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时间:2019-05-13 11: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怎样把养成教育贯彻到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构想的:

课文《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我实践的课题,我利用新课导入这个环节给学生灌输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思想。以下是具体的做法:

在我们的校园有两位同学的做法:

(1)一位时装新潮的同学随手滥丢垃圾。

(2)一位穿着朴素的同学捡垃圾。

由学生进行评价他们的做法。

提出什么是人格?(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是个人尊严、气质、能力、品格、价值等特征的总和。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恰恰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在校园中乱扔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要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说到乱扔垃圾这个话题,我想给同学们讲两个故事:

① 有一则报道中说人家日本人,每次看完比赛,日本人所在地方都是干干净净跟刚进场一样。这样的民族让人心生尊重和敬畏。

②台湾一年一度的“秋斗”(就是示威游行)。当大队伍开始游行时,有十来个集会者留下来拣拾纸团和其他遗留杂物,留下一个片纸不存、干净异常的场地。他们在示威示威游行中还不忘了清理垃圾。

小小垃圾,折射公民素质,反映社风民情,也能检验我们的人格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效果。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讲述了几个关于人格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听是哪几个动人的故事吗?请大家打开课本152页。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道德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崇高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崇高道德的生长点。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小学生正处在人生当中的起点,作为语文老师对他们道德的养成有责无旁代的责任。那么我们就当从那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即没有形成错误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现代心理学及实际告诉我们,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正处于无意学习向有意学习的转换期,他们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督促引导。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也是他们掌握“双基”、发展情感和智能、获取能力的主要途径。鉴此可见,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是重要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1、调整好生物钟,生活有规律。一是早睡早起,持之以恒,每天午睡半小时,这是作息方面。二是饮食均匀。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只吃口感,更注重营养。生存健康需要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是想吃啥就吃啥。三是讲究卫生。包括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室内卫生和室外卫生。重在及时清理,重在维护和保持。

2、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学习上不能往后拖。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跑在时间前面的人才能成功。学习讲究效率,不硬拚时间,让自己在睡眠充足,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的最佳状态下学习,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天天阅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章,摘抄优美文段并背诵,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3、坚持练字,修身养性。要求学生天天练钢笔字,不求多只求少而精,贵在坚持。小学生用的小字本,每天练一张,要练得投入,练得有长进,不是为应付老师。让学生体会到:练字的妙处,平静心中的浮躁;驱散心中的郁闷;平息心中的怒气,冷静膨胀的头脑,达到心平气和地学习、生活的境界。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教育的成功,要求学生不断超越。学生超越老师,儿子超越父亲,女儿超越母亲,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要求学生尊敬老师但不迷信老师,亲近老师但不依赖老师。学生自觉主动地做到比老师要求的更多更好。

有时学生的见解比老师的更新颖更深刻而独到。这时学生不应看不起老师,这很正常,也正是老师引导得当的结果。

如果学生一直走不出老师的思维圈,一直翻不出老师的手心,这反而不正常,意味着教育失败。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而且是学生的悲哀。只有超越才有提高;只有超越才能打破新纪录,创造辉煌。

三、优势化看人做事

一位经济学专家说: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优势化看人做事。一是明白自己的优势,在自己工作的人群中发现展示自己的优势,赢得周围人的赏识和尊重。一是善于发现利用别人的优势,身边的人有一分优点就看重这一点,有二分优点就利用他两分优点,不是计较他的缺点,而是用人之长。学生学会这一点,对将来走向社会大有益处。①自知者明,帮助学生发现并培养自己的优势,给学生创造平台,展现他们的优势。如定期开展书画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地产生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②知人者智。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只要别人有一点可取之处,就看重这一点,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善于用人的人才是善将的人。正如汉高祖刘邦成为一代功不可没的帝王。发现别人的优点,尊重别人,团结别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愉快合作,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何愁无建树!

