优秀的,因为男性精子的素质在30岁达到顶点,然后可以保持5年的高质量。而在女性方面,生理学家们公认,她们的年龄在23-30岁期间是生育的最佳年龄段,因为在这一时期女性全身发育完全成熟,卵子质量高。若怀胎生育,女性所产生的并发症少,分娩危险小,胎儿生长发育好;早产、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最低。同时,这个时期夫妻双方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精力充沛,有能力抚养好婴幼儿;若过早地怀孕生育,胎儿与发育中的母体互相争夺营养,对母亲健康和胎儿发育都不好。1999年1月2日,美国《妇产科》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发表了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USA)研究人员对“妇女逾40岁初产难产多” 的科研成果,他们对24,032名加州产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0来岁的初产妇女中47%经历了剖腹产,是20几岁产妇的一倍。研究结果还显示:高龄孕妇在分娩或者怀孕期间所出现的并发症,高龄产妇中,有7% 左右患有孕期糖尿病,这个比例为年轻孕妇的4倍;而且高龄产妇往往产程长,分娩较困难,容易早产或者婴儿体重不足等。另外一方面,2001年1月26日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卫生科学中心(Health Science Centre, Texas A & M

University, USA)的研究人员证实,30岁前怀孕妇女不易患乳腺癌,因为母体内的胎儿能够分泌出一种蛋白质,或多或少可以使年轻的母亲免除患乳腺癌的危险。他们经过了40年的科研,结果发现:正在发育的胎儿的肝脏能够产生一种叫作AFP的蛋白质,有的时候会流到母体的血液中,而血液中这种蛋白质的含量较高的妇女,在后来的岁月中便不易患上乳腺癌。2008年4月25日,《欧洲流行病学月刊》(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报道了目前西方相关领域的最大型研究;

一组丹麦和美国科学家共同对出生于1980-1996年间的102879名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中831人已经在18岁前死亡,大多数都是不到1岁就夭折。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许多早夭儿童的父亲都是高龄父亲。而导致这些早夭儿童死亡的是一些天生的缺陷,如心脏和脊椎的缺陷等。但是,研究者同时发现,与25-30岁做爸爸的父亲相比,高龄父亲生下的孩子死于意外的机率也高于其他孩子。研究者认为,这或许是因为这些儿童更容易罹患孤独症、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等,从而令发生死亡意外的可能性加大。这一研究还发现,如果过早做父亲,如19岁以下就生儿育女,那么所生育孩子的死亡风险也高于25-30岁正常年龄段父亲所生育的孩子。2011年1月,英国皇家《妇产科》杂志(The Obstetrician & Gynaecologist)报道一项新研究结果:35岁女性出现怀孕问题的几率比25岁女性高达6倍。

我们知道,以色列人有胎补(给胎儿营养)和胎教(孕期对胎儿进行教育)的传统。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非常富裕的人,也是非常聪明的人。在科技的发明上更是出人头地。以下对以色列人在学术上的成就作个简略的统计,使我们对以色列人的实际聪明才智有一个初步的评估。2000年下半年有人调查研究,20世纪以来全世界最著名、贡献最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被评为第一,牛顿仅差二票屈居第二。更有人统计,自从1901年设立的诺贝尔奖以来,到1987年,以色列人获得此项世界大奖的占17%。1901-1995年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共有129位以色列人(其中生理学或医学奖46人,物理学奖33人,化学奖20人,经济学奖13人,文学奖9人,和平奖8人)。他们出现有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和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等;伟大的化学家如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1847-1931)等;伟大的医学家如赫尔曼·约瑟夫·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 1890-1967)等;伟大的数学家如保罗·爱多士(Paul Erdos, 1913-1996)等;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早期的《圣经》人物摩西(Moses)、约书亚(Joshua)、阿摩司(Amos)、何西阿(Hosea)、以赛亚(Isaiah)、耶利米(Jeremiah)、以西结(Ezekiel)等,中世纪的摩西·迈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 1135-1204)等,近、现代的卡尔·波普(Carl Popp, 1902-1986)等;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如亨利希·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等;伟大的音乐家如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迪(Felix Mendelssohn Barthody, 1809-1847)等;伟大的画家如巴勃罗·鲁伊兹·毕加索(Pablo Ruizy Picasso, 1881-1973)......以色列人被赞誉为最爱读书的民族,一点都不夸张。同时,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无论这个民族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时期、居住于哪一个国家、生活于哪一个社会阶层,他们的犯罪率均是全世界最低的。还值得一说的是,他们本民族社区的互助精神是没有任何民族可与之相比的;他们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慈善捐赠也是相当可观的;实际上,有人作过调查,以色列人捐给各种慈善和公益机构的钱比其他许多民族都要多(许多人以为他们很吝啬,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用钱或捐款时力求合理、不浪费而已)。2000年6月23日报道,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如繁星密布,全国共有2, 500多家,数量仅次于美国。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以色列在科研与开发方面的投资,以及人均科技人员数量方面名列前茅;在人均著作方面是世界上最高的。以色列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确实涌现出众多的、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的世界伟人,他们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可想而知,以色列人除了是 神的选民之外,神赐给他们许多律例和典章,这是其中的一种,他们遵守 神的这些诫命,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蒙恩蒙福。(申命记

第26章第16-19节等)

他们亡国2600年,仍能不被其他民族同化,仍能保持着他们显著的民族特性,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民族都企及不上的。根据美国人种学家的统计,无论什么民族,一旦亡国了500年,就必定会被其他民族所同化,而只有以色列人例外。神保留了这个民族,为的是要让他作《圣经》的见证人,作 神的见证人。以赛亚书第43章第10-13节:10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既是这样,10

1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耶和华,在我以前没有真神,在我以后也必没有。11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12我曾指示,我曾拯救,我曾说明,并且在你们中间没有别神。”所以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也是 神。13自从有日子以来,我就是 神。谁也不能救人脱离我的手,我要行事,谁能阻止呢?”。难怪在18世纪中叶,普鲁士腓力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 of Prussia, 1712-r.1740-1786)曾经问神学家尼可劳斯·卢威格·冯·辛辛道夫传道人、子爵(Theologian Pastor Count Nikol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 1700-1760),说:“你可否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圣经》是 神所默示的吗?”他回答说:“以色列人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证明。”

