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行政学 复习题 完整版
行政:指国家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范围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和内部事务行政方式和特点依法行政
行政与行政管理的区别:行政主要是强调行政理论体系,而行政管理更强调行政中的应用性管理程序和技能○1出现和存在的时间管理早于行政○2 活动的外延管理概念的外延更宽○3性质,行政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及公共性 行政管理的作用: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是其他一切管理的制约因素,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土地行政管理: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尤其是国家土地行政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利益对土地事务所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主体:代表国家进行管理的各级土地行政管理机关。客体:土地、土地利用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有关组织与个人的行为
范围:国家对地籍,地权,地价,地用,地税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基本目标:按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土地的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
内容:1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2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国家行政○
整体效率的提高○3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功能:指政府土地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土地进行的管理活动所发挥的有利利用和效率,也可称为政府在土地行政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或效能。○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社会和文化功能。
土地行政管理学特点:○1与其他部门行政管理相比,土地行政管理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土地行政管理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3土地行政管理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
土地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涉及土地关系,土地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即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
中国社会主义土地行政管理:○11949~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土地行政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21979年以后的社会主义土地行政管理实践 完善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地权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了较为合理的土地税费制度
我国土地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如何进一步改革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国家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2如何建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行政管理机制问题○3如何完善土地行政管理立法体系○4如何改变土地行政管理论明显滞后于实践的状况
土地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土地事务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
根本任务:要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或特定阶段国家行政机关或组织与管理土地事务的运行规律
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及其运行以及隶属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构成要素: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特征:1政治性2社会性3法制性4权威性5专业性。
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构成:1土地行政管理目标2土地行政管理组织制度3土地行政管理的权责关系4土地行政管理的机构和岗位设置5土地行政管理的物质条件6土地行政管理组织人员构成7土地行政管理行为。
种类:1决策机构2职能机构3辅助机构4监督机构。
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1集权制与分权制2首长制和委员会制3垂直领导,双重领导和业务指导。
土地行政管理存在的弊端:○1职能重叠,政出多门○2基层组织能力薄弱,人员素质有待提高○3土地行政领导体制不顺。
土地行政决策:土地行政机关及其领导成员,为完成土地行政目标作出的处理土地行政事务的决定。
决策特征○1主体的唯一性○2土地行政决策只限于土地行政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之内○3土地行政决策一旦制定就具有强制力○4土地行政决策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影响土地行政决策说的因素:1政策和法律○2外界压力○3信息来源○4对问题○
性质的认识○5决策体质○6决策方法○7个人素质
土地行政决策原则:○1系统协调○2可行性原则○3动态变化原则○4试验原则5创新原则 ○
土地行政决策体制:承担土地行政决策的组织和人员共同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定决策的基本程序的制度。
土地行政决策系统:决策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和情报信息系统。
土地行政决策程序:1提出问题2确定目标3设计方案4方案论证的选优5实施方案,追踪决策。
土地行政决策方法:1理性综合决策,渐进决策和混合扫描决策○2决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3规划法决策
土地行政执行:国家土地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贯彻,实现土地行政决策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特点:目的性、经常性、连续性、强制性、时效性、决断性、灵活性、层次性。
土地行政执行的过程:1准备阶段:组织阶段、思想准备、计划准备、物质准备、记住准备。2实施阶段:指挥、控制、沟通、协调。3总结阶段:土地行政执行总结的基本内容;土地行政执行总结应注意的问题;我国土地行政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土地行政过程存在问题:1我国有些土地行政决策可操作性不强2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中梗阻3土地行政执行中的脱型和走样4土地行政执行中缺少必要的手段5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低效率6土地行政执行离不够对策:1要加强土地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土地行政决策的可操作性2要进一步协调好条条块块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决策执行的通畅无阻3提高土地行政执行人员的素质,优胜劣汰。提高广大执法人员的积极性4进一步增强执行力5进一步健全土地行政执行手段,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努力提高土地行政行效率。
土地行政执行原则:准确原则、规范原则、创新原则、服务原则、监督原则、迅速原则。
土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1强制性土地行政方法: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2经济方法○3诱导性土地行政方式:宣传教育方法、行为激励方法(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参与管理方法○4土地行政责任方法。土地行政执行权力的新机制:应具有完整的制度化机制、应具有相应的自主化机制、应增强其合法性的机制、应具备完善的监督机制、应具有有效性的能力机制。土地行政效率:是指土地行政部门及其行政人员从事土地行政管理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理、财力和时间的比率,即土地行政效果与行政投入的比率。
土地行政效率的特点:综合性、多样性、相对性、迟效性。
土地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标准多样化原则、操作可行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土地行政效率与社会效益相一致原则。
土地行政效率测定的指标:土地行政交易费用、土地行政效果、土地行政效率、影子费用。
提高土地行政效率的途径:○1转变土地行政职能○2改革和完善土地行政组织3提高土地行政人员素质,优化土地行政队伍○4健全土地行政法规与日常工作○
制度○5改进工作作风与领导方式○6改善土地行政文化○7加强土地行政监督8实现土地行政管理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 ○
地权行政管理:是指有关土地财产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也就是国家用以确定、调整和处理有关土地产权及其权属变更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
地权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土地行政管理机关代表政府的意志确定和维护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土地关系和土地所有制,从而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地权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1地权审查与确认○2地权的登记与土地产权证的核○
发○3地权流转(权属变更)的管理○4土地权利争议调处的管理。
国有诚镇土地所有权的确立:接管和没收,赎买,征用及宣布全部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地权的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协议出让方式、挂牌出让方式、招标出让方式、拍卖出让方式。
土地征收(用)的特征:强制性、补偿性、土地权属的变更性。
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地籍的功能:税收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正常交易维护功能、土地管理功能、多目标服务功能。
3、地籍行政:是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的位置、面积、质量、用途和权属状况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
主要内容: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4、地籍行政的原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法规制度实施;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现实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保证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第八章
1、土地利用行政管理:它是指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机关为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各种土地利用过程所实施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行为。
2、地用行政管理的内容:土地利用计划行政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行政管理、土地开发、整治、保护与土地利用监测行政管理。
3、地用行政管理的基本方针:⑴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首位⑵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⑶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挖潜为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⑷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土地整理的特点:政府行为的主导性、整理目标的多元性、整理行为的长期性、整理工作的复杂性、整理区域的差异性。
我国土地整理的战略意义(作用):⑴土地整理是我国特殊情况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⑵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⑶土地整理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⑷土地整理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⑸土地整理是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过程。
地价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地价体系,制定地价管理规定和政策,对土地价格的评估、交易过程及其价格水平进行规范、调控和管理的过程。
地价行政管理的作用:合理引导地价水平,防止地价波动过大;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规范土地估价行为,建立科学的中介服务市场;通过地价政策引导,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规范土地估价方法,提高土地估价精度;规范土地使用权转移程序,防止土地收益流失
土地市场交易价格行政的措施:⑴建立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⑵国家对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最低限价:国家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最低价标准;土地使用权出让、受让方确定出让价格;协议出让价格的监督⑶政府对地价上涨可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⑷完善土地登记,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⑸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有优先购买权⑹完善土地税制,强化税收监管,征收土地增值税⑺政府可依法提前收回单位和个人的土地使用权⑻建立地价动态监测制度。
土地价格评估行政:就是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地价评估机构、地价评估人员、地价评估过程和评价结果的行政管理过程。
措施:1对估价机构的行政管理、对估价人员的行政管理、对估价收费标准的行政管理、对估价程序的行政管理
地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土地为征税对象无偿征收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政府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地税的原则:财政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法治原则。
地税行政管理:是指税务机关或土地行政部门(有的地税由地政部门代为征管)依据有关税法、地税政策以及有关制度规定,为实现地税分配关系,指导税务人员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和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开展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工作。
地税行政管理的特征:地税行政管理对地税制度的从属性或依附性;地税行政管理的强制性和制约性;地税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地税征纳双方利益的矛盾性或对立性。
耕地占用税: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征收范围:凡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应缴纳耕地占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国家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税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军队以及其他单位。计税依据: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8、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计税依据: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
土地行政法:是调整土地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调整因土地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土地行政法的特征:对象的确定性、内容的广泛性、内容的相对易变性。
土地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土地行政法所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或行政权力责任内容的土地行政关系。