四、懂得尊重和感恩

一位名人说过:你即使穷得只剩一件衬衫了,也要把它冼干净,熨平了再穿身上,以示对别人和自己的尊重。可见尊严和人格比物质更重要。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从另一角度教育学生懂得尊重,尊重别人和自己。作文题目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从审题讲起,重点落在“轻”字上,最佳角度取“轻视”之意立意。即生命承受不了对它的轻视,然后展开写轻视的来源、表现、危害。重点写危害:轻视伤人自尊,使人丧失对生活的勇气而悲观厌世,或破罐破摔;使人丧失对工作的信心半途而废而一事无成:还能激化对立双方的矛盾而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懂得拒绝轻视,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说到底就是要懂得尊重。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懂得尊重才会懂得感激有恩于自己的人。从做文到做人,同学是自己求学路上最好的同路人,老师是自己求学路上最好的领路人,父母是自己人生路上最好的保护神。

五、爱惜生命,拥有健康

健康是1,其它是0,没有1再多的0也是一无所有。有了1其后的0才是有效数字。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石。想拥有健康的身体,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要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除了言传身教,课堂教学的融入之外,还延展到课堂之外。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中自我修养。多看、多背、多悟古典诗文中的名言警句,伟人名人的人生格言,古今传记文学,从正面的典范和反面的事例中领悟为人的立身之本——德的内涵。不断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修养自己,提升自己,养成自己,不但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且很好地回报社会。

第三篇:浅谈写字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浅谈写字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搭建一个平台

创造亮丽人生 ——浅谈写字教学中的养成教育问题提出的背景:“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任性?明明写错了字,我让他重写一遍,他却说就没错,还把橡皮扔掉了。”教一年级的王老师一进办公室就发起了牢骚。“哎,前两天,我们班的刘帅,作业不够认真,我让他重写一遍,他一边在作业本上打着大大的“ ×”,嘴里一边嘟哝着“杀!杀!”脾气真是太暴躁了”对桌的李老师一边给学生舒展着又卷又皱的作业本一边无可奈地说道。其他老师也都有类似的经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任性、暴躁、自私、自理能力差、学习不用心,做事无恒心等等,我真的不愿意把这些偏激的字眼用在这些可爱孩子的身上,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如果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任其侵蚀着孩子的肌体,那么会给这些孩子以后的人生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所做的不是抱怨和逃避,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和解决,因此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这一课应尽快补上。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写字练习内化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从这一点来讲,他的教育功能远远超过了它的本身。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便以写字教学这一切入点,搭建一个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平台,“书品即人品 写字学做人 ”,写字教学和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互融合,把写字的过程当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问题解决的措施:

1、以写字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写字姿势正确,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身正” “纸正” “笔正”,才能达到“字正”。写字前,我让学生对照放大的姿势图比较自己的坐姿,握笔姿势,告诉学生“练字先练姿”,写字的基本姿势为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并注意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写字过程中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分步讲解,如做不到三个“一”的,教师及时提醒。我常常让坐姿及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展示给大家看,每节课都特别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小明星”,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另外,还要让家长配合,老师、家长齐抓共管,让学生改掉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以写字为载体,培养学生干净整洁的行为习惯。干净整洁是写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整洁不仅仅指作品的整洁,还包括书写工具以及书写者自身的整洁。有些学生的作业没做几次就弄得脏兮兮、皱巴巴的,家庭作业更是不敢恭维,写字教学要体现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高雅的情趣。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不仅要求学生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可观,还要要求学生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注意衣着和手指的清洁。在作业的评比中把作品的整洁及书写者自身的整洁纳入其中,逐步培养学生干净整洁的行为习惯