《圣经》(旧约和新约),即 神与全人类立约的圣书,以及以色列人的昨天和今天都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自己可以去阅读、去判断。亲爱的朋友,你愿意成为至高 神的子民吗?《圣经》里确实告诉我们:3:26所以,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 神的儿子。4:6你们既为儿子,神就差祂儿子(耶稣基督)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7可见,从此以后,你不是奴仆,乃是儿子了;既是儿子,就靠着 神为后嗣。(加拉太书第3章第26节;第4章第6-7节)

儿女是 神所赐给我们的产业。我们不但要好好养育他们,更要在他们年少的时候,好好教导他们属灵的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就牢记 神的话,懂得依靠 神、经历 神,一生都不偏离 神的道;使他们拥有健壮的灵命,成为 神军队中的一名勇士,成为 神合用的器皿--“好象勇士手中的箭”。

第二篇:《圣经》中的性别歧视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茶文化交流用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美幽默的比较

The Basketball Cultures of China and America 英语成语跨文化翻译策略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 论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之道

A Tactics Study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Basic Education Stage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

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从两个H男孩的出走看美国历史的变迁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解析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 中英酒吧文化对比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 中美企业文化研究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 通过会话原则分析手机短信语言

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的社会意义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数字习语翻译

A Brief Comparison of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苏菲的选择》中的人性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对品牌翻译的影响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 44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ntex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Reflected through Translation 46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论托马斯•哈代《还乡》的悲剧效果 48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 51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53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54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55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s 57 NICE V.S.P&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Segmentation 58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

国际贸易中常用支付方式下的风险及其防范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 61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 62 从文化角度简要分析词语的意义

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整合 64 庞德《诗经》英译研究 65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意象美,声响美,节奏美--评济慈《希腊古瓮颂》 6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9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 70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 73 从颜色词的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75 从认知视角谈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76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 77 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79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80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开题报告+论)82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论委婉语的翻译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 85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86 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87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隐喻比较研究

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 89 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 90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92 论中美礼貌用语差异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94 美学原则指导下的英文商标汉译 95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超越性别的美——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99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 100 分析《白鲸》中亚哈之死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 102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04 《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 105 英汉成语特点对比研究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Symbols Which Reflect the Emotional Keynote of Wuthering Heights 107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

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 109 动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 111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112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 113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114 中西酒文化比较

我国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116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118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119 论被动句的翻译

On the Features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Song of Soloman 121 Emerson’s Ideas on Nature and Social Harmony 122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节奏分析

电影《苔丝》的缺失——与原著《德伯家的苔丝》的比较 124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 125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129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131 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南方新女性

我之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艾德娜之死 133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 134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 135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137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从中美餐饮礼仪差异谈跨文化交际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 140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41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标新立异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 143 On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Study on Fitzgerald and Dick Diver 144 Analyzing How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Shakespeare’s Reflections in His Creation of Hamlet 145 查尔斯•弗雷泽《冷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46 观春潮:浅析“戏仿”背后海明威性格阴暗面 147 模因论视角下的公司名称翻译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149 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

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体现 151 初中英语听说能力评价与培养的研究

152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153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154 小学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教学比较研究 15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6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157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158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159 浅析如何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习英语 160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161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162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

163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

164 浅析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象征艺术 165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

166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167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168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169 论《毒日头》中的生命价值观 170

171 庄子和梭罗自然观比较——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例

172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173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174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75 文化语境视域下英语习语的汉译研究 176 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

177 间接言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78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179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180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策略的研究 181 浅析中西方宗教习俗展现出的文化差异 18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3 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184 美国梦的幻灭——追问盖茨比命运的悲剧性根源

185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186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187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 188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89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 190 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

191 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以及在英语学习中克服中式英语的对策 192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193 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194 英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原则

195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Through Nursery Rhymes 196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分析 197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98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 199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200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

第三篇:圣经中魅力名字

圣经中有独特魅力的25个女性英文名

1.亚比该(Abigail)的意思是:“她是喜乐”。亚比该表现了她的开朗,在任何场合都带给人欢愉。这个女人是聪明俊美的人,她秀外慧中,才貌兼备,还很敬虔,她认识神。虽然生活在一个不快乐的家庭里,但她仍旧洁身自守。有人称赞她,说:“她调和两种品德,那对任何人都是极具价值的品德,尤其对男人更加重要,贤慧妻子的机智,与良善妇女的敬虔。”

2.以斯帖(Esther)名字的意思是“一颗星”、“好运气”。现代则称之为“希望之星”、“欢乐之星”、“卓越之星”。对以斯帖的同胞而言,她就代表了这一切,因为她从灭族边缘中把同胞拯救回来。她本来隐藏在监护人家里,同时也隐瞒籍贯宗族,后来却成为赫赫有名的波斯王后。她被称许为一个有明智判断的女人,并且有着伟大的自制力,肯为同胞甘冒一死,在君王威仪无比的金杖前屈身,结果不但救了同胞也救了自己。她被称许为救国救民的伟大人物。

3.底波拉(Deborah)名字的含义是“蜜蜂”。这是一位大无畏的爱国女英雄,在旧约所有的妇女当中是突出的。她是一位女士师,常给百姓审理案件。她又是一位女战士,鼓励士师巴拉推翻压迫者的辖制,拯救国家,甚至伴着巴拉率领军队出战,最终获得全胜,她善战的英名因此永垂不朽。她把以色列人从残酷的敌人手中拯救出来,她的丰功伟绩如此辉煌,是因为她的心与神紧密连结。

4.哈拿(Hannah)的名字有美丽动人的含意,如“优雅”或“恩惠”,稍加改变即成为顺口的“Ann”,“Anne”或“Anna”。

哈拿没有生育,内心感到非常愁苦,但却不停止祷告。她在圣殿向神许愿,如果祂赐她一个儿子,她会把他归给神,全然由祂使用!神答允她的所求,这个盼望已久的孩子终于来临,她给他起名叫塞缪尔,这就是以色列历史上显赫有名的领袖。哈拿的祷告蒙了应允,就还了愿。这个女人是理想母性的化身,她不住的祷告,蒙了神丰盛的祝福。