土地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是指在具体的土地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客体:是指土地行政法律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内容:土地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土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土地行政主体具有特定性,而行政相对人具有非特定性;土地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具有确定性;土地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土地行政法律关系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土地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土地法律、法规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特征:具有命令力、强制力和执行力;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单方意思表示为特征;行政主体是特定的;土地行政执法的对象一般为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在特定情况下也包括下级土地管理者;土地行政执法的客体是土地行政相对人从事的与土地这一特定物有关的活动或者行为。
土地行政执法的效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土地行政执法的内容:行政许可、行政调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行政奖励。
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的违法行为的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法律制裁。
土地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活动。
土地行政诉讼的特点:原告是作为土地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告是行使国家土地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土地行政诉讼的客体是具体的土地行政行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土地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依照司法程序解决土地行政争议的活动。
第二篇:《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B)上.A.《尚书》 B.《钢鉴易知录》 C.《礼记》 D.《左传》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首要特点是它的(C).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公共行政环境的(A)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约束性
6.美国哈拂大学教授(C)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A.德鲁克 B.里格斯 C.高斯 D.古立克
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A.古立克 B.里格斯 C.德鲁克 D.高斯
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A.信息社会 B.农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工业社会
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10.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上.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11.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A.30 B.31 C.28 D.29
12.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14.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演变而来的.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15.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1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17.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18.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19.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A.聘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委任制
20.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21.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2.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类型.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23.部外制是(D)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A.英 B.法 C.日本 D.美
2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A).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25.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A.临时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积极方案
26.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2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按 D.追踪方案
2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29.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A.准备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实施阶段
30.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A.协调阶段 B.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 D.总结阶段
31.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成效 C.纠正偏差 D.行政指挥
32.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A.网上沟通 B.横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纵向沟通
3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A.社会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法制监督
3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A.现场监督 B.专案监督 C.工作报告 D.跟踪监督
35.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B)日内报送国务院各事务份.A.十五 B.三十 C.四十五 D.六十
3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B)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A.十五 B.三十 C.四十五 D.六十
37.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A.市级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中央预算
38.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A.税率 B.纳税人 C.税法 D.税种
39.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C)最早提出的.A.亚里士多德 B.梭伦 C.毕达斯 D.柏拉图
40.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A.15 B.30 C.45 D.60
41.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42.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的核心内容.A.社会公德 B.行政道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43.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英国
44.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A.英 B.日本 C.法 D.美
4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古德诺
4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4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B).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A.管理五项职能 B.官僚制度理论C.14条管理原则 D.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
4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5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5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
5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D).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A.张金鉴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孙中山
53.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A.分散型 B.融合型 C.衍射型 D.棱柱型
54.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社会
55.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56.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论著是(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政府生态学》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D.《公共行政生态学》
5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委员会制
5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A.奥地利 B.瑞士 C.瑞典 D.芬兰
59.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D)体制.A.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 B.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
C.行政体地方政府 D.自治体地方政府
60.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国的地方政府.A.加拿大 B.德国 C.印度 D.英国
二、多项填空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BCD)三种权力.A.考试 B.司法 C.司法 D.立法 E.监察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BCDE).A.孟德斯鸠 B.怀特 C.汤姆森 D.西蒙 E.斯密斯堡
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BCE).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公共性 E.约束性
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CD).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5.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AE).A.政治统治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计划职能 E.社会管理职能
6.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ABCE).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协调职能 E.经济职能
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BCDE).A.原始社会的行政体制 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 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ABCD).A.中央政府体制 B.地方政府体制 C.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D.行政区划体制 E.行政领导体制
9.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BC).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沃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10.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BE).A.梅奥 B.巴纳德 C.韦伯 D.法约尔 E.西蒙 C).1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ACD).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1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利分为(BD).A.奖惩权力 B.权利性影响力 C.合法权力 D.非权利性影响力 E.决策权力
1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BCE).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决策权力 E.合法权力
1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自身特点特质外.还应具有(ABCDE)等特质.A.社会技能 B.智力 C.个性 D.社会背景 E.任务定向
15.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BCD).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E.首长负责制
16.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ACE).A.法国 B.中国 C.瑞士 D.英国 E.德国
17.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CE).A.确定型决策 B.理性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直觉决策 E.不确定型决策
18.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DE).A.直觉决策 B.经验决策 C.理性决策 D.个人决策 E.集体决策
19.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ACE).A.准备阶段 B.控制阶段 C.实施阶段 D.协调阶段 E.总结阶段
20.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BCE).A.行政协调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评估 E.行政指挥
三、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就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2.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对其只能的范围、内容、重心和实现方式等作出改变。
3.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及其行为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4.公共行政学
是一门研究公共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过程、方式、责任和效果的科学。
5.公共行政权力结构
是指行政权力系统内部诸要素间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和联系方式。
6.行政的政治环境
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法规等各种要素的统称。
四、简答题(27分)
1.简述公共行政价值的基本内容。
答:效率;民主和责任;公平和公义。
2.简述公共行政价值的作用。
答:公共行政价值对社会总价值系统及整个社会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行政系统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行政组织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组织内部成员的作用。
3.简述公共行政职能的特点。
答:公共性;执行性;多样化;动态性。
4.简述公共行政的运行职能。
答: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5.简述完善中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对策。
答:理顺党政关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6.简述中国现阶段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要求。