3、以写字为载体,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做事总是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在一次写字课上,我做了一次调查,抄写了100个生字,仅有3个同学全对,有些同学错到近20个,相当可怕,而出错的原因就是学生不注意观察,例如:土地的“土”和士兵的“士”学生草草一看,基本的笔画看清楚了,但是没有注意横的长短。太阳的“太”漏掉点,猴子的“猴”多了“竖”,时候的“候”少了“竖”等等。走进我们学校大门有一巨大雕塑,雕塑底座上写有“知识起航”四个大字,有一次,我突然问起,全班30人,竟无一人知道,这说明孩子们平常很不注意观察,于是,在写字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书写前静观默察,细细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另外,我还把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位“无错字周”,经常进行评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了遇事善于观察的习惯。

4、以写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比如:学生书法竞赛、不定期举行优秀作品展览、开展一日一诗活动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看到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习惯。

5、以写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精力集中、做事专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书写慢的原因,是因为精力不够集中,一个字要看上好多眼,看一笔写一笔,抬头率太高。有些孩子右手写着字,左手转着铅笔玩。有些孩子在老师布置下作业后不是立即书写,而是磨磨蹭蹭,有的学生在长达三分钟之后才开始书写。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学生进行了专项训练:在规定的时间里又快又好地完成一定的字数,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必然要做到全神贯注,手到、眼到、心到。在每天几十分钟的练习中,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因势利导,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注目凝神,精力集中,久而久之,就自觉形成了专注的习惯。

6、以写字为载体,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的习惯我们时常这样教育我们的学生:同学们,我们一天背一个英语单词,一年我们就能背诵365个,十年我们就能背诵3650呀……这个数字很好算,这个道理也很好懂,可我们有几个人坚持了下来?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是多么的艰难!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因此,我们应多加引导,促使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于是我给他们讲,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的故事,岳飞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勤奋与自强不息,从而培养他们坚持不懈战胜惰性的意志品质。另外,写字靠一周一节写字课,学生是不可能把字写好的。字须天天练,才能熟能生巧。“天天练”也是意志的磨砺。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书法竞赛,评选出“我是小小书法家”“我是勤学苦练小标兵”等,学生在竞赛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激励着学生“天天练”“时时练”,在节假日也不中断。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做作业,第一次作业很认真,下一次作业就很潦草,起伏不定,于是我便改变了一次评比的办法,而改为十次一小评,一本一大评,如果有一次作业不认真,便取消评比资格,迫使学生每一次作业都必须认真,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习惯。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书写技能明显提高通过写字练习,学生各科作业包括家庭作业都做的整洁、干净,令人赏心悦目。在限时抄写的比赛中,学生的书写正确率达100%,学生的书写书写技能明显提高。

2、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写字教学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写字心理及人格,带给学生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事实证明写字教学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功效的人格熏陶。开展写字实验以来,我们发现以往上课坐不住,好动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写字训练,变得沉稳了。学生逐渐养成了做事认真,善于观察,始终如一的行为习惯。

3、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写字教学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一位家长在给我发短信中这样写道:孩子一到时间就自觉坐到书桌前开始写字,再好的电视也不看了,不用再去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做事也有始有终了,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还有一位家长在反馈信中这样写道:现在,孩子在写字之前知道擦桌子了,写完后把作业本整整齐齐放进书包,我们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注意的问题:

1、写字教学应纳入到各科教学体系中去操作。写字教学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各学科的教师都要重视小学生的写字教学,培养他们正确的写字姿势、方法习惯等,培养学生健康的写字心理及人格,把对学生的写字指导融入到平时各科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去,常抓不懈,日积月累,必能水到渠成。

2、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只有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科学研究证明:最容易训练的习惯也要六周才能完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训练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3、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训练就要严格要求,教师确定标准后,就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不能放松,对学生要求不严,表面上是爱孩子,可最终是害了他们,我们必须把严与爱紧密结合在一起,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刚柔相济。