5.夏娃(Eve)是“生命”或“赐生命”的意思。

她是首位活在世上的女人,是世上最美丽的女人,也是首位被称为妻子的女人和首位母亲。神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之后,又给他造了一个女人,让这个女人成为亚当的配偶和伙伴,正如中国的“好”字,男人独居不好,有了女人才合成“好”字。现在人称配偶为“另一半”是对的。这是人类的第一个家庭,人类的生命从夏娃身上繁衍出来。后来夏娃因被蛇诱惑,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又给丈夫亚当吃了,便陷在罪中,并将罪性遗留给后代。

6.伊莱沙伯(Elisabeth)的意思是“神是我的誓约”或“神的敬拜者”。

她是一个特别蒙恩的女子,在年纪老迈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施浸约翰,他是耶稣传道的先锋。她也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表姊,为人充满恩慈与喜乐,对神也满有盼望。后来,多少女王、王后与妇女都喜爱伊莱沙伯这个名字。在美国,约有二百万的女性采用这个光荣的名字。如果所有叫这个名字的都“在神面前都是义人”,没有可指摘的,那么她们在自己的国家和社会里,将是何等大的属灵力量。

7.多加(Dorcas)名字的意思是“小牡花鹿”或“大眼羚羊”,是俊美的标志。

她是一位女慈善家,常用双手为教会与小区里的寡妇和穷苦之人缝制外衣和内衣。圣经说她“广行善事,多施赒济”,这使她声名远播。后来她去世了,所有受过她恩惠的人都穿着她所缝制的衣服,为她料理后事,为她哭泣。使徒彼得非常感动,就把多加复活过来,与她同在的圣徒和寡妇们多么的欢欣快乐。而从死里复活的多加,必定更加致力拿起针线,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人。

8.友尼基(Eunice)名字的含意是“美好的胜利”,这是一个表达快乐或美满得胜的名字。

友尼基实在名副其实,因为她用圣经劝诫、教导、养育她的儿子提摩太。她的母亲是罗以(Lois,意思是“适合”或“合意的”),她们母女二人令人钦佩之处,在于她们对提摩太信仰上的影响,使他从小就明白圣经。这两位属神的妇女教导提摩太走当行的道。我们从她们身上所要学习的,在家庭里该积极培养信仰。

9.吕底亚(Lydia)这个名字大家必不陌生。它的意思是“弯曲”。

她是马其顿的推雅推喇人,经营紫色布生意。在这繁华的都市中,她是事业成功的典型妇女。有才干、热心、专注而敏锐,这使她致富。她又是一个虔诚的妇女,每天都要到河边祷告,有机会在那里认识保罗,而且光荣的成为保罗在欧洲传福音时,首位被带领信主的人。她接着就争取她的仆人们信主,并且她开放家庭举行敬拜,很可能第一间教会就是在她家成立的。

10.马大(Martha)名字的意思是女性的“主”。

她是马利亚和拉撒路的姐姐,与他们一同住在伯大尼。因她较年长,因此一切家计全由她承担。就是在这个温暖与招待殷勤的家,耶稣找到了安舒,祂爱住在他们的家。由于马大尽力招待耶稣,忙不过来,以致向耶稣抱怨妹妹不予帮忙,因而受耶稣一次的责备。耶稣提醒她,她已经容许外在的事情纷扰心灵的活动了。然而,马大仍然是耶稣所爱的。

11.马利亚(耶稣的母亲)(Mary)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而且有“背叛耆”、“苦”的意思。

这位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在历史中是最突出最受尊荣的女子,以致数以万计的人把自己的女儿起名叫马利亚。在西方国家中,这个名字一向为人所喜爱。

神在众多犹太童贞女当中,只拣选马利亚这样一个寒微的村女,成为蒙大恩的女子──神儿子耶稣基督的母亲。而且她“尊主为大”,以神而欢乐,向神发出颂赞,那一首《尊主颂》更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之一。

12.马利亚(抹大拉的)(Mary)这名字含有“背叛耆”、“苦”的意思。

这位马利亚以“抹大拉”而与其它同名者有别,这是她的出生地。她很富有,但有精神病,耶稣医好了她。从此她就跟随耶稣,服事祂,又用自己的财物供给祂。她对耶稣非常忠心,在耶稣被捕受审期间,她一直在那一群跟随者当中;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她靠近十字架下陪伴着;当耶稣被埋在坟墓里,她就独自来探视墓穴;当耶稣从死里复活,第一个认出祂的也是她;耶稣于是任命她为第一位传送祂复活信息的使者。

13.马利亚(伯大尼的)(Mary)这名字含有有“背叛耆”、“苦”的意思。

这位马利亚是马大的妹妹。这对姊妹都爱耶稣,耶稣也爱她们。她们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拉撒路,她们一家人住在伯大尼。马利亚最喜欢安静地坐在基督的脚前,听祂讲道,基督称赞她,说她选择了“那上好的”。当耶稣使她的弟弟从坟墓里起死回生,她心存感恩地用一瓶极贵的真哪跶香膏膏祂的脚,再用她的头发擦干香膏,耶稣称赞她所做的是件美事,又说她是为祂的安葬之日存留的。

14.米利暗(Miriam)名字的意思是含有“苦”、“反叛”。

这个名字十分适合米利暗本人,由于她的嫉妒,她的命运极为苦涩。她是以色列人伟大领袖的姐姐。她小时候,在埃及尼罗河畔,以她的机智聪明救了她的婴儿弟弟摩西的性命。当摩西日后成为以色列的英雄,她都一直在他的左右支持他。当摩西率领两百万以色列民众渡过红海,她就带领以色列的妇女唱诗、跳舞赞美神。虽然米利暗后来因嫉妒摩西,而犯上了严重的错误,但她仍是圣经中第一位被称为“女先知”的人。

15.内奥米(Naomi)名字含有“我的喜乐”,“我的福气”的意思,这是一个

暗示女性妩媚、娴淑、漂亮的名字。

内奥米的前半生是很苦的,当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相继离世后,只剩下媳妇路得陪伴她。她为路得献计,促成她与财主波阿斯的婚姻。内奥米不自私的对待路得,而且与路得的情谊深厚,彼此间没有年龄的隔膜。后来路得生了第一个儿子,在抱去给祖母内奥米看时,内奥米内心真是欢喜快乐,本来失去儿媳,现在却一并获得儿媳与孙儿。

16.非比(Phoebe)这名字有如月亮般皎洁的意思。

她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由于忠心地服事教会,而成为教会的女执事。她很爱护教会的弟兄姊妹,常常仁慈地对待他们和帮助他们,深得人们的尊重,保罗也大大的赞扬她。