答:保持政治稳定,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现代行政文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三篇:《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题(2013春)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资料2013年春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亚里士多德)。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C.公共性)。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4.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是(C.欧文)。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威尔逊)。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行政学导论》)。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梁启超)。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D.孙中山)。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A.怀特)。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A.张金鉴)。15.公共行政环境的(A.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1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1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作者是(B.里格斯)。1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农业社会)。19.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棱柱型)。20.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工业社会)。21.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号(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2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2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政府职能)。24.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非营利性)上。25.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29)个。26.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7.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8.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划分、公共组织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职权的配置)。D.上述三者,即ABC 29.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稳定性)演变而来的。30.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31.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32.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半总统制)。33.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瑞士)。34.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D.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35.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德)国的地方政府。36.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A.特殊型)的行政区。37.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C.特殊型)的行政区。38.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39.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选任制)。40.由立法机关或其它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委任制)。41.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委任制)。42.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考任制)。43.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决策权力)。4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4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英国)于1855
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46.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部外制)类型。47.部外制是(D.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A.英国)。49.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中国)。50.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51.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英国)。52.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彷。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正式施行于(D.2006年1月1日)。54.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临时方案)。55.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追踪方案)。56.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57.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D.领导决策系统)。58.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准备阶段)。59.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实施阶段)。60.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纠正偏差)。61.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横向沟通)。62.(D.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3.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A.确定评估对象)。64.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社会监督)。65.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跟踪监督)。66.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C.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67.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C.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68.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9.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给予处分。70.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B.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71.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72.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中央预算)。73.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税法)。7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2003年1月1日)。75.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C.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76.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77.目标管理方法是(D.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78.从20世纪(C.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二、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B.司法; C.行政; D.立法)三种权力。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B.怀特;C.汤姆森;D.西蒙;E.斯密斯堡)。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X理论时期)。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A.威尔逊;B.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B.魏劳毕;C.怀特;E.费富纳)完成的。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A.政治制度;B.政党制度;C.阶级状况;D.法律制度;E.政治文化)。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E.夫妻关系)。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47.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廉;B.绩;C.勤;D.德;E.能)。教育)。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A.参与政务;B.处理事务;E.搞好服务)。11.组织文化包括(A.组织观念;B.法律意识;D.价值观E.道德感情)。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奖惩教育工作;B.组织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A.政治统治职能E.社会管理职实施工作;C.协调控制工作;D.检查总结工作;E.计划安排工作)。能)。50.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A.系统实施;B.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A.政治系统设计;C.系统维护;D.系统需求分析;E.系统评价)。职能;B.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E.经济职能)。5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B.外部性问题;C.公共物策;E.不确定型决策)。品的提供;D.无知和非理性;E.不平等问题)。5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D.个人决策;E.集体决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A.民主职能;C.政治统治职能;E.保卫国家主策)。权的职能)。5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C.非程序性决策;E.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程序性决策)。能主要有:(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5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经验决策;D.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科学决策)。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C.封建社会5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领导决策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的行政体制;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支持系统;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A.中央政56.决策方案一般有(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积极方案)。府体制;B.地方政府体制;D.行政区划体制)。57.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A.准备阶段;C.实施阶段;E.总结阶段)。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B.比利时;C.加拿大;D.斯里兰卡)。58.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行政协调;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E.行政指挥)。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A.葡萄牙;B.坦桑尼亚;C.奥地利;D.芬兰;59.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A.微观控制;D.宏观控制)。E.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60.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A.口头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A.自治体地方政府;C.民主集中制地方政汇报;C.个人观察;D.书面汇报;E.统计报告)。府;E.行政体地方政府)。61.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A.行政工作人员;B.组织绩效;C.信息;D.工作;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传统型;C.特殊型;D.发展型)。E.财务)。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62.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质量控制;B.论;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标准控制;C.成本控制;D.程序控制;E.计划控制)。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梅奥;B.巴纳德;E.西蒙)。63.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单向沟通;C.双向沟通)。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A.非正式组织理论;64.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上行沟通;B.平行沟通;C.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D.社会人理论)。下行沟通)。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B.非正式组织理论;C.65.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B.组织结构障碍;C.心理与语言障权威接受理论;E.组织平衡理论)。碍;D.职位与专业障碍)。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非政府性;B.组织性;C.非营利性;D.志愿66.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A.层级结构的协调;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性;E.自治性)。调;C.人际关系的协调; E.各种资源的协调)。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67.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正式沟通;E.非正式沟通)。用;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68.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公民个人;B.各民主党派;C.各社会团体;D.新闻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减免税收;B.委托公共事务;C.机构;E.政协)。辅导监督;D.补助;E.法律管制)。69.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事中监督;D.事后监督;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C.指挥统一、不E.事前监督)。受牵制;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70.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C.跟踪监督;E.现场监督)。3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B.权力性影响力;D.非权力71.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A.临时报告; B.综合报告; C.性影响力)。专题报告;D.报告;E.工作简报)。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奖惩权力;B.归属权;C.