4、教师要言传身教。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对老师崇拜有加,他们对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去模仿,因此,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啊,当您在黑板上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您的写字教学就已经开始了,您写字的姿势、快慢、甚至您写字的态度都已经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习惯,我们要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5、一定要取得家长的配合。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磨磨蹭蹭,一点点作业都做到很晚等等。我们感到无可奈何:我们总不能跟着孩子吧,但我们切不可拒家长于千里之外,我们要和家长一起想想办法,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学校教育孩子的办法传授给家长,要让家长试着去做。我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打电话问问家长孩子的写字情况,孩子听到老师的电话后会感觉到老师非常关心自己,老师就在身边,一定会自觉做好。只有家校紧密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从小拥有“良好习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扎实有效地推进养成教育向从纵深发展,打造他们的亮丽人生。

第四篇: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浅析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咸安区何功伟中学 李靖)

【内容摘要】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尤其是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就语文学科而言,其兼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身,更应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关 键 词】语文教学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及气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成功的阶梯,不良的行为习惯则是人生前进的栅栏。因而,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人生至关重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其在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个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上应着重促进学生养成“五会”的行为习惯。

一、会说话

说话即口语表达,一口流利的口语表达是现代人成功的必备素质。语文课堂应教会学生说话,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与人交际。何谓会说话?会说话是指说话者能够分清对象与场合(即时间、地点)进行得体、自然地口语表达。会说话的人不仅使听话者赏心悦耳,更会使其有如沐春风之感;不会说话的人则会使听者心生厌恶,有时甚至会避而远之。

在课堂上或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不搭调、不和谐的声音,如:严肃的课堂上“英雄的牺牲”被学生说成“死了”、“挂了”。日常的生活中学生这样一句无心的话语“我觉得你长得像我小姑,可她已经死了”会让你郁闷至极。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说话者没有分清场合,表达不得体。身为人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得体的话语与人交谈。

二、会听话

在人际交往中,说与听是同时出现的。作为说话者,要说得得体;作为听话者,要听得明白。听话者要学会倾听、聆听,善于用耳朵捕捉说话者的关键信息,倘若如此,就可以使谈话愉快地进行。如果不会听话的话,将会阻碍交流的顺利进行。

语文课上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无所知,甚至是茫然、不知所措,让老师有对牛弹琴之感。并不是所提问题的难度系数大,而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听,没有抓住提问中的关键信息。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果听话者不认真听的话,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短路。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为了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应教会他们学会听话。

三、会书写

俗话说“字是门楼书是屋”、“字如其人”,这说明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体现了一个人的自身素质,一个人书写的好坏关系到其自身的形象问题。现代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E-mail取代了书信,键盘取代了纸笔,出现了“拇指一族”。人们渐渐习惯了键盘机械似的打字,慢慢淡化了最原始的书写。这些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当今的中学生。看到学生潦草、歪扭的字迹,甚为堪忧。因此,教会学生进行规范、工整的书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从语文课抓起。

四、会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读书、读好书,可以提升素养,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快餐时代,人们的精神食粮正在逐渐减少,真正读书的人也微乎其微。现代中学生追求非主流,喜欢时尚,传统的东西被抛在脑后,如何让中学生热爱读书也是当务之急。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与作家、作品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心灵得以洗礼,让思想产生撞击。腹有诗书自气华,与名家为伍,与名著为伍,一旦养成习惯,受益终生。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旨就在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

五、会欣赏 学会欣赏,为他人喝彩是一个好习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我们不能孤立于群体而存在,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一个不善于欣赏他人的人也不可能得到他人的赞赏。现在的中学生很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毫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在语文课堂上,勇于走上讲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勇于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举动都应得到大家的肯定与鼓励。但很多时候学生并非如此,往往给人喝倒彩,让人有些失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欣赏他人,为自己加油,学会欣赏,鼓励他人刻不容缓。

除此之外,还应强调学生端正坐姿与站姿。优雅端庄的身姿会给他人留下深刻、舒服的印象。在课堂之上,学生除了坐就是站,但很多时候学生的站姿与坐姿是千姿百态,让人爱恨交织。坐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全身趴下;站得不是左右摇晃,就是低头哈腰,有点不堪入目,完全看不出中学生的朝气与活力。因此,矫正学生的坐立姿态势在必行。