17.百基拉(Priscilla)的意思是“老旧、老式的简朴”。

百基拉的丈夫是亚居拉,二人非常恩爱。她是丈夫工作上(织帐棚)的好帮手,在圣经真理上也一起追求,在教会中又同心劳苦与服事。后来他们成为保罗传道事工上的好同工、生活工作上的好伙伴,更是他的好朋友,给予他照顾和关怀,保罗对他们有高度的推崇。

18.拉结(Rachel)是雅各布的爱妻,名字的意思是“母羊”,多少是钟爱的昵称。

拉结天生丽质,雅各布对她一见倾心,认定她是心目中的妻子。为了她而服事她父亲七年,怎料他为岳父所骗,在结婚的那一夜,新娘子竟是拉结的姐姐利亚。但雅各布情愿为拉结再服事岳父七年。他们成婚后,拉结不能生育,而抑郁寡欢。后来拉结终于诞下约瑟和便雅悯两个儿子,可惜当她生便雅悯的时候,因难产而死。雅各布把她葬在伯利恒的路旁,并在她的墓前立了一座碑纪念她。在以后的年代中,拉结的坟墓成了出名的地理标志。

19.喇合(Rahab)名字的含意是“宽敞”。

她是耶利哥城的一个妓女。在以色列人攻取耶利哥时,乔舒亚所派遣的两个探子躲藏在她的屋子里,她没有把他们检举出来,反而敬畏他们的神,救了他们二人的性命,她无惧国人知情后对她加诸杀害。她的勇敢使她的名字留在耶稣家谱里,又为希伯来书(第十一章)作者列为信心伟人之一。不要放弃生命中的每一个处境——神会救你。

20.利百加(Rebecca)的意思是“绳套”,这字应用到女性身上,则表示她身材美好、面貌秀丽、男人都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利百加的绳套牢牢地绑在亚伯拉罕的儿子艾萨克的颈项上。艾萨克与利百加的故事,像一首充满爱情与柔美的诗歌,自古以来就为人所传颂不已,至今依旧传为美谈。当艾萨克娶了她之后,与她快快乐乐的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利百加才给他生了两个孪生儿子,取名以扫与雅各布。神给亚伯拉罕“多国之父”的应许,乃由这双孙子开始实现。

21.路得(Ruth)这个名字在女孩子当中是最流行的一个,它的意思是“值得

看的”或“友谊”。相关的含义是婴儿的美丽、可爱,和温柔。这与路得的性格相合。

路得为人忠诚,在她还年青时,丈夫便离世了,她和她的嫂子决定留在婆婆内奥米的身边(这三个女人都是寡妇),不回娘家去。惟经婆婆劝导下,路得的嫂子终于离开,只有路得坚持留下来陪伴婆婆,神也因此而赐福她。她离开自己的国家,跟随内奥米往犹大的伯利恒去。她殷勤地在田间拾麦穗,供养婆婆。后来遇上了敬虔又富有的波阿斯,并且嫁给了他,生了俄备得,他就是戴维王的祖先。忠诚会带来赏报——神会多方赐福的。

22.撒拉(Sarah)含有公主的意思。

她是信心之父和多国之父——亚伯拉罕的妻子,因此,她是“信心之母”,也成了许多民族之母。她长得非常的美丽,即使年纪高达九十岁,她依旧漂亮如昔,以至亚伯拉罕担心那些作王的,会为她的美色所迷,而认妻作妹,以保性命,幸好神保守了他们。在撒拉九十岁的时候,神应许他们将要生一个儿子,撒拉却暗中偷笑,不相信神。但神的应许是真实的,一年之后,艾萨克果然出生了。神所应许的,必不落空。

23.亚拿(Anna)的意思是“神的面或神的容貌”。

她早年丧夫,是个寡妇。她也是个女先知,平素在圣殿里,禁食祷告事奉神,并且长年期盼救主的降临。当她得见小婴孩耶稣的时候,她已经是年纪老迈、老眼昏花的了。她开始向主献上感谢,又将孩子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说。她对神的敬畏和信心得到了报偿。

24.约基别(Jochebed)的含意是“耶和华是荣耀”。

她生了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成为有名的人。摩西后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领袖与立法者。亚伦后来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位大祭司,也是亚伦祭司家族的始祖。米利暗后来成为有天才的女诗人与女先知。她在埃及的压迫下,能挽回她男婴的性命,所做的计划,显出她无比的勇气和极大的信心,以致对以色列整个民族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所以她在希伯来书中被列在信心的女英雄当中。

25.撒罗米(Salome)是(平安)的意思。

她是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布和约翰的母亲,他们一家都是跟随耶稣的人,而且雅各布和约翰也是耶稣的门徒。她要为两个儿子争取高位,要求耶稣在祂得国登上宝座之时,让她两个儿子一个坐在左边,一个坐在右边。她这样做是代表了财富的骄傲,和追求世俗的权力。耶稣责备撒罗米不当的野心,并给予纠正,要她明白惟有经过牺牲的服事才能得着那至高的主权。

第四篇:《格林童话》的性别观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研究

《格林童话》的性别观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研究

——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例

邢燕萍

(楚雄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格林童话》中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代表的一类童话,在讲述了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权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性别观。本文通过对童话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和关系特征的性别学分析,阐述了《格林童话》中具有男权传统意识的“男才女貌”、“男刚女柔”的“性别刻板印象”论证了这种“刻板印象”在童话故事的讲述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儿童性别意识的确立,并使之形成对男权文化传统的趋同。

关键词:《格林童话》;性别观;性别意识;影响

“性别观就是人们对性别总体的认识与观念,包括对性别角色及两性关系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1]一个历史时期的性别观会影响人们相应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又称‘性别陈规’‘性别角色定型’,有时候又称为‘性别偏见’,它是针对不同的性别群体的简单概括表征。”[2]通常表现为人们对两性角色特征和两性关系特征僵化的、固定的看法。

儿童在既成的文化传统背景下成长,必然受到包括“性别观”和“性别刻板印象”在内的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儿童生理上的性别差异虽然是天生的, 但心理层面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观念却并非天生,而是在后天文化背景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童话作为儿童成长时期掌握知识、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重要启蒙读物,在为儿童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为儿童提供了性别观的认知材料,成为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重要载体。童话展现出来的性别角色分化、性别态度和性别价值取向对儿童性别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作用,甚至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效仿的性别角色模式。