专业知识权;72.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B.事中审查;C.事先审查;E.事后E.合法权力)。审查)。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7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A.检查权;B.建议权;C.调查权;D.(A.社会技能;B.智力;C.个性;D.社会背景;E.任务定向)等特质。行政处分权)。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领导作风理论; B.领导系统模式;C.74.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A.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PM型领导模式; D.四分图理论; E.领导方格理论)。询权; C.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B.莫顿;E.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的请求协助权)。图理论。75.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A.工作监督;B.法律监督;D.政治监督)。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的极76.行政监督的特点是(A.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B.法律地位的独立性;C.端行为划分为(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E.专制式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D.监督主体的多样性;E.监督对象的双重性)。的领导作风)三种类型。77.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A.权力机关的监督;B.司法机关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A.道德素质; B.文化素质;C.身体素的监督;C.社会监督;D.行政机关的监督;E.执政党的监督)。质;D.心理素质;E.政治素质)。78.舆论监督具有监督机关所不具有的特点,它们是(B.监督方式的公开化;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部内制;B.部外制;C.折中制;E.C.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D.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E.监督效应的及时党统一领导制)。性)。40.人事行政机关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A.法国;C.瑞士;E.德国)。79.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D.地方公共预算;E.中央公共预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B.算)。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C.政治中立、职务常任)。80.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A.政策审核;B.体制审核;C.指标审核;D.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B.职位分类;E.品位分类)。技术审核)。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C.法国;D.英国)81.税收的基本特征有(B.无偿性;D.固定性;E.强制性)。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B.美国C.中国E.日本)。82.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A.单一税制;D.复合税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A.越级晋升制;B.考试晋升制)。制;C.年资晋升制;D.功绩晋升制;E.综合晋升制)。83.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B.定率税;D.配赋税)。46.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A.近姻亲关系;B.直系血亲84.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A.中央税;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D.2 地方税)。中央计划;D.基层计划)。85.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A.国防费; B.行政97.从行政计划的内容上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社会计划;B.管理费; C.经济建设费;D.社会文教费;E.其他支出)。经济计划;C.资源计划;D.国防计划)。86.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A.签订采购合同;B.选择采购方式;C.98.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A.内部标杆瞄准;B.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C.确定采购需求;D.履行采购合同;E.效益评估)等阶段。行业内标杆瞄准;D.跨行业标杆瞄准;E.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87.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A.法律保留; B.法律优先;C.职权法定;D.依据99.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A.组织效率;B.管理效率;法律;E.职权与职责统一)。C.工作效率)。88.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B.法定程序的审查;C.滥用职权的审查; D.100.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A.标准比较法;B.公共组织要素评法定权限的审查;C.法定依据的审查)。分测量法;D.行政职能测量法;E.行政费用测量法)。89.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A.技术方法; B.行政程序;E.基本手段)。101.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A.单位费用测量法;B.计件费用测90.行政方法的特点有(A.科学性;B.民主性;C.创新性;D.系统性;E.技术量法;E.人均费用测量法)。性)。10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A.经济指标;B.效率指标;C.公9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A.行政指令方法; C.法律政策方法;D.经济方法)。平指标;D.效能指标)。92.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A.稳定性;B.完整性;C.合法性; E.简便性)。103.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B.后果战略:创93.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A.行政计划准备;B.决定计划;C.考核奖惩;D.设绩效后果;C.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D.控制战略:将检查监督;E.执行计划)。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E.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94.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短期计划;B.长期计划;E.10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A.市场政府模式;中期计划)。B.参与政府模式;C.解制式政府模式;D.弹性化政府模式)。95.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主要有(B.行政指令手段;C.法律手段;D。经济手105.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A.参与管理;B.对话民主;D.公民社会;段;E.思想工作手段)。E.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96.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地方计划;B.四、名词解释 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34.公务员(中国):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织类型。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17.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人员。与综合性学科。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35.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式。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18.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额。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的总和。19.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36.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20.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务管理。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37.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也包括国际环境。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 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和自然状况。21.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38.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5.具体化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和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39.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环境的总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22.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则。23.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以上掌40.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公共组织类型 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8.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24.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决定的行政行为。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41.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25.行政领导者: 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险。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42.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平问题。26.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10.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者的制度 行的决策。的总和。27.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43.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行政领导者的制度。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12.行政区划体制: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28.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性的决策。划分为若干部分和 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44.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集体决策往往采取少数1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响力。服从多数的原则。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29.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45.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和监督的组织类型。30.人事行政: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14.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46.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31.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47.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15.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政业务的组织机构。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32.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48.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33.国家公务员(西方):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渐变小的组织类型。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16.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国家工作人员。49.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 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50.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72.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73.行政方法: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6.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51.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52.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53.行政协调: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54.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55.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56.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57.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58.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59.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60.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1.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6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63.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64.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65.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66.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67.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8.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9.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70.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71.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总称。74.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75.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76.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77.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78.行政效率: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79.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80.行政改革: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81.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82.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五、简答题 说明:题号上加□的题目另有论述题参考答案。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3.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4.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5.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须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4
