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洛阳城市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3 11:1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洛阳城市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洛阳城市文化建设》。

第一篇: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洛阳城市文化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洛阳城市文化建设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越来越多的成为各个城市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途径。继西安、北京、大连、杭州、秦皇岛、青岛、哈尔滨、沈阳等各大城市构建城市主题文化之后,齐齐哈尔、曲阜、开封、信阳、迁安、新余、长乐等中小城市也纷纷开始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构筑城市品牌、推动城市经济文化整体大踏步前进。近几年,洛阳在发展社会经济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文化水平,提出“文化强市”的方针,以期用文化的软实力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步伐。但是与其他主题文化城市相比,洛阳的文化建设水平还要进一步的加强。洛阳的社会学专家曾经做了一个关于洛阳文化和发展的课题,他们认为洛阳的落后还是在于文化建设。洛阳的城市主题文化如何构建,如何让城市主题文化形成增强洛阳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使城市进一步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是我们不能不作出深入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什么众多城市纷纷通过构建自己城市的主题文化来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因为城市主题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独特的禀赋、独特的资源、独特的形态的一种塑造过程,它作为城市认识和改造城市的内在尺度,用城市主题文化框限出城市发展建设的思想蓝图。它是城市发展战略和特色城市建设的依据,是一个城市最深层次的思想战略追求标准,它是特色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方略。一个城市的品位高低取决于城市主题文化的塑造过程。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标准,它决定城市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主题文化,它是城市独有的创造,又作用于城市自身的塑造和发展,规范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框架和方向,城市主题文化作用于城市价值和发展方式,更深刻的激发和引导城市独特的创造力,从内在的意义上规定和推动了城市朝着自己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方向前行。

洛阳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山环水绕,风光绮丽。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时间连续纵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从华夏文明起源阶段开始,直至封建社会全时期、近现代,每一时期在洛阳都有相对应的重要文化遗存被发现,并且阶段性的高峰除了元明清时期略显单薄之外,其它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洛阳不乏特色文化,但是为什么落后在了文化上,就是因为缺乏通过主题文化构建对特色文化的整合、提炼、发展。一个没有文化,尤其是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绝对不是一个发展良好的城市。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就没有个性化的竞争优势,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就很难做到以文化立市、文化兴市、文化强市。城市主题文化越突出,城市品牌就越彰扬,城市主题文化越系统,城市各项建设就越完备,城市主题文化越鲜明,城市的创造力和辐射力就越强。

早在2005年,洛阳市就提出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城市品牌,3—5年内逐步建立起老城区饮食文化和旅游精品古玩一条街和东西大街仿古文化一条街,形成老洛阳城游览区。然而直到今天,这个想法并没有真正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主题文化,缺乏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科学主题文化规划方法,缺乏对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正确认知,缺乏主题文化营销和运营方法,缺乏把文化旅游建设放到城市整个大系统中的全局谋划和系统规划。

有人说洛阳具有“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的地理特点,接纳了中国多区域文化元素,洛阳城市文化这种多元的特性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也可以被视为“无特色”的表现。另外,近几年洛阳启动老城东西大街仿古商业设施建设,许多建筑群不约而同选择明清风格,不少市民对没有洛阳特色文化表示遗憾。一方面认为洛阳“无特色”,一方面认为洛阳“缺特色”,面对这样的特色文化建设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的运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我市文

化建设。任何一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禀赋和气质,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为什么认为洛阳“无特色”,那是因为没有通过主题文化挖掘和提炼,定位出代表洛阳城市特质精神的主题文化。为什么“缺特色”,是因为城市建设缺乏贯穿其中的主题、缺乏以洛阳特色文化为核心的规划战略,使得城市建筑、景观游离于特色文化之外。

有些专家们建议,洛阳应该规划建设一批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具有洛阳特色的历史主题文化公园,向外展示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他们已经了解到了主题文化的概念,但是还停留在对城市主题文化的初级阶段,仅认为洛阳文化建设需要建设主题文化公园。建设主题文化公园只是城市主题文化构建的一个局部、一个片面,构建主题文化城市,不仅要建设主题文化公园,而且要把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彰显洛阳特色文化的主题文化大公园。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城市景观、建筑、旅游、文化、教育、经济、宣传、产业等各系统建设,使城市各个系统形成一个以主题文化为核心,具有整体性的系统工程。由于目前对城市主题文化构建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所以,在现在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使本属于自己城市的主题文化资源被荒芜和忽视,在主观上形成不了对特色城市建设的引领支持作用,致使我们的“文化强市”建设受到制约和影响。有了城市主题文化,特色文化建设将更加有所遵循,城市形象会更具特色。对外可以彰显城市独特的品质;对内成为引领和支持城市特色文化、特色文化经济、特色文化建筑、特色文化景观、特色文化精神建设的原动力。