《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在19世纪初搜集整理的童话集,共收集童话200余篇,其中《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名篇脍炙人口。《格林童话》作为世界儿童文学中的珍宝,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儿童具有一种无可言喻的吸引力,其间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和作用。与此同时,《格林童话》在性别观念方面的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一个社会文化资源。透过《格林童话》所讲述的各式故事的表层,以性别理论的眼光关注故事背后性别意识的深层内容可以发现,格林童话对男女两性性别特质、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行为的描述,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示范性榜样,成为儿童的模仿对象。童话所提供给儿童的一种性别期待,则强化着儿童对作品中的性别观的认同,稳固着儿童的传统性别意识,使儿童不自觉地驱同于童话中的性别符号,并用它来指引自己的行为活动。

一、《格林童话》中“男才女貌”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

《格林童话》所包含的“性别刻板印象”体现在对男女主人公的外貌、性格与才干的描述上。“男才女貌”是《格林童话》诸多故事中所展现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第一个传统倾向。

女性在《格林童话》中被突出的是娇美的外在形象,如《白雪公主》就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白雪公主的美貌。作品开头,王后对女儿外貌的想象与期待便是“皮肤长得能像这洁白的雪一样骄嫩,头发能像这窗子的乌木一般乌黑发亮。”[3]等她的女儿渐渐长大,果真和王后想象的一样,长得白里透红,美丽动人,白雪公主以她的美丽形象留在了儿童读者最初的印象里。随着白雪公主逐渐成长,她出落得比明媚的春光还要艳丽夺目,比王后更美丽动人,最后还因其美丽的容颜,使得王子对她一见钟情,哪怕当时王子所见到的只不过是公主的遗容。至此,白雪公主的美貌不仅给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他们的意识里,白雪公主的美貌最终与她的幸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白雪公主吸引王子并获得王子的拯救的条件,是拥有男权社会对女性性别特质的要求——美貌。正如灰姑娘要穿上“水晶鞋”后,才能以她的美貌迎合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从而才能得到王子的青睐,最终得到自己的幸福。

与白雪公主的美貌一样,《格林童话》里许多故事的女主角总是美丽的化身:灰姑娘的美丽“使所有的人惊叹不已”,莴苣姑娘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女孩”,玛琳公主“国色天香”,“青蛙王子”中的小公主“美得让太阳都惊讶不已”。最关键的是,这种对女性的外貌美的描写,是将其置于男性的审视之下进行的,正如王子对灰姑娘美貌的赞可才让灰姑娘的美貌有了价值一样,男性赞许、认可的目光才是女性外貌美的衡量标准。《格林童话》所建构的“社会认可的理想女性”,就这样对女童的性别价值判断产生了最初也最深刻的影响。男性视野里的性别价值观念,使得女童对自身进行评价时会产生与这种评判标准相对应的自豪感或自卑感,这种心理迫使女童对自身进行反思,并使自己努力靠近人们普遍认可的性别价值。久而久之,这种以外貌的美丽与否来判断自己的性别价值的观念就会定型化,进而稳定地指导女孩的人生目标、价值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

而男主人公在《格林童话》的许多个故事中则往往表现出知识经验丰富,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具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性别价值特征。这种性别价值特征在《白雪公主》中,可以说是表现到了极致,这种极致的代表就是作品中七个小矮人的形象。《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在外形上彻底颠覆了其它作品里传统的男性形象,他们既没有英俊的外表,更没有伟岸的身躯,但他们却是白雪公主人生绝境中的“第一个”拯救者,是白雪公主感受和依赖的“第一次”人间的温情,甚至是白雪公主走向幸福生活的“第一个”依托。白雪公主在继母的追杀下逃入浓密的森林深处,在走投无路时误入七个小矮人的住所。最后,白雪公主在七个小矮人的守候、同情与帮助下,一次次脱离险境。在作品中,七个小矮人的男性“力量”,更多地是通过他们的善良正义、聪明才智以及对白雪公主适时的救助体现出来的。七个小矮人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男性的勇敢、智慧和拯救弱者的力量,是他们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不仅为男性读者所认同,更是对女性读者极富吸引力的原因所在。而这种性格特征,正是传统男权文化下,人们对男性美好人格和性别价值特征的认同与期待。

七个小矮人的形象特征,典型而极端地体现出男性不一定要以外貌取胜,却一定要以品行与才能、智慧与力量取胜的传统男性性别刻板印象。同样,在《灰姑娘》中,王子依靠自己的智慧想办法辨认出灰姑娘,使她成为自己的妻子;《聪明的小裁缝》中,小裁缝以自己的聪明猜出公主的谜语,通过才智战胜了熊,才和公主举行了婚礼,从此过上了快乐的日子。《格林童话》中的这些男主人公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外貌,但他们能够吸引读者的原因,都是他们的聪明才干和这种才干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与此相反的是,童话中的女主人公大多表现出外貌美丽但应对困难与困境的能力低下,往往需要男性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甚至走向幸福。童话中所传递的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信息,往往促使男孩更多地关注自己才能的培养与发展,而女孩则更加重视外貌形象的修饰与塑造。这种性别意识可能削弱女孩对学习和事业方面的重视与投资,使女孩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外表美的追求之上,进而在对“女貌”的过度追求中,使女孩的从属地位不断延伸。

二、《格林童话》中 “男刚女柔”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

如果说“男才女貌”主要体现的是对男女主人公外貌方面的“性别刻板印象”,那么《格林童话》在另外一些故事中所传递的主人公“男刚女柔”的特点,则体现了男权传统性别观念对男女两性人格方面的“性别刻板印象”。

《格林童话》里有众多王子的形象,这些王子们总是拥有着不可撼动的权威,有着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的刚毅。《白雪公主》中的王子喜欢上棺材里的白雪公主,想带走白雪公主,在遭到了小矮人的拒接后仍不肯放弃,并用他的虔诚和坚持感动了小矮人,勇敢地向白雪公主求婚,带白雪公主回到皇宫。《灰姑娘》中王子因为拥有权威,才能举行选妻盛会并认识了灰姑娘,最后凭借聪明的才智找到灰姑娘的住所,并认出灰姑娘。《无所畏惧的王子》里,主人公“王子”自小就不愿被王宫的高墙深院所束缚而勇敢地出去闯荡大千世界,这无形之中给读者一种男性刚毅的信息。后来,王子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巨人时毫不畏惧,并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实力,而且还在无意中获得了更强大的力量,又凭借勇敢和机智降伏了众魔,赢得了姑娘的芳心。这样的形象塑造,无形中是对王子自主、权威和勇敢的一种肯定。