答: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7.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答:(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8.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及其主要特点。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依法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9.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答:(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10.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11.简述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12.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13.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14.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15.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然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1)正确处理政府坏蛋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坏蛋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16.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答:(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17.简述行政体制的作用。答:(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18.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答:(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25.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答:机能制的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26.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答: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公共组织部门:(1)是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2)是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27.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简述管理层次现代化。38.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39.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40.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41.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19.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20.简述公共组织的特点。答:(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6)系统性。21.简述公共组织的作用。答:(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22.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答:完整制的优点:(1)有利于一个公共组织或一个公共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缺陷:(1)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2)高度自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3)缺乏全局观仿,只顾局部利益。23.简述分离制的优点和缺陷。答:分离制的优点:(1)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2)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3)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4)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缺陷:(1)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2)人与事分离,不利于对公务员的领导和使用。(3)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24.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答:层级制的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有利于推行决策。缺陷:(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从中央到地方的数额。管理层次的划分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30.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答:(1)补助;(2)减免税收;(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31.简述行政领导的作用。答:(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32.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答:(1)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33.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答:(1)政治责任;(2)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4)道德责任。34.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35.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答:(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36.简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答:(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37.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答:(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5
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42.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答:(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43.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答:(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44.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答:(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45.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答:(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46.简述行政决策的作用。答:(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47.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48.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答:(1)领导决策系统;(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专家咨询系统;(4)信息支持系统。49.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50.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51.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答:(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52.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答:(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53.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答:(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62.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答:(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63.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74.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答:(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75.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答: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76.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答:(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团结协作的原则。54.简述行政执行的作用。答:(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55.简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答:(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56.简述行政指挥的原则。答:(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57.简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58.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答:(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59.简述行政协调作用。答:(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 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60.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答:(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61.简述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答:(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2)行 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64.简述行政监督的原则。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65.简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66.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答:(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67.社会监督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答:(1)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2)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68.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69.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答:(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70.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答:(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71.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72.简述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73.简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答:(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6
77.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78.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79.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答:(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80.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答:(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81.简述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答:(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82.简述标杆瞄准的类型。答:(1)内部标杆瞄准;(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3)行业内标杆瞄准;(4)跨行业标杆瞄准;(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83.简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84.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85.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答:(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86.简述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答:(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标准比较法;(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87.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88.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89.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答:(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90.简述行政改革的原则。(论述题24)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91.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92.简述行政改革的阻力。25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93.简述行政改革的动力。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94.简述行政改革的对策。答:(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95.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六、论述题============================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是政府对国家的治理。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善政才有善治。可以讲,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公