现代社会是知识时代,提倡“活到老,学到老”,要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学生亦是如此,一定要学会学习。学习不仅仅需要认真的态度,还需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语文课堂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五勤”的学习习惯。

一、勤于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计划。学习语文需要提前预习,提前预习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如果学生能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事先将最基本的知识落实,抓住重点,发现问题,带着疑问上课,不仅能促进对知识的吸收,也能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现在学生几乎将预习之事搁在了一边,把所有问题都拿到课堂上解决,导致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学习效果也不佳。因此学生应养成早预习的习惯。

二、勤于复习论语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勤于复习,通过复习这个环节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此外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又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如果学习了新知识,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容易遗忘。如果想要长时间保持印象,必须勤于复习。如果想要进一步地获取知识,仍然少不了复习。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则认为复习是多此一举,宁愿花时间去玩耍,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复习。复习的过程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三、勤于积累

荀子在《劝学》中如此写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句都在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是需要积累,只有平时厚积,才能急时薄发。学生懒于复习,更别说让其积累了。但勤于积累的习惯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发扬光大。多积累一方面能够夯实基础,一方面能拓展视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是功在日积月累。

四、勤记笔记

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中勤记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听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但记下的知识会永远留在书本上,以备遗忘之时拿出来翻看阅读,重新识记。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会板书主要内容,还会再三强调重点,学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要点认真作好笔记。

五、勤于练笔

语文学习少不了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作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每每提起作文总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之所以如此一是平时对生活关注、观察太少,一是懒于动手,练笔不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勤于练笔。多鼓励学生一旦有灵感显现的时候,赶紧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一旦养成了勤于练笔的习惯,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收获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据调查,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重复21次即可。一旦养成,就成了自然。如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养成以上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一、用温馨的话语提示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生,一句话的力量不可小视,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话语,说不定我们的一句及时提醒的话就可以促成学生习惯的养成。为了矫正学生的坐姿,我时不时会如此说:“挺直腰板,打起精神,目光平视,准备上课”,用这样温馨的话语提示学生及时调整坐姿,以抖擞的精神,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

此外,为了改变学生的书写,让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的字眼“希望你的字写得和你人一样美(帅)”,用这样的语言暗示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加以改正。相信反复提示,终会有所成效。

二、用合适的方式训练

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方式促进其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好习惯,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方式促进其养成。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在班上倡议开展读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挑选好文章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原以为支持者不多,没想到学生一致通过。每个同学都精心准备,认真对待,班级读书风气日益形成。与此同时,这也训练了学生说话和听话的能力,还促使学生端正站姿,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为了规范学生的书写,我就想出坚持让学生在格子本上写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书写大有改观。

三、用切身的体验说服 学生是“亲其师,信其道”的,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勤于练笔的习惯,我就把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我读书的时候只要读到美文佳句,就会习惯性地摘抄记录下来。高中的学习生活紧张,我就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倾诉,平时的练笔也让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另外学好语文还是要多读书,多记笔记,尤其是老师重点讲析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一定要铭记于心。将自己真实的体验告诉学生应该会对他们有所触动,说服他们纷纷行动。

四、用自身的行动激励

中学生最爱模仿,家长与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他们。尤其是老师,在学校师生可谓是朝夕相处,老师还是不少学生崇拜的偶像。如果想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老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激励学生。“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让学生书写规范、工整,老师板书必须规范、工整,备课必须认真书写;想让学生写好文章,老师必须尝试写“下水文”;想让学生爱读书,老师必须爱读书,博古通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老师做到了这些,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向心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长此以往,一定会促使学生形成很多好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习惯养成很重要。有人说:“孩子在中学时期遇见一位好老师将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应该仔细掂量这句话的分量,努力做一个好老师,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促进其习惯养成,帮助他们成就美好未来。

第五篇:我和“语文养成教育”

我和“语文养成教育”

42年前,我虚龄17岁登上教坛,就注定了此生只为一事而来,就是追求一个梦想,一个实现理想语文教育境界的梦想。

执教之初,我陷入疑惑:为什么很有趣味的语文,却并不让学生喜爱?