这类童话里的男主人公具有无所畏惧的品质,在面对困难时,他们选择的是用自己的能力和机智去解决,从而使自己摆脱困境,获得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这种对男权传统文化意识里,男性应该具备聪明才智、应该勇敢坚毅的性别刻板印象的趋同,会通过童话故事的讲述促使男童用“男儿当自强”的规范来要求自己,把这种男性所具有的才能和刚毅作为自己的追求。从而使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才能的培养与事业的成就,加强他们对学习和事业方面的重视与投资,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问题的解决与成功的追求之上,进而在对理想的追求中,使男孩的支配地位不断延伸,从而拥有操纵两性世界的能力。

而在这些故事中,女性都以柔弱的性格特征被置于需要依附于男性的地位。温柔顺从是她们的性格,“相夫教子”是她们的职责。《灰姑娘》中的主人公灰姑娘生来就是爸爸妈妈的“乖女儿”,母亲去世、父亲续弦后,面对继母和两个姐姐的虐待,始终忍辱负重,从不抱怨,依然很“乖”。而正是这种无助与柔弱的形象,使得灰姑娘在遭受继母与姐姐的刁难时,得到了麻雀、百灵和神奇小鸟的同情与帮助。最终,灰姑娘以她美丽的外貌和温顺柔弱的性格,不但获得了王子的同情,而且获得了王子的爱情,最终与王子举行了一场非常盛大而隆重的婚礼。同样,《白雪公主》中的主人公白雪公主在遭受继母的嫉妒、迫害和追杀时,既没有选择向父王告发继母的恶行,更没有、也无力选择向继母奋起反抗,而是选择了忍耐和逃亡。然而,同样是她这种柔弱无助的形象,使她得到七个小矮人的帮助,获得王子的同情与与爱情,最终改变命运,获得重生。

女主人公们都被塑造为弱小的、服从的、依赖的形象,这些美丽的童话不但没有责备她们的软弱无能,反而以她们最终得到王子的爱情,获得人生的幸福,来肯定并赞美她们让人爱怜的柔弱形象和忍耐与顺从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无疑把女孩生性弱小,面对强势应该服从和顺从,面对困难需要依赖于具有智慧、才能或权势的男性,通过获得他们的同情、帮助甚至是爱情来摆脱困境,获得幸福的性别观念传递给了儿童。这实质是男性话语权单方面对女性的归纳,也是男权话语单方面对女性的规范与要求,同时还是男权文化对男性自身强权地位的一种维护。这些女主人公的字典里没有“反抗”这个词,但她们都被虚拟了一个“幸福”的未来,一个通过依赖于男性所获得的“幸福”的未来。这样一种性别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得女孩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回避、淡化甚至压制自我意识的发展,自觉地乃至自律地以男性的眼光来审视和体察自己,使自己从外形到人格都符合男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审美理想,形成了一种带有男权文化特点、富有象征意味的性别特质。

《格林童话》中类似《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一类作品所塑造的具有不同外貌、性格与价值观等性别特征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权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性别观。这种性别观又通过几乎是同一模式的故事情节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性别特征的刻板印象,从而成为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一种期待和指导,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性别意识形成,并使之形成对男权文化传统的趋同。这种男权文化传统的性别观念一方面促使男孩更多地关注自己才能的培养与发展,认定男性应该机智勇敢、拥有权威,对女性应该是主动地去选择与评判。另一方面则促使女孩更加重视外貌形象的修饰与塑造,回避、淡化甚至压制自我意识的发展,将女性定型为从属于男性的依附者和被拯救者,将男性定型为具有创造精神的行动者和拯救者。

参考文献:

[1] 刘纪红.人类性别观的演变[J].魅力中国,2009,12:1.[2] 郑新容.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7.[3] 项亚娟译.格林童话[M].吉林:吉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社,2010:11.附:作者个人信息

名:邢燕萍

位:楚雄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职

称:副教授

机:*** 邮

箱:xyp1117@cxtc.edu.cn

cjx.xingyanping@tom.com 通讯方式:云南省楚雄市鹿城南路461号楚雄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第五篇:《圣经》对莎士比亚之影响

摘 要: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 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关键词:圣经;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影响

宗教在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几千年, 它不仅是一部分人的信仰, 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化。而基督教是西方文明根源之一, 它对于西方人的理想, 情操, 信念, 价值观, 思维方式乃至社会历史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似乎怎样形容都不过分。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学者柏格斯曾经指出:“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1 ] 英国当代评论家海伦·加德纳也视莎士比亚悲剧为“基督教悲剧”,认为他的作品“所揭示的神秘,都是从基督教的观念和表述中产生出来的,他的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特点,都是与基督教的宗教感情和基督教的理解相联系的。”[2 ] 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圣经》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主要指仁慈、宽恕、博爱)对作家创作的巨大影响;二是作家在艺术上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做一浅析,易于使读者能换个角度来全面、深入地认识莎士比亚戏剧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二