共行政,就会造就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状况。(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公共行政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最高宗旨。这不仅是政府存在的基础,也是政府存在的目的。(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良好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保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政府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公共行政的魅力就在于管理出效率,管理出速度,没有一个高效、民主、公平的政府,社会就不可能在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公共行政学是国家公务员的基础专业学科。身为公务员,必须学习并掌握公共行政学。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答: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关系,是输出与输入的关系。首先,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宏观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行动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其次,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如果公共行政不适应公共行政环境,也就是政府求同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所谓适应公共行政环境,是指行政管理必须符合特定的公共行政环境向它提出的要求和条件,如果不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即使再先进的行政管理也不可能有管理成效。再次,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由于社会革命或社会变迁,公共行政环境发生了变化,公共行政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且不说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公共行政必然发生质变,就是在同一种社会制度下的不同时期,由于发生了较大的社会变迁,公共行政也是不同的。最后,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公共行政的能动作用是研究公共行政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共行政可以利用公共行政环境提供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合实际的公共行政目标,确立科学的行政关系。3.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答:第一,政府成本过高。政府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供给的财政,而其行政成本很难量化,很难计算,政府往往希望多办事情,扩张权力,扩大管理范围,这样就追求扩大财政预算,而效益却无法确定,正因为成本与效益分离,往往会出现行政成本过高的现象,造成浪费。第二,政府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过多,成本高,效率低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政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制定出低质量的公共政策。因为政府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公共政策执行部门执行不力等,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等,这些都是造成政府低效率的主要原因。第三,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资源配置领域,因为信息不完全,政府的配置效率比市场低。第四,寻租。在政府干预经济的条件下,寻租者为了从政府那里得到某些资源或某领域经营的特许权或开发权,甚至垄断权而花遇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进行寻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寻租者在政府的庇护下获取高额利润,消费者付出了高昂7 的代价,政府付出了政治成本,社会付出了道德成本。第五,造成另一种不公平。市场经济只能造成社会贫富不均,财富分配不平等。只能依靠政府进行再分配,以便使社会财富相对公平。但是政府通过强制力进行再分配也可能出现另一种不公平,就是政府利用强制力将富人的财富转移到穷人的手中,或者将穷人的财富集中在强势集团的手中。政府失效也是经常出现的,不能用一个失效的政府去管一个失效的市场。4.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然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在政府的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是政府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政府存在的价值是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第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政府与市场两者的基础不同,价值也有差异,因此两者在各自领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互相代替的。第三,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准则,因此必须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资格进入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然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有自主权和自决权。第四,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现象,凡属政府财政供给的实体单位都可以叫事业单位。这些年来,政府对它们进行了改革。事业单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是单位制,尽管进行了一些进行改革,但成效甚微。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第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的概念十分广义,企业和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是指除了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第六,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任何社会中,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公民离不开政府,尤其是现代社会,许多事情公民更无法离开政府,必须靠政府予以解决或给予帮助。5.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因此,行政体制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而言的。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行政体制,须从如下方面着手:(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它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与配置,涉及到政府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权力划分与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6.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答:第一,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各类行政组织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国家公务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这样才能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第二,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促进社会高速、全面发展的体制保证。第三,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是行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它的有序的规范的管理,可以为大批的德才兼备的行政领导者和优秀的国家公务员的涌现提供有利的条件,为年轻的国家公务员的茁壮成长创造一种氛围。第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依法保证行政权力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行政程序的运行以及协调各种关系,是行政体制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公共行政法制化是民主行政的前提,行政体制的科学化将为民主行政提供保证;第五,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人民之所以需要政府,是因为政府能够确保他们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不受侵犯。7.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答:公共组织是公共权力的载体,与私人组织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1)政治性。政府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是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国家,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主要机关,是管理各种公共事物的主体。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其政治的合法性服务的,公共行政必须执行国家的政治意志,执行政治决策,不可能是中立的。(2)社会性。无论任何性质的国家的公共组织,都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公共组织在行使管理公共事物职能时,都是为了全社会服务的。(3)服务性。任何国家的公共组织,从管理公共事务的角度来讲,它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它不仅要保证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还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4)权威性。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权威,没有权威就不会进行管理,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起着其他任何组织无法起到的作用。这种权威是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必要条件。(5)法制性。公共组织是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有很强的法制性。公共组织的法制性主要表现在依法设置机构和依法行政上。(6)系统性。行政组织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巨系统,也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在行政系统内,公共组织的权力关系和结构方式都层次分明,统分有据,纵横相连,浑然一体。8.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答:第一,政府进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和管理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第二,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另一种公共物品是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这是政府最基本的作用。第三,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尽管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很快,但是,具有主权的国家依然存在。第四,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政府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定目标,进行规划,制定政策予以规范和引导,进行宏观调控。第五,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新技术与高效率,而为社会提供公平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如果没有社会公平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也就不可能有发展。9.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从中央到地方的数额。管理层次的划分必须适当,必须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准则,不宜过多。管理幅度的划分是行政目标的分解,是行政管理职能的扩大,也是一种行政分权。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10.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答: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政治与行政是国家生活中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与政治领导相比,行政领导主要是执行性的,它依据国家的法律,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来组织和领导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干部内部事务的管理,离开了行政领导,政治领导也就无从实现。第二,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公共行政是由许多组织和人员共同进行的管理活动,为保证行政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必须有统一的意志和指挥,这就需要行政领导。第三,行政领导贯穿公共行政的全过程。一般而言,行政领导是推动他人去做,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表现的,这符合管理的特征。因此,行政领导是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公共行政过程与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第四,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公共行政的社会效益来看,效益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行政领导的决策活动。从公共行政的效率来看,效率的高低也有赖于行政领导的组织,指挥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成败的关键,对公共行政的效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11.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他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是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的,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者的真正属性。12.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答:行政领导者应具备如下能力:(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包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应变能力,应变能力等。(2)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激励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3)技术能力。行政领导者没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技术能力是影响力,是行政领导者取得直接权力的重要能力。13.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8