洛阳城市文化建设,要坚持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方向,凝聚创新共识,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解决文化建设的矛盾问题,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的理念和思想体系,把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战略转化为谋划城市的思想,政府发展策略的举措,城市领导工作的能力,城市文化建设的机制。只有用城市主题文化规划思想把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精神统一在一起、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色城市建设的系统工程,“文化强市”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篇: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绿色、创新、共融”

2008年青岛综合分析了当前新城发展趋势,通过解读国内外新城发展案例,综合考虑自身环境和资源特点,提出以“生态”和“创新”作为自身发展主题,倡导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紧凑集约的发展模式,倡导生态理念,以“绿色、创新、共融”作为新城区发展的核心理念。“绿色”主要体现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科技兴区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共融”则更多地体现为新城区的人文关怀与和谐共生。

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实现青岛参与新一轮城市之间竞争,打造区域融合、空间拓展、产业优化、环境美化的生态新城的战略平台。依据这一目标,青岛全面贯彻“全方位、多元化”的理念,在产业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等多个方面寻求突破,高科技产业与高端服务业、高品质环境相结合成为未来新城区发展的显著标识。

产业发展上,本次规划依托青岛产业等的外向型特征,以IT、IC、生物制药、海洋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总部进入。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的“枢纽”,建立青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产业版图。

空间发展上,本次规划兼顾地区内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基础,在“海·岛·湾”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发展引擎为核心,按照“内外并举”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岛链状空间发展格局。依托盐田水系整治和生态安全要求,规划用地布局形成“岛”状特征,以快速交通和生态网络为纽带,串联东部创新岛群、中央科技岛群、西部创智岛群,各岛群内组织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第三篇:城市发展应先发展文化

城市发展应先发展文化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让我们来对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城市,及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文化、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在城市发展中,应该先把文化还是经济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针对该问题,我方认为,文化作为城市的历史起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导向和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迫切需求,城市发展应先发展文化。

首先,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起源决定了城市发展要先发展文化。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孕育在文化的氛围中。城市的产生就是在人类形成聚居地之后不断地满足人类更高的文明追求,从而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古老的埃及城市卡洪,正是因为在奴隶社会的文化熏陶之下才有了等级之分的城市布局和经济发展。所以,从城市的历史渊源上看,文化的需求和氛围才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次,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导向,所以城市发展要先发展文化。文化发展对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决定了城市发展只有依靠文化的支撑和引导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可持续,更加符合人类的需求。文化肩负着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使命,承担着支撑和引领人类前进与发展不再盲目、心灵有寄托、思潮与行为不再错乱、社会区域和谐的职责。欧洲中世纪涌现的人文主义关怀思潮催生了一大批浪漫主义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正确并且深厚的文化动力在,所以才使得这批城市如巴黎、佛罗伦萨等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魅力不减当年。所以,用文化来指导城市发展方向,用文化来引领城市规划,才能使城市的发展绵绵不止于今日。

最后,文化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极强的迫切性,所以决定了城市发展应先发展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模式里刻画出来的钢筋水泥模型,僵硬刻板、毫无特色的城市形象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巨大的败笔。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就必须先发展文化来突出城市特色来彰显城市的个性。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精髓,是城市居民的印记和性格,只有先发展文化,才能让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愿景是,每当我们到达一座城市,迎面而来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建筑,而是扎根于城市深处的文化底蕴和始终不绝的文化气息。所以,我们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才迫切的提出“文化命题”,提出当代的中国最迫切的是文化建设。所以,立足当下,只有先发展文化才能够城市特色绵延不绝,城市的发展生生不息,民族的力量厚积薄发。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城市发展应先发展文化。

第四篇:城市发展与文化遗址保护

论 文 摘要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给我们积淀了许多的文化瑰宝,以不同的形式留存了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就是文化遗址。文化遗址作为一种文化实体有其直观性、多元性、不可再生性等特质。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时期,在历史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交叉口,文化遗址保护正遭遇着空前考验,本文从文化遗址的点、线、面即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城风貌三个层次论述了作者对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文化遗址保护问题的一些思考和观点。