众所周知《,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尤其欧美各国流传最广、影响极大的文学名著。莎剧中弥漫着基督教义。实际上可以这么说, 如果对基督教义没有一丝一毫的理解或认识的话, 莎士比亚戏剧是看不懂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既具有当时先进文学所共有的那种反对封建桎梏、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贯穿着作家特有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基督教是爱的宗教《, 圣经》中关于仁慈、宽恕和博爱的箴言和训诫比比皆是。它们告诉世人,有了爱,一切过错和仇恨都可化解。按照《圣经》,这个世界也充满罪恶,人生来就是罪人,由头顶至脚底,由里面到外面,充满了淫乱、凶恶、贪心、骄傲、自私、说谎、憎恨⋯⋯。《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罪的代价乃是死”[3 ]。“死”是犯罪的结局。但顶奇的事发生了,神宣告说,他爱世人,他把爱放在他与世人中间。不但如此,他还把它的独生子耶 稣赐给众人,叫众人反得永生。耶稣代表爱,耶稣就是爱。爱是最强有力的武器,用爱可以融化一切坚冰。在圣经里我们可以随处看到这样的教义:“宽恕别人过错的,得人喜爱;不忘旧恨的,破坏友谊。”[4 ]。“憎恨引起争端;爱能掩盖一切过错。”[ 5 ]。“彼得问耶稣:„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该饶恕他几次呢? 七次够吗?‟耶稣说:„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6 ]。“耶稣还说„你们饶恕别人的过错,你们的天父也会饶恕你们;你们不饶恕别人的过错,你们的天父也不会饶恕你们的过错。‟”[7 ]。《加拉太书》云:“要通过爱心彼此服侍,因为全部的法律合成一句话,那就是爱人如己。”这些思想对作为一个真正基督徒的莎士比亚来说,无疑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事实上,仁慈、宽恕和博爱一直就是莎士比亚戏剧所竭力表现的主题,正是这一主题构成莎士比亚的鲜明个性。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集中体现仁慈、宽恕和博爱精神的喜剧杰作。全剧以爱情与友谊为主题,贯穿着对于真诚爱心的赞颂。安东尼奥是作家着力歌颂的人物,是“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心为善,多情尚义”。剧中的安东尼奥是以基督徒的身份出现的,他的思想和行为同样符合基督徒精神。他按照圣经的教导办事,借钱给别人只为解人所难,不为取利。他本着一个基督徒的原则,为朋友担负债务。在法庭上,他坚持正义,甘愿照约受罚,而且面对苦难默默忍受,表现出耶稣基督那种死而无怨的美德。显然,莎士比亚在这里更多地以理想的基督徒为模型,塑造了安东尼奥这一艺术形象。同样,在鲍西亚身上,也体现出一种无私的仁爱精神。他和安东尼奥一样,也具有理想基督徒的品质。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在法庭上用基督教的仁爱精神劝说夏洛克行善的那段关于慈悲与公道的名言里: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与施与的人,他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已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世俗的权威,使人民对于君王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利之上,他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尚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地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去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8 ] 从鲍西亚要求夏洛克“祈祷上帝的慈悲”、“按照祈祷的指点做一些慈悲的事”不难看出,对她来说,善行出自仁慈,而仁慈源于祈祷。这段话使她颇像一个谆谆善诱地劝人敬仰上帝的神父。等到对夏洛克进行判决时,鲍西亚仍不忘慈悲为怀,要求公爵和安东尼奥对他从宽发落。当他从威尼斯返回贝尔蒙特,看到自己窗口的灯光时,又禁不住感叹道:“那灯光是从我家里发出来的。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9 ] 这段话可以说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它集中体现了作家所要歌颂的仁爱和无私奉献精神。而这段话恰恰源自《马太福音》第5 章14 至16 节:“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人。你们的光也应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

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同样持守了对仁爱、宽恕精神的执著追求。海伦加德纳指出,除了莎士比亚,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对宽恕这一主题有如此充满想象力的理解,并如此令人难忘的表现。在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那位帮助一对青年情侣结合的劳伦斯神父就是仁爱的象征。剧作结尾时,正是由于他的劝说,两个世代相仇的家族才言归于好,这种宽恕与和解的基督精神与古希腊悲剧中冤冤相报的复仇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三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对《圣经》故事的引用之多, 是他成为引用《圣经》典故的大师。莎士比亚通过阅读《圣经》不仅获得了他所需要的知识, 而且也显然领悟了宗教改革家们的思想精髓。莎士比亚对《圣经》典故的引用正是这种宗教改革“思想精髓”的艺术体现, 它成为剧作家批判意识的重要因素, 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生活中丑恶事物的憎恶。《哈姆雷特》中引用《圣经》故事为上帝创世, 该隐杀弟以及耶弗他献女的故事, 这些故事构成了一条明显的思想链条, 其核心就是人类的堕落与罪恶。这种观念正是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英国社会现实的艺术关照。

哈姆雷特谈论“人”的时候, 在热烈地赞美之后急剧地降调。他说,“可是, 在我看来, 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10 ] 这显然包括了《旧约创世纪》的内容, 即上帝创造世界万物, 并用泥土造出了第一个人亚当的神话.在《旧约》中, 上帝“用泥土塑成的生命”深深地打上了原始罪恶的烙印。哈姆雷特对母亲的谴责, 对奥菲利娅的泄愤, 都包含了夏娃受魔鬼诱惑, 引诱亚当吃禁果而遭贬谪的故事, 他痛心于母亲的失节, 喊出了“脆弱呀, 你的名字就是女人!”[11 ] 这里暗含《创世纪》中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夏娃的故事。女人不是用坚硬的泥土造成的, 而是用脆弱易折的肋骨造成的, 因此他们的身体,、意志都是“脆弱”的, 这种特征使夏娃经不住魔鬼的诱惑。哈姆雷特认为母亲背叛父