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行政管理有领导、决策、指挥、执行、协调和监督等环节,在所有这些环节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的,是关系到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整个行政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开展的,都是为了落实行政决策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的。(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的全过程。行政决策不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而且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也主导和左右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管理成效的高低。(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都必须通过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政府必须把国家的政治决策转换为行政决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14.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答:行政执行在行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为:第一,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行政决策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作出的,及时正确地将决策付诸实施,行政决策才具有实际意义,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才能真正完成。第二,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最终必须由行政执行来检验。第三,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行政职能是政府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内容的总概括,是公共行政活动的实质和方向的集中反映,因而也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因此行政执行不仅仅是行政职能的具体表现,更是行政职能得以实现的必要形式。第四,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行政执行不仅仅是行政机关的任务,也是行政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因此行政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能够检验和衡量公共组织的设置是否合理,行政领导者与一般工作人员的配备是否得当,具体的工作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系统和监督系统的工作是否得力等。行政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公共行政的效率和效果。15.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整合其工作目标,避免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保证行政执行的一致性,就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行政指挥。第二,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行政指挥在执行系统中起着导向的核心作用,行政指挥的角色扮演的如何,决定了行政执行的效率和质量。第三,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行政指挥必须了解实施行政决策的客观环境和工作环境,充分认识执行决策的限制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坚持决策标准的前提下,灵活地贯彻执行决策目标,不能以任何借口降低决策标准,更不能修改和篡改行政目标。第四,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可以极大地统一部属的思想和意志,激发部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感,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行政执行工作增添活力和动力。第五,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政策制定之后,负责执行的行政领导者是决定因素,行政执行的过程就 是把行政决策具体化的过程。行使监督权;第三,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16.试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其它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原则 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答:行政指挥的原则有:(1)统一指挥原则。就是要尊重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证据一方面,行政指挥主体只能对其直属下级发布命就要充分收集和掌握证据,使违法违纪案件的处令和指示,一个下级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理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确保案件质在一般情况下,多头指挥和越权指挥的情况是不量;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环节,是了允许的。另一方面,指挥主体所发出的指挥命令解真实情况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在适用法律应保持稳定统一,协调一致。(2)法定权威原则。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和实施这一机关行政在授予行政指挥者一定的行政职位的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第一,任何同时,应明确赋予其相应的法定权力,包括指挥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第权、命令权、审批权、奖惩权等,并规定统一的二,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几率和制度。(3)果断有力原则。行政指挥者必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须意志坚定,信心十足,雷厉风行,百折不挠,特权;第三,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处境不变。推动各项工作要坚定有力,迅速及时。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行政改革:(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4.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第一,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行政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行政改革必须从系统的高度认真地看待和研究每个步骤及其各项措施,在改革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要切实找到行政系统遇到问题要当机立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4)准确权变原则。行政指挥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实施行政决策。既不能改变决策目标,降低决策标准,还必须符合实际,切实可行。(5)合理授权原则。在行政执行中进行的行政授权,是指挥者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执行部门,以便下级部门在指挥者的监督下自主地开展执行工作。17.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18.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19.试述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答:(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即法定监督主体;法律、政策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委托监督主体。(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所谓整体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方法和技术多样化,二是行政监督的双重性,三是行政结果的综合性。(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20.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它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第一,依法监督;第二,自主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这是行政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行政监督机关必须把履行职责同要达到的目的统一起来。(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行政监督工作的基本保证。21.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行政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公共行政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有依法、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维护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行政监督正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力地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第二,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行政监督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任务就是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维护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正确实施。第三,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先决条件是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监督机关通过惩治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维护政治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监督。22.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起点,也是落脚点。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都必须讲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都必须讲效率,不讲成本、不讲效率的政府是没有的。公共行政首先必须确定行政目标,行政目标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公共行政活动围绕行政目标展开。(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公共行政的高效化,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的时代,如果不采用适应这些发展和进步要求的行政制度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23.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答: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9
问题之所在,进行全面深入的行政诊断。第二,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任何改革就意味着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行政改革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前提,不要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更不能发生大的社会**,所以行政改革在打破行政系统的内部平衡之时,其所造成的社会不平衡应以保持社会相对稳定为限度。第三,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行政改革应该以民主、公平、效率、服务等观念为先导,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进行体制创新。第四,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行政改革不是人为制造的运动,而是形势的需要和社会推动的必然结果。行政改革不是人治的继续,不是长官意志的拼图游戏,而是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和国家发展的大问题,所以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规范之下进行行政改革,确保改革成功。第五,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行政改革就是对政府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再调整,也就是重新确定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进行行政改革就要理顺和摆正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要理顺这些关系就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不转变,这些关系也无法摆正,无法理顺。26.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答:行政改革的动力有:(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27.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答:(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①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②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③公众参与制定政策; ④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第四篇:公共行政学概论复习题3523804047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A.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和地方各级党政机构 B.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大,党政机关
2.1916年,高斯在《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的基础上,出版了()。A.《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B.《政府生态学》 C.《公共行政生态学》 D.《行政学导论》
3.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增进人民福利而采取的各种服务措施及其管理活动.这属于政府行政管理的()。
A.社会服务职能 B.民主职能 C.经济职能 D.文化职能 4.世界上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11.美国政治学者()1951年发表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一文是现代政策科学发端的标志。
A.西蒙 B.拉斯维尔 C.林德鲁诺姆 D.伊斯顿 12.西方学者将()称为“
。)
A.前提 B.基础 C.落实 D.反馈
24.行政监督是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对()进行的监督。A.党团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
D.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 25.行政效率测量的方法常用的有直接测量法和()。A.行政费用法 B.准测量法 C.时效法 D.综合测量法
26.我国于200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减为()。A.30 B.31 C.28 D.29 27.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史坦因 B.巴纳德 C.梅奥 D.泰勒 28.19世纪中叶,公务员制度首先在资本主义()得到确立。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29.西方行政学家西蒙认为,贯穿组织活动全过程的是()。A.决策 B.计划 C.指挥 D.协调
30.作为行政管理意义上的“行政学” 一词始见于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所著的()一文。A.《行政学》 B.《行政学之研究》 C.《政治与行政》 D.《行政学导论》 31.政府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系统的()。
A.决策机构 B.立法机构 C.执行机构 D.司法机构
32.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A.管理五职能 B.官僚制理论 C.14条管理原则 D.管理七职能 33.()是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A.沃尔多 B.弗雷德里克森 C.马林尼 D.拉斯维尔 34.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角度来界定“行政”概念的学者是()。A.古德诺 B.法约尔 C.泰勒 D.西蒙
35.美国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实务家查尔斯·E·林德布鲁姆提出的决
策理论模型是()。
A.完全理性决策 B.有限理性决策 C.渐进决策 D.混合扫描决策 36.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导论》
37.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38.人事行政的基础是()。
A.人事考核 B.人事培训 C.人事任免 D.人事分类 39.行政事务的性质与管理层次的高低()。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知道 40.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A.直线式 B.直线参谋式 C.直线职能式 D.直线综合式 41.从人事行政管理机构与政府的关系来看,美国和日本采用()。A.部外制 B.部内制 C.折中制 D.独立制
42.我国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其中,非领导职务序列共(A.11 B.10 C.9 D.8 43.最早把决策作为行政的主要功能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行政学家()。A.西蒙 B.巴纳德 C.古利克 D.林德布鲁姆 44.下列支出中,属于转移性质的公共财政支出是()。A.支农支出 B.工资支出 C.办公用品支出 D.水电费用支出 45.行政改革的准绳()。
A.行政法制 B.行政职能 C.行政制度 D.行政效率