静心思之:其时的语文课堂就流行一个字―“讲”,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循规蹈矩地讲,一篇篇地“讲”课文,如此嚼烂了“喂”给学生,学生成了完全被动接受的容器,哪还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研员朱祥舟先生的支持下,我开始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实验研究,致力于变语文教学的“讲”为“活”,课内打破程式化,尝试带工具书堂上预习和“卡片”预习,尝试着巧妙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尝试着多篇课文比较阅读,尝试着师生共同命题进行形成性测试,尝试着以写为龙头,读、说、听、写相结合„„课外组织幼芽文学社,分享家庭藏书,设立“读书角”,开通“小广播”(校园小电台),创办《幼芽报》(学生手抄报),编印《幼芽集》(学生习作集),交流“三录”本(“小诗录”“日知录”“见闻录”),当一回“家庭秘书”„„

这些让语文学习向课外、社会延伸的活动,让我和学生都收获了“第一桶金”―我的数篇教学反思文章在《中国教育报》《安徽教育》等发表,学生的数篇习作在《作文月刊》《中学生》等发表。

早在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我就神交了全国知名语文教育家蔡澄清先生,对他的“语文点拨教学法”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20世纪80年代便潜心于“点拨”实验。

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出发,我认真研究学生,知其情,懂其心,有针对性地调整他们学习语文的心态。在作文训练时,我巧以文题与情境叩击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并以一篇引动多篇,形成写作的“天文潮”。在新课学习前,我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下一番“准备”功夫,让他们进入“角色”,产生共鸣,步入情境,掌握门径,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针对学生学习语文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我对症下药,强化“五个效应”,即学习动机的推进效应、自信心理的催化效应、成功快感的激励效应、动态学习的调控效应、良好习惯的定势效应。这些“攻心”的点拨,激活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潜能,真正为语文而“动”起来。

在点拨学生领悟语文学习规律与方法方面,我坚持引导学生向名人学习,向教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也向自己学习,结合教与学的实际,引领学生写“学案”、“画”课文、循序设问(背诵法)、走出“黑箱子”(思维法)、编织词汇网(积词法)、借“题”发挥(写作法)、转换语言(语言运用法)、发挥成语的多功能(语文综合运用法)„„

追随蔡先生学“点拨”,受益的不只是学生,更是我自己,一部分点拨案例先后被一些专业刊物推介,还被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学生》杂志以“教你一招”专栏连续发表。

1995年,我从乡镇中学调到县城省级示范高中,继续行走在逐梦语文教育的路上,先后参与或主持了“语言积累与表达教学实验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学生个性化作文实验研究”等课题。这些实验与研究,试图改变目前“一切为了高考”的教学现状,力求给语文教与学注入一些生命之水,有意让学生“读天下美文,写真情佳作,塑完美

人格”。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所做的一切在“应试教育”夹缝的生存空间里,只能是微弱的呼吸。每当目睹堆放在课桌上足以埋住一个个圆脑袋的林林总总的“教辅”资料,想到学生就是在这些所谓的“书”中耗费宝贵的年华,焚膏继晷,目不窥园,看到学校偌大的图书阅览室空无一人,书架上的杂志图书灰尘满面,我的心头禁不住隐隐作痛,忍不住扼腕叹息。

毋庸讳言,高考的“功利性”已武装到了牙齿,语文教育已被捆绑在高考的战车上。阅读教学明显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相当一些教师会“拿来”某些“权威机构”发布的所谓“教参”,不待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不待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收文本内容,不待学生积极调动思维从容地展开研讨,更不待学生围绕文本经过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几个回合的钻探,便匆忙地将肢解的结论性内容一股脑儿“兜售”给学生,或只是列举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让学生进行演绎式印证。在这种“阅读教学”的误导之下,学生学习语文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文本可以少读甚至不读,只是抱着“教辅”摇头晃脑地背记那些所谓的“结论”,或只是埋头摆弄那些选择A、B、C、D的训练题„„

试想,如此缺乏厚实感性基础的空对空的“伪阅读”,如此远离作文本真的“伪作文”,怎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怀疑、苦闷中,我不得不发出呐喊。聊以自慰的是,我为语文教育招“魂”的呐喊得到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与学》等的回应,也赢得了同道专家的喝彩。

语文教育“魂”归何处?语文教育本真安在?

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语文是“工具”的,亦是“人文”的,决定了语文学习有两个关键点,即积累和语感。“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是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孟子所言。重学生的诵读而轻教师的讲解,追求通过接触积累语言材料达到自悟,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积累,既指语言的积累,又包括对其承载着的思想、情感、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这种积累是熏陶渐染、不断积淀的。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比较直接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学习者大量接触典范的语言材料,通?^阅读、欣赏、品味、分析、探究,从而积淀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所以,人们常说语文学习应是“举三”而“反一”,是在巨大数量的语言(言语)“例子”的反复撞击、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来”,成年累月无限量地积蓄后才“奔涌而出”。语文积累也好,语感培养也好,它们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须经亲身的语言实践,直接地感受规范的语言,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自己的感受;二是要有长期反复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语文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学习者有一个亲身实践、不断实践的过程。

回顾我们走过的语文之路,也可领悟其真谛。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没什么书可读的“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第一次接触的书是启蒙老师每节课结束时给我们读的《欧阳海之歌》,至今耳畔还时时回响起他抑扬顿挫的朗读声:“老北风呼呼地刮着,村头的老槐树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撩拨着我的心,强烈得像是得了单相思,有好几回在梦中因得到了书而惊喜地笑出声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父亲单位的食堂里得到一本残缺的《烈火金刚》,整整一个暑假都埋在那本书上,夜以继日地读,翻来覆去地读,读了不下20遍,甚至连某个细节在书的哪一页都已了然于心。这就是那个书籍匮乏的年月,馈赠给我痴迷于书的厚礼。

工作后,我在生活上一直很低调,但对书的欲望却永远不满足,逛书市,买书,读书„„虽不能像古人扬雄那样“年年岁岁一床书”,但“年年岁岁半床书”并不是自夸。出于对书的挚情,在我的眼中,汉字不仅形体优美,而且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读书如同与美神对语,如同与智者谈心,沉浸妙境,乐此不疲。这也许正是“?B成”之功吧。

我的“语文养成教育”由此萌芽。

何谓“语文养成教育”?它是指把握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目标,遵循熏陶渐染、积淀涵养、感悟体验、运用提升等语文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关注语文的敏感与领悟语言的语感,从而协同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素养与能力,并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语文学习的目标主要有三个层面:小而言之,是掌握一种终身使用的工具,能顺利应对中考、高考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而言之,是为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大而言之,是传承民族的文明,固守民族的根本,让民族的血液永远流淌,并使自己成为未来文化的创造者。

语文不像其他自然学科,它天生是“农业”的,得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性急不得。用一个环保术语,就是营造一片具有生态效应的“湿地”。过于急功近利,就会有“沙漠化”的危险;企图“揠苗助长”,结果定会是禾苗枯槁;采用任何“催熟”的做法,都会丧失其应有的品质。因而,“语文养成教育”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熏陶渐染、积淀涵养、感悟体验、运用提升就是最基本的规律。

语文教育贵在养成,养成之道贵在“三感”,即情感、敏感、语感。所谓“情感”,就是热爱母语的情感。学者萧启宏说:在不热爱语文的人眼中,汉字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像砖块一样的方块字;而在热爱语文的人眼中,汉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唯有热爱,才能亲近;唯有热爱,才能接受;唯有热爱,才能一生相伴。所谓“敏感”,就是关注语文的敏感,即对语文有强烈的反应,有极高的关注度,就像服装设计师在行人熙攘的大街上行走总会留意人们的衣着,植物学家进了原始森林总会去察看每一棵树的种属与年轮,根雕艺术家发现一截奇形怪状的树根会如获至宝,考古工作者得到一块沾满泥土的旧瓦片会欣喜异常„„语文学习者也应有一双“语文眼”,时时处处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领会语言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分辨出语言表达的真与假、美与丑、优与劣,最起码不误读语言、不错误表达。

语文教育的任务十分明确,就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素养与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听、说、读、写是老一代语文教育家提出来的,“听”与“读”是信息的输入和接受,“说”与“写”是信息的输出和表达。“思”,即思维、思考、思想,不仅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的枢纽,更是使人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标志,因为有思想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体现语文教育的高境界。听、说、读、写、思的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提升,一要具有协同性,做到五者同步,协调共进,不宜搞单打一,因为听、说、读、写、思是密切相连、互为促进的;二要具有渐进性,做到由简而繁,由易到难,促使自养,不可急于功利,急躁冒进,因为听、说、读、写、思的养成是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长期训练过程。“语文养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注重这一点。

“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是当今教育的口号,“永远行走在路上”是语文学习自身的特点,因此语文更需要终身学习。我们现时的学习只是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语文养成教育”要特别注重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注重学生自觉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学生青春年少之时养成终身学习语文的良好行为习惯,此为“语文养成教育”所期待的理想境界。

在“语文养成教育”的路上,我一直在行走且呐喊着。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极端“功利化”的基础教育背景下,我的这些举动,在某些人看来显然不合时宜,甚至近乎荒诞,而我也难料能否找回语文的“魂”。但我不能停止脚步,不忍看到孩子们面无表情地面对“僵尸语文”,不愿让作为母语的语文教育失

去“魂”。

所幸的是,一大批虔诚的语文人在坚定地支持我,一些国内颇有影响力的杂志为我提供发表言说的空间,各级教研部门领导为我搭建发声的平台。近年,著名特级教师唐俊先生也以特别的方式鼓励我,在安徽师范大学开设的“语文名师教学思想与经验”课程中专门安排了“赵克明与‘语文养成教育’”一讲。时任《新课程研究》杂志主编的杨民先生邀请我主持“语文养成教育”研究专栏,胡家曙、陈永睿、高章元、胡云信、卓立子、范维胜、赵炳庭等知名教师专家欣然应约鼎力相助,该专栏系列文章还被选入人大书报资料目录。

尽管“语文养成教育”长路漫漫,最迷人的风景也许还在远方,而我即将退出教坛,但作为一名理想主义的信奉者,我自信这一语文教育梦想会美丽且年轻着„„

责任编辑:孙建辉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大全

    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少慢差废” 实现和谐发展,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更是语文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怎样去营造教育的和谐,促使受教育者在和谐中......

    浅析语文教学中

    浅析语文教学中“多元”方法的运用 新惠三中 贾艳玲 摘要: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沉闷,缺少活力的现象, 而多元的方法运用却给无机的......

    论文《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

    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计划(五篇模版)

    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计划一年级一班 高晓霞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但是往往在分数面前,在升学压力面前许多老师只看重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其实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 要: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学......

    语文教学中整改措施

    语文教学中整改措施 一、教学实践中,语文基本技能训练解决措施比如在课堂上的复述,有的老师经常指名让一两名同学复述一下,就表示完成了这项训练了。而且,这一两名同学往往是比......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学案导学” 安塞县化子坪中学 胡军安 “学案导学,分组合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已经日趋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仓小——蔡群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