亲、奥菲利娅毁弃爱情都是女人“脆弱”的明证,他对奥菲利娅说“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12 ] 《哈姆雷特》中关于人类堕落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就是兄弟骨肉相残。作品引用了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 鞭挞了克劳狄斯永久洗刷不净的血腥罪行。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出自《创世纪》。该隐是亚当、夏娃的儿子, 他出于妒忌把弟弟亚伯杀了, 成为世间第一个杀亲的罪人, 受到永久的诅咒。克劳狄斯在祈祷时说,“我的罪恶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 我的灵魂上负着一个原始以来的最初的咒诅, 杀害兄弟的罪行”。[13 ] 哈姆雷特在墓地上同霍拉旭谈论掘墓人挖出的一块骷髅时说“, 好像他是第一个杀人凶手该隐的颚骨似的”。[14 ] 在《哈姆雷特》中关于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两次出现,他昭示了为争夺权力骨肉相残的冷酷的现实。剧中关于耶弗他的故事显示了父女之间为了利害关系而造成的悲剧。波洛涅斯为效忠国王东奔西跑, 到处刺探哈姆雷特的秘密。哈姆雷特对他发出了警告:“以色列的士师啊, 你有一件怎样的宝 贝!”[ 15 ] 哈姆雷特警告波洛涅斯不要像耶弗他那样把自已的爱女作为可怜的牺牲祭品。耶弗他的故事出自《旧约·士师记》11 :29。据记载, 耶弗他是以色列人玛拿西部落的首领, 称为士师。在以色列人同亚扪人作战中被推选为统帅。在作战之前他发誓: 如上帝保佑他获胜, 他就把回家时所遇到的第一个生物献给上帝耶和华。他原以为“遇到的第一个生物”可能是一条狗或一匹马, 谁知, 在他作战胜利返回时, 第一个冲出来迎接他的竟是他的独生女。耶弗他不敢违背誓言, 把女儿献在耶和华的祭坛上, 焚烧了她的躯体。哈姆雷特的警告不幸而言中。波洛涅斯为了向国王献媚取宠, 破坏了女儿的爱情, 把女儿推向了牺牲的祭坛, 最后发疯落水而死。波洛涅斯的愚忠以及自作聪明, 使自己一家三口人: 波洛涅斯本人, 她的儿子雷欧提斯, 女儿奥菲利亚全都成了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之间激烈斗争的牺牲品和殉葬品。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的主题是关于“复仇”。《马太福音》第五章38 节, 耶稣这样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 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 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莎士比亚从小就被灌输不要复仇, 要原谅, 要宽容。哈姆雷特的悲剧不在于他没能早早杀死克劳狄斯, 而在于本是充满“爱”的心灵却变成了“恨”。哈姆雷特成了“恨”“复仇”的代名词。我们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意识到哈姆雷特的存在。哈姆雷特本应该忽视不管鬼魂的指示(复仇), 但他却将它们付诸实践。哈姆雷特不是将克劳狄斯的罪行暴露在众人面前, 却给自己判了流放。复仇的逻辑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观众来说是非常普遍的, 但是莎士比亚却看透了它。正是由于哈姆雷特的“半心半意”和拉色提斯的“全心全意”的复仇, 舞台上才布满了尸体。四

故当我们欣赏西方文学作品时, 还应该从宗教这个角度来审视。而我们的文学批评却较少涉及宗教领域。笔者教授《英国文学》这门课时, 深深感受到这方面的缺陷。教科书中大量充斥的都是用“阶级”的观点去批判现实。且以《哈姆雷特》为例。《英国文学选读》这样评价《哈姆雷特》:“ ⋯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经典形象, 并在这个典型形象身上倾注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16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则说:“在莎士比亚的笔下, 中世纪史话有了一种新的内涵和意义。丹麦人的名字并不能让观众和读者淡化莎士比亚在剧中所描写的是英国这一事实。此悲剧的整个部分都渗透着他生活的 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哈姆雷特》最能表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批判。”[ 17 ]《英国文学简史》这样评论:“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一个摆脱了中世纪偏见和迷信的人。⋯⋯像其他人文主义者一样, 他对人怀有深深的尊敬, 并对人能战胜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哈姆雷特是一个学者, 一个战士, 并且还是一个政治家。他的形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多才多艺。⋯⋯他的学识, 智慧, 崇高的秉性, 还有它的局限性和悲剧都代表了世纪之交的人文主义者。”[18 ] 陈嘉的《英国文学史》则是赤裸裸的谈“复仇”:“首先,哈姆雷特忙于个人复仇,但与此同时试图以一种非常模糊的方式去“纠正”那个“时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复仇,其次才想到废除那个时代的社会罪恶⋯⋯”[19 ] 当然莎剧《哈姆雷特》可以从多角度去欣赏,不仅仅限于“复仇”的主题。但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 莎士比亚想传递的信息就是不要复仇。正因为复仇, 悲剧才产生。哈姆雷特被称为“复仇王子”。人们似乎接受这样一种价值观, 认为复仇是对的。哈姆雷特应该复仇, 连中国都有句谚语: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从以上文学作品中学到“宽恕”、“爱”,知道“复仇”是不好的,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营养!笔者在教授《英国文学》时常常想,一个大学生从18 岁跻身高等学府,到22 岁本科毕业,本是其生命史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他本就有权要求大学设置有关“精神营养”教程。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些文学巨著呢? 我们的大学缺乏人文关怀,偏于政治导向。我们的文学教科书能否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欣赏? 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人、对社会有个真实地了解,听到另一种清洁的声音,开阔另一种视野。参考文献: [1 ] 转引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M].上海:上海书店,1992 :64.[2 ] 海伦·加德纳.宗教与文学(沈弘等译)[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73 ,74.[3 ] 圣经·罗马书(Holy Bible)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M].1996 :1141.[4 ] [5 ] 圣经·箴言(Holy Bible)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M].1996 :667 ,673.[6 ] [7 ] 圣经·马太福音[M].(Holy Bible)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1996 :963 ,979.[8 ] [9 ] 莎士比亚喜剧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120.[10 ] [11 ] [12 ] [13 ] [14 ] [15 ] 莎士比亚悲剧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16 ] 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42.[17 ]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14.[18 ] 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86.[19 ] 陈嘉.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 :153.

下载《圣经》中的性别观以及对优生优育的教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圣经》中的性别观以及对优生优育的教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圣经、希腊神话中的短语

    Bible-related phrases 1. AT THE ELEVENTH HOUR 在最后一刻 Do something at the eleventh hour, and you do it at the very last minute. It’s possible that this phr......

    圣经中的天使简介

    根据希伯来人的传说,‘天’被分为九层,每三层分为一元,这三元组构成了一个真正的、成员之间平等的单独阶层体系。后来根据大致上公认的天使学说《天阶体系》---(狄俄尼索斯)的......

    圣经中的经济原则

    圣经中的经济原则神拥有、并掌管宇宙万物 耶和华阿、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能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诗篇 104﹕24) 耶和华阿、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

    英美文学中的圣经

    引言:《圣经》是一部历史的史书,是一部的经典作品,是西方社会流传最广、发行量最大、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宗教领域,渗透到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文学界历来公认《圣......

    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论《圣经》中的英语典故对英语语言表达的影响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基督教文化的支柱。它不仅仅是一部宗教经典,它也是一部内丰富、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对西方各民族的......

    圣经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姓名:胡晓雪 学号:20117408 班级:方1111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它对于基督教文化的西方国家来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圣经》作为一本巨著,本身就体现了世界古代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向文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驰骋想象的艺术天地。《圣经》既是一部记录希伯来人历史的史书,同时又是一部内......

    《圣经》中最让人感动的十句话

    《圣经》中最让人感动的十句话 摘要: 作为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圣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库,它对世界文化发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开采圣经资源离不开对它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