关键字:文化遗址 城市发展 保护层次

城市发展与文化遗址保护

我国现正处于建国以来国力的增强最为迅速的阶段,各大中小城市无不大兴土木,城市的规划发展可谓一日千里,高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新商业街等成了城市规划发展、资源整合的典型模式,也成了展现一个城市的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城市竞争客观形势及城市发展价值观的引导下,必然导致旧城区、旧街道及旧宅的改造重建甚至拆毁。在面对新旧矛盾冲突时,由于我国文物保护体系的的不健全,受法律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偏少,造成了大量的历史街区、文化遗址的破坏甚至消失。而有些地方政府受政绩因素的驱动,在城市规划时破坏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损毁古代文化遗址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文化遗址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不同时代的遗迹留下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印记,对后人研究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文化遗址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又担当着城市名片的功能,它们向外界展示着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源远流长的文明,是历史长河中璀璨文化的积淀,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标志。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几次民族浩劫对文化遗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如果那些无法避免,那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还在破坏。现在保护文化遗址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文化遗址保护相互促进,如何完善文物保护制度,如何更完整、更专业的保护好文化遗迹也成为当今热门的话题。特别是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后,如何合理的加强文化遗址的抗灾害能力也引起了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1982年颁布的文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文物保护法》,标志着中国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已经形成。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标志着中国开始建立起单体文物、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城等多层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目前,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8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中已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的仅有16处,占11.6%,目前正在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的有46处,占1/3,两项合计不足45%,严重不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的保护规划编制严重滞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研究编制亟须加强[1]。

《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我觉得这个方针涵盖了文物保护的几个重点所在,精辟准确,也应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和

遗址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文化遗址的保护在范围上可以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所谓点就是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历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保护法》规定要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是一般名称,“文物保护单位”是法定保护的名称;所谓线,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所谓面,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2]。

一、在点的保护方面是要扩大分级的范围,对现有遗址及传统民宅加强保护力,面对文化遗址,新建筑必须作出让步;另一方面,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对古建筑进行巩固及改造,提高其实用性,改善居住人的生活质量。

现在对对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的保护虽然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人为的破坏还是屡见不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谓“危旧房改造”中造成遗址损毁;二是在所谓“旧城改造”中以面盖点,导致了传统民宅的拆毁破坏;三是在基本建设工程施工不当,波及了文物古迹;四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开发造成文化遗产毁坏

[3]。例如,“‘南京市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牛市清代住宅’的牌子悬挂在老宅门口,外墙底部的石条高及人肩,红色的‘拆’字被刷在上面。此处民居在2007年6月10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的文化遗产拆毁之多、后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自1980年以来,已经被拆毁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有4个、区县文物保护单位16个、文物点160个,约占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1/6”。一些文化遗产所在地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政绩,擅自改变管理体制,把文化遗址交由公司承包管理,采取掠夺式经营,导致破坏事件发生。所以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管理,细化城市规划开发项目管理细节,对涉及文物保护的特殊项目应特殊监管,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要完善文物保护监管体系,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为民众的文物保护监督功能提供一个敞开的窗口。

二、在线的保护方面要积极探索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对现有传统街区合理开发利用,对特色街区应以修缮巩固为主,历史建筑重建为辅,提高城市文化底蕴,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美国学者威廉·怀特曾说过:“街道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面对面接触的中心场所”,又说“街道是留下记忆的空间”。清明上河图也反映了宋代的城市

街道生活„„街道应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因为街道生活是城市物质景观和人文景观最集中的体现。保护现有的近代特色街道和恢复历史上某种风格的街道,应成为城市发展中实现文化遗址保护和创新的重要手段。但现在许多城市建设中存在着两种极端方式都是我们应该摒弃和反思的,一种是对近代老街道、特色街区大拆大建,一味追求高层现代建筑;另一种是不顾历史渊源、地方特色而牵强地模仿宋街、明清街甚至汉街、唐街等,只是追求形似,劳民伤财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文化传统街道在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研究、美术、建筑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典型代表就是北京的四合院、浙江的乌镇等,但是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当地特色街道值得保留、利用。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在发展规划时不能意识到这点,对老街道进行商品房开发,导致大批古宅、道路、水井、古树被破坏。针对现状可以认为,对该保护的街区不能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运作,其保护整治是不能以追求利润作为开发目的的。有些城市在开发时,虽然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制定了相应保护规划,但在运行过程中开发上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能是不断修改规划,其结果还是导致保护区面目全非,没有真正实现保护的目的。正确的作法是应该由政府主导,以保留古民宅群原风原貌为指导方向,按着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按规划实施。历史文物保护区内整治不可大拆大建,要采取逐步改善的方式,尊重居民的意愿,保护居民利益,保证社会的稳定。以“政府出资为主,居民出资为辅”,按“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公司运作,渐进改善”的方式,作好保护区的保护整治工作[4]。

在恢复历史特色街道时,要有据可循,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事件,充分收集史料文献,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景观的艺术性、观赏性,不能一味的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仿古造古,哗众取宠,而且切忌“毁掉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现象的发生。从北京琉璃厂拆除原有传统建筑,新建仿古建筑开始,全国陆续出现了许多多由传统街道改造而成所谓古街,致使文化遗址保护和商业开发误入歧途。有些地方政府觉得维护历史传统建筑费时费力,见效慢出不了“政绩”,所以出现了大批用现代材料、色调花哨的仿古建筑群,大批小镇、老街、民宅被重新整修得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同时,同一座城市中其它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却惨遭破坏。当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楼阁、庙宇等得以重建时,现存文化遗址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完全偏离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真谛,实际上是文化的无知。