4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次行政机构改革。A.8 B.5 C.3 D.2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三足鼎立的三大行政学教科书,包括()。A.费富纳的《行政学》 B.费富纳的《行政组织论》 C.魏洛比的《行政学原理》 D.怀特的《行政学导论》 E.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
2.下列机构中,属于派出机关的是()。
A.行政公署 B.工商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派出所 E.区公所
)层次。
3.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对国家权力进行分割的学者是()。A.布隆赤里 B.孟德斯鸠 C.威尔逊 D.古德诺 E.韦伯
4.根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和决策条件,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A.常规决策 B.非常规决策 C.确定性决策 D.不确定性决策 E.风险性决策
5.分权制,亦称(),指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组织体制。A.独立制 B.多元制 C.分离制 D.完整制 E.层级制 6.作为名词用时,行政领导是指()。
A.行政关系 B.行政领导关系 C.行政领导者 D.行政领导集团 E.行政领导活动
7.下列机构中,属于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咨询机关的是()。A.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B.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 C.国务院审计署 D.国务院办公厅 E.国家计划和发展委员会 8.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主要有()。
A.考试晋升 B.功绩晋升 C.学历晋升 D.年资晋升 E.越级晋升 9.下列属于非正式行政沟通的是()。
A.汇报制度 B.非正式集会 C.谣言、谣传 D.成员私下交谈 E.小道消息
10.英国政府运用“绩效”概念来衡量政府行政活动的效果,它包括(A.经济 B.成绩 C.效率 D.生产力 E.效益
11.雷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12.按照斯密的理论,政府的最佳作用(政府职能)只在于()。A.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 B.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
)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C.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 D.保护人民
E.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 13.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
A.侦查监督 B.职务犯罪监督 C.跟踪监督 D.专案调查 E.现场监督
14.用“三权分立学说”对国家权力进行分割的学者是()。A.布隆赤里 B.孟德斯鸠 C.洛克 D.亚里士多德 E.韦伯
15.下列机构中,属于派出机构的是()。
A.行政公署 B.工商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派出所 E.区公所
16.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组织的权力基础包括()。A.合理基础 B.传统基础 C.神授基础 D.法律基础 E.权威基础
17.集权制,亦称(),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服从和严格受控制的地位,其行政行为基本上取决于上级指令的一种组织体制。
A.独立制 B.多元制 C.分离制 D.完整制 E.层级制
18.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构成要素有()。
A.法律制度 B.协作意愿 C.工作纪律 D.信息联系 E.共同目标
19.行政领导产生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A.选举制 B.任命制 C.考任制 D.委任制 E.聘任制 20.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在于()。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支出 E.财政收入
三、判断题。
1.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开发放在首位。()2.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效。()
3.行政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行政效率的定性研究是不必要的。()
5.职能机关享有的决策权力属于执行性决策权力。()
6.服从大局是对的,但应以不损害本部门和自身的利益为前提。()7.采用何种行政方法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8.行政道德总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9.任何行政组织中都存在着非正式沟通。()
10.我国的政党对行政的监督进行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11.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确立了管理14条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2.行政监督应依据监督主体的需要进行。()13.人事管理的范围比人事行政的范围宽。()14.一切管理都是行政。()
15.行政管理技术方法并不都是科学的,先进的。()16.行政道德总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职能的构成。2.简述行政协调的原则。
3.简述可持续发展时期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面临的巨大挑战。4.简述行政权力的特性。
5.简述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组织结构模式。6.简述现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向。7.简述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五、论述题。
1.试述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观点。2.试述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3.试述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观点。4.试述重塑政府运动。
)
第五篇:土地监察复习题
土地监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可以被认定属于“骗取批准非法占地”。
A.行为人申请时误将耕地写错为非耕地
B.行为人实施了骗取行为,但没有取得用地批准文件
C.行为人实施了骗取行为,但取得用地批准文件是越权审批的D.行为人没有取得任何批准文件而擅自使用土地
2.按监察的(),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划分为守法监察和执法监察。
A.时间的不同B.目的C.对象D.系统关系
3.对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以下。
A.20%B.30%C.40%D.50%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情节严重,并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的,处以有期徒刑,该刑期是()。
A.三年以上六年以下B.两年以上五年以下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D.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5.国家工作人员(),人民检察院应予直接立案。
A.一次性非法批准占用、征收基本农田5亩以上
B.一次性非法批准占用、征收基本农田10亩以上
C.二年内累计非法批准占用、征收基本农田5亩以上
D.二年内累计非法批准占用、征收基本农田10亩以上
二、多项选择题:
1.土地执法监察的方法有()等方法。
A.超前控制方法B.跟踪检查方法
C.目标管理方法D.协作处理或公开处理方法
E.滞后控制方法
2.土地执法监察的意义在于()。
A.土地执法监察是保证土地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手段
B.土地执法监察是维护土地权利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C.土地执法监察是防止国家土地资产流失的重要方式
D.土地执法监察是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E.土地执法监察是土地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
3.下列关于土地执法监察的内涵,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执法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B.土地执法监察的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C.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只包括土地管理的相对人
D.土地执法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 E.土地执法监察的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土地执法监察的具体内容包括()等。
A.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B.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
C.受理不服土地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
D.调查土地违法案件
E.调查土地争议案件
5.下列关于土地执法监察,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执法监察活动就是对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活动和为进行督促和检查
B.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是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
C.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也是土地执法监察的主体
D.土地执法监察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E.土地执法监察的内容是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
正确答案:
1、ABCD2、ABCD3、ABD4、ABCD5、ABCE
三、情景分析题:
(1-7题共用题干)
A省W市B房地产开发公司准备利用W市城市规划区内的C地块,开发建设商品房。2009年3月,通过出让方式,取得了这块土地使用权,并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批准,使用2000平方米,期限至2010年3月。
1.按照规定,C地块使用最高的出让年限为()年。
A.40B.50C.60D.70
2.按照规定,W市B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W市城市规划区内的C地块出让方式可以是
()。
A.拍卖方式出让B.招标方式出让C.挂牌方式出让D.协议方式出让
3.W市B房地产开发公司应是通过()活动,取得W市城市规划区内的C地块。
A.土地的一级市场B.土地的二级市场C.土地的三级市场D.土地的四级市场
4.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与B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
A.W市人民政府B.W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C.A省人民政府D.A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5.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批准,使用的临时用地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年。
A.1B.2C.3D.
46.2010年3月,该项目建设临时用地使用期限届满后,B房地产开发公司既不续期,也不退还该块临时用地,则其行为已构成()。
A.拒不交还土地行为B.非法批准而使用的土地C.非法占用土地 D.非法买卖土地
7.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对B房地产开发公司既不续期、也不退还该块稿时用地的行为,可处以()的罚款。
A.10000~30000B.20000~30000C.20000~60000D.20000~80000
正确答案:11.D;2.ABC; 3.A; 4.B; 5.B; 6.AC; 7.C
四、判断题:
1.专门监察多适用于某个组织或个人可能有不符合法律的情形或是否执行具体决定、命令情况的监察,或者带有特定性而专业性又较为复杂的行政事项的监察。()
2.土地执法监察活动就是对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活动和为进行督促和检查。()
3.如果在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了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并且这些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是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则应当责令违法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拆除,恢复土地原状。()
4.对破坏耕地行为的处罚中,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处罚,其目的在于使被破坏的耕地得以恢复,以保证现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5.认定破坏耕地行为的标准主要是耕地质量是否遭到破坏。()
五、问答题。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一多三少”)。
2.我国用占世界百分之几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几的人口?
答: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3.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今年是第多少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什么?
答:第42个,宣传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5.什么是建设用地?
答: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6.什么是非农建设用地?
答:非农建设用地是相对于农业建设用地而言,它是指用于农业之外的一切工程建设以及其它建设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工矿企业用地,集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7.什么叫土地登记?
答:是指土地登记机关依照规定程序将土地权属关系、用途、面积、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薄册的一种法律行为。
8.土地证书有什么作用?
答:土地证书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有权)的法律凭证,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必要证件。
9.土地登记发证的程序?
答:(一)土地登记申请;(二)地籍调查;(三)权属审核;(四)注册登记;(五)颁发或者更换土地证书。
10.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原则是什么?
答: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以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规章为依据。
11.什么是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答: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是指非农业建设项目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要按“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的制度。
12.基本农田被批准占用后,应如何处理?
答: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要足额补划。对补划的基本农田要对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并要相应调整或建立档案资料,补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保护标志。
13.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发生转让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答: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在缴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并按法律、法规和出让合同规定的条件对土地进行了投资开发后,方可进行转让。
1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原则是什么?
答:预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四)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15.根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五条规定,对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什么样的处分?
答: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6.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的5%以上20%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