三、在面的保护方面,应维持城市的文化风格统一性,做到统一规划、有序进行,在城市建设格局方面加强创新,既能有效地保存城市文化面貌,又不阻碍现代化经济建设。

现在具有完整古城风貌的城市已经为数不多,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要带来大量的建设,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而整体保护是古城风貌保护的主要原则,大量的古迹应受到重视,构成环境的建筑物须严格保护其外部传统风貌,古城内一切新的建设必须在高度、色彩和形式上协调。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频繁开展,交通流量的增加,是对本已处于饱和状态的旧城的传统风貌的主要威胁之一。开辟新的发展区成了当务之急,新区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在旧城外另辟新城,如苏州、平遥古城的发展方式;另一种则是以老城为中心向外环呈辐射发展,欧洲许多历史性城镇就是依据这种模式发展的。但建立新城时还要兼顾旧城区的改造,旧城区大多因缺少资金而呈衰败面貌,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在对南阳、商丘、绍兴等地在调查中发现,古城区内居民对全盘保护古城持怀疑甚至有敌对的态度,东京大学铃木充教授认为这种情绪在日本也存在,要改善旧城的居住质量,这在华盛顿宪章中被列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古城内的城市结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大型工业项目,特别是有环境污染的项目,必须迁出,小型的无污染街道工业可允许保留鼓励发展与传统或旅游有关的手工业,建设与历史文化相宜的旅游和文化娱乐设施。

在保护城市整体面貌时,要注意近期、中期、远期的可持续发展。在近期阶段,主要是保护文物古迹及环境,防止人为破坏,包括严格控旧城内的新项目建设,对占用文物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强行搬迁,合理加固整修岌岌可危的文物古迹。中期,调整老城内的用地结构,结合新区建设,控制老城内的人口容量。远期,各项文物古迹全面整修,有些已不存在的古迹可视需要重新恢复,居住区的改建全面完成,老城内的旅游设施得到很好的建设[5]。

现在国内有很多城市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模式,以保护城市文化遗址,传统风貌为主旨,协调现代化发展与保护旧城的矛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城市发展应该是集社会活动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各个方面矛盾的辩证统一,是居民生存质量及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只有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两者并重,城市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gb/cityherald/2006-12/05/content_1050983.htm

[2]王景慧.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规划师.2002年18卷6期.9-13页.[3]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城市规划.2007年31卷5期.9-23页.[4]汤志平、董鉴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策.城市规划汇刊.1991年1期.28-34页.[5]王景慧.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第五篇:城市文化旅游项目发展设想

城市文化旅游项目发展设想

为了加深与政府方面有关文化领域的深度合作,结合公司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两个方面考虑,对以后的业务开展特考虑了以下的思路,以文化旅游举例说明:

起点以当地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为基础,从历史文化价值角度入手,整合当地政府、旅行社、相关媒体、其他社会资源形成一条产业链,以达到政府扩大影响力,旅行社提供客源、相关媒体报道、其他社会资源通过微电影、合作大电影、电视剧、摄影活动等等形式,促进当地的民俗、文化、经济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与旅行社的合作可以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引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加入进来,加快景点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与媒体的合作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宣传角度,组织各类活动来推进,以达到扩大影响力的目的。

与各影视制作单位合作,以当地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合作制作一些影视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文化。

与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活动的爱好者协会合作,结合当地天然资源,组织各类户外活动,以期达到宣传当地、增加对当地的文化、民俗、人文的了解,间接地宣传当地的目的。

以上思路可以以单位内部的资源为优先,单位内部没有的可以通过合作招标、外包招标等形式,寻求各种资源合作来完成。

下载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洛阳城市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洛阳城市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城市是有气质的。一个中国城市并不会因为拆了老平房、盖上了欧洲风格的房子,就变成了法国少女。 ————题记 城市是过去的产物,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

    发展都市文化 提高城市品位

    发展都市文化 提高城市品位——对“品位都市”建设的认识和思考区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将“打造都市文化特色区”作为现代化核心城区建设的五大目标之一,并创造性地提出......

    创新城市管理理念 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创新城市管理理念 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城市管理局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对城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服务与......

    用科学理念规划工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

    用科学理念规划工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科学理念规划工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用全局理念谋划未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秦淮社区居委会2006年3月29日秦淮......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摘 要:城市社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强大社会功能的主阵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践行中进一步......

    培育发展城市广场文化调研思考

    培育发展城市广场文化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培育发展城市广场文化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4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培育发展城市广场文化调研思考培育发展城市广场......

    培育发展城市广场文化调研思考[本站推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广场文化兴起的背景 **市街心文化广场是在1996年撤县设市作为市政工程的一部分修建的,当时是出于改善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概述】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标中对应的要